高端轴承之痛,我们任重而道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45:18
轴承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可作为一个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实力的重要标准。当今世界科技、工业强国无一例外是轴承研发、制造强国。我国之所以是工业大国而不是工业强国,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轴承产业大而不强。2012年我国轴承产业销售额达1420亿元人民币,生产的主要是中低端轴承,而高端轴承则主要依靠进口。

高端轴承成为

木桶原理中的“短板”

用于航空发动机配套的高可靠性、高精密度的顶级轴承已成为中国在航空发动机研发中难以翻越的“珠穆朗玛峰”。以航空发动机主轴承为例,主轴承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部件之一。在高速、高温、受力复杂的条件下运转,主轴承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发动机性能、寿命和可靠性。航空发动机的关键的指标之一就是高可靠性。要想保证可靠性,前提之一就是要保证发动机内的轴承具备长寿命——主轴承的寿命,军机航空发动机要求在3000小时以上,民机航空发动机要求更高,要达到数万小时。而航空发动机中轴承工作环境完全可以用“炼狱”来形容,它们不仅要以每分钟上万转的速度长时间高速运转,还要承受着各种形式的应力挤压、摩擦与超高温。另外,对于一般的结构部件来说,即便出现轻度裂纹也可以保证安全使用——这在专业上称为损伤容限,而航空发动机主轴承这样关键传动部件不存在损伤容限一说,其在使用过程中绝不允许出现裂纹等形式的损伤。而中国目前航空发动机的主轴承寿命有限,轴承已成为木桶原理中的 “短板”。

目前,我国正在全力研发航空发动机所需的关键部件之一的轴承,这是一条没有其他选择的道路。民机所用航空发动机虽可以从西方引进,但西方不会把航空发动机中配置的高端轴承单卖给中国,以防止中国正在研制的航空发动机装上引进轴承而成为其竞争对手,至于军用航空发动机,西方连整机都对中国禁运,更不可能把其中配置的高端轴承单卖给中国。

这一短板如果得不到解决,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发展必将受到严重的制约与影响。轴承虽是零部件,但它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对主机(如航空发动机)的精度、性能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轴承技术的落后给我国工业各行业带来严重的影响。

轴承巨头垄断渐成事实

新中国成立之初“156项”工业化奠基项目中专设两个轴承项目即现在的洛轴集团和哈轴集团。2010年7月13日,HJT总书记在考察洛轴时提出“建成世界一流的轴承研发生产基地”。然而在几年前这家企业甚至有被国外同行收购的危险。目前,高端轴承的研发、制造与销售基本上被世界四大轴承巨头即美国铁姆肯、日本NSK、瑞典SKF,德国舍弗勒(FAG)所垄断。2006年,德国舍弗勒(FAG)一直企图并购洛轴集团,虽说洛轴集团当时身处严重亏损的困境,但却被舍弗勒视为未来的潜在对手而欲“吞并”。

而另一家更小的轴承企业甘肃海林中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的圆锥滚子轴承领域的龙头企业,相对于铁姆肯来说是典型“轻量级”选手,两家企业却打了十多年的官司。十多年前,甘肃海林被铁姆肯以所谓低价倾销的指控告上美国法庭,2002年,海林在美赢得了美国商务部“永久性反倾销税率”的裁定。而在中国市场上,据海林公司副总经理何克鸿介绍,美国铁姆肯公司每年出口到中国的轴承产品数量在递增,而平均价格却在递减;目前该公司的产品在中国的售价低于其在美国的售价,也低于在其他地区的售价,属于倾销行为。美国铁姆肯公司中国工厂的产品也存在低价销售现象,对同行形成了不正当竞争。《中国工业报》2013年11月18日《铁姆肯涉不公平竞争 中国轴协吁其共同发展》报道中提到: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牛辉表态,支持海林公司一切合法、正当的维权行为,协会有责任和义务为海林公司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这是中国轴协首次就中国海林公司申请调查美国铁姆肯公司在中国涉嫌倾销一事的正式发声。如何遏制中国轴承产业向高端轴承领域迈进的势头可能已成为世界轴承巨头对中国轴承产业遏制战略的重中之重。

