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的饮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2:30:04
现在西方的很多主要的食品在中古时尚还未传入欧洲,如土豆、番薯、玉米、西红柿等等,而在上古时甚至连豆子都没有,除了主食小麦大麦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外(但是烹饪方法今古也差别很大),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今古是区别很大的。

百年战争的时候,人们吃面包,奶酪,腌肥肉,炖菜,家禽,蛋类,那些封建领主还有野猪啊、鹿啊什么的野味可以吃,还有甜食,做成城堡形状的烤面团、用面糊、蜂蜜和水果做成灰白色猪肠子状的甜食等等。

那个时候的面包~~~味道不会很好。古代欧洲因为没有充足的饲料,所以在过冬的时候经常把不留做种畜的牲畜都杀掉做咸肉。没有肉桂、丁香、豆蔻、胡椒等香料,咸肉的味道也是很恐怖的。咸肉的一大好处是出门不用另带盐了,吃饭是切下一小片和其他菜一起煮就行了,这也说明了咸肉为什么都咸得让人受不了的原因。。所以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英国人……都在探索香料航道。



香料、黄金、丝绸,这是中世纪西方国家梦寐以求的东西。前者更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每一艘自东方满载香料回来的航船,获得的巨额利润,驱使人们不畏惊涛骇浪,远涉重洋,倒霉的成了异国亡魂,幸运的一夜暴富。由此出现的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的掠夺行径,殖民时代的血与火……
一磅豆蔻可以换一群羊,一磅丁香等于三倍重量的黄金,这样的买卖,就是杀头都有人会抢着做!
“南洋一个穷困的土人每顿饭使用的香料是在欧洲的国王也不敢想象的奢侈享受…”
还有,我看过一个描述东南亚穷孩子饮食的话,谈到他每天只能吃和捣碎的香料(不知道是那种香料)混在一起的米饭………………我想他每顿所吃香料的价值如果在欧洲足够享受满汉全席了吧^-^!



熏肉的香味跟熏的木材关系很大,以前德国农村也像我们这边一样用柏树等的树枝熏,会有很不错的香味。其实真正熏肉的香味不在于香料而在于肉和烟熏相互作用后释放出来的香味这才是最自然的。

中世纪欧洲其实一般老百姓哪里能天天吃肉,多半有些面包就不错了。一天到晚忙死忙活,也没什么功夫注意烹调。只有贵族老爷才那么讲究。(不过比起现代人,路易十四和腓特烈大帝也不过如此罢了,hehe)

这边有些主食面包估计很多人吃不惯,比如这边经常用原麦粒做成面包,有的时候加上向日葵种子(没炒过的),吃起来有股酸味,不过据说营养丰富。



中世纪的欧洲人其实营养是相当不好的,19世纪的德国人平均身高也不过一米六几,从那些城堡和骑士盔甲就可以看出来了。现在真正的古代城堡很多地方都很狭窄,矮小。那些骑士盔甲极其窄小,连我都穿不上,骑士如此,老百姓就可想而知了。



阶级差别和地域差别肯定是同时存在的,不能绝对化(对了,南欧的烹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用酒调味,酒中的醇能够和动物组织中的脂肪酸生成有强烈香味的酯,并可以去除鱼中的腥味,对于海洋文化的南欧是很有用的)
但是地域差别确实是有的:同样是穷人,某些地方的可能就要会烹调一些。据说吉普赛人就经常用死狗死猫以及欧洲人扔掉的下水做出美味佳肴。

欧洲人身高增长之迅速从他们的设施就可以看出来了,很多十几二十年前的设施比如电车对于现在的人的身高已经变得很勉强了,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把东西造大一点,节省材料?



