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始对政经分离政策说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6:54:52
中国不能容忍一些日本大企业暗中支持右翼政治势力,对日政策即将调整,会更加明确对待日资企业是「斗争中求团结」,而不是在「妥协中求稳定」﹔再也不允许日本右翼政治势力藉「政经分离」频频在历史问题上等挑起事端,损害中国利益、伤害中国人民感情。
中国将不会允许像台湾绿营企业既在大陆大把大把赚钱、又暗中支助台独势力那样,容忍日本一些大企业暗中对日本右翼政治势力的支持。中国对日政策也将在调整中更加明确在「斗争中求团结」而不是在「妥协中求稳定」。中国也绝不允许日本右翼政治势力藉「政经分离」频频在历史问题上等挑起事端,损害中国利益、伤害中国人民感情。
这是亚洲周刊从多份中国政府智囊和对日研究报告中获得的信息。这些调研报告受到了中共高层的高度重视。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日前在北京会见率团访华的日本前首相、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会长桥本龙太郎时「要求日方尽快解决和改善中日政治关系」。四月十二日,日中两国五十八个民间友好团体的代表在东京举行集会,发表共同声明强调,中日间出现所谓「政冷经热」的现象是不正常的,呼吁两国政府和各界积极行动起来,通过扩大双方的交流尽快扭转目前的状况。
近年来,中日关系走入了一个十分不正常的怪圈﹕两国经贸发展持续增长,经济上已形成相互依存关系。而两国政治关系却在日本政治右倾化中愈闹愈僵﹔中日人员往来去年达到四百万人,平均每天有万人以上穿梭于两国之间,但两国国民感情却日益疏远。中方的调研报告分析,现在日本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日企首选中国为投资对象,近三万家日企已进入中国,在华日资企业百分之八十以上盈利,在华子公司获得的利润成为母公司重要利润来源,「中国特需」正在成为拉动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去年,日本出口增量中的三分之二来自对华出口,中国包括香港在内的对日贸易占日本外贸总额已从一九九零年的百分之三点五激增为百分之二十。当然,中国也在经贸合作发展的互惠互利中促进了自身的经济发展。
报告指出,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角度看,中日间强力的经济发展理应成为强化中日政治责任和发展良好双边关系最重要的基础,或者说应该具有足够的能量融化「政治冷」,但事实却反其道而行之,日本首相小泉连续四次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钓鱼岛领土争端、把台湾纳入美日安保协议之内等等,为什么﹖
报告由此提出值得中国深切反思的是,过分在对日关系上释放善意、过分对日妥协并强调了「政经分离」。这令日本政府及一大批政治家可以摆脱在恢复发展本国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必须承担的对中国的政治责任和约束,一些右翼保守政治家更认为中国为了稳定和国家经济发展利益,不得不放弃政治「制约牌」。
剖析对华强硬路线
这也导致近年来日本保守内阁和政治势力肆无忌惮地走政治强硬路线,以反「自虐」,迎合并扩张日本社会上的民族主义,在历史问题、领土问题甚至台湾问题上不惜与中国搞对抗。
另外,由于过度强调「政经分离」,一批明里暗中为保守政党和鹰派势力进行「政治献金」的大公司、大企业均能「一视同仁」在中国获取经济利益,导致日本政坛内坚持日中睦邻关系的政治家及政治力量的影响力日衰,发言权旁落,逐渐被「边缘化」。
据有关参与调研的北京智囊人士对亚洲周刊说,其实,中国近年来还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与日本新生代有些具有影响力的政治家的沟通及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像日本原首相中曾根与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原日本官房长官福田康夫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原日本外务大臣田中真纪子与中国国务委员唐家璇等之间达致互信共识,随着日本政坛上这些「知中派」政治家渐渐退出权力中心,出现了「斡旋力真空」和「制约力衰落」。
此外,中国与日本共产党、社会民主党等交流也呈较薄弱之势,长年坚持日中友好的日本民间团体也在「政经分离」中逐渐难以展现自己独特的优势。该名人士称﹕「我们并不是要让中日间所有经济问题与政治挂,但强调鉴于日本现有的政治生态环境,有必要至少是现阶段放弃对日本承诺的政经分离。」
针对连日来中国北京等地一些民众爆发的反日示威游行和抵制日货的激烈行动,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奥田硕于四月十一日表示,他认为目前在中国内地出现的抵制日货等行为「应该是暂时的」,他对日中贸易发展持乐观态度。他说,中小企业情况他不甚清楚,但作为经团连所属的大企业大公司在华投资经营基本未受到不良影响。
