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大外交——新加坡大国平衡战略的形成与演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0:32:04


    《东南亚纵横》杂志 2005年01期
     
     作者——郄清良,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发了作者还扣我积分,版主太过分了)   

    新加坡是世界上众多微型国家中的一个成功典范,它不但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社会成就,而且在国际上拥有其他小国所无法拥有的国际地位,发挥着与其人口和土地面积极不相称的影响力。这些成就的取得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新加坡在李光耀外交战略思想指导下,大国平衡战略的形成和实施。

    一、大国平衡战略的形成

    李光耀作为新加坡的第一任总理,在位长达30余年,是新加坡外交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他根据当时新加坡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而形成的外交战略思想成为新加坡对外战略总的指导思想,对新加坡对外战略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新加坡大国平衡战略的形成正是李光耀在深入分析中立、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基础上,结合新加坡的基本国情和当时的国际背景而正确把握形成的。
   
    1.国际国内背景

    新加坡独立时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决定了新加坡外交的基本目标与任务。新加坡是个小国寡民的国家,独立时人口只有200余万,面积640平方公里,位于东西方交通战略要道,太平洋和印度洋交汇的马六甲海峡处,历来是大国必争之地;它又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并存的国家,是个容易分裂的社会,以华人为主却又生活在马来人的世界里,种族历史问题使得与它相邻的两个马来大国的关系极为敏感,长期面临两国的猜疑,被认为是中国在东南亚的“代理人”;在经济上,当时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失业率居高不下。从区域形势来看,东南亚是大国利益交汇的地方,大国的不断角逐,成为东南亚动荡不安的根源,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正是大国。

    在东南亚力量对比大调整时期,英国在1968年宣布将从新加坡逐步撤军,美国于1969年出台了“尼克松主义”要从亚洲收缩,同年苏联提出了亚洲集体建立安全体系,以排挤美国、孤立中国,力图“填补力量真空”。新加坡自身极度的脆弱性、与邻国关系的高度敏感性加上东南亚区域的不稳定性决定了它的安全必须建立在东南亚区域的和平与安定、睦邻友好、国内种族和谐及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之上。正如李光耀在回忆录里所说“我们必须养活我们自己,说服投资者把资金投在新加坡”①。面对这些难题,新加坡除了一方面仿照以色列的建军模式,发展自己独立的防卫力量外,另一方面就是要尽快形成一套正确的外交战略作指导,制订出行之有效的外交政策。

    2.李光耀大国外交思想战略的形成

     大国平衡外交战略的确定是李光耀希望新加坡在国际事务中既能像实行中立不结盟政策的国家那样避免卷入大国的冲突和承担军事义务,实现中立,又深知不能把大国势力排除出东南亚的思想反映。20世纪60年代后,不结盟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当时广大中小国家为避免卷入两大集团对抗而纷纷选择了中立、不结盟政策,这对李光耀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他认为东南亚维护和平与安全最好的办法是主要大国同意让东南亚成为中立区,不利用该地区较小国家来扩展自己的势力,同时保证每一较小国家的完整不受别国侵犯。他希望新加坡能够在国际冲突中像瑞士那样采取中立的姿态,使新加坡成为一个中立的中心,成为亚洲的“日内瓦”,而不是任何其他大国的保护国。李光耀认为采取不结盟方式,新兴独立国家可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经济上的进步,而不要在军事上承担义务,也不会卷入相互竞争的任何一个集团,非常适合新加坡。20世纪60年代后期,尼克松上台后,美苏开始了直接对话,双方都不再积极寻求其他国家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效忠,这为新独立的国家选择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创造了条件。当时,印尼是不结盟运动的主要发起国之一,马来西亚是中立化运动的大力推动者,实行中立不结盟政策既有利于避免卷入大国冲突,达到少树敌、多交友的目标,也有益于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有利于国内种族的和谐。因而新加坡独立后不久就宣布采取不结盟政策,表示愿与世界上广大国家交朋友。1970年,新加坡参加了在卢萨卡的第三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但是李光耀意识到要在大国激烈角逐的东南亚地区取得各大国对新加坡和东南亚的中立保证和把大国势力排除出东南亚是几乎不可能的,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对此提供保证。他认为英军撤退后东南亚地区形势将更主要由美国、苏联和中国的相互竞争来决定,而不是东南亚这些中小国家②。当然新加坡也并不想把大国势力排除出东南亚。李光耀认为东南亚向来便是大国角逐的地区,但大国的存在不一定是有害的;新加坡要存在下去,必须有最广大范围的朋友,而没有敌人,同时必须要向国外先进国家学习以获得迅速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要处理好与东亚和平局势紧密相关的几个大国的关系。另外,新加坡在当时东盟国家中人口和面积都是最小的,自然资源极度缺乏,被它的两个马来邻国印尼和马来西亚包围着,同时受到它们的严重猜忌,因而有一种生来的不安全感,而大国势力在东南亚的存在则可以抑制来自邻国潜在的威胁。新加坡从没有大国的均衡就没有东南亚和新加坡局势的稳定出发,争取大国在新加坡与东南亚的积极介入,与之保持友好关系,获得大国在政治上的多边支撑与经济援助,但不与之结盟,同时防止任何大国势力过于强大,达到大国在东南亚势力平衡,这就是新加坡建国以来一直奉行的大国平衡战略。

