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履带挂胶寿命短谈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6:55:56


我国装甲车履带寿命偏短,是科研人员不努力吗?
不是
===
简述我军坦克新型“全疆域”挂胶履带发展历程。
拉风的汉子
2009-10-28 12:01:14
挂胶履带其实早在1937年的时候就已经投入使用了,当时美国的M1战斗车率先采用了挂胶履带,后来美国的坦克也多使用这种挂胶履带,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路面,同时起到减震、降低噪音的作用。此外,挂胶履带还被应用于训练中。
但是这种履带的好处在当时并非轻易就能被各国所接受的,以至于在1945年二战结束后,获胜的英美盟军与苏联红军,在德国 柏林的勃兰登堡广场上,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阅兵仪式,当时的M4、T-34等盟军的主力坦克也纷纷亮相在此次阅兵仪式上。这次阅兵式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当阅兵仪式结束后,却发生了一件尴尬的事情:柏林勃兰登堡广场的路面,因为无法承受众多坦克的重量,而变得面目全非——由于坦克本身的重量,加上其坚固的履带,使得广场上的大部分路面都被压碎了,有的地方甚至被坦克车压塌了整整三十多厘米。于是,一道难题摆在了世界各国的军事 科学家面前,那就是该如何解决坦克车履带对路面的伤害。
于是乎,各国开始关注这个橡胶履带板。实际情况是,到了60年代,在我国诸多军迷尚未听说挂胶履带的时候,西方主流坦克已经使用质量基本过关的橡胶板了。当然苏联人还是老样子。
我军在这方面确实是下手的晚了点,尽管一追再追,还是落后,这就是我们所见到过的,只是在沥青路面才挂,土路和平时训练就卸掉了。其实,我们的坦克兵们又何尝不想在什么路面都挂呢?但那个时候没办法啊,别的路面挂不住啊!
直到建国50周年阅兵这个问题才基本解决,就是我们也能生产在什么路面都能挂住的橡胶板了!
用术语来解释,现在我们用的这种履带叫“全疆域挂胶履带”,这个功劳应归于山东省非金属材料研究所的专题项目组的全体同志!最值得称颂的个人当属课题组组长杜太华同志!杜华太,1987年进入省非金属材料研究所,最初从事的是密封橡胶的研发,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开始从事对装甲履带的研发工作,确切地说,是对“挂胶履带”进行创新研发。他告诉记者说,为了研发出“挂胶履带”,整个研究所的人足足花了二十多年的心血。
早在1975年的时候,非金属材料研究所就开始尝试着生产一种胶水来为坦克车的履带进行“挂胶”。“当时我们主要就是生产胶水,让胶水可以粘合住钢铁履带和橡胶。”杜华太介绍说,但是由于橡胶的特殊性,因此单单生产胶水是不够的:“比如说我们的胶水适合使用A种的橡胶,但是无法适用于B种的橡胶,所以最后我们所领导决定,自行研发挂胶履带,连橡胶带胶水一起研发。”
然而,自己研发挂胶履带又谈何容易,由于属于军事机密,因此各国对于挂胶履带等专利技术都不进行转让。而在国内,这种挂胶履带技术当时还是空白,无奈之下,非金属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们只好摸着石头过河。
  “当然了,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大家都知道,就是把橡胶粘在履带上,但是把它从道理变成事实就很难了。”杜华太告诉记者说。”
  要知道,挂胶履带中对于履带本身的要求非常高,橡胶太薄,起不到缓冲的作用,橡胶太厚,又会影响坦克车的行进,如何把小小的橡胶和钢铁履带紧密的“撮合”在一起,实在让科研人员们伤透了脑子。为此,非金属材料研究所投入了大量的科技骨干和资金,许多精英的科研人员带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到了对挂胶履带这一课题的研发当中。
  在八五计划后期,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杜华太接过了前任课题组长的工作,开始带着一支科研小组对挂胶履带进行课题公关。十几个研究员几乎是天天泡在实验室里,甚至十多天不回家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那么,给坦克车穿上“胶鞋”,究竟难在什么地方呢?

