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星十一号”通信卫星的使用寿命是多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9:52:50
“中星十一号”通信卫星的使用寿命是多少??
美国、法国通信卫星设计寿命15年,...


“中星十一号”通信卫星的使用寿命是多少??
美国、法国通信卫星设计寿命15年,...




“胖小子”中星10号上天记王娟 2011年08月02日 12:35我要说两句“3、2、1,点火!”红色按钮按下,长征三号乙火箭在烈焰中腾空。约25分钟后,星箭分离,卫星进入预定轨道,整个控制中心响起一片掌声。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中星10号卫星  6月20日晚,西昌卫星发射指挥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在进行中星10号卫星发射前的最后准备。  “3、2、1,点火!”红色按钮按下,长征三号乙火箭在烈焰中腾空。约25分钟后,星箭分离,卫星进入预定轨道,整个控制中心响起一片掌声。  试验队员们在心里长舒了一口气,有的女队员已经控制不住眼里的泪水。每颗卫星从研制到发射都凝聚着火箭发射队和卫星研制队伍的太多心血,这一颗也不例外。长三乙助推“最重”卫星  在中国通信卫星“家族”里,中星10号有效载荷通道数最多,发射质量最大,功率最大。被卫星专家们戏称为“胖小子”。  据介绍,中星10号卫星包含30路C波段转发器和16路Ku波段转发器,发射质量达5220千克,功率超过11千瓦(比一般卫星高出3千瓦左右)。加上中法合作的特殊研制模式,这些都对卫星研制团队提出了新的挑战。  卫星质量越大,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为了确保这个“胖小子”13.5年的服务寿命,卫星研制团队开动脑筋,在设计中采取了很多减重措施。此外,针对卫星功率大、热耗大的特点,试验队还专门对热控系统作了优化,对供配电系统做了改动。  而对于承担此次发射任务的火箭发射队来说,把这个重5200多千克的家伙送上太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火箭总设计师姜杰告诉记者,这颗卫星使用长征三号乙增强型运载火箭发射,它也是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迄今为止发射的最重的一颗卫星。  长三乙火箭是中国目前投入国内外发射服务市场中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它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最高可达5500千克,因此对于中星10号卫星来说,还有剩余运载能力。发射时,火箭会压低轨道倾角,抬高远地点,最大程度地减少卫星所携带燃料的消耗,提高其服务寿命。
卫星装了3次  5月17日,中星10号卫星试验队进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这时距离发射日期还有33天。中星10号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魏强说,这是试验队有史以来在发射场工作时间最短的一次。  由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排期很满,中星10号卫星若要在今年发射,就必须赶在5月17日之前出厂。而这个日期,对于卫星研制队伍来说,就像是天方夜谭。  原来,卫星离出厂不到半年的时候,有一个部件在其它型号上出现了质量问题。根据“举一反三”的要求,该部件需要更换,而对当时已经组装完毕的卫星来说,如果更换部件,就意味着要把卫星分解。  换还是不换?为了不带隐患上天,卫星研制团队坚决把部件换掉了。可几个月后,因“举一反三”而需要更换部件的情况再次发生,于是,保进度的难度再度增加。  “那段时间,研制团队常常从早晨工作到凌晨。”卫星试验队副总指挥杨晓宁说。为了确保任务完成,五院从上到下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而最让他记忆深刻的,是太阳翼展开试验那天,队员们一直干到第二天早上5点多,然后7个人7把椅子,在办公室里睡了一觉。  “抢进度”会不会给质量问题带来隐患?杨晓宁说,赶进度不等于缩短操作时间。为了避免因赶进度、队员疲劳造成“次生灾害”,他们进行了更严格的质量审查和复查,并制定了发射场产品保证工作流程,将14个质量控制点、12个强制检验点等工作纳入了产品保证流程。  就这样,卫星前后组装了3次,进度一度吃紧,但还是按照时间节点,准时出现在了发射塔塔架上。“把每一次发射都当作第一次”  一颗卫星研制出来后,直到被火箭发射到预定轨道工作,才算有了生命。而且,火箭发射入轨的精度会直接影响到卫星的服务寿命。因此,为了中星10号卫星发射圆满成功,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队做了大量工作。  