    二、大国平衡战略的实施及特征

    新加坡和其邻国无论在意识形态还是经济制度方面都更接近于西方国家,其经济的发展也更多的是依赖于美、日、欧等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市场,因而新加坡始终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经济、军事政治力量作为基本依靠对象,以遏制共产主义在东南亚的扩张。李光耀在其回忆录里说得很明白,他说:“我们并不对强大的中国存有猜忌,我们不亲苏,也不亲中,我们亲西方,因为那符合新加坡和我们邻国的利益。”③李光耀认为美国是维持亚太势力均衡的力量所在,只有美国在东南亚力量的存在,各国才能相安无事,因而,新加坡始终把美国视为太平洋地区的政治稳定因素和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主要依靠力量。日本和西欧作为美国的盟国,在东南亚也有着传统的利益,是新加坡和东南亚重要的贸易与投资国,这对新加坡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新加坡也一直将它们作为基本依靠力量之一。但是,英军撤退后,欧洲对新加坡来说只是一个重要的贸易伙伴,从战略均衡的角度来说,它对新加坡并没有太大的影响④。并且大国在新加坡和东南亚的势力平衡,也会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出现相应的调整,在不同的时代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因而,大国平衡并不是与各大国保持等距离关系而是指大国在东南亚利益的整体平衡;是相对的平衡而不是绝对的平衡,是随着地区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动态平衡,而不是静态的平衡⑤。冷战后,虽然新加坡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与建国初期相比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但是东盟作为亚太地区最弱的一极和大国对东南亚的争夺并没有出现根本的变化,新加坡的脆弱性及与邻国关系的敏感性虽然由于东盟的一体化运动而有所缓解,但并没有因此而消除,因而冷战后新加坡仍然奉行大国平衡的对外战略。根据大国平衡战略实施的时代特征划分,我们可将其分为冷战时和冷战后两个阶段。

    1.冷战时期

    冷战时期,由于两大阵营在东南亚的激烈争夺,东南亚局势动荡不安,因而新加坡的外交战略较多的是从军事安全考虑。这一时期,新加坡主要依靠英、美在新加坡和东南亚的军事存在,争取西方资本主义强国在经济上的支持,欢迎日本重返东南亚,接触中国,抵制苏联在东南亚的扩张。
    (1)依靠美、日等西方大国。英国宣布从新加坡撤军后,李光耀就把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作为阻止共产主义在东南亚扩张无可替代的后盾,他认为“美国在西太平洋所扮演的角色,对非共亚洲的安全与稳定非常重要,对新加坡的利益也举足轻重,没有区域的安全与稳定,新加坡就不能有经济成长,不可能有投资和贸易,新加坡的安全仍有赖于美国”⑥。但是,新加坡虽然希望美军驻留东南亚,却不希望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力量过大。“美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必须主要是经济上的影响而不是军事上的影响,在军事上的影响必须是刚刚强大到足以与俄国人相抗衡的程度———否则就会起窒息作用了。”⑦日本和欧洲列强在东南亚有着传统的利益。二战后的一段时期内,由于它们都忙于自身国内经济的复兴及战后反殖民主义运动的兴起而一度被迫离开东南亚。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后,它们在美国的扶持下实现了经济的复兴,开始重新展开对外投资,转移产业。60年代中期后,新加坡开始由实行进口替代战略转向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更加需要西方在资金、技术上的大力支持和市场的开放,因而李光耀希望能与它们建立良好关系,吸引它们到新加坡来投资,帮助新加坡实现工业化的目标。面对苏联南下对东盟国家构成的威胁,新加坡和其他东盟国家也希望日本在政治上为东南亚地区的稳定发挥作用。然而,日本在二战侵略问题上从来不道歉的态度,让李光耀很是担心和怀疑。因而,虽然新加坡欢迎日本重返东南亚,在经济上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联系,政治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始终警惕日本重整军事实力,向东南亚扩展。
    (2)接触中国。李光耀认为在以美苏为首的两种势力争夺中,中国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平衡力量。1976年李光耀就认为:“中国越是强大,中国同美苏的力量就更加平衡,新加坡就更加安全。”⑧李光耀相信中国在发展经济方面会取得成功⑨,并主张东南亚各国应该努力和大陆中国建立较好的联系。但当时印尼与中国正处于对抗之中,李光耀考虑到与邻国关系的影响,坚持要等到马来西亚和印尼都与中国建交才与中国建交,因而,冷战期间的大多数时期内,新中两国虽没有正式上的外交关系,但是有较好的非正式往来,当然这主要在经济方面。这其间,李光耀先后在1976年、1980年、1985年和1988四次访华,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经济合作协定,促进了两国经贸关系的较快发展,到冷战结束前,新加坡已成为中国的第四大外资来源国和第五大贸易伙伴国,是中国最重要的外汇顺差来源国之一,新加坡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抵制苏联在东南亚的扩张。新加坡独立后,从少树敌、多交友,特别是从与世界主要强国建立联系的立场出发,第二年便与苏联签订了贸易协定,1968年新加坡和苏联全面建交。但是,随着苏联不断向东南亚扩张,苏联海军进入金兰湾和岘港、支持越南出兵柬埔寨和出兵阿富汗等,严重威胁了东南亚的和平与稳定,也威胁了新加坡的自由贸易中心地位,为此新加坡加入了抵制苏联在东南亚扩张的行列,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双方就很少有高层接触。冷战时期,新加坡通过大国平衡战略的实施,与世界各主要大国建立联系,特别是获得了美、日和西欧各主要工业强国的支持,不但摆脱了独立时的生存困境,在动荡不安的东南亚生存了下来,而且也促进了新加坡经济的稳定发展,使得新加坡在短短的二十余年内就发展成为一个初步繁荣兴盛的新兴工业化国家。