  “挂胶履带难就难在橡胶的选择和使用上。”杜华太一语道破天机。他告诉记者说,任何一种挂胶履带,首先要符合一个特点,那就是“全疆域”上。
  举个简单的例子,坦克车要在布满鹅卵石的戈壁上行驶,那么那些密密麻麻遍布戈壁的鹅卵石就是对挂胶履带的一种“考验”,因此履带上的橡胶一定要有足够的抗穿刺性,以免对履带造成损伤;再比如说在寒冷的东北三省,行进中的坦克将面对零下十几度的低温,如果橡胶不耐低温,就会造成变形导致脱落;在潮湿的南方,挂胶履带还要有强大的抓地力,以便于在泥泞的山路上行驶。
  “除此之外,挂胶履带还要求橡胶具有‘低生热’的特点,”杜华太解释说,橡胶的寿命往往取决于其自身产生的温度,“比如说我们开车,夏天的路面由于温度高,有时候就会发生爆胎,所以我们的挂胶履带还要低生热,别的橡胶在路面上可以高速行驶十分钟,我们的橡胶就要能行驶二十分钟,三十分钟。”说到这里,杜华太半开玩笑的说,有时候他挺羡慕俄罗斯的同行们,“那里常年低温,他们的挂胶履带也不需要像我们这样‘冷热通吃’,只需要耐寒就足够了。”
  精确到克的加工
  为了能够生产出合适的挂胶履带,杜华太和他的同事们付出了巨大的心血,首先摆在他面前的,就是如何选择一种合适的橡胶。“这种橡胶既要耐磨擦,还要耐热耐寒。”为此,杜华太和同事们开始自行加工生产橡胶。
  鉴于挂胶履带必须要符合“全疆域作战”的特点,因此橡胶的加工要求也非常高。“如何增强橡胶的强度,一吨原料中要加多少配料,都是要精确到克的。”杜华太告诉记者说,从原材料的采购,到符合挂胶履带的橡胶的生产,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任何一次操作失误,都可能前功尽弃,为此整个科研团队可以说是耗尽了心血。
  “怎么说呢,我们一般没有大礼拜,都是轮休的,每次到了公关的难点,我们基本上是一连十几天都加班,吃住都在实验室和车间里。”杜华太半开玩笑地告诉记者说,团队里大部分研究员,都是一群“不分香臭的”人。
  做实验几乎失去嗅觉
  与橡胶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橡胶本身就带有一种刺鼻的味道。长时间的呆在实验室里与橡胶打交道的研究人员们,都已经把自己的嗅觉“修炼”的“不因味喜怒”的境界。
  “说真的,我们现在不少科研人员的鼻子,都不太好使,闻不出香臭来。”杜华太还记得他最初接触橡胶的时候,一走进实验室就觉得鼻子难受,脑袋发晕。“刚开始呆时间长了,觉得鼻子难受,眼睛想流泪。”当时杜华太的老领导还半开玩笑地告诉他说,以后习惯了就好了。
  果然,干了一段时间后杜华太发现,自己对橡胶本身的味道已经感觉不到了。“不是有句老话吗,说‘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最初我还真以为自己是习惯了,后来我发现,我的鼻子闻不出味道来了,饭菜好不好吃不能闻,得亲口尝尝。”杜华太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接过前辈的枪”后,杜华太和同事们开始对挂胶履带的研发展开了新的课题公关,为此他们付出了很多。就拿今年春节来说,杜华太和他的研究员们一直干到年三十下午才放假,正月初三一大早,他们又都回到了研究室开始实验。
  “说真的,做科研真没有多少故事可说,很枯燥,而且很苦。”杜华太说,在整个研发过程中最苦的,莫过于那些负责检测的科研人员。
  跟坦克同吃同住同运动
  每当团队通过实验制作出合格的挂胶履带后,还要负责样品的试用情况。每当此时,研究员们就会带着复杂的测试仪器前往全国各地,测试挂胶履带的使用性能。
  冬天的时候,他们要带着样品前往寒冷的东北三省,跟随装有挂胶履带的坦克车进行训练,只要车一停,研究人员会用最快的速度冲下车,使用仪器对履带上的橡胶进行检测,由于机器操控起来比较复杂,因此他们只能不戴手套在零下十几度甚至几十度的低温下进行检测;夏天的时候,他们会前往戈壁滩,跟着战车一跑就是好几天,有时候车体温度达到六七十度,研究人员也必须顶着酷暑下车检测;“我们都开玩笑,说是跟着坦克同吃同住同劳动。”
  正是凭着这种严谨的科研态度,最终使得杜华太和他的团队们成功的研发出了“挂胶履带”,并且在国庆50周年阅兵的时候,被装备在受阅坦克车上,而随后,杜华太和他的科研小组,则开始继续研制挂胶履带,并且开始根据99式坦克的特点,研发新型的挂胶履带。
  “怎么说呢,现在我们的军事实力在不断的增强,坦克的型号和种类也越来越多,所以我们的科研工作也必须要跟上。”杜华太说,不同自重的坦克,不同的行驶速度,不同的发动机对于挂胶履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于挂胶履带的研发也不会停止下去。
  “说实话,干了这么多年,我也参考过不少外国资料,我发现咱们国家的挂胶履带技术跟外国还是有差距的,所以说我们的科研课题还要继续下去。”杜华太告诉记者说,“我觉得外国人既然能研发出来的东西,我们也应该可以,大家都是正常人,学的理论也是一样的,他们可以做到的,我们也可以做到。”


内部人
==
呦还真有给五三所唱赞歌的。说真的。五三所的人是好样的。虽然整天内顶。
五室(现在的橡胶中心)也确实是出了不力。老毕该退休了吧?我记得我在那做的那阵子。五室一进车间就是呛人的橡胶味。五室的周边都死去的飞虫。不是自然死在那的。都是因为五室的工作环境太毒。被有害气体杀死的。其次就高温。所有五室的人从主任到小边打临时工的小工。没有不被烫过的。刚出模的销子只要皮肤一碰就是一个大水泡。大夏天所有人都要守在自已的机旁边。每台机器都散发着150度以上的高温。普通员工休息时靠几架风扇降温。没有空调。一天24小时工人要不停的工作。吸进去的是毒气。上至科研人员下至普通工人几乎所有人都有呼吸类病史。(我炎炎就是那时得的)工作环境何止恶劣两字。文中所述吃在车间那是放屁。
正常工作时间。你要在车间里吃东西。是不是要下岗了。管的严那阵子。连水杯都不准带进车间。
还有那不得不说的炼胶房。说真的我在五室那会儿。常去那。但最烦去那。一是脏,在那你就看不到其它色。全是黑的。就是是白的只要一扔进去马上五分钟就成黑的了。不错就这么吓人。全是碳黑粉尘。那里的人就是这么环境工作。可是工资少的可怜。就图上那个姨。我不能直说了名子了。因为我认识她。她的工资就少的可怜。文中只是一味的说科研人员但是似乎把他们这些低层的工人忘了。他们在恶劣的环境里做着很苦的工作。拿极少的工资。这不公平真的。福利得不到保障只是温保而已。