轴承技术人才为何青黄不接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1年发布《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简称“三基规划”),但却忽视了与“三基”相关的技术人才的培养,这方面轴承产业是个典型。

我国轴承产业技术落后是与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密切相关,全国轴承企业技术人才在年龄结构上普遍存在断层现象。众多企业轴承专业的技术人才断层现象首要原因是高校人才培养上岀现断层,因为这段时间原有的七八家工科院校的轴承专业以所谓发展“宽口径专业”为名而被裁减合并到综合性机械工程专业中,成为依附于机械专业的一门课目(专业课),轴承专业毕业人数急剧减少。

现在河南科技大学轴承专业成了全国仅存的“独生子”,迄今为止该校已为全国轴承行业培养了近2000名本科生和硕士生。这些学生绝大多数已成为轴承行业的技术骨干,河南科技大学被业内人士誉为“中国轴承行业的黄埔军校”。但该校轴承专业每年仅提供60多名的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全国上千家轴承厂的需求。

加强轴承研究教育迫在眉睫

日本轴承巨头NSK,其总部竟有1800个研发人员,这是中国轴承同行不敢想象的。在许多外行人看来,轴承是种结构简单的零部件,有必要配备这么多研发人员吗?其实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轴承都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低端轴承,而高端轴承技术复杂程度是低端轴承无法相比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认为,高端轴承研发涉及材料、油脂及润滑、制造、设计、轴承制造装备、检测与试验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还涉及接触力学、润滑理论、摩擦学、疲劳与破坏、热处理与材料组织等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
卢院士这番话表明了高端轴承技术的极端复杂性,其难度非常大。这同时也说明为轴承专门设置一个工科专业是很必要的。而一个学综合性、宽口径的机械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尽管也学过数十小时的轴承课时,但如此短的学时,只学到了轴承这门高深学问的皮毛,如这样的本科生投身轴承行业,几乎等于从头开始学,那就太费时间,胜任工作时间太长,用人单位还得进行费时费力对其进轴承专业知识的大量培训。

正如前文所说,高端轴承的短板,并不仅仅存在于航空发动机领域,在高精密机床设备、高速铁路、仪器仪表等领域,这种短板依然存在,也只有我们加大在高端轴承研制上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的投入,中国才能实现由轴承大国到轴承强国的根本性转变。
来源:http://war.163.com/14/0103/08/9HLE35AI00014OVF.html轴承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可作为一个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实力的重要标准。当今世界科技、工业强国无一例外是轴承研发、制造强国。我国之所以是工业大国而不是工业强国,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轴承产业大而不强。2012年我国轴承产业销售额达1420亿元人民币,生产的主要是中低端轴承,而高端轴承则主要依靠进口。

高端轴承成为

木桶原理中的“短板”

用于航空发动机配套的高可靠性、高精密度的顶级轴承已成为中国在航空发动机研发中难以翻越的“珠穆朗玛峰”。以航空发动机主轴承为例,主轴承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部件之一。在高速、高温、受力复杂的条件下运转,主轴承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发动机性能、寿命和可靠性。航空发动机的关键的指标之一就是高可靠性。要想保证可靠性,前提之一就是要保证发动机内的轴承具备长寿命——主轴承的寿命,军机航空发动机要求在3000小时以上,民机航空发动机要求更高,要达到数万小时。而航空发动机中轴承工作环境完全可以用“炼狱”来形容,它们不仅要以每分钟上万转的速度长时间高速运转,还要承受着各种形式的应力挤压、摩擦与超高温。另外,对于一般的结构部件来说,即便出现轻度裂纹也可以保证安全使用——这在专业上称为损伤容限,而航空发动机主轴承这样关键传动部件不存在损伤容限一说,其在使用过程中绝不允许出现裂纹等形式的损伤。而中国目前航空发动机的主轴承寿命有限,轴承已成为木桶原理中的 “短板”。

目前,我国正在全力研发航空发动机所需的关键部件之一的轴承,这是一条没有其他选择的道路。民机所用航空发动机虽可以从西方引进,但西方不会把航空发动机中配置的高端轴承单卖给中国,以防止中国正在研制的航空发动机装上引进轴承而成为其竞争对手,至于军用航空发动机,西方连整机都对中国禁运,更不可能把其中配置的高端轴承单卖给中国。

