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苏联的战略准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40:02
应该说,从苏维埃俄国一建立就不断面临着战争的威胁。在国内战争结束后不久,当时的领导人面对着迅速增长的军事危险以及自身的错误判断,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措施,本文只是关于军事措施的简介而已。

   早在20年代初,工农红军参谋部就制订了第一个战争实施计划方案,该方案在1926年得到了苏联革M军事委员会主席伏罗希洛夫的批准。根据这个方案,西部被认为是最主要的战争区。在整个西部边境划分了6个战区:第一芬兰战区、第二芬兰战区、波罗的海战区、第一波兰战区、第二波兰战区和罗马尼亚战区。计划红军在西部展开的方案可能有两个:第一种方案展开的条件是波兰、罗马尼亚、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军队在英国和法国间接支援下进攻苏联,德国、芬兰和立陶宛保持武装中立;第二种方案展开的条件是波兰和罗马尼亚进攻苏联,其他所有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和欧洲强国都保持中立。
     根据这两种方案,工农红军在西部战争区域部署的部队应该达到112个师和7个旅,并且根据战争爆发的可能方案,应该按不同进攻方向来分配上述兵力。当时认为,现有兵力不足以抗击敌方进攻的联合兵力,因为估计敌方联合兵力有122个师。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红军在战争一旦爆发下面临的任务是逐个歼灭敌方西北、西部和西南集团,实施突击的顺序依据当时实际政治和军事形势而定。

     到了30年代初,上述判断和计划得以修改。当时,考虑到敌方武装力量的实力大大加强,同时军事威胁已经不单单在西部,而且东部和南部也有所增大,当然苏联自身的军事经济实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因此,苏联方面就战区进行了新的划分,除了原先的西部战区外,开始考虑建立近东战区、中东战区、远东战区和波罗的海-斯堪的那维亚战区。当然,最主要战区依然是西部战区。苏军总参谋部计算,一旦爆发战争,敌方在西部战区可以投入123个师、1340架飞机和500辆坦克;东部战区当面是日本和中国;南部战区当面是伊朗和土耳其,对方可以展开63个师、875架飞机和160辆坦克。
    为了抗击可能的进攻,苏军计划在西部边界展开110个步兵师,以及战略骑兵主力、几乎全部坦克和大部分航空兵。与以往计划不同的是,这些兵力展开的时间有所提前。由于估计西部主要敌人波兰可以在第16个动员日完成军队的集中和展开,为了先敌展开,规定战略第一梯队将在第12个动员日完成展开,战略第二梯队在第28个动员日完成展开。据此,计划将主力-63个师集中在波列西耶以北地区,预计这里将是波兰军队的主要突击方向。
    30年代中期,随着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XTL掌握德国政权并签署反GC国际协定之后,苏联开始按照新的判断重新制定战略计划。当时认为德国是苏联的主要敌人,其盟国可能是波兰、匈牙利、芬兰、土耳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红军总参谋部判定,波兰、爱沙尼亚和芬兰可能参加对苏联的入侵战争,其他的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可能会保持中立。总参谋部同时认为,这些国家需要20-30个昼夜来展开自己的军队。整个敌军集团估计有137个师又13个旅,会拥有7500门火炮、6300辆坦克、3700架飞机,预计在波列西耶以北展开的敌军主力将有90个师。为抗击敌方主要突击方向的进攻,苏军准备展开82个师,尔后计划准备对正在展开的敌军实施先突击,以求将其各个歼灭。至于在东部战区,主要敌人是日本。

    而到了30年代末,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尤其是欧洲形势的不利发展,迫使当时的苏联领导人不得不再次从根本上重新调整所有的战略构想与判断。1938年3月24日,此时的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向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一觉了苏联武装力量战略展开的新方案的报告以供审查。11月,该方案在总军事委员会大会上进行了审议并得到基本认可。
    根据修改后的判断,苏军必须准备在两条战线上作战:在西部,与德国、意大利、波兰以及他们的仆从国罗马尼亚、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作战;在东部,与日本作战。苏军判断上述这些国家一共可以出动230-240个师,兵器拥有数量为火炮13077门、坦克7980辆、飞机5775架。在西部,敌方可以出动146-156个师、8500门火炮、6380辆坦克、4136架飞机。估计对方兵力会有两个方案展开。方案一:在波列西耶以北集团有90个师又8个旅,5500门火炮、3800辆坦克、2700架飞机;在以南地区展开40个师又13个旅,2000门火炮、2500辆坦克和1000架飞机。第二种方案被认为可能性较小,即敌方在波列西耶以北展开43个师、2168门火炮、1000辆坦克和900架飞机,而在以南则展开93个师、5332门火炮、4700辆坦克和2800架飞机。在东部地区,认为日本可能展开27-33个师又9个旅、2827门火炮、1400辆坦克和1000架飞机。
    苏军在制定这些计划时主要考虑到:必须同时粉碎东、西两面敌军的进攻,但是应将80%主力集中在西部地区。一旦该战区遭到入侵,需要迅速击退敌军的进犯并在最短时间内转入进攻,并在波列西耶以北或以南地区对敌军实施主要突击。至于在东部战区,苏军想法是不允许日军入侵己方的远东地区,坚决消灭在我国东北的日军以及守卫太平洋沿岸。