当亚洲周刊问及如果中国不再坚持「政经分离」是否会对日本在华企业造成负面影响时,奥田说,还是政治归政治,经济是经济为好。如确有上述情况出现,届时再说。但他希望小泉首相应加强与中国的对话。
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理事长中田庆雄对亚洲周刊说,日本政府对历史问题反省不够,再加上一些其它纠纷,中国部分民众进行示威游行表达自己的意见是正常的。这多少也反映了中国民主与民权的改善与进步。
但一些反日民众采取暴力破坏手段,向日本使领馆扔石块、损坏日资商店设施或伤害在华日本人的行为是过激的、不理智的。这些经过日本媒体的传播,会引起日本国民情感上的很大反感,加剧日中间的紧张关系。他认为,这不是解决日中间存在的问题和意见的方法。当然,抵制日货、抗议示威都是「政冷」滑向「经冷」的新苗头,反映了政治纠纷久拖不决,已开始对日中经济带来负作用,这是日本政府和政治家必须高度重视与正视的。
中国驻日大使王毅去年十月赴任后也非常重视对日中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为何不能平衡协调发展的研究。王毅在自己亲自撰写的一份《中国的发展与中日关系的未来》报告中提出中日关系正处于历史性的转折期和过渡期。
报告称,这一时期的特点,一是两国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冷战时期的共同战略需要已不存在,而新的共同利益尚未完全确立。二是中日两国各自都在进行深刻的调整和变革,相互了解和理解不足,致使相互的战略定位尚未完全定型。王毅认为,在这种大背景下,双边关系中的老问题解决难度增大,新的摩擦和利益纠纷趋于增多,中日关系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
但是,两国经济上相互依存不断加深,政治上的摩擦反而上升,人员往来日益频繁,民众好感反而下降,确是双方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和必须尽快解决的严峻课题。■亚洲周刊4月18日中国不能容忍一些日本大企业暗中支持右翼政治势力,对日政策即将调整,会更加明确对待日资企业是「斗争中求团结」,而不是在「妥协中求稳定」﹔再也不允许日本右翼政治势力藉「政经分离」频频在历史问题上等挑起事端,损害中国利益、伤害中国人民感情。
中国将不会允许像台湾绿营企业既在大陆大把大把赚钱、又暗中支助台独势力那样,容忍日本一些大企业暗中对日本右翼政治势力的支持。中国对日政策也将在调整中更加明确在「斗争中求团结」而不是在「妥协中求稳定」。中国也绝不允许日本右翼政治势力藉「政经分离」频频在历史问题上等挑起事端,损害中国利益、伤害中国人民感情。
这是亚洲周刊从多份中国政府智囊和对日研究报告中获得的信息。这些调研报告受到了中共高层的高度重视。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日前在北京会见率团访华的日本前首相、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会长桥本龙太郎时「要求日方尽快解决和改善中日政治关系」。四月十二日,日中两国五十八个民间友好团体的代表在东京举行集会,发表共同声明强调,中日间出现所谓「政冷经热」的现象是不正常的,呼吁两国政府和各界积极行动起来,通过扩大双方的交流尽快扭转目前的状况。
近年来,中日关系走入了一个十分不正常的怪圈﹕两国经贸发展持续增长,经济上已形成相互依存关系。而两国政治关系却在日本政治右倾化中愈闹愈僵﹔中日人员往来去年达到四百万人,平均每天有万人以上穿梭于两国之间,但两国国民感情却日益疏远。中方的调研报告分析,现在日本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日企首选中国为投资对象,近三万家日企已进入中国,在华日资企业百分之八十以上盈利,在华子公司获得的利润成为母公司重要利润来源,「中国特需」正在成为拉动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去年,日本出口增量中的三分之二来自对华出口,中国包括香港在内的对日贸易占日本外贸总额已从一九九零年的百分之三点五激增为百分之二十。当然,中国也在经贸合作发展的互惠互利中促进了自身的经济发展。
报告指出,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角度看,中日间强力的经济发展理应成为强化中日政治责任和发展良好双边关系最重要的基础,或者说应该具有足够的能量融化「政治冷」,但事实却反其道而行之,日本首相小泉连续四次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钓鱼岛领土争端、把台湾纳入美日安保协议之内等等,为什么﹖
报告由此提出值得中国深切反思的是,过分在对日关系上释放善意、过分对日妥协并强调了「政经分离」。这令日本政府及一大批政治家可以摆脱在恢复发展本国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必须承担的对中国的政治责任和约束,一些右翼保守政治家更认为中国为了稳定和国家经济发展利益,不得不放弃政治「制约牌」。