这一短板如果得不到解决,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发展必将受到严重的制约与影响。轴承虽是零部件,但它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对主机(如航空发动机)的精度、性能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轴承技术的落后给我国工业各行业带来严重的影响。

轴承巨头垄断渐成事实

新中国成立之初“156项”工业化奠基项目中专设两个轴承项目即现在的洛轴集团和哈轴集团。2010年7月13日,HJT总书记在考察洛轴时提出“建成世界一流的轴承研发生产基地”。然而在几年前这家企业甚至有被国外同行收购的危险。目前,高端轴承的研发、制造与销售基本上被世界四大轴承巨头即美国铁姆肯、日本NSK、瑞典SKF,德国舍弗勒(FAG)所垄断。2006年,德国舍弗勒(FAG)一直企图并购洛轴集团,虽说洛轴集团当时身处严重亏损的困境,但却被舍弗勒视为未来的潜在对手而欲“吞并”。

而另一家更小的轴承企业甘肃海林中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的圆锥滚子轴承领域的龙头企业,相对于铁姆肯来说是典型“轻量级”选手,两家企业却打了十多年的官司。十多年前,甘肃海林被铁姆肯以所谓低价倾销的指控告上美国法庭,2002年,海林在美赢得了美国商务部“永久性反倾销税率”的裁定。而在中国市场上,据海林公司副总经理何克鸿介绍,美国铁姆肯公司每年出口到中国的轴承产品数量在递增,而平均价格却在递减;目前该公司的产品在中国的售价低于其在美国的售价,也低于在其他地区的售价,属于倾销行为。美国铁姆肯公司中国工厂的产品也存在低价销售现象,对同行形成了不正当竞争。《中国工业报》2013年11月18日《铁姆肯涉不公平竞争 中国轴协吁其共同发展》报道中提到: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牛辉表态,支持海林公司一切合法、正当的维权行为,协会有责任和义务为海林公司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这是中国轴协首次就中国海林公司申请调查美国铁姆肯公司在中国涉嫌倾销一事的正式发声。如何遏制中国轴承产业向高端轴承领域迈进的势头可能已成为世界轴承巨头对中国轴承产业遏制战略的重中之重。

轴承技术人才为何青黄不接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1年发布《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简称“三基规划”),但却忽视了与“三基”相关的技术人才的培养,这方面轴承产业是个典型。

我国轴承产业技术落后是与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密切相关,全国轴承企业技术人才在年龄结构上普遍存在断层现象。众多企业轴承专业的技术人才断层现象首要原因是高校人才培养上岀现断层,因为这段时间原有的七八家工科院校的轴承专业以所谓发展“宽口径专业”为名而被裁减合并到综合性机械工程专业中,成为依附于机械专业的一门课目(专业课),轴承专业毕业人数急剧减少。

现在河南科技大学轴承专业成了全国仅存的“独生子”,迄今为止该校已为全国轴承行业培养了近2000名本科生和硕士生。这些学生绝大多数已成为轴承行业的技术骨干,河南科技大学被业内人士誉为“中国轴承行业的黄埔军校”。但该校轴承专业每年仅提供60多名的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全国上千家轴承厂的需求。

加强轴承研究教育迫在眉睫

日本轴承巨头NSK,其总部竟有1800个研发人员,这是中国轴承同行不敢想象的。在许多外行人看来,轴承是种结构简单的零部件,有必要配备这么多研发人员吗?其实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轴承都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低端轴承,而高端轴承技术复杂程度是低端轴承无法相比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认为,高端轴承研发涉及材料、油脂及润滑、制造、设计、轴承制造装备、检测与试验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还涉及接触力学、润滑理论、摩擦学、疲劳与破坏、热处理与材料组织等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
卢院士这番话表明了高端轴承技术的极端复杂性,其难度非常大。这同时也说明为轴承专门设置一个工科专业是很必要的。而一个学综合性、宽口径的机械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尽管也学过数十小时的轴承课时,但如此短的学时,只学到了轴承这门高深学问的皮毛,如这样的本科生投身轴承行业,几乎等于从头开始学,那就太费时间,胜任工作时间太长,用人单位还得进行费时费力对其进轴承专业知识的大量培训。

