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评《地心引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04:26
技术评《地心引力》
基辅1143

故事不是好莱坞典型的编剧流水线制造出来的,而是卡隆和儿子乔纳斯两人创作出来的很具有个性的剧本。将导演、编剧、制片人和剪辑师四个工作一肩挑的阿方索•卡隆是那种对题材异常挑剔的低产导演。
故事剧情顺序是:短命的男一号乔治•克鲁尼与女主角桑德拉•布洛克从航天飞机出舱,在轨维修“哈勃”天文望远镜。恰逢俄国击落一枚失控的侦察卫星;爆炸碎片进一步击中了相邻的卫星,并引发连锁反应,产生了大规模的空间碎片。本不在相同轨道的航天飞机紧急结束任务,但在尚未变轨机动之前,第一批碎片到达,击中了尚未撤离的航天飞机、空间行走服务机械(机械臂)、和第三名宇航员……这是第一高潮。
女主角桑德拉•布洛克的安全带与机械臂相连接,被击中后产生的惯性力矩使她与机械臂残骸形成滚转运动。安全带断裂后才与残骸分离,但是自身的滚转仍然继续,她没有办法抵消自转;最严重的是她正在远离航天飞机。此时,携带自由行走器的男一号乔治•克鲁尼一面安慰失控的桑德拉,利用太阳和国际空间站的相对关系标明位置方向,并利用自由行走器进行营救。
此时,除了男女主角间的无线电对话外,宇航员与空间站、地面指挥中心休斯顿的通话完全崩溃。我对此的理解是太空垃圾不仅击中了近地轨道上的航天飞机,还击中了通信卫星/数据链卫星等,使通信系统陷入瘫痪。
乔治在与桑德拉交会后,尚记得将第三名宇航员遗体带回。说明他们并不认为事故有多么严重——但是这个时候与地面的通信已经终止了。
当两人用安全带连接着,使用乔治仅有的一台行走机缓缓靠近航天飞机的时候,发现航天飞机已经被击穿,他们只能将死去的同事悬挂在航天飞机残骸上。用微弱的单人自由行走机推力,向几百米外的国际空间站移动。
到达国际空间站后不稳定的推力和软绳拖带的惯性使2人在空间站外的着陆比较粗暴,反复震荡。另外,国际空间站显然已经遭受撞击损坏,留守人员已经乘坐联盟TM飞船撤离,备用救生艇的返回舱降落伞意外打开;降落伞绳飘满空间站外围。
戏剧的是,正是乱飘的伞绳最终勾住了撞击后正在飘离空间站的乔治和桑德拉——此时自由行走器的发动机能源耗尽。但是缠绕的伞绳终究承受不了两人的惯性,最终乔治选择主动解开了安全带而飘离,减轻了离心力的桑德拉通过在空间站外壳上攀爬行走,找到了气闸舱,并成功进入舱内。
显然国际空间站已遭重创,各种原因导致的火险隐患正在进一步发展成明火……可以看出桑德拉是非常熟悉国际空间站的结构——在出发前她作为任务专家进行了半年的航天专业训练。在曙光号核心舱,桑德拉试图通过舷窗看到慢慢飘离的乔治,但是没有成功,空间站的无线电也损坏了。更严重的是明火终于演化成火灾!在灭火过程中,桑德拉意识到灭火器的作用,并在逃离空间站关闭救生艇舱门的时候,将灭火器带到了“联盟”号上。于是,此次灾难的唯一幸存者终于坐到了“联盟”TM救生艇的襁褓型座椅上。
俄文的仪表板真的令人眼花缭乱,操作界面也显得不很友好。桑德拉甚至不会操纵飞船,仍然试图驾驶“联盟”首先营救飘离了空间站的乔治;最终优良的心理素质、以及执行任务前的深化培训使她逐渐控制了情绪。
当准备启动飞船脱离时,曾经避免了桑德拉飘离国际空间站的救命伞绳,拖住了“联盟”的后腿。桑德拉不得不在仅穿着舱内航天服的情况下,出舱作业,手工切断伞绳。舱内航天服能够在失压情况下短时间保证航天员的生命系统维持,作为出舱使用,显得勉强。