   2.冷战后时期

   冷战的结束使得美苏在东南亚的直接对抗与争夺消失,新加坡和东南亚面临的安全形势大为缓解。美国成为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俄罗斯的力量逐渐淡出东南亚,而中国国力则不断增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也不断提高,日本则向政治、军事大国迈进。新加坡认为,只有中、美、日在东亚地区力量的平衡才有利于该区域的稳定,特别是中美关系的稳定与否是东亚地区稳定的重要因素。冷战后新加坡大国平衡战略的实施主要是新加坡极力支持美军继续驻留东南亚,不断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积极支持日本介入东南亚事务及与东盟国家加强经济、政治和反恐等方面的联系,提升日本在东南亚的政治影响力,但是反对日本在东南亚的军事扩张,同时,重视发展与欧盟、俄罗斯及与中国、印度的联系与合作。
    (1)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提高日本在东南亚的政治作用,密切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在新加坡看来,面对一个日益崛起的中国,东亚只有跟美国合作才能维持区域势力的均衡和谐状态。“只靠亚洲国家是不能形成均势的,日本和东盟都不能同中国形成势均力敌的局面,如果使美国参与亚洲事务,并加上日本经济实力,就可以保持平衡。”⑩因而,冷战后新加坡和美国签订了一系列的军事合作协议,挽留美军继续驻留东南亚和新加坡。1990年新加坡与美国签订了备忘录允许美军使用新加坡的军事设施。1992年美国又把菲律宾苏比克的海军基地后期司令部迁至新加坡。1998年11月新加坡和美国又达成了一项关于允许美国航空母舰使用新加坡的樟宜海军基地的备忘录。2000年新加坡首次参加了美国与泰国联合举行的“金色眼镜蛇”军事演习。“9・11”事件后,双方密切的政治、军事、经济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新加坡大力支持美国的反恐活动,支持美国的伊拉克战争。虽然新加坡积极支持美军继续驻留东南亚以平衡亚太大国在这一区域的影响力,但李光耀并不主张遏制中国,而是积极主张通过经济手段将中国纳入国际体系。他认为只要中国继续重视教育,专心发展经济,一个富裕的中国将不会是对世界的威胁。冷战后,经济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新加坡的对外战略除了军事安全的考虑外,更主要的还在于经济安全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反映就是不断密切的中新经贸合作。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市场的不断开放为新加坡经济的增长提供了源源动力,新加坡政府十分看好这一前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新加坡就号召企业要重点投资中国经济的增长,近年来又提出要“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把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定位为其经济发展的“第四个引擎”。同时,新加坡也大力支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欢迎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条约组织,并且在东盟国家中率先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目前中国是新加坡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和首选对外投资对象国。到2003年底,中国累计批准新加坡在华投资项目11800多个,协议金额433亿美元,实际投入243亿美元,在2003年新加坡的对外投资中有78%进入中国λϖ。另一方面,新加坡从1999后就积极与区域外的主要贸易伙伴展开自由贸贸易协定谈判和支持它们与东盟共同组建自由贸易区以加强和它们之间更加密切的经济联系,目前新加坡已与区域外的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日本分别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与印度等国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在谈判中。
    (2)大国平衡战略的机制化。新加坡由于自身实力的限制,其外交战略的制定和贯彻实施很大程度上要根据东南亚区域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进行,同时也要较多地考虑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当然,作为东盟重要成员国之一,新加坡也非常希望其外交战略能够为东盟国家所支持和接受,借助东盟的力量来更好地实现其对外战略目标。新加坡的大国平衡战略经过多年的外交实践,被证明确实是行之有效的。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但有利于维护新加坡的国家安全与稳定,也有利于东南亚的和平与发展,冷战后逐渐被大多数东盟国家所接受,进而逐渐机制化为东盟的制度安排,上升为东盟的外交战略。当然新加坡在这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加坡与东盟成员共同倡导成立由东盟主导的东盟地区论坛,将亚太区域的主要大国如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等全部纳入,形成了定期对话机制。二是新加坡于1996年倡议召开欧亚会议,重新加强了东盟与欧洲的联系与对话。三是在推动东盟与区域外大国对话方面,扮演了关键的角色。新加坡在东盟与中国、日本及印度自由贸易区建立谈判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欢迎这些大国加入《东南亚条约组织》,以形成大国在东南亚的势力平衡。