正如前文所说,高端轴承的短板,并不仅仅存在于航空发动机领域,在高精密机床设备、高速铁路、仪器仪表等领域,这种短板依然存在,也只有我们加大在高端轴承研制上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的投入,中国才能实现由轴承大国到轴承强国的根本性转变。
来源:http://war.163.com/14/0103/08/9HLE35AI00014OVF.html
为失败找理由?虽然我红裤衩,但是看不起那些,为军工生产找封锁为失败理由的
”西方不会把航空发动机中配置的高端轴承单卖给中国“
是否可以从民用高端设备引进技术。例如:我所在公司从芬兰引进的风机所用轴承是滑动轴承,我们公司技术人员都不理解。一般用在高转速(>10000r/min),高强度的设备都使用滚动轴承。请教设备安装人员也不说。
这不是超大出口转内销么
没完没了了? 一个页面里这样的帖子有几个了?
以天朝的智慧和步伐,再过十年,各型心脏都是上品啦。
轴承最近很火啊
可能是一些国外轴承企业的营销,给人国外轴承远超国内的印象,使购买的时候选择国外产品。这么多轴承文章同时出现,不是安排好的我坚决不信
尼玛就是资金雇的水军炒作,看看南方轴承涨多少了............
今天跌完,马上这类帖子就没了
”西方不会把航空发动机中配置的高端轴承单卖给中国“
是否可以从民用高端设备引进技术。例如:我所在公司 ...
机械克服摩擦一般就两种办法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在低速低精度小面积恶劣工况下一般是滚动摩擦,比如自行车汽车轮子里都是用滚珠轴承,在高速高精度或者大面积优良工况下一般会用滑动摩擦的办法来解决摩擦问题,比如汽车活塞、大型机床。但飞机发动机的情况却复杂很多,高温高压高速的恶劣环境下对轴承的要求要高得多得多,不仅轴承在高温高压下硬度不能降低不能变形,而且要保证在高速的情况下保证较低的摩擦力。一般的合金都适应不了这种环境了。这就对轴承和润滑油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大体只了解这些,详细信息还是请高人作进一步解释吧。
我家是洛轴的,半死不过吧
这事儿要扯。。。。蛋可又长了。。。。。。。
这种明显是水军拿钱发帖的超大也不管吗?还是超大也拿了广告费了?
天怒 发表于 2014-1-3 10:52
”西方不会把航空发动机中配置的高端轴承单卖给中国“
是否可以从民用高端设备引进技术。例如:我所在公司 ...
一般的电脑CPU风扇也是滑动轴承,转速也能上4000r/min。你那风机如果润滑系统做得好,用滑动轴承也是可以的吧,因为风机是高速轻载运行的,摩擦力并不大,只要做好散热就行。
国外的一些轴承的转子都是修形过的,受力均匀,但成本高,算不得什么高新技术吧?
靠!寒假了吗!记得第一个人是从”现代军事”上码过来的!后面人把标题改下又发!有意思咩?楼主无耻!
研发高端轴承 服务国防建设