我国装甲车履带寿命偏短,是科研人员不努力吗?
不是
===
简述我军坦克新型“全疆域”挂胶履带发展历程。
拉风的汉子
2009-10-28 12:01:14
挂胶履带其实早在1937年的时候就已经投入使用了,当时美国的M1战斗车率先采用了挂胶履带,后来美国的坦克也多使用这种挂胶履带,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路面,同时起到减震、降低噪音的作用。此外,挂胶履带还被应用于训练中。
但是这种履带的好处在当时并非轻易就能被各国所接受的,以至于在1945年二战结束后,获胜的英美盟军与苏联红军,在德国 柏林的勃兰登堡广场上,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阅兵仪式,当时的M4、T-34等盟军的主力坦克也纷纷亮相在此次阅兵仪式上。这次阅兵式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当阅兵仪式结束后,却发生了一件尴尬的事情:柏林勃兰登堡广场的路面,因为无法承受众多坦克的重量,而变得面目全非——由于坦克本身的重量,加上其坚固的履带,使得广场上的大部分路面都被压碎了,有的地方甚至被坦克车压塌了整整三十多厘米。于是,一道难题摆在了世界各国的军事 科学家面前,那就是该如何解决坦克车履带对路面的伤害。
于是乎,各国开始关注这个橡胶履带板。实际情况是,到了60年代,在我国诸多军迷尚未听说挂胶履带的时候,西方主流坦克已经使用质量基本过关的橡胶板了。当然苏联人还是老样子。
我军在这方面确实是下手的晚了点,尽管一追再追,还是落后,这就是我们所见到过的,只是在沥青路面才挂,土路和平时训练就卸掉了。其实,我们的坦克兵们又何尝不想在什么路面都挂呢?但那个时候没办法啊,别的路面挂不住啊!
直到建国50周年阅兵这个问题才基本解决,就是我们也能生产在什么路面都能挂住的橡胶板了!
用术语来解释,现在我们用的这种履带叫“全疆域挂胶履带”,这个功劳应归于山东省非金属材料研究所的专题项目组的全体同志!最值得称颂的个人当属课题组组长杜太华同志!杜华太,1987年进入省非金属材料研究所,最初从事的是密封橡胶的研发,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开始从事对装甲履带的研发工作,确切地说,是对“挂胶履带”进行创新研发。他告诉记者说,为了研发出“挂胶履带”,整个研究所的人足足花了二十多年的心血。
早在1975年的时候,非金属材料研究所就开始尝试着生产一种胶水来为坦克车的履带进行“挂胶”。“当时我们主要就是生产胶水,让胶水可以粘合住钢铁履带和橡胶。”杜华太介绍说,但是由于橡胶的特殊性,因此单单生产胶水是不够的:“比如说我们的胶水适合使用A种的橡胶,但是无法适用于B种的橡胶,所以最后我们所领导决定,自行研发挂胶履带,连橡胶带胶水一起研发。”
然而,自己研发挂胶履带又谈何容易,由于属于军事机密,因此各国对于挂胶履带等专利技术都不进行转让。而在国内,这种挂胶履带技术当时还是空白,无奈之下,非金属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们只好摸着石头过河。
  “当然了,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大家都知道,就是把橡胶粘在履带上,但是把它从道理变成事实就很难了。”杜华太告诉记者说。”
  要知道,挂胶履带中对于履带本身的要求非常高,橡胶太薄,起不到缓冲的作用,橡胶太厚,又会影响坦克车的行进,如何把小小的橡胶和钢铁履带紧密的“撮合”在一起,实在让科研人员们伤透了脑子。为此,非金属材料研究所投入了大量的科技骨干和资金,许多精英的科研人员带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到了对挂胶履带这一课题的研发当中。
  在八五计划后期,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杜华太接过了前任课题组长的工作,开始带着一支科研小组对挂胶履带进行课题公关。十几个研究员几乎是天天泡在实验室里,甚至十多天不回家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那么,给坦克车穿上“胶鞋”,究竟难在什么地方呢?

  “挂胶履带难就难在橡胶的选择和使用上。”杜华太一语道破天机。他告诉记者说,任何一种挂胶履带,首先要符合一个特点,那就是“全疆域”上。
  举个简单的例子,坦克车要在布满鹅卵石的戈壁上行驶,那么那些密密麻麻遍布戈壁的鹅卵石就是对挂胶履带的一种“考验”,因此履带上的橡胶一定要有足够的抗穿刺性,以免对履带造成损伤;再比如说在寒冷的东北三省,行进中的坦克将面对零下十几度的低温,如果橡胶不耐低温,就会造成变形导致脱落;在潮湿的南方,挂胶履带还要有强大的抓地力,以便于在泥泞的山路上行驶。
  “除此之外,挂胶履带还要求橡胶具有‘低生热’的特点,”杜华太解释说,橡胶的寿命往往取决于其自身产生的温度,“比如说我们开车,夏天的路面由于温度高,有时候就会发生爆胎,所以我们的挂胶履带还要低生热,别的橡胶在路面上可以高速行驶十分钟,我们的橡胶就要能行驶二十分钟,三十分钟。”说到这里,杜华太半开玩笑的说,有时候他挺羡慕俄罗斯的同行们,“那里常年低温,他们的挂胶履带也不需要像我们这样‘冷热通吃’,只需要耐寒就足够了。”
  精确到克的加工
  为了能够生产出合适的挂胶履带,杜华太和他的同事们付出了巨大的心血,首先摆在他面前的,就是如何选择一种合适的橡胶。“这种橡胶既要耐磨擦,还要耐热耐寒。”为此,杜华太和同事们开始自行加工生产橡胶。
  鉴于挂胶履带必须要符合“全疆域作战”的特点,因此橡胶的加工要求也非常高。“如何增强橡胶的强度,一吨原料中要加多少配料,都是要精确到克的。”杜华太告诉记者说,从原材料的采购,到符合挂胶履带的橡胶的生产,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任何一次操作失误,都可能前功尽弃,为此整个科研团队可以说是耗尽了心血。
  “怎么说呢,我们一般没有大礼拜,都是轮休的,每次到了公关的难点,我们基本上是一连十几天都加班,吃住都在实验室和车间里。”杜华太半开玩笑地告诉记者说,团队里大部分研究员,都是一群“不分香臭的”人。
  做实验几乎失去嗅觉
  与橡胶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橡胶本身就带有一种刺鼻的味道。长时间的呆在实验室里与橡胶打交道的研究人员们,都已经把自己的嗅觉“修炼”的“不因味喜怒”的境界。
  “说真的,我们现在不少科研人员的鼻子,都不太好使,闻不出香臭来。”杜华太还记得他最初接触橡胶的时候,一走进实验室就觉得鼻子难受,脑袋发晕。“刚开始呆时间长了,觉得鼻子难受,眼睛想流泪。”当时杜华太的老领导还半开玩笑地告诉他说,以后习惯了就好了。
  果然,干了一段时间后杜华太发现,自己对橡胶本身的味道已经感觉不到了。“不是有句老话吗,说‘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最初我还真以为自己是习惯了,后来我发现,我的鼻子闻不出味道来了,饭菜好不好吃不能闻,得亲口尝尝。”杜华太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接过前辈的枪”后,杜华太和同事们开始对挂胶履带的研发展开了新的课题公关,为此他们付出了很多。就拿今年春节来说,杜华太和他的研究员们一直干到年三十下午才放假,正月初三一大早,他们又都回到了研究室开始实验。
  “说真的,做科研真没有多少故事可说,很枯燥,而且很苦。”杜华太说,在整个研发过程中最苦的,莫过于那些负责检测的科研人员。
  跟坦克同吃同住同运动
  每当团队通过实验制作出合格的挂胶履带后,还要负责样品的试用情况。每当此时,研究员们就会带着复杂的测试仪器前往全国各地,测试挂胶履带的使用性能。
  冬天的时候,他们要带着样品前往寒冷的东北三省,跟随装有挂胶履带的坦克车进行训练,只要车一停,研究人员会用最快的速度冲下车,使用仪器对履带上的橡胶进行检测,由于机器操控起来比较复杂,因此他们只能不戴手套在零下十几度甚至几十度的低温下进行检测;夏天的时候,他们会前往戈壁滩,跟着战车一跑就是好几天,有时候车体温度达到六七十度,研究人员也必须顶着酷暑下车检测;“我们都开玩笑,说是跟着坦克同吃同住同劳动。”
  正是凭着这种严谨的科研态度,最终使得杜华太和他的团队们成功的研发出了“挂胶履带”,并且在国庆50周年阅兵的时候,被装备在受阅坦克车上,而随后,杜华太和他的科研小组,则开始继续研制挂胶履带,并且开始根据99式坦克的特点,研发新型的挂胶履带。
  “怎么说呢,现在我们的军事实力在不断的增强,坦克的型号和种类也越来越多,所以我们的科研工作也必须要跟上。”杜华太说,不同自重的坦克,不同的行驶速度,不同的发动机对于挂胶履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于挂胶履带的研发也不会停止下去。
  “说实话,干了这么多年,我也参考过不少外国资料,我发现咱们国家的挂胶履带技术跟外国还是有差距的,所以说我们的科研课题还要继续下去。”杜华太告诉记者说,“我觉得外国人既然能研发出来的东西,我们也应该可以,大家都是正常人,学的理论也是一样的,他们可以做到的,我们也可以做到。”