    三、结语

    新加坡大国平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既争取了大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多边卷入,与世界各主要大国保持了友好关系;又有力地威慑了邻国潜在的威胁,维护了国家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的和平与稳定,逐渐为东盟国家所接受而上升为东盟的外交战略,从而提高了新加坡在东盟国家的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同时它也随着新加坡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内容调整,从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东南亚纵横》杂志 2005年01期
     
     作者——郄清良,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发了作者还扣我积分,版主太过分了)   

    新加坡是世界上众多微型国家中的一个成功典范,它不但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社会成就,而且在国际上拥有其他小国所无法拥有的国际地位,发挥着与其人口和土地面积极不相称的影响力。这些成就的取得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新加坡在李光耀外交战略思想指导下,大国平衡战略的形成和实施。

    一、大国平衡战略的形成

    李光耀作为新加坡的第一任总理,在位长达30余年,是新加坡外交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他根据当时新加坡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而形成的外交战略思想成为新加坡对外战略总的指导思想,对新加坡对外战略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新加坡大国平衡战略的形成正是李光耀在深入分析中立、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基础上,结合新加坡的基本国情和当时的国际背景而正确把握形成的。
   
    1.国际国内背景

    新加坡独立时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决定了新加坡外交的基本目标与任务。新加坡是个小国寡民的国家,独立时人口只有200余万,面积640平方公里,位于东西方交通战略要道,太平洋和印度洋交汇的马六甲海峡处,历来是大国必争之地;它又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并存的国家,是个容易分裂的社会,以华人为主却又生活在马来人的世界里,种族历史问题使得与它相邻的两个马来大国的关系极为敏感,长期面临两国的猜疑,被认为是中国在东南亚的“代理人”;在经济上,当时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失业率居高不下。从区域形势来看,东南亚是大国利益交汇的地方,大国的不断角逐,成为东南亚动荡不安的根源,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正是大国。

    在东南亚力量对比大调整时期,英国在1968年宣布将从新加坡逐步撤军,美国于1969年出台了“尼克松主义”要从亚洲收缩,同年苏联提出了亚洲集体建立安全体系,以排挤美国、孤立中国,力图“填补力量真空”。新加坡自身极度的脆弱性、与邻国关系的高度敏感性加上东南亚区域的不稳定性决定了它的安全必须建立在东南亚区域的和平与安定、睦邻友好、国内种族和谐及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之上。正如李光耀在回忆录里所说“我们必须养活我们自己,说服投资者把资金投在新加坡”①。面对这些难题,新加坡除了一方面仿照以色列的建军模式,发展自己独立的防卫力量外,另一方面就是要尽快形成一套正确的外交战略作指导,制订出行之有效的外交政策。

