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中段反导专家隐姓埋名20年牺牲在成功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58:31


http://mil.huanqiu.com/china/2013-11/4543678.html


黄鹤云

据解放军报11月8日报道,暮秋,西北戈壁。

  入夜,一枚新型导弹从千里之外腾空而起,向塔克拉玛干沙漠靶场飞来。

  “发现目标!”总装某基地试验部测控大厅响起急促的调度口令。指挥显示平台上,几十组数据、曲线频频闪烁——该部配置在靶场周边的光测、雷测、遥测设备,实时追踪着导弹飞行轨迹。

  蓦地,弹头落地,激起巨大烟尘。硝烟未散,官兵已准确获取导弹落点数据,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欢呼,握手,拥抱……欢腾过后,测控大厅陷入沉寂,大家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指挥席上一个熟悉的位置——那是该部副参谋长黄鹤云的操作席。

  神剑掠空惊天地,烈焰升腾祭英魂。如今,曾为导弹试验日夜操劳的黄鹤云,再也不能和战友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倚天长剑,见证他忠诚使命的铿锵誓言——

  “要干就干为国家扬眉、为民族争光的事”

  这是黄鹤云43圈生命年轮中最后的人生刻度。

-
  2012年10月14日,星期天。上午,在办公室修改试验文书;下午,赴几十公里外的试验阵地检查;晚上,赶回单位匆匆吃了半个凉馒头,马上组织召开任务指挥所会议。

  谁能想到,会议结束几个小时后,劳累过度的黄鹤云突发脑溢血倒在任务一线,手中的方案稿纸洒落一地……

  那段日子,正逢我国第二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与某新型导弹试验同时进入紧张备战阶段,他忙得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陀螺。夜里,他办公室的灯光经常要到凌晨三四点钟才熄灭。

  战友们劝他:“别太累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他一笑而过:“是啊,可导弹是咱们国家和军队的本钱。”

  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试验即将成功的最后阶段,他却永远地倒下了!

  黄鹤云所在的总装某基地试验部是一支功勋卓著的部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一辈创业者在绵延上千公里的大漠戈壁日夜奋战,圆满完成了以“导弹、原子弹结合试验”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任务,为打破超级大国的核
讹诈核威胁、挺立民族脊梁,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1991年,就在黄鹤云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前夕,国防科工委组织优秀党员到学校作报告。老一代科技工作者“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故事,令他深受触动。

  “为战争而生的军人,别怕被和平遗忘。要干就干导弹火箭这样为国家扬眉、为民族争光的事!”黄鹤云和几位同学约定,分配时选择了地处大漠戈壁的总装某基地。从此,他的名字隐匿于中国导弹试验的“绝密档案”中……

  22年过去,由黄鹤云参与试验定型的一系列导弹陆续装备部队,成为共和国的倚天长剑。

  ■黄沙万里,见证他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

  “导弹试验要么是100分,要么是0分”

  正午,烈日当空。打开车门,记者驻足戈壁。环顾四野,是无边的荒凉,一排排迷彩涂装的方舱、雷达,成为漫漫黄沙中唯一的亮点。某型导弹即将试射,官兵精心操作着一台台测试设备,紧紧锁定数百公里外的“大国长剑”。 这里,是试验部导弹试验靶场,也是黄鹤云科研人生的起点。遥望地平线,记者仿佛看到当年戈壁滩上的战斗场景——

  1992年9月,风华正茂的黄鹤云来到试验部某活动站工作。该站所辖靶场地域广阔,大范围机动、远距离行军成为常态,途中的艰苦寂寞常人难以忍受。一次,总部慰问演出小分队来到靶场,年轻的女演员看到场区的情景,心疼得直流泪:“这种地方你们怎么能呆得住!”黄鹤云听后微微一笑:“大漠靶场就是我们的战场。导弹打到哪里,我们就跟进到哪里。”

  世纪之交,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实施某重大工程,试验部承担起新的使命——建设检验新型导弹武器作战效能的综合试验靶场。年轻的黄鹤云被任命为某测量站总工程师,具体负责靶场的信息化系统建设。
  登高四望,满目空白;从零起步,筚路蓝缕。黄鹤云带领科技人员开始了一次艰难的远征。“导弹试验要么是100分,要么是0分!”黄鹤云把这句话当成了座右铭。 奇迹诞生了!他们仅用3年时间就完成了相当于正常情况下30年的任务量,创造了高密度导弹落区测量试验的一项又一项新纪录。

  强军之路未有穷期。随着西方强国加紧建设国家和地区导弹防御系统,黄鹤云和战友深深意识到:巩固国防,不仅要有战之能胜的倚天长剑,还要有捍卫和平的天网神盾!