内部人
==
呦还真有给五三所唱赞歌的。说真的。五三所的人是好样的。虽然整天内顶。
五室(现在的橡胶中心)也确实是出了不力。老毕该退休了吧?我记得我在那做的那阵子。五室一进车间就是呛人的橡胶味。五室的周边都死去的飞虫。不是自然死在那的。都是因为五室的工作环境太毒。被有害气体杀死的。其次就高温。所有五室的人从主任到小边打临时工的小工。没有不被烫过的。刚出模的销子只要皮肤一碰就是一个大水泡。大夏天所有人都要守在自已的机旁边。每台机器都散发着150度以上的高温。普通员工休息时靠几架风扇降温。没有空调。一天24小时工人要不停的工作。吸进去的是毒气。上至科研人员下至普通工人几乎所有人都有呼吸类病史。(我炎炎就是那时得的)工作环境何止恶劣两字。文中所述吃在车间那是放屁。
正常工作时间。你要在车间里吃东西。是不是要下岗了。管的严那阵子。连水杯都不准带进车间。
还有那不得不说的炼胶房。说真的我在五室那会儿。常去那。但最烦去那。一是脏,在那你就看不到其它色。全是黑的。就是是白的只要一扔进去马上五分钟就成黑的了。不错就这么吓人。全是碳黑粉尘。那里的人就是这么环境工作。可是工资少的可怜。就图上那个姨。我不能直说了名子了。因为我认识她。她的工资就少的可怜。文中只是一味的说科研人员但是似乎把他们这些低层的工人忘了。他们在恶劣的环境里做着很苦的工作。拿极少的工资。这不公平真的。福利得不到保障只是温保而已。