西方人的主食当然是面包,但面包的主要成分却未必是小麦,在整个中世纪,西欧经常处于阶段性的粮食危机中,危机的原因来自各个方面,一个主要方面是低产--知道一点农业知识的人都知道,小麦的单位产量在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中是最低的,加上农业水平的低下,欧洲的气候又比现在冷的多,所以在整个中世纪(可以说这个匮乏时代几乎延续到17世纪)小麦的产量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之下。所以各式各样的代用品包括大麦、黑麦、双粒小麦之类的谷物都被做成面包,甚至用栗子和豆子磨粉来做面包。穷人长期以来食用成分复杂的面包,白面包则归富人、贵族和教会特权者享用。当时的一种白面包叫做司铎面包,还有一种加入牛奶并且用啤酒酵母来代替普通发面的精白小面包,叫做皇后面包。按法国革M家的说法,体现了教会和王权一体的丑恶。




肉类: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当时的欧洲人吃肉很多,但不是现在我们印象中的牛排,而是猪肉。当时的欧洲森林和公共荒地很多,猪基本上是放养,所以有牧猪人这样的职业。猪肉在中世纪一直是西方的主要肉食。牛肉和羊肉也占一定比例,但不高。养羊主要是为了获取羊毛和乳品,大规模养牛供食用当时还比较少见,主要也是为了获取乳品--奶酪和黄油。
  顺便说一句,现在欧洲人对我们食用猪下水不解,其实当时的欧洲人也食用猪下水和猪血。这个习惯到20世纪在东欧还有保留。
  野味也是肉食的一大来源,但这基本上归领主贵族享用,包括鹿、野猪、野兔和淡水鱼。中世纪欧洲贵族的第一大娱乐就是狩猎,因此严厉禁止私猎。但农民偷猎的情况还是经常发生的,到城市兴起以后,野味也开始渗透的市民的餐桌上来。




禽类:
  阉鸡(为了肉质肥嫩)和肥鹅是中世纪的美食。还有许多野禽可供食用,天鹅和孔雀一度都是美食家的大菜,至于味道如何,不敢想象。




鱼:
一位历史学家说过,在欧洲中世纪,青鱼是一位历史人物。在天主教的斋戒期内,鱼和蛋类是唯一可以食用的荤菜。因此腌制的青鱼(也包括其他的鱼类)是极受欢迎的商品,穷人几乎常年食用以作为蛋白质的来源。青鱼洄游路线的改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汉萨的衰落和阿姆斯特丹的兴起(这个说法不是很妥当,只是说说而已)。




油脂:
地中海地区主要食用橄榄油,北方则食用黄油。




酒类:
  葡萄酒和啤酒是当时主要的2种酒类,与中国不同,酒是欧洲人的常备食品,而非庆祝宴会上的兴奋剂。无论穷富高低,酒都是每餐的必须品。当时的军需供应表上每个士兵应当每餐可以发多少葡萄酒多少面包都是有详细规定的,其地位简直不亚于面包。当然酒有好坏之分,也是有三六九等的。一般说在葡萄酒产地(欧洲的南部),葡萄酒是大众饮料。当时的葡萄酒已经有红白之分,但葡萄烧酒(既帖主所说的白兰地)还没有出现。酒主要用木桶装运,当时可能在酿酒技术上还不过关,当年新酿之酒一般价值都十倍于隔年的陈酒--因为后者往往会变酸,无法入口。

中世纪的啤酒概念与我们的不同,不很恰当的说,与现代啤酒的相似程度还不如与我们的黄酒的相似程度来的高,当时的一些现在的基本啤酒工艺还没有出现,使用蛇麻子则是晚近的事情。啤酒就是一种谷物酒的代名词,但它仍旧是一种发酵酒,而非蒸馏出来的谷物烧酒(威士忌就是谷物烧酒)。啤酒主要在不产葡萄的地区流行,上层人物一般以喝葡萄酒为贵,啤酒主要是下层的饮料。


香料:  
  简单说,欧洲的中世纪,冬季比现在冷得多。缺少饲料使得喂养牲畜的农民必须在冬季来临前屠宰无法喂养的牲畜,腌制咸肉和烹调都需要香料.
要忆苦思甜,非用原版咸肉不可,要教育后人先辈创业之艰难,不然总以为先人每天就是法国面包配英国奶酪,配菜是德国酸菜小香肠呢。哈哈哈!


