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8:53:50
台灣海軍共有6萬8千多人。其中包括海軍陸戰隊3萬9千人,其在台灣軍隊人數中所占比例之高,位居世界前列。此外,還有大約相同數量的預備役兵員。   

    海軍部隊在海軍總司令部統一指揮下,執行海軍訓練、巡邏、戰備任務。其區分為作戰部隊與陸上部隊,機構也分為海上部隊與陸上機構兩大類。下設艦隊司令部(設在高雄左營)、陸戰隊司令部(設在高雄左營)、兩棲部隊司令部(設在高雄左營)和后勤司令部,還有反潛作戰指揮部、海軍航空大隊以及負責指揮海軍基地的第一、二、三軍區與中正基地指揮部。

    作戰部隊序列為驅逐巡防部隊、兩棲部隊、潛艦部隊、水雷部隊、后勤部隊、快艇部隊、海航部隊、岸置導彈部隊、海軍陸戰隊。海軍艦隊有:2個驅逐艦隊、2個護衛艦隊、1個登陸艦隊與1個登陸艇隊、1個潛艦戰隊、1個水雷艦隊、1個掃布雷隊、1個勤務艦隊、1個救難大隊、1個快艇部隊、1個反潛直升機大隊、1個岸置“雄風”導彈大隊、2個陸戰師、1個登陸戰車團、1個勤務戰車團、1個包括導彈艇大隊在內的第六二特遣部隊(擔任日常作戰勤務),另外還有北區和南區的巡邏運輸支隊。台灣所有的艦隊,都歸艦隊司令部管轄。   

    1992年8月,台灣成立了反潛作戰指揮部,研究反封鎖作戰策略,其下轄反潛直升機隊及潛艦戰隊。在此基礎上,台灣將擴編成立潛艦司令部,其下轄潛艇第一、二、三指揮部、海航部及反潛部。1993年5月,台灣海軍又成立海軍航空大隊。1995年8月成立了第七艦隊(驅逐艦隊)。   

    軍區是台灣海軍的主要陸面機構。根據台灣海區地理狀況和作戰任務,台灣海軍划分為第一、二、三軍區和中正基地指揮部,直屬海軍總司令部。軍區司令部在轄區內為海軍最高行政機構。軍區司令對本轄區內的海區、海軍基地的防務負責,(山昆)還負責保障部署在轄區內的艦隊兵力、岸防部隊、機關和其它軍事設施的活動。軍區轄區范圍內的海軍其它陸上機構,均受軍區司令部督導、監察和行政管理。軍區以下划分為若干軍分區,并設相應的陸上機構,即基地指揮部。在烏丘、東沙及南(山昆)沙設有3個守備區。   

    海軍第一軍區管轄范圍包括台灣南部、南中國海各島。該軍區有2個海軍基地,即左營和高雄港。左營是台灣海軍的主要基地,艦隊和軍區司令部以及海軍陸戰隊、登陸艦隊、掃雷艇隊、導彈艇大隊、南區巡邏運輸支隊的司令部均設在這里,還有(山昆)海軍院校、醫院及造船廠等。高雄是驅逐艦隊司令部所在地,也有海軍造船廠等其它設施。   

    第二軍區管轄范圍包括澎湖列島、台灣海峽南部。該軍區有馬公海軍基地,馬公港是軍區司令部所在地,也是海軍院校、醫院和造船廠所在地。   第三軍區管轄范圍包括台灣北部、台灣海峽北部、馬鬃山群島,有基隆海軍基地。基隆港是軍區司令部以及北區巡邏運輸支隊司令部的所在地。   

    作戰艦隊有7個,即2個驅逐艦隊、2個護衛艦隊、1個勤務艦隊、1個潛艇艦隊、1個水雷(掃雷與布雷)艦隊。第1艦隊駐扎在基隆,負責維持馬祖及以北的海域安全﹔第二艦隊在馬公,負責支援金門和台灣海峽中央﹔第3艦隊在左營,負責東沙島的海域安全﹔第四艦隊在花蓮,負責台灣東部的海域安全﹔第5艦隊在台東,主要是南中國海峽的特遣艦隊﹔第6艦隊為勤務艦隊,駐扎在左營,負責所有艦隊的給養﹔第7艦隊在蘇澳港,為一特遣艦隊,主要負責東部海域,主要功能是反潛作戰。   

