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1所:隐身的舰船大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6:15:19
701所:隐身的舰船大师
(2013-07-30)  编辑发布:中国船舶在线  
“神州第一舰”深圳号驱逐舰(舷号167)
    “辽宁号”航母续建工程总设计师也是“中华神盾”总设计师
    9月底,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亮相。在央视《新闻联播》中人们看到,中央领导在检阅仪仗队后,由舰长张峥介绍,向“辽宁号”总设计师朱英富、副总设计师吴晓光致以敬意。
    71岁的朱英富,中国工程院院士,公开资料显示此前曾担任三个型号战舰的总设计师。而吴晓光已出现在十八大代表名录中,为国家航母工程副总设计师。
    因为他们肩负的特殊任务,这两个在行业内如雷贯耳的名字,对公众而言却陌生异常。
    而在他们工作生活的地方––九省通衢之地武汉,还有许多同样远离公众视野的舰船大师。这是一家公开名称为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的研究机构,也被称为“中国战舰的摇篮”。人们更愿意按照传统称之为701所。
    承载了中国人进军海洋的梦想与期望,这个研究机构正在奋力冲刺,“辽宁号”肯定不是它荣耀的顶点。
   
    “辽宁号”链条
    《湖北日报》在报道吴晓光当选十八大代表时这样写道:武昌紫阳湖畔,有家神秘的军工单位701研究所。
    吴晓光自2004年以来担任701所所长,朱英富为前任所长。
    历史资料说,701所创建于1961年,主要承担舰船总体研究、设计、开发的任务,尤以舰船总体系统工程见长,亦是“唯一同时承担水面、水下舰船总体研究设计任务的核心科研单位”。上世纪80年代起,许多军工单位自负盈亏,目前它仍然属国家事业单位。
    701所在上海设有分部,整个机构有超过700名专业技术人员、1500名员工。在2011年朱英富当选院士之后,应已有两位院士。另一位是被称为“中国驱逐舰之父”的潘镜芙。
    701所至少有10个研究部门。根据其研究生招生信息,这些部门的名称分别是第一研究室、噪声振动试验室、水面舰船研究部、第四研究室、电磁兼容实验室、计算中心、信息系统研究室以及上海分部等。它最为自豪的科研设施,是拥有亚洲一流的高标准弱磁实验基地和中国最深的室内现代化试验水池。
    由于现代战舰电子设备复杂,极易互相干扰,因此其电磁设计异常重要。这凸显出电磁实验基地的重要性。
    701所隶属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01所原副所长、副总设计师潘镜芙此前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曾回忆,中国军舰设计单位的体制经历了很多变化。共和国成立初期,这些单位都归一机部船舶工业局管理。上世纪60年代划归国防科工委,虽然属于海军装备单位,但他们并不穿蓝色制服,“我们也成了军人,穿黄色军装”。
    1966年,舰船科研机构又划归工业部,研究人员全体“退伍”。改革开放后实行企业化管理,成立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
    到1999年,为推进国企改革、促进竞争,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成立以南方为基地的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以北方为基地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它们目前都是中国重要的军工集团。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的核心单位之一是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它应该承担了“辽宁号”航母的续建任务。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最受关注的则是上海船舶工业公司,即通常所说的江南造船厂,其核心研究机构是位于上海的708研究所,即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
    中国最好的战舰研发机构主要集中于武汉和上海。比如前者,还有以舰船总体研究、设计为主的719研究所,其他舰船研究机构还涉及数字工程、推进、通信等等。
    公开资料显示,在杭州、北京、大连、南京等地,也有以7开头的声学、情报、测控、雷达等专门研究所。这些机构,相信也承担了“辽宁号”的续建任务。