附录资料1:
查理大帝的皇庄的财产清单:
  我们在阿斯那匹木地方皇庄上看到了一座皇家的石头宫殿,建造极好。有三间大厅,全部房子有阳台环绕,有十一个妇女住的房间;下有一个地下室,正门前有二个回廊;此外在院庭内,又有十七个木房,具有同样数目的房间,并有其他设备。建筑甚佳;此外又有—马厩、—厨房、—磨房、一仓房、三草料房。
遮盖物有:为一床用的床单、一桌布、一手巾。

用具有:二铜壶、二酒杯、二青铜釜、一铁锅、一炒锅、—法码秤、铁薪架一双、一灯、二手斧、一磐(应为金字底,而不是石字底)、二钻、—斧、一刀、—大木扳、一小木板、二长柄镰刀、二镰刀、二铁刃铲,并有充足的木器。

  农产品:去年收获的德意志小麦90筐,可磨成面粉450磅,大麦100筐;今年收获德意志小麦110筐,巳用去60筐播种,其余部分保存;小麦100筐,60筐用于播种,余存;裸麦98筐全部用于播种;大麦1800筐,1100筐用于播种,余存;燕麦430筐;大豆1筐;豌豆12筐,在五个磨房中,有面粉800小筐;在四个酿酒房中有酒650小米伊德,除已付庄园教士240米伊德外,余存;在两桥梁处,存盐60米伊德,钱二先令;在四个园圃中,十一先令。蜂蜜3米伊德;黄油1米伊德;去年存下猪油10片;新猪油200片,带有碎肉及肥肉,今年收酪干43磅。

  家畜:大牲口51头、5头三岁的、7头两岁的、7头一岁的;10匹二岁小马、8匹一岁的、3匹牡马;16头母牛;2头驴;5头带小牛的母牛、2头小水牛、3头一岁小牛、3头公牛;26只猪、10只小猪、5口公猪;15只带羔羊的羊、20只一岁羊、12只公羊、3只带小山羊的山羊、3只一岁山羊、3只公山羊;30只鹅;80只鸡;2只孔雀。

属于上述宫廷的庄园:
在格里修庄,我们看见有庄园建筑物,共中省三个草料房,一个被篱笆圈起的院子。又有一个花园,其中有树木、十只鹅、八只鸭、30只鸡。
在另一个庄园我们看见有庄园建筑物;一个具有篱墙的院子,其中有三个草料房;有一个葡萄园、一个树园、十五只鹅、20只鸡。
在第三个庄园上,有房屋、存二个草料房、一个谷仓、一个花园、一个又有篱笆的院子。那里和宫殿中一样,有干量器与湿量器。没有金匠、银匠、铁匠、猎夫或其他服役之人。


领主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资源常常开战。这就需要一个经济后盾。于是就出现了庄园制度。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以农业生产为主,兼顾林,牧,副,鱼业生产,以及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和武器的制.造等手工业生产。只有极少庄园不能生产的必须品,如盐,铁等,才到外面去购买。庄园生产的目的,是为领主及其侍从提供消费资料,同时也为农奴养家糊口提供必须的生活资料。典型庄园的土地一般包括两部分,就是领主的自营地和农奴的份地。所谓自营地,是由农奴每周花三四天耕作的。自营地上的收获归领主所有。农奴仅靠耕作自己的份地维生。农奴还得承担各种杂役。他们还需要缴纳各种各样的税。农奴使用领主的森林,水源等都必须交钱。另外还要向领主贡献农副产品。领主正是依靠这种高度剥削政策获得金钱。现在西方的很多主要的食品在中古时尚还未传入欧洲,如土豆、番薯、玉米、西红柿等等,而在上古时甚至连豆子都没有,除了主食小麦大麦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外(但是烹饪方法今古也差别很大),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今古是区别很大的。

百年战争的时候,人们吃面包,奶酪,腌肥肉,炖菜,家禽,蛋类,那些封建领主还有野猪啊、鹿啊什么的野味可以吃,还有甜食,做成城堡形状的烤面团、用面糊、蜂蜜和水果做成灰白色猪肠子状的甜食等等。

那个时候的面包~~~味道不会很好。古代欧洲因为没有充足的饲料,所以在过冬的时候经常把不留做种畜的牲畜都杀掉做咸肉。没有肉桂、丁香、豆蔻、胡椒等香料,咸肉的味道也是很恐怖的。咸肉的一大好处是出门不用另带盐了,吃饭是切下一小片和其他菜一起煮就行了,这也说明了咸肉为什么都咸得让人受不了的原因。。所以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英国人……都在探索香料航道。