火箭的总指挥岑拯、总设计师姜杰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但他们一再表示,“每一发火箭都是新的,要把每一次发射当作第一次来看待”。姜杰说:“特别是对这一发火箭来说,为了满足任务要求,进一步提高火箭飞行的可靠性,研制队伍对火箭进行了23项技术状态更改,其中包括5项较大更改。”  在技术状态变化较多的情况下,火箭研制队伍的质量控制更为重要。在5月底火箭发射队的进场动员会上,岑拯再次强调了“重大责任事故和低层次质量问题为零;发射场质量问题数量为零;无人员伤害,无产品、设备、仪器等技安事故”的质量与技安目标,以及防雷、防雨、防水等“十二防”要求。  “随着西昌进入雨季,尤其是近期多雷雨天气,我们特别强调了‘防雷’和‘防雨’的重要性,将原来的‘十防’扩至‘十二防’,并采取了一些措施。”火箭发射队质量管理人员说。  据了解,在此次任务期间,火箭发射队还进行了严格的质量归零工作,对长三甲系列其它火箭和其它型号近期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了举一反三,组织完成了7项质量工作和12项专题质量复查项目。  如今,已经历过39次发射洗礼的长三甲系列火箭日趋成熟。今年4月,发射队还印发了《长征三号甲系列型号发射场管理手册》,对发射场的相关工作流程和规定进行了总结,以适应高密度发射要求,确保发射任务圆满完成。

“胖小子”中星10号上天记王娟 2011年08月02日 12:35我要说两句“3、2、1,点火!”红色按钮按下,长征三号乙火箭在烈焰中腾空。约25分钟后,星箭分离,卫星进入预定轨道,整个控制中心响起一片掌声。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中星10号卫星  6月20日晚,西昌卫星发射指挥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在进行中星10号卫星发射前的最后准备。  “3、2、1,点火!”红色按钮按下,长征三号乙火箭在烈焰中腾空。约25分钟后,星箭分离,卫星进入预定轨道,整个控制中心响起一片掌声。  试验队员们在心里长舒了一口气,有的女队员已经控制不住眼里的泪水。每颗卫星从研制到发射都凝聚着火箭发射队和卫星研制队伍的太多心血,这一颗也不例外。长三乙助推“最重”卫星  在中国通信卫星“家族”里,中星10号有效载荷通道数最多,发射质量最大,功率最大。被卫星专家们戏称为“胖小子”。  据介绍,中星10号卫星包含30路C波段转发器和16路Ku波段转发器,发射质量达5220千克,功率超过11千瓦(比一般卫星高出3千瓦左右)。加上中法合作的特殊研制模式,这些都对卫星研制团队提出了新的挑战。  卫星质量越大,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为了确保这个“胖小子”13.5年的服务寿命,卫星研制团队开动脑筋,在设计中采取了很多减重措施。此外,针对卫星功率大、热耗大的特点,试验队还专门对热控系统作了优化,对供配电系统做了改动。  而对于承担此次发射任务的火箭发射队来说,把这个重5200多千克的家伙送上太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火箭总设计师姜杰告诉记者,这颗卫星使用长征三号乙增强型运载火箭发射,它也是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迄今为止发射的最重的一颗卫星。  长三乙火箭是中国目前投入国内外发射服务市场中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它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最高可达5500千克,因此对于中星10号卫星来说,还有剩余运载能力。发射时,火箭会压低轨道倾角,抬高远地点,最大程度地减少卫星所携带燃料的消耗,提高其服务寿命。
卫星装了3次  5月17日,中星10号卫星试验队进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这时距离发射日期还有33天。中星10号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魏强说,这是试验队有史以来在发射场工作时间最短的一次。  由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排期很满,中星10号卫星若要在今年发射,就必须赶在5月17日之前出厂。而这个日期,对于卫星研制队伍来说,就像是天方夜谭。  原来,卫星离出厂不到半年的时候,有一个部件在其它型号上出现了质量问题。根据“举一反三”的要求,该部件需要更换,而对当时已经组装完毕的卫星来说,如果更换部件,就意味着要把卫星分解。  换还是不换?为了不带隐患上天,卫星研制团队坚决把部件换掉了。可几个月后,因“举一反三”而需要更换部件的情况再次发生,于是,保进度的难度再度增加。  “那段时间,研制团队常常从早晨工作到凌晨。”卫星试验队副总指挥杨晓宁说。为了确保任务完成,五院从上到下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而最让他记忆深刻的,是太阳翼展开试验那天,队员们一直干到第二天早上5点多,然后7个人7把椅子,在办公室里睡了一觉。  “抢进度”会不会给质量问题带来隐患?杨晓宁说,赶进度不等于缩短操作时间。为了避免因赶进度、队员疲劳造成“次生灾害”,他们进行了更严格的质量审查和复查,并制定了发射场产品保证工作流程,将14个质量控制点、12个强制检验点等工作纳入了产品保证流程。  就这样,卫星前后组装了3次,进度一度吃紧,但还是按照时间节点,准时出现在了发射塔塔架上。“把每一次发射都当作第一次”  一颗卫星研制出来后,直到被火箭发射到预定轨道工作,才算有了生命。而且,火箭发射入轨的精度会直接影响到卫星的服务寿命。因此,为了中星10号卫星发射圆满成功,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队做了大量工作。  火箭的总指挥岑拯、总设计师姜杰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但他们一再表示,“每一发火箭都是新的,要把每一次发射当作第一次来看待”。姜杰说:“特别是对这一发火箭来说,为了满足任务要求,进一步提高火箭飞行的可靠性,研制队伍对火箭进行了23项技术状态更改,其中包括5项较大更改。”  在技术状态变化较多的情况下,火箭研制队伍的质量控制更为重要。在5月底火箭发射队的进场动员会上,岑拯再次强调了“重大责任事故和低层次质量问题为零;发射场质量问题数量为零;无人员伤害,无产品、设备、仪器等技安事故”的质量与技安目标,以及防雷、防雨、防水等“十二防”要求。  “随着西昌进入雨季,尤其是近期多雷雨天气,我们特别强调了‘防雷’和‘防雨’的重要性,将原来的‘十防’扩至‘十二防’,并采取了一些措施。”火箭发射队质量管理人员说。  据了解,在此次任务期间,火箭发射队还进行了严格的质量归零工作,对长三甲系列其它火箭和其它型号近期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了举一反三,组织完成了7项质量工作和12项专题质量复查项目。  如今,已经历过39次发射洗礼的长三甲系列火箭日趋成熟。今年4月,发射队还印发了《长征三号甲系列型号发射场管理手册》,对发射场的相关工作流程和规定进行了总结,以适应高密度发射要求,确保发射任务圆满完成。


“十,九,八……三,二,一,点火!”随着“点火”口令的发出,5月2日凌晨0点06分,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托举着中星十一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约1557秒后,星箭分离,中星十一号卫星精确入轨并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中星十一号卫星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集团公司所属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管理的第14颗商业通信卫星。作为一颗用于广播和通信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它主要用于为亚太地区等区域用户提供商业通信服务。该卫星设计服务寿命为14年,装载了C频段和Ku频段共45路转发器,5副天线,有效载荷功率8477瓦,发射重量为5234公斤,是我国目前自研民商通用卫星中转发器数量最多、载荷功率最高、重量最大的通信卫星。承担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由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其一子级捆绑了4枚液体推进器。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76次发射。总装备部副部长牛红光,国家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周武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许达哲,总经理雷凡培,副总经理袁洁等领导,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现场指导发射。图为搭载中星十一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胡逢超 文 谢奇勇 摄) 来源:中国航天网

“十,九,八……三,二,一,点火!”随着“点火”口令的发出,5月2日凌晨0点06分,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托举着中星十一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约1557秒后,星箭分离,中星十一号卫星精确入轨并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中星十一号卫星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集团公司所属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管理的第14颗商业通信卫星。