    主要海軍基地有:位于台灣北部的基隆港、南部的左營港和澎湖群島的馬公港,此外還高雄、花蓮、蘇澳以及金門、馬祖、東引等港口,東沙群島的東沙島和南沙群島的太平島也擁有碼頭設施。   

    台灣海軍現裝備有各型艦艇600余艘,其中大中型艦艇30多艘,其裝備總頓位為21萬頓,位居世界海軍前十五名之列(台灣新視野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之《大決戰的前夜》,第310頁)。   

    大陸解放前夕,國民黨海軍有大小軍艦47艘,其中自制33艘,多屬于炮艦艇,其余14艘是向法、英、日等國購買的,多屬于390-780噸炮艦或驅逐艦。國民黨海軍逃到台灣后到六十年代初,台灣中船公司除造登陸艦外,還造了50艘50噸級的導彈快艇和1艘“綏江”號150噸級導彈快艇。1965年,大陸海軍炮艇在福建外海擊沉台灣國民黨海軍“章江”和“劍門”號兩艘艦艇后,美國擴大對台灣的軍售,并于1967年6月2日開始向台灣提供第一艘弗萊徹級(編號DD521)驅逐艦(台灣軍事當局命名為“安陽”號)。到1980年9月,美國向台灣提供驅逐艦共26艘,艦名均以“陽”字綴尾,統稱為“陽”字號驅逐艦。驅逐艦長期是台灣主力戰艦。這26艘驅逐艦的艦名與編號為:   

    “弗萊徹”級:908“貴陽”號、909“慶陽”號、918“安陽”號、919“昆陽”號。

    “艾倫﹒薩姆納”級:901“襄陽”號、902“恆陽”號、903“華陽”號、905“岳陽”號、906“惠陽”號、910“鄱陽”號、(山昆)914“洛陽”號、917“南陽”號。

    基林級:907“富陽”號、911“當陽”號、912“建陽”號、915“漢陽”號、920“來陽”號、921“遼陽”號、923“沈陽”號、924“開陽”號、925“德陽”號、926“綏陽”號、927“云陽”號、928“正陽”號、929“邵陽”號、930“澇陽”號。   台灣原將26艘“陽”字號驅逐艦編為3個艦隊,即基隆、馬公、左營艦隊,后因任務和艦只超齡已合并為2個艦隊,即124左營艦隊和146馬公艦隊。   

    美國在向台灣提供驅逐艦的同時,還向台灣提供了10艘護衛艦,包括9艘“勞倫斯級”和“克羅斯利”級軍艦及1艘“拉德羅”級軍艦。而台灣軍事部隊將前9艘命名為“山字”號護衛艦,即“天山”號、“玉山”號、“華山”號、“文山”號、“福山”號、“廬山”號、“壽山”號、“泰山”號、“鐘山”號,另1艘命名為“太原”號護衛艦。   

    1973年,台灣潛艦部隊接收了美國提供的兩艘“食蚊魚”Ⅱ型“古比”級潛艇,台灣命名為“海獅”號和“海豹”號。1987年和1988年,台灣先后從荷蘭購買了2艘“旗魚”級潛艇,第一艘于1986年10月6日下水,第二艘于1987年12月20日下水,台灣將之分別命名為“海龍”號、“海虎”號。   

    十多年來,台灣海軍一直以美制的26艘“陽”字號驅逐艦和9艘“山”字號護衛艦以及4艘潛艇作為主力戰艦。   

    台灣海軍的后勤保障體系比較完善。目前,台灣共有大小船廠約200家,分別在高雄、基隆、台南、蘇澳港等6個地區。這些造船工業能設計、建造各種大中型民船和較大的軍用輔助船,但不具備較大艦艇的設計能力。由于特定的歷史因素,台灣的艦艇修理改裝能力較強。台灣曾對二戰時期美國制造的驅逐艦和護衛艦進行不同程度的現代化改裝,使之某些性能水准超過八十年代世界驅、護艦的先進水准。   