但是在生死关头,勉强也就勉强吧。桑德拉穿着的是俄式舱内航天服,其胸前“V”字型的拉链和压力调节阀特征非常显眼。有趣的是,与八一电影制片厂的《飞天》一样,将连体软帽式头盔换成了分离式头盔。猜测应该同样是软帽头盔不够时尚,并且打开时影响演员的姿态形象的原因。与《飞天》舱内航天服不同的是,八一厂选择的是中国神舟航天服+美式舱内航天服头盔;《地心引力》选择了俄式航天服+俄式海鹰出舱航天服头盔。当然,两者的结合都不是生硬的,但是能体现出中美对于不同式样航天服的认识和审美。
桑德拉出舱后,航天服并没有膨胀起来;这点显得不真实。软质的舱内服出舱到真空环境,如果没有膨胀增压,宇航员血液中形成气泡,必然在瞬间置人于死地。并且,航天服的面料纹理与实物严重不符,这些细节还需要下一些功夫。
“联盟”与国际空间站分离后,主发动机居然不能启动,让精疲力竭的桑德拉一下子陷入了精神谷底;失望孤立无助的情绪控制了她。甚至关闭了氧气阀,以缺氧自杀的形式等待死亡。
最喜感的情节出现了:万籁俱寂中,已经失踪了的乔治打开舱门进到返回舱,并没有失压、更没有爆炸……乔治甚至告诉桑德拉可以试试用“联盟”的着陆反推力火箭加速,追赶110英里外的中国“天宫”号空间站——因为“天宫”上至少还有一艘“神舟”救生船……
导演能够给“联盟”的返回舱开一个侧舱门,我理解是缺氧的桑德拉梦中幻化而出。这个侧门的开关方式类似于美国的“水星”飞船,多边形造型,锁门结构精巧。但是片尾给“神舟”也增加的这个侧舱门,则成为一个败笔。
桑德拉终于抛弃了“联盟”的轨道舱和推进舱,在寂静的太空中很可笑地像庙里的一口大钟静静地悬浮着。着陆反推火箭的工作时间极短,当4个喷口爆发的时候,返回舱对准“天宫”空间站的方向射了出去。
分离了轨道舱的“联盟”飞船没有了对接口——即便程序允许不分离轨道舱而先分离推进舱,俄国的“针”式对接口也不能与“天宫”的雌雄同体对结构连接。当然今天“天宫”号尚未服役之前,任何假设都可以成立。返回舱载着桑德拉飞快地靠近“天宫”号。
桑德拉和返回舱并没有使用舱体上的任何止旋火箭进行减速尝试,直接出舱。这时候她从国际空间站带来的灭火器成为了一具万向调姿发动机,从物理原理上讲,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在于桑德拉从返回舱里出来的时候仅穿着舱内航天服,短时出舱行走,必须通过脐带与舱内通风机空气相连,才能保证呼吸。这样子抱着灭火器离开“联盟”返回舱,经过减速、调姿、找到“天宫”的气闸舱门过程中,桑德拉一直处于窒息状态;仅仅依靠航天服中的正压维持生命。
幸好,桑德拉尽管第一次接触“天宫”,居然在极短时间内顺利找到了气闸舱;并开启了舱门。万幸,“天宫”的气闸舱处于封闭状态——航天员太空行走返回空间站后,并未给气闸舱充气;否则不可能打开舱门。桑德拉再次回到了一幢“建筑物”中。
但是“天宫”号显然也没有躲过碎片群的浩劫,与国际空间站一样,航天员已经撤离;但还保留着一艘“神舟”飞船救生艇。严重损坏的空间站已经坠落接近大气层边缘,空气阻力形成严重的谐振,空间站开始脱落零件……
桑德拉没有耽搁一秒钟,她找到了备用的“神舟”——尽管她没有学习过中国飞船的驾驶技术,但是此时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导演没有用过多的胶片描绘“天宫”和“神舟”的造型,但是仍可以看出剧组在影片制作中所下的功夫。
