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格战争回顾 探讨毛子教训美帝“小弟”双方的得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3:35:18
http://military.china.com/history4/62/20130924/18062096.html


2008年8月8日~18日,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在南奥塞梯地区发生了武装冲突--先是格鲁吉亚军队出动大炮、坦克和作战飞机等重型武器,向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发动进攻;随后俄罗斯以保护南境内的本国公民为由,迅速出动战机和坦克予以回应。冲突中,格方动用兵力约1.2万人,俄方动用兵力约2万人。截至8月20日,共导致俄军方64人死亡、323人受伤、14人失踪;格军方215人死亡、1469人受伤、70人失踪;南奥塞梯居民约1600人死亡,近4万平民沦为难民。此次冲突最终以俄罗斯获胜而告终,这是在当今国际战略格局和政治大背景下,一场典型的边境军事冲突,也是一次具有当今时代特点的边境反击作战。

    【具有深层历史背景的冲突】

    南奥塞梯原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位于高加索高原的南部,与俄罗斯境内的北奥塞梯隔山相望,面积0.3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9万,主要生活着奥塞梯人、俄罗斯人和格鲁吉亚人。南奥塞梯多山,89.3%地区的海拔在1000m以上。经济以农业为主,大部分人口以农业为生,有少量工业,主要集中在首府茨欣瓦利外围地区。

    南奥塞梯与北奥塞梯本是一个整体,19世纪初先后被沙俄吞并。1917年“ 十月革命”后,奥塞梯被一分为二,其中北奥塞梯划归苏联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南奥塞梯划归同属苏联的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在1922年4月20日成立南奥塞梯自治州。

    1990年,格鲁吉亚开始迈出从苏联独立出来的第一步,南奥塞梯议会却于同年9月宣布成立忠于莫斯科的、独立的南奥塞梯苏维埃民主共和国,格鲁吉亚国会则宣布取消南奥塞梯的自治地位。1991年底格鲁吉亚与南奥塞梯的冲突不断扩大,造成约1 000人死亡,数十万南奥塞梯人逃离家园,其中大部分人进入北奥塞梯。1992年1月,南奥塞梯通过全民公决,要求成立独立共和国。自此,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地方当局的矛盾急剧恶化,最后导致发生大规模冲突,并扩展到北奥地区。1992年6月,俄罗斯、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北奥塞梯四方最高领导人就和平解决格奥武装冲突问题举行首次会谈,达成有关实现停火、成立维和部队和监督委员会的协议,格奥冲突双方随后实现停火。根据协议,俄、格和南奥塞梯、北奥塞梯成立了解决格奥冲突的四方混合监督委员会,由俄、格和南奥塞梯三方组成混合维和部队,负责在冲突地区执行维和任务。1994~2003年这10年间,南奥塞梯大体维持和平状态,但其独立的初衷一直未改。2004年6月,和平局面因格鲁吉亚加强打击走私而再度紧张。2006年11月12日,南奥塞梯再次就独立问题进行第三次全民公决,99%的选民赞同南奥塞梯独立,96%的选民支持现领导人科科伊特连任总统。不过这一结果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之后的两年里,南奥塞梯与格中央政府的冲突仍不时发生。

    2008年8月1日,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武装人员发生交火事件,造成了人员伤亡。3日起,冲突加剧,南奥塞梯开始将首府茨欣瓦利的居民疏散至北奥塞梯。至8日凌晨,导致俄、格军事冲突爆发。

    【双方作战企图与兵力部署】

    格方

    格军企图 通过“闪电战”,在2~3小时内占领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进而控制南奥全境,达成对南奥的军事占领。

    格军兵力 2~3个步兵旅以及国民近卫军和内卫部队,共约1.2万人,150辆坦克、80余门火炮、10余架作战飞机。

    俄方

    俄军企图 迅速驱逐进入南奥地区的格军,并通过海上封锁、空中打击和地面反击等作战行动,重创格军主力,同时摧毁格鲁吉亚境内的交通枢纽和军工企业等重要军民用目标,削弱格战争潜力,使格丧失对南奥再次发动进攻的能力。

俄军兵力 除原部署有一支3 000人的维和部队外,冲突爆发后又增调了2个空降师、1个空降团、2个摩步团的部分部队,共约2万人,500辆坦克和装甲车,并动用10艘作战舰艇(1艘巡洋舰、l艘驱逐舰、3艘登陆舰、5艘保障舰艇)和数十架作战飞机(图-22M3中型轰炸机、苏-24轻型轰炸机、苏-25强击机)支援配合。

