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针试毒 颠倒黑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8:59:46
银针试毒———这一幕,出现在不少古装电视剧和武侠小说中,也出现在宋代法医学家宋慈所著的《洗冤集录》中。

  昨日,家住牛王庙附近的刘女士用银勺子给孙子喂煮鸡蛋,谁知,吃了一会儿,竟发现银勺子变成了黑色,“鸡蛋有毒?”刘女士惊讶不已。

  今年60岁的刘女士家住牛王庙附近,昨日中午,刘女士给两岁的孙子煮了一个鸡蛋。鸡蛋很烫,刘女士就用才买不久的银勺子喂孙子吃。

  出乎意料的是,就在鸡蛋快要吃完时,刘女士突然发现,刚才光泽的银勺子蒙上了一层黑色!

  刘女士是古装电视迷,她不禁想起前不久播出的《甄嬛传》,电视剧里常演:皇宫大院内的皇帝格格公主们用膳时,总有伺者先用银针试毒,若银针变黑,则表明食品有毒。

  想到这里,刘女士就吓了一跳:好好的鸡蛋,难道有毒吗?“鸡蛋是老家拿来的土鸡蛋,很资格!”想到这里,刘女士更觉得不可思议。

  刘女士连忙到厨房,又打了个新鲜的鸡蛋,用银勺子不停搅拌,银勺子仍保持原样。随后,将鸡蛋拿去蒸熟,蒸好后将银勺子放进碗里,大概过了十来分钟,银勺子由银白色变成了古铜色……

  一番实验

  实验现象违常理 银能否验毒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进行了三次实验。如果银真能验毒,那么根据实验现象,鸡蛋、猕猴桃就有致命的毒,而杀虫剂却和白开水一样“清白”。可,这样符合常理吗?

  实验材料:纯银耳钉、鸡蛋、猕猴桃、杀虫剂

  1

  银遇熟鸡蛋

  迅速变黑

  将一枚煮熟的鸡蛋切成两半,将银耳钉插入鸡蛋内。5分钟后,成都商报记者发现,银耳钉表面变成了黑色,最顶端甚至出现类似火烧过的颜色。

  2

  接触猕猴桃

  银器变黑



  将一个猕猴桃切成两半,将光泽的银耳钉放置其中,然后重新将两半猕猴桃合上,使银耳钉与猕猴桃肉充分接触。十分钟后,成都商报记者将耳钉取出来,发现原本光亮的耳钉表面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黑色物质。不过,与鸡蛋相比,猕猴桃的“毒性”没那么强,表面的黑色较淡。

  3

  面对杀虫剂

  银很“淡定”

  鸡蛋有“毒”?猕猴桃有“毒”?那面对杀虫剂,银饰是否会一如既往地变黑?

  将杀虫剂喷洒到银耳钉上面,可是过了二十多分钟,银耳钉颜色没有变化。为什么面对有毒性的杀虫剂,银饰却“保持本色”呢?

  一个真相

  银要变黑 关键要有硫

  在民间,银器能验毒的说法广为流传。早在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就有用银针验尸的记载,这也被当时法医检验引为准绳。时至今日,还有些人常用银筷子来检验食物中是否有毒,存在着银器能验毒的传统观念。银器果真能验毒吗?难道鸡蛋、猕猴桃有致命的毒,而杀虫剂却和白开水一样“清白”吗?

  不同的鸡生的蛋 显色会不同

  “银勺子变黑其实是个简单的化学反应,不是说明鸡蛋有毒。”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曾英介绍,鸡蛋中存在硫,银和硫反应会生成黑色的硫化银,不同的鸡生长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的蛋硫含量可能有差异,显色结果也会不同。

  曾英介绍,我们吃鸡蛋,主要是补充硫、磷等元素,蛋白质、氨基酸都含硫元素,当一个鸡蛋放的时间久了,其中的硫元素可能变成硫化氢,硫化氢或者单质硫遇到银以后,会生成某些黑色的物质,比如硫化银,这样勺子就变色了。除了鸡蛋,像猕猴桃中也含有硫,遇到银同样会变黑。至于银遇到杀虫剂为何不变色,曾英称,杀虫剂中不含硫化物,所以不会和银产生反应,银饰也不会变黑。

