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当前我国的政策在苦等科技研发的进度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5:09:08


国家政策、意志甚至是投入方面均是没有问题的,但科技是个积累沉淀的结果,几十年的经济落后最近才跟上趟,科技虽然速度快了,还是需要继续大大补课

------文字太多了,看黑字

航天科普大讲堂上海,文字实录(从下网上看)

[主持人] 好的,让我们再次感谢台上的两位主讲人精采的演讲,也谢谢台下朋友们的热情参与。今天的活动告一段落了,下次再见。 [11:25:09]
[张玉花] 因为目前在我们的设计上,从月球返回是一个很难的技术,这里面相对速度变化很大,玉兔号肯定是要留在月球上了,额定的是三个月的工作,按我们期望的话,能够继续工作,最后到它到了设计寿命和能力以后,就留在那儿。但我不认为它是一个垃圾,实际上美国的阿波罗,返回舱起飞回来了,但它的降落结构在那儿,那些的话,是人类探索太空的痕迹吧。咱们国家现在在上面有三个,应该说,是不是对月球的表面环境有污染呢?都经过科学考虑过,它在上面只能留下痕迹,不能对月球的表面产生污染。我认为它是一个标志,显示我们中国人到了这里,我们不要把它看成是垃圾。 [11:24:42]
[观众提问] 玉兔号如果不返回地球的话,在月球上就成为太空垃圾了? [11:24:17]
[张玉花] 两个推进器是靠阀门的,所以可以实现多次点火。 [11:23:42]
[观众提问]
请问老师,推进器是用什么推进器,怎么实现二次点火的?
[11:23:31]
[庞之浩] 我们选择着陆地点,有几个原则,一个是要比较平坦,第二它要有科研的价值,第三光线比较好,第四有利于测控系统进行通信等等几个要素。宏弯地区符合这些要求,而且别人没有探测过的,它的面积南北有100公里,东西是3、400公里的样子,比北京市的海淀区小一点。这次我们是在虹湾的东面着陆,具体的位置还是不错的。而且苏联原来的着陆离我们有一段举行,美国大部分在赤道着陆,我们这个纬度还是比较高的。 [11:20:10]
[观众提问] 虹湾的面积有多大? [11:19:41]
[张玉花] 我们确实返回的技术有的,我们在嫦娥五号上就要取样返回,取样2公斤以后,从月面起飞,样品转移以后,我们的轨道器推到离地球5000公里的地方。2017、2018年将会实现第一个从月球上返回的返回器。 [11:18:26]
[观众提问] 我想问一下,现在我们返回的技术也是有的,会不会应用到探测器的返回上? [11:17:11]
[张玉花] 地面的模拟实验难,我们做的过程中,主要模拟了这么几个部分,一个是要分项模拟,一个是月壤地面上,有上海的地面场,有北京的地面场,还有沙漠的地面场。另外有六分之一的模拟,配六分之一的动力,然后真空,用真空箱来模拟,高低温就用高低温箱模拟。对这些设备进行分析,哪个性能对它影响最大,进行这方面的模拟,再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和评估。 [11:16:30]
[观众提问] 我想问一下,我们在地球上怎么样尽最大的努力模拟出和月球相似的环境? [11:16:19]
[张玉花] 这个弹性筛网轮,是我们拉制的0.5毫米肽丝编制的网,为了减重。月面上的沙,有可能是粉,有可能是沙,通过这个筛网的话,增加了我们和月亮的接触面,这样在牵引力上就比较大。 [11:15:27]
[观众提问] 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张老师,在巡视器有一个创新点,弹性筛网技术是基于怎么样条件进行创新的? [11:15:10]
[张玉花] 其实我也讲到了,降落伞是要靠大气减速的,月球上没有任何大气的,所以降落伞是没有的,如何抵消重力呢,那就要依靠火箭的反推力。 [11:14:57]
[观众提问] 我想问一下,为什么在落月的时候要用火箭反推而不用降落伞呢? [11:14:45]
[主持人]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 [11:11:23]
[庞之浩] 世界探月实际上分两大集团,一个是美苏是第一集团,其他国家是第二集团。欧洲、日本、印度、中国已经完成了探月第一大步,都完成了绕,而我们国家现在完成了落,实际上我们是探月第二集团处在领先位置。由于时间关系,我今天只能介绍到这儿了。谢谢大家。 [11:08:16]
[庞之浩] 这次四季牧歌的技术,就是用我们的航天技术。另外像阿波罗工程的很多技术,其中有1000多项专利转移到民用了,还有航天靴,就是现在的气垫鞋等等。91年,发射了一个日本的探测器。第三阶段从1994年开始到现在,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探月具有引领技术的发展,促进科学进步,解决未来能源等等需要作用。所以美国在94年和98年先后发射了月球探测器。 [11:06:06]
[庞之浩] 下面介绍一下国外的情况,三大阶段。130次,21世纪以后,发射了10个月球探测器,成功率是百分之百。第一阶段是冷战时期,这是月球1号,是苏联的,1959年发射的。苏联共发射了24个月球探测器,从59年到1976年。但到现在,一个探测器都没有发射。这个是美国的勘探者三号。第二阶段1976到1994年的探月意义的冷静思考阶段。探月一个是航天技术能够进行跨越式的发展,另外我们要对月球有深入了解,关系到人类的现在和未来,还有一个我们探月的很多技术,能够直接转到民用。 [11:06:00]
[庞之浩] 测月雷达正好是相反,它是边走边拍,停下来不拍。它相当于一把刀子,把月面划出来看一下里面有什么成分。 [11:05:52]
[庞之浩] 再讲一下玉兔号有效载荷的工作时机。全景相机在着陆器着陆后两器分离之后,桅杆升起来了,全景相机对着陆器进行360度的成像,还可以上下90度进行旋转拍摄。着陆器和玉兔号分离之后,玉兔号要围绕着陆器巡视,进行互拍,在不同的点进行拍摄,它达到预定点拍摄,走的时候不拍,到点以后进行拍摄,这跟我们旅游是一样的,寻找到一个点之后,在比较合适的光线下进行拍摄。这就是它寻找的路线图,刚开始说两器互拍,但没有拍到着陆器的国旗,它是在着陆器的另一面,只有转180度以后才能拍摄到。 [11:05:44]
