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袁崇焕只是一个善战的武将,原来诗写的也不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1:58:40


明朝虽然皇帝昏庸, 但几个出名的能征善战的人物却都是由文转武, 比如:戚继光,其文章至今仍能称为武备经典。 袁崇焕,虽没留下多少文章,但其留下的诗至今读起来仍回肠荡气。

声明:
如有跟帖, 只谈古人古诗, 莫论今朝今世, 否则小编杀无赦,别又给弄成此贴仅崇祯可见!!!{:soso_e113:}

明朝虽然皇帝昏庸, 但几个出名的能征善战的人物却都是由文转武, 比如:戚继光,其文章至今仍能称为武备经典。 袁崇焕,虽没留下多少文章,但其留下的诗至今读起来仍回肠荡气。

声明:
如有跟帖, 只谈古人古诗, 莫论今朝今世, 否则小编杀无赦,别又给弄成此贴仅崇祯可见!!!{:soso_e113:}
附:

袁崇焕诗词

落 第

遇主人多易,逢时我独难。八千怜客路,三十尚儒冠。

出谷莺偏媚,还枝鸟亦安。故园泉石好,归去把渔竿。


秋闱赏月

战罢文场笋阵收,客徒不觉是中秋。月明银汉三千里,歌醉金秋十二楼。

竹叶喜添豪士志,桂花香插少年头。嫦娥必定知人意,不钥蟾宫任我游。


寻禹碑

衡岳镇南方,无气自滃郁。支分走别麓,峋嵝乃独出。

山尖神禹碑,兀然千古立。奇字蝌蚪形,后人不能识。

昔吾读韩诗,奇语动魂魄。所愧生南方,恨不长两翼。

奋飞到山顶,亲手为拂拭。今日扁舟过,系缆应努力。

晓起裹糇粮,殷勤带纸笔。攀援曷云疲,汗喘不敢息。

但见白云起,林深万感寂。自朝至日沉。归路志东西。

高下通幽寻,此碑沓无迹。岂果有神物,呵护作秘惜。

或缘我痴蒙,当前末由觌。因思朱晦翁,考异得其实。

禹碑徒传闻,山上无此石。始知昌黎叟,好奇误著述。

我乃为所愚,枉折游山屐。振策出山中,山花露欲滴。


咏独秀峰

玉笋瑶簪里,兹山独出群。南天撑一柱,其上有青云。


黄 河

河水奔流去,暄腾万马声。源从天上落,性本地中行。

独处真须激,清来自太平。济川吾有愿,击楫动深情。


度庚岭

客路过庚岭,乡关渐已违。江山原不改,世事近来非。

瑟岂齐门惯,人宁狗盗稀。驱车从此去,莫作旧时归。


山海关送季弟南还

公车犹记昔年情,万里从戎塞上征。牧圉此时犹捍御,驰驱何日慰生平!

由来友爱钟吾辈。肯把须眉负此生。去住安危俱莫问,燕然曾勒古人名。

弟兄于汝倍关情,此日临歧感慨生。磊落丈夫谁好剑,牢骚男子不能兵。

才堪逐电三驱捷,身上飞鹏一羽轻。行矣乡邦重努力,莫耽疏懒堕时名。


归庚岭步前韵

功名劳十载,心迹渐依违。道说还山是,惟言出塞非。

主恩天地重,臣遇古今稀。数卷封章外,浑然旧日归。


边中送别

五载离家别路悠,送君寒浸宝刀头。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问去留?