    然而,仅仅1年之后,形势又一次发生根本性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决定了必须再一次的调整战争计划和整个战略体系。在这其中,3个最重要因素是:苏联外交政策发生变化、1939年8月25日苏德签署互不进攻条约以及二战的爆发。
    根据苏德条约的秘密附加协定书,两国划定了利益范围。双方约定,在芬兰、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领土和政治出现变动时,沿立陶宛的北部边界,在波兰沿那累河、维斯杜拉河、桑河一线确定两国利益范围界限。此外,苏联还享有在比萨拉比亚实现自己利益的权利。
    接下来的事情发展使得签署的条约很快能够得以实施。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并迅速向其领土纵深推进。9月3日,英法两国对德宣战但并未采取积极地军事行动去支援波兰。9月17日,苏军的乌克兰与白俄罗斯方面军越过波兰边界,在几乎没有遭到抵抗的情况下,在10月初,苏军到达了利沃夫-布列斯特-比亚韦斯托克停战线,俘虏了45万余名波军。9月29日,苏德签署了友好边界条约,并再次附加了秘密协定书和地图。根据秘密协定书,立陶宛的领土划入苏联势力范围,而德国则获得了卢布林省和部分华沙省。
    随后,在苏联的压力下,爱沙尼亚政F、拉脱维亚政F和立陶宛政F参加了与苏联政F的谈判。9月25日、10月5日、10月10日,上述三国被迫分别与苏联签订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上述三国受到外敌入侵时,苏联承担向其提供军事援助的义务;当然,为此苏联获得了在上述三国驻军以及建立海空军基地的权利。而且,另一方面,如果任何欧洲强国经过其领土或从波罗的海方向进攻苏联时,上述三国也有义务向苏联提供援助。
    随即,苏联又向芬兰提出了签订类似条约的建议。1939年10月,双方在莫斯科进行了商谈,苏方要求芬兰代表团签订有关苏军可在芬兰领土驻军并建立军事基地的互助条约。不过,芬兰没有接受这一建议。随后,苏联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其实质就是在卡累利阿地峡将实际边界线向芬兰纵深推后几十公里,将芬兰湾的一些岛屿、巴伦支海雷巴奇半岛和中部半岛的一部分划给苏联,以及租借汉科半岛30年并在此地建立海军基地。作为补偿,苏联将面积大于上述地区两倍不过质量和意义并不对等的北卡累利阿地区划给芬兰。芬兰当然不能接受,并将此看做“俄罗斯帝国Z義”的表现,随即以中立为借口,表示不能出让汉科半岛等岛屿,但准备做出其他平等的让步。同时,芬兰还警告苏联,将会采取任何手段捍卫自己领土和独立。当然,这些要求被苏联政F看成了是对苏联的直接威胁。

   1939年11月下旬,列宁格勒军区的第7集团军接到了如下命令:在航空兵和红旗波罗的海舰队配合下,击溃芬兰军队,夺占卡累利阿地峡的曼纳海姆防线,尔后协同第8集团军,在整个方向上进攻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随之苏联策动的曼尼拉村事件成为开展军事活动的借口。按照列宁格勒军区司令部的官方说法,芬兰炮兵于11月26日炮击苏联领土,造成苏军官兵4死9伤。然而,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样做对芬兰没有任何好处可言。11月30日爆发的这场不光彩的战争,暴露了红军在战斗力和战备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在付出重大代价后(苏军共损失333084人-纯减员85094人),总算在1940年3月中旬逼迫对方签订了合约。苏联获得了卡累利阿地峡、芬兰湾的多个岛屿、雷巴奇半岛等,租借了汉科半岛并有权建立海军基地。当年夏天,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在广大人民要求下”加入苏联,随后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也并入了苏联。
    从某种角度来说,苏联采取的这一些列措施使得国土向西推进了数百公里。从战略层面上来说,绝对具有积极意义,因为它使得许多工业中心和行政中心受威胁程度大大降低,为抗击不可避免的德国入侵赢得了空间和时间。但是与此同时,边界的移动也带来了不少麻烦,因为必须重新调整战略第一梯队的兵力部署,在新的边界构筑永备工事,在新获得地区构筑战役工事,重新制定战役计划等等。
  