    由于美制的“陽”字號驅逐艦與“山”字號護衛艦(台灣稱“巡防艦”)艦齡都超過50年,其裝備與作戰能力均已不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于是台灣當局制定了“光華1號”“二代艦”計划,與美國“合作生產”8艘“佩里”級導彈護衛艦,并分別編號與命名為1101“成功”艦、1103“鄭和”艦、1105“繼光”(山昆)艦、1106“岳飛”艦、1107“子義”艦、1108“班超”艦、1109(山昆)“張騫”艦、1110“田單”艦。其中“成功”艦、“鄭和”艦、“繼光”艦、“岳飛”艦已建成,另外4艘將于1999年底全部交付使用。   

    作為“光華計划”的第二部分,台灣當局決定以合作生產與采購方式從國買進6艘“拉法葉”級導彈護衛艦。現已有2艘交付使用。   

    台灣還決定向美國租借16艘“諾克斯”級護衛艦。首批3艘已于1993年交付台灣海軍,第二批6艘也于1996年1月交付使用。   

    台灣還向美國購買了4艘遠洋掃雷艦、向美國租借了2艘“新港”級坦克登陸艦。   

    另外,台灣海軍還有50艘“海鷗”級導彈快艇(50噸)、2艘“龍江”級導彈快艇(240噸)、2艘SUIKIANG級導彈快艇、22艘PLC級海岸巡邏艇、7艘PCB5501級海岸巡邏艇、26艘PCB3521級巡邏艇、16艘VDSPER級巡邏艇、4艘MWV50級掃雷艇(1991年購自德國)、13艘“永字”號掃雷艇(六十年代建于美國)、8艘MSML型掃雷艇、450艘左右的兩棲作戰艦艇、1艘美制“卡比爾多”級船塢登陸艦(編號192)、4艘“美樂”級(美國1600級)中型登陸艦、20艘“中海”級“美國1152級”坦克登陸艦、20艘美制通用登陸艇、30艘212型通用登陸艇、150艘LCVP式登陸艇、4-6艘YUENFENG攻擊運輸艦、1艘“武夷”號供應艦。  

     台灣海軍陸戰隊約有3萬5千人,占台灣海軍總人數的二分之一,由2個海軍陸戰師(第六師與第九十九師,分別部署在高雄和台北)、1個坦克營、1個勤務團、1個蛙人隊和1個航空通信大隊及其它增援部隊組成。其裝甲力量包括:160輛美制M60A3型主戰坦克和700輛左右美制LVT-4與5型裝甲車、V-150型水陸兩棲車、M41型輕型坦克、CM-25兩棲裝甲車、SIBMAS6I6型兩棲人員輸送車等軍事車輛。其火炮系統方面,台灣海軍陸戰隊配備了105MM和155MM牽引炮、M-109A2和M-110A2(203MM)自走榴彈炮,106MM無后座力炮,60MM、80MM和120MM迫擊炮﹔在防空火力方面,裝有美制M42“清道夫”40MM雙管自走高炮、M48“小桷樹”防空系統。海軍陸戰隊是台參謀總部的戰略預備部隊,直接受參謀總部指揮。他們的前身是第一師,又有“天下第一師”之稱。在陸戰隊六十六師和九十九師的營地中,一部分的運兵車上永遠裝有武器、彈藥、糧食,只要几分鐘,上萬部隊就可立即出動。台灣的海軍陸戰隊主要聘請美國教官進行訓練。   

    海軍主要武器有:   