[庞之浩]  最后介绍一下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是中科院高能所研制的,装在机械臂的末端。要近距离探测月球的石头,不能特别近也不能特别远,主要是起到一个接近的作用,用于现场分析元素含量,是通过X射线来分析月球矿物质化学成份,需要的时候主动发射射线。这个月23号在飞控中心,已经舒展了玉兔之手,顺利完成了机械臂月面投射工作。 [11:05:30]
[庞之浩] 红外成像光谱议,由上海技物所研制。它是装在月球车平台前端靠右的部分,包括可见近红外和短波红外2个谱段,用于调查巡视区月表矿物的组成和分布,开展巡视区能源和矿产资源的调查。月球上有100多种矿藏,所以要建立能源基地的话,首先要调查清楚,哪一块的矿藏多。 [11:05:24]
[庞之浩] 下面讲测月雷达,装在月球车的底部,它发射的电波虽然不能穿透金属,但能穿透物质。它有2个探测通道,高频通道用于探测30米深月壤结构。月壤里面有氦三,据保守的估计是100万吨,如果真开发出来,能保证地球1万年的能源使用。另外它还有一个低频通道,用于探测100米深的月壳的结构。 [11:05:16]
[庞之浩] 月球车上的有效载荷,带了四种,一个是全景相机,测月雷达,还有红外成像光谱议,还有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全景相机观测的距离是3米到无穷远。这就是一个全景相机。 [11:05:06]
[庞之浩] 地形地貌相机工作寿命不是很长,就是第一个月昼15天,它完成工作。极紫外相机和月基光学望远镜,工作寿命一年,26号过月夜了,月球的晚上极其寒冷,零下180度。第二个月昼,开始常规模式的工作了。 [10:53:55]
[庞之浩] 再讲一下着陆器有效载荷的工作模式。有效载荷在发射段、转移段和环节段都是不工作的。在动力下降段,降落相机开始工作,在着陆以后关机,所以这个有效载荷实际上就是在下降过程中运用,它落到月面以后就完成了它的使命。还有在着陆后第一个月昼,有效载荷开始工作了,着陆器和月球车也能发WIFI,它既能直接发回地球,也能通过着陆器中转一下,科学数据都是通过定向天线发回来的。我们接收数据主要昆明40米的天文望远镜和北京的50米的天文望远镜。 [10:53:43]
[庞之浩] 另外它容易受到空间碎片的影响,所以在月球上进行天文观测是最理想的,一个是它没有大气层,另外月震只有地球的10亿分之一,另外它没有雾霾,没有无线电,没有干扰。有人说如果有外星人或者外星人的信号,有可能被月球天文台首先观测到。现在人类一直在找外星人,宇宙这么大,很有可能还是有外星人的,我本身相信还是应该去寻找,不是说没有找到就是说没有。这个就是月基光学望远镜,这个是实验型的以后成熟了,再搞更大一点的。 [10:53:35]
[庞之浩] 月基光学望远镜,这个圆了很多天文学家的梦,我们在地球上进行天文观测,很多射线进不来,无法了解其它的星体的一些情况。在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可以进行全波段的观测。它这个望远镜是由主体和反射镜组成,在地球上紫外线的波长是观测不到的,只有到太空去观测。空间望远镜确实也可以进行全波段的观测,国外已经发射了很多,像哈勃等等,但是呢,它这个空间望远镜是在一个固定的场所,是围绕地球运行的。 [10:53:28]
[庞之浩] 极紫外相机,是世界第一次使用,我们有三个有效载荷,是世界上首次使用,这就是其中一个,另外还有测月雷达,还有光学望远镜。它是利用月球的稳定性真空环境和自转速度慢,月球自转和公转是一样的,它的一天相当于月球上的27到28天左右。 [10:53:17]
[庞之浩] 降落相机是空间技术研究元508研制的,实验了六大关键技术,对于嫦娥三号的成功奠定了一个基础,包括直接把探测器发射到对月轨道。它主要由遮光罩、光学镜头组成,但它是一个黑白相机,主要是着陆过程中,2公里到4米,一直到落地,我们相机都拍摄了上千张的图片。主要是在着陆过程中,因为有一个臂章,要看看月面情况怎么样,要找一块比较平坦的,没有大石头大坑的地方着陆,是要靠这个的,不是盲降。 [10:42:48]
[庞之浩] 这就是一个着陆器大概的分布,先介绍一下地形地貌相机,由科学院成都光电所研制,是着陆器的眼睛,也是我们国家首台在月球上拍摄彩色图象的彩色相机。它既可以牌照也能录像,用于着陆器月表体貌特征,包括观察着陆器的状态。它的探测距离大概是5米。 [10:42:40]
[庞之浩] 首先讲一下着陆器,我们这次嫦娥三号实际上是发射了两个探测器,一个是着陆探测器,一个是巡视探测器,上面也有四台仪器,所以我们是一举两得,这在世界上是首次。着陆器上的有效载荷,一个是地形地貌相机,拍摄月球车上的五星红旗靠这个,还有降落相机,还有极紫外相机等,它们进行一年的就位探测,它不能走,原地探测。 [10:42:33]
[庞之浩] 八大神眼,是由科学院研制的,我今天讲科学院的一些东西。有效载荷的三个科学目标,一个是对着陆器、巡视器表面的地形地貌以及构造进行调查。第二,要探测它的组成,矿物的组成和元素的组成,第三探测地月空间环境和月际光学观测,一个是要巡天,第二个要探地,第三个要测月。 [10:42:24]
[庞之浩] 在互拍结束以后,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在月夜来临之前就进行了探测。要让科学家掌握月球的数据,嫦娥一号、二号是对月球的一个普查,嫦娥三号落月对月球某一区域的详查,以后嫦娥五号是对月球进行精查。 [10:42:11]
[庞之浩] 我主要是讲四个内容,我首先要讲嫦娥三号八大神眼,就是有效载荷。12月22日着陆器和月球车进行了第五次互拍,拍到了着陆器上的五星红旗。这个五星红旗不是一般的五星红旗,是从特殊的合成树脂研制出来的,它能够经受大温差强腐蚀,具体什么材料,我也不知道,因为它是保密的。 [10:42:06]
[庞之浩] 大家好,刚才张总讲得非常好,也非常全,讲了一些该我讲的她也讲了,所以我和张总的身份不一样,她是科技专家,我是科普专家。 [10:41:43]
[主持人] 谢谢张玉花研究员精采的分享,让我们对于嫦娥三号整个任务有一个非常全面的了解,更是对于我们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充满了骄傲和期待。接下来请上今天的第二位演讲嘉宾,他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庞之浩研究员。 [10:41:13]