作为一颗用于广播和通信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它主要用于为亚太地区等区域用户提供商业通信服务。该卫星设计服务寿命为14年,装载了C频段和Ku频段共45路转发器,5副天线,有效载荷功率8477瓦,发射重量为5234公斤,是我国目前自研民商通用卫星中转发器数量最多、载荷功率最高、重量最大的通信卫星。承担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由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其一子级捆绑了4枚液体推进器。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76次发射。总装备部副部长牛红光,国家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周武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许达哲,总经理雷凡培,副总经理袁洁等领导,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现场指导发射。图为搭载中星十一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胡逢超 文 谢奇勇 摄) 来源:中国航天网


中星十号寿命13.5年,中星十一号14年


中星十号寿命13.5年,中星十一号14年
东四平台最强通信卫星中星11是如何炼成的?东四平台最强通信卫星中星11是如何炼成的?时间:2013-5-3 21:01 作者:胡逢超 浏览69次深空网:“中星十一创奇迹,携带许多转发器;测控数管新技术,供电热控没问题。控制推进来位保,东四平台跑不了;点动天线更奇妙,哪里需要哪里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试验队员索洪海创作的这首《中星十一·新星》,形象地说明了该卫星在性能上的确算得上是东四平台的最强星。作为一颗用于广播和通信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中星11号卫星主要服务于我国及西亚、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广播电视、通信、数据传输、数字宽带多媒体及流媒体业务客户。据介绍,中星11号卫星以中星10号卫星为设计基线,增加了半年寿命和可动点波束覆盖区。该卫星装载了26路C频段转发器和19路Ku频段转发器,5副天线,有效载荷功率8477瓦,服务寿命14年,发射重量为5234公斤。总之,该星是我国目前自研民商通用卫星中转发器路数最多、载荷功率最高、重量最大的通信卫星。全方位给卫星减重为了能够带动国内研制水平的提升,集团公司毅然决定卫星的有效载荷由五院自行研制。然而,容量如此之大,功率如此之高的卫星,在此之前,在国产通信卫星的研制上史无前例。单从转发器数量来看,在此之前,国内自研的通信卫星中,基本都是30多路。随之而来的,就是如何布局,如何给这个功率大、热耗高的大家伙供电、散热。如果继续沿用以往的设计思路,不仅在布局上“够呛”,而且还会让卫星“超重”。面对如此困难,研制团队对照国外同类型的卫星寻不足、找差距,最终,减重的任务压在载荷设备和平台设备上。“经过多次思想碰撞、仔细论证,我们决定采用矩阵式指令和遥测、CSB总线技术,来减轻通信舱电缆网重量。”测控系统设计师熊晓将介绍说,“实践也证明,具有矩阵式指令和遥测接口、CSB总线接口、模块化组合的载荷综合业务单元,不仅提高了卫星综合电子系统能力和卫星性能,整个平台设备为卫星减重近30公斤。”在转发器的设计、布局上,该团队充分借鉴中星10号卫星有效载荷技术和研制经验,研制了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的Ku频段介质输入多工器,国内带宽最大的C频段馈源等,提高了有效载荷性能,也成功实现给卫星减重。为了减重,该研制团队可谓是绞尽脑汁。他们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卫星全三维布局设计,有效指导了卫星总装、电缆网设计、加工与安装。试验队机械主任设计师王益红说:“在三维图上,我们严格计算每一根电缆线的长度,实现了大容量、大功率、大热耗通信舱的优化设计,有效控制了高、低频电缆重量,为卫星减重作出了贡献。”同时,为满足任务要求,中星11号卫星平台充分继承东四平台成熟设计,平台各分系统状态与中星10号卫星基本相同,选用了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片、110安蓄电池组、大功率太阳帆板驱动机构等同类产品,平台产品具有良好的继承性,并围绕提高卫星性能和寿命开展了新技术、新产品的设计与应用,使用高比冲的490牛(改)发动机和10牛(改)推力器减少推进剂消耗。质量是航天魂为了保证卫星的质量和可靠性,中星11号卫星项目研制团队制定了产品保证计划,确定了24项关键项目以及107个强制检验点,严格进行过程控制。“我们共开展了24项可靠性试验或仿真分析验证工作,特别针对Ku输入介质多工器、载荷综合业务单元等新产品进行了设计与可靠性的试验验证。”