    2.李光耀大国外交思想战略的形成

     大国平衡外交战略的确定是李光耀希望新加坡在国际事务中既能像实行中立不结盟政策的国家那样避免卷入大国的冲突和承担军事义务,实现中立,又深知不能把大国势力排除出东南亚的思想反映。20世纪60年代后,不结盟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当时广大中小国家为避免卷入两大集团对抗而纷纷选择了中立、不结盟政策,这对李光耀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他认为东南亚维护和平与安全最好的办法是主要大国同意让东南亚成为中立区,不利用该地区较小国家来扩展自己的势力,同时保证每一较小国家的完整不受别国侵犯。他希望新加坡能够在国际冲突中像瑞士那样采取中立的姿态,使新加坡成为一个中立的中心,成为亚洲的“日内瓦”,而不是任何其他大国的保护国。李光耀认为采取不结盟方式,新兴独立国家可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经济上的进步,而不要在军事上承担义务,也不会卷入相互竞争的任何一个集团,非常适合新加坡。20世纪60年代后期,尼克松上台后,美苏开始了直接对话,双方都不再积极寻求其他国家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效忠,这为新独立的国家选择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创造了条件。当时,印尼是不结盟运动的主要发起国之一,马来西亚是中立化运动的大力推动者,实行中立不结盟政策既有利于避免卷入大国冲突,达到少树敌、多交友的目标,也有益于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有利于国内种族的和谐。因而新加坡独立后不久就宣布采取不结盟政策,表示愿与世界上广大国家交朋友。1970年,新加坡参加了在卢萨卡的第三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但是李光耀意识到要在大国激烈角逐的东南亚地区取得各大国对新加坡和东南亚的中立保证和把大国势力排除出东南亚是几乎不可能的,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对此提供保证。他认为英军撤退后东南亚地区形势将更主要由美国、苏联和中国的相互竞争来决定,而不是东南亚这些中小国家②。当然新加坡也并不想把大国势力排除出东南亚。李光耀认为东南亚向来便是大国角逐的地区,但大国的存在不一定是有害的;新加坡要存在下去,必须有最广大范围的朋友,而没有敌人,同时必须要向国外先进国家学习以获得迅速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要处理好与东亚和平局势紧密相关的几个大国的关系。另外,新加坡在当时东盟国家中人口和面积都是最小的,自然资源极度缺乏,被它的两个马来邻国印尼和马来西亚包围着,同时受到它们的严重猜忌,因而有一种生来的不安全感,而大国势力在东南亚的存在则可以抑制来自邻国潜在的威胁。新加坡从没有大国的均衡就没有东南亚和新加坡局势的稳定出发,争取大国在新加坡与东南亚的积极介入,与之保持友好关系,获得大国在政治上的多边支撑与经济援助,但不与之结盟,同时防止任何大国势力过于强大,达到大国在东南亚势力平衡,这就是新加坡建国以来一直奉行的大国平衡战略。

    二、大国平衡战略的实施及特征

    新加坡和其邻国无论在意识形态还是经济制度方面都更接近于西方国家,其经济的发展也更多的是依赖于美、日、欧等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市场,因而新加坡始终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经济、军事政治力量作为基本依靠对象,以遏制共产主义在东南亚的扩张。李光耀在其回忆录里说得很明白,他说:“我们并不对强大的中国存有猜忌,我们不亲苏,也不亲中,我们亲西方,因为那符合新加坡和我们邻国的利益。”③李光耀认为美国是维持亚太势力均衡的力量所在,只有美国在东南亚力量的存在,各国才能相安无事,因而,新加坡始终把美国视为太平洋地区的政治稳定因素和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主要依靠力量。日本和西欧作为美国的盟国,在东南亚也有着传统的利益,是新加坡和东南亚重要的贸易与投资国,这对新加坡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新加坡也一直将它们作为基本依靠力量之一。但是,英军撤退后,欧洲对新加坡来说只是一个重要的贸易伙伴,从战略均衡的角度来说,它对新加坡并没有太大的影响④。并且大国在新加坡和东南亚的势力平衡,也会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出现相应的调整,在不同的时代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因而,大国平衡并不是与各大国保持等距离关系而是指大国在东南亚利益的整体平衡;是相对的平衡而不是绝对的平衡,是随着地区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动态平衡,而不是静态的平衡⑤。冷战后,虽然新加坡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与建国初期相比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但是东盟作为亚太地区最弱的一极和大国对东南亚的争夺并没有出现根本的变化,新加坡的脆弱性及与邻国关系的敏感性虽然由于东盟的一体化运动而有所缓解,但并没有因此而消除,因而冷战后新加坡仍然奉行大国平衡的对外战略。根据大国平衡战略实施的时代特征划分,我们可将其分为冷战时和冷战后两个阶段。