    比如位于哈尔滨的703所是目前中国船舶动力领域的权威机构,中国海军水面、水下大型舰艇的动力装置均由这个研究所研制。它理应已经解决了“辽宁号”的动力装置问题––这是这艘战舰续建过程中最大的挑战之一。而在洛阳的725所是唯一一家研制舰船材料的军工单位,传闻在整个“辽宁号”续建过程中,这里夜晚灯火通明。
    体现这些科研机构实力的标准之一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自1985年这一奖项设立当年历史性地评选了近20个特等奖之后,特等奖每年不超过5个,其中2000年至2002年连续空缺。
    而公开信息显示,1986年以来有两个海军装备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均与701所有关。
   
    战舰的传承
    根据公开发布的招生简章,到2006年,701所有博士生导师9名:朱英富、夏飞、马运义、吴崇健、应文烨、许建、吴晓光、谢伟、朱显明。他们都是中国最优秀的舰船大师,也是除核科研领域之外,曝光度最低的军工研发人员。
    朱英富籍贯宁波,小时做钳工,后考入上海交大。《长江日报》说他自1991年起担任701所所长,并有很好的英语基础。这篇报道也确认,他就是“中华神盾”的总设计师。
    据潘镜芙向《瞭望东方周刊》回忆,中国在1966年开始设计第一代国产导弹驱逐舰,即051型,他本人就是两名总设计师之一。当时由701所牵头总体设计,全国22个省的100多家单位参与。051型前后建造了十余艘,曾是中国海军的主力舰只。
    到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启动第二代驱逐舰项目,“也就是052系驱逐舰”。第一艘052军舰在90年代上半期开始服役。
    1999年,舷号为167的“深圳号”服役,即后来国内专业媒体所说的051B。最近海军装备部前部长郑明少将向专业媒体披露,这种试验性的051后续型只建造了一艘,但改变了苏式战舰的设计理念,曾被国内报刊称为“神州第一舰”。
    051B型的建造是窘迫的。虽然它是一艘全新战舰,但由于经费有限、无法立项,只好沿用了051的研发序列。郑明说,为了保证蒸汽轮机生产线的延续,不得不仍然采用蒸汽轮机驱动,没有使用先进的复合动力装置。
    但051B型毕竟与老式导弹驱逐舰不同,具有很强的对空作战能力,被称为多用途战斗舰艇。同在1999年,潘镜芙主持的“新型导弹驱逐舰”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这一年获特等奖的还有“FBC-1歼击轰炸机”,即人们常说的“飞豹”战机。
    郑明说,上世纪90年代,中国海军只有“深圳号”和两艘052型军舰,总吨位1.5万吨。而同期日本有10多艘驱逐舰服役,总吨位超过6万吨。
    此间,潘镜芙逐渐退出一线,为中国设计更大、更好战舰的任务,交到继任者手中。
    据公开资料,朱英富于“1996年开始主持中国新一代两型驱逐舰研制”,最终“研制完成达到当代世界同类水面舰艇先进水平的新一代驱逐舰”。
    军队媒体报道说,这两类军舰参加了第一次赴亚丁湾的护航任务。据此可以认为,它们就是被人们称为052B型的“武汉号”和053C型的“海口号”。而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也确认,朱英富在这两种军舰的总体设计中处于领衔地位。
    潘镜芙说,这两种军舰都可以执行编队区域型防空任务,也就是说,在“自保”的同时可以为航空母舰等其他舰只编队提供保护。此外,它们大量采用了隐身等新舰船技术。
    最新的一个型号、人们常说的053C,装备有和美国宙斯盾系统类似的垂直导弹发射系统,被称为“中华神盾”。公开信息说,朱英富主持的新型导弹驱逐舰项目获得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而他本人“在船舶流体动力学、结构、隐身性、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701所现任所长吴晓光,1982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根据公开信息,他担任国家航母工程的技术副总设计师以及总体设计行政总负责人。作为技术人员,吴晓光之前曾担任军贸护卫舰、护卫艇的总设计师,并主持过高速导弹攻击艇、导弹快艇等舰艇的研制工作。
    在当选十八大代表之后,他曾说:“航母是大国地位的象征。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只有中国没有航母,我们必须要有强大的海军,必须有强大的航母编队!”