  2008年4月,黄鹤云调任试验部总体室主任。他把目光瞄准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再入测量。

  再入测量是实施反导拦截的关键技术。上世纪七十年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曾指出:“再入测量在我国战略、战术导弹的研制定型和我国国防科技工作发展上占有一定的战略地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攻克重重难关,黄鹤云组织有关专家建起国内首个再入动力学与目标特性实验室,围绕目标识别、弹道预报、落点实时测量等技术开展攻关,凭借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梦想的花蕾,在汗水浸泡下悄然绽放。2010年1月11日,首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成功进行此类试验的国家。当天,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这一消息。看到新闻,黄鹤云难掩兴奋:“瞧,这话说得多硬气!”

  ■浩瀚苍穹,见证他天高地阔的人生信条——

  “做事要从小处干,做人要往大处看”

  局域网上,一位战友写下这样的缅怀文字:“他是一滴水/却折射出海洋的博大/他是一粒沙/却闪烁着钻石的光芒/他是一颗不起眼的螺钉/却在导弹腾空的烈焰中让灵魂升华……”  其实,对于生与死的考验,黄鹤云早已经历过——

  那年,导弹试验靶场建设大功告成,多种新型导弹试验密集展开,其中最危险的当属多弹头毁伤效应试验。用于试验的导弹初样性能并不稳定,时常发生“子弹”不能完全爆炸的情况。为确保后续试验顺利进行,必须排除这些“哑弹”。一次试验中,20多枚“子弹”只炸出十几个弹坑,其中一枚弹头钻入地下深处,难以判断是否爆炸。黄鹤云让战友迅速撤到安全距离,自己穿上防护服走向炸点,几个小时后,终于把那枚未爆弹头挖了出来。 “看到黄鹤云小心翼翼地捧着那枚装满高能炸药的弹头,我的心都快从嗓子眼里跳了出来。”回忆当时的场景,试验部原参谋长华丛至今心有余悸。

  黄鹤云不善言谈,但有句话常挂在嘴边:“做事要从小处干,做人要往大处看。”战友们说,与黄鹤云接触时间越久,越能体会到他对“大”与“小”的理解。 走进试验部再入动力学与目标特性实验室,记者在一块展板上看到近年来实验室完成的20多项国家和军队重大科研成果列表,然而,没有一个项目有黄鹤云的名字。实验室主任说,黄鹤云是实验室的主要奠基人,许多科研课题都是在他组织指导下完成的。科研成果评审时,大家要写上他的名字,他却推辞说:“还是多署年轻人的名字吧,这叫长江后浪推前浪。”

  女儿不满2岁时,黄鹤云奉命调到千里之外工作,舍小家顾大家,一去就是5年多。“忙完了这段日子就一定……”这是黄鹤云对妻子常说的话。妻子董卫芳知道,“忙”是常态;可怎么也没想到,“这段日子”竟然成了永远。
  一天晚饭后,黄鹤云没去加班,一家三口坐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聊天,黄鹤云突然冒出令妻子至今心颤的一句话:“卫芳,我觉得跟你和女儿呆在一起,哪怕就这样说说话都特别幸福。”

  言犹在耳,斯人已逝。抚摸着“全家福”,董卫芳的泪水无声滑落。她对着照片轻声说:“鹤云,如果有来生,还愿与你相依相伴……”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黄鹤云生前未留下一张像样的工作照,题图由吕康枫合成。 ——编者注)

http://mil.huanqiu.com/china/2013-11/4543678.html

20131108084112467.jpg (20.07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1-8 09:46 上传


黄鹤云

据解放军报11月8日报道,暮秋,西北戈壁。

  入夜,一枚新型导弹从千里之外腾空而起,向塔克拉玛干沙漠靶场飞来。

  “发现目标!”总装某基地试验部测控大厅响起急促的调度口令。指挥显示平台上,几十组数据、曲线频频闪烁——该部配置在靶场周边的光测、雷测、遥测设备,实时追踪着导弹飞行轨迹。

