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属性】【科普】世界近代武器革新图鉴(1722-1900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2:19:46
原文来自百度二战吧:http://tieba.baidu.com/p/2543005916
原作者已同意转载。二楼开始正文。原文来自百度二战吧:http://tieba.baidu.com/p/2543005916
原作者已同意转载。二楼开始正文。
一楼喂熊

坑了好久的说。
其实这篇在上个月就写完了,但是因为我个人闹别扭的原因一直不想发上来...
总觉得哪里还没有写完,总觉得写的还不够。
这篇的完成度比法国篇要高一些,一方面英国近代武器的资料比法国要多得多,另一方面...我希望尽善尽美。
之前写法国篇的时候因为引用了一些不成熟的中文资料导致了一些不应该有的错误,还被人抽脸了...所以这次痛定思痛!努力做出完美的资料!

发布开始!
英国近代单兵武器是从斯图亚特王朝内战时期开始发展的,滑膛枪展现出的巨大威力主宰了战场,据说在当时为了采集制造黑火药用的硝石英国人可谓疲于奔命,曾经有一些硝石采集员试图进入教堂,他们声称。
“女人们在教堂的椅子上小便,在那里可以弄到到上好的硝石...”
我们知道,硝石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而尿素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催化反应后(某是文科生啊喂!)......就可以得到硝酸钾结晶物,也就是硝石...
所以说,千万别以为火药只是黑乎乎的一团,恶心着呢。

既然讲到英国近代枪械发展史,我们就不能不提到褐贝斯,原则上讲,褐贝斯之所以如此出名是因为它是最早标准化制造的燧发滑膛枪之一(为什么是之一?...最先实行火枪工艺标准化的国家是?...当然是法国人),但多半也是因为它的不思进取,这种自18世纪初期诞生,工艺平庸的武器几乎没有做过多少实质性的改进便一直用到19世纪中叶,而同时代的法国火枪却是精雕细琢,完美精良的代名词,与法国火枪精益求精的改进相比,褐贝斯最大的改进是为了降低成本...虽然褐贝斯作为近代英国军队的标志性武器并不算非常掉价,但也算是槽点满满。

而今我们熟知的褐贝斯火枪最早源自1714年9月15日由皇家军械局签署的一份军火开发合同,该合同主要内容包括以优惠条件向私人军械商征集设计意见,然后由军械局当局审定生产。
可以说近代晚期的各国军用轻武器都是这么来的,但是在近代早期,特别是保守的英国,这是一个大胆的决定。
297f0df3d7ca7bcbd5baf5f7bf096b63f424a892.jpg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布伦汉姆战役中前进的英军,在马尔布勒公爵约翰·丘吉尔的指挥下,52000名英奥联军击败了56000人的法国-巴伐利亚联军,超过4万巴法士兵被毙伤与俘虏,英奥联军伤亡合计约1.3万人。

军械局之所以开此先例,原因正在当下,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暴露出英军现役军用火枪因生产工艺参差不齐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何故?体制问题...
近代早期欧洲军队的装备上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标准化,士兵的装备并非国家统一提供,甚至不是军队统一提供...而是编制下领取经费的各团各营独自采购的,当然这不代表买一把开信刀就可以上阵,它指定了种类,数量,规格有时还会指定某某商家,这一制度缝缝补补也算是当代军购体系的雏形。
简单的说,近代早期欧洲军队各基础编制均拥有政府调拨的预算,承认全境统一的军事管理章程,服从国家调遣,除此之外则享有相当大的自由(等等,还剩下啥?),非常类似中国古代的各种‘家军’。这种脱胎自雇佣军的管理体制贯穿整个欧洲近代史。
也就是说,如果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这种粗放体制下采购的武器装备就其战场表现而言完全是布朗运动,张三团装备了朱老六牌火枪,李四团装备了王老五牌火枪,王麻团装备了触手怪牌...总之,这不单单只是隐患的问题,如果不能在最大限度上统一形制,就不能在统一质量监控的标准,不能统一质量标准就无法集中生产,无法集中生产就难以将监控落实到位,质量监控不到位就容易产生次品,产生次品就会......在扣动扳机之后听到一声‘砰’当然是最正常的结果,但你绝对不会喜欢‘嘭!哎呦!’然后看到一截大拇指在你眼前飞过(很可能是你自己的!)而且你有理由相信军队的官僚们会像忽视武器质量一样忽视掉你的伤残补偿。
你认为这是在开玩笑?绝对不是!英国内战期间,一些做工低劣的滑膛枪害惨了射手。
“我们埋掉的手指比埋掉的尸体还要多...”

