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特律”倒下启示:看德国鲁尔区工业转型经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02:13:37
“底特律”倒下启示:看德国鲁尔区工业转型经验

2013-07-22 14:02:17   |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国际在线报道(驻德国记者 武诗韵):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几乎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工业转型的课题。一个底特律倒下了,还有千千万万的“底特律”在苦苦挣扎。老的工业重镇应对制造业转型方面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德国鲁尔区的工业转型就是其中之一。 

  鲁尔区的转型并不是由于泡沫经济,而是产业结构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造成的。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煤炭产量迅速增长、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鲁尔区煤炭储量急剧下降、开采成本越来越高、城市环境越来越差,终于爆发了煤业和钢铁危机。原有的以采煤、钢铁、煤化工、重型机械为基础的重化工业经济结构日益显露弊端,导致多数煤矿关闭,冶炼厂停产,大量工人失业。之后德国政府迅速采取措施,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对传统产业进行清理改造,逐步在当地发展新兴产业,发挥鲁尔区内不同地区的区域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行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多样化。

  现在鲁尔区的煤矿数量已经从1957年的140座减至7座,煤矿工人从47万减少到4万;钢铁厂从26个减少到4个,从业人员从30万下降到不足5万。服务业和其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已取代煤钢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其中仅服务业就吸引了该地区64%的从业人员,总人数高达95万。

  鲁尔区的转型在全球范围内的确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样本,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协调联邦、州和市三级政府共同参与对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并提供资金扶持,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

  其次是“有破有立”,改造传统产业,并且完善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北威州曾出台“鲁尔发展纲要”,将采煤集中到赢利多和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类似于中国的“关、停、并、转”,同时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并改造煤钢业。

  第三要对高新技术产业给予政策支持。比如北威州规定:凡是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的企业在当地落户,将给予大型企业投资者28%、小型企业投资者18%的经济补贴。

  第四点就是“以人为本”。面对大量的失业者,政府及时有效地提供了社会保障。建立完善的保险制度是居民不再大量流失的必要因素。

  最后一点是城市的文化建设。这点也许看起来不那么紧迫,但它会成为地区发展更深层的推动力。2010年的欧洲文化首都,除了匈牙利的佩奇和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之外,就是以埃森市为中心的德国鲁尔区。这也是第一次由一个地区而不是一个城市获得欧洲文化首都的称号。这里生活着来自171个不同国家的人们,鲁尔区呈现出的兼容包并的氛围让移民们能够建立起归属感,从而愿意在这个多样社会生活和工作。



http://gb.cri.cn/42291/2013/07/22/342s4190320.htm
国际在线“底特律”倒下启示:看德国鲁尔区工业转型经验

2013-07-22 14:02:17   |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国际在线报道(驻德国记者 武诗韵):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几乎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工业转型的课题。一个底特律倒下了,还有千千万万的“底特律”在苦苦挣扎。老的工业重镇应对制造业转型方面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德国鲁尔区的工业转型就是其中之一。 

  鲁尔区的转型并不是由于泡沫经济,而是产业结构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造成的。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煤炭产量迅速增长、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鲁尔区煤炭储量急剧下降、开采成本越来越高、城市环境越来越差,终于爆发了煤业和钢铁危机。原有的以采煤、钢铁、煤化工、重型机械为基础的重化工业经济结构日益显露弊端,导致多数煤矿关闭,冶炼厂停产,大量工人失业。之后德国政府迅速采取措施,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对传统产业进行清理改造,逐步在当地发展新兴产业,发挥鲁尔区内不同地区的区域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行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多样化。

  现在鲁尔区的煤矿数量已经从1957年的140座减至7座,煤矿工人从47万减少到4万;钢铁厂从26个减少到4个,从业人员从30万下降到不足5万。服务业和其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已取代煤钢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其中仅服务业就吸引了该地区64%的从业人员,总人数高达95万。

  鲁尔区的转型在全球范围内的确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样本,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协调联邦、州和市三级政府共同参与对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并提供资金扶持,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

  其次是“有破有立”,改造传统产业,并且完善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北威州曾出台“鲁尔发展纲要”,将采煤集中到赢利多和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类似于中国的“关、停、并、转”,同时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并改造煤钢业。

