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宋傳話 扁本土派立場崩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48:57
施正鋒/淡江大學公共政策所教授

陳水扁總統在前往南太平洋訪問途中表示,先前已經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兩度會面,託其向中國領導者胡錦濤傳話,希望對岸能尊重中華民國的主權現狀。作為所謂的「台灣之子」,色厲內荏的阿扁一洩千里,表達的是對於台灣本土派立場的崩盤,也是前總統李登輝「特殊國與國關係」路線的全面挫敗。
受制於朝小野大的困境,阿扁在第一任總統任內可以說是一籌莫展;由於個性上的高度務實,民進黨政府的中國政策淪為父子騎驢;復加上好出驚人之語的風格,支持者一直對於他的堅持半信半疑。
對於樂於選舉不疲的陳水扁來說,中國是一個方便的稻草人,宛如有助於選票的吸星大法,甚於可以高空行走繩索、企圖操弄對岸的世代交替。在這樣的脈絡下,既然阿扁的外交政策只有內部的選票考量,自然不會有一貫的政策願景;如果說李登輝的戰術是曲線哲學,陳水扁的戰略則是看似變化球的一再暴投。
此回,國民黨江丙坤、連戰相繼越俎代庖訪中,擺明了就是要給執政黨難堪,當然是逾越在野黨不可僭越外交主導權的分寸。然而,政府的回應搖擺不定,先是嚴厲譴責江丙坤的十點共識,卻又對於連戰的五點共識莫可奈何,只能自我安慰連胡的新聞公報並未涉及公權力,正好印證在野黨先前的揶揄,阿扁的不滿只是反映出對於國民黨搶頭香的惱羞成怒。
在黨內派系傾軋的政治現實下,阿扁總統三年內有所作為的空間似乎有限,轉口內銷的盤算看來合理,而諾貝爾和平獎的誘惑,正合乎他自來要與中國簽訂和平協定的浪漫情懷不謀而合,因此,在美國殷勤關切對話的契機下,正好可以順水推舟,讓山姆叔叔來承擔一切的歷史責任。
此番,陳水扁為了告訴對方誰才是台灣的老大,他不只是確認宋楚瑜的特使身分,更是將自己的前途綁在中華民國的現狀,也就是放棄任何走向「一台一中」的可能。如此一來,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國家定位底線就是「兩個中國」;問題是,中國會否願意放棄「一個中國」的框架,令人高度懷疑。
台灣老百姓對於中國長年的神經作戰,大致已經培養出一套「人肉鹹鹹」的生存哲學,不管誰來統治,一枝草一滴露,只要土地存在的一天,就有生生不息的希望。因此,儘管政客如何信誓旦旦,還是會以心中平實的一把尺來衡量美麗的說詞;不過,選民也是相當理性的,今天可以如醉如痴地爭相打金牌相贈,明天也會因為唾棄而棄之如敝屣。
民心當然是希望台海和平穩定,只不過,由接觸、對話、到談判,所謂「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的建構,到底是紙醉金迷的自我催眠、還是權宜的戰術性轉進,政府必須心有定見。
台灣人原本就與中國人沒有血海深仇,只不過是在中華民國的體制下,被迫要概括承受國共鬥爭的包袱。如果國共之間決心要進行歷史和解,台灣人也沒有必要堅持繼續兵戎相見。當然,國共原本就是兄弟鬩牆,對於一個中國有高度的共識,只不過,要把台灣的前途寄望中國的民主,不免是將自己的自主性雙手奉送他人。
今天,崛起中的中國或許會富裕、民主;然而,也有可能再度走回極權專制。有一天,當中國再度戰敗,是否會再次把位居邊陲的台灣割讓給他國?

【2005/05/02 聯合報】施正鋒/淡江大學公共政策所教授

陳水扁總統在前往南太平洋訪問途中表示,先前已經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兩度會面,託其向中國領導者胡錦濤傳話,希望對岸能尊重中華民國的主權現狀。作為所謂的「台灣之子」,色厲內荏的阿扁一洩千里,表達的是對於台灣本土派立場的崩盤,也是前總統李登輝「特殊國與國關係」路線的全面挫敗。
受制於朝小野大的困境,阿扁在第一任總統任內可以說是一籌莫展;由於個性上的高度務實,民進黨政府的中國政策淪為父子騎驢;復加上好出驚人之語的風格,支持者一直對於他的堅持半信半疑。
對於樂於選舉不疲的陳水扁來說,中國是一個方便的稻草人,宛如有助於選票的吸星大法,甚於可以高空行走繩索、企圖操弄對岸的世代交替。在這樣的脈絡下,既然阿扁的外交政策只有內部的選票考量,自然不會有一貫的政策願景;如果說李登輝的戰術是曲線哲學,陳水扁的戰略則是看似變化球的一再暴投。
此回,國民黨江丙坤、連戰相繼越俎代庖訪中,擺明了就是要給執政黨難堪,當然是逾越在野黨不可僭越外交主導權的分寸。然而,政府的回應搖擺不定,先是嚴厲譴責江丙坤的十點共識,卻又對於連戰的五點共識莫可奈何,只能自我安慰連胡的新聞公報並未涉及公權力,正好印證在野黨先前的揶揄,阿扁的不滿只是反映出對於國民黨搶頭香的惱羞成怒。
在黨內派系傾軋的政治現實下,阿扁總統三年內有所作為的空間似乎有限,轉口內銷的盤算看來合理,而諾貝爾和平獎的誘惑,正合乎他自來要與中國簽訂和平協定的浪漫情懷不謀而合,因此,在美國殷勤關切對話的契機下,正好可以順水推舟,讓山姆叔叔來承擔一切的歷史責任。
此番,陳水扁為了告訴對方誰才是台灣的老大,他不只是確認宋楚瑜的特使身分,更是將自己的前途綁在中華民國的現狀,也就是放棄任何走向「一台一中」的可能。如此一來,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國家定位底線就是「兩個中國」;問題是,中國會否願意放棄「一個中國」的框架,令人高度懷疑。
台灣老百姓對於中國長年的神經作戰,大致已經培養出一套「人肉鹹鹹」的生存哲學,不管誰來統治,一枝草一滴露,只要土地存在的一天,就有生生不息的希望。因此,儘管政客如何信誓旦旦,還是會以心中平實的一把尺來衡量美麗的說詞;不過,選民也是相當理性的,今天可以如醉如痴地爭相打金牌相贈,明天也會因為唾棄而棄之如敝屣。
民心當然是希望台海和平穩定,只不過,由接觸、對話、到談判,所謂「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的建構,到底是紙醉金迷的自我催眠、還是權宜的戰術性轉進,政府必須心有定見。
台灣人原本就與中國人沒有血海深仇,只不過是在中華民國的體制下,被迫要概括承受國共鬥爭的包袱。如果國共之間決心要進行歷史和解,台灣人也沒有必要堅持繼續兵戎相見。當然,國共原本就是兄弟鬩牆,對於一個中國有高度的共識,只不過,要把台灣的前途寄望中國的民主,不免是將自己的自主性雙手奉送他人。
今天,崛起中的中國或許會富裕、民主;然而,也有可能再度走回極權專制。有一天,當中國再度戰敗,是否會再次把位居邊陲的台灣割讓給他國?

【2005/05/02 聯合報】
此人为墨绿的台独分子.
可以看到他们的惶恐与不安.
还有他们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