而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引入完善的质量监控与统一工艺(不是方便面!)...专有名词曰——标准化生产!
我们还需要认识到的是,从近代早期到19世纪中叶以前,受限于轻武器的加工技术,无论如何折腾,所谓的标准化仅仅只是口径与质量方面得到了保证,而人们津津乐道的零件互换性与大规模精密加工依然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只不过滑膛枪在这方面并没有太大的要求就是了。
题外话,正如军队近代化一样,武器标准化并不只是单纯的5个字而已,是一个需要系统看待与研究的问题,妄图用一句话去肤浅的阐述武器生产的标准与非标准,军队性质的近代与非近代,都是不懂装懂的二百五行为!
步入正题,军械局的做法自然遭到了英国有关各界的强烈反对,首先是军官团势力,在没有彻底统一军服,装备的年代,政府往往只向各部队分发维持经费,而在体制框架下如何利用这笔资金则基本由各团营军官负责(近代早期军队军官的职位符合一定条件就可以直接购买,在英国这一制度甚至持续到1871年,英勇无敌万万岁的威灵顿公爵从少尉一直买到少校),这就令中层军官获得了很大的自由,很多军官可以通过控制装备花销来将剩余的钱收入私囊,标准化生产采购的武器无疑会影响他们的‘合法’收入。
同样进行抵制的还有一部分私营军火商,标准化的武器生产不单是对追求多样化的传统军火手工业的挑战,吸附在传统采购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也很可能因此失去原本的铁饭碗。

几经波折后,1722年终于诞生了第一款制式火枪‘King's Pattern’(国王型...),这个名字也许说明军械局对它的期望之高,也许是取不出更好的名字,其后又出现了P1724等试点型号,直到1728年定型,1730年量产的P1730火枪的出现,Brown Bess长达200年历史就此展开。
73491e30e924b899116144e06f061d950b7bf67e.jpg
最早批量装备的Long Land Pattern(长款陆战型)I型滑膛枪,或称P1730滑膛枪(Pattern 1730 Musket),亦可称P1728滑膛枪。
全长:62.5英寸 枪管长度:46英寸 口径:.76左右 重量:9磅左右
3012f7246b600c336203e3101b4c510fd8f9a165.jpg
需要注意一个细节,褐贝斯火枪的护木铜帽与通条并不是一直都标准的,比如通条在60年以前材料经常是鱼龙混杂,有木质也有钢制,护木铜帽也是时有时无(大部分时间是没有的),由此可见早期火器生产的标准化依然处于摸索阶段。
f2704d086e061d95b61b0ae07af40ad163d9ca7e.jpg
I型滑膛枪有四个探条套管,而且枪身非常长,随着时间的发展,燧发滑膛枪的长度都或多或少的进行了缩减,褐贝斯在这方面进行的极为彻底。
b0891b4c510fd9f93d6d68b1242dd42a2934a465.jpg
褐贝斯的通条直接依靠外部的通条管进行固定,举枪射击时的手感可能不太好。

这里还要注意英国武器的命名方式,正规的型号首字母应该是‘P’而非‘M’,P即‘Pattern’的缩写,一般来说‘Model’是美国人的叫法,表面上两个词含义差别不大,但我们要尽可能追求严谨。
关于褐贝斯的名称,我们都知道这其实是一个非官方的绰号,该名称的来源是不确定的,比较可信的说法是来自一个德语词汇‘brawn buss’或者‘braun buss’,具体的含义是‘强劲的枪’或者‘棕色的枪’,原因很简单,传说中褐贝斯的命名人,1722年的英国国王乔治一世自己就是德国人。
而另外一种说法是,Brown Bess这个称号直到18世纪末才开始使用,这种说法没有多少传奇色彩,但更接近史实,了解一下就好。