  蓦地,弹头落地,激起巨大烟尘。硝烟未散,官兵已准确获取导弹落点数据,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欢呼,握手,拥抱……欢腾过后,测控大厅陷入沉寂,大家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指挥席上一个熟悉的位置——那是该部副参谋长黄鹤云的操作席。

  神剑掠空惊天地,烈焰升腾祭英魂。如今,曾为导弹试验日夜操劳的黄鹤云,再也不能和战友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倚天长剑,见证他忠诚使命的铿锵誓言——

  “要干就干为国家扬眉、为民族争光的事”

  这是黄鹤云43圈生命年轮中最后的人生刻度。

-
  2012年10月14日,星期天。上午,在办公室修改试验文书;下午,赴几十公里外的试验阵地检查;晚上,赶回单位匆匆吃了半个凉馒头,马上组织召开任务指挥所会议。

  谁能想到,会议结束几个小时后,劳累过度的黄鹤云突发脑溢血倒在任务一线,手中的方案稿纸洒落一地……

  那段日子,正逢我国第二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与某新型导弹试验同时进入紧张备战阶段,他忙得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陀螺。夜里,他办公室的灯光经常要到凌晨三四点钟才熄灭。

  战友们劝他:“别太累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他一笑而过:“是啊,可导弹是咱们国家和军队的本钱。”

  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试验即将成功的最后阶段,他却永远地倒下了!

  黄鹤云所在的总装某基地试验部是一支功勋卓著的部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一辈创业者在绵延上千公里的大漠戈壁日夜奋战,圆满完成了以“导弹、原子弹结合试验”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任务,为打破超级大国的核
讹诈核威胁、挺立民族脊梁,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1991年,就在黄鹤云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前夕,国防科工委组织优秀党员到学校作报告。老一代科技工作者“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故事,令他深受触动。

  “为战争而生的军人,别怕被和平遗忘。要干就干导弹火箭这样为国家扬眉、为民族争光的事!”黄鹤云和几位同学约定,分配时选择了地处大漠戈壁的总装某基地。从此,他的名字隐匿于中国导弹试验的“绝密档案”中……

  22年过去,由黄鹤云参与试验定型的一系列导弹陆续装备部队,成为共和国的倚天长剑。

  ■黄沙万里,见证他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

  “导弹试验要么是100分,要么是0分”

  正午,烈日当空。打开车门,记者驻足戈壁。环顾四野,是无边的荒凉,一排排迷彩涂装的方舱、雷达,成为漫漫黄沙中唯一的亮点。某型导弹即将试射,官兵精心操作着一台台测试设备,紧紧锁定数百公里外的“大国长剑”。 这里,是试验部导弹试验靶场,也是黄鹤云科研人生的起点。遥望地平线,记者仿佛看到当年戈壁滩上的战斗场景——

  1992年9月,风华正茂的黄鹤云来到试验部某活动站工作。该站所辖靶场地域广阔,大范围机动、远距离行军成为常态,途中的艰苦寂寞常人难以忍受。一次,总部慰问演出小分队来到靶场,年轻的女演员看到场区的情景,心疼得直流泪:“这种地方你们怎么能呆得住!”黄鹤云听后微微一笑:“大漠靶场就是我们的战场。导弹打到哪里,我们就跟进到哪里。”

  世纪之交,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实施某重大工程,试验部承担起新的使命——建设检验新型导弹武器作战效能的综合试验靶场。年轻的黄鹤云被任命为某测量站总工程师,具体负责靶场的信息化系统建设。
  登高四望,满目空白;从零起步,筚路蓝缕。黄鹤云带领科技人员开始了一次艰难的远征。“导弹试验要么是100分,要么是0分!”黄鹤云把这句话当成了座右铭。 奇迹诞生了!他们仅用3年时间就完成了相当于正常情况下30年的任务量,创造了高密度导弹落区测量试验的一项又一项新纪录。

  强军之路未有穷期。随着西方强国加紧建设国家和地区导弹防御系统,黄鹤云和战友深深意识到:巩固国防,不仅要有战之能胜的倚天长剑,还要有捍卫和平的天网神盾!