为什么西方国家挂胶履带寿命长?因为采用了对位芳纶 ,俗称的凯夫拉

= =
1986年,美国孟山都公司和布拉德 雷根公司联合为军方提供纤维素短纤维 以及Kevlar(芳香尼龙)短纤维补强的TTRP,以降低TTRP的更换费用

挂胶履带用高性能橡胶配合体系的研究
http://www.docin.com/p-79395242.html

为什么西方国家挂胶履带寿命长?因为采用了对位芳纶 ,俗称的凯夫拉

= =
1986年,美国孟山都公司和布拉德 雷根公司联合为军方提供纤维素短纤维 以及Kevlar(芳香尼龙)短纤维补强的TTRP,以降低TTRP的更换费用

挂胶履带用高性能橡胶配合体系的研究
http://www.docin.com/p-79395242.html


而对位芳纶我国2011年才批产,非金属所的人才有条件让我国坦克挂胶履带寿命廷长

==
世界对位芳纶发展分析
发布时间:2012-03-31 来源:中国橡胶网 作者:燕丰
一、新产品开发现状
当今,对位芳纶的发展特点是以技术先进性推进应用产品升级换代。杜邦公司开发了一系列的对位芳纶新品种,如超高强型Kevlar129,强度比Kevlar29提高20%,韧性更强;先进性纤维Kevlar K29AP牌号强度比标准的K29纤维强度要高出15%;超高模量型Kevlar149模量较Kevlar49提高25%,而回潮率仅为普通PPTA纤维的25%~50%。同时,还开发了高强高模量的芳纶丝束Kevlar49HS、用于橡胶工业的粘合活化芳纶丝Kevlar Ha、警用防弹衣织物Kevlar Protera的超细芳纶等。此外,杜邦公司还在不断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如开发轻质高强的凯夫拉纤维,提高防护性和功能性。
帝人公司开发了专用于胶管和输送带增强的芳纶丝束Twaron1014和Twaron1015,与标准型号Twaron1008相比,除了力学性能更适用于胶管和输送带的要求外,这两种产品还经过活化处理,应用时只需要一步浸胶即可与橡胶基体粘合良好;Twaron2100是专为传动带开发的芳纶丝束,与标准型Twaron1008相比,它有相当低的模量,改善了耐弯曲和耐压缩疲劳性能,动态性能出色;Twaron2300则专为动力胶管和高性能传动带开发,特点是同时具有高勾结强度和拉伸强度;防弹专用的Twaron1008CT超细芳纶,能显著提高防弹性能;Technora T700纤维抗冲击性能是碳纤维的3倍,模量是芳纶II的2倍,与树脂的粘合力提高10%,可作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补强材料,改进其抗冲击强度。帝人公司新开发的产品SulfronTM可使轮胎滚动阻力减少20%,意味着燃油消耗减少5%。
德国Acordis公司近期开发出高性能超细对位芳纶,它既不燃烧,也不熔融,还有很高的强度和极大的抗切割能力,主要可用于生产既耐高温又抗切割的各种纺织服装装备。
俄罗斯在杂环芳纶方面也不断开发出新产品,如Artee纤维,其强度高达35cN/dtex,模量200GPa,浸渍环氧树脂后的纤维强度为5.39GPa。
二、世界对位芳纶生产厂家现状
目前,世界对位芳纶的总生产能力约为7.50万t/a,其中杜邦公司是最大的生产企业,生产能力占总生产能力的48.7%;其次是帝人公司,生产能力约占34.7%,其他国家和公司仅有少量生产。主要的生产厂家有美国杜邦公司(生产能力为2.45万吨/年)、英国杜邦公司(生产能力为0.70万吨/年)、日本杜邦-东丽公司(生产能力为0.50万吨/年) 日本帝人公司(生产能力为2.60万吨/年)、韩国科隆公司(生产能力为0.26万吨/年)、韩国晓星公司(生产能力为0.10万吨/年)、俄罗斯耐热公司(生产能力为0.20万吨/年)以及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0.10万吨/年) 等。
三、我国对位芳纶迎来规模化发展曙光
1 生产现状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芳纶技术的开发,但在关键工程化技术方面始终未获得突破,国内对位芳纶的需求主要依赖进口,严重制约于人。对位芳纶供应的长期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近年来,随着芳纶技术壁垒的不断攻破,我国对位芳纶的产业化开始蓬勃发展。目前,国内有十多家企业正在进行对位芳纶产业化发展,包括中化晨光、烟台氨纶、河南平煤神马以及仪征化纤等。
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在芳纶的研究和开发方面一直走在国产化的前列。在杂环芳纶方面,晨光院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突破多项技术难关,已实现5t/ a芳纶III的稳定生产,纤维强度达到4. 5GPa以上,产品已通过国家验收,并在某些型号武器上成功实现国产化替代。在芳纶II方面,晨光化工研究院已解决连续聚合与高速干湿法液晶纺丝的关键技术难题,并建成30吨/年中试生产线。在上述芳纶III和芳纶II的研究开发过程中,晨光院积累了丰富的研发和工程化实践经验,已申请了多项专利技术,具有独立知识产权。2009年中期,晨光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成都新津工业园内开始建设产能1000吨对位芳纶项目,预计装置将于今年正式投产。
中国最大的特种纤维生产基地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在对位芳纶的研究开发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2004年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启动对位芳纶长丝及浆粕的中试技术开发研究,2007年建成百吨级中试生产线,突破了对位芳纶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并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2008年,公司启动了1000吨/年对位芳纶工程化项目。2011年5月1000吨/年对位芳纶项目生产出合格产品。
东华大学在2000年后开始对位芳纶纤维的研究工作,2006年与两家民营企业组建了上海艾麦达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并在常熟市贝斯特皮革有限公司建成年产100t规模的中试装置。
2009年2月底,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在原有年产能500吨装置基础上将对位芳纶年生产能力扩建到1000吨,装置预计将于2012年投产。
2008年底中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对位芳纶装置在江苏省仪征市开始建设,装置总投资11亿元,主体工程包括年产3000吨对位芳纶,3000吨对位芳纶长丝纺丝装置以及3万吨溶剂回收装置。预计在2012年建成投产。
此外,广东彩艳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硅谷化工公司、河南平煤神马集团、常熟苏州兆达特纤科技有限公司等也正在或计划建设一定规模的对位芳纶生产装置,预计到2015年我国对位芳纶的生产能力将达到1.5万吨左右,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对位芳纶生产国家,将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国内需求。
2 开发前景及建议
对位芳纶作为重要的新型材料,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2010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芳纶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新材料。未来10年,国内的汽车、通信、高速铁路、航空和防护等领域将快速发展,对位芳纶的需求呈现旺盛的局面。与此同时,国外下游加工企业向国内进行产业转移,也会刺激国内对位芳纶的需求增长。预计2015年我国对位芳纶的需求量将超过10000吨,2020年将超过20000吨。因此,对位芳纶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民经济建设重大工程,国防军工,材料工业结构升级调整等方面。未来几年我国对位芳纶纤维的产能将会迎来一个快速提升的阶段。此外,按照“十二五”规划,在此期间,我国千吨级对位芳纶生产技术将实现突破并转入快速成长期,从而带动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
虽然我国目前也进行了对位芳纶的国产化研究和开发,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生产对位芳纶的工程化关键技术、主要原料生产技术、关键设备的加工制造技术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我国对位芳纶的国产化进程还是比较缓慢,还不具备规模化竞争能力。为此,国家应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集中优势力量加快对位芳纶的产业化发展步伐。同时,为了尽快突破关键技术,实现专用设备和助剂的国产化,国家有必要继续加大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并通过产学研用联盟等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进而培育较为完整的上中下游产业链,从而实现对位芳纶真正的国产化。但是也应该注意到,对位芳纶产品相对于其它常规的化纤产品来讲,具有高技术含量,高资金门槛和高市场风险的特点,其下游市场开发和应用仅限于对材料性能要求较高的少数领域,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该统筹规划,而不应该盲目发展,以避免造成自相残杀的局面,影响我国对位芳纶及其相关行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而对位芳纶我国2011年才批产,非金属所的人才有条件让我国坦克挂胶履带寿命廷长