长款褐贝斯定型后的数十年中又出现了几种改版型号,比如1740年的轻骑兵卡宾款,1742年,1756年的改进款。但是这些改进的幅度不大,这里不多做阐述。
20850bd162d9f2d3954c1937a8ec8a136227cc7e.jpg
早期型号的卡宾型褐贝斯,没有护木铜帽和金属通条。
3b28242dd42a2834dbdc0bd35ab5c9ea14cebf65.jpg
1756型长款滑膛枪,该枪是长款褐贝斯中完成度最高的型号,标准化程度有所提升(如钢制探条和铜护帽),为了使火枪更为耐用增加了用料(所以1756型比之前的版本要重1磅左右),该型号主要是为了填补因库存不足导致的装备缺口,不过在7年战争中没有证据证明这种滑膛枪被大量装备,美国独立战争前它装备了大多数的北美驻英军。
7年战争结束后,短款褐贝斯逐渐取代了长款褐贝斯所占有的军队主导地位,但长款褐贝斯一直到18世纪末才真正淡出历史舞台,1756型长款褐贝斯的生产一直维持到1790年。

另一方面,作为万年海权国家,英国也于同时期(约1738年)设计了海军型褐贝斯。
7345359b033b5bb53bad1d2637d3d539b700bc65.jpg
这是一支1778年款的海军型褐贝斯,只有两个小通条管,还没有铜护帽,真奇怪...
海用型滑膛枪(sea-servicemusket)是褐贝斯家族中极具历史意义的型号之一,这种火枪最大的特点就是——短,轻,便宜,在之后的历史中,包括其设计理念(缩减通条套管的数量以及枪管长度,修正枪托形状以及黄铜底板)使其旁系子孙全面占领了英军制式火枪的宝座,可谓承前启后的一种武器。
00c4c8ea15ce36d3207ebee83bf33a87e850b165.jpg
1756/59海军/民兵型(Marine orMilitia pattern),与新型长管褐贝斯同时出现的正式型号,原本是为了降低成本做出的修改却间接催生了短款褐贝斯火枪。
6da2d439b6003af3c2c0e1b8342ac65c1138b665.jpg
海军卡宾型褐贝斯...萌萌的感觉。
18世纪70年代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历史时期,王位继承战争已成历史,七年战争的硝烟也早已远去,一场规模不大却拥有无可比拟的历史意义的战争已于1775年保罗·瑞维尔的警告声中打响。
40a4ac6eddc451daf5a33133b7fd5266d1163205.jpg
由于后世诗歌的影响,保罗瑞维尔显然享有了过多的荣誉,当然这不是他自己的错,真的...
948d1f178a82b901d490ffeb728da9773812ef9e.jpg
随着战争的深入,英国发现它在整个世界的地位都遭到挑战,某些欧洲国家开始就战争问题达成一个简单粗暴的共识——绝不能让那帮该死的英国佬安生!(谁让你长了一张群嘲脸)
e2704b90f603738d087730fab21bb051f919ec9e.jpg
之后的情节就很老套了,诸如欧陆大小冲突不断,海上航线不断遭受劫掠,军需供应不畅,英国军工再次面临巨大压力,而承担这份压力的,就是疲于奔命的红衫军以及他们装备的新一代步兵火枪——短款陆战型(Short Land Pattern)滑膛枪。
ad72728da9773912101bb9b9f9198618377ae29e.jpg
海军/民兵型的设计思路令人印象深刻,短款滑膛枪在1768年经军械局批准于1769年正式生产装备。
短款褐贝斯存在两种型号,初始版本即1768型,与前作最大的区别是将核心的枪管长度由46英寸减少到42英寸(106.7厘米),缩短枪管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和提高装填速度,其次枪机结构进一步减少了用料,枪托形制上则结合了海军型褐贝斯的特点,但依然拥有四个通条套管。
全长:58英寸 枪管长:42英寸 口径:约.77 重量:10.2磅
fb9d09fa513d26979746358554fbb2fb4116d8c6.jpg
虽然短款褐贝斯整体长度短了10厘米,但重量与长款褐贝斯相比却是不降反升,可见这次改进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令火枪更加厚实耐用。
f2063812b31bb0515d198ff0377adab44bede09e.jpg
P1768火枪枪机特写