  2008年4月,黄鹤云调任试验部总体室主任。他把目光瞄准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再入测量。

  再入测量是实施反导拦截的关键技术。上世纪七十年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曾指出:“再入测量在我国战略、战术导弹的研制定型和我国国防科技工作发展上占有一定的战略地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攻克重重难关,黄鹤云组织有关专家建起国内首个再入动力学与目标特性实验室,围绕目标识别、弹道预报、落点实时测量等技术开展攻关,凭借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梦想的花蕾,在汗水浸泡下悄然绽放。2010年1月11日,首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成功进行此类试验的国家。当天,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这一消息。看到新闻,黄鹤云难掩兴奋:“瞧,这话说得多硬气!”

  ■浩瀚苍穹,见证他天高地阔的人生信条——

  “做事要从小处干,做人要往大处看”

  局域网上,一位战友写下这样的缅怀文字:“他是一滴水/却折射出海洋的博大/他是一粒沙/却闪烁着钻石的光芒/他是一颗不起眼的螺钉/却在导弹腾空的烈焰中让灵魂升华……”  其实,对于生与死的考验,黄鹤云早已经历过——

  那年,导弹试验靶场建设大功告成,多种新型导弹试验密集展开,其中最危险的当属多弹头毁伤效应试验。用于试验的导弹初样性能并不稳定,时常发生“子弹”不能完全爆炸的情况。为确保后续试验顺利进行,必须排除这些“哑弹”。一次试验中,20多枚“子弹”只炸出十几个弹坑,其中一枚弹头钻入地下深处,难以判断是否爆炸。黄鹤云让战友迅速撤到安全距离,自己穿上防护服走向炸点,几个小时后,终于把那枚未爆弹头挖了出来。 “看到黄鹤云小心翼翼地捧着那枚装满高能炸药的弹头,我的心都快从嗓子眼里跳了出来。”回忆当时的场景,试验部原参谋长华丛至今心有余悸。

  黄鹤云不善言谈,但有句话常挂在嘴边:“做事要从小处干,做人要往大处看。”战友们说,与黄鹤云接触时间越久,越能体会到他对“大”与“小”的理解。 走进试验部再入动力学与目标特性实验室,记者在一块展板上看到近年来实验室完成的20多项国家和军队重大科研成果列表,然而,没有一个项目有黄鹤云的名字。实验室主任说,黄鹤云是实验室的主要奠基人,许多科研课题都是在他组织指导下完成的。科研成果评审时,大家要写上他的名字,他却推辞说:“还是多署年轻人的名字吧,这叫长江后浪推前浪。”

  女儿不满2岁时,黄鹤云奉命调到千里之外工作,舍小家顾大家,一去就是5年多。“忙完了这段日子就一定……”这是黄鹤云对妻子常说的话。妻子董卫芳知道,“忙”是常态;可怎么也没想到,“这段日子”竟然成了永远。
  一天晚饭后,黄鹤云没去加班,一家三口坐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聊天,黄鹤云突然冒出令妻子至今心颤的一句话:“卫芳,我觉得跟你和女儿呆在一起,哪怕就这样说说话都特别幸福。”

  言犹在耳,斯人已逝。抚摸着“全家福”,董卫芳的泪水无声滑落。她对着照片轻声说:“鹤云,如果有来生,还愿与你相依相伴……”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黄鹤云生前未留下一张像样的工作照,题图由吕康枫合成。 ——编者注)
我们国家为什么历逢劫难却屹立不倒,因为我们国家有太多这种为了国家民族舍生忘死的人!
比我早6年毕业,马上就是三级技术衔相当于将军啦,可惜.
小白求解,既然是反导,怎么没有拦截,而让靶蛋击中目标。
民族脊梁,致敬
小白求解,既然是反导,怎么没有拦截,而让靶蛋击中目标。
测算导弹轨道
太可惜了,敬礼
小白求解,既然是反导,怎么没有拦截,而让靶蛋击中目标。
算出来的轨道和落点符合实际就可以实现拦截了吧
民族脊梁~!热泪盈眶!~{:soso_e109:}
致敬!{:155:}{:155:}

致敬!