   
    全能研究所
    在几位博士生导师中,吴崇健是另一位备受关注的大师––他的研究领域应涉及中国最为重要的潜艇工程。
    根据《解放军报》、《科技日报》报道,“历时十多年的第三代常规动力潜艇项目”曾获得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当时701所的领奖代表吴崇健对上述媒体表示:“我们追求的是安静––无声的打击,无声的威力。”
    他进一步解释说:“潜艇减震降噪,是一个综合的科学问题,没有理论就带不动实际研究。各国都对理论研究投入很大。我们必须在理论上继续创新,才能在国际上抗衡。”
    吴崇健也是“蛟龙”项目的水面支持系统总设计师,主要负责“蛟龙”探测器自“向阳红09”母船上的投放和回收。相关报道还称他为701所副所长。
    而马运义和许建曾联合著作《现代潜艇设计原理与技术》,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的研究领域,但关于他们的公开信息非常稀少。
    另一位博士导师朱显明曾接受国内专业刊物专访,谈潜艇的降噪问题。所有上述科技人员,可能都在“第三代常规动力潜艇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境外媒体曾称这一型号潜艇为041型“元”级。它们认为,“元”级由于在线型设计上的较大突破,使其在水下快速性、机动性、声隐蔽性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其线型性能已经与世界先进常规潜艇的线型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是中国潜艇设计人员通过多年努力获得的成果,意义重大。”
    2009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的军工项目,还有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613研究所和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参与完成的“1110工程”。
    当我们探究这些隐身幕后的舰船设计大师之时,公开信息都是只言片语,甚至他们的年龄和籍贯都不曾被公布。比如名列第二位的夏飞,只能查询到一两篇他署名的论文,谈及战舰的隐身问题。
    科研成果还显示,应文烨专注的领域是数字化造船,即舰船三维工程等。这位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研究员至少担任过701所副总工程师。
    谢伟的专业也是舰船总体设计,包括“总体优化设计研究”等。他应该为“辽宁号”贡献了相当大的作用。
    除了建造军用舰艇,701所也正为中国全面进军海洋服务。
    2011年夏秋两季,由701所设计的两艘海监船“海监84”和“海巡168”先后完工。“海巡168”总设计师、701所设计师邓爱民在接受专业媒体采访时说,他们还在研发吨位更大的执法船,比如5500吨级的大型巡航救助船,续航力超过1万海里。
    这种大型船只除了可以起降大型直升机,还配备两艘高速艇,配有两座射程超过150米的水炮。
    而2005年的消息说,当时701所与中国海洋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用于海洋石油储存量探测的“水鸟”研制项目合同。
    这种装备又称为电缆定深器,一根电缆上安装有100多个。此前中国企业从国外进口该设备,但目前出口到中国的“水鸟”都被限定在30米深度,无法进行深海作业。在与国内多家单位联系后,最终由701所进行相关研制。
    根据中船重工消息,701所甚至还刚刚设计完成了中国第一艘专业考古船。
    在这个庞大的研究机构里,还有其他20多名研究生导师。
    事实上,也许还有很多大师级人物的名字从未被公布过。但是他们的心血结晶:传闻中的052D型导弹驱逐舰、041后续型潜艇以及全国产航空母舰等等,必定将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成为这个国家保卫蓝色国土的坚实后盾。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http://www.shipol.com.cn/qyfc/270081.htm701所:隐身的舰船大师(2013-07-30)  编辑发布:中国船舶在线  “神州第一舰”深圳号驱逐舰(舷号167)    “辽宁号”航母续建工程总设计师也是“中华神盾”总设计师