[张玉花] 能够进行月球上临时探测和工作的能源勘测,在月球上进行能源的开发和工业农业的生产基地。还有月球上,离开月球只有六分之一的重点,从那儿起飞再升空的话,是比较便捷的月球上还有真空、无菌制药。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我是大学毕业干了载人航天,干了16年以后,载入了探月工程。如果还有100年,我觉得人类居住外星球不是一个梦想,所以我们期望有更多的人选择航天作为终生的事业。 [10:34:30]
[张玉花] 纵观世界,作为我们这么一个大国,一定要登月,探月工作完成以后,计划在2017、2018年嫦娥五号发射,整个计划完成以后,我们将和国家的载人计划相结合,实现后期的载人登月的工作,目前国家还没有立项,但技术的研发工作还在做。除了载人登月的技术之外,还在做月球基地的工作,月球基地是人类以后拓展能源拓展生存空间的构想,都吸引着我们人类继续探测。 [10:34:21]
[张玉花] 我们讲一下探月三期,正在做的工作。我从北京回来以后,现在在做嫦娥五号。嫦娥五号比嫦娥三号、四号难度更大,要从月面采样两公斤返回,有四个器,上升器、着陆器、轨道器等。这里面还要实现月面的起飞,月球轨道的交汇对接,这些技术对我们将来都有很大的创造性。 [10:34:12]
[张玉花] 我们的月球车是134公斤,国外的话,要实现这个功能,目前有大大小小的车,一般在这个重量上有很大的难度。咱们从立项到发射只有5年零9个月。探测器怎么样落到我要的那个点,最后落下去的时候还有将近三吨的重量,怎么样让它落到月面不倒不翻,里面的设备不会受到振动损坏。还有热控保障,还有月面移动,月壤不是硬土地,也不是沙地,所以要囊括各种各样的地形。还有自主导航和摇操作。还有电源技术,这次太阳电磁片也是上天效率最高的。 [10:27:33]
[张玉花]  刚才讲了我们发射和遥控的过程,再简短汇报一下我们研制的难点。应该说这次技术跨度大,设计约束多。中国从来没有去过月球,还有新平台。两难,一个难点地面验证难,还有一个减重难,为了悬停臂章能够下来,要带很多的推进器,这次的减重是我们设计里面很大的一个难点。 [10:27:24]
[张玉花] 嫦娥三号探测器的科学目标是巡天、观地和测月。刚才简短说了一下有效载荷和探测器的情况。发射场工作,应该从9月5号到12月5号,包括设备的进场、测试、加注、火箭的对接以及最后的发射。12月2日成功发射以后,进入飞行控制和摇操作,也不是当天进去的,我们的人员在10月19日就进入了,进行了很多演练,通过地面控制的全控制。12月26日清晨5点进入月夜的状态。 [10:27:13]
[张玉花] 月面工作过程,这里面有月昼和月夜的模式。月亮有14个白天和14个晚上,在14个白天,让有效载荷工作,接下来迎来14个寒冷的黑夜,没有一点阳光和热量。上海航天局承担了巡视器的4个半分系统。 [10:13:20]
[张玉花] 探测器是这次技术创新和突破最大的一部分,探索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构成。探测器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制作的。嫦娥三号奔月过程不同于嫦娥一号,采用直接奔月。这是动力下降的过程,经过主发动机点火,因为月球上是没有一点大气,重力也很少,没有大气减速,没有缓冲的情况下,通过主发动机点火,自动控制姿态调整,最后稳稳落到月面。进入了月球以后,着陆器稳稳的站在月球上,要进行着陆器的姿态建立,把导轨放下来,车轮解锁,巡视器太阳翼展开。 [10:13:07]
[张玉花]  中国的探月工程目前正在执行的是无人探月工程,目前我们国家正在探月阶段。入月计划的话,应该是包含了嫦娥二号、三号和四号。嫦娥三号这次的任务,是我们技术上突破是跨越式的,相比嫦娥二号的话,是一个级数的增长,它采用了着陆器和巡视落月的方式。还有月面巡视勘探,以及我们国家精确的运载发射技术。这些工程目标实现的同时,实现科学目标,要对月表的地质构造以及日、地、月之前的空间以及地球的环境进行深度的探测。嫦娥三号有五大系统构成,探测器系统、运载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系统和地面应用系统。 [10:08:11]
[张玉花] 94年以后,新的探月开始,主要有美国月球勘探者号,还有日本、印度等国也有探测器。除了目前的探测,各国都进行了探月的规划,其中美国是巨大的,主要是2005年的探月规划。目前,机器人探月计划、月球基地计划还在进行当中。我们中国已经在2000年提出了探月计划,后来经过2002、2004年立项,在政府白皮书里面把探月作为我们航天科技重要工程,将为人类后续整个探月工程作出自己的贡献。 [10:07:45]
[张玉花] 国外比较著名的就是阿波罗奔月,从1963年到1972年,一共有18次的发射,其中有6次载人入月成功,带回了300多公斤的岩石,并把12个宇航员送上月球。前苏联虽然在载人登月上没有赢过美国,但是它就几个第一,苏联那么多次飞行的话,只带回了100多克的月球原石。 [10:07:20]
[张玉花]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嫦娥奔月,还有万户飞天,人类很早就想奔向太空。在物理学上和天文学上,先驱是伽利略,他发现月面是有崎岖山脉。从58年开始进入科学探月的阶段,基本分了3个18年,一个是1958年到1976年,美国和前苏联,在18年里面一共打了108次探测活动,成功45次。后来18年几乎人类没有进行探月发射。人类到目前为止一共进行了130次的探月活动,成功概率是51.5%。 [10:07:05]
[张玉花] 月球是咱们地球唯一的卫星,同学们对它非常了解了。它是一个咱们天然的卫星,直径是我们地球的四分之一,重量是我们的八十之一,月面的重力是我们的八分之一,温差变化有310度,是真空的条件。月球探测的意义,为我们将来人类资源的开发,为我们国家科技的进步和促进将来对宇宙对深空的探测以及科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0:06:49]
[张玉花] 我今天简单汇报这么几个内容,有些内容大家可能在网络上、新闻上看到过,着重讲一下嫦娥三号的任务情况。 [10:06:34]
[张玉花] 尊敬的领导,各位朋友们,上午好!今天很荣幸能够参加航天科普大讲堂,跟大家分享一下嫦娥三号研制情况。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嫦娥奔月,寻梦未来》。 [10:06:17]