真的是心痛这样的人才离我们远去。
民族的脊梁!致敬!!{:soso_e163:}
再入测量???这是和21D有关?
必须献花  一路走好
太可惜了,实际上只要经常体检、平时注意劳逸结合,这样的病情就可以早期发现,避免发病,我们的这些功臣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好的身体才能作出更大的恭献啊。
祖国终将会选择那些忠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会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  
那个20多枚子弹,十几个弹坑有没有人来解毒下?

china_B-2 发表于 2013-11-8 09:55
小白求解,既然是反导,怎么没有拦截,而让靶蛋击中目标。


入夜,一枚新型导弹从千里之外腾空而起,向塔克拉玛干沙漠靶场飞来。

说的不是反导那次。“新型导弹”既不是某靶弹,也不是某拦截弹。


蓦地,弹头落地,激起巨大烟尘。硝烟未散,官兵已准确获取导弹落点数据,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欢呼,握手,拥抱……欢腾过后,测控大厅陷入沉寂,大家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指挥席上一个熟悉的位置——那是该部副参谋长黄鹤云的操作席。

  神剑掠空惊天地,烈焰升腾祭英魂。如今,曾为导弹试验日夜操劳的黄鹤云,再也不能和战友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很明显,引子里说的是黄鹤云去世后的事儿。
china_B-2 发表于 2013-11-8 09:55
小白求解,既然是反导,怎么没有拦截,而让靶蛋击中目标。


入夜,一枚新型导弹从千里之外腾空而起,向塔克拉玛干沙漠靶场飞来。

说的不是反导那次。“新型导弹”既不是某靶弹,也不是某拦截弹。


蓦地,弹头落地,激起巨大烟尘。硝烟未散,官兵已准确获取导弹落点数据,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欢呼,握手,拥抱……欢腾过后,测控大厅陷入沉寂,大家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指挥席上一个熟悉的位置——那是该部副参谋长黄鹤云的操作席。

  神剑掠空惊天地,烈焰升腾祭英魂。如今,曾为导弹试验日夜操劳的黄鹤云,再也不能和战友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很明显,引子里说的是黄鹤云去世后的事儿。
民族的脊梁!致敬!!
这么年轻 ……  又一座丰碑
太可惜了,实际上只要经常体检、平时注意劳逸结合,这样的病情就可以早期发现,避免发病,我们的这些功臣们 ...
体检肯定有的。只是搞研究的身体透支太严重
致敬!
“别太累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他一笑而过:“是啊,可导弹是咱们国家和军队的本钱。”

多少国之脊梁就是这种精神,一切以国家为重,致敬!
国葬!国葬!国葬!
民族脊梁,致敬!!!!!!!!!
民族脊梁,致敬
人死了光致敬有个P用~!
就应该动点儿真格的。多搞点儿福利待遇什么的。没黑没白的干,就不能建立个强制休息制度?管后勤的就不能想想办法?
就说中国人多也架不住搞个项目就拿命往里填啊。43岁。正是出成绩的好时候。

弄歼15就死一个,搞反导又一个。赶明儿歼20正式入列是不是还得再挂一个才行?

美国鬼子再操蛋。也没听说搞科研靠人命填。

祖国的脊梁,一路走好,致敬
  致敬
向中华脊梁致敬!!!(看到最后一小段话忍不住泪奔了QAQ
一路走好,
感谢你们,祝安好!
丁小三 发表于 2013-11-8 11:04
人死了光致敬有个P用~!
就应该动点儿真格的。多搞点儿福利待遇什么的。没黑没白的干,就不能建立个强制 ...
美国佬除了拿钱外,有人有为国为民族的奉献精神吗?两者根本不可比,军兔有理想的人多着去了。
致敬!

2011年1月11日
一年吃了三年苦,才能30年走完别人100年的路,没办法,敬礼!
丁小三 发表于 2013-11-8 11:04
人死了光致敬有个P用~!
就应该动点儿真格的。多搞点儿福利待遇什么的。没黑没白的干,就不能建立个强制 ...

没办法,自甲午起,曾经领袖亚洲乃至世界的民族轰然倒下,如今觉醒,然已落后世界数十载,这些为民族复兴而献身的人们,都是希望快些再快些赶上世界顶尖,让我们这个民族永远不会再被人杀戮侵略欺辱的,对这些高尚伟大的人,只怕建立休息制度,他们也很难遵守,所以,只能默哀。
看得热泪盈眶!~太可惜了,致敬!
真想把你的骨灰送到月球上
确实可惜了啊
人死了光致敬有个P用~!  就应该动点儿真格的。多搞点儿福利待遇什么的。没黑没白的干,就不能建立个强制 ...
美帝崇拜金钱、人命算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