    【双方交战全过程】

    自2008年8月1日起,格军与南奥塞梯武装沿军事控制线多次发生小规模交火事件。3日,格军开始向双方冲突地区增兵。4日,格军从3个方向对南奥首府茨欣瓦利等城镇发动炮击,俄驻格维和部队提升战备等级。6~7日,格军向冲突地区大规模集结兵力。8日凌晨,俄、格爆发军事冲突,双方交战110多小时。

    此次军事冲突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7日深夜至8日15时),格军进攻南奥塞梯

    7日22时,格鲁吉亚军队使用火箭炮等重型武器,向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发动进攻。8日1时,南奥塞梯军队开始组织反击。8日2时,格军地面部队约7400人,动用了坦克、步兵战车和“冰雹”火箭炮等重型武器,向南奥塞梯发起大规模进攻,主攻方向为南奥首府茨欣瓦利,并以一部分兵力攻击另一有意谋求独立的自治州阿布哈兹。7小时后, 格军占领了茨欣瓦利附近的11座村庄,完全控制了通往茨欣瓦利的所有交通要道。8时3 0分,格空军出动苏-25强击机,轰炸茨欣瓦利和周围地区。10时20分,格军占领了茨欣瓦利大部城区。10时40分,格军控制了扎瓦地区之外的南奥塞梯大部地区,开始袭击俄罗斯维和部队在茨欣瓦利的驻地。15时,格方宣布停火3小时,为茨欣瓦利居民提供人道主义走廊。

    第二阶段(8日15时至10日夜),俄军介入、格军撤退

    8日,在格军发动进攻后,俄军约两小时后成立由陆军总司令博尔德列夫大将任总指挥的作战指挥部,并派出约2 000人和100余辆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的先遣部队。15时20分,俄军进入南奥塞梯境内。半小时后,俄罗斯装甲部队开进茨欣瓦利。17时20分,俄军第58集团军赶往茨欣瓦利,增援驻扎在那里的俄罗斯维和部队。19时15分,占据茨欣瓦利的格鲁吉亚军队在遭到打击后后撤。22时,俄维和部队在茨欣瓦利南郊与格鲁吉亚正规军发生激烈战斗。

    9日2时,格军火力被俄军全面压制,伤亡惨重,俄维和部队和增援的第58集团军摧毁大量格军装甲车和坦克。俄军开始轰炸格境内重要军事目标,海军舰艇封锁格邻近海域,地面增援部队则陆续抵达南奥塞梯。15时,俄军占领茨欣瓦利。同日,面对俄罗斯的军事介入,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签署命令,宣布国家进入“战争状态”。格议会当天全票通过了这项命令,格全国随即进入为期15天的戒严状态。格军重新集结兵力,多次对茨欣瓦利发起反击,均被俄军击退,随后格军开始从南奥塞梯撤退。9日夜间至10日早晨,茨欣瓦利市内相对平静,没有发生交火。

    第三阶段(11日凌晨至18日),俄军主动出击、扩大战果,双方和谈

    俄继续向南奥塞梯增兵,加紧清剿残余格军,并在阿布哈兹包围科多尔峡谷内的格军部队。同时,加大空袭强度,轰炸格输油管道、交通枢纽、主要港口、军工企业等重要军民用目标,削弱格方战争潜力;派出数支机动分队,前出至格纵深地区打击格军。11日,在空军支持下,俄维和部队完成了对格军队的包围,特种部队对在茨欣瓦利市区的格参战力量进行清理,此时俄空军已经完全掌握了南奥塞梯冲突区的制空权。12日16时,在基本达到作战目的后,俄宣布停止“迫使格鲁吉亚当局实现和平”的军事行动。

    2008年8月12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与前往格鲁吉亚斡旋的法国总统萨科齐达成包括撤军在内的解决南奥塞梯冲突的六项原则协议。随后,格总统萨卡什维利接受并签署了这六项原则协议。当月18日,俄军撤离茨欣瓦利市返回俄境内,标志着俄罗斯开始从南奥塞梯冲突地区撤军。

    【冲突战经验评析】

    俄、格在南奥塞梯的军事冲突具有爆发突然、持续时间短、投入兵力多、影响范围大等特点,而俄罗斯在冲突发生后反应迅速、处理得当,体现了较强的应变能力。具体有如下几方面的作战经验可供参考。