[主持人] 谢谢金馆长精采的致辞。下面讲坛正式开讲了。有请今天第一位演讲嘉宾,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张玉花研究员,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张老师。 [10:05:57]
[金建敏] 我们再次预祝今天的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09:52:38]
[金建敏] 上海科普大讲坛是上海科普领域的一个品牌,常年以来,在上海市科委的倡导下,我们科技馆承办了很多期,但是今天,我们大讲坛的氛围特别的热烈,他们是来听我们的专家讲一讲前几天嫦娥三号成功登月,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伟大的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基础是实现科技梦、教育梦。那么科技和教育的连接就在科普传播,上海科普大讲坛是进行科普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平台。 [09:52:29]
[金建敏] 今天是上海科普大讲坛特别活动,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再次激发了广大市民对祖国航天事业高度的热情,为共同见证这一辉煌的成就,满足我们广大市民迫切的科普需求,上海科技馆非常荣幸地承接了市科委、中国航天报主办的这期航天科普大讲堂的活动。 [09:52:07]
[金建敏] 各位领导,航天专家,同学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09:51:59]
[主持人] 接下来有请上海科技馆副馆长金建敏致辞。 [09:50:05]
[张春雷] 中国航天报社作为权威介绍中国航天的媒体,除了做好本身的宣传工作之外,也是借着近几年载人航天,对社会公众所起到的科普知识推动力的契机,开展一系列的科普活动。尤其是航天科普大讲堂已经是全国第五站,我们希望培养青少年对于航天知识的热爱,希望将来有一天,在座的各位,能有机会有能力参与我们国家航天事业的建设,让我们走得更远,因为下一步除了月球之外,还有更深远的太空等着我们探索。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两位专家来给我们做讲座,预祝本次讲座取得圆满的成功。 [09:49:55]
[张春雷] 半年前,咱们神州十号和天空一号实现对接,宇航员进行了中国第一次太空,半个月前嫦娥落月,实现了中国首次地外天体的着陆。今天,我们来到上海,办航天科普大讲堂最后一讲,探寻人类新家园。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我对上海科委和上海科技馆对我们的支持表示十分的感谢。 [09:49:35]
[张春雷] 各位嘉宾,各位同学,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09:49:00]
[主持人] 接下来有请中国航天报社社长张春雷致辞。 [09:48:33]
[主持人] 今年夏天中国航天员首次在太空授课,今天2013年航天科普大讲堂和上海科普大讲坛携手,普及航天知识,希望启蒙和吸引培养未来的航天科技人才,激发广大青少年爱祖国爱航天的精神。 [09:43:29]
[主持人]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 [09:43:23]
[主持人]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出席今天活动的领导和嘉宾:上海市科技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马兴发、中国航天报社副社长张春雷、上海科技馆副馆长金建敏、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张玉花研究员张玉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庞之浩研究员庞之浩、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研究室主任査学雷、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原上海航天局高级工程师李毕光。 [09:43:15]
[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光临上海科技馆,航天科普大讲堂暨上海科普大讲坛第35讲。 [09:41:00]
[东方网]  12月28日,科普大讲坛邀请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张玉花研究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庞之浩研究员,与公众近距离交流,宣传中国航天科技的成就,普及航天科技知识。 [09:07:04]


国家政策、意志甚至是投入方面均是没有问题的,但科技是个积累沉淀的结果,几十年的经济落后最近才跟上趟,科技虽然速度快了,还是需要继续大大补课

------文字太多了,看黑字

航天科普大讲堂上海,文字实录(从下网上看)

[主持人] 好的,让我们再次感谢台上的两位主讲人精采的演讲,也谢谢台下朋友们的热情参与。今天的活动告一段落了,下次再见。 [11:25:09]
[张玉花] 因为目前在我们的设计上,从月球返回是一个很难的技术,这里面相对速度变化很大,玉兔号肯定是要留在月球上了,额定的是三个月的工作,按我们期望的话,能够继续工作,最后到它到了设计寿命和能力以后,就留在那儿。但我不认为它是一个垃圾,实际上美国的阿波罗,返回舱起飞回来了,但它的降落结构在那儿,那些的话,是人类探索太空的痕迹吧。咱们国家现在在上面有三个,应该说,是不是对月球的表面环境有污染呢?都经过科学考虑过,它在上面只能留下痕迹,不能对月球的表面产生污染。我认为它是一个标志,显示我们中国人到了这里,我们不要把它看成是垃圾。 [11:24:42]
[观众提问] 玉兔号如果不返回地球的话,在月球上就成为太空垃圾了? [11:24:17]
[张玉花] 两个推进器是靠阀门的,所以可以实现多次点火。 [11:23:42]
[观众提问]
请问老师,推进器是用什么推进器,怎么实现二次点火的?