剖析对华强硬路线
这也导致近年来日本保守内阁和政治势力肆无忌惮地走政治强硬路线,以反「自虐」,迎合并扩张日本社会上的民族主义,在历史问题、领土问题甚至台湾问题上不惜与中国搞对抗。
另外,由于过度强调「政经分离」,一批明里暗中为保守政党和鹰派势力进行「政治献金」的大公司、大企业均能「一视同仁」在中国获取经济利益,导致日本政坛内坚持日中睦邻关系的政治家及政治力量的影响力日衰,发言权旁落,逐渐被「边缘化」。
据有关参与调研的北京智囊人士对亚洲周刊说,其实,中国近年来还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与日本新生代有些具有影响力的政治家的沟通及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像日本原首相中曾根与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原日本官房长官福田康夫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原日本外务大臣田中真纪子与中国国务委员唐家璇等之间达致互信共识,随着日本政坛上这些「知中派」政治家渐渐退出权力中心,出现了「斡旋力真空」和「制约力衰落」。
此外,中国与日本共产党、社会民主党等交流也呈较薄弱之势,长年坚持日中友好的日本民间团体也在「政经分离」中逐渐难以展现自己独特的优势。该名人士称﹕「我们并不是要让中日间所有经济问题与政治挂,但强调鉴于日本现有的政治生态环境,有必要至少是现阶段放弃对日本承诺的政经分离。」
针对连日来中国北京等地一些民众爆发的反日示威游行和抵制日货的激烈行动,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奥田硕于四月十一日表示,他认为目前在中国内地出现的抵制日货等行为「应该是暂时的」,他对日中贸易发展持乐观态度。他说,中小企业情况他不甚清楚,但作为经团连所属的大企业大公司在华投资经营基本未受到不良影响。
当亚洲周刊问及如果中国不再坚持「政经分离」是否会对日本在华企业造成负面影响时,奥田说,还是政治归政治,经济是经济为好。如确有上述情况出现,届时再说。但他希望小泉首相应加强与中国的对话。
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理事长中田庆雄对亚洲周刊说,日本政府对历史问题反省不够,再加上一些其它纠纷,中国部分民众进行示威游行表达自己的意见是正常的。这多少也反映了中国民主与民权的改善与进步。
但一些反日民众采取暴力破坏手段,向日本使领馆扔石块、损坏日资商店设施或伤害在华日本人的行为是过激的、不理智的。这些经过日本媒体的传播,会引起日本国民情感上的很大反感,加剧日中间的紧张关系。他认为,这不是解决日中间存在的问题和意见的方法。当然,抵制日货、抗议示威都是「政冷」滑向「经冷」的新苗头,反映了政治纠纷久拖不决,已开始对日中经济带来负作用,这是日本政府和政治家必须高度重视与正视的。
中国驻日大使王毅去年十月赴任后也非常重视对日中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为何不能平衡协调发展的研究。王毅在自己亲自撰写的一份《中国的发展与中日关系的未来》报告中提出中日关系正处于历史性的转折期和过渡期。
报告称,这一时期的特点,一是两国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冷战时期的共同战略需要已不存在,而新的共同利益尚未完全确立。二是中日两国各自都在进行深刻的调整和变革,相互了解和理解不足,致使相互的战略定位尚未完全定型。王毅认为,在这种大背景下,双边关系中的老问题解决难度增大,新的摩擦和利益纠纷趋于增多,中日关系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
但是,两国经济上相互依存不断加深,政治上的摩擦反而上升,人员往来日益频繁,民众好感反而下降,确是双方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和必须尽快解决的严峻课题。■亚洲周刊4月18日
  要用对付绿色台商的办法,集中力量,狠打一批极端右翼日企,促进日本政坛分裂,造成右翼经济来源崩溃。
先在台湾试验,再在倭人身上应用。
政治和经济本来就不是分离的。
但是并不能政治“管”经济,而应该经济“管”政治,政治家应该为本国的民族企业家服务而不是为买办资本服务(发达国家也不存在什么买办资本,所以在发达国家里政治家是在为本国企业服务)
这样才能让中国人感到尊严
早该如此!
这个政策本来就不对头嘛,想来也是我们领导同志拍脑袋想出的点子,世界上的事哪样能和其他事物割裂开来单独分析的?真要这么做,得出的肯定是错误的结论。
打击黑社会, 就要先打击它的资金来源. 无钱还想做老大 ? 以前听说香港黑社会晒马, 每人每天港币 500 大元. 後来经过政府大力打击黑金财源, 竟出现黑社会晒马後老大无钱支付酬, 每人给两包饮料的笑话. 从此香港就没有再见到黑社会晒马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