准确判断国际局势和战略态势,牢牢把握动武的主动权

    此次军事冲突,俄罗斯对于国际政治环境有着准确而清醒的把握,赢得了政治上、军事上的主动权。在军事斗争方面,俄军在冲突中较好把握了斗争艺术,既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又避免了政治和外交上的被动。首先是确定有限的军事行动目标,即:将格军逐出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恢复原有态势并削弱格战争潜力。目标的有限性决定了军事行动规模、强度、时间和伤亡都是有限的,完全在俄军控制能力范围之内,确保了战争行动的可控性,做到了收放自如,有力配合了政治和外交斗争。其次是准确把握战争进程,通过快打快收,迅速达成军事行动目的,避免武装冲突升级或长期化,从而招致西方干预,干扰国家发展稳定的大局。再次是打好政治仗,在冲突发生前,俄实际上已掌握了格行动计划,但俄不动声色,让格方先打第一枪,争取了政治主动,“师出有名”。冲突发生后,俄方大力渲染格军大量杀伤平民、“制造人道主义灾难”,积极宣传俄军是为维和和保卫民众而战,力求取得道义上的优势。

    反观格鲁吉亚,在战略决策上频频失误:一是误判了俄军的反应,没有想到俄军会如此快速、坚决地介入;二是误判了西方的态度,没有得到预想中的支持和帮助;三是误判了自己的军事实力,“投卵击石”,不自量力,不但没有实现预定目标,还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四是过度使用武力,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引起国际舆论谴责。

     日常战备水平高,应急反应快速敏捷,作战行动协同密切

    此次俄格军事冲突,是对俄军建设的一次实战检验。两次车臣战争后,俄军在深刻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注重加强日常战备建设。由于日常战备充分,在这次冲突中,俄军做到了以“闪电战”回击“闪电战”,在格国防军突入南奥后,能迅速调集2万官兵和500辆坦克,并派出多种型号作战飞机参战,且在西方国家还来不及统一立场情况下结束战斗。能取得这一骄人的战果,与其高水平的日常战备是分不开的。

    此次作战中,俄军不搞大规模围歼,不求大量消灭敌有生力量,不求占领格领土,主要通过兵力快速投送和展开,出敌不意,攻其不备,快速形成压倒性军事优势,使格军陷入被动,感到抵抗无望,在军事高压的态势下被迫求和,进而达成“小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一方面,俄军动用兵力规模较大,行动速度很快。俄军接到出兵命令后,地面部队于3小时内完成作战准备,机动14个小时后抵达南奥塞梯,经4小时反击后占领茨欣瓦利;一天后,俄空军派遣苏-25强击机对格海军基地波季港、马尔内乌利空军基地、兵工厂等重要军事目标实施打击,削弱格军事潜力,海军增派的1艘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也驶抵阿布哈兹海域。在南奥塞梯局势得到控制后,俄军迅速向南奥塞梯周边调派部队,加强对该地区的军事部署和威慑。另一方面,俄军陆海空一体协同极大增强了整体作战能力。冲突中,俄军以地面装甲部队迅速进占南奥塞梯要冲,控制有利地形,并与格军激烈交火;炮兵火力最大限度地打击格军地面炮兵和重兵集团,支援步兵前进;航空兵火力有效压制格军浅近纵深的支援火力,精确打击地面装甲目标,轰炸格方纵深要塞并形成战略威慑;海军多艘舰船进入格国附近海面,阻止国际武器和军事装备进入格国等等。在作战中,俄军借鉴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经验,出动轰炸机深入格境内纵深地区轰炸,同时派出多个机械化合成机动分队在空军掩护下大胆前出,一度深入格境内的哥里、祖格迪迪、波季等要地,对格军形成有力威慑。

    提升指挥等级, 精简指挥层次,优化指挥程序

    从规模上看,俄军此次对格作战相当于战役战术级别的行动,但其指挥层次却是战略级的。俄军作战行动充分体现了“战略筹划、战役组织、战术行动”的特点。俄总统、总理亲自决策、督导、把握作战进程;陆军总司令博尔德列夫大将牵头组织前线联合作战指挥部并任总指挥,采取扁平化指挥体系,向上直接对总统和国防部长负责,向下直接统一指挥各军兵种参战部队,集团军、师指挥员则靠前直接指挥团、营级部(分)队作战。第58集团军司令赫鲁廖夫中将在冲突发生后,亲率2 000人的先头部队向数倍于己之敌发起迅猛反击,受伤不下火线,指挥部队仅用不到一天时间就夺回了茨欣瓦利。俄军指挥体系运行模式快捷高效,使得俄军作战效能大大提升。在冲突过程中,俄军由高层明确派出机动分队的数量,确定实施穿插的目标和行动方案,并根据作战全局需要确定空袭的目标。所有这些,无疑都极大提升了俄军在冲突中的作战效能。