第二种型号就是1777型,这一型号在美国比较出名,曾经参与过美国独立战争与早期反法同盟战争。
独立战争时期,英国方面对现有的P1768滑膛枪设计进行了少量调整,P1777新鲜出炉,除却本土工厂开足马力生产之外,英国还与他国军工厂以及私营承包商签订数额庞大的生产合同扩充战争储备,残酷的事实证明了这一方案的长远性,P1777定型生产没多久,1778年英国再次陷入世界性反英浪潮之中...军械局的头头脑脑们又要黑着脸去军械库数数了。
661c54fbb2fb4316be8a47a221a446230bf7d3c6.jpg
全长:约57.2英寸 枪管长:42英寸 口径:约.75-.78 重量:10磅
P1777火枪枪机特写
18676c224f4a20a4908b011f91529822700ed0c6.jpg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版本(让我猜猜...这个改进肯定是为了降低成本!)1777的枪机盖板面积被进一步缩减,外置弹簧的长度以及与击锤的距离减小,这样的枪机成本相对更低,还有一点,P1777从枪口开始的第二根通条管前端呈扩装状,这是为了使插回通条更加便捷,非常简单实用的修改。
当然,整体外形与1768型火枪还是没有多少区别的(所以我恨死它了!看了半个小时都没分清楚!)
eb20f9198618367a72b443052f738bd4b21ce59e.jpg
邦克山战役中列队前进的英军

短款褐贝斯使用起来比长款褐贝斯更加方便,性能也并没有降低太多(英国火枪使用的重铅弹有利于在较远的距离保持稳定),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从英伦本土赶来的部队几乎都配备了短款褐贝斯火枪。
119c2f738bd4b31c2a01a86386d6277f9f2ff89e.jpg
在8年反‘美独’战争期间,英国生产以及外包生产了总共30余万支短款褐贝斯火枪...不过英国人还是输了(褐贝斯摇摇通条表示都是时臣.........都是乔治三世的错,更重要的是都是法国人的错!)
独立战争后,P1768/77型滑膛枪风平浪静的装备了很长一阵子,直到...
dd69377adab44aed8751813cb21c8701a08bfbb8.jpg
1789年7月14日,熊熊燃烧的巴士底狱惊醒了包括凡尔赛宫主人在内的所有法国贵族,他们...或者说全欧洲惊恐的发现,这些平日灰头土脸在粪地里刨食,在狭窄街道中艰难求生的下等人居然暴动了,而且是在神圣的巴黎——王者之城,天子脚下,他们更无法想象的是,那个强大的,古老的王朝顷刻土崩瓦解...而那场暴动也从此获得了一个响亮到连惜字如金的中国历史课本都不得不提的历史名词——法国大革命。
时间在推移,革命的范围也在扩大,欧洲诸国惶惶不可终日,他们急切的召集军队,准备应对即将从客厅杀到卧室的法国革命军,尽管历史告诉我们,因为一个可恶的矮子,他们的努力绝大多数都失败了。
0c5d10dfa9ec8a13a7686838f603918fa1ecc06d.jpg
印度款(India Pattern)褐贝斯大概是世界人民最为熟知的型号了,可能也是褐贝斯系列中最...具经济性的型号,它的产量,需求量以及工艺成本都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吓人的程度。
可以肯定的是,印度款褐贝斯早在18世纪中后期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直到拿破仑战争才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
119c2f738bd4b31c2b23ab6386d6277f9f2ff8b8.jpg
1790年前后,随着拿破仑战争的进行,英国军械局绝望的发现,对岸的法国人已经动员了近百万士气高昂的革命军,而自己的军火库存却少的可怜......在加紧整编部队的同时,英国当局注意到了东印度公司殖民军队早已在使用的经济型褐贝斯,这款火枪比现如今英军装备的还要短,当然也更便宜...
时间紧迫,无论国王的士兵还是帝国的盟友都迫切需要武器!虽然军械局不是很看好这种型号,但乞丐不能挑肥拣瘦,当局一方面说服东印度公司贡献出剩余的库存,另一方面于1795年正式立项投产这种便宜的滑膛枪,这就是‘Indian Pattern’的由来,到1797年英伦本土军用滑膛枪生产线几乎全面让位于印度款褐贝斯。
也有一种说法是该型滑膛枪是由当时的东印度公司承包生产的,实质上现今存世的印度款褐贝斯绝大多数依然是伦敦塔直辖的本土兵工厂打造而非东印度公司。