    1.冷战时期

    冷战时期,由于两大阵营在东南亚的激烈争夺,东南亚局势动荡不安,因而新加坡的外交战略较多的是从军事安全考虑。这一时期,新加坡主要依靠英、美在新加坡和东南亚的军事存在,争取西方资本主义强国在经济上的支持,欢迎日本重返东南亚,接触中国,抵制苏联在东南亚的扩张。
    (1)依靠美、日等西方大国。英国宣布从新加坡撤军后,李光耀就把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作为阻止共产主义在东南亚扩张无可替代的后盾,他认为“美国在西太平洋所扮演的角色,对非共亚洲的安全与稳定非常重要,对新加坡的利益也举足轻重,没有区域的安全与稳定,新加坡就不能有经济成长,不可能有投资和贸易,新加坡的安全仍有赖于美国”⑥。但是,新加坡虽然希望美军驻留东南亚,却不希望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力量过大。“美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必须主要是经济上的影响而不是军事上的影响,在军事上的影响必须是刚刚强大到足以与俄国人相抗衡的程度———否则就会起窒息作用了。”⑦日本和欧洲列强在东南亚有着传统的利益。二战后的一段时期内,由于它们都忙于自身国内经济的复兴及战后反殖民主义运动的兴起而一度被迫离开东南亚。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后,它们在美国的扶持下实现了经济的复兴,开始重新展开对外投资,转移产业。60年代中期后,新加坡开始由实行进口替代战略转向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更加需要西方在资金、技术上的大力支持和市场的开放,因而李光耀希望能与它们建立良好关系,吸引它们到新加坡来投资,帮助新加坡实现工业化的目标。面对苏联南下对东盟国家构成的威胁,新加坡和其他东盟国家也希望日本在政治上为东南亚地区的稳定发挥作用。然而,日本在二战侵略问题上从来不道歉的态度,让李光耀很是担心和怀疑。因而,虽然新加坡欢迎日本重返东南亚,在经济上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联系,政治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始终警惕日本重整军事实力,向东南亚扩展。
    (2)接触中国。李光耀认为在以美苏为首的两种势力争夺中,中国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平衡力量。1976年李光耀就认为:“中国越是强大,中国同美苏的力量就更加平衡,新加坡就更加安全。”⑧李光耀相信中国在发展经济方面会取得成功⑨,并主张东南亚各国应该努力和大陆中国建立较好的联系。但当时印尼与中国正处于对抗之中,李光耀考虑到与邻国关系的影响,坚持要等到马来西亚和印尼都与中国建交才与中国建交,因而,冷战期间的大多数时期内,新中两国虽没有正式上的外交关系,但是有较好的非正式往来,当然这主要在经济方面。这其间,李光耀先后在1976年、1980年、1985年和1988四次访华,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经济合作协定,促进了两国经贸关系的较快发展,到冷战结束前,新加坡已成为中国的第四大外资来源国和第五大贸易伙伴国,是中国最重要的外汇顺差来源国之一,新加坡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抵制苏联在东南亚的扩张。新加坡独立后,从少树敌、多交友,特别是从与世界主要强国建立联系的立场出发,第二年便与苏联签订了贸易协定,1968年新加坡和苏联全面建交。但是,随着苏联不断向东南亚扩张,苏联海军进入金兰湾和岘港、支持越南出兵柬埔寨和出兵阿富汗等,严重威胁了东南亚的和平与稳定,也威胁了新加坡的自由贸易中心地位,为此新加坡加入了抵制苏联在东南亚扩张的行列,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双方就很少有高层接触。冷战时期,新加坡通过大国平衡战略的实施,与世界各主要大国建立联系,特别是获得了美、日和西欧各主要工业强国的支持,不但摆脱了独立时的生存困境,在动荡不安的东南亚生存了下来,而且也促进了新加坡经济的稳定发展,使得新加坡在短短的二十余年内就发展成为一个初步繁荣兴盛的新兴工业化国家。