  老式装备“挑大梁”,立足现有装备实施优化作战

    俄军在冲突中,立足现有装备实施优化作战,在很大程度上用老式装备“挑大梁”,充分说明只要使用得当,老装备同样能够发挥大作用。陆军方面,从8月8日~18日,虽然能够偶尔看到最先进的T-90坦克,但更多的却是T-72坦克,这些坦克在火炮、机械化步兵和空中支援兵力的配合下,对格军发起了“难以抗拒的攻击”。空军方面,俄军用于实施近距离攻击的是苏-25强击机,这种1970年代服役的飞机,由于具备厚重的装甲使得飞机被格防空火力击中后仍能安全返回基地。而其战果更是不可小视,南奥塞梯公路上到处散落着被该型飞机击毁的坦克、装甲车残骸。俄军老装备之所以在冲突中发挥出色,得益于俄军对于老旧装备的合理运用和技术升级改造。一方面,俄军平时训练有素,使得现有装备能够发挥最大战技性能;另一方面,俄军在旧装备上融入了一系列新技术。比较典型的是T-72主战坦克,加装了反应装甲,嵌入了信息系统,其作战能力较老型号有质的跃升。

    注重发挥“ 网络战” 的软实力,从“看不见”的战线上封锁和打击对手

    此次冲突, 俄军网络战的成功运用,对其抢占道义和舆论制高点、赢得战争主动权发挥了重要作用。早在俄格军事冲突全面爆发前,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网络安全专家就注意到,两国之间的网络攻防战已经提前打响。据列克星敦网络安全公司的专家透露,7月20日前后,大量标有“win+love+in+Russia”字样的数据包突然涌向格鲁吉亚政府网站,使之完全瘫痪。格鲁吉亚议会官方网站内容也被黑客完全改掉,总统萨卡什维利的照片被换成了希特勒的照片,而格总统府网站则整整瘫痪了24小时。当俄军对格鲁吉亚的军事行动全面展开后,对其网络攻击也全面铺开,几乎所有的格鲁吉亚官方网站都被攻击,格媒体、通信和交通运输系统也陷入瘫痪之中,尤其是通信与运输系统的瘫痪,直接影响了格鲁吉亚战争力量的调度。俄军又派出轰炸机摧毁格通信基础设施,阻断了格政府与媒体的信息发布渠道,削弱了格影响世界舆论的能力。此次俄格冲突的一大亮点,就是俄罗斯对网络战的实战运用,它预示着未来信息化条件作战,网络将成为双方斗智斗勇的又一战场。
http://military.china.com/history4/62/20130924/18062096.html


2008年8月8日~18日,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在南奥塞梯地区发生了武装冲突--先是格鲁吉亚军队出动大炮、坦克和作战飞机等重型武器,向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发动进攻;随后俄罗斯以保护南境内的本国公民为由,迅速出动战机和坦克予以回应。冲突中,格方动用兵力约1.2万人,俄方动用兵力约2万人。截至8月20日,共导致俄军方64人死亡、323人受伤、14人失踪;格军方215人死亡、1469人受伤、70人失踪;南奥塞梯居民约1600人死亡,近4万平民沦为难民。此次冲突最终以俄罗斯获胜而告终,这是在当今国际战略格局和政治大背景下,一场典型的边境军事冲突,也是一次具有当今时代特点的边境反击作战。

    【具有深层历史背景的冲突】

    南奥塞梯原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位于高加索高原的南部,与俄罗斯境内的北奥塞梯隔山相望,面积0.3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9万,主要生活着奥塞梯人、俄罗斯人和格鲁吉亚人。南奥塞梯多山,89.3%地区的海拔在1000m以上。经济以农业为主,大部分人口以农业为生,有少量工业,主要集中在首府茨欣瓦利外围地区。

    南奥塞梯与北奥塞梯本是一个整体,19世纪初先后被沙俄吞并。1917年“ 十月革命”后,奥塞梯被一分为二,其中北奥塞梯划归苏联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南奥塞梯划归同属苏联的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在1922年4月20日成立南奥塞梯自治州。

    1990年,格鲁吉亚开始迈出从苏联独立出来的第一步,南奥塞梯议会却于同年9月宣布成立忠于莫斯科的、独立的南奥塞梯苏维埃民主共和国,格鲁吉亚国会则宣布取消南奥塞梯的自治地位。1991年底格鲁吉亚与南奥塞梯的冲突不断扩大,造成约1 000人死亡,数十万南奥塞梯人逃离家园,其中大部分人进入北奥塞梯。1992年1月,南奥塞梯通过全民公决,要求成立独立共和国。自此,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地方当局的矛盾急剧恶化,最后导致发生大规模冲突,并扩展到北奥地区。1992年6月,俄罗斯、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北奥塞梯四方最高领导人就和平解决格奥武装冲突问题举行首次会谈,达成有关实现停火、成立维和部队和监督委员会的协议,格奥冲突双方随后实现停火。根据协议,俄、格和南奥塞梯、北奥塞梯成立了解决格奥冲突的四方混合监督委员会,由俄、格和南奥塞梯三方组成混合维和部队,负责在冲突地区执行维和任务。1994~2003年这10年间,南奥塞梯大体维持和平状态,但其独立的初衷一直未改。2004年6月,和平局面因格鲁吉亚加强打击走私而再度紧张。2006年11月12日,南奥塞梯再次就独立问题进行第三次全民公决,99%的选民赞同南奥塞梯独立,96%的选民支持现领导人科科伊特连任总统。不过这一结果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之后的两年里,南奥塞梯与格中央政府的冲突仍不时发生。