    “雄風”Ⅰ型艦對艦導彈,裝在“陽”字號驅逐艦上。   

    “雄風”Ⅱ型艦對艦導彈,裝在“佩里”級導彈護衛艦上,每艦配8枚。   

    “標准Ⅰ”型艦對空導彈,美國制(SM-2),裝在“陽”字號驅逐艦上,每艘配10枚。   

    “標准Ⅱ”型艦對空導彈,美國制(SM-2),裝配在“佩里”級導彈護衛艦上,每艘配40枚。   

    “海上小桷樹”艦對空導彈,美制,裝配在“華陽”號驅逐艦上。

    “魚叉”艦對艦導彈,美國制,裝在“諾克斯”級護衛艦上,共有41枚。   

    “飛魚”反艦導彈,法國制,裝配在“拉法葉”導彈護衛艦上。  

    “阿斯洛克”反潛導彈,裝配在“諾克斯”級護衛艦上。  

    MK38-127MM火炮,裝配在“陽”字號驅逐艦上。   

    MK30單管127MM艦炮,裝配在驅逐艦上。   

    奧托76MMZ75炮,將裝在“佩里”級導彈護衛艦上,每艦配1門。

    “博福斯”40MM炮,瑞典制,裝在“佩里”級導彈護衛艦上,每艦配2門。   

    MK1024管反潛火箭炮,裝配在驅逐艦上。   

    100MM炮,法國制,裝配在“拉法葉”導彈護衛艦上。   

    MK465型反潛魚雷,裝在“佩里”級導彈護衛艦上,每艦配三聯裝2座。   

    SUT魚雷,裝配在“海龍”級潛艇上。   

    MK46魚雷,裝配在驅逐艦上。   

    MK44魚雷,水面艦艇、潛艇和飛機上都可發射。   

    WSM-110水雷,裝配在S-2E反潛飛機上。   

    MK54深水炸彈,裝配在S-2E反潛飛機上。   

    S-2E/G“徘徊者”搜索與反潛機,共32架。   

    500MD輕型反潛直升機,美休斯公司制造,裝配在“陽”字號驅逐艦上,每艘配1架,共有20架。   

    SH-2F“海妖”艦載反潛直升機,共有12架。   

    S-70C(M)I型艦載反潛直升機,裝配在“佩里”級導彈護衛艦上,每艘配2架。台灣共有20架。  
[em07]台灣海軍共有6萬8千多人。其中包括海軍陸戰隊3萬9千人,其在台灣軍隊人數中所占比例之高,位居世界前列。此外,還有大約相同數量的預備役兵員。   

    海軍部隊在海軍總司令部統一指揮下,執行海軍訓練、巡邏、戰備任務。其區分為作戰部隊與陸上部隊,機構也分為海上部隊與陸上機構兩大類。下設艦隊司令部(設在高雄左營)、陸戰隊司令部(設在高雄左營)、兩棲部隊司令部(設在高雄左營)和后勤司令部,還有反潛作戰指揮部、海軍航空大隊以及負責指揮海軍基地的第一、二、三軍區與中正基地指揮部。

    作戰部隊序列為驅逐巡防部隊、兩棲部隊、潛艦部隊、水雷部隊、后勤部隊、快艇部隊、海航部隊、岸置導彈部隊、海軍陸戰隊。海軍艦隊有:2個驅逐艦隊、2個護衛艦隊、1個登陸艦隊與1個登陸艇隊、1個潛艦戰隊、1個水雷艦隊、1個掃布雷隊、1個勤務艦隊、1個救難大隊、1個快艇部隊、1個反潛直升機大隊、1個岸置“雄風”導彈大隊、2個陸戰師、1個登陸戰車團、1個勤務戰車團、1個包括導彈艇大隊在內的第六二特遣部隊(擔任日常作戰勤務),另外還有北區和南區的巡邏運輸支隊。台灣所有的艦隊,都歸艦隊司令部管轄。   

    1992年8月,台灣成立了反潛作戰指揮部,研究反封鎖作戰策略,其下轄反潛直升機隊及潛艦戰隊。在此基礎上,台灣將擴編成立潛艦司令部,其下轄潛艇第一、二、三指揮部、海航部及反潛部。1993年5月,台灣海軍又成立海軍航空大隊。1995年8月成立了第七艦隊(驅逐艦隊)。   