==
世界对位芳纶发展分析
发布时间:2012-03-31 来源:中国橡胶网 作者:燕丰
一、新产品开发现状
当今,对位芳纶的发展特点是以技术先进性推进应用产品升级换代。杜邦公司开发了一系列的对位芳纶新品种,如超高强型Kevlar129,强度比Kevlar29提高20%,韧性更强;先进性纤维Kevlar K29AP牌号强度比标准的K29纤维强度要高出15%;超高模量型Kevlar149模量较Kevlar49提高25%,而回潮率仅为普通PPTA纤维的25%~50%。同时,还开发了高强高模量的芳纶丝束Kevlar49HS、用于橡胶工业的粘合活化芳纶丝Kevlar Ha、警用防弹衣织物Kevlar Protera的超细芳纶等。此外,杜邦公司还在不断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如开发轻质高强的凯夫拉纤维,提高防护性和功能性。
帝人公司开发了专用于胶管和输送带增强的芳纶丝束Twaron1014和Twaron1015,与标准型号Twaron1008相比,除了力学性能更适用于胶管和输送带的要求外,这两种产品还经过活化处理,应用时只需要一步浸胶即可与橡胶基体粘合良好;Twaron2100是专为传动带开发的芳纶丝束,与标准型Twaron1008相比,它有相当低的模量,改善了耐弯曲和耐压缩疲劳性能,动态性能出色;Twaron2300则专为动力胶管和高性能传动带开发,特点是同时具有高勾结强度和拉伸强度;防弹专用的Twaron1008CT超细芳纶,能显著提高防弹性能;Technora T700纤维抗冲击性能是碳纤维的3倍,模量是芳纶II的2倍,与树脂的粘合力提高10%,可作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补强材料,改进其抗冲击强度。帝人公司新开发的产品SulfronTM可使轮胎滚动阻力减少20%,意味着燃油消耗减少5%。
德国Acordis公司近期开发出高性能超细对位芳纶,它既不燃烧,也不熔融,还有很高的强度和极大的抗切割能力,主要可用于生产既耐高温又抗切割的各种纺织服装装备。
俄罗斯在杂环芳纶方面也不断开发出新产品,如Artee纤维,其强度高达35cN/dtex,模量200GPa,浸渍环氧树脂后的纤维强度为5.39GPa。
二、世界对位芳纶生产厂家现状
目前,世界对位芳纶的总生产能力约为7.50万t/a,其中杜邦公司是最大的生产企业,生产能力占总生产能力的48.7%;其次是帝人公司,生产能力约占34.7%,其他国家和公司仅有少量生产。主要的生产厂家有美国杜邦公司(生产能力为2.45万吨/年)、英国杜邦公司(生产能力为0.70万吨/年)、日本杜邦-东丽公司(生产能力为0.50万吨/年) 日本帝人公司(生产能力为2.60万吨/年)、韩国科隆公司(生产能力为0.26万吨/年)、韩国晓星公司(生产能力为0.10万吨/年)、俄罗斯耐热公司(生产能力为0.20万吨/年)以及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0.10万吨/年) 等。
三、我国对位芳纶迎来规模化发展曙光
1 生产现状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芳纶技术的开发,但在关键工程化技术方面始终未获得突破,国内对位芳纶的需求主要依赖进口,严重制约于人。对位芳纶供应的长期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近年来,随着芳纶技术壁垒的不断攻破,我国对位芳纶的产业化开始蓬勃发展。目前,国内有十多家企业正在进行对位芳纶产业化发展,包括中化晨光、烟台氨纶、河南平煤神马以及仪征化纤等。
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在芳纶的研究和开发方面一直走在国产化的前列。在杂环芳纶方面,晨光院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突破多项技术难关,已实现5t/ a芳纶III的稳定生产,纤维强度达到4. 5GPa以上,产品已通过国家验收,并在某些型号武器上成功实现国产化替代。在芳纶II方面,晨光化工研究院已解决连续聚合与高速干湿法液晶纺丝的关键技术难题,并建成30吨/年中试生产线。在上述芳纶III和芳纶II的研究开发过程中,晨光院积累了丰富的研发和工程化实践经验,已申请了多项专利技术,具有独立知识产权。2009年中期,晨光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成都新津工业园内开始建设产能1000吨对位芳纶项目,预计装置将于今年正式投产。
中国最大的特种纤维生产基地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在对位芳纶的研究开发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2004年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启动对位芳纶长丝及浆粕的中试技术开发研究,2007年建成百吨级中试生产线,突破了对位芳纶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并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2008年,公司启动了1000吨/年对位芳纶工程化项目。2011年5月1000吨/年对位芳纶项目生产出合格产品。
东华大学在2000年后开始对位芳纶纤维的研究工作,2006年与两家民营企业组建了上海艾麦达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并在常熟市贝斯特皮革有限公司建成年产100t规模的中试装置。
2009年2月底,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在原有年产能500吨装置基础上将对位芳纶年生产能力扩建到1000吨,装置预计将于2012年投产。
2008年底中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对位芳纶装置在江苏省仪征市开始建设,装置总投资11亿元,主体工程包括年产3000吨对位芳纶,3000吨对位芳纶长丝纺丝装置以及3万吨溶剂回收装置。预计在2012年建成投产。
此外,广东彩艳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硅谷化工公司、河南平煤神马集团、常熟苏州兆达特纤科技有限公司等也正在或计划建设一定规模的对位芳纶生产装置,预计到2015年我国对位芳纶的生产能力将达到1.5万吨左右,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对位芳纶生产国家,将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国内需求。
2 开发前景及建议