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故园亲侣如相问,愧我边尘尚未收。


记 母

梦绕高堂最可哀,牵衣曾嘱早归来。母年已老家何有,国法难容子不才。

负米当时原可乐,读书今日反为灾。思亲想及黄泉见,泪血纷纷洒不开。


寄 内

离多会少为功名,患难思量悔恨生。室有莱妻呼负负,家无担石累卿卿。

当时自矢风云志,今日方深儿女情。作妇更加供子职,死难塞责莫轻生。


忆 弟

竞爽曾殇弱一人,何图家祸备艰辛。莫怜缧绁非其罪,自信累囚不辱身。

上将由来无善死,合家从此好安贫。音书欲穿言难尽,嘱汝高堂有老亲。


哭熊经略之一

记得相逢一笑迎,亲承指授夜谈兵。才兼文武无余子,功到雄奇即罪名。

慷慨裂眦须欲动,模糊热血面如生。背人痛极为私祭,洒泪深宵苦失声。


哭熊经略之二

太息弓藏狗又烹,狐悲兔死最关情。家贫资罄身难赎,贿赂公行杀有名。

脱帻愤深檀道济,爰书冤及魏元成。备遭惨毒缘何事,想为登坛善将兵。


南还别陈翼所总戎

慨慷同仇日,间关百战时。功高名主眷,心苦后人知。

麋鹿还山便,麒麟绘阁宜。去留都莫讶,秋草正离离。


偕弟煜夜坐等有作

忆到乡关百事愁,挑灯细语不能休。人心此时将何恃,予骨他日望尔收。

画里青山长入梦,镜中白发已盈头。但求烽火今平息,得遂闲身及早抽。


入 狱

北阙勤王日,南冠就絷时。果然尊狱吏,悔不早舆尸。

执法人难恕,招犹我自知。但留清白在,粉骨亦何辞。


狱中对月

天上月分明,看来感旧情。当年驰万马,半夜出长城。

锋镝曾求死,囹圄敢望生。心中无限事,宵柝击来惊。


临刑口占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袁崇焕(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



1630年9月22日, 历史上的今天是袁崇焕的忌日, 有感而发!

1630年9月22日, 历史上的今天是袁崇焕的忌日, 有感而发!
为嘛,我想到了《碧血剑》
袁崇焕是文官
清来自太平
---------------------
我好像看到杀袁的证据了。
清朝的史书当然要写明朝皇帝昏庸拉!清朝的皇帝个个英明,因为要防汉嘛!
amolin 发表于 2013-9-22 12:32
袁崇焕是文官
额, 明朝的武将都是文官出身, 投笔从戎, 学成报国!
袁崇焕是文官,说他是武将,小心他当场斩了你
lvchunyou 发表于 2013-9-22 12:34
独处真须激,清来自太平
---------------------
我好像看到杀袁的证据了。
是啊, 他太激了, 实际他已预料到, 清朝来了天下就太平了。。。只是还幻想在做最后的抗争罢了。
akula971 发表于 2013-9-22 12:36
袁崇焕是文官,说他是武将,小心他当场斩了你
说成儒将行不?
孙承宗在文学上有啥造诣吗
yumiaojim 发表于 2013-9-22 12:35
额, 明朝的武将都是文官出身, 投笔从戎, 学成报国!
非也。明代是文官将兵。前线拼命地还是世袭或武举出身的武将
戚继光的诗也不错啊。
一、袁崇焕不是武将
二、袁崇焕毫不善战
袁崇焕神马时候善战了???
楼上啊, 我也承认袁崇焕虽有能力, 但还不是真正的帅才, 所以称之为将, 从他处置毛文龙这件事看, 就为他今后引祸留下了伏笔, 但不得不承认, 他还是很能打滴, 而且胆大, 一个人率部在关外周旋, 也不看看他面对的是谁, 容易吗?
袁嘟嘟善战?这TM哪个位面的?多学点明朝的东西再来吹行不?还袁嘟嘟是武将,还和戚继光比,就不说戚继光的军事能力了,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出身,不过是年轻时候读书,就成文人从军了。。。。。
横刀亚欧 发表于 2013-9-22 13:19
袁嘟嘟善战?这TM哪个位面的?多学点明朝的东西再来吹行不?还袁嘟嘟是武将,还和戚继光比,就不说戚继光的 ...
嘘。。。先看看楼上我的解释!
从军事战略角度讲, 明朝就应该破釜沉舟, 打出去, 才是最合理的办法。
从这点看, 袁崇焕的眼光比戚继光强, 戚继光练兵打仗虽行, 但无大的战略眼光, 从他劳民伤财大修长城,
只想着专注防守, 就注定了在他之后明朝的结局。
hanfu123 发表于 2013-9-22 12:35
清朝的史书当然要写明朝皇帝昏庸拉!清朝的皇帝个个英明,因为要防汉嘛!
其实, 明朝的皇帝不是昏庸, 而是无能!
朝纲和内政被宦官和既得利益集团把持,皇帝虽很勤政, 但为天下百姓干不了啥大事, 只会搞搞祭天啊,罪己啊等等形象工程, 真要快出事了,号召那些有钱的富豪官员们捐钱填国库充军饷, 那帮家伙全都不帮忙。