    1940年下半年,苏军开始在新的边界地区构筑20个筑垒地域,用于可靠掩护战役方向,并为野战部队在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中的行动建立支撑地区。为了领导筑垒地域的建设,专门成立了由副国防人民委员会主席沙波什尼科夫元帅领导的建设指挥部。为了完成这一巨大的工程,苏军动用了84个新组建的建筑营、25个独立建筑连和17个汽车营。此外,从1941年4月起,又增加了160个边境军区的工程营和工兵营、41个内陆军区的工兵营。不过可惜的是,尽管确定了非常紧凑的完工时间,然而由于材料和装备的不足,工程建设还是被一再耽搁。为了尽量改善这种局面,各边境军区不得不将一些原来封存筑垒地域永久火力点的火炮拆下安装到正在建设中的筑垒地域。但是,既便如此,直到战争爆发,整个工程依旧没有完工。根据苏军战后统计,已建的2500个永久火力点只有1000个安装了火炮,其余的只装备了机枪。在一些防御区域,有10-80公里甚至更宽的地段完全没有筑垒工事,而且大部分的工事靠近边界,其中许多工事火力发射点处在敌方观测范围以内,甚至部分将会遭到敌方直瞄火力的摧毁。更何况由于守备部队不能齐装满员,一些筑垒地区的战备程度很低。
    除了永备发射工事外,边境地带还为野战部队构筑了各种工事。很不幸的是,直到战争爆发,苏联才想起打算在新的筑垒地域之后构筑后方防御地区的工事。因此,导致在战争一开始,原有的筑垒地域一线就成为了唯一的战役战略后方防御地区。1941年4月8日,总参谋部发出指令,要求西部特别军区和基辅特别军区的司令员必须使谢别日、斯卢茨克、舍佩托夫卡、伊贾斯拉夫、旧康斯坦丁诺夫和奥斯特罗波尔斯克的筑垒地区保持封存状态,在战争爆发第10天方可使这些筑垒地域进入战备状态,不过这一要求却成为一纸空文。同时从1941年2月开始,苏军还在萨列马岛、希乌马岛、蒙岛以及波罗的海沿岸的维普拉瓦和利巴瓦地区构筑了抗登陆防御工事。不过同样是开战依旧没有完工。

    同年春天,苏军又开始了一项重大工程-在边境地区修建野战机场和在永备机场上修建水泥跑道,整个计划准备修建190个机场。不过由于人力物力的严重不足,更不用说时间的仓促,这些计划又一次打了水漂。在许多地区,航空兵依然配置稠密且靠近边境,后备机场也明显不足,而更重要的问题是,战后档案说明所有机场位置都被敌方查明。
    除了这些工程,苏军还修建了大量铁路、公路以及各种仓库和通信线路。应当指出,这些工程还是有积极意义的、毕竟原先波罗的海沿岸、白俄罗斯西部和乌克兰西部的铁路与公路通行能力严重不足,而且铁路轨距还需改成全苏轨距。不过由于时间的紧促,开战后发现许多铁路枢纽仍不完善,许多铁路缺少复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争初期军队战略展开的能力,况且地下通信线路的铺设也未能如期完成。
   