桑德拉有没有学会驾驶救生艇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空间站迅速坠落,严重的气动加热烧毁了所有的舱体;“神舟”飞船的轨道舱和推进舱承受不了气动加热和过载,与返回舱撕裂,在坠落过程中焚毁。“神舟”返回舱则因为周身包裹厚厚的酚醛可烧蚀隔热材料而避免了高温燃烧;并在坠落过程中,良好的气动外形渐渐在空气动力作用下调整成大底向前的升力体姿态,一方面由隔热大底起到了整流罩的作用,又大量散发了热量。进入稠密大气层后,抛弃隔热大底,自动开启引导伞和主降落伞相继正常开启……
此时,久违的无线电终于有了动静。能听到休斯顿的呼叫,桑德拉终于奇迹地返回地面,并降落在美国。
可能是导演为了呼应“地心引力”的片名,或者我不理解的其它原因;神舟飞船被可笑地开了一个侧门,桑德拉打开了侧门灌进了海水。在水中,女主角再现了憋气能力——游出了舱外,脱下了航天服,摆脱了水草……在水中实现了由太空失重到水中适应的过程。如同一个新生的婴儿,摆脱母体来到了崭新的世界上。
此时,坠落的航天器如划过天空的流星,桑德拉从水中爬到沙滩上,步履艰难地迈出了克服地心引力的蹒跚脚步。

2013-12-5

技术评《地心引力》
基辅1143

故事不是好莱坞典型的编剧流水线制造出来的,而是卡隆和儿子乔纳斯两人创作出来的很具有个性的剧本。将导演、编剧、制片人和剪辑师四个工作一肩挑的阿方索•卡隆是那种对题材异常挑剔的低产导演。
故事剧情顺序是:短命的男一号乔治•克鲁尼与女主角桑德拉•布洛克从航天飞机出舱,在轨维修“哈勃”天文望远镜。恰逢俄国击落一枚失控的侦察卫星;爆炸碎片进一步击中了相邻的卫星,并引发连锁反应,产生了大规模的空间碎片。本不在相同轨道的航天飞机紧急结束任务,但在尚未变轨机动之前,第一批碎片到达,击中了尚未撤离的航天飞机、空间行走服务机械(机械臂)、和第三名宇航员……这是第一高潮。
女主角桑德拉•布洛克的安全带与机械臂相连接,被击中后产生的惯性力矩使她与机械臂残骸形成滚转运动。安全带断裂后才与残骸分离,但是自身的滚转仍然继续,她没有办法抵消自转;最严重的是她正在远离航天飞机。此时,携带自由行走器的男一号乔治•克鲁尼一面安慰失控的桑德拉,利用太阳和国际空间站的相对关系标明位置方向,并利用自由行走器进行营救。
此时,除了男女主角间的无线电对话外,宇航员与空间站、地面指挥中心休斯顿的通话完全崩溃。我对此的理解是太空垃圾不仅击中了近地轨道上的航天飞机,还击中了通信卫星/数据链卫星等,使通信系统陷入瘫痪。
乔治在与桑德拉交会后,尚记得将第三名宇航员遗体带回。说明他们并不认为事故有多么严重——但是这个时候与地面的通信已经终止了。
当两人用安全带连接着,使用乔治仅有的一台行走机缓缓靠近航天飞机的时候,发现航天飞机已经被击穿,他们只能将死去的同事悬挂在航天飞机残骸上。用微弱的单人自由行走机推力,向几百米外的国际空间站移动。
到达国际空间站后不稳定的推力和软绳拖带的惯性使2人在空间站外的着陆比较粗暴,反复震荡。另外,国际空间站显然已经遭受撞击损坏,留守人员已经乘坐联盟TM飞船撤离,备用救生艇的返回舱降落伞意外打开;降落伞绳飘满空间站外围。
戏剧的是,正是乱飘的伞绳最终勾住了撞击后正在飘离空间站的乔治和桑德拉——此时自由行走器的发动机能源耗尽。但是缠绕的伞绳终究承受不了两人的惯性,最终乔治选择主动解开了安全带而飘离,减轻了离心力的桑德拉通过在空间站外壳上攀爬行走,找到了气闸舱,并成功进入舱内。