    軍區是台灣海軍的主要陸面機構。根據台灣海區地理狀況和作戰任務,台灣海軍划分為第一、二、三軍區和中正基地指揮部,直屬海軍總司令部。軍區司令部在轄區內為海軍最高行政機構。軍區司令對本轄區內的海區、海軍基地的防務負責,(山昆)還負責保障部署在轄區內的艦隊兵力、岸防部隊、機關和其它軍事設施的活動。軍區轄區范圍內的海軍其它陸上機構,均受軍區司令部督導、監察和行政管理。軍區以下划分為若干軍分區,并設相應的陸上機構,即基地指揮部。在烏丘、東沙及南(山昆)沙設有3個守備區。   

    海軍第一軍區管轄范圍包括台灣南部、南中國海各島。該軍區有2個海軍基地,即左營和高雄港。左營是台灣海軍的主要基地,艦隊和軍區司令部以及海軍陸戰隊、登陸艦隊、掃雷艇隊、導彈艇大隊、南區巡邏運輸支隊的司令部均設在這里,還有(山昆)海軍院校、醫院及造船廠等。高雄是驅逐艦隊司令部所在地,也有海軍造船廠等其它設施。   

    第二軍區管轄范圍包括澎湖列島、台灣海峽南部。該軍區有馬公海軍基地,馬公港是軍區司令部所在地,也是海軍院校、醫院和造船廠所在地。   第三軍區管轄范圍包括台灣北部、台灣海峽北部、馬鬃山群島,有基隆海軍基地。基隆港是軍區司令部以及北區巡邏運輸支隊司令部的所在地。   

    作戰艦隊有7個,即2個驅逐艦隊、2個護衛艦隊、1個勤務艦隊、1個潛艇艦隊、1個水雷(掃雷與布雷)艦隊。第1艦隊駐扎在基隆,負責維持馬祖及以北的海域安全﹔第二艦隊在馬公,負責支援金門和台灣海峽中央﹔第3艦隊在左營,負責東沙島的海域安全﹔第四艦隊在花蓮,負責台灣東部的海域安全﹔第5艦隊在台東,主要是南中國海峽的特遣艦隊﹔第6艦隊為勤務艦隊,駐扎在左營,負責所有艦隊的給養﹔第7艦隊在蘇澳港,為一特遣艦隊,主要負責東部海域,主要功能是反潛作戰。   

    主要海軍基地有:位于台灣北部的基隆港、南部的左營港和澎湖群島的馬公港,此外還高雄、花蓮、蘇澳以及金門、馬祖、東引等港口,東沙群島的東沙島和南沙群島的太平島也擁有碼頭設施。   

    台灣海軍現裝備有各型艦艇600余艘,其中大中型艦艇30多艘,其裝備總頓位為21萬頓,位居世界海軍前十五名之列(台灣新視野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之《大決戰的前夜》,第310頁)。   

    大陸解放前夕,國民黨海軍有大小軍艦47艘,其中自制33艘,多屬于炮艦艇,其余14艘是向法、英、日等國購買的,多屬于390-780噸炮艦或驅逐艦。國民黨海軍逃到台灣后到六十年代初,台灣中船公司除造登陸艦外,還造了50艘50噸級的導彈快艇和1艘“綏江”號150噸級導彈快艇。1965年,大陸海軍炮艇在福建外海擊沉台灣國民黨海軍“章江”和“劍門”號兩艘艦艇后,美國擴大對台灣的軍售,并于1967年6月2日開始向台灣提供第一艘弗萊徹級(編號DD521)驅逐艦(台灣軍事當局命名為“安陽”號)。到1980年9月,美國向台灣提供驅逐艦共26艘,艦名均以“陽”字綴尾,統稱為“陽”字號驅逐艦。驅逐艦長期是台灣主力戰艦。這26艘驅逐艦的艦名與編號為:   

    “弗萊徹”級:908“貴陽”號、909“慶陽”號、918“安陽”號、919“昆陽”號。

    “艾倫﹒薩姆納”級:901“襄陽”號、902“恆陽”號、903“華陽”號、905“岳陽”號、906“惠陽”號、910“鄱陽”號、(山昆)914“洛陽”號、917“南陽”號。