    与此同时,苏军最高统帅部也采取各种措施加强边境军区的部队实力。4月下旬,在西部边境军区开始组建10个统帅部预备队反坦克炮兵旅和4个空降军;从内地军区、外贝加尔地区和远东地区向西部抽掉了8个步兵师和2个空降旅。此外,计划还将抽调2个步兵军和机械化军的指挥机关、2个步兵师、2个坦克师和1个摩托化师。5-6月,征召了80万预备役人员,从而使将近100个步兵师和筑垒地域守备部队等的补充程度大大提高。5月14日,国防军事委员会命令军校学员提前毕业并派往军队。更早些时候,还曾下令给边境军区各司令员,于6月1日前将所有部署在后方的部队秘密开进到国境线一带,进入指定防御地区。不过由于需要接到特别命令才能开进,所以大多数部队原地未动。
    作为最高领导人的斯大林错误估计了形势和敌人可能的意图,没有采取任何积极措施使苏军进入战备状态。档案表明,苏军情报部门已经查明大约160个德国师集结在苏联边界并充分做好作战准备,德军可能于1941年6月15日、22日或25日发动进攻。在几乎完全获得了对方的情报之后,不清楚大叔是视而不见还是认为是挑拨离间。最严重的是,开战前一周,6月14日塔斯社还发表“关于德国打算撕毁条约并进攻苏联的谣言没有任何存在的土壤”。所有的这一切,都误导了红军的指挥机关,束缚了他们的手脚并降低了他们对战争到来的警惕性。
    尽管苏联的处境越来越危险,不过最高领导人在修改计划却显得漫不经心。1940年初,开始着手战争计划的准备,到了6月初已经草拟好第一套方案,但一直没有对其进行审定。9月,时任国防人民委员的铁木辛哥才向联共(布)中央提交了关于武装力量战略展开原则的报告。同1938-1939年制定的计划一样,报告指出,苏军将在两个方向上作战,西部,抗击得到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和芬兰支持的德国;在东部,主要对付尚处于武装中立状态的日本。当时判明,敌军集团总兵力将达到280-300个师,装备火炮30000门、坦克12000辆和14000-15000架飞机。预计敌方将向里加、科夫诺、波洛茨克和明斯克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同时也有可能从卢布林地区向基辅进攻。
    红军的展开方案还是同以前一样,但军队集团的实力的到了很大的增强。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关于在波洛茨克以北集结红军主力的建议遭到了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的坚决反对。1940年10月5日,国家领导人审定了红军的战略展开计划。当时斯大林指示必须集中力量在欧洲地区,首先是西南方向,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西南方面军。10月14日,方案得到了政F的批准。1941年5-6月,又对该计划做了一些修订,同时向西南方向增调了25个师。
     将红军主力从西部方向转为西南方向,是在斯大林压力下的一个严重错误。按照斯大林的理解,主要战事将在南部展开,因为他确信,德国需要首先夺取顿巴斯和乌克兰,因为他们缺少支持战争的资源,否则它似乎没有能力进行持久战争。由于这个决定,西部方向上的力量受到较大削弱。
    为了抗击敌方的进攻,苏军计划投入303个步兵师中的237个、61个坦克师中的51个、31个摩托化师中的25个、全部反坦克炮兵旅和空降军,以及大部分统帅部预备队炮兵团和航空兵。战略第一梯队186个师将组成4个方面军,战略第二梯队51个师隶属于统帅部预备队。但是,既没有明确方面军在遭敌突然进攻时的行动,也灭有制定当展开被敌军破坏后应采取的措施。
   
     5月下旬,形势更加恶化,苏军开始从内地军区秘密调集了5个集团军-第16、19-22集团军。到了即将开战时,还下达了伪装机场的指示,但似乎太晚了。6月18日,军区接到抽调方面军指挥机关并进入指挥所的命令,但有些过于谨慎且为时已晚。相对而言,海军倒是进行了较为有组织的活动。到了1941年6月22日战争爆发时,边境各军区部队部署情况是
列宁格勒军区:所有部队都在常驻地点,为了加强坎达拉克沙方向,从铁路调来了1个坦克师
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完全处于战备状态的只有第8集团军和第11集团军的6个步兵师和未经动员的2个机械化军,其余部队仍在营地
西部特别军区:第一梯队部队全在常驻点,从纵深开来的3个步兵军距离边境150-400公里。军区纵深已经组建了1个空降军、2个机械化军、3个反坦克旅,但是缺少足够的技术装备。
基辅特别军区:部队仍在常住点。军区预备队的5个步兵军距离边境100-250公里,军区纵深部署了1个空降军和3个机械化军
敖德萨军区:唯一完全进入状态的边境军区,第一梯队各师进入指定区域,航空兵也集中到作战机场。
     此时,整个西部边境军区部队共有170个师、2个独立步兵旅和12个空降旅。此外,在这一地区还有内卫部队的7个师、2个旅、11个做战团和49个边防支队。总之,刚刚组建的军队集团既没有做好防御准备,也没有做好进攻准备,这也是苏军在战争初期遭受重大损失的原因之一。


参考资料
1.《苏联军事百科全书,9卷本》
2.《第二次世界大战世,12卷本》
3.《苏联武装力量50年》
4.《回忆与思考》
5.《苏联武装力量建设史》
6.《战争初期》

首发于突击前线军事社区2011年8月16日应该说,从苏维埃俄国一建立就不断面临着战争的威胁。在国内战争结束后不久,当时的领导人面对着迅速增长的军事危险以及自身的错误判断,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措施,本文只是关于军事措施的简介而已。