五院试验队队长、该卫星总设计师魏强介绍说,“同时,还增加大开口防护措施,提高卫星抗空间辐照的能力,确保了卫星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针对其它型号的在轨故障以及研制过程发现的质量问题,该卫星研制团队开展了举一反三,采取了有效的处理措施,严格进行各项试验验证和测试。与此同时,集团公司多次组织开展了针对载荷综合业务单元等鉴定产品、有效载荷分系统与跟踪子系统等重要单机的质量审查和出厂专项复查。“质量,就是航天的魂。”该卫星研制团队负责人说,在整个研制过程中,该卫星项目研制团队以“全面满足用户需求”为宗旨,以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坚持“标准不降、程序不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了卫星研制任务圆满完成。中星11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及在轨稳定运行,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大容量、长寿命、高可靠”卫星的发展,为实现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上水平、树品牌、抢市场、创一流”的目标,为推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抢占国际商业卫星市场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星10号”是中国首次采用中方卫星研制平台和外方有效载荷进行合作的卫星,公用研制平台为东四平台,有效载荷为法国提供。“中星10号”是中国首次采用中方卫星研制平台和外方有效载荷进行合作的卫星,公用研制平台为东四平台,有效载荷为法国提供。记者1日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获悉。其负责研制的“中星10号”卫星突破了大功率太阳帆板驱动的大功率传输、首次大面积应用三结砷化镓、改进蓄电池组设计等多项技术难题,并开创国际合作新模式,推动中国通信卫星的整星研制技术、团队管理能力和国际合作水平迈上新台阶。
“中星10号”卫星总设计师魏强介绍说,“中星10号”卫星是基于“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简称东四平台)的第5颗发射卫星,相对于前4发星,其转发器路数最多、发射重量最大、功率要求最高,这些都对卫星研制团队提出新的挑战。“中星10号”卫星的功率传输需求大于11千瓦,必须对原来的大功率太阳帆板驱动(SADM)设计进行修改才能满足功率传输需求,作为整星关键件,SADM关乎卫星安全,研制团队决定采用国际合作方式进行研制,有效解决了SADM的大功率传输难题;由于三结砷化镓电池片的光电转化效率高,能保证太阳翼的输出功率更大,从而满足整星的功率需求,研制团队突破相关工艺设计,首次在东四平台研制的通信卫星上成功大面积使用三结砷化镓。由于通信舱要运到法国去装载有效载荷,“中星10号”研制团队通过详细力学分析,对通信舱的保持架加强、包装箱合理减震等采取专门措施,最终确保通信舱运输安全并在中法之间交接顺畅。研制团队还通过采用分区布局技术、改进蓄电池组设计等进一步提升东四平台能力,解决通信舱布局、热控和大功率供电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创新国际合作方面,“中星10号”是中国首次采用中方卫星研制平台和外方有效载荷进行合作的卫星,公用研制平台为东四平台,有效载荷为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公司提供。魏强表示,由于首次采用全新国际合作研制模式,为确保有效载荷与平台的接口匹配性,中法双方设计师进行大量沟通协调工作,并联合开展多项匹配试验以确保接口匹配。“这次合作,不仅让我们充分了解了国外卫星研制管理理念和方法、习惯,也让法方对中国卫星研制实力有了更深的认识,为后续合作打下了基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部长周志成认为,中国已有不少整星、整系统出口的成功案例,但国内卫星平台装国外有效载荷还是第一次,这开辟了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对东四平台研制能力的提升及走向国际市场大有好处。
====
中星10号”是中国首次采用中方卫星研制平台和外方有效载荷进行合作的卫星,公用研制平台为东四平台,有效载荷为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公司提供

===
为了能够带动国内研制水平的提升,集团公司毅然决定中星十一号卫星的有效载荷由五院自行研制。
寿命14年,实际上东4的设计寿命是15年
缩短一年可能是因为火箭运力不够,减少了卫星的燃料
另外,中星11的转发器应该还是泰利斯的产品
纸飞机 发表于 2013-5-8 07:53
寿命14年,实际上东4的设计寿命是15年
缩短一年可能是因为火箭运力不够,减少了卫星的燃料
另外,中星11的 ...