香料、黄金、丝绸,这是中世纪西方国家梦寐以求的东西。前者更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每一艘自东方满载香料回来的航船,获得的巨额利润,驱使人们不畏惊涛骇浪,远涉重洋,倒霉的成了异国亡魂,幸运的一夜暴富。由此出现的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的掠夺行径,殖民时代的血与火……
一磅豆蔻可以换一群羊,一磅丁香等于三倍重量的黄金,这样的买卖,就是杀头都有人会抢着做!
“南洋一个穷困的土人每顿饭使用的香料是在欧洲的国王也不敢想象的奢侈享受…”
还有,我看过一个描述东南亚穷孩子饮食的话,谈到他每天只能吃和捣碎的香料(不知道是那种香料)混在一起的米饭………………我想他每顿所吃香料的价值如果在欧洲足够享受满汉全席了吧^-^!



熏肉的香味跟熏的木材关系很大,以前德国农村也像我们这边一样用柏树等的树枝熏,会有很不错的香味。其实真正熏肉的香味不在于香料而在于肉和烟熏相互作用后释放出来的香味这才是最自然的。

中世纪欧洲其实一般老百姓哪里能天天吃肉,多半有些面包就不错了。一天到晚忙死忙活,也没什么功夫注意烹调。只有贵族老爷才那么讲究。(不过比起现代人,路易十四和腓特烈大帝也不过如此罢了,hehe)

这边有些主食面包估计很多人吃不惯,比如这边经常用原麦粒做成面包,有的时候加上向日葵种子(没炒过的),吃起来有股酸味,不过据说营养丰富。



中世纪的欧洲人其实营养是相当不好的,19世纪的德国人平均身高也不过一米六几,从那些城堡和骑士盔甲就可以看出来了。现在真正的古代城堡很多地方都很狭窄,矮小。那些骑士盔甲极其窄小,连我都穿不上,骑士如此,老百姓就可想而知了。



阶级差别和地域差别肯定是同时存在的,不能绝对化(对了,南欧的烹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用酒调味,酒中的醇能够和动物组织中的脂肪酸生成有强烈香味的酯,并可以去除鱼中的腥味,对于海洋文化的南欧是很有用的)
但是地域差别确实是有的:同样是穷人,某些地方的可能就要会烹调一些。据说吉普赛人就经常用死狗死猫以及欧洲人扔掉的下水做出美味佳肴。

欧洲人身高增长之迅速从他们的设施就可以看出来了,很多十几二十年前的设施比如电车对于现在的人的身高已经变得很勉强了,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把东西造大一点,节省材料?



西方人的主食当然是面包,但面包的主要成分却未必是小麦,在整个中世纪,西欧经常处于阶段性的粮食危机中,危机的原因来自各个方面,一个主要方面是低产--知道一点农业知识的人都知道,小麦的单位产量在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中是最低的,加上农业水平的低下,欧洲的气候又比现在冷的多,所以在整个中世纪(可以说这个匮乏时代几乎延续到17世纪)小麦的产量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之下。所以各式各样的代用品包括大麦、黑麦、双粒小麦之类的谷物都被做成面包,甚至用栗子和豆子磨粉来做面包。穷人长期以来食用成分复杂的面包,白面包则归富人、贵族和教会特权者享用。当时的一种白面包叫做司铎面包,还有一种加入牛奶并且用啤酒酵母来代替普通发面的精白小面包,叫做皇后面包。按法国革M家的说法,体现了教会和王权一体的丑恶。




肉类: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当时的欧洲人吃肉很多,但不是现在我们印象中的牛排,而是猪肉。当时的欧洲森林和公共荒地很多,猪基本上是放养,所以有牧猪人这样的职业。猪肉在中世纪一直是西方的主要肉食。牛肉和羊肉也占一定比例,但不高。养羊主要是为了获取羊毛和乳品,大规模养牛供食用当时还比较少见,主要也是为了获取乳品--奶酪和黄油。
  顺便说一句,现在欧洲人对我们食用猪下水不解,其实当时的欧洲人也食用猪下水和猪血。这个习惯到20世纪在东欧还有保留。
  野味也是肉食的一大来源,但这基本上归领主贵族享用,包括鹿、野猪、野兔和淡水鱼。中世纪欧洲贵族的第一大娱乐就是狩猎,因此严厉禁止私猎。但农民偷猎的情况还是经常发生的,到城市兴起以后,野味也开始渗透的市民的餐桌上来。




