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是第三次国共合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3:54:37
<P>● 陈子帛
<P>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领参访团前往大陆,这是相隔56年之后国民党正式组团踏足大陆的土地,被海内外媒体视为“破冰之旅”。国民党和江丙坤本人对此行的定位都是“缅怀之旅”和“经贸之旅”。
<P>  为了统一口径,江丙坤以及国民党中央不断告诫所有团员要“谨言慎行”,但是,还是有参访团成员对外表示,江丙坤此次率团登陆以及连战即将对大陆进行的参访,可以被理解为“第三次国共合作”
<P>  江丙坤和连战随即对“第三次国共合作”进行了澄清,反复强调这次参访与“国共合作”毫无关系,希望人们不要误解或刻意歪曲。连战更是对“国共合作”直斥其非,认为这种说法是“侮辱绝大多数台湾人民”。
<P>其他政党各有反应
<P>  虽然国民党对“国共合作”的提法避犹不及,但来自对立阵营的政治泼墨还是接踵而至。极端台独势力的一面倒反应自不待言,或称国民党“投共卖台”,或称国民党“俯首称臣”,尽管这种声音并非主流。
<P>  民进党反应杂陈,陈水扁公开抨击这次参访行动,认为此时此刻的“国共和谈”是“时光倒错”。还有部分民进党人士紧紧抓住江丙坤一行没有采用中华民国国号、没有高举中华民国国旗而横加指责。
<P>  更有甚者,民进党利用立法院党团,公开指控国民党与中共高层去年在泰国曼谷签订“秘密协定”,而江丙坤访问大陆只是这个“秘密协定”的台面化。
<P>  他们还说,所谓的第三次“国共合作”有三部曲:第一,国民党主席连战将亲访大陆,并与中共总书记举行高峰会;第二,国共组成“国家统一委员会”并互设办事处;第三,推动三通并签订和平协定。
<P>  亲民党的反应虽然不像民进党那么激烈,但对国民党的捷足先登,酸葡萄心理却充满于字里行间。
<P>  江丙坤此行除了温故知新、缅怀先烈之外,显然也是为连战在卸任之前访问大陆进行铺路。连战的核心幕僚丁远超和国民党秘书长林丰正的办公室主任黄福田等人,都跻身江丙坤的参访队伍中,就连战访问一事与大陆对口单位进行先期作业。连战已宣布,他将在今年5月间前往大陆,从而证实了外界的揣测。
<P>出于政治角力的需要
<P>  两岸关系目前处于政治僵局,台湾社会对“反分裂法”疑虑重重,台独基本教义派一直在高喊收缩两岸经贸交流。在这种背景下,国民党不改初衷,坚持安排江丙坤和连战先后访问大陆,不避讳和中共高层接触,可以说,迈出这一步是不容易的。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P>  一是虽然台湾主流民意对“反分裂法”存有诸多疑虑和负面看法,但依然主张继续维持两岸的经贸合作,维持和平稳定。这就构成了国民党参访大陆的民意基础;
<P>  二是台湾朝野目前在竞相抢占两岸关系的道义制高点,争夺两岸政策的诠释权和话语权,增加在台湾社会和大陆台商层面的能见度和吸引力;
<P>  三是国民党领导权正处于更迭之际,王、马之争纠缠不清,泛蓝合并几成泡沫幻影,国民党正处于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国民党想借助此行以及北京的高规格接待,唤回岛内泛蓝阵营的民众,增加内部凝聚力;
<P>  四是连战即将卸任,国民党中央希望能够在连战正式淡出政坛之前,通过访问大陆,给连战的从政生涯画下完美的句点。
<P>  前述四点,既有政治人物历史地位的考量,也有某个特定政治力量的“一党之私”,更多的是台湾朝野政治角力的需求。
<P>国共和解与两岸和解
<P>  在北京看来,这次赴访安排符合较早前“贾庆林讲话”、“胡锦涛讲话”的精神要旨,也符合“反分裂法”孜孜以求的阶段性目标,同时北京可以借此化解国际社会以及台湾岛内对“反分裂法”的压力,加上北京对“国共合作”有深刻的记忆和眷恋,因此对国民党这次“破冰之旅”极为重视。从行程安排、接待规格都可以看出,北京对“第三次国共合作”有一定的期待。
<P>  没有人怀疑国民党有意扮演改善和推动两岸关系的推手,但是,任何实质问题的最终解决,仍需要公权力,需要两岸当局坐下来谈。国民党目前的诉求,与回归务实层面的民进党以及同样有意“抢滩”的亲民党,并没有本质的分歧。
<P>  也就是说,“国共和谈”或者“第三次国共合作”,都是不切合实际的。今天的中国国民党和56年前的中国国民党完全是两回事,与邓小平、杨尚昆、江泽民所孜孜以求的“第三次国共合作”目标相去甚远。现在的国民党是一个彻底本土化的在野势力,它希望化解两岸僵局、改善两岸关系,但也要为自己的生存空间努力挣扎。一旦恢复执政地位,它和北京在政治上的讨价还价绝不会比陈水扁差。
<P>  诚如台湾媒体所言,当前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不再认为是国共对立,也不是两岸冲突,而是需要和平共处、相互合作,逐步地迈向谈判。
<P>  跳脱“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思考框架,人们的思路也许会更加清晰。因此,如果将江丙坤此行和连战即将展开的大陆之行,定位为“两岸和解”或者“国共和解”的第一步,或许更接近现实。
<P>·作者是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P><P>● 陈子帛