显然国际空间站已遭重创,各种原因导致的火险隐患正在进一步发展成明火……可以看出桑德拉是非常熟悉国际空间站的结构——在出发前她作为任务专家进行了半年的航天专业训练。在曙光号核心舱,桑德拉试图通过舷窗看到慢慢飘离的乔治,但是没有成功,空间站的无线电也损坏了。更严重的是明火终于演化成火灾!在灭火过程中,桑德拉意识到灭火器的作用,并在逃离空间站关闭救生艇舱门的时候,将灭火器带到了“联盟”号上。于是,此次灾难的唯一幸存者终于坐到了“联盟”TM救生艇的襁褓型座椅上。
俄文的仪表板真的令人眼花缭乱,操作界面也显得不很友好。桑德拉甚至不会操纵飞船,仍然试图驾驶“联盟”首先营救飘离了空间站的乔治;最终优良的心理素质、以及执行任务前的深化培训使她逐渐控制了情绪。
当准备启动飞船脱离时,曾经避免了桑德拉飘离国际空间站的救命伞绳,拖住了“联盟”的后腿。桑德拉不得不在仅穿着舱内航天服的情况下,出舱作业,手工切断伞绳。舱内航天服能够在失压情况下短时间保证航天员的生命系统维持,作为出舱使用,显得勉强。
但是在生死关头,勉强也就勉强吧。桑德拉穿着的是俄式舱内航天服,其胸前“V”字型的拉链和压力调节阀特征非常显眼。有趣的是,与八一电影制片厂的《飞天》一样,将连体软帽式头盔换成了分离式头盔。猜测应该同样是软帽头盔不够时尚,并且打开时影响演员的姿态形象的原因。与《飞天》舱内航天服不同的是,八一厂选择的是中国神舟航天服+美式舱内航天服头盔;《地心引力》选择了俄式航天服+俄式海鹰出舱航天服头盔。当然,两者的结合都不是生硬的,但是能体现出中美对于不同式样航天服的认识和审美。
桑德拉出舱后,航天服并没有膨胀起来;这点显得不真实。软质的舱内服出舱到真空环境,如果没有膨胀增压,宇航员血液中形成气泡,必然在瞬间置人于死地。并且,航天服的面料纹理与实物严重不符,这些细节还需要下一些功夫。
“联盟”与国际空间站分离后,主发动机居然不能启动,让精疲力竭的桑德拉一下子陷入了精神谷底;失望孤立无助的情绪控制了她。甚至关闭了氧气阀,以缺氧自杀的形式等待死亡。
最喜感的情节出现了:万籁俱寂中,已经失踪了的乔治打开舱门进到返回舱,并没有失压、更没有爆炸……乔治甚至告诉桑德拉可以试试用“联盟”的着陆反推力火箭加速,追赶110英里外的中国“天宫”号空间站——因为“天宫”上至少还有一艘“神舟”救生船……
导演能够给“联盟”的返回舱开一个侧舱门,我理解是缺氧的桑德拉梦中幻化而出。这个侧门的开关方式类似于美国的“水星”飞船,多边形造型,锁门结构精巧。但是片尾给“神舟”也增加的这个侧舱门,则成为一个败笔。
桑德拉终于抛弃了“联盟”的轨道舱和推进舱,在寂静的太空中很可笑地像庙里的一口大钟静静地悬浮着。着陆反推火箭的工作时间极短,当4个喷口爆发的时候,返回舱对准“天宫”空间站的方向射了出去。
分离了轨道舱的“联盟”飞船没有了对接口——即便程序允许不分离轨道舱而先分离推进舱,俄国的“针”式对接口也不能与“天宫”的雌雄同体对结构连接。当然今天“天宫”号尚未服役之前,任何假设都可以成立。返回舱载着桑德拉飞快地靠近“天宫”号。
桑德拉和返回舱并没有使用舱体上的任何止旋火箭进行减速尝试,直接出舱。这时候她从国际空间站带来的灭火器成为了一具万向调姿发动机,从物理原理上讲,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在于桑德拉从返回舱里出来的时候仅穿着舱内航天服,短时出舱行走,必须通过脐带与舱内通风机空气相连,才能保证呼吸。这样子抱着灭火器离开“联盟”返回舱,经过减速、调姿、找到“天宫”的气闸舱门过程中,桑德拉一直处于窒息状态;仅仅依靠航天服中的正压维持生命。