禽类:
  阉鸡(为了肉质肥嫩)和肥鹅是中世纪的美食。还有许多野禽可供食用,天鹅和孔雀一度都是美食家的大菜,至于味道如何,不敢想象。




鱼:
一位历史学家说过,在欧洲中世纪,青鱼是一位历史人物。在天主教的斋戒期内,鱼和蛋类是唯一可以食用的荤菜。因此腌制的青鱼(也包括其他的鱼类)是极受欢迎的商品,穷人几乎常年食用以作为蛋白质的来源。青鱼洄游路线的改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汉萨的衰落和阿姆斯特丹的兴起(这个说法不是很妥当,只是说说而已)。




油脂:
地中海地区主要食用橄榄油,北方则食用黄油。




酒类:
  葡萄酒和啤酒是当时主要的2种酒类,与中国不同,酒是欧洲人的常备食品,而非庆祝宴会上的兴奋剂。无论穷富高低,酒都是每餐的必须品。当时的军需供应表上每个士兵应当每餐可以发多少葡萄酒多少面包都是有详细规定的,其地位简直不亚于面包。当然酒有好坏之分,也是有三六九等的。一般说在葡萄酒产地(欧洲的南部),葡萄酒是大众饮料。当时的葡萄酒已经有红白之分,但葡萄烧酒(既帖主所说的白兰地)还没有出现。酒主要用木桶装运,当时可能在酿酒技术上还不过关,当年新酿之酒一般价值都十倍于隔年的陈酒--因为后者往往会变酸,无法入口。

中世纪的啤酒概念与我们的不同,不很恰当的说,与现代啤酒的相似程度还不如与我们的黄酒的相似程度来的高,当时的一些现在的基本啤酒工艺还没有出现,使用蛇麻子则是晚近的事情。啤酒就是一种谷物酒的代名词,但它仍旧是一种发酵酒,而非蒸馏出来的谷物烧酒(威士忌就是谷物烧酒)。啤酒主要在不产葡萄的地区流行,上层人物一般以喝葡萄酒为贵,啤酒主要是下层的饮料。


香料:  
  简单说,欧洲的中世纪,冬季比现在冷得多。缺少饲料使得喂养牲畜的农民必须在冬季来临前屠宰无法喂养的牲畜,腌制咸肉和烹调都需要香料.
要忆苦思甜,非用原版咸肉不可,要教育后人先辈创业之艰难,不然总以为先人每天就是法国面包配英国奶酪,配菜是德国酸菜小香肠呢。哈哈哈!


附录资料1:
查理大帝的皇庄的财产清单:
  我们在阿斯那匹木地方皇庄上看到了一座皇家的石头宫殿,建造极好。有三间大厅,全部房子有阳台环绕,有十一个妇女住的房间;下有一个地下室,正门前有二个回廊;此外在院庭内,又有十七个木房,具有同样数目的房间,并有其他设备。建筑甚佳;此外又有—马厩、—厨房、—磨房、一仓房、三草料房。
遮盖物有:为一床用的床单、一桌布、一手巾。

用具有:二铜壶、二酒杯、二青铜釜、一铁锅、一炒锅、—法码秤、铁薪架一双、一灯、二手斧、一磐(应为金字底,而不是石字底)、二钻、—斧、一刀、—大木扳、一小木板、二长柄镰刀、二镰刀、二铁刃铲,并有充足的木器。