<P>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领参访团前往大陆,这是相隔56年之后国民党正式组团踏足大陆的土地,被海内外媒体视为“破冰之旅”。国民党和江丙坤本人对此行的定位都是“缅怀之旅”和“经贸之旅”。
<P>  为了统一口径,江丙坤以及国民党中央不断告诫所有团员要“谨言慎行”,但是,还是有参访团成员对外表示,江丙坤此次率团登陆以及连战即将对大陆进行的参访,可以被理解为“第三次国共合作”
<P>  江丙坤和连战随即对“第三次国共合作”进行了澄清,反复强调这次参访与“国共合作”毫无关系,希望人们不要误解或刻意歪曲。连战更是对“国共合作”直斥其非,认为这种说法是“侮辱绝大多数台湾人民”。
<P>其他政党各有反应
<P>  虽然国民党对“国共合作”的提法避犹不及,但来自对立阵营的政治泼墨还是接踵而至。极端台独势力的一面倒反应自不待言,或称国民党“投共卖台”,或称国民党“俯首称臣”,尽管这种声音并非主流。
<P>  民进党反应杂陈,陈水扁公开抨击这次参访行动,认为此时此刻的“国共和谈”是“时光倒错”。还有部分民进党人士紧紧抓住江丙坤一行没有采用中华民国国号、没有高举中华民国国旗而横加指责。
<P>  更有甚者,民进党利用立法院党团,公开指控国民党与中共高层去年在泰国曼谷签订“秘密协定”,而江丙坤访问大陆只是这个“秘密协定”的台面化。
<P>  他们还说,所谓的第三次“国共合作”有三部曲:第一,国民党主席连战将亲访大陆,并与中共总书记举行高峰会;第二,国共组成“国家统一委员会”并互设办事处;第三,推动三通并签订和平协定。
<P>  亲民党的反应虽然不像民进党那么激烈,但对国民党的捷足先登,酸葡萄心理却充满于字里行间。
<P>  江丙坤此行除了温故知新、缅怀先烈之外,显然也是为连战在卸任之前访问大陆进行铺路。连战的核心幕僚丁远超和国民党秘书长林丰正的办公室主任黄福田等人,都跻身江丙坤的参访队伍中,就连战访问一事与大陆对口单位进行先期作业。连战已宣布,他将在今年5月间前往大陆,从而证实了外界的揣测。
<P>出于政治角力的需要
<P>  两岸关系目前处于政治僵局,台湾社会对“反分裂法”疑虑重重,台独基本教义派一直在高喊收缩两岸经贸交流。在这种背景下,国民党不改初衷,坚持安排江丙坤和连战先后访问大陆,不避讳和中共高层接触,可以说,迈出这一步是不容易的。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P>  一是虽然台湾主流民意对“反分裂法”存有诸多疑虑和负面看法,但依然主张继续维持两岸的经贸合作,维持和平稳定。这就构成了国民党参访大陆的民意基础;
<P>  二是台湾朝野目前在竞相抢占两岸关系的道义制高点,争夺两岸政策的诠释权和话语权,增加在台湾社会和大陆台商层面的能见度和吸引力;
<P>  三是国民党领导权正处于更迭之际,王、马之争纠缠不清,泛蓝合并几成泡沫幻影,国民党正处于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国民党想借助此行以及北京的高规格接待,唤回岛内泛蓝阵营的民众,增加内部凝聚力;
<P>  四是连战即将卸任,国民党中央希望能够在连战正式淡出政坛之前,通过访问大陆,给连战的从政生涯画下完美的句点。
<P>  前述四点,既有政治人物历史地位的考量,也有某个特定政治力量的“一党之私”,更多的是台湾朝野政治角力的需求。
<P>国共和解与两岸和解
<P>  在北京看来,这次赴访安排符合较早前“贾庆林讲话”、“胡锦涛讲话”的精神要旨,也符合“反分裂法”孜孜以求的阶段性目标,同时北京可以借此化解国际社会以及台湾岛内对“反分裂法”的压力,加上北京对“国共合作”有深刻的记忆和眷恋,因此对国民党这次“破冰之旅”极为重视。从行程安排、接待规格都可以看出,北京对“第三次国共合作”有一定的期待。
<P>  没有人怀疑国民党有意扮演改善和推动两岸关系的推手,但是,任何实质问题的最终解决,仍需要公权力,需要两岸当局坐下来谈。国民党目前的诉求,与回归务实层面的民进党以及同样有意“抢滩”的亲民党,并没有本质的分歧。
<P>  也就是说,“国共和谈”或者“第三次国共合作”,都是不切合实际的。今天的中国国民党和56年前的中国国民党完全是两回事,与邓小平、杨尚昆、江泽民所孜孜以求的“第三次国共合作”目标相去甚远。现在的国民党是一个彻底本土化的在野势力,它希望化解两岸僵局、改善两岸关系,但也要为自己的生存空间努力挣扎。一旦恢复执政地位,它和北京在政治上的讨价还价绝不会比陈水扁差。
<P>  诚如台湾媒体所言,当前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不再认为是国共对立,也不是两岸冲突,而是需要和平共处、相互合作,逐步地迈向谈判。
<P>  跳脱“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思考框架,人们的思路也许会更加清晰。因此,如果将江丙坤此行和连战即将展开的大陆之行,定位为“两岸和解”或者“国共和解”的第一步,或许更接近现实。
<P>·作者是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P>
<P>  不錯,大致同意...</P><P>========================</P><P>第三次国共合作</P><P>  這句話實在不適合多講,雖然它是明擺著的,可政治就這麼回事,能作的和能說未必一回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