    2008年8月1日,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武装人员发生交火事件,造成了人员伤亡。3日起,冲突加剧,南奥塞梯开始将首府茨欣瓦利的居民疏散至北奥塞梯。至8日凌晨,导致俄、格军事冲突爆发。

    【双方作战企图与兵力部署】

    格方

    格军企图 通过“闪电战”,在2~3小时内占领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进而控制南奥全境,达成对南奥的军事占领。

    格军兵力 2~3个步兵旅以及国民近卫军和内卫部队,共约1.2万人,150辆坦克、80余门火炮、10余架作战飞机。

    俄方

    俄军企图 迅速驱逐进入南奥地区的格军,并通过海上封锁、空中打击和地面反击等作战行动,重创格军主力,同时摧毁格鲁吉亚境内的交通枢纽和军工企业等重要军民用目标,削弱格战争潜力,使格丧失对南奥再次发动进攻的能力。

俄军兵力 除原部署有一支3 000人的维和部队外,冲突爆发后又增调了2个空降师、1个空降团、2个摩步团的部分部队,共约2万人,500辆坦克和装甲车,并动用10艘作战舰艇(1艘巡洋舰、l艘驱逐舰、3艘登陆舰、5艘保障舰艇)和数十架作战飞机(图-22M3中型轰炸机、苏-24轻型轰炸机、苏-25强击机)支援配合。

    【双方交战全过程】

    自2008年8月1日起,格军与南奥塞梯武装沿军事控制线多次发生小规模交火事件。3日,格军开始向双方冲突地区增兵。4日,格军从3个方向对南奥首府茨欣瓦利等城镇发动炮击,俄驻格维和部队提升战备等级。6~7日,格军向冲突地区大规模集结兵力。8日凌晨,俄、格爆发军事冲突,双方交战110多小时。

    此次军事冲突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7日深夜至8日15时),格军进攻南奥塞梯

    7日22时,格鲁吉亚军队使用火箭炮等重型武器,向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发动进攻。8日1时,南奥塞梯军队开始组织反击。8日2时,格军地面部队约7400人,动用了坦克、步兵战车和“冰雹”火箭炮等重型武器,向南奥塞梯发起大规模进攻,主攻方向为南奥首府茨欣瓦利,并以一部分兵力攻击另一有意谋求独立的自治州阿布哈兹。7小时后, 格军占领了茨欣瓦利附近的11座村庄,完全控制了通往茨欣瓦利的所有交通要道。8时3 0分,格空军出动苏-25强击机,轰炸茨欣瓦利和周围地区。10时20分,格军占领了茨欣瓦利大部城区。10时40分,格军控制了扎瓦地区之外的南奥塞梯大部地区,开始袭击俄罗斯维和部队在茨欣瓦利的驻地。15时,格方宣布停火3小时,为茨欣瓦利居民提供人道主义走廊。

    第二阶段(8日15时至10日夜),俄军介入、格军撤退

    8日,在格军发动进攻后,俄军约两小时后成立由陆军总司令博尔德列夫大将任总指挥的作战指挥部,并派出约2 000人和100余辆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的先遣部队。15时20分,俄军进入南奥塞梯境内。半小时后,俄罗斯装甲部队开进茨欣瓦利。17时20分,俄军第58集团军赶往茨欣瓦利,增援驻扎在那里的俄罗斯维和部队。19时15分,占据茨欣瓦利的格鲁吉亚军队在遭到打击后后撤。22时,俄维和部队在茨欣瓦利南郊与格鲁吉亚正规军发生激烈战斗。

    9日2时,格军火力被俄军全面压制,伤亡惨重,俄维和部队和增援的第58集团军摧毁大量格军装甲车和坦克。俄军开始轰炸格境内重要军事目标,海军舰艇封锁格邻近海域,地面增援部队则陆续抵达南奥塞梯。15时,俄军占领茨欣瓦利。同日,面对俄罗斯的军事介入,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签署命令,宣布国家进入“战争状态”。格议会当天全票通过了这项命令,格全国随即进入为期15天的戒严状态。格军重新集结兵力,多次对茨欣瓦利发起反击,均被俄军击退,随后格军开始从南奥塞梯撤退。9日夜间至10日早晨,茨欣瓦利市内相对平静,没有发生交火。