[11:23:31]
[庞之浩] 我们选择着陆地点,有几个原则,一个是要比较平坦,第二它要有科研的价值,第三光线比较好,第四有利于测控系统进行通信等等几个要素。宏弯地区符合这些要求,而且别人没有探测过的,它的面积南北有100公里,东西是3、400公里的样子,比北京市的海淀区小一点。这次我们是在虹湾的东面着陆,具体的位置还是不错的。而且苏联原来的着陆离我们有一段举行,美国大部分在赤道着陆,我们这个纬度还是比较高的。 [11:20:10]
[观众提问] 虹湾的面积有多大? [11:19:41]
[张玉花] 我们确实返回的技术有的,我们在嫦娥五号上就要取样返回,取样2公斤以后,从月面起飞,样品转移以后,我们的轨道器推到离地球5000公里的地方。2017、2018年将会实现第一个从月球上返回的返回器。 [11:18:26]
[观众提问] 我想问一下,现在我们返回的技术也是有的,会不会应用到探测器的返回上? [11:17:11]
[张玉花] 地面的模拟实验难,我们做的过程中,主要模拟了这么几个部分,一个是要分项模拟,一个是月壤地面上,有上海的地面场,有北京的地面场,还有沙漠的地面场。另外有六分之一的模拟,配六分之一的动力,然后真空,用真空箱来模拟,高低温就用高低温箱模拟。对这些设备进行分析,哪个性能对它影响最大,进行这方面的模拟,再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和评估。 [11:16:30]
[观众提问] 我想问一下,我们在地球上怎么样尽最大的努力模拟出和月球相似的环境? [11:16:19]
[张玉花] 这个弹性筛网轮,是我们拉制的0.5毫米肽丝编制的网,为了减重。月面上的沙,有可能是粉,有可能是沙,通过这个筛网的话,增加了我们和月亮的接触面,这样在牵引力上就比较大。 [11:15:27]
[观众提问] 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张老师,在巡视器有一个创新点,弹性筛网技术是基于怎么样条件进行创新的? [11:15:10]
[张玉花] 其实我也讲到了,降落伞是要靠大气减速的,月球上没有任何大气的,所以降落伞是没有的,如何抵消重力呢,那就要依靠火箭的反推力。 [11:14:57]
[观众提问] 我想问一下,为什么在落月的时候要用火箭反推而不用降落伞呢? [11:14:45]
[主持人]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 [11:11:23]
[庞之浩] 世界探月实际上分两大集团,一个是美苏是第一集团,其他国家是第二集团。欧洲、日本、印度、中国已经完成了探月第一大步,都完成了绕,而我们国家现在完成了落,实际上我们是探月第二集团处在领先位置。由于时间关系,我今天只能介绍到这儿了。谢谢大家。 [11:08:16]
[庞之浩] 这次四季牧歌的技术,就是用我们的航天技术。另外像阿波罗工程的很多技术,其中有1000多项专利转移到民用了,还有航天靴,就是现在的气垫鞋等等。91年,发射了一个日本的探测器。第三阶段从1994年开始到现在,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探月具有引领技术的发展,促进科学进步,解决未来能源等等需要作用。所以美国在94年和98年先后发射了月球探测器。 [11:06:06]
[庞之浩] 下面介绍一下国外的情况,三大阶段。130次,21世纪以后,发射了10个月球探测器,成功率是百分之百。第一阶段是冷战时期,这是月球1号,是苏联的,1959年发射的。苏联共发射了24个月球探测器,从59年到1976年。但到现在,一个探测器都没有发射。这个是美国的勘探者三号。第二阶段1976到1994年的探月意义的冷静思考阶段。探月一个是航天技术能够进行跨越式的发展,另外我们要对月球有深入了解,关系到人类的现在和未来,还有一个我们探月的很多技术,能够直接转到民用。 [11:06:00]
[庞之浩] 测月雷达正好是相反,它是边走边拍,停下来不拍。它相当于一把刀子,把月面划出来看一下里面有什么成分。 [11:05:52]
[庞之浩] 再讲一下玉兔号有效载荷的工作时机。全景相机在着陆器着陆后两器分离之后,桅杆升起来了,全景相机对着陆器进行360度的成像,还可以上下90度进行旋转拍摄。着陆器和玉兔号分离之后,玉兔号要围绕着陆器巡视,进行互拍,在不同的点进行拍摄,它达到预定点拍摄,走的时候不拍,到点以后进行拍摄,这跟我们旅游是一样的,寻找到一个点之后,在比较合适的光线下进行拍摄。这就是它寻找的路线图,刚开始说两器互拍,但没有拍到着陆器的国旗,它是在着陆器的另一面,只有转180度以后才能拍摄到。 [11:05:44]
[庞之浩]  最后介绍一下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是中科院高能所研制的,装在机械臂的末端。要近距离探测月球的石头,不能特别近也不能特别远,主要是起到一个接近的作用,用于现场分析元素含量,是通过X射线来分析月球矿物质化学成份,需要的时候主动发射射线。这个月23号在飞控中心,已经舒展了玉兔之手,顺利完成了机械臂月面投射工作。 [11:05:30]
[庞之浩] 红外成像光谱议,由上海技物所研制。它是装在月球车平台前端靠右的部分,包括可见近红外和短波红外2个谱段,用于调查巡视区月表矿物的组成和分布,开展巡视区能源和矿产资源的调查。月球上有100多种矿藏,所以要建立能源基地的话,首先要调查清楚,哪一块的矿藏多。 [11:05:24]
[庞之浩] 下面讲测月雷达,装在月球车的底部,它发射的电波虽然不能穿透金属,但能穿透物质。它有2个探测通道,高频通道用于探测30米深月壤结构。月壤里面有氦三,据保守的估计是100万吨,如果真开发出来,能保证地球1万年的能源使用。另外它还有一个低频通道,用于探测100米深的月壳的结构。 [11:05:16]