   早在20年代初,工农红军参谋部就制订了第一个战争实施计划方案,该方案在1926年得到了苏联革M军事委员会主席伏罗希洛夫的批准。根据这个方案,西部被认为是最主要的战争区。在整个西部边境划分了6个战区:第一芬兰战区、第二芬兰战区、波罗的海战区、第一波兰战区、第二波兰战区和罗马尼亚战区。计划红军在西部展开的方案可能有两个:第一种方案展开的条件是波兰、罗马尼亚、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军队在英国和法国间接支援下进攻苏联,德国、芬兰和立陶宛保持武装中立;第二种方案展开的条件是波兰和罗马尼亚进攻苏联,其他所有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和欧洲强国都保持中立。
     根据这两种方案,工农红军在西部战争区域部署的部队应该达到112个师和7个旅,并且根据战争爆发的可能方案,应该按不同进攻方向来分配上述兵力。当时认为,现有兵力不足以抗击敌方进攻的联合兵力,因为估计敌方联合兵力有122个师。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红军在战争一旦爆发下面临的任务是逐个歼灭敌方西北、西部和西南集团,实施突击的顺序依据当时实际政治和军事形势而定。

     到了30年代初,上述判断和计划得以修改。当时,考虑到敌方武装力量的实力大大加强,同时军事威胁已经不单单在西部,而且东部和南部也有所增大,当然苏联自身的军事经济实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因此,苏联方面就战区进行了新的划分,除了原先的西部战区外,开始考虑建立近东战区、中东战区、远东战区和波罗的海-斯堪的那维亚战区。当然,最主要战区依然是西部战区。苏军总参谋部计算,一旦爆发战争,敌方在西部战区可以投入123个师、1340架飞机和500辆坦克;东部战区当面是日本和中国;南部战区当面是伊朗和土耳其,对方可以展开63个师、875架飞机和160辆坦克。
    为了抗击可能的进攻,苏军计划在西部边界展开110个步兵师,以及战略骑兵主力、几乎全部坦克和大部分航空兵。与以往计划不同的是,这些兵力展开的时间有所提前。由于估计西部主要敌人波兰可以在第16个动员日完成军队的集中和展开,为了先敌展开,规定战略第一梯队将在第12个动员日完成展开,战略第二梯队在第28个动员日完成展开。据此,计划将主力-63个师集中在波列西耶以北地区,预计这里将是波兰军队的主要突击方向。
    30年代中期,随着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XTL掌握德国政权并签署反GC国际协定之后,苏联开始按照新的判断重新制定战略计划。当时认为德国是苏联的主要敌人,其盟国可能是波兰、匈牙利、芬兰、土耳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红军总参谋部判定,波兰、爱沙尼亚和芬兰可能参加对苏联的入侵战争,其他的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可能会保持中立。总参谋部同时认为,这些国家需要20-30个昼夜来展开自己的军队。整个敌军集团估计有137个师又13个旅,会拥有7500门火炮、6300辆坦克、3700架飞机,预计在波列西耶以北展开的敌军主力将有90个师。为抗击敌方主要突击方向的进攻,苏军准备展开82个师,尔后计划准备对正在展开的敌军实施先突击,以求将其各个歼灭。至于在东部战区,主要敌人是日本。

    而到了30年代末,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尤其是欧洲形势的不利发展,迫使当时的苏联领导人不得不再次从根本上重新调整所有的战略构想与判断。1938年3月24日,此时的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向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一觉了苏联武装力量战略展开的新方案的报告以供审查。11月,该方案在总军事委员会大会上进行了审议并得到基本认可。
    根据修改后的判断,苏军必须准备在两条战线上作战:在西部,与德国、意大利、波兰以及他们的仆从国罗马尼亚、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作战;在东部,与日本作战。苏军判断上述这些国家一共可以出动230-240个师,兵器拥有数量为火炮13077门、坦克7980辆、飞机5775架。在西部,敌方可以出动146-156个师、8500门火炮、6380辆坦克、4136架飞机。估计对方兵力会有两个方案展开。方案一:在波列西耶以北集团有90个师又8个旅,5500门火炮、3800辆坦克、2700架飞机;在以南地区展开40个师又13个旅,2000门火炮、2500辆坦克和1000架飞机。第二种方案被认为可能性较小,即敌方在波列西耶以北展开43个师、2168门火炮、1000辆坦克和900架飞机,而在以南则展开93个师、5332门火炮、4700辆坦克和2800架飞机。在东部地区,认为日本可能展开27-33个师又9个旅、2827门火炮、1400辆坦克和1000架飞机。
    苏军在制定这些计划时主要考虑到:必须同时粉碎东、西两面敌军的进攻,但是应将80%主力集中在西部地区。一旦该战区遭到入侵,需要迅速击退敌军的进犯并在最短时间内转入进攻,并在波列西耶以北或以南地区对敌军实施主要突击。至于在东部战区,苏军想法是不允许日军入侵己方的远东地区,坚决消灭在我国东北的日军以及守卫太平洋沿岸。

