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妈不需要弹射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27:06


“瓦良格”号航空母舰:
排水量:        57000吨,
全长:        304米(全长)、281米(水线)吃水深度为10.5米
全宽:        70.5米
动工:        1985年12月4日。后经中国改装

舰载机必须具备良好的低空低速机动能力,所以正常情况下的起降距离肯定比空军飞机要短,但是依然远远超过航母甲板长度,所以必须使用弹射器或者其他方法起飞。弹射器起飞时起飞距离就是弹射器的动力冲程,以美国的C13-1型弹射器为例,大概就是99米的距离。如果是滑跃起飞的方式,一般起飞时的滑行距离也不会超过100米,毕竟航母上实际可用的起飞作业区域也就是航母的1/2到1/3甲板距离。
现在看来弹射器出来还是遥遥无期,我们为什么不把船造大造长一点呢,那样的话起飞距离将大大超过100米,就不需要弹射器了,而且航母甲板上停留的飞机和仓库里储存的飞机都将大大超过现在这艘二手货瓦良格号。还有就是能停留预警机等一系列辅助飞机,将几倍提升战力。
难道将体积放大的难度超过弹射器和飞机垂直起降的难度吗?(有大神解释下吗)
1。航母造的越大目标就越大越容易发现 死的也就越快
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建立在2次世界大战的基础上的,那时候探测技术比较差,造的越大越容易被发现,而且那时候的飞机攻击精度不高,船太大将提升飞机的命中率,而现在随着时代发展,技术提升,如今的探测距离和导弹的出现跟2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航妈的大其实已经不是影响航母生死存亡的致命点了,不管是大还是小型的,在如今的技术条件下,可以认为受攻击容易程度是一样的。相反航母能相应提高排水量和携带飞机数量,将提升他的攻击力,攻击就是最好的防守,在对方对航母有威胁之前就歼灭它。
2.造太大,建造难度高,成本高,维护困难。
跟弹射器的研究比起来,我认为扩大体积真是没一点难度,至于成本,TG现在还缺这点钱?几十万吨的都弄起来了,不怕这点维护。
3.军港能否容纳的问题,能否穿过苏伊士和巴拿马运河
巨型万吨轮怎么过,咱们就怎么过,在说我们和美国不一样,美国式全球部署,世界警察,我们只要能过几个岛链就OK了。在解决掉台湾问题的时候,用这个大型航母能抵挡美军在攻岛部队外围一段时间就OK,而现在的瓦良格看不到希望,只能在南海转转,虐虐菲律宾什么的,连越南那边都不敢过去,飞机数量太少,起降速度太慢。

我觉得这些问题都是一个路径依赖的问题
关于“路径依赖”的故事。
现代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原来,早期的铁路是由建电车的人所设计的,而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正是电车所用的轮距标准。那么,电车的标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所以电车的标准是沿用马车的轮距标准。马车又为什么要用这个轮距标准呢?英国马路辙迹的宽度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所以,如果马车用其他轮距,它的轮子很快会在英国的老路上撞坏。这些辙迹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从古罗马人那里来的。因为整个欧洲,包括英国的长途老路都是由罗马人为它的军队所铺设的,而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正是罗马战车的宽度。
 任何其他轮宽的战车在这些路上行驶的话,轮子的寿命都不会很长。可以再问,罗马人为什么以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为战车的轮距宽度呢?原因很简单,这是牵引一辆战车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故事到此还没有结束。美国航天飞机燃料箱的两旁有两个火箭推进器,因为这  路径依赖些推进器造好之后要用火车运送,路上又要通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比火车轨道宽一点,因此火箭助推器的宽度是由铁轨的宽度所决定的。





“瓦良格”号航空母舰:
排水量:        57000吨,
全长:        304米(全长)、281米(水线)吃水深度为10.5米
全宽:        70.5米
动工:        1985年12月4日。后经中国改装