    基林級:907“富陽”號、911“當陽”號、912“建陽”號、915“漢陽”號、920“來陽”號、921“遼陽”號、923“沈陽”號、924“開陽”號、925“德陽”號、926“綏陽”號、927“云陽”號、928“正陽”號、929“邵陽”號、930“澇陽”號。   台灣原將26艘“陽”字號驅逐艦編為3個艦隊,即基隆、馬公、左營艦隊,后因任務和艦只超齡已合并為2個艦隊,即124左營艦隊和146馬公艦隊。   

    美國在向台灣提供驅逐艦的同時,還向台灣提供了10艘護衛艦,包括9艘“勞倫斯級”和“克羅斯利”級軍艦及1艘“拉德羅”級軍艦。而台灣軍事部隊將前9艘命名為“山字”號護衛艦,即“天山”號、“玉山”號、“華山”號、“文山”號、“福山”號、“廬山”號、“壽山”號、“泰山”號、“鐘山”號,另1艘命名為“太原”號護衛艦。   

    1973年,台灣潛艦部隊接收了美國提供的兩艘“食蚊魚”Ⅱ型“古比”級潛艇,台灣命名為“海獅”號和“海豹”號。1987年和1988年,台灣先后從荷蘭購買了2艘“旗魚”級潛艇,第一艘于1986年10月6日下水,第二艘于1987年12月20日下水,台灣將之分別命名為“海龍”號、“海虎”號。   

    十多年來,台灣海軍一直以美制的26艘“陽”字號驅逐艦和9艘“山”字號護衛艦以及4艘潛艇作為主力戰艦。   

    台灣海軍的后勤保障體系比較完善。目前,台灣共有大小船廠約200家,分別在高雄、基隆、台南、蘇澳港等6個地區。這些造船工業能設計、建造各種大中型民船和較大的軍用輔助船,但不具備較大艦艇的設計能力。由于特定的歷史因素,台灣的艦艇修理改裝能力較強。台灣曾對二戰時期美國制造的驅逐艦和護衛艦進行不同程度的現代化改裝,使之某些性能水准超過八十年代世界驅、護艦的先進水准。   

    由于美制的“陽”字號驅逐艦與“山”字號護衛艦(台灣稱“巡防艦”)艦齡都超過50年,其裝備與作戰能力均已不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于是台灣當局制定了“光華1號”“二代艦”計划,與美國“合作生產”8艘“佩里”級導彈護衛艦,并分別編號與命名為1101“成功”艦、1103“鄭和”艦、1105“繼光”(山昆)艦、1106“岳飛”艦、1107“子義”艦、1108“班超”艦、1109(山昆)“張騫”艦、1110“田單”艦。其中“成功”艦、“鄭和”艦、“繼光”艦、“岳飛”艦已建成,另外4艘將于1999年底全部交付使用。   

    作為“光華計划”的第二部分,台灣當局決定以合作生產與采購方式從國買進6艘“拉法葉”級導彈護衛艦。現已有2艘交付使用。   

    台灣還決定向美國租借16艘“諾克斯”級護衛艦。首批3艘已于1993年交付台灣海軍,第二批6艘也于1996年1月交付使用。   

    台灣還向美國購買了4艘遠洋掃雷艦、向美國租借了2艘“新港”級坦克登陸艦。   

    另外,台灣海軍還有50艘“海鷗”級導彈快艇(50噸)、2艘“龍江”級導彈快艇(240噸)、2艘SUIKIANG級導彈快艇、22艘PLC級海岸巡邏艇、7艘PCB5501級海岸巡邏艇、26艘PCB3521級巡邏艇、16艘VDSPER級巡邏艇、4艘MWV50級掃雷艇(1991年購自德國)、13艘“永字”號掃雷艇(六十年代建于美國)、8艘MSML型掃雷艇、450艘左右的兩棲作戰艦艇、1艘美制“卡比爾多”級船塢登陸艦(編號192)、4艘“美樂”級(美國1600級)中型登陸艦、20艘“中海”級“美國1152級”坦克登陸艦、20艘美制通用登陸艇、30艘212型通用登陸艇、150艘LCVP式登陸艇、4-6艘YUENFENG攻擊運輸艦、1艘“武夷”號供應艦。  