印度款褐贝斯是最短的步兵滑膛枪,只保留了三个通条套筒,但最前方的通条管被加长并后置,这样可以方便通条的拔插,也可以降低成本(最主要特点)
75028ad4b31c87010ca98d3e267f9e2f0608ffb8.jpg
全长:55.2英寸 枪管长:39英寸 口径:约.75-.78 重量:9.5磅
f29d8b13632762d0314c9b67a1ec08fa503dc66d.jpg
当然,由于缩减了枪管长度,再加上部分英军士兵比较粗暴的使用方法(装入弹药后不使用通条压实,而是枪托朝地上猛磕直接将弹药磕进膛底),印度款滑膛枪的射击性能只能算是不好不坏(滑膛枪嘛,射击性能不是很明显)而且因为较短的关系,拼刺优势不大。
印度款褐贝斯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成本低廉和通用性甚佳,一支标准的短款褐贝斯火枪成本价格大约为2磅4先令(1776年前后的价格)同期的法国火枪也差不多是这个价格。而工艺精简产量庞大(还有讨价还价)的印度款褐贝斯的造价只能更低。

印度款褐贝斯枪机特写,我们会注意到枪机盖板后面的TOWER,我们之前介绍的火枪枪机盖板上几乎都有这个铭文,TOWER是伦敦塔的标记,而伦敦塔地区在近代是英国主要的军械产地之一,另一方面伦敦塔是英国军械局总部,凡是由军械局定型生产的武器(无论伦敦还是伯明翰)都必须打上TOWER的标记。
中间的皇冠和GR则代表当时的英王乔治(George)三世。

在法国,军用火枪需要划分散兵型和步兵型,英国人倒是没这个规矩(当然,轻步兵在英国的发展比较慢),面对拿破仑仿佛无止境的征服战争,大多数被打得满目疮痍亟待整编的欧洲军队也似乎不在意什么规矩,不长不短的褐贝斯几乎可以包办全军所有兵种的装备问题,何乐而不为呢?包括普鲁士,俄罗斯在内的欧洲列强都有大量装备褐贝斯的记录。
在巨大的战争压力下,英国军工厂开足马力生产他们的士兵所需要的武器,仅在1804年至1815年间就有160万支印度款褐贝斯被生产出来。
385663d0f703918f68a30212503d269758eec46d.jpg
褐贝斯火枪有一个不大常见的特点,绝大多数情况下褐贝斯火枪都没有枪管箍的存在,这样做理论上可以略微提高射击精度(浮动枪管原理?在米涅子弹时代来临之前,绝大多数线膛火枪都没有枪管箍),而且有助于降低成本,但是耐用性相对要低一些。
dc70a08b87d6277f2e0d0de029381f30e824fcb8.jpg
如果枪机盖板上有着一个狮子标记(像个被耍的猴儿),则意指这件武器属于东印度公司生产,如果我们今后在任何英式武器上看到狮子标记都不必怀疑,这些武器必然是产自印度。如果没有狮子,盖板后方后方有一个盾牌覆十字四格中写有EIC或者HEIC(Honourable East India Company 意为荣耀的东印度公司,一般直称EIC)
那也是东印度公司的产品。
fafa86d6277f9e2fb62a22d01e30e924b999f3b8.jpg
这支火枪的盖板尾部写着VEIC,其意为United East Indian Company 联合东印度公司,拉丁文字母中V/U是可混用的,因此United在这里写作Vnited。
‘Nicholson’则为制造商的标记,东印度公司使用的武器主要来自签约军火制造商。

从1722年至1854年,褐贝斯家族(有可能包括击发型号在内)共计生产了780万支,其中印度型号生产了280万支左右,拿破仑战争之后的英国局势逐渐稳定,为了降低仓储开支,大量褐贝斯滑膛枪被作为剩余物资出售到世界各地,美墨战争中的墨西哥军队制式装备就是褐贝斯,比起差不多一个德行的美国陆军他们的装备其实也没真的差到哪去,对于美墨战争,我们必须大吼一声,这不是褐贝斯的错!是统帅的错!是体制的错!是时臣的错!
cafea1ec08fa513dedd853063c6d55fbb3fbd96d.jpg
待会有课,回来之后继续更新。
好吧......既然还有点时间,我就再发一点:
QQ截图20130923091851.jpg
QQ截图20130923091907.jpg
褐贝斯的传奇告一段落,现在让我们开始步入正题(没错,褐贝斯只是序言)