   2.冷战后时期

   冷战的结束使得美苏在东南亚的直接对抗与争夺消失,新加坡和东南亚面临的安全形势大为缓解。美国成为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俄罗斯的力量逐渐淡出东南亚,而中国国力则不断增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也不断提高,日本则向政治、军事大国迈进。新加坡认为,只有中、美、日在东亚地区力量的平衡才有利于该区域的稳定,特别是中美关系的稳定与否是东亚地区稳定的重要因素。冷战后新加坡大国平衡战略的实施主要是新加坡极力支持美军继续驻留东南亚,不断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积极支持日本介入东南亚事务及与东盟国家加强经济、政治和反恐等方面的联系,提升日本在东南亚的政治影响力,但是反对日本在东南亚的军事扩张,同时,重视发展与欧盟、俄罗斯及与中国、印度的联系与合作。
    (1)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提高日本在东南亚的政治作用,密切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在新加坡看来,面对一个日益崛起的中国,东亚只有跟美国合作才能维持区域势力的均衡和谐状态。“只靠亚洲国家是不能形成均势的,日本和东盟都不能同中国形成势均力敌的局面,如果使美国参与亚洲事务,并加上日本经济实力,就可以保持平衡。”⑩因而,冷战后新加坡和美国签订了一系列的军事合作协议,挽留美军继续驻留东南亚和新加坡。1990年新加坡与美国签订了备忘录允许美军使用新加坡的军事设施。1992年美国又把菲律宾苏比克的海军基地后期司令部迁至新加坡。1998年11月新加坡和美国又达成了一项关于允许美国航空母舰使用新加坡的樟宜海军基地的备忘录。2000年新加坡首次参加了美国与泰国联合举行的“金色眼镜蛇”军事演习。“9・11”事件后,双方密切的政治、军事、经济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新加坡大力支持美国的反恐活动,支持美国的伊拉克战争。虽然新加坡积极支持美军继续驻留东南亚以平衡亚太大国在这一区域的影响力,但李光耀并不主张遏制中国,而是积极主张通过经济手段将中国纳入国际体系。他认为只要中国继续重视教育,专心发展经济,一个富裕的中国将不会是对世界的威胁。冷战后,经济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新加坡的对外战略除了军事安全的考虑外,更主要的还在于经济安全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反映就是不断密切的中新经贸合作。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市场的不断开放为新加坡经济的增长提供了源源动力,新加坡政府十分看好这一前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新加坡就号召企业要重点投资中国经济的增长,近年来又提出要“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把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定位为其经济发展的“第四个引擎”。同时,新加坡也大力支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欢迎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条约组织,并且在东盟国家中率先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目前中国是新加坡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和首选对外投资对象国。到2003年底,中国累计批准新加坡在华投资项目11800多个,协议金额433亿美元,实际投入243亿美元,在2003年新加坡的对外投资中有78%进入中国λϖ。另一方面,新加坡从1999后就积极与区域外的主要贸易伙伴展开自由贸贸易协定谈判和支持它们与东盟共同组建自由贸易区以加强和它们之间更加密切的经济联系,目前新加坡已与区域外的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日本分别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与印度等国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在谈判中。
    (2)大国平衡战略的机制化。新加坡由于自身实力的限制,其外交战略的制定和贯彻实施很大程度上要根据东南亚区域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进行,同时也要较多地考虑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当然,作为东盟重要成员国之一,新加坡也非常希望其外交战略能够为东盟国家所支持和接受,借助东盟的力量来更好地实现其对外战略目标。新加坡的大国平衡战略经过多年的外交实践,被证明确实是行之有效的。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但有利于维护新加坡的国家安全与稳定,也有利于东南亚的和平与发展,冷战后逐渐被大多数东盟国家所接受,进而逐渐机制化为东盟的制度安排,上升为东盟的外交战略。当然新加坡在这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加坡与东盟成员共同倡导成立由东盟主导的东盟地区论坛,将亚太区域的主要大国如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等全部纳入,形成了定期对话机制。二是新加坡于1996年倡议召开欧亚会议,重新加强了东盟与欧洲的联系与对话。三是在推动东盟与区域外大国对话方面,扮演了关键的角色。新加坡在东盟与中国、日本及印度自由贸易区建立谈判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欢迎这些大国加入《东南亚条约组织》,以形成大国在东南亚的势力平衡。

    三、结语

    新加坡大国平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既争取了大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多边卷入,与世界各主要大国保持了友好关系;又有力地威慑了邻国潜在的威胁,维护了国家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的和平与稳定,逐渐为东盟国家所接受而上升为东盟的外交战略,从而提高了新加坡在东盟国家的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同时它也随着新加坡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内容调整,从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李家坡强悍的军事实力
平衡外交
2010-04-24 12:54:00 来源: 北京晚报(北京)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平衡外交”,举目皆是,小国如此,大国亦然。“平衡外交”其实并非始于当今,早在古代即已屡见不鲜。中国汉朝时,愿与汉朝结亲的乌孙国,即采取“持两端”的政策,既娶匈奴的公主为“左”夫人,又娶汉朝的公主为“右”夫人。乌孙此举意在:既不服从匈奴,又不愿得罪匈奴。法、俄爆发战争前,奥地利的梅特涅一面同法国的拿破仑签出兵之约,一面同俄国的亚历山大秘密保证不会太伤对方,借以使奥免受法俄的侵犯。

当代,“平衡外交”的实例也可信手拈来。

东南亚国家以执行“大国平衡”政策而闻名于世,此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在夹缝中求生存。其中尤以新加坡最为典型。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曾坦言道:新加坡必须同美国、日本、中国、欧盟等同时建立关系,以便取得平衡。新加坡只是小虾米,没有那种平衡,就会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最后会把新加坡吃掉。