    然而,仅仅1年之后,形势又一次发生根本性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决定了必须再一次的调整战争计划和整个战略体系。在这其中,3个最重要因素是:苏联外交政策发生变化、1939年8月25日苏德签署互不进攻条约以及二战的爆发。
    根据苏德条约的秘密附加协定书,两国划定了利益范围。双方约定,在芬兰、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领土和政治出现变动时,沿立陶宛的北部边界,在波兰沿那累河、维斯杜拉河、桑河一线确定两国利益范围界限。此外,苏联还享有在比萨拉比亚实现自己利益的权利。
    接下来的事情发展使得签署的条约很快能够得以实施。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并迅速向其领土纵深推进。9月3日,英法两国对德宣战但并未采取积极地军事行动去支援波兰。9月17日,苏军的乌克兰与白俄罗斯方面军越过波兰边界,在几乎没有遭到抵抗的情况下,在10月初,苏军到达了利沃夫-布列斯特-比亚韦斯托克停战线,俘虏了45万余名波军。9月29日,苏德签署了友好边界条约,并再次附加了秘密协定书和地图。根据秘密协定书,立陶宛的领土划入苏联势力范围,而德国则获得了卢布林省和部分华沙省。
    随后,在苏联的压力下,爱沙尼亚政F、拉脱维亚政F和立陶宛政F参加了与苏联政F的谈判。9月25日、10月5日、10月10日,上述三国被迫分别与苏联签订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上述三国受到外敌入侵时,苏联承担向其提供军事援助的义务;当然,为此苏联获得了在上述三国驻军以及建立海空军基地的权利。而且,另一方面,如果任何欧洲强国经过其领土或从波罗的海方向进攻苏联时,上述三国也有义务向苏联提供援助。
    随即,苏联又向芬兰提出了签订类似条约的建议。1939年10月,双方在莫斯科进行了商谈,苏方要求芬兰代表团签订有关苏军可在芬兰领土驻军并建立军事基地的互助条约。不过,芬兰没有接受这一建议。随后,苏联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其实质就是在卡累利阿地峡将实际边界线向芬兰纵深推后几十公里,将芬兰湾的一些岛屿、巴伦支海雷巴奇半岛和中部半岛的一部分划给苏联,以及租借汉科半岛30年并在此地建立海军基地。作为补偿,苏联将面积大于上述地区两倍不过质量和意义并不对等的北卡累利阿地区划给芬兰。芬兰当然不能接受,并将此看做“俄罗斯帝国Z義”的表现,随即以中立为借口,表示不能出让汉科半岛等岛屿,但准备做出其他平等的让步。同时,芬兰还警告苏联,将会采取任何手段捍卫自己领土和独立。当然,这些要求被苏联政F看成了是对苏联的直接威胁。

   1939年11月下旬,列宁格勒军区的第7集团军接到了如下命令:在航空兵和红旗波罗的海舰队配合下,击溃芬兰军队,夺占卡累利阿地峡的曼纳海姆防线,尔后协同第8集团军,在整个方向上进攻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随之苏联策动的曼尼拉村事件成为开展军事活动的借口。按照列宁格勒军区司令部的官方说法,芬兰炮兵于11月26日炮击苏联领土,造成苏军官兵4死9伤。然而,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样做对芬兰没有任何好处可言。11月30日爆发的这场不光彩的战争,暴露了红军在战斗力和战备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在付出重大代价后(苏军共损失333084人-纯减员85094人),总算在1940年3月中旬逼迫对方签订了合约。苏联获得了卡累利阿地峡、芬兰湾的多个岛屿、雷巴奇半岛等,租借了汉科半岛并有权建立海军基地。当年夏天,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在广大人民要求下”加入苏联,随后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也并入了苏联。
    从某种角度来说,苏联采取的这一些列措施使得国土向西推进了数百公里。从战略层面上来说,绝对具有积极意义,因为它使得许多工业中心和行政中心受威胁程度大大降低,为抗击不可避免的德国入侵赢得了空间和时间。但是与此同时,边界的移动也带来了不少麻烦,因为必须重新调整战略第一梯队的兵力部署,在新的边界构筑永备工事,在新获得地区构筑战役工事,重新制定战役计划等等。
  