不大刀阔斧的整治朝纲,武将虽不怕死,文官却爱钱, 明朝不亡才怪。
  
yumiaojim 发表于 2013-9-22 13:24
嘘。。。先看看楼上我的解释!
从军事战略角度讲, 明朝就应该破釜沉舟, 打出去, 才是最合理的办法。
...
事情这么简单?蒙古人和建州野猪皮一回事么?明朝自土木堡之后京营丧失殆尽,况且自嘉靖年间以来拜朱八八的奇葩制度设计所赐财政就出问题了,莫非你以为想出塞就出塞啊?没足够的国力出塞去被蒙古人困死饿死么?再说明中期以后戚继光一个武将出不出塞外这种战略问题轮得到他来搞?明中期以后总兵见个兵备道都得磕头。袁嘟嘟什么时候想着打出去了?还什么比戚继光强,笑死人了,戚继光从来都是依靠边墙和蒙古人野战的,试问袁嘟嘟的辽镇被建奴野战打出翔来,守城都守不好还好意思吹?什么凭坚城用大炮,一炮糜烂数十里噢、、、、、、明末根本原因是整个财政、军事体系差不多已经崩溃,明军火铳、铠甲之类的质量奇差,军饷、军粮被克扣,训练不足导致面对建奴的强弓重箭射击和重甲步兵突击时一触即溃,就这种问题明初的徐达、常遇春活过来也没辙。戚继光的两本操典性著作就能把N多注水的所谓“名将”甩N条街,戚继光是军事家了,表拿袁嘟嘟这种明末臭脾气、酸毛病一大堆的文人来比


戚继光是个不折不扣的世袭武职,跟文人没有半毛钱关系,词宗先生是蓟北潦倒文人靠他混吃混喝吹捧出来的

戚继光是个不折不扣的世袭武职,跟文人没有半毛钱关系,词宗先生是蓟北潦倒文人靠他混吃混喝吹捧出来的
横刀亚欧 发表于 2013-9-22 13:51
事情这么简单?蒙古人和建州野猪皮一回事么?明朝自土木堡之后京营丧失殆尽,况且自嘉靖年间以来拜朱八八 ...
你的这句话“戚继光从来都是依靠边墙和蒙古人野战的”就很说明问题。 首先蒙古人应为女真人这是笔误。

但这种作战思想就是没有长久眼光, 你知道戚继光经营边墙有多少年? 你看看北京周边他修的长城工程量有多大! 有这么多钱和人工去修长城, 何不全用来扩兵充军饷。
没有完好的长城就守不住吗,你去现场看看那险峻的山势? 一个平原上的宁远小城就不是城? 我是说, 戚继光拿钱没用对地方。
话说, 他写的书虽不错, 但只是针对将兵, 而不是将将。 林彪的战术理论比毛强, 但战略毕竟差点。

独处真须激,清来自太平  ---------------------  我好像看到杀袁的证据了。
祟贞也玩文字狱?
一等毅勇侯 发表于 2013-9-22 14:03
戚继光是个不折不扣的世袭武职,跟文人没有半毛钱关系
这个我知道,我只是以文才论将军。。。
杀我毛帅的袁贼
拜月教小罗罗 发表于 2013-9-22 14:08
祟贞也玩文字狱?
祸从口出三人成虎,因言获罪古今中外概莫能免。
yumiaojim 发表于 2013-9-22 14:08
这个我知道,我只是以文才论将军。。。
戚继光只写过兵书,文采基本没有,不过驻守蓟北时期喜欢附庸风雅,整体跟一群潦倒文人混,送钱送物迎来送往多了,被蓟北文人送了个“词宗先生”的雅号而已
你道本部院是个书生,本部院却是个将首!
yumiaojim 发表于 2013-9-22 14:05
你的这句话“戚继光从来都是依靠边墙和蒙古人野战的”就很说明问题。 首先蒙古人应为女真人这是笔误。

...
··············你对军队建设一无所知~!
一等毅勇侯 发表于 2013-9-22 14:13
戚继光只写过兵书,文采基本没有,不过驻守蓟北时期喜欢附庸风雅,整体跟一群潦倒文人混,送钱送物迎来送 ...
这点我同意, 兵书写的还是很不错的, 为了给下属和士兵能看懂, 写的很明晰简练和实用, 没有吊书袋子,  这点可也理解为文采不错。 但他的诗, 承您所言, 我觉得远不如袁崇焕。
圆嘟嘟乃我大清的幕后功臣啊
yumiaojim 发表于 2013-9-22 14:05
你的这句话“戚继光从来都是依靠边墙和蒙古人野战的”就很说明问题。 首先蒙古人应为女真人这是笔误。

...