    9月底,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亮相。在央视《新闻联播》中人们看到,中央领导在检阅仪仗队后,由舰长张峥介绍,向“辽宁号”总设计师朱英富、副总设计师吴晓光致以敬意。
    71岁的朱英富,中国工程院院士,公开资料显示此前曾担任三个型号战舰的总设计师。而吴晓光已出现在十八大代表名录中,为国家航母工程副总设计师。
    因为他们肩负的特殊任务,这两个在行业内如雷贯耳的名字,对公众而言却陌生异常。
    而在他们工作生活的地方––九省通衢之地武汉,还有许多同样远离公众视野的舰船大师。这是一家公开名称为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的研究机构,也被称为“中国战舰的摇篮”。人们更愿意按照传统称之为701所。
    承载了中国人进军海洋的梦想与期望,这个研究机构正在奋力冲刺,“辽宁号”肯定不是它荣耀的顶点。
   
    “辽宁号”链条
    《湖北日报》在报道吴晓光当选十八大代表时这样写道:武昌紫阳湖畔,有家神秘的军工单位701研究所。
    吴晓光自2004年以来担任701所所长,朱英富为前任所长。
    历史资料说,701所创建于1961年,主要承担舰船总体研究、设计、开发的任务,尤以舰船总体系统工程见长,亦是“唯一同时承担水面、水下舰船总体研究设计任务的核心科研单位”。上世纪80年代起,许多军工单位自负盈亏,目前它仍然属国家事业单位。
    701所在上海设有分部,整个机构有超过700名专业技术人员、1500名员工。在2011年朱英富当选院士之后,应已有两位院士。另一位是被称为“中国驱逐舰之父”的潘镜芙。
    701所至少有10个研究部门。根据其研究生招生信息,这些部门的名称分别是第一研究室、噪声振动试验室、水面舰船研究部、第四研究室、电磁兼容实验室、计算中心、信息系统研究室以及上海分部等。它最为自豪的科研设施,是拥有亚洲一流的高标准弱磁实验基地和中国最深的室内现代化试验水池。
    由于现代战舰电子设备复杂,极易互相干扰,因此其电磁设计异常重要。这凸显出电磁实验基地的重要性。
    701所隶属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01所原副所长、副总设计师潘镜芙此前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曾回忆,中国军舰设计单位的体制经历了很多变化。共和国成立初期,这些单位都归一机部船舶工业局管理。上世纪60年代划归国防科工委,虽然属于海军装备单位,但他们并不穿蓝色制服,“我们也成了军人,穿黄色军装”。
    1966年,舰船科研机构又划归工业部,研究人员全体“退伍”。改革开放后实行企业化管理,成立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
    到1999年,为推进国企改革、促进竞争,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一分为二,成立以南方为基地的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以北方为基地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它们目前都是中国重要的军工集团。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的核心单位之一是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它应该承担了“辽宁号”航母的续建任务。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最受关注的则是上海船舶工业公司,即通常所说的江南造船厂,其核心研究机构是位于上海的708研究所,即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
    中国最好的战舰研发机构主要集中于武汉和上海。比如前者,还有以舰船总体研究、设计为主的719研究所,其他舰船研究机构还涉及数字工程、推进、通信等等。
    公开资料显示,在杭州、北京、大连、南京等地,也有以7开头的声学、情报、测控、雷达等专门研究所。这些机构,相信也承担了“辽宁号”的续建任务。