[庞之浩] 月球车上的有效载荷,带了四种,一个是全景相机,测月雷达,还有红外成像光谱议,还有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全景相机观测的距离是3米到无穷远。这就是一个全景相机。 [11:05:06]
[庞之浩] 地形地貌相机工作寿命不是很长,就是第一个月昼15天,它完成工作。极紫外相机和月基光学望远镜,工作寿命一年,26号过月夜了,月球的晚上极其寒冷,零下180度。第二个月昼,开始常规模式的工作了。 [10:53:55]
[庞之浩] 再讲一下着陆器有效载荷的工作模式。有效载荷在发射段、转移段和环节段都是不工作的。在动力下降段,降落相机开始工作,在着陆以后关机,所以这个有效载荷实际上就是在下降过程中运用,它落到月面以后就完成了它的使命。还有在着陆后第一个月昼,有效载荷开始工作了,着陆器和月球车也能发WIFI,它既能直接发回地球,也能通过着陆器中转一下,科学数据都是通过定向天线发回来的。我们接收数据主要昆明40米的天文望远镜和北京的50米的天文望远镜。 [10:53:43]
[庞之浩] 另外它容易受到空间碎片的影响,所以在月球上进行天文观测是最理想的,一个是它没有大气层,另外月震只有地球的10亿分之一,另外它没有雾霾,没有无线电,没有干扰。有人说如果有外星人或者外星人的信号,有可能被月球天文台首先观测到。现在人类一直在找外星人,宇宙这么大,很有可能还是有外星人的,我本身相信还是应该去寻找,不是说没有找到就是说没有。这个就是月基光学望远镜,这个是实验型的以后成熟了,再搞更大一点的。 [10:53:35]
[庞之浩] 月基光学望远镜,这个圆了很多天文学家的梦,我们在地球上进行天文观测,很多射线进不来,无法了解其它的星体的一些情况。在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可以进行全波段的观测。它这个望远镜是由主体和反射镜组成,在地球上紫外线的波长是观测不到的,只有到太空去观测。空间望远镜确实也可以进行全波段的观测,国外已经发射了很多,像哈勃等等,但是呢,它这个空间望远镜是在一个固定的场所,是围绕地球运行的。 [10:53:28]
[庞之浩] 极紫外相机,是世界第一次使用,我们有三个有效载荷,是世界上首次使用,这就是其中一个,另外还有测月雷达,还有光学望远镜。它是利用月球的稳定性真空环境和自转速度慢,月球自转和公转是一样的,它的一天相当于月球上的27到28天左右。 [10:53:17]
[庞之浩] 降落相机是空间技术研究元508研制的,实验了六大关键技术,对于嫦娥三号的成功奠定了一个基础,包括直接把探测器发射到对月轨道。它主要由遮光罩、光学镜头组成,但它是一个黑白相机,主要是着陆过程中,2公里到4米,一直到落地,我们相机都拍摄了上千张的图片。主要是在着陆过程中,因为有一个臂章,要看看月面情况怎么样,要找一块比较平坦的,没有大石头大坑的地方着陆,是要靠这个的,不是盲降。 [10:42:48]
[庞之浩] 这就是一个着陆器大概的分布,先介绍一下地形地貌相机,由科学院成都光电所研制,是着陆器的眼睛,也是我们国家首台在月球上拍摄彩色图象的彩色相机。它既可以牌照也能录像,用于着陆器月表体貌特征,包括观察着陆器的状态。它的探测距离大概是5米。 [10:42:40]
[庞之浩] 首先讲一下着陆器,我们这次嫦娥三号实际上是发射了两个探测器,一个是着陆探测器,一个是巡视探测器,上面也有四台仪器,所以我们是一举两得,这在世界上是首次。着陆器上的有效载荷,一个是地形地貌相机,拍摄月球车上的五星红旗靠这个,还有降落相机,还有极紫外相机等,它们进行一年的就位探测,它不能走,原地探测。 [10:42:33]
[庞之浩] 八大神眼,是由科学院研制的,我今天讲科学院的一些东西。有效载荷的三个科学目标,一个是对着陆器、巡视器表面的地形地貌以及构造进行调查。第二,要探测它的组成,矿物的组成和元素的组成,第三探测地月空间环境和月际光学观测,一个是要巡天,第二个要探地,第三个要测月。 [10:42:24]
[庞之浩] 在互拍结束以后,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在月夜来临之前就进行了探测。要让科学家掌握月球的数据,嫦娥一号、二号是对月球的一个普查,嫦娥三号落月对月球某一区域的详查,以后嫦娥五号是对月球进行精查。 [10:42:11]
[庞之浩] 我主要是讲四个内容,我首先要讲嫦娥三号八大神眼,就是有效载荷。12月22日着陆器和月球车进行了第五次互拍,拍到了着陆器上的五星红旗。这个五星红旗不是一般的五星红旗,是从特殊的合成树脂研制出来的,它能够经受大温差强腐蚀,具体什么材料,我也不知道,因为它是保密的。 [10:42:06]
[庞之浩] 大家好,刚才张总讲得非常好,也非常全,讲了一些该我讲的她也讲了,所以我和张总的身份不一样,她是科技专家,我是科普专家。 [10:41:43]
[主持人] 谢谢张玉花研究员精采的分享,让我们对于嫦娥三号整个任务有一个非常全面的了解,更是对于我们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充满了骄傲和期待。接下来请上今天的第二位演讲嘉宾,他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庞之浩研究员。 [10:41:13]
[张玉花] 能够进行月球上临时探测和工作的能源勘测,在月球上进行能源的开发和工业农业的生产基地。还有月球上,离开月球只有六分之一的重点,从那儿起飞再升空的话,是比较便捷的月球上还有真空、无菌制药。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我是大学毕业干了载人航天,干了16年以后,载入了探月工程。如果还有100年,我觉得人类居住外星球不是一个梦想,所以我们期望有更多的人选择航天作为终生的事业。 [10:34:30]