你有点历史常识没有?戚继光镇守蓟镇的时候建奴野猪皮努尔哈赤还在靠着李成梁混呢,蓟镇边墙之外不是蒙古人是什么?多学点会死人么?不修边墙,军队野战救援力量还没到,人家早就抢掠跑路了。汉朝一数次出塞讨伐,人家为啥修长城,莫非是汉朝太保守,没战略眼光?还将将,文官领军,明朝的武将去将谁?袁嘟嘟有啥战略了?将将搞了什么东西?有什么战绩?再说一遍,不要拿袁嘟嘟这种货色来和戚继光比,根本不配。。你多学点东西很难么,连隆庆、万历初年的边患是蒙古人都不知道,能扯成是建奴野猪皮去。把这弄清除了再来吹,否则吹的很恶心人,吹袁嘟嘟的战绩吹不下去了,就来吹我大袁嘟嘟战略能力怎么怎么强,还不忘扯毛太祖来比拟。。。。。。。。
南方八省游击队 发表于 2013-9-22 14:09
杀我毛帅的袁贼
别乱叫, 袁崇焕虽然杀毛文龙不对, 他刚愎自用, 但皇帝以另一个莫须有罪名杀了他也铸成大错。。。
lvchunyou 发表于 2013-9-22 14:12
祸从口出三人成虎,因言获罪古今中外概莫能免。
不光这些, 别人缩在关内享受, 他在关外折腾, 这让那些不想干事的同僚们情何以堪啊。。。
yumiaojim 发表于 2013-9-22 14:28
不光这些, 别人缩在关内享受, 他在关外折腾, 这让那些不想干事的同僚们情何以堪啊。。。
外姓将领长期拥兵在外,战事胶着,朝廷一波波的送粮饷,迟迟不见直捣黄龙,这种事情在黄帝心里是最顾忌的事情之一。刘邦这样的还算行,说谁反了上马提刀就御驾亲征,明朝这样的,基本就是杀也不是,不杀也不是。
袁崇焕是同进士出身 典型的文官
和珅 发表于 2013-9-22 14:23
圆嘟嘟乃我大清的幕后功臣啊
靠, 还笑。。。看来袁崇焕就是你这个大贪官给陷害的, 老实交代, 你贪了多少亿两银子? 早晚会有人把你办了!


谕以袁崇焕(1)付托不效,专恃欺隐,(2)以市米则资盗,(3)以谋款则斩帅,(4)纵敌长驱,顿兵不战,(5)援兵四集,尽行遣散,(6)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种种罪恶。命刑部会官磔示,依律家属十六以上处斩,十五岁以下给功臣家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产兄弟于二千里外,余俱释不问。     以上罪名,任何一个成立,都可以让我们的圆嘟嘟掉脑袋了。    结论:死有余辜。

谕以袁崇焕(1)付托不效,专恃欺隐,(2)以市米则资盗,(3)以谋款则斩帅,(4)纵敌长驱,顿兵不战,(5)援兵四集,尽行遣散,(6)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种种罪恶。命刑部会官磔示,依律家属十六以上处斩,十五岁以下给功臣家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产兄弟于二千里外,余俱释不问。     以上罪名,任何一个成立,都可以让我们的圆嘟嘟掉脑袋了。    结论:死有余辜。
横刀亚欧 发表于 2013-9-22 14:24
你有点历史常识没有?戚继光镇守蓟镇的时候建奴野猪皮努尔哈赤还在靠着李成梁混呢,蓟镇边墙之外不是蒙 ...
咱别扯汉朝,太久。 就说明朝, 也别说外蒙那嘎达,太远, 就说京冀辽东。

守辽东而不固, 大修冀长城, 正是本末倒置, 有那功夫还不如在关外多建几座屯兵城堡, 而且, 形式在变,不知变通, 蒙古虽有余部, 但已成弱弩, 来掳掠一把又能如何, 到时还不得跑掉, 撼动不了朝廷根基, 只是未提防女真逐渐势大,加上内斗,遂酿大错。。。这正是明朝战略思想的根本错误。
辽东就是嘴唇, 唇亡齿寒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