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院院士曹湘洪详解PX:危险性低于天然气 供不应求制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11:14
近来,昆明、成都等地抵制PX项目在本地建设的风潮又把PX推到了风口浪尖。央视新闻12日播出《揭开PX的神秘面纱》的报道,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曹湘洪详解PX,介绍PX的危害性,我国PX产业的现状以及国外PX项目与附近居民的关系以及PX意外污染事故的处理等。

院士:PX危险性低于天然气

谈到PX,大家最关注的是这种化学物质究竟有多毒,对人的身体有什么样的影响,接触后是否会导致白血病、癌症等恶性疾病。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澄清:“打个比方,我们每个人在家都使用液化气,液化气泄露出来以后,它的危险性比PX要大得多了。”

央视新闻介绍,PX属于低毒类化学物质,只有过量接触PX时,才会对眼睛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并会出现急性中毒。过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就石油化工整个行业来说,PX并不是剧毒的,甚至还可以说是相对安全的。

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在内的很多国家,都不把PX列为危险化学品。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PX定义为第三组致癌物,即现有的证据不能证明其对人类致癌。

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说,PX工厂的工人,据我了解,我跟他们有过接触,一线朋友我还认识几个,他们的身体也很健康,家庭也很幸福。我在一线工作了30年,接触过很多石油化工生产装置,有些化工装置的毒性、危害性比它(PX)要大。

而在环境污染方面,曹湘洪院士指出,PX对环境的主要污染行为主要体现在饮用水和大气中,残留和蓄积并不严重。在环境中,可被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挥发到大气中的对二甲苯也可能被光解。PX最严重的危害在于它的易燃性,但这种危险性低于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

只有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时,遇明火高热才能形成爆炸。曹湘洪院士说,“打个比方,我们每个人在家都使用液化气,液化气危险不危险?液化气有毒没毒?液化气泄露出来以后,它的危险性比PX要大得多了。”

PX供不应求 制约化工业发展

PX本身和其下游产业如此繁荣,是化工领域的一个重要角色。没了它,很多化工产品都无从生产。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全球对PX的需求便一直呈增长趋势。生产PX的原料是石油,由于国内石油供应有限,PX装置建设受到原油短缺的制约。作为整个下游炼化一体化项目的一部分,PX装置一般与大型炼油厂配套同步建设,这样可以直接将PX用于后期的化工生产。PX属于芳烃装置,对环境敏感,对配套条件要求较高,生产工艺非常复杂,需要有过硬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因此国家对PX的准入门槛设置的相当高。

已有的PX装置的总产能远不如总需求量。曹湘洪院士介绍,我国的PX产能大概是880万吨,进口了将近630万吨的PX,有些专家预测,如果我们国内不增加PX的产量,那么到2015年,我们PX的进口量可能会达到1300万吨左右。所以,PX已经成为支撑我国聚酯工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PX生产国和消费国,消费量占全球的30%左右,但产能却只占全球两成,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2011年,PX的进口依存度已高达44%,目前PX的定价权主要掌握在日本以及韩国的炼油企业手中。

曹湘洪院士说,“国际上的PX项目,根据我掌握的数据,到去年底,全世界的产能是3840万吨,消费量是3400万吨,其中亚洲的消费量是2200万吨,其中韩国是PX生产大国,一年的产能是520万吨,除了满足国内需要以外,还出口将近150万吨,日本也是PX生产大国,产能在390万吨左右,一年出口200万吨,这些出口都是往中国来的。”

严格管理 PX能与居民和睦相处

那么,PX能否做到与大家和睦相处么?在国外,PX都建在什么地方?

曹湘洪院士介绍,自己在生产一线工作过30年,也组织过PX装置的生产运行,他介绍,PX的生产环保措施是非常严密的,它不可能泄放到空气当中或是泄露到水体里面,所以不会大气环境、对周边的环境造成恶劣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的PX技术都是引进的,在已趋成熟的生产技术和严格污染管理的前提下,大型PX生产项目安全性很高,排放物由于可以循环利用,明显能够被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国外很多PX工厂跟居民区都相隔很近,美国休斯敦PX工厂距城区1.2公里,韩国釜山PX工厂距市中心4公里,新加坡裕廊岛埃克森美孚PX工厂距离居民区0.9公里,日本横滨PX生产基地与居民区仅隔一条高速公路。

曹湘洪院士说,“去年2月份,我到日本去考察,这是一个年加工能力800万吨的炼油厂,
我只知道它原来是个炼油厂,据了解它还有28万吨的PX在工厂里面,一年生产28万吨的PX,它和家属区的距离只隔了一条马路。这个工厂设置在海边,海边有渔场有码头,这个渔场的捕鱼作业都是很正常的。所以从我举的例子可以看出,PX和周边的老百姓是可以做到和睦相处的,当然工厂自身的安全管理和环保管理要特别严格,不能随意排放。”