对位芳纶作为重要的新型材料,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2010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芳纶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新材料。未来10年,国内的汽车、通信、高速铁路、航空和防护等领域将快速发展,对位芳纶的需求呈现旺盛的局面。与此同时,国外下游加工企业向国内进行产业转移,也会刺激国内对位芳纶的需求增长。预计2015年我国对位芳纶的需求量将超过10000吨,2020年将超过20000吨。因此,对位芳纶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民经济建设重大工程,国防军工,材料工业结构升级调整等方面。未来几年我国对位芳纶纤维的产能将会迎来一个快速提升的阶段。此外,按照“十二五”规划,在此期间,我国千吨级对位芳纶生产技术将实现突破并转入快速成长期,从而带动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
虽然我国目前也进行了对位芳纶的国产化研究和开发,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生产对位芳纶的工程化关键技术、主要原料生产技术、关键设备的加工制造技术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我国对位芳纶的国产化进程还是比较缓慢,还不具备规模化竞争能力。为此,国家应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集中优势力量加快对位芳纶的产业化发展步伐。同时,为了尽快突破关键技术,实现专用设备和助剂的国产化,国家有必要继续加大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并通过产学研用联盟等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进而培育较为完整的上中下游产业链,从而实现对位芳纶真正的国产化。但是也应该注意到,对位芳纶产品相对于其它常规的化纤产品来讲,具有高技术含量,高资金门槛和高市场风险的特点,其下游市场开发和应用仅限于对材料性能要求较高的少数领域,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该统筹规划,而不应该盲目发展,以避免造成自相残杀的局面,影响我国对位芳纶及其相关行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目前国内能批产供应市场的对位芳纶,即芳纶1414,美国称凯夫拉的,只有山东烟台一家
==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赛尔项目”完成中试
【大 中 小】作者:kjdt 来源: 时间:2012-05-08 15:32:33 浏览 96 人次
截止4月26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赛尔项目”实现连续生产79天。它不仅标志着该项目长达七年研发工作的完成,而且标志着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依靠自主创新,掌握了对位芳纶关键技术,打破了国际垄断,抢占了技术制高点。这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对于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河南省尼龙化工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有着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
对位芳纶又称芳纶1414(PPTA),采用对苯二胺(PPDA)和对苯二甲酰氯(TPC)在无水溶剂体系下实现低温共聚生成PPTA树脂,采用浓硫酸重新溶解后,形成液晶态纺丝原液,利用干喷湿纺方法进行纺丝而成。由于该产品具有高于钢丝数倍的比强度和比模量,又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阻燃性、电绝缘性、耐腐蚀性和抗辐射性,广泛应用在军事防护、航空航天、高速铁路、通信、建筑、汽车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目前已成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高性能纤维,是重要的国防战略材料之一。
长期以来,对位芳纶作为一种新型高科技合成纤维,存在着极高的制造技术壁垒和知识产权保护,加上它在军工上使用较为敏感,其工程化技术一直为美国杜邦公司与日本帝人公司所垄断,产品的出口受到美、日两国政府的严格控制,尤其是对中国更是技术封锁和产品限售。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赛尔项目”启动于2005年11月,所承担的“对位芳纶纤维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2008年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863计划项目,企业先后投入研发资金过亿元。经过七年艰苦卓绝的研究,突破了对位芳纶生产的三大关键技术——溶剂回收、低温溶液连续缩聚和干湿法纺丝技术,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目前,该项目已稳定运行两个多月,溶剂回收能力基本满足聚合的正常生产需求,溶剂回收率达到96%以上,纺丝工艺基本可控,树脂转化为纤维的比率(成纤率)达99%以上,成筒率达81.4%,实现了批量生产。
据了解,目前国内在芳纶研发方面取得一些进展的企业有6家,除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较早实现稳定工程化生产外,其余几家尚处在产品研发或试生产阶段。因此,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赛尔项目”实现连续生产79天的意义可见一斑。
目前,“赛尔项目”正处在发展关键时期,生产工艺方面的研究还需继续跟进,才能保证稳定提高产品质量和年产能,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相信通过努力,该项目必将为打造“河南省尼龙产业特色基地”做出积极贡献。
国际、国内主要芳纶生产企业资料链接:
杜邦公司:对位芳纶于上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杜邦公司首先实现了商业化生产,商品名为Kevlar。其芳纶产品最先用于军事防护,80年代初转为民用。美国杜邦公司在美国、英国、日本设有工厂,2010年产能合计约33,000吨。
帝人公司:其前身是荷兰Akzo公司,2001年该公司的芳纶业务被日本帝人公司所收购,商品名为Twaron。其使用技术与杜邦公司为同一技术。日本帝人公司在日本、荷兰设有工厂,2010年产能合计约24,500吨
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自1999年开始研究芳纶1313,先后取得小试和中试的成功。2004年5月成功实现了芳纶1313的工业化生产,打破了国外公司的垄断。2008年其芳纶1414项目与中平神马集团一起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863计划,目前,芳纶1414项目规模化生产已进入中试阶段,年产能约1000吨。