http://lyrb.lyd.com.cn/html/2013-07/26/content_958520.htm

人物简介    梁波,男,汉族,1965年1月生,甘肃正宁人,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高层次科技专家、国家国防科工局航空轴承专家组成员、中国轴承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梁波一直从事军工专用轴承设计分析、开发、应用方面的研究和科技管理工作。作为航空航天领域专用轴承研发的学术带头人,他主持和完成了航空发动机高温高速主轴轴承、火箭发动机低温高速轴承、固体润滑轴承等多项国防重大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发表重要学术论文1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4项,培养多名硕士研究生。现任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嫦娥奔月,神十飞天,举国欢庆。在这背后有一个人在默默地奉献,他就是嫦娥卫星、神舟飞船关键部位80%以上专用轴承研发团队的引领者梁波。投身军品轴承研究二十七载,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梁波正带领他的团队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服务国防 大胆创新
    轴承,看似简单,却在很多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尤其是航空航天专用军品轴承,其工况条件特殊,技术要求高,研发难度大,一旦出现故障,将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可估量的社会影响。
    梁波1986年从原洛阳工学院毕业后,来到了当时机械工业部洛阳轴承研究所,进入该所一个专门从事军品专用轴承研究的部门。参加工作后,梁波以提升我国轴承科研水平为己任,潜心研究业务知识,积极跟踪国际上航空航天专用轴承科技发展最新动态,努力学习、探索、消化、掌握,逐步树立并坚定了“服务国防建设,献身军品轴承事业”的职业信念,多年来主持或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多项国家国防重大科研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新型飞机发动机、“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对轴承寿命与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梁波和他的团队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在某型号轴承的研制过程中,轴承寿命要求提高5倍以上,且研究周期非常短。梁波作为组织者、责任人,和他的课题组成员及主机单位有关专家一起,连续一个多月分析计算、验证评估,编写出几十页的设计分析报告。通过攻关,他带领的团队研制出的轴承满足了主机要求,得到主机单位的高度评价。这只是梁波平时工作中的一个缩影,他组织研制了神舟系列飞船上用的近20个型号关键轴承,满足了飞船控制系统、成像系统、生命保障系统和电力系统的要求,多次获得航天系统的赞誉并受到上级嘉奖。
    在掌握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梁波大胆创新,凭借其扎实的理论基础,首次提出了评价宇航惯导平台轴承摩擦力矩指标的方法,为轴承设计和应用提供工程指导;他发明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轴承保持架”,成为新一代火箭发动机轴承保持架的核心应用技术;他结合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主持编写出具有创新性的我国第一部“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修理规范”;他针对固体润滑轴承镀膜引起轴承变形的技术难题,通过改变设计要求,实现了对变形的控制,目前已广泛应用……
    建设团队 培养新人
    梁波在领导岗位上一直强调“打造一支作风严谨、具有创新意识的稳定的研发队伍,是军品轴承设计开发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要树立“科学严谨、技术创新、勤奋上进、服务国防、和谐合作、共创价值”的核心价值观,要不断推行“严格计划、严密组织、严守秘密、严谨认真”的军品工作理念。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军品轴承是武器装备的关键核心件,影响着武器装备的性能寿命,甚至是成败。他要求团队中的每个人要有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始终牢记军工使命、国防使命、安全使命,不论是搞研究,还是做试验,都要有一丝不苟的态度。有时候,个别同志为了赶进度,试验数据记录得不够详细,或者是图纸标注得不够清楚,他发现以后都会及时纠正,并在工作会上,以对事不对人的态度予以严厉批评,在他的影响下,严谨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深入大家的脑海。
    创新不拘于常规是他对身边人最常提到的,他鼓励年轻人敢于向传统挑战。在新项目的设计研讨会上,他会让年轻人先发表观点说出自己的想法;在研发中,他对年轻人充分信任,支持他们勇挑重担,放手工作。在他的关怀和鼓励下,年轻人得到了历练,成长得很快,逐步成为项目研发的课题负责人,担当起军品轴承研发的重任。现阶段军品轴承研发团队的平均年龄为30多岁,多名80后年轻人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军品轴承研发梯队结构焕然一新。与他当年搭班子的两位副职也都成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由他组建和领导的特种轴承研发团队,被国家国防科工局授予“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团队”称号。
    电视剧《亮剑》中有这样一句话:“一支队伍主官的气质,决定了这支队伍的气质。”梁波正是这样的人——用他身上那种严谨好学、精益求精的气质,影响着他所带领团队的每个人。
    放眼未来 谋划大计
    作为企业主管军品研发的副总经理,梁波已把自己的视野延伸到整个企业乃至国家军品轴承研发系统的建设上来,放眼未来,谋划大计。作为国家国防科工局航空轴承专家组主要成员,他主持起草了《2009年至2020年航空主轴轴承发展规划草案》,负责组织研究提出“军品轴承八大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方向,在“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间分步实施;作为主要执笔人,编写了“十五”以来军品轴承技术发展规划草案;目前,他还组织领导由全国五大行业、11家优势单位参加的国家重大攻关项目。
    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梁波从业27年来,践行着自己振兴我国军品轴承事业、献身国防的誓言,正带领着团队朝着未来军品轴承的发展方向大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