    第三阶段(11日凌晨至18日),俄军主动出击、扩大战果,双方和谈

    俄继续向南奥塞梯增兵,加紧清剿残余格军,并在阿布哈兹包围科多尔峡谷内的格军部队。同时,加大空袭强度,轰炸格输油管道、交通枢纽、主要港口、军工企业等重要军民用目标,削弱格方战争潜力;派出数支机动分队,前出至格纵深地区打击格军。11日,在空军支持下,俄维和部队完成了对格军队的包围,特种部队对在茨欣瓦利市区的格参战力量进行清理,此时俄空军已经完全掌握了南奥塞梯冲突区的制空权。12日16时,在基本达到作战目的后,俄宣布停止“迫使格鲁吉亚当局实现和平”的军事行动。

    2008年8月12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与前往格鲁吉亚斡旋的法国总统萨科齐达成包括撤军在内的解决南奥塞梯冲突的六项原则协议。随后,格总统萨卡什维利接受并签署了这六项原则协议。当月18日,俄军撤离茨欣瓦利市返回俄境内,标志着俄罗斯开始从南奥塞梯冲突地区撤军。

    【冲突战经验评析】

    俄、格在南奥塞梯的军事冲突具有爆发突然、持续时间短、投入兵力多、影响范围大等特点,而俄罗斯在冲突发生后反应迅速、处理得当,体现了较强的应变能力。具体有如下几方面的作战经验可供参考。

准确判断国际局势和战略态势,牢牢把握动武的主动权

    此次军事冲突,俄罗斯对于国际政治环境有着准确而清醒的把握,赢得了政治上、军事上的主动权。在军事斗争方面,俄军在冲突中较好把握了斗争艺术,既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又避免了政治和外交上的被动。首先是确定有限的军事行动目标,即:将格军逐出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恢复原有态势并削弱格战争潜力。目标的有限性决定了军事行动规模、强度、时间和伤亡都是有限的,完全在俄军控制能力范围之内,确保了战争行动的可控性,做到了收放自如,有力配合了政治和外交斗争。其次是准确把握战争进程,通过快打快收,迅速达成军事行动目的,避免武装冲突升级或长期化,从而招致西方干预,干扰国家发展稳定的大局。再次是打好政治仗,在冲突发生前,俄实际上已掌握了格行动计划,但俄不动声色,让格方先打第一枪,争取了政治主动,“师出有名”。冲突发生后,俄方大力渲染格军大量杀伤平民、“制造人道主义灾难”,积极宣传俄军是为维和和保卫民众而战,力求取得道义上的优势。

    反观格鲁吉亚,在战略决策上频频失误:一是误判了俄军的反应,没有想到俄军会如此快速、坚决地介入;二是误判了西方的态度,没有得到预想中的支持和帮助;三是误判了自己的军事实力,“投卵击石”,不自量力,不但没有实现预定目标,还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四是过度使用武力,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引起国际舆论谴责。

     日常战备水平高,应急反应快速敏捷,作战行动协同密切

    此次俄格军事冲突,是对俄军建设的一次实战检验。两次车臣战争后,俄军在深刻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注重加强日常战备建设。由于日常战备充分,在这次冲突中,俄军做到了以“闪电战”回击“闪电战”,在格国防军突入南奥后,能迅速调集2万官兵和500辆坦克,并派出多种型号作战飞机参战,且在西方国家还来不及统一立场情况下结束战斗。能取得这一骄人的战果,与其高水平的日常战备是分不开的。

    此次作战中,俄军不搞大规模围歼,不求大量消灭敌有生力量,不求占领格领土,主要通过兵力快速投送和展开,出敌不意,攻其不备,快速形成压倒性军事优势,使格军陷入被动,感到抵抗无望,在军事高压的态势下被迫求和,进而达成“小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一方面,俄军动用兵力规模较大,行动速度很快。俄军接到出兵命令后,地面部队于3小时内完成作战准备,机动14个小时后抵达南奥塞梯,经4小时反击后占领茨欣瓦利;一天后,俄空军派遣苏-25强击机对格海军基地波季港、马尔内乌利空军基地、兵工厂等重要军事目标实施打击,削弱格军事潜力,海军增派的1艘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也驶抵阿布哈兹海域。在南奥塞梯局势得到控制后,俄军迅速向南奥塞梯周边调派部队,加强对该地区的军事部署和威慑。另一方面,俄军陆海空一体协同极大增强了整体作战能力。冲突中,俄军以地面装甲部队迅速进占南奥塞梯要冲,控制有利地形,并与格军激烈交火;炮兵火力最大限度地打击格军地面炮兵和重兵集团,支援步兵前进;航空兵火力有效压制格军浅近纵深的支援火力,精确打击地面装甲目标,轰炸格方纵深要塞并形成战略威慑;海军多艘舰船进入格国附近海面,阻止国际武器和军事装备进入格国等等。在作战中,俄军借鉴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经验,出动轰炸机深入格境内纵深地区轰炸,同时派出多个机械化合成机动分队在空军掩护下大胆前出,一度深入格境内的哥里、祖格迪迪、波季等要地,对格军形成有力威慑。