幸好,桑德拉尽管第一次接触“天宫”,居然在极短时间内顺利找到了气闸舱;并开启了舱门。万幸,“天宫”的气闸舱处于封闭状态——航天员太空行走返回空间站后,并未给气闸舱充气;否则不可能打开舱门。桑德拉再次回到了一幢“建筑物”中。
但是“天宫”号显然也没有躲过碎片群的浩劫,与国际空间站一样,航天员已经撤离;但还保留着一艘“神舟”飞船救生艇。严重损坏的空间站已经坠落接近大气层边缘,空气阻力形成严重的谐振,空间站开始脱落零件……
桑德拉没有耽搁一秒钟,她找到了备用的“神舟”——尽管她没有学习过中国飞船的驾驶技术,但是此时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导演没有用过多的胶片描绘“天宫”和“神舟”的造型,但是仍可以看出剧组在影片制作中所下的功夫。
桑德拉有没有学会驾驶救生艇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空间站迅速坠落,严重的气动加热烧毁了所有的舱体;“神舟”飞船的轨道舱和推进舱承受不了气动加热和过载,与返回舱撕裂,在坠落过程中焚毁。“神舟”返回舱则因为周身包裹厚厚的酚醛可烧蚀隔热材料而避免了高温燃烧;并在坠落过程中,良好的气动外形渐渐在空气动力作用下调整成大底向前的升力体姿态,一方面由隔热大底起到了整流罩的作用,又大量散发了热量。进入稠密大气层后,抛弃隔热大底,自动开启引导伞和主降落伞相继正常开启……
此时,久违的无线电终于有了动静。能听到休斯顿的呼叫,桑德拉终于奇迹地返回地面,并降落在美国。
可能是导演为了呼应“地心引力”的片名,或者我不理解的其它原因;神舟飞船被可笑地开了一个侧门,桑德拉打开了侧门灌进了海水。在水中,女主角再现了憋气能力——游出了舱外,脱下了航天服,摆脱了水草……在水中实现了由太空失重到水中适应的过程。如同一个新生的婴儿,摆脱母体来到了崭新的世界上。
此时,坠落的航天器如划过天空的流星,桑德拉从水中爬到沙滩上,步履艰难地迈出了克服地心引力的蹒跚脚步。

2013-12-5

说得好详细,!全片就二个演员,导演功力真深,看完还真是有点佩服!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好了,我也算看过地心引力了。。。
辛苦!这片子背景音乐真的不错
虽然看过枪版的,但是还是感觉重新看了一次~
原创的?辛苦了。
写的的不错,虽然看的imax,但只顾着看风景去了,几乎没怎么看字幕
我大天朝什么时候出怎么给力的电影啊 总不能叫八一来吧
片子太短,不过瘾。但极好地描述了人类在太空中的孤独,没有同伴,完全靠自己,太可怕了
隔壁沃尔玛旁边的电影院居然上午10点一场,晚上11点一场,尼玛这是怎么排片,最无语把国产的那些个粗制滥造的片子拍的到处都是。
我大天朝什么时候出怎么给力的电影啊 总不能叫八一来吧
我都能想到八一拍这片子会是什么景象
首先是火箭发射 点火的时候是长征 升空了变成航天飞机 入轨了必然是联盟号 中间穿插无数的神剪切
然后 然后我关了电脑 ……
关于通信问题电影里面其实交代了,因为俄罗斯人击毁自己的卫星结果导致了整个轨道空间飞行器的全面受损。
楼主这文章写得不错 基本上把电影的细节描绘出来了 但是有些文不对题 文章并没有对电影做过多的技术评论 只是叙述电影内容啊 希望能有个内行真正用技术评论下这个仅仅是看起来还不错的电影
偶带着老婆和孩子一起去看的IMAX。结果我儿子完全不感兴趣。
老毛子干了这种缺德事会不会引起公愤?