[张玉花] 纵观世界,作为我们这么一个大国,一定要登月,探月工作完成以后,计划在2017、2018年嫦娥五号发射,整个计划完成以后,我们将和国家的载人计划相结合,实现后期的载人登月的工作,目前国家还没有立项,但技术的研发工作还在做。除了载人登月的技术之外,还在做月球基地的工作,月球基地是人类以后拓展能源拓展生存空间的构想,都吸引着我们人类继续探测。 [10:34:21]
[张玉花] 我们讲一下探月三期,正在做的工作。我从北京回来以后,现在在做嫦娥五号。嫦娥五号比嫦娥三号、四号难度更大,要从月面采样两公斤返回,有四个器,上升器、着陆器、轨道器等。这里面还要实现月面的起飞,月球轨道的交汇对接,这些技术对我们将来都有很大的创造性。 [10:34:12]
[张玉花] 我们的月球车是134公斤,国外的话,要实现这个功能,目前有大大小小的车,一般在这个重量上有很大的难度。咱们从立项到发射只有5年零9个月。探测器怎么样落到我要的那个点,最后落下去的时候还有将近三吨的重量,怎么样让它落到月面不倒不翻,里面的设备不会受到振动损坏。还有热控保障,还有月面移动,月壤不是硬土地,也不是沙地,所以要囊括各种各样的地形。还有自主导航和摇操作。还有电源技术,这次太阳电磁片也是上天效率最高的。 [10:27:33]
[张玉花]  刚才讲了我们发射和遥控的过程,再简短汇报一下我们研制的难点。应该说这次技术跨度大,设计约束多。中国从来没有去过月球,还有新平台。两难,一个难点地面验证难,还有一个减重难,为了悬停臂章能够下来,要带很多的推进器,这次的减重是我们设计里面很大的一个难点。 [10:27:24]
[张玉花] 嫦娥三号探测器的科学目标是巡天、观地和测月。刚才简短说了一下有效载荷和探测器的情况。发射场工作,应该从9月5号到12月5号,包括设备的进场、测试、加注、火箭的对接以及最后的发射。12月2日成功发射以后,进入飞行控制和摇操作,也不是当天进去的,我们的人员在10月19日就进入了,进行了很多演练,通过地面控制的全控制。12月26日清晨5点进入月夜的状态。 [10:27:13]
[张玉花] 月面工作过程,这里面有月昼和月夜的模式。月亮有14个白天和14个晚上,在14个白天,让有效载荷工作,接下来迎来14个寒冷的黑夜,没有一点阳光和热量。上海航天局承担了巡视器的4个半分系统。 [10:13:20]
[张玉花] 探测器是这次技术创新和突破最大的一部分,探索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构成。探测器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制作的。嫦娥三号奔月过程不同于嫦娥一号,采用直接奔月。这是动力下降的过程,经过主发动机点火,因为月球上是没有一点大气,重力也很少,没有大气减速,没有缓冲的情况下,通过主发动机点火,自动控制姿态调整,最后稳稳落到月面。进入了月球以后,着陆器稳稳的站在月球上,要进行着陆器的姿态建立,把导轨放下来,车轮解锁,巡视器太阳翼展开。 [10:13:07]
[张玉花]  中国的探月工程目前正在执行的是无人探月工程,目前我们国家正在探月阶段。入月计划的话,应该是包含了嫦娥二号、三号和四号。嫦娥三号这次的任务,是我们技术上突破是跨越式的,相比嫦娥二号的话,是一个级数的增长,它采用了着陆器和巡视落月的方式。还有月面巡视勘探,以及我们国家精确的运载发射技术。这些工程目标实现的同时,实现科学目标,要对月表的地质构造以及日、地、月之前的空间以及地球的环境进行深度的探测。嫦娥三号有五大系统构成,探测器系统、运载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系统和地面应用系统。 [10:08:11]
[张玉花] 94年以后,新的探月开始,主要有美国月球勘探者号,还有日本、印度等国也有探测器。除了目前的探测,各国都进行了探月的规划,其中美国是巨大的,主要是2005年的探月规划。目前,机器人探月计划、月球基地计划还在进行当中。我们中国已经在2000年提出了探月计划,后来经过2002、2004年立项,在政府白皮书里面把探月作为我们航天科技重要工程,将为人类后续整个探月工程作出自己的贡献。 [10:07:45]
[张玉花] 国外比较著名的就是阿波罗奔月,从1963年到1972年,一共有18次的发射,其中有6次载人入月成功,带回了300多公斤的岩石,并把12个宇航员送上月球。前苏联虽然在载人登月上没有赢过美国,但是它就几个第一,苏联那么多次飞行的话,只带回了100多克的月球原石。 [10:07:20]
[张玉花]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嫦娥奔月,还有万户飞天,人类很早就想奔向太空。在物理学上和天文学上,先驱是伽利略,他发现月面是有崎岖山脉。从58年开始进入科学探月的阶段,基本分了3个18年,一个是1958年到1976年,美国和前苏联,在18年里面一共打了108次探测活动,成功45次。后来18年几乎人类没有进行探月发射。人类到目前为止一共进行了130次的探月活动,成功概率是51.5%。 [10:07:05]
[张玉花] 月球是咱们地球唯一的卫星,同学们对它非常了解了。它是一个咱们天然的卫星,直径是我们地球的四分之一,重量是我们的八十之一,月面的重力是我们的八分之一,温差变化有310度,是真空的条件。月球探测的意义,为我们将来人类资源的开发,为我们国家科技的进步和促进将来对宇宙对深空的探测以及科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0:06:49]
[张玉花] 我今天简单汇报这么几个内容,有些内容大家可能在网络上、新闻上看到过,着重讲一下嫦娥三号的任务情况。 [10:06:34]