  农产品:去年收获的德意志小麦90筐,可磨成面粉450磅,大麦100筐;今年收获德意志小麦110筐,巳用去60筐播种,其余部分保存;小麦100筐,60筐用于播种,余存;裸麦98筐全部用于播种;大麦1800筐,1100筐用于播种,余存;燕麦430筐;大豆1筐;豌豆12筐,在五个磨房中,有面粉800小筐;在四个酿酒房中有酒650小米伊德,除已付庄园教士240米伊德外,余存;在两桥梁处,存盐60米伊德,钱二先令;在四个园圃中,十一先令。蜂蜜3米伊德;黄油1米伊德;去年存下猪油10片;新猪油200片,带有碎肉及肥肉,今年收酪干43磅。

  家畜:大牲口51头、5头三岁的、7头两岁的、7头一岁的;10匹二岁小马、8匹一岁的、3匹牡马;16头母牛;2头驴;5头带小牛的母牛、2头小水牛、3头一岁小牛、3头公牛;26只猪、10只小猪、5口公猪;15只带羔羊的羊、20只一岁羊、12只公羊、3只带小山羊的山羊、3只一岁山羊、3只公山羊;30只鹅;80只鸡;2只孔雀。

属于上述宫廷的庄园:
在格里修庄,我们看见有庄园建筑物,共中省三个草料房,一个被篱笆圈起的院子。又有一个花园,其中有树木、十只鹅、八只鸭、30只鸡。
在另一个庄园我们看见有庄园建筑物;一个具有篱墙的院子,其中有三个草料房;有一个葡萄园、一个树园、十五只鹅、20只鸡。
在第三个庄园上,有房屋、存二个草料房、一个谷仓、一个花园、一个又有篱笆的院子。那里和宫殿中一样,有干量器与湿量器。没有金匠、银匠、铁匠、猎夫或其他服役之人。


领主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资源常常开战。这就需要一个经济后盾。于是就出现了庄园制度。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以农业生产为主,兼顾林,牧,副,鱼业生产,以及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和武器的制.造等手工业生产。只有极少庄园不能生产的必须品,如盐,铁等,才到外面去购买。庄园生产的目的,是为领主及其侍从提供消费资料,同时也为农奴养家糊口提供必须的生活资料。典型庄园的土地一般包括两部分,就是领主的自营地和农奴的份地。所谓自营地,是由农奴每周花三四天耕作的。自营地上的收获归领主所有。农奴仅靠耕作自己的份地维生。农奴还得承担各种杂役。他们还需要缴纳各种各样的税。农奴使用领主的森林,水源等都必须交钱。另外还要向领主贡献农副产品。领主正是依靠这种高度剥削政策获得金钱。
楼主头像吓人……………………


查理曼大帝过的不如同时代中国大地主好……
中世纪的欧洲能有什么好饮食,北非的阿拉伯人打下西西里岛就导致了现在意大利被大家称为“面条国”
楼主能换个头像么
  中世纪的欧洲日子过得非常凄惨,如果不幸穿越过去,落在欧洲……我的天啊……相对而言,中世纪时的中国要发达很多。
楼主,乃的头像导致偶没看完贴---时不时得看看乃的头像是否还在瞪偶,心里发毛啊

说了大半天,意思就是说中世纪的欧洲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吃的垃圾
SYSOP 发表于 2013-7-12 23:47
楼主能换个头像么
我也觉得头像看得有点瘆得慌,请求楼主换一个吧,太发毛了。
仲卿 发表于 2013-7-13 02:35
楼主,乃的头像导致偶没看完贴---时不时得看看乃的头像是否还在瞪偶,心里发毛啊

说了大半天, ...
  工业革命以后,就大不一样了。等英国人登陆中国,发现中国清朝人根本就是吃不饱。由于人高马大,近距离刺刀冲锋,反而都是外国入侵者占明显的优势。
楼主,乃的头像导致偶没看完贴---时不时得看看乃的头像是否还在瞪偶,心里发毛啊