尼玛老子在电影院看见神舟救生艇上有个弥勒菩萨的像时当场喷了!
尼玛老子在电影院看见神舟救生艇上有个弥勒菩萨的像时当场喷了!
不知道导演怎么想的,不过我认为,放弥勒挺好的,喜庆乐观
尼玛老子在电影院看见神舟救生艇上有个弥勒菩萨的像时当场喷了!
其实吧,放也放老毛像靠谱啊。
谢谢捧场,我是边叙述,边评价。因为很多朋友是被情节和场面所吸引,顾不得看到一些其它的东西,所以做了叙述。叙述中,首先那些合理,那些不符合逻辑我做了一点点评。总体上讲,这个片子拍的不错,错误不很多,情节也好,拍摄正确,基本可以当纪录片欣赏,所以就不多说了
谢谢捧场,我是边叙述,边评价。因为很多朋友是被情节和场面所吸引,顾不得看到一些其它的东西,所以做了叙述。叙述中,首先那些合理,那些不符合逻辑我做了一点点评。总体上讲,这个片子拍的不错,错误不很多,情节也好,拍摄正确,基本可以当纪录片欣赏,所以就不多说了
谢谢捧场,我是边叙述,边评价。因为很多朋友是被情节和场面所吸引,顾不得看到一些其它的东西,所以做了叙述。叙述中,首先那些合理,那些不符合逻辑我做了一点点评。总体上讲,这个片子拍的不错,错误不很多,情节也好,拍摄正确,基本可以当纪录片欣赏,所以就不多说了
谢谢捧场,我是边叙述,边评价。因为很多朋友是被情节和场面所吸引,顾不得看到一些其它的东西,所以做了叙述。叙述中,首先那些合理,那些不符合逻辑我做了一点点评。总体上讲,这个片子拍的不错,错误不很多,情节也好,拍摄正确,基本可以当纪录片欣赏,所以就不多说了

疯奈克 发表于 2013-12-6 17:53
隔壁沃尔玛旁边的电影院居然上午10点一场,晚上11点一场,尼玛这是怎么排片,最无语把国产的那些个粗制滥造 ...


刚看,的确,我这里周六晚地心引力和饥饿游戏一部只有一场,其他全是国产烂片,排片一堆一堆的。
疯奈克 发表于 2013-12-6 17:53
隔壁沃尔玛旁边的电影院居然上午10点一场,晚上11点一场,尼玛这是怎么排片,最无语把国产的那些个粗制滥造 ...


刚看,的确,我这里周六晚地心引力和饥饿游戏一部只有一场,其他全是国产烂片,排片一堆一堆的。
jacksmith 发表于 2013-12-6 23:18
尼玛老子在电影院看见神舟救生艇上有个弥勒菩萨的像时当场喷了!
好兆头的伏笔吧。影片中天宫已经初具规模,是非军人的任务专家带上去也不是不可能,再说邮局的邮票纪念佛像开光啥的放返回卫星上,又不是没干过。所以是合情合理的。
觉得天宫上有乒乓有点有趣。
神舟入水之后完全可以打开顶部舱盖儿~导演调皮勒~不过太空里的物理画面真是震撼人心 震撼震撼~
这片子一定要看3D imax 非常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