  砒霜提炼不纯 银器才会变黑

  古人常用的毒,主要是砒霜,即三氧化二砷,这是我国古代最常见、最容易获得的毒物之一。砷在自然界中以硫化砷矿物的形式存在,古代的提纯技术落后,致使砒霜里都伴有少量的硫或硫化物。古代炼取砒霜的方法是将矿物研碎,除去大块的杂石,在密闭容器中与木炭一起煅烧,待毒沙升华后,它所凝结成的白色粉末就是砒霜。

  对应于砒霜的悠久历史,银针探毒的方法在我国古代断案中也被广为采用。砒霜中所含的硫与银接触,就可起化学反应,使银针的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的“硫化银”。也就是说,银针试毒的方法实际上是检测出了砒霜中的含硫杂质而已,并没有检测出砒霜本身。银针探毒在古代的成功应用纯属巧合。如今,生产砒霜的技术比古代要进步得多,几乎不再混有硫和硫化物。银金属化学性质稳定,在通常的条件下不会与砒霜发生化学反应。

  可见,古人用银器验毒是受到科学限制的缘故。有的物品无毒却含硫;有些是很毒的物品却不含硫,比如毒蕈、亚硝酸盐、农药、毒鼠药、氰化物等,银针与它们接触,也不会出现黑色反应。银针试毒是不靠谱的。(果壳网)

  古人常用的毒主要是砒霜,因提纯技术落后,砒霜里常有硫化物。其实,银探的不是砒霜,而是里面的硫。现代技术发展,用银针探毒试砒霜成了江湖上的传说。

  银的作用

  不能验所有毒 却能消毒

  “现代人用银针验毒没有科学依据。”南京师范大学化科院从事金属研究的韩敏副教授介绍,一般情况下,硫、硒等物质都能跟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使银变黑。含硫的物质中,有一部分是有毒的,如亚硫酸钠,但有毒的老鼠药、氰化物等就不能被银针检出。

  不过,韩敏告诉记者,银虽不能验所有毒,然而却能消毒。银离子已经被证明具有一定的杀菌功效,每升水中只要含有5000万分之一毫克的银离子,便可使水中大部分细菌致死。其原理是,银在水中可形成带正电荷的离子,能吸附水中细菌,并逐步进入细菌体内,使它的催化剂—脢系统封闭、失活,使细菌失去代谢能力而死亡。日常生活中使用银餐具、银首饰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人体健康。(扬子晚报)
http://e.chengdu.cn/html/2013-04/18/content_392533.htm银针试毒———这一幕,出现在不少古装电视剧和武侠小说中,也出现在宋代法医学家宋慈所著的《洗冤集录》中。

  昨日,家住牛王庙附近的刘女士用银勺子给孙子喂煮鸡蛋,谁知,吃了一会儿,竟发现银勺子变成了黑色,“鸡蛋有毒?”刘女士惊讶不已。

  今年60岁的刘女士家住牛王庙附近,昨日中午,刘女士给两岁的孙子煮了一个鸡蛋。鸡蛋很烫,刘女士就用才买不久的银勺子喂孙子吃。

  出乎意料的是,就在鸡蛋快要吃完时,刘女士突然发现,刚才光泽的银勺子蒙上了一层黑色!

  刘女士是古装电视迷,她不禁想起前不久播出的《甄嬛传》,电视剧里常演:皇宫大院内的皇帝格格公主们用膳时,总有伺者先用银针试毒,若银针变黑,则表明食品有毒。

  想到这里,刘女士就吓了一跳:好好的鸡蛋,难道有毒吗?“鸡蛋是老家拿来的土鸡蛋,很资格!”想到这里,刘女士更觉得不可思议。

  刘女士连忙到厨房,又打了个新鲜的鸡蛋,用银勺子不停搅拌,银勺子仍保持原样。随后,将鸡蛋拿去蒸熟,蒸好后将银勺子放进碗里,大概过了十来分钟,银勺子由银白色变成了古铜色……

  一番实验

  实验现象违常理 银能否验毒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进行了三次实验。如果银真能验毒,那么根据实验现象,鸡蛋、猕猴桃就有致命的毒,而杀虫剂却和白开水一样“清白”。可,这样符合常理吗?

  实验材料:纯银耳钉、鸡蛋、猕猴桃、杀虫剂

  1

  银遇熟鸡蛋

  迅速变黑

  将一枚煮熟的鸡蛋切成两半,将银耳钉插入鸡蛋内。5分钟后,成都商报记者发现,银耳钉表面变成了黑色,最顶端甚至出现类似火烧过的颜色。

  2

  接触猕猴桃

  银器变黑



  将一个猕猴桃切成两半,将光泽的银耳钉放置其中,然后重新将两半猕猴桃合上,使银耳钉与猕猴桃肉充分接触。十分钟后,成都商报记者将耳钉取出来,发现原本光亮的耳钉表面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黑色物质。不过,与鸡蛋相比,猕猴桃的“毒性”没那么强,表面的黑色较淡。

  3

  面对杀虫剂

  银很“淡定”

  鸡蛋有“毒”?猕猴桃有“毒”?那面对杀虫剂,银饰是否会一如既往地变黑?