    1940年下半年,苏军开始在新的边界地区构筑20个筑垒地域,用于可靠掩护战役方向,并为野战部队在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中的行动建立支撑地区。为了领导筑垒地域的建设,专门成立了由副国防人民委员会主席沙波什尼科夫元帅领导的建设指挥部。为了完成这一巨大的工程,苏军动用了84个新组建的建筑营、25个独立建筑连和17个汽车营。此外,从1941年4月起,又增加了160个边境军区的工程营和工兵营、41个内陆军区的工兵营。不过可惜的是,尽管确定了非常紧凑的完工时间,然而由于材料和装备的不足,工程建设还是被一再耽搁。为了尽量改善这种局面,各边境军区不得不将一些原来封存筑垒地域永久火力点的火炮拆下安装到正在建设中的筑垒地域。但是,既便如此,直到战争爆发,整个工程依旧没有完工。根据苏军战后统计,已建的2500个永久火力点只有1000个安装了火炮,其余的只装备了机枪。在一些防御区域,有10-80公里甚至更宽的地段完全没有筑垒工事,而且大部分的工事靠近边界,其中许多工事火力发射点处在敌方观测范围以内,甚至部分将会遭到敌方直瞄火力的摧毁。更何况由于守备部队不能齐装满员,一些筑垒地区的战备程度很低。
    除了永备发射工事外,边境地带还为野战部队构筑了各种工事。很不幸的是,直到战争爆发,苏联才想起打算在新的筑垒地域之后构筑后方防御地区的工事。因此,导致在战争一开始,原有的筑垒地域一线就成为了唯一的战役战略后方防御地区。1941年4月8日,总参谋部发出指令,要求西部特别军区和基辅特别军区的司令员必须使谢别日、斯卢茨克、舍佩托夫卡、伊贾斯拉夫、旧康斯坦丁诺夫和奥斯特罗波尔斯克的筑垒地区保持封存状态,在战争爆发第10天方可使这些筑垒地域进入战备状态,不过这一要求却成为一纸空文。同时从1941年2月开始,苏军还在萨列马岛、希乌马岛、蒙岛以及波罗的海沿岸的维普拉瓦和利巴瓦地区构筑了抗登陆防御工事。不过同样是开战依旧没有完工。

    同年春天,苏军又开始了一项重大工程-在边境地区修建野战机场和在永备机场上修建水泥跑道,整个计划准备修建190个机场。不过由于人力物力的严重不足,更不用说时间的仓促,这些计划又一次打了水漂。在许多地区,航空兵依然配置稠密且靠近边境,后备机场也明显不足,而更重要的问题是,战后档案说明所有机场位置都被敌方查明。
    除了这些工程,苏军还修建了大量铁路、公路以及各种仓库和通信线路。应当指出,这些工程还是有积极意义的、毕竟原先波罗的海沿岸、白俄罗斯西部和乌克兰西部的铁路与公路通行能力严重不足,而且铁路轨距还需改成全苏轨距。不过由于时间的紧促,开战后发现许多铁路枢纽仍不完善,许多铁路缺少复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争初期军队战略展开的能力,况且地下通信线路的铺设也未能如期完成。
   
    与此同时,苏军最高统帅部也采取各种措施加强边境军区的部队实力。4月下旬,在西部边境军区开始组建10个统帅部预备队反坦克炮兵旅和4个空降军;从内地军区、外贝加尔地区和远东地区向西部抽掉了8个步兵师和2个空降旅。此外,计划还将抽调2个步兵军和机械化军的指挥机关、2个步兵师、2个坦克师和1个摩托化师。5-6月,征召了80万预备役人员,从而使将近100个步兵师和筑垒地域守备部队等的补充程度大大提高。5月14日,国防军事委员会命令军校学员提前毕业并派往军队。更早些时候,还曾下令给边境军区各司令员,于6月1日前将所有部署在后方的部队秘密开进到国境线一带,进入指定防御地区。不过由于需要接到特别命令才能开进,所以大多数部队原地未动。
    作为最高领导人的斯大林错误估计了形势和敌人可能的意图,没有采取任何积极措施使苏军进入战备状态。档案表明,苏军情报部门已经查明大约160个德国师集结在苏联边界并充分做好作战准备,德军可能于1941年6月15日、22日或25日发动进攻。在几乎完全获得了对方的情报之后,不清楚大叔是视而不见还是认为是挑拨离间。最严重的是,开战前一周,6月14日塔斯社还发表“关于德国打算撕毁条约并进攻苏联的谣言没有任何存在的土壤”。所有的这一切,都误导了红军的指挥机关,束缚了他们的手脚并降低了他们对战争到来的警惕性。
    尽管苏联的处境越来越危险,不过最高领导人在修改计划却显得漫不经心。1940年初,开始着手战争计划的准备,到了6月初已经草拟好第一套方案,但一直没有对其进行审定。9月,时任国防人民委员的铁木辛哥才向联共(布)中央提交了关于武装力量战略展开原则的报告。同1938-1939年制定的计划一样,报告指出,苏军将在两个方向上作战,西部,抗击得到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和芬兰支持的德国;在东部,主要对付尚处于武装中立状态的日本。当时判明,敌军集团总兵力将达到280-300个师,装备火炮30000门、坦克12000辆和14000-15000架飞机。预计敌方将向里加、科夫诺、波洛茨克和明斯克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同时也有可能从卢布林地区向基辅进攻。
    红军的展开方案还是同以前一样,但军队集团的实力的到了很大的增强。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关于在波洛茨克以北集结红军主力的建议遭到了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的坚决反对。1940年10月5日,国家领导人审定了红军的战略展开计划。当时斯大林指示必须集中力量在欧洲地区,首先是西南方向,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西南方面军。10月14日,方案得到了政F的批准。1941年5-6月,又对该计划做了一些修订,同时向西南方向增调了25个师。
     将红军主力从西部方向转为西南方向,是在斯大林压力下的一个严重错误。按照斯大林的理解,主要战事将在南部展开,因为他确信,德国需要首先夺取顿巴斯和乌克兰,因为他们缺少支持战争的资源,否则它似乎没有能力进行持久战争。由于这个决定,西部方向上的力量受到较大削弱。
    为了抗击敌方的进攻,苏军计划投入303个步兵师中的237个、61个坦克师中的51个、31个摩托化师中的25个、全部反坦克炮兵旅和空降军,以及大部分统帅部预备队炮兵团和航空兵。战略第一梯队186个师将组成4个方面军,战略第二梯队51个师隶属于统帅部预备队。但是,既没有明确方面军在遭敌突然进攻时的行动,也灭有制定当展开被敌军破坏后应采取的措施。
   