18,19世纪,尽管专业的军事工程师已经存在了很久,但令人的惊诧的一点在于——这一时期革命性的军事武器革新几乎全部来自民间发明家...也就是和军事八竿子打不着边的大大地良民。
比如我们接下来要说到的,击发枪机/雷汞的发明者——亚历山大·约翰·福赛斯(Alexander John Forsyth)
QQ截图20130923092052.jpg
8bd30df431adcbef7aac40deadaf2edda2cc9f3a.jpg
身为一位以教化一方为己任的牧师(你如果非说他是加血的某也没办法)福赛斯本来一辈子都不应该和军火扯上关系,可福大牧师偏偏有一个爱好——打猎,而且从之后的表现来看,他对打猎的热衷程度需要用更夸张的形容词来表达。
明火枪时代,火器在发射时时产生的延迟和火光无疑是非常令人沮丧的事情,猎物因此逃之夭夭的情况屡见不鲜,酷爱狩猎的福赛斯也是深受其害,但是另一方面,他不愿像大多数猎人那样手抱燧发猎枪一直用到死,他希望得到一种可靠,安全而且不会暴露目标的新式武器来对抗它的敌人......我指的当然不是昨天欠他两夸脱牛奶的张三。
幸运的是,福赛斯首先不是一个伸手党(如果是的话该怎么办呢?......超大的亲?铁血的愤?二吧的基佬们?谁有开枪的时候不冒火星的枪?我打猎的,猎物总是跑丢...谁有解决办法能回我一下吗?三百六十度拜谢!)其次他是一个博学的人,他崇尚知识,一如他信奉上帝一般。
福赛斯了解到,将金属溶于酸溶剂可以获得一种不稳定的化学物质,塞缪尔·佩皮斯(Samuel Pepys)在他著名的日记中曾经提到过威力可观的雷酸金(拿金子胡闹闲的有毛病),1788年法国化学家克劳德·路易·贝托莱(Claude Louis Berthollet)通过化学方式合成了雷酸银,这种物质依然过于敏感甚至不允许碰触,1800年,英国化学家爱德华·查尔斯·霍华德(Edward Charles Howard)通过将汞金属溶于硝酸并混合乙醇获得了足够稳定的物质雷酸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雷汞了。

最初的阶段,福赛斯试图将雷汞和氯酸钾(同样由贝托莱发明,出现于1786年)混合成为一种比黑火药更加敏感的推进燃料,毫无疑问的这项尝试以失败收场,然而福赛斯那富有苏格兰调情...苏格兰风情的固执不允许他撂挑子,他转而开始另一种尝试——利用不稳定的雷汞来引爆火药,雷汞威力巨大,但极不稳定,这一缺陷使其在军事领域的运用困难重重,然而福赛斯却将这一缺陷转化为一个巨大而且必不可少的优势,所谓小谋成大事,福赛斯这个小小的想法最终诞生了近代军事发展史上最伟大没有之一的革新——击发系统。

在一系列的试验之后,福赛斯制造出一个精巧的装置,由于外貌酷似香水瓶,福赛斯设计的枪机被称为‘香水瓶’击发枪机(Scent-Bottle percussion lock),这也是最早的击发枪机。
d6c0ca1349540923e7a15da69358d109b1de498a.jpg
QQ截图20130923092151.jpg
QQ截图20130923092220.jpg
QQ截图20130923092236.jpg
QQ截图20130923092258.jpg
与军事经验丰富的黑斯廷斯相比,皮特显然对福赛斯的发明认识不足,这个官二代非常担心他和他的宝贝工厂会被福赛斯的疯狂举动炸的粉身碎骨,他立即下令福赛斯‘带着他的所有垃圾和他本人滚出伦敦塔’(从1597年到1855年,伦敦塔一直都是英国军械局总部),福赛斯只能无奈的回到苏格兰老家。
8a29cdbf6c81800a5d2db7d6b03533fa808b478a.jpg
题外话,黑斯廷斯辞去军械总监职位后(1806—1807,只当了一年)于1813年担任孟加拉总督及威廉堡总司令(相当于印度总督和驻印军总司令,需要注意的是印度总督这个称呼直到1833年才开始使用)1817年受封黑斯廷斯侯爵,在英国历史上是一个颇有声望的人物。
(我一直觉得他长得像范明)
被撵回老家的福赛斯依旧没有丧失信心,他决定将他的发明投入市场,首先他于1807年为自己的发明申请了专利,专利号为3032,其后的十余年中,福赛斯与伦敦新区第十大街开始了他的门市生涯,他在推广自己发明的击发枪机同时还不得不与大量侵权者进行斗争...