  将杀虫剂喷洒到银耳钉上面,可是过了二十多分钟,银耳钉颜色没有变化。为什么面对有毒性的杀虫剂,银饰却“保持本色”呢?

  一个真相

  银要变黑 关键要有硫

  在民间,银器能验毒的说法广为流传。早在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就有用银针验尸的记载,这也被当时法医检验引为准绳。时至今日,还有些人常用银筷子来检验食物中是否有毒,存在着银器能验毒的传统观念。银器果真能验毒吗?难道鸡蛋、猕猴桃有致命的毒,而杀虫剂却和白开水一样“清白”吗?

  不同的鸡生的蛋 显色会不同

  “银勺子变黑其实是个简单的化学反应,不是说明鸡蛋有毒。”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曾英介绍,鸡蛋中存在硫,银和硫反应会生成黑色的硫化银,不同的鸡生长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的蛋硫含量可能有差异,显色结果也会不同。

  曾英介绍,我们吃鸡蛋,主要是补充硫、磷等元素,蛋白质、氨基酸都含硫元素,当一个鸡蛋放的时间久了,其中的硫元素可能变成硫化氢,硫化氢或者单质硫遇到银以后,会生成某些黑色的物质,比如硫化银,这样勺子就变色了。除了鸡蛋,像猕猴桃中也含有硫,遇到银同样会变黑。至于银遇到杀虫剂为何不变色,曾英称,杀虫剂中不含硫化物,所以不会和银产生反应,银饰也不会变黑。

  砒霜提炼不纯 银器才会变黑

  古人常用的毒,主要是砒霜,即三氧化二砷,这是我国古代最常见、最容易获得的毒物之一。砷在自然界中以硫化砷矿物的形式存在,古代的提纯技术落后,致使砒霜里都伴有少量的硫或硫化物。古代炼取砒霜的方法是将矿物研碎,除去大块的杂石,在密闭容器中与木炭一起煅烧,待毒沙升华后,它所凝结成的白色粉末就是砒霜。

  对应于砒霜的悠久历史,银针探毒的方法在我国古代断案中也被广为采用。砒霜中所含的硫与银接触,就可起化学反应,使银针的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的“硫化银”。也就是说,银针试毒的方法实际上是检测出了砒霜中的含硫杂质而已,并没有检测出砒霜本身。银针探毒在古代的成功应用纯属巧合。如今,生产砒霜的技术比古代要进步得多,几乎不再混有硫和硫化物。银金属化学性质稳定,在通常的条件下不会与砒霜发生化学反应。

  可见,古人用银器验毒是受到科学限制的缘故。有的物品无毒却含硫;有些是很毒的物品却不含硫,比如毒蕈、亚硝酸盐、农药、毒鼠药、氰化物等,银针与它们接触,也不会出现黑色反应。银针试毒是不靠谱的。(果壳网)

  古人常用的毒主要是砒霜,因提纯技术落后,砒霜里常有硫化物。其实,银探的不是砒霜,而是里面的硫。现代技术发展,用银针探毒试砒霜成了江湖上的传说。

  银的作用

  不能验所有毒 却能消毒

  “现代人用银针验毒没有科学依据。”南京师范大学化科院从事金属研究的韩敏副教授介绍,一般情况下,硫、硒等物质都能跟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使银变黑。含硫的物质中,有一部分是有毒的,如亚硫酸钠,但有毒的老鼠药、氰化物等就不能被银针检出。

  不过,韩敏告诉记者,银虽不能验所有毒,然而却能消毒。银离子已经被证明具有一定的杀菌功效,每升水中只要含有5000万分之一毫克的银离子,便可使水中大部分细菌致死。其原理是,银在水中可形成带正电荷的离子,能吸附水中细菌,并逐步进入细菌体内,使它的催化剂—脢系统封闭、失活,使细菌失去代谢能力而死亡。日常生活中使用银餐具、银首饰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人体健康。(扬子晚报)
http://e.chengdu.cn/html/2013-04/18/content_3925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