    比如位于哈尔滨的703所是目前中国船舶动力领域的权威机构,中国海军水面、水下大型舰艇的动力装置均由这个研究所研制。它理应已经解决了“辽宁号”的动力装置问题––这是这艘战舰续建过程中最大的挑战之一。而在洛阳的725所是唯一一家研制舰船材料的军工单位,传闻在整个“辽宁号”续建过程中,这里夜晚灯火通明。
    体现这些科研机构实力的标准之一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自1985年这一奖项设立当年历史性地评选了近20个特等奖之后,特等奖每年不超过5个,其中2000年至2002年连续空缺。
    而公开信息显示,1986年以来有两个海军装备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均与701所有关。
   
    战舰的传承
    根据公开发布的招生简章,到2006年,701所有博士生导师9名:朱英富、夏飞、马运义、吴崇健、应文烨、许建、吴晓光、谢伟、朱显明。他们都是中国最优秀的舰船大师,也是除核科研领域之外,曝光度最低的军工研发人员。
    朱英富籍贯宁波,小时做钳工,后考入上海交大。《长江日报》说他自1991年起担任701所所长,并有很好的英语基础。这篇报道也确认,他就是“中华神盾”的总设计师。
    据潘镜芙向《瞭望东方周刊》回忆,中国在1966年开始设计第一代国产导弹驱逐舰,即051型,他本人就是两名总设计师之一。当时由701所牵头总体设计,全国22个省的100多家单位参与。051型前后建造了十余艘,曾是中国海军的主力舰只。
    到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启动第二代驱逐舰项目,“也就是052系驱逐舰”。第一艘052军舰在90年代上半期开始服役。
    1999年,舷号为167的“深圳号”服役,即后来国内专业媒体所说的051B。最近海军装备部前部长郑明少将向专业媒体披露,这种试验性的051后续型只建造了一艘,但改变了苏式战舰的设计理念,曾被国内报刊称为“神州第一舰”。
    051B型的建造是窘迫的。虽然它是一艘全新战舰,但由于经费有限、无法立项,只好沿用了051的研发序列。郑明说,为了保证蒸汽轮机生产线的延续,不得不仍然采用蒸汽轮机驱动,没有使用先进的复合动力装置。
    但051B型毕竟与老式导弹驱逐舰不同,具有很强的对空作战能力,被称为多用途战斗舰艇。同在1999年,潘镜芙主持的“新型导弹驱逐舰”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这一年获特等奖的还有“FBC-1歼击轰炸机”,即人们常说的“飞豹”战机。
    郑明说,上世纪90年代,中国海军只有“深圳号”和两艘052型军舰,总吨位1.5万吨。而同期日本有10多艘驱逐舰服役,总吨位超过6万吨。
    此间,潘镜芙逐渐退出一线,为中国设计更大、更好战舰的任务,交到继任者手中。
    据公开资料,朱英富于“1996年开始主持中国新一代两型驱逐舰研制”,最终“研制完成达到当代世界同类水面舰艇先进水平的新一代驱逐舰”。
    军队媒体报道说,这两类军舰参加了第一次赴亚丁湾的护航任务。据此可以认为,它们就是被人们称为052B型的“武汉号”和053C型的“海口号”。而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也确认,朱英富在这两种军舰的总体设计中处于领衔地位。
    潘镜芙说,这两种军舰都可以执行编队区域型防空任务,也就是说,在“自保”的同时可以为航空母舰等其他舰只编队提供保护。此外,它们大量采用了隐身等新舰船技术。
    最新的一个型号、人们常说的053C,装备有和美国宙斯盾系统类似的垂直导弹发射系统,被称为“中华神盾”。公开信息说,朱英富主持的新型导弹驱逐舰项目获得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而他本人“在船舶流体动力学、结构、隐身性、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701所现任所长吴晓光,1982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根据公开信息,他担任国家航母工程的技术副总设计师以及总体设计行政总负责人。作为技术人员,吴晓光之前曾担任军贸护卫舰、护卫艇的总设计师,并主持过高速导弹攻击艇、导弹快艇等舰艇的研制工作。
    在当选十八大代表之后,他曾说:“航母是大国地位的象征。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只有中国没有航母,我们必须要有强大的海军,必须有强大的航母编队!”