万一泄露 处理PX有方法

PX并非什么特别的化合物,和其他的化学品一样,PX也会有运输、储存过程中的翻车、泄露、火灾等意外污染事故。一旦PX大量泄露,处理人员也已经有了完善的处理原则。

曹湘洪院士介绍,“一旦(PX)气体泄露,有可燃气体报警器,泄露发现以后,接着处置,初值不了,我们又紧急停车系统,一个按钮摁下去,整个装置都可以平稳的停下来,停下来以后,有的地反可能超压,我们有紧急泄放系统,可以放到火炬里烧掉,把它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对运行设备状况有自动的监测,监测它的腐蚀程度,监测它的运行可靠性,预先知道它可能发生什么故障,需要预置进行停车维修,我们现在的技术手段已经越来越完美。坦率说,我参加工作的时候还没有这些手段,那么现在只要这些手段能够非常完整,管理严格,是完全可以做到安全、可靠、清洁、环保。”

除了这些应急的处理机制,曹湘洪院士指出,在PX的生产过程中,对设施的检修和废料的处理也非常重要。日常生产中,做到严格管理,就能做到在最大程度上减小PX可能带来的危险,做到安全生产。

曹湘洪院士总结到,如果技术是先进的,设备是可靠的,控制系统是非常完备的,PX就不可能(泄露)出来对环境造成影响。所以要老百姓来监督,所以他提出把我们的石油化工厂打造成在公众监督下进行生产的工厂。

曹湘洪院士简介:

曹湘洪,男,1945年6月出生于江苏江阴,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石油化工专家。曾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一直主管中国石化科技及信息化工作。

现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高级顾问,兼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与企业管理工作,参加和组织实施了几十项重大炼油及石油化工装置的技改和扩建工程建设及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其中开发了顺丁橡胶、溶聚丁苯橡胶及丁基橡胶等新技术,推动了我国合成橡胶工业的发展;积极开发并采用新技术,组织乙烯、聚乙烯等化工装置的技术改造,开拓了我国石化工业内涵发展之路;提出并组织开发了渣油催化裂化工艺及中压加氢裂化工艺等炼油新技术,推进了我国炼油技术进步。

曹湘洪共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六项、三等奖一项。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年2月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3_05_12_144110.shtml
近来,昆明、成都等地抵制PX项目在本地建设的风潮又把PX推到了风口浪尖。央视新闻12日播出《揭开PX的神秘面纱》的报道,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曹湘洪详解PX,介绍PX的危害性,我国PX产业的现状以及国外PX项目与附近居民的关系以及PX意外污染事故的处理等。

院士:PX危险性低于天然气

谈到PX,大家最关注的是这种化学物质究竟有多毒,对人的身体有什么样的影响,接触后是否会导致白血病、癌症等恶性疾病。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澄清:“打个比方,我们每个人在家都使用液化气,液化气泄露出来以后,它的危险性比PX要大得多了。”

央视新闻介绍,PX属于低毒类化学物质,只有过量接触PX时,才会对眼睛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并会出现急性中毒。过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就石油化工整个行业来说,PX并不是剧毒的,甚至还可以说是相对安全的。

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在内的很多国家,都不把PX列为危险化学品。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PX定义为第三组致癌物,即现有的证据不能证明其对人类致癌。

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说,PX工厂的工人,据我了解,我跟他们有过接触,一线朋友我还认识几个,他们的身体也很健康,家庭也很幸福。我在一线工作了30年,接触过很多石油化工生产装置,有些化工装置的毒性、危害性比它(PX)要大。

而在环境污染方面,曹湘洪院士指出,PX对环境的主要污染行为主要体现在饮用水和大气中,残留和蓄积并不严重。在环境中,可被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挥发到大气中的对二甲苯也可能被光解。PX最严重的危害在于它的易燃性,但这种危险性低于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

只有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时,遇明火高热才能形成爆炸。曹湘洪院士说,“打个比方,我们每个人在家都使用液化气,液化气危险不危险?液化气有毒没毒?液化气泄露出来以后,它的危险性比PX要大得多了。”

PX供不应求 制约化工业发展

PX本身和其下游产业如此繁荣,是化工领域的一个重要角色。没了它,很多化工产品都无从生产。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全球对PX的需求便一直呈增长趋势。生产PX的原料是石油,由于国内石油供应有限,PX装置建设受到原油短缺的制约。作为整个下游炼化一体化项目的一部分,PX装置一般与大型炼油厂配套同步建设,这样可以直接将PX用于后期的化工生产。PX属于芳烃装置,对环境敏感,对配套条件要求较高,生产工艺非常复杂,需要有过硬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因此国家对PX的准入门槛设置的相当高。