直到1819年他将店面交给自己的助手之后才重新回到苏格兰继续履行他作为牧师的职责直至1843年去世,令人欣慰的是,福赛斯去世前几年英国军方开始全面换装击发火枪,福赛斯的开山贡献也未被遗忘,英国当局最终提供给福赛斯一小笔养老金并成功在他咽气之前送到了他的手里
.........抱歉我开了一个比较残忍的玩笑...ORZ...
虽然英国政府的确考虑向福赛斯支付一笔费用承认他的专利所有权,但还没等相关的法律程序到位,1843年的6月11日福赛斯就已经去世了,他到死都没能摸到这笔钱,英国政府只能向他的遗属支付了1000英镑...但福赛斯最终获得了历史的承认,1930年,他的纪念碑被镶嵌在伦敦塔的墙壁中
(皮特肯定会不高兴的!)
5c7929381f30e9240c74a2e94d086e061f95f783.jpg
不过与官僚气十足的英国人态度完全相反,拿破仑曾经表示愿意提供20000英镑(相当于今天的30万英镑)来购买福赛斯的发明,这个倔强的苏格兰佬拒绝了拿破仑的提议,尽管他在英国遭受了不公平的对待。

福赛斯的介绍暂时告一段落,我们再梳理一下,近代晚期火器最必不可少的结构是击发装置,然而就像火绳装置没有火绳,燧发枪机没有燧石就是废铁一样,击发装置需要起爆药来引爆发射药,福赛斯的香水瓶击发装置出现以后,各种新式的击发装置层出不穷(讽刺的是击发装置发明者福赛斯一直都在抵制类似的发明),但其中最富盛名的,就是撞击式火帽(percussion cap)
a9a2562c11dfa9ec48c368cf63d0f703938fc1ee.jpg.gif
很多人宣称自己发明了撞击式火帽,但真正获得大多数历史学家认可的则是约书亚·肖。

约书亚·肖(JoshuaShaw),1776年生于埃尔斯米尔港,肖幼年丧父,少年时代他曾为当地农民制作驱鸟设备(也就是扎扎稻草人什么的),在这期间他逐渐发现了自己的艺术才华,其后的生涯里虽然穿插着母亲改嫁与工作更变,但肖在艺术绘画的道路上却越走越远,成年后他不断来往于费城与伦敦之间,画家肖的名声鹊起,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或许也是出于艺术灵感的指引,肖对火器击发装置产生了一些兴趣。
1814年,肖初步发明了火帽击发装置,在后来的岁月里他在艺术海洋中遨游的同时也一直都在完善这一发明,肖最初采用了钢制火帽,后来将材质更换为锡铁合金,最后才发展为铜质火帽。
由于福赛斯方面的法律威胁,肖回到美国试图取得专利认可,但当时美国法律拒绝为持续居住时间少于两年的外国人颁发专利,因此直到1822年肖才申请到了撞击式火帽的美国专利,对此,肖一直都颇有微词。
然而在这之后的岁月里,火帽系统却依然默默无闻,肖对撞击式火帽的推广有何贡献我们也不得而知,或许他根本就对军火缺乏兴趣,或许他是再一次将自己的绝大多数精力投入到了绘画艺术方面。
(可是他为什么不记得给自己画一幅自画像什么的?这个人找不到头像啊...)
总之,在1822年便正式出现在世人眼中的撞击式火帽,过了近20年才被欧美各国军方所注意。
由于没有肖的画像,我们就用他的一幅画来代替吧。
4441e824b899a901fae565ee1c950a7b0008f583.jpg
《靠岸的渔夫》—1835年绘

肖于1833年回到英国并带回了一款火炮击发装置,也同样引起了英国当局的注意,1860年,约书亚·肖以富兰克林研究所会员,艺术家,科学家与作家的身份去世。
没压缩包不幸福……
呃是直播吗。我一向喜欢科普贴。
想起刺客信条了
西北和东南 发表于 2013-9-23 08:50
英国近代单兵武器是从斯图亚特王朝内战时期开始发展的,滑膛枪展现出的巨大威力主宰了战场,据说在当时为了 ...
妞妞就这样了
看到这段历史不可避免地就想起了中国,明朝你搞得什么飞机!
二百年前的20000英镑,应该是笔巨款啊
下面应该是布伦斯维克了......  
文笔幽默 内容充实
咋不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