   
    全能研究所
    在几位博士生导师中,吴崇健是另一位备受关注的大师––他的研究领域应涉及中国最为重要的潜艇工程。
    根据《解放军报》、《科技日报》报道,“历时十多年的第三代常规动力潜艇项目”曾获得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当时701所的领奖代表吴崇健对上述媒体表示:“我们追求的是安静––无声的打击,无声的威力。”
    他进一步解释说:“潜艇减震降噪,是一个综合的科学问题,没有理论就带不动实际研究。各国都对理论研究投入很大。我们必须在理论上继续创新,才能在国际上抗衡。”
    吴崇健也是“蛟龙”项目的水面支持系统总设计师,主要负责“蛟龙”探测器自“向阳红09”母船上的投放和回收。相关报道还称他为701所副所长。
    而马运义和许建曾联合著作《现代潜艇设计原理与技术》,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的研究领域,但关于他们的公开信息非常稀少。
    另一位博士导师朱显明曾接受国内专业刊物专访,谈潜艇的降噪问题。所有上述科技人员,可能都在“第三代常规动力潜艇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境外媒体曾称这一型号潜艇为041型“元”级。它们认为,“元”级由于在线型设计上的较大突破,使其在水下快速性、机动性、声隐蔽性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其线型性能已经与世界先进常规潜艇的线型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是中国潜艇设计人员通过多年努力获得的成果,意义重大。”
    2009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的军工项目,还有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613研究所和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参与完成的“1110工程”。
    当我们探究这些隐身幕后的舰船设计大师之时,公开信息都是只言片语,甚至他们的年龄和籍贯都不曾被公布。比如名列第二位的夏飞,只能查询到一两篇他署名的论文,谈及战舰的隐身问题。
    科研成果还显示,应文烨专注的领域是数字化造船,即舰船三维工程等。这位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研究员至少担任过701所副总工程师。
    谢伟的专业也是舰船总体设计,包括“总体优化设计研究”等。他应该为“辽宁号”贡献了相当大的作用。
    除了建造军用舰艇,701所也正为中国全面进军海洋服务。
    2011年夏秋两季,由701所设计的两艘海监船“海监84”和“海巡168”先后完工。“海巡168”总设计师、701所设计师邓爱民在接受专业媒体采访时说,他们还在研发吨位更大的执法船,比如5500吨级的大型巡航救助船,续航力超过1万海里。
    这种大型船只除了可以起降大型直升机,还配备两艘高速艇,配有两座射程超过150米的水炮。
    而2005年的消息说,当时701所与中国海洋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用于海洋石油储存量探测的“水鸟”研制项目合同。
    这种装备又称为电缆定深器,一根电缆上安装有100多个。此前中国企业从国外进口该设备,但目前出口到中国的“水鸟”都被限定在30米深度,无法进行深海作业。在与国内多家单位联系后,最终由701所进行相关研制。
    根据中船重工消息,701所甚至还刚刚设计完成了中国第一艘专业考古船。
    在这个庞大的研究机构里,还有其他20多名研究生导师。
    事实上,也许还有很多大师级人物的名字从未被公布过。但是他们的心血结晶:传闻中的052D型导弹驱逐舰、041后续型潜艇以及全国产航空母舰等等,必定将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成为这个国家保卫蓝色国土的坚实后盾。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http://www.shipol.com.cn/qyfc/270081.htm
041后续潜艇是什么潜艇,有没有知道内幕的?
Ding,中国军舰的摇篮
传闻中的052D型导弹驱逐舰、041后续型潜艇以及全国产航空母舰等等,必定将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嚓。它们就是被称为052b型的武汉号和053c型171海口舰。。。。。。。。不要以为我没看到错别字。
很好,长见识了
我的母校后门就是701呀,当时经常去701里面看电影,呵呵
053C是神马?
它们就是被人们称为052B型的“武汉号”和053C型的“海口号”
要有机会进了701研究所某处,你的裤衩会烧成灰的。
原来052C是这两个人搞的,潘镜芙任顾问,一直以为潘老设计的。。。。。
xhhhz 发表于 2013-7-31 22:29
要有机会进了701研究所某处,你的裤衩会烧成灰的。
是红成灰还是白成灰啊?
我的母校后门就是701呀,当时经常去701里面看电影,呵呵
财大的兄弟?其实财大最吸引人的是后面的某条巷子。
牛皮就在这些文章中被膨大了。
701所食堂的菜太油了....
啊,不对,厂跟所搞混了......701厂的菜很油.....