     5月下旬,形势更加恶化,苏军开始从内地军区秘密调集了5个集团军-第16、19-22集团军。到了即将开战时,还下达了伪装机场的指示,但似乎太晚了。6月18日,军区接到抽调方面军指挥机关并进入指挥所的命令,但有些过于谨慎且为时已晚。相对而言,海军倒是进行了较为有组织的活动。到了1941年6月22日战争爆发时,边境各军区部队部署情况是
列宁格勒军区:所有部队都在常驻地点,为了加强坎达拉克沙方向,从铁路调来了1个坦克师
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完全处于战备状态的只有第8集团军和第11集团军的6个步兵师和未经动员的2个机械化军,其余部队仍在营地
西部特别军区:第一梯队部队全在常驻点,从纵深开来的3个步兵军距离边境150-400公里。军区纵深已经组建了1个空降军、2个机械化军、3个反坦克旅,但是缺少足够的技术装备。
基辅特别军区:部队仍在常住点。军区预备队的5个步兵军距离边境100-250公里,军区纵深部署了1个空降军和3个机械化军
敖德萨军区:唯一完全进入状态的边境军区,第一梯队各师进入指定区域,航空兵也集中到作战机场。
     此时,整个西部边境军区部队共有170个师、2个独立步兵旅和12个空降旅。此外,在这一地区还有内卫部队的7个师、2个旅、11个做战团和49个边防支队。总之,刚刚组建的军队集团既没有做好防御准备,也没有做好进攻准备,这也是苏军在战争初期遭受重大损失的原因之一。


参考资料
1.《苏联军事百科全书,9卷本》
2.《第二次世界大战世,12卷本》
3.《苏联武装力量50年》
4.《回忆与思考》
5.《苏联武装力量建设史》
6.《战争初期》

首发于突击前线军事社区2011年8月16日
斯大林的战略判断还是可以的。
强国就是不一样啊
xiashengqin 发表于 2013-8-20 11:47
斯大林的战略判断还是可以的。
……斯大林错就错在没想到德国连基本准备都不做就开始进攻苏联。没想到德国敢计划在东线几个月就见分晓。苏联军队是按照1942年春季完成战争准备开始的,最理想的是拖到1943年春季,那时候T34和KV将将全面替代旧坦克,西部的整个军事都会完成装备更新,苏联军队在攻击能力上将处于绝对优势。
lizyu 发表于 2013-8-26 19:25
……斯大林错就错在没想到德国连基本准备都不做就开始进攻苏联。没想到德国敢计划在东线几个月就见分晓。 ...
希特勒开始还是表现出较高的战略水平,以致斯大林以为他不会再犯两线开战的错误,结果吃了个大亏。
感觉斯大林犯了刻舟求剑的错误,当时希特勒在其实西线基本没有压力了,斯大林以老眼光看问题,对大量德国进攻情报都加以否定。
我们也要吸取教训。对敌人绝不能低估其疯狂性和冒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