    提升指挥等级, 精简指挥层次,优化指挥程序

    从规模上看,俄军此次对格作战相当于战役战术级别的行动,但其指挥层次却是战略级的。俄军作战行动充分体现了“战略筹划、战役组织、战术行动”的特点。俄总统、总理亲自决策、督导、把握作战进程;陆军总司令博尔德列夫大将牵头组织前线联合作战指挥部并任总指挥,采取扁平化指挥体系,向上直接对总统和国防部长负责,向下直接统一指挥各军兵种参战部队,集团军、师指挥员则靠前直接指挥团、营级部(分)队作战。第58集团军司令赫鲁廖夫中将在冲突发生后,亲率2 000人的先头部队向数倍于己之敌发起迅猛反击,受伤不下火线,指挥部队仅用不到一天时间就夺回了茨欣瓦利。俄军指挥体系运行模式快捷高效,使得俄军作战效能大大提升。在冲突过程中,俄军由高层明确派出机动分队的数量,确定实施穿插的目标和行动方案,并根据作战全局需要确定空袭的目标。所有这些,无疑都极大提升了俄军在冲突中的作战效能。

  老式装备“挑大梁”,立足现有装备实施优化作战

    俄军在冲突中,立足现有装备实施优化作战,在很大程度上用老式装备“挑大梁”,充分说明只要使用得当,老装备同样能够发挥大作用。陆军方面,从8月8日~18日,虽然能够偶尔看到最先进的T-90坦克,但更多的却是T-72坦克,这些坦克在火炮、机械化步兵和空中支援兵力的配合下,对格军发起了“难以抗拒的攻击”。空军方面,俄军用于实施近距离攻击的是苏-25强击机,这种1970年代服役的飞机,由于具备厚重的装甲使得飞机被格防空火力击中后仍能安全返回基地。而其战果更是不可小视,南奥塞梯公路上到处散落着被该型飞机击毁的坦克、装甲车残骸。俄军老装备之所以在冲突中发挥出色,得益于俄军对于老旧装备的合理运用和技术升级改造。一方面,俄军平时训练有素,使得现有装备能够发挥最大战技性能;另一方面,俄军在旧装备上融入了一系列新技术。比较典型的是T-72主战坦克,加装了反应装甲,嵌入了信息系统,其作战能力较老型号有质的跃升。