  第三要对高新技术产业给予政策支持。比如北威州规定:凡是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的企业在当地落户,将给予大型企业投资者28%、小型企业投资者18%的经济补贴。

  第四点就是“以人为本”。面对大量的失业者,政府及时有效地提供了社会保障。建立完善的保险制度是居民不再大量流失的必要因素。

  最后一点是城市的文化建设。这点也许看起来不那么紧迫,但它会成为地区发展更深层的推动力。2010年的欧洲文化首都,除了匈牙利的佩奇和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之外,就是以埃森市为中心的德国鲁尔区。这也是第一次由一个地区而不是一个城市获得欧洲文化首都的称号。这里生活着来自171个不同国家的人们,鲁尔区呈现出的兼容包并的氛围让移民们能够建立起归属感,从而愿意在这个多样社会生活和工作。



http://gb.cri.cn/42291/2013/07/22/342s4190320.htm
国际在线
“底特律”倒下的是市区的黑人区,而不是郊区的其它非黑人区。
二楼真相帝!不解释都明白!莫菲警官看到今天底特律这个样子,应该不会与OGP公司做对!
系统字符 发表于 2013-7-23 09:53
“底特律”倒下的是市区的黑人区,而不是郊区的其它非黑人区。
人生了癌症不管是在哪儿,就算是皮肤癌,治不好一样是死——城市也一样,要么你有本事修上围墙
系统字符 发表于 2013-7-23 09:53
“底特律”倒下的是市区的黑人区,而不是郊区的其它非黑人区。
哪里有黑人,哪里就混乱
给你一千万黑人,十万个鲁尔也倒下了
wtzoo 发表于 2013-7-23 17:26
给你一千万黑人,十万个鲁尔也倒下了
一千万黑奴,肯定到不下去,一千万自由的黑人,肯定倒下去
查了下资料,看到以下内容:”鲁尔区自1980年代结束工业生产任务后,致力将工业地景改造为休闲、娱乐、展览、教育等设施用途“。
”鲁尔区的改造虽获得巨大成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工业结构向多元化转变,但该地区产业中的很大部分仍然依赖传统产业部门。另外,结构调整花了近30年,维持经济稳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而这一负担的很大部分由德国政府承担。保护传统产业的政策直到后来才放弃。“
虽非因经济泡沫而转型,但其向服务业转型成功却离不开当时德国整体经济的坚挺以及世界经济的繁荣。如果在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期搞这种转型,恐怕也是死路一条,届时面临的就是转也死不转也死的困境。
听说德国当农民是要有执照的?
fengxiang 发表于 2013-7-23 17:29
一千万黑奴,肯定到不下去,一千万自由的黑人,肯定倒下去
大实话不好听,可就是这么回事

南非算是另外一个典范
一千万黑奴,肯定到不下去,一千万自由的黑人,肯定倒下去
奥巴马他爸是数学硕士,索马里的。
  如果有那么多黑人的话,一样倒下去
还在用“汽车城底特律”来“启示”中国人?
水多湿身 发表于 2013-7-23 20:15
奥巴马他爸是数学硕士,索马里的。
不知道索马里的数学硕士能不能通过我们大一的高数考试。
亚洲滴联邦 发表于 2013-7-23 18:51
听说德国当农民是要有执照的?
是要上专门的学校 不是执照吧
兔子还需努力
德国的实体资本家影响力还是最大的;而美利坚,实体资本家已经逐步靠边站了
广州黑叔叔也很多的……
windrarara 发表于 2013-7-23 22:00
广州黑叔叔也很多的……
超过底特律了吧
一千万黑奴,肯定到不下去,一千万自由的黑人,肯定倒下去
总结得太到位了
这文章写得像是鲁尔区宣传部的通稿。

不可否认,鲁尔区在转型上确实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总体上还是感觉有些勉强。各种宣传有些夸大其词树典型的意思。
花果山人 发表于 2013-7-23 21:38
德国的实体资本家影响力还是最大的;而美利坚,实体资本家已经逐步靠边站了。
这完全是传说,看看现在蔡司啊,莱卡啊,西门子啊,德马格啊,他们的老板是谁?
现在德国的所谓博士,比美国MBA还烂大街,德国传统企业里面掌权的,
多是金融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