     台灣海軍陸戰隊約有3萬5千人,占台灣海軍總人數的二分之一,由2個海軍陸戰師(第六師與第九十九師,分別部署在高雄和台北)、1個坦克營、1個勤務團、1個蛙人隊和1個航空通信大隊及其它增援部隊組成。其裝甲力量包括:160輛美制M60A3型主戰坦克和700輛左右美制LVT-4與5型裝甲車、V-150型水陸兩棲車、M41型輕型坦克、CM-25兩棲裝甲車、SIBMAS6I6型兩棲人員輸送車等軍事車輛。其火炮系統方面,台灣海軍陸戰隊配備了105MM和155MM牽引炮、M-109A2和M-110A2(203MM)自走榴彈炮,106MM無后座力炮,60MM、80MM和120MM迫擊炮﹔在防空火力方面,裝有美制M42“清道夫”40MM雙管自走高炮、M48“小桷樹”防空系統。海軍陸戰隊是台參謀總部的戰略預備部隊,直接受參謀總部指揮。他們的前身是第一師,又有“天下第一師”之稱。在陸戰隊六十六師和九十九師的營地中,一部分的運兵車上永遠裝有武器、彈藥、糧食,只要几分鐘,上萬部隊就可立即出動。台灣的海軍陸戰隊主要聘請美國教官進行訓練。   

    海軍主要武器有:   

    “雄風”Ⅰ型艦對艦導彈,裝在“陽”字號驅逐艦上。   

    “雄風”Ⅱ型艦對艦導彈,裝在“佩里”級導彈護衛艦上,每艦配8枚。   

    “標准Ⅰ”型艦對空導彈,美國制(SM-2),裝在“陽”字號驅逐艦上,每艘配10枚。   

    “標准Ⅱ”型艦對空導彈,美國制(SM-2),裝配在“佩里”級導彈護衛艦上,每艘配40枚。   

    “海上小桷樹”艦對空導彈,美制,裝配在“華陽”號驅逐艦上。

    “魚叉”艦對艦導彈,美國制,裝在“諾克斯”級護衛艦上,共有41枚。   

    “飛魚”反艦導彈,法國制,裝配在“拉法葉”導彈護衛艦上。  

    “阿斯洛克”反潛導彈,裝配在“諾克斯”級護衛艦上。  

    MK38-127MM火炮,裝配在“陽”字號驅逐艦上。   

    MK30單管127MM艦炮,裝配在驅逐艦上。   

    奧托76MMZ75炮,將裝在“佩里”級導彈護衛艦上,每艦配1門。

    “博福斯”40MM炮,瑞典制,裝在“佩里”級導彈護衛艦上,每艦配2門。   

    MK1024管反潛火箭炮,裝配在驅逐艦上。   

    100MM炮,法國制,裝配在“拉法葉”導彈護衛艦上。   

    MK465型反潛魚雷,裝在“佩里”級導彈護衛艦上,每艦配三聯裝2座。   

    SUT魚雷,裝配在“海龍”級潛艇上。   

    MK46魚雷,裝配在驅逐艦上。   

    MK44魚雷,水面艦艇、潛艇和飛機上都可發射。   

    WSM-110水雷,裝配在S-2E反潛飛機上。   

    MK54深水炸彈,裝配在S-2E反潛飛機上。   

    S-2E/G“徘徊者”搜索與反潛機,共32架。   

    500MD輕型反潛直升機,美休斯公司制造,裝配在“陽”字號驅逐艦上,每艘配1架,共有20架。   

    SH-2F“海妖”艦載反潛直升機,共有12架。   

    S-70C(M)I型艦載反潛直升機,裝配在“佩里”級導彈護衛艦上,每艘配2架。台灣共有20架。  
[em07]
看看
路过

<P>打扮真TM难看</P>
资料不错!台湾的海军陆战队规模之大,足以让那些说海军陆战队用处不大的人思考一下!而且从中可以看出台海军是走的精兵之路,不重数量而更重视质量,结构更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