目前国内能批产供应市场的对位芳纶,即芳纶1414,美国称凯夫拉的,只有山东烟台一家
==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赛尔项目”完成中试
【大 中 小】作者:kjdt 来源: 时间:2012-05-08 15:32:33 浏览 96 人次
截止4月26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赛尔项目”实现连续生产79天。它不仅标志着该项目长达七年研发工作的完成,而且标志着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依靠自主创新,掌握了对位芳纶关键技术,打破了国际垄断,抢占了技术制高点。这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对于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河南省尼龙化工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有着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
对位芳纶又称芳纶1414(PPTA),采用对苯二胺(PPDA)和对苯二甲酰氯(TPC)在无水溶剂体系下实现低温共聚生成PPTA树脂,采用浓硫酸重新溶解后,形成液晶态纺丝原液,利用干喷湿纺方法进行纺丝而成。由于该产品具有高于钢丝数倍的比强度和比模量,又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阻燃性、电绝缘性、耐腐蚀性和抗辐射性,广泛应用在军事防护、航空航天、高速铁路、通信、建筑、汽车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目前已成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高性能纤维,是重要的国防战略材料之一。
长期以来,对位芳纶作为一种新型高科技合成纤维,存在着极高的制造技术壁垒和知识产权保护,加上它在军工上使用较为敏感,其工程化技术一直为美国杜邦公司与日本帝人公司所垄断,产品的出口受到美、日两国政府的严格控制,尤其是对中国更是技术封锁和产品限售。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赛尔项目”启动于2005年11月,所承担的“对位芳纶纤维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2008年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863计划项目,企业先后投入研发资金过亿元。经过七年艰苦卓绝的研究,突破了对位芳纶生产的三大关键技术——溶剂回收、低温溶液连续缩聚和干湿法纺丝技术,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目前,该项目已稳定运行两个多月,溶剂回收能力基本满足聚合的正常生产需求,溶剂回收率达到96%以上,纺丝工艺基本可控,树脂转化为纤维的比率(成纤率)达99%以上,成筒率达81.4%,实现了批量生产。
据了解,目前国内在芳纶研发方面取得一些进展的企业有6家,除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较早实现稳定工程化生产外,其余几家尚处在产品研发或试生产阶段。因此,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赛尔项目”实现连续生产79天的意义可见一斑。
目前,“赛尔项目”正处在发展关键时期,生产工艺方面的研究还需继续跟进,才能保证稳定提高产品质量和年产能,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相信通过努力,该项目必将为打造“河南省尼龙产业特色基地”做出积极贡献。
国际、国内主要芳纶生产企业资料链接:
杜邦公司:对位芳纶于上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杜邦公司首先实现了商业化生产,商品名为Kevlar。其芳纶产品最先用于军事防护,80年代初转为民用。美国杜邦公司在美国、英国、日本设有工厂,2010年产能合计约33,000吨。
帝人公司:其前身是荷兰Akzo公司,2001年该公司的芳纶业务被日本帝人公司所收购,商品名为Twaron。其使用技术与杜邦公司为同一技术。日本帝人公司在日本、荷兰设有工厂,2010年产能合计约24,500吨
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自1999年开始研究芳纶1313,先后取得小试和中试的成功。2004年5月成功实现了芳纶1313的工业化生产,打破了国外公司的垄断。2008年其芳纶1414项目与中平神马集团一起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863计划,目前,芳纶1414项目规模化生产已进入中试阶段,年产能约1000吨。
84年国庆阅兵时,中国坦克就使用了挂胶履带,当时就有文章吹嘘,怎么国庆阅兵后,天安门广场地面完好如初
简单地对“内部人”的看法说几点。。。
第一,对工作环境的抱怨。被烫伤这确实是,硫化机工作温度一般不低于160度,为了取模装模的便捷手套不能带太厚,最多两层。没被烫伤过的人基本不存在。至于高温,有十台24小时都在180~200度散热的机器,什么空调都白搭。炼胶车间(他所谓的炼胶房)确实相当脏,一是,所以炭黑等原材料都是人工称量转运,散落量非常大,老式密炼机密封不严,更加加重了这样的情况。但是,不只是中国的橡胶制品工业是这样,全世界的都是这样。况且,新式设备的自动化称量转运已经大幅改善了环境(我有我们公司新旧炼胶车间的照片,可惜我发图的没有权限)。至于毒性,粉尘虽然重,但并不是不可控,至少我在这个行业没见过尘肺病人。如果,出入不带口罩,工厂不建强力通风,当我没说。橡胶气味虽然不好闻,却也不是化工厂那种挥发性的毒气。
第二,工人待遇低,这貌似不是这一个行业的问题,而是一个时代的问题吧。不过,现在一线工人3000~5000的月工资+五险(每天8小时三班倒,每周6天),不知道算什么水平。
这也算待遇低?......去中关村看看电子市场苦逼们、一个月不到2000块钱住在香山的合租房里、
早上7点上班晚上9:30下班、保险?再说保险信不信他们拿显卡抽死你?
什么学历?别逗了、千万别在那里讲学历,相信我、在哪里显摆学历会死的很惨的.....
工作环境?亲、别闹了、这个地球上电磁环境如此复杂的地方就俩地儿、一个中关村一个华强北、、自己体会罢.....
84年国庆阅兵时,中国坦克就使用了挂胶履带,当时就有文章吹嘘,怎么国庆阅兵后,天安门广场地面完好如初
84年不是 “全疆域挂胶履带''
===
我军在这方面确实是下手的晚了点,尽管一追再追,还是落后,这就是我们所见到过的,只是在沥青路面才挂,土路和平时训练就卸掉了。其实,我们的坦克兵们又何尝不想在什么路面都挂呢?但那个时候没办法啊,别的路面挂不住啊!
直到建国50周年阅兵这个问题才基本解决,就是我们也能生产在什么路面都能挂住的橡胶板了!
无盐者 发表于 2013-9-11 12:00
这也算待遇低?......去中关村看看电子市场苦逼们、一个月不到2000块钱住在香山的合租房里、
早上7点上班 ...
现在生产线上的工人很多都是专科,本科学历
wanlinliu 发表于 2013-9-11 14:56
现在生产线上的工人很多都是专科,本科学历
怎么了奇怪么?
橡胶是用胶水粘在履带上的?我看书上说是硫化在履带上的。
橡胶是用胶水粘在履带上的?我看书上说是硫化在履带上的。
硫化在金属上要加热加压,比较麻烦


hswz 发表于 2013-9-11 01:33
而对位芳纶我国2011年才批产,非金属所的人才有条件让我国坦克挂胶履带寿命廷长

==
国内最早做车用三角履带的,里面的凯夫拉都是通过走私途径进来的。
当时据说要先在新加坡转次手,然后泰国倒次手,然后运到香港,在弄回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