10多年前有次开会见到过朱英富。
以前有些活包给长江船舶设计院作了,现在不知道是怎样
55据说也是老朱设计的
既然你搞了701,我就来搞搞708吧,首先708没有701出名,701搞得是战舰,708搞得是背后的默默贡献者,设计的大多是军辅船。我就直接报708搞过的船吧。有水声船(虽然760水声所也搞过,但是主要的还是708,760也就拿来用用,主要型号是988型);补给舰,这个很出名的,主要型号903型补给舰(感谢704的装备);电子侦查船,主要型号813型(中国第一艘哦)、814型(说实话701设计的812型真能捣蛋);海洋调查船,主要型号有向阳红系列(595.614.645型等);测量船,主要型号是636.646型;救生船,主要型号是925型922型930型;勤务船,主要型号是912型消磁船;修理船,比较出名的是648型;训练船,81.82舰;水中兵器试验船,主要有904型、906型.907型;捞雷船,主要有917型......
都很牛,都常去
北斗的莹莹星光 发表于 2013-8-1 09:20
既然你搞了701,我就来搞搞708吧,首先708没有701出名,701搞得是战舰,708搞得是背后的默默贡献者,设计的 ...
幕后英雄多了
一些新船型,不在702所水池里面拖他个几百次,谁会设计?

型号得奖的时候,带了702所谁了?


各村有各村的招,非要在矮子里面掐出个高个来,不值当的
何尔蒙 发表于 2013-8-1 00:25
是红成灰还是白成灰啊?
可以明确的告诉你,红成灰。
何尔蒙 发表于 2013-8-1 00:25
是红成灰还是白成灰啊?
具体怎么红成灰,不能说,已经明确警告过会喝茶的。
xhhhz 发表于 2013-8-1 12:32
可以明确的告诉你,红成灰。
太好了,但愿不是白成灰。
xhhhz 发表于 2013-8-1 12:33
具体怎么红成灰,不能说,已经明确警告过会喝茶的。
不要喝茶,不要具体,不过那些成灰的东西都是已经定型的还是想象中的呀?
现在还没有,但是即将变成现实,我看过后放了几天的人民海军向前进,隐隐的中华帝国主义啊!
041后续潜艇是什么潜艇,有没有知道内幕的?
042嘛…本夜萧估计是4管鱼类,6管垂发的攻击艇
very good~
中华崛起小爷 发表于 2013-8-1 13:22
042嘛…本夜萧估计是4管鱼类,6管垂发的攻击艇
常规潜艇都上533鱼雷管,核潜艇再上650的超大管。
中华崛起小爷 发表于 2013-8-1 13:22
042嘛…本夜萧估计是4管鱼类,6管垂发的攻击艇
不过按照兔子的明明规律,033,035,039,041,应该都是奇数,下一个该是043了吧
712,小时候父亲在那工作,前不久我还借出差机会进去转了一圈
幕后英雄多了
一些新船型,不在702所水池里面拖他个几百次,谁会设计?


纯属科普,感觉701和708是好基友,所以就给他俩放到一起了,不是要邀功的,再说了708抢不过那些有人有钱的部门的
coolmaster 发表于 2013-8-1 01:06
财大的兄弟?其实财大最吸引人的是后面的某条巷子。
按摩的?那时候胆小,呵呵,就喜欢去那里面的网吧。
后门的桥楼餐馆现在还在开着呢
71岁、老当益壮啊、鼓个掌
卓越奇迹 发表于 2013-8-1 14:26
常规潜艇都上533鱼雷管,核潜艇再上650的超大管。
  常规潜艇就不能上垂发了
卓越奇迹 发表于 2013-8-1 14:27
不过按照兔子的明明规律,033,035,039,041,应该都是奇数,下一个该是043了吧
嫩说滴是常规的吧 俺说的是带垂发滴 当然超常规了
中华崛起小爷 发表于 2013-8-3 22:09
嫩说滴是常规的吧 俺说的是带垂发滴 当然超常规了
超导磁流体的
中华崛起小爷 发表于 2013-8-3 22:08
常规潜艇就不能上垂发了
可以啊,阿穆尔950都带垂发的。
向所有为祖国舰船事业鞠躬尽瘁的人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