舰载机必须具备良好的低空低速机动能力,所以正常情况下的起降距离肯定比空军飞机要短,但是依然远远超过航母甲板长度,所以必须使用弹射器或者其他方法起飞。弹射器起飞时起飞距离就是弹射器的动力冲程,以美国的C13-1型弹射器为例,大概就是99米的距离。如果是滑跃起飞的方式,一般起飞时的滑行距离也不会超过100米,毕竟航母上实际可用的起飞作业区域也就是航母的1/2到1/3甲板距离。
现在看来弹射器出来还是遥遥无期,我们为什么不把船造大造长一点呢,那样的话起飞距离将大大超过100米,就不需要弹射器了,而且航母甲板上停留的飞机和仓库里储存的飞机都将大大超过现在这艘二手货瓦良格号。还有就是能停留预警机等一系列辅助飞机,将几倍提升战力。
难道将体积放大的难度超过弹射器和飞机垂直起降的难度吗?(有大神解释下吗)
1。航母造的越大目标就越大越容易发现 死的也就越快
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建立在2次世界大战的基础上的,那时候探测技术比较差,造的越大越容易被发现,而且那时候的飞机攻击精度不高,船太大将提升飞机的命中率,而现在随着时代发展,技术提升,如今的探测距离和导弹的出现跟2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航妈的大其实已经不是影响航母生死存亡的致命点了,不管是大还是小型的,在如今的技术条件下,可以认为受攻击容易程度是一样的。相反航母能相应提高排水量和携带飞机数量,将提升他的攻击力,攻击就是最好的防守,在对方对航母有威胁之前就歼灭它。
2.造太大,建造难度高,成本高,维护困难。
跟弹射器的研究比起来,我认为扩大体积真是没一点难度,至于成本,TG现在还缺这点钱?几十万吨的都弄起来了,不怕这点维护。
3.军港能否容纳的问题,能否穿过苏伊士和巴拿马运河
巨型万吨轮怎么过,咱们就怎么过,在说我们和美国不一样,美国式全球部署,世界警察,我们只要能过几个岛链就OK了。在解决掉台湾问题的时候,用这个大型航母能抵挡美军在攻岛部队外围一段时间就OK,而现在的瓦良格看不到希望,只能在南海转转,虐虐菲律宾什么的,连越南那边都不敢过去,飞机数量太少,起降速度太慢。

我觉得这些问题都是一个路径依赖的问题
关于“路径依赖”的故事。
现代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原来,早期的铁路是由建电车的人所设计的,而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正是电车所用的轮距标准。那么,电车的标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所以电车的标准是沿用马车的轮距标准。马车又为什么要用这个轮距标准呢?英国马路辙迹的宽度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所以,如果马车用其他轮距,它的轮子很快会在英国的老路上撞坏。这些辙迹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从古罗马人那里来的。因为整个欧洲,包括英国的长途老路都是由罗马人为它的军队所铺设的,而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正是罗马战车的宽度。
 任何其他轮宽的战车在这些路上行驶的话,轮子的寿命都不会很长。可以再问,罗马人为什么以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为战车的轮距宽度呢?原因很简单,这是牵引一辆战车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故事到此还没有结束。美国航天飞机燃料箱的两旁有两个火箭推进器,因为这  路径依赖些推进器造好之后要用火车运送,路上又要通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比火车轨道宽一点,因此火箭助推器的宽度是由铁轨的宽度所决定的。



智力上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动力需求指数增长...想把搞花冻鸡的团队搞死啊...
马车轮子的那个是个谣传啊

哼哼,又是动力,但是我觉得解决动力至少比那个猴年马月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的弹射器靠谱容易些。
笑脸男人 发表于 2013-9-26 16:21
马车轮子的那个是个谣传啊
不管是不是谣传,道理是那个道理,都说被刀砍很疼,你总不会去真拿把刀去砍下自己吧
老狼正宗 发表于 2013-9-26 16:20
智力上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板着两颗大虎牙想干什么子。。。小心敲掉
liu943 发表于 2013-9-26 16:26
不管是不是谣传,道理是那个道理,都说被刀砍很疼,你总不会去真拿把刀去砍下自己吧
如果例子有问题的话,就是歪理了

笑脸男人 发表于 2013-9-26 16:56
如果例子有问题的话,就是歪理了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结果是这样的,
如果能完美解决预警机的起飞问题的话,LZ,我支持你
额,不需要?????我陷入沉思
老狼正宗 发表于 2013-9-26 16:20
智力上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你好坏哦。
liu943 发表于 2013-9-26 17:03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结果是这样的,
你信没用啊,历史的车轮碾过的都是死不认错的

http://lt.cjdby.net/thread-1687494-1-1.html你觉得这个够长吗?
亲   你不懂谁也不说你什么   你不懂还出来装懂  你让大家怎么办啊
lz,航母放飞舰载机要求逆风30节的航速,你的巨型航母动力得多变态?
老狼正宗 发表于 2013-9-26 16:20
智力上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这可是处女,不要太野蛮了。LZ有想法不错啊,如果能先学习下可能会更全面
xucong900313 发表于 2013-9-26 17:39
lz,航母放飞舰载机要求逆风30节的航速,你的巨型航母动力得多变态?
有核动力不就行了
至少动力有点希望,毕竟核潜艇都有了,弹射器实在是看不到希望。
个人认为,从理论上来说,航妈不需要弹射器的那一天,一定会实现。
飞猛进的爱情 发表于 2013-9-26 22:04
个人认为,从理论上来说,航妈不需要弹射器的那一天,一定会实现。
,终于找到一知己了
以后就是一个移动基地。。。,旁边再有武库舰护卫,谁来灭谁
liu943 发表于 2013-9-26 19:42
有核动力不就行了
呵呵。EXE,你还不如说直接造歼星舰。核动力比弹射难多了
我敢说核动力比弹射靠谱,前面已经说了,至少有核潜艇的动力做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