已有的PX装置的总产能远不如总需求量。曹湘洪院士介绍,我国的PX产能大概是880万吨,进口了将近630万吨的PX,有些专家预测,如果我们国内不增加PX的产量,那么到2015年,我们PX的进口量可能会达到1300万吨左右。所以,PX已经成为支撑我国聚酯工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PX生产国和消费国,消费量占全球的30%左右,但产能却只占全球两成,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2011年,PX的进口依存度已高达44%,目前PX的定价权主要掌握在日本以及韩国的炼油企业手中。

曹湘洪院士说,“国际上的PX项目,根据我掌握的数据,到去年底,全世界的产能是3840万吨,消费量是3400万吨,其中亚洲的消费量是2200万吨,其中韩国是PX生产大国,一年的产能是520万吨,除了满足国内需要以外,还出口将近150万吨,日本也是PX生产大国,产能在390万吨左右,一年出口200万吨,这些出口都是往中国来的。”

严格管理 PX能与居民和睦相处

那么,PX能否做到与大家和睦相处么?在国外,PX都建在什么地方?

曹湘洪院士介绍,自己在生产一线工作过30年,也组织过PX装置的生产运行,他介绍,PX的生产环保措施是非常严密的,它不可能泄放到空气当中或是泄露到水体里面,所以不会大气环境、对周边的环境造成恶劣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的PX技术都是引进的,在已趋成熟的生产技术和严格污染管理的前提下,大型PX生产项目安全性很高,排放物由于可以循环利用,明显能够被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国外很多PX工厂跟居民区都相隔很近,美国休斯敦PX工厂距城区1.2公里,韩国釜山PX工厂距市中心4公里,新加坡裕廊岛埃克森美孚PX工厂距离居民区0.9公里,日本横滨PX生产基地与居民区仅隔一条高速公路。

曹湘洪院士说,“去年2月份,我到日本去考察,这是一个年加工能力800万吨的炼油厂,
我只知道它原来是个炼油厂,据了解它还有28万吨的PX在工厂里面,一年生产28万吨的PX,它和家属区的距离只隔了一条马路。这个工厂设置在海边,海边有渔场有码头,这个渔场的捕鱼作业都是很正常的。所以从我举的例子可以看出,PX和周边的老百姓是可以做到和睦相处的,当然工厂自身的安全管理和环保管理要特别严格,不能随意排放。”

万一泄露 处理PX有方法

PX并非什么特别的化合物,和其他的化学品一样,PX也会有运输、储存过程中的翻车、泄露、火灾等意外污染事故。一旦PX大量泄露,处理人员也已经有了完善的处理原则。

曹湘洪院士介绍,“一旦(PX)气体泄露,有可燃气体报警器,泄露发现以后,接着处置,初值不了,我们又紧急停车系统,一个按钮摁下去,整个装置都可以平稳的停下来,停下来以后,有的地反可能超压,我们有紧急泄放系统,可以放到火炬里烧掉,把它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对运行设备状况有自动的监测,监测它的腐蚀程度,监测它的运行可靠性,预先知道它可能发生什么故障,需要预置进行停车维修,我们现在的技术手段已经越来越完美。坦率说,我参加工作的时候还没有这些手段,那么现在只要这些手段能够非常完整,管理严格,是完全可以做到安全、可靠、清洁、环保。”

除了这些应急的处理机制,曹湘洪院士指出,在PX的生产过程中,对设施的检修和废料的处理也非常重要。日常生产中,做到严格管理,就能做到在最大程度上减小PX可能带来的危险,做到安全生产。

曹湘洪院士总结到,如果技术是先进的,设备是可靠的,控制系统是非常完备的,PX就不可能(泄露)出来对环境造成影响。所以要老百姓来监督,所以他提出把我们的石油化工厂打造成在公众监督下进行生产的工厂。

曹湘洪院士简介:

曹湘洪,男,1945年6月出生于江苏江阴,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石油化工专家。曾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一直主管中国石化科技及信息化工作。

现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高级顾问,兼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与企业管理工作,参加和组织实施了几十项重大炼油及石油化工装置的技改和扩建工程建设及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其中开发了顺丁橡胶、溶聚丁苯橡胶及丁基橡胶等新技术,推动了我国合成橡胶工业的发展;积极开发并采用新技术,组织乙烯、聚乙烯等化工装置的技术改造,开拓了我国石化工业内涵发展之路;提出并组织开发了渣油催化裂化工艺及中压加氢裂化工艺等炼油新技术,推进了我国炼油技术进步。

曹湘洪共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六项、三等奖一项。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年2月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3_05_12_14411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