[张玉花] 尊敬的领导,各位朋友们,上午好!今天很荣幸能够参加航天科普大讲堂,跟大家分享一下嫦娥三号研制情况。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嫦娥奔月,寻梦未来》。 [10:06:17]
[主持人] 谢谢金馆长精采的致辞。下面讲坛正式开讲了。有请今天第一位演讲嘉宾,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张玉花研究员,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张老师。 [10:05:57]
[金建敏] 我们再次预祝今天的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09:52:38]
[金建敏] 上海科普大讲坛是上海科普领域的一个品牌,常年以来,在上海市科委的倡导下,我们科技馆承办了很多期,但是今天,我们大讲坛的氛围特别的热烈,他们是来听我们的专家讲一讲前几天嫦娥三号成功登月,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伟大的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基础是实现科技梦、教育梦。那么科技和教育的连接就在科普传播,上海科普大讲坛是进行科普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平台。 [09:52:29]
[金建敏] 今天是上海科普大讲坛特别活动,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再次激发了广大市民对祖国航天事业高度的热情,为共同见证这一辉煌的成就,满足我们广大市民迫切的科普需求,上海科技馆非常荣幸地承接了市科委、中国航天报主办的这期航天科普大讲堂的活动。 [09:52:07]
[金建敏] 各位领导,航天专家,同学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09:51:59]
[主持人] 接下来有请上海科技馆副馆长金建敏致辞。 [09:50:05]
[张春雷] 中国航天报社作为权威介绍中国航天的媒体,除了做好本身的宣传工作之外,也是借着近几年载人航天,对社会公众所起到的科普知识推动力的契机,开展一系列的科普活动。尤其是航天科普大讲堂已经是全国第五站,我们希望培养青少年对于航天知识的热爱,希望将来有一天,在座的各位,能有机会有能力参与我们国家航天事业的建设,让我们走得更远,因为下一步除了月球之外,还有更深远的太空等着我们探索。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两位专家来给我们做讲座,预祝本次讲座取得圆满的成功。 [09:49:55]
[张春雷] 半年前,咱们神州十号和天空一号实现对接,宇航员进行了中国第一次太空,半个月前嫦娥落月,实现了中国首次地外天体的着陆。今天,我们来到上海,办航天科普大讲堂最后一讲,探寻人类新家园。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我对上海科委和上海科技馆对我们的支持表示十分的感谢。 [09:49:35]
[张春雷] 各位嘉宾,各位同学,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09:49:00]
[主持人] 接下来有请中国航天报社社长张春雷致辞。 [09:48:33]
[主持人] 今年夏天中国航天员首次在太空授课,今天2013年航天科普大讲堂和上海科普大讲坛携手,普及航天知识,希望启蒙和吸引培养未来的航天科技人才,激发广大青少年爱祖国爱航天的精神。 [09:43:29]
[主持人]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 [09:43:23]
[主持人]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出席今天活动的领导和嘉宾:上海市科技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马兴发、中国航天报社副社长张春雷、上海科技馆副馆长金建敏、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张玉花研究员张玉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庞之浩研究员庞之浩、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研究室主任査学雷、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原上海航天局高级工程师李毕光。 [09:43:15]
[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光临上海科技馆,航天科普大讲堂暨上海科普大讲坛第35讲。 [09:41:00]
[东方网]  12月28日,科普大讲坛邀请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张玉花研究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庞之浩研究员,与公众近距离交流,宣传中国航天科技的成就,普及航天科技知识。 [09:07:04]
这种领域越是谈经济价值,下场就越惨,因为根本没法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