说了大半天, ...
还真是 不敢想象 一个皇帝居然就那么点财产!锅碗瓢盆以个计数
现在西方拍的反应中世纪的电影中平民的生活状态就是极端的贫穷,肮脏和粗俗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所以看到好多人向往中世纪文明的,我就想笑
可以说地理大发现也带来了厨艺的大进步
现在西方拍的反应中世纪的电影中平民的生活状态就是极端的贫穷,肮脏和粗俗
哥们推荐点欧洲中世纪题材电影我吧!
德国有种香肠是用整个猪胃做的
venus0930 发表于 2013-7-13 15:40
哥们推荐点欧洲中世纪题材电影我吧!
勇敢的心     
国内摄制的清朝、民国时期的影视作品,演员个个衣裳光鲜、肥头大耳,时代背景根本不像一个贫困的农业国。
钻研欧洲中世纪的饮食,算是不错的探索帖子。但,看了你所说的那些欧洲先人所食用的菜谱,真是倒胃口。。。还是老老实实吃中国菜吧。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3-7-13 07:36
  工业革命以后,就大不一样了。等英国人登陆中国,发现中国清朝人根本就是吃不饱。由于人高马大,近距 ...
清朝时期的中国人不能说是完全吃不饱,实际上清朝时期的国人的平均身高在当时的欧洲人看来并不低,清朝普通官员的饮食标准放到当时的欧洲都是极高的。清朝士兵不能打仗是训练的问题。
农业时代,中国这块地方是全地球物质生活最充裕富足的地区
很简单,纬度、土壤、降水光照条件和中国一样好的地方,比如美国所处的北美地带,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
而开发程度较高的地区,自然条件又远远不如中国
所以来过中国的西方人说了,宋朝时代中国都城一个守门人的日常生活都比欧洲的一个贵族要强
就烹调饮食文化来说,我大吃货天朝至少领先欧洲蛮夷两千年以上!
venus0930 发表于 2013-7-13 15:40
哥们推荐点欧洲中世纪题材电影我吧!
《圣女贞德》《勇敢的心》《魔宫传奇》。。。一下子也想不起很多了
重点推荐一下《魔宫传奇》哈,主演辛康纳利,是部披着宗教外衣的破案悬疑片,片中对中世纪的社会百态,宗教,阶级都有比较到位描写
xlfz 发表于 2013-7-14 23:44
国内摄制的清朝、民国时期的影视作品,演员个个衣裳光鲜、肥头大耳,时代背景根本不像一个贫困的农业国。
话说回来 你现在想找个面黄肌瘦 面有菜色的还真不容易
 饭菜让人作呕。面包永远霉迹斑斑,下口处务必挑了又挑。白面包是宝贝。城堡外头或许正有人为一片白面包翻脸动刀。肉食都欠火候。而且不新鲜。你通常吃的都是猪肉——猪吃垃圾,人再吃猪。时人钟爱的大香肠用畜血灌制,咬一口血水四溅,场面很是惊悚。等到你忍无可忍要破费吃一顿法式大餐了,他们给你端上一碟用肉汁煮出来的鳗鱼,外加牛蛙、蛤蟆和蜗牛。据说有个教皇就是因为贪吃鳗鱼消化不良才一命呜呼,可见当时这菜肴有多诱人。但你不满足,问有没别的,他们说孔雀、画眉、鹤与鹧鸪。你说算了,来点土豆——但随即想起这作物还没被引入欧洲。番茄亦然。茶叶和咖啡亦然。色拉也没发明。糖果又稀罕又难吃。胡椒、咖喱和白糖统统的没有。你绝望了,随便叫了点奶酪。他们端来一坨绿不啦叽的物体,倒足了你的胃口。
     这顿饭你吃得半饥不饱,剩了大半,于是想靠精神食粮打发掉肉体饥饿,但城堡里遍寻不到书籍,给你派去搜书的侍从都忍不住嘀咕:堂堂骑士读书作吗?他们好容易搞来本圣经,你才想起自己拉丁文大字不识一个,只好看图片打发时间。这时,有朋友来访,你热情接待,备极殷勤。酒过三巡,你谈起了宗教、哲学、艺术,听得他如坠雾中。于是你改谈时政,但两人的关注范围总出不了方圆百里。最后,你们用荤段子草草总结了这次交流,彼此道了别。
     你憋得慌,但附近也没城镇、市场之类的热闹去处解闷。你登上村口的了望塔放眼四野,但见密林幽深莫测,小径断续难辨,出行着实不便。最后你叹口气,放弃了探险的计划。须知当时欧洲人口密度奇低,法兰西600万,英格兰100万,加起来不及同时代北宋人口的十分之一。

转一段天涯关于穿越中世纪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