ZX11也重不到哪去,说起来转发器比ZX10还要少一个。更有可能是载荷寿命决定,ZX10的13.5年就是泰利斯的通讯舱寿命限制。
15年 my没有问题
纸飞机 发表于 2013-5-8 07:53
寿命14年,实际上东4的设计寿命是15年
缩短一年可能是因为火箭运力不够,减少了卫星的燃料
另外,中星11的 ...
   中国的卫星有那么长的寿命么
中华崛起小爷 发表于 2013-5-8 18:42
中国的卫星有那么长的寿命么
你以为呢?
中华崛起小爷 发表于 2013-5-8 18:42
中国的卫星有那么长的寿命么
太空环境除了太阳风,其他都是保护电子、机械设备的最好环境
高强度太阳风全世界卫星都会受损
除非规避太空垃圾损耗燃料,一般超过10年妥妥的
中华崛起小爷 发表于 2013-5-8 18:42
中国的卫星有那么长的寿命么
中星22号创我国卫星长寿命新纪录[167阅]罗马廊檐发表于12/12/17 20:20  中星22号创我国卫星长寿命新纪录  2012年12月17日17:48,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中星22号”卫星成功完成了主动离轨控制和钝化工作,结束了长达12年10个月的在轨工作,正式退役。  该卫星运用东方红三号平台研制,设计寿命8年,超期服役约5年。
中华崛起小爷 发表于 2013-5-8 18:42
中国的卫星有那么长的寿命么
中星22号创我国卫星长寿命新纪录[167阅]罗马廊檐发表于12/12/17 20:20  中星22号创我国卫星长寿命新纪录  2012年12月17日17:48,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中星22号”卫星成功完成了主动离轨控制和钝化工作,结束了长达12年10个月的在轨工作,正式退役。  该卫星运用东方红三号平台研制,设计寿命8年,超期服役约5年。
走召幺及 发表于 2013-5-8 21:12
太空环境除了太阳风,其他都是保护电子、机械设备的最好环境
高强度太阳风全世界卫星都会受损
除非规避 ...
同步轨道是做不到完全同步的,
GEO的卫星燃料主要用在最初的定位和后续的漂移修正
大小企鹅 发表于 2013-5-8 22:16
同步轨道是做不到完全同步的,
GEO的卫星燃料主要用在最初的定位和后续的漂移修正

正常燃料消耗得看火箭运力的……但一般有比较大的冗余
走召幺及 发表于 2013-5-8 22:18
正常燃料消耗得看火箭运力的……但一般有比较大的冗余
火箭只负责把卫星送到同步转移轨道,其中远地点高度最关键,如果远地点高度估算不准,那需要卫星消耗额外的燃料。
相比较火箭运力,精度更重要。
TG的卫星经常超期服役,说不定就不止15年
WSNBB11 发表于 2013-5-8 17:04
TG的卫星经常超期服役,说不定就不止15年
经常超期服役,也经常带病坚持工作或者提前失效。比如东四的前几颗。
稳定性跟米帝比还有差距。
漁陽突騎 发表于 2013-5-8 18:55
你以为呢?
  我感觉没那么长  曾经看报道说我们的通信 遥感卫星寿命都不如西方 没那么长
走召幺及 发表于 2013-5-8 21:12
太空环境除了太阳风,其他都是保护电子、机械设备的最好环境
高强度太阳风全世界卫星都会受损
除非规避 ...
   呵呵  受教啦  貌似是我们寿命最长的卫星吧
hswz 发表于 2013-5-8 21:45
中星22号创我国卫星长寿命新纪录[167阅]罗马廊檐发表于12/12/17 20:20  中星22号创我国卫星长寿命新纪录 ...
   这么棒
中国卫星设计余量太大了,如果说14年,实际接近20年都有可能的
我以前就是中国卫通的,中星系列卫星什么技术状态我还不知道,转发器烂的要命
卫星的陀螺都是还得买进口的,人都丢死了!!!自己的的陀螺为啥不敢用,没有陀螺,卫星还能咋工作?
航天就会造壳,核心技术自己不好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