    注重发挥“ 网络战” 的软实力,从“看不见”的战线上封锁和打击对手

    此次冲突, 俄军网络战的成功运用,对其抢占道义和舆论制高点、赢得战争主动权发挥了重要作用。早在俄格军事冲突全面爆发前,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网络安全专家就注意到,两国之间的网络攻防战已经提前打响。据列克星敦网络安全公司的专家透露,7月20日前后,大量标有“win+love+in+Russia”字样的数据包突然涌向格鲁吉亚政府网站,使之完全瘫痪。格鲁吉亚议会官方网站内容也被黑客完全改掉,总统萨卡什维利的照片被换成了希特勒的照片,而格总统府网站则整整瘫痪了24小时。当俄军对格鲁吉亚的军事行动全面展开后,对其网络攻击也全面铺开,几乎所有的格鲁吉亚官方网站都被攻击,格媒体、通信和交通运输系统也陷入瘫痪之中,尤其是通信与运输系统的瘫痪,直接影响了格鲁吉亚战争力量的调度。俄军又派出轰炸机摧毁格通信基础设施,阻断了格政府与媒体的信息发布渠道,削弱了格影响世界舆论的能力。此次俄格冲突的一大亮点,就是俄罗斯对网络战的实战运用,它预示着未来信息化条件作战,网络将成为双方斗智斗勇的又一战场。
不管哪国,想绑架MD为他自己火中取栗都是极端幼稚的行为,就比如说刷卡时为零主动引起的格战
唉 总之就一句话 被忽悠瘸的刷卡时为零
我憋的重装部队找不到下酒菜啊……可叹…
惹谁不好偏偏惹毛子,找揍、打得情轻了!
原来刷卡时为零是这么来得!精妙啊!
哈哈,没错,就这么来的。
刷卡时为零什么意思呀
时任格鲁吉亚总统名字叫做萨卡什维利,给戏谑叫做刷卡时为零了
小人路过 发表于 2013-9-25 20:18
刷卡时为零什么意思呀
萨卡什维利
格鲁吉亚这根本就是做梦,当地群众把毛子当亲爹,把格鲁吉亚当仇人,投票都是全票,而且20年不变,民心可用。光这点就别想打赢。毛子实力强大,而且就在家门口,本身还有驻军。就是美国亲自下场,在那里也打不过毛子。大不了剩下一片废墟,毛子还有道义上的优势。
东瀛军区总司令 发表于 2013-9-25 15:13
原来刷卡时为零是这么来得!精妙啊!
刷卡时为零被观海忽悠了
提前24小时通知美爹 结果答复是美爹不会为收复南奥出兵背书 刷卡时为零还以为至少能保住不会被反咬
到了真正刷卡的时候.....
小人路过 发表于 2013-9-25 20:18
刷卡时为零什么意思呀
萨卡什维利,以为自己口袋里的银行卡有美帝背书,牛比烘烘在奥运会开幕当天发动军事行动,以为中俄不会拿他咋样,真到了战争的时候,发现卡是空的(美帝没有如约承诺顶到5天来帮他).俄罗斯为了让全世界看美帝如何"信用违约",有意把战争拖到1个星期.萨卡什维利同志想露脸,没想到把屁股露了出来.美帝装傻说我啥都不知道.
刷卡时为零是一语双关.
当时真心认为毛子要吃亏呀,没想到老妹奸真不敢动体量差不多的!
MD是不会为了小弟和中,俄这种体量的国家作战的,所以倭寇,狒狒悲催了,还是越猴聪明。
MD是不会为了小弟和中,俄这种体量的国家作战的,所以倭寇,狒狒悲催了,还是越猴聪明。
越猴不是聪明,越猴是已经悲催过一次了。
霉不帮刷卡是因为和大毛打没有任何好处。就象是一个人求老大帮忙解决仇家一样,老大得不到任何好处,弄不好还要搭上自己半条命,你看谁会帮你的忙?

兔子就不一样了。。。兔子要是和鬼 子,狒狒,猴子发生冲突,霉一定会大力的明里暗里的支持,象这种地方, 霉自己是不会出兵的,他只要给点象样的武器,就够兔子喝一壶的了。现代战争,不是人多势众就能解决的了。别的不说,给鬼子几枚新式的对空弹,兔子的飞机就得小心点。

不要问霉在兔子这有什么利益,别忘了那几万亿的国债。。。这让 霉人难受死了。。要是找个机会能一笔勾销人家为什么何乐而不为呢????
大毛牛逼!真正敢挑战大毛的国家,恐怕全世界也找不出来几个。
海无颜 发表于 2013-9-26 01:08
MD是不会为了小弟和中,俄这种体量的国家作战的,所以倭寇,狒狒悲催了,还是越猴聪明。
越猴当年是被毛子忽悠瘸了,以为有毛子撑腰,天朝就不敢拿他怎么样
霉不帮刷卡是因为和大毛打没有任何好处。就象是一个人求老大帮忙解决仇家一样,老大得不到任何好处,弄不好 ...
这。。。。
我想说  鬼子用的对空弹就是最新式的。。。
都是不长记性的主啊~
刷卡时为零被观海忽悠了
提前24小时通知美爹 结果答复是美爹不会为收复南奥出兵背书 刷卡时为零还以为至 ...
那时候还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小树丛吧。。
ahaome 发表于 2013-9-26 09:06
霉不帮刷卡是因为和大毛打没有任何好处。就象是一个人求老大帮忙解决仇家一样,老大得不到任何好处,弄不好 ...
“不要问霉在兔子这有什么利益,别忘了那几万亿的国债。。。这让 霉人难受死了。。要是找个机会能一笔勾销人家为什么何乐而不为呢???? ”
不知道你与霉果有什么 血海深仇,你要这样把霉老大连根拔起。
一笔勾销了几万元的国债,霉果的国家信誉就会破产、美元体系就会崩溃,霉果就。。。
ahaome 发表于 2013-9-26 09:06
霉不帮刷卡是因为和大毛打没有任何好处。就象是一个人求老大帮忙解决仇家一样,老大得不到任何好处,弄不好 ...

两次大战已经证明大国之间的全面战争毫无意义了,还需要第三次吗…………应该不会了
霉不帮刷卡是因为和大毛打没有任何好处。就象是一个人求老大帮忙解决仇家一样,老大得不到任何好处,弄不好 ...
就算中美直接对抗也不见得会一笔勾销把。。。。
纳粹德国还一直在偿还一战赔款呢。。。只不过用其他方式来加倍补回。所以不担心MD直接赖账
毛熊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