往昔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也是“平衡外交”的高手。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即誉之为“西哈努克善走钢丝”。基辛格说:过去西哈努克善于“在两个强大对手之间搞平衡”,“在共产主义和西方之间走钢丝”。他“在共产主义的分裂中介于中苏之间,在越南战争中介于敌对双方之间,在国内则介于左右两派之间”。他“故意把自己摆在左翼的极左一端”。过去尼泊尔也是“在外交上搞平衡”,“在中立的钢丝上行走”。尼国王比兰德拉对印度作非正式访问后仅一个月,他即遣其两个弟弟访问北京。

“平衡外交”并非只是亚洲国家独揽,依此行事的欧洲国家也不乏其例。笔者曾先后在中国驻南斯拉夫和驻丹麦使馆工作过,对此两国之善用“平衡外交”并不陌生。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南领导人铁托曾犯重病,当时他既逼美国医生施诊,也请苏联医生看病,以保持“平衡”。1978年8月,中国总理华国锋对南斯拉夫作正式友好访问。有消息说,同年9月,铁托即赴苏联,向苏领导人勃烈日涅夫解释华此访并无抗苏之意。

丹麦则把“平衡外交”置于更高的地位,实施得周到精明。记得1974年丹麦首相哈特林访问了中国后,1975年丹麦女王即去苏联访问,而在女王访问苏联的同时,丹麦又宣布1976年女王将访问美国,并同时试探女王访华的可能性。丹麦不只是在对外访问上使用“平衡外交”,在外交的其他方面也是“平衡外交”不断。丹麦加入了北约,但同时又严格执行不让外国军队进驻和严禁核武器进入的政策;丹麦同其他北约国家一起谴责当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但同时丹又强调必须保持同苏的渠道畅通,买卖照做。其实,就北欧而言,实施“平衡外交”的不只是丹麦一家,甚至北欧四国(挪威、瑞典、冰岛和芬兰)也照此行事,北欧五国过去共同遵循“北欧平衡”政策即可资证明。

美国是称霸于世的超级大国,即使如此,它也难舍“平衡外交”的做法。基辛格即是善施“平衡外交”的能手。他曾坦言道:“我不知道历史上有哪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不考虑力量平衡问题。没有力量平衡,就没有安全可言”。“我们的国家需要一项平衡的政策,既坚定又和解,既有强大的防务又实行武器控制”。“我们的基本任务是承认采取一种双重政策的必要性”。美国政治家和学者也多次评说:美国和苏联的实力“实际已是半斤八两”,美国的外交“只能注意均衡”。同样,美国对中国和苏联的政策也应是“平衡”。

既然一国的外交政策和行动注重“平衡外交”,那么外交官的行事势必也照此奉行事了。笔者在丹麦工作时曾遇到这样一个有趣的插曲。一次,墨西哥和保加利亚的国庆招待会在同一天中午举行。一些使节不约而同地采取这样一种做法:先去一家,但逗留时间很短,然后再去另一家,逗留时间较长,以此来保持“平衡”。

外交局面错综复杂,外交斗争犬牙交错,外交官生活和工作在重重矛盾之中,其言其行,必须慎之又慎,不具备高度的“平衡”感,是实难完成使命的。
结语是重点,无论哪个朝代抱对粗大腿都很重要。
风平浪静的时候脚踏两只船是潇洒,惊涛骇浪的时候脚踏两只船是找死.
说那么多,其实就一句话:紧抱爸爸的大腿不放松。
远东是兔子的
它的地利 抱对了大腿 外加政治家的智慧
laohu2222 发表于 2013-4-14 19:29
风平浪静的时候脚踏两只船是潇洒,惊涛骇浪的时候脚踏两只船是找死.
呵呵,你让我想起了13万大军不战而降
不管怎样,中国毕竟还不具备美国的硬实力,所以新加坡的选择可以理解。
坚决全身心带路
多少经验。多少智慧。多少。多少。什么吗?他新加坡不过是占据了战越要冲。国小事大而已。


多认干爹,多抱大腿,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李老狐狸狡猾大大滴。

多认干爹,多抱大腿,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李老狐狸狡猾大大滴。
我没有打错字。就是国小事大。让他去和什么八什么呀几什么呀换换地方。看看还能有什么经验,智慧。
cj30293 发表于 2013-4-14 21:14
呵呵,你让我想起了13万大军不战而降
牛牛不可能为了这个鼻屎大的地方拼命的
    其实最重要的是新加坡本身所处的战略位置,让新加坡挪个地方到马来半岛的什么海岸处,十个李光耀也玩不出花来。当然,现在的位置,换一个人,也未必能玩得象李光耀那么好,但只要不是政客,还是大差不差的。
   
李光耀是个老狐狸了,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拿捏的都非常准
李家倒是让我想起宋家,现在是可以捞好处,到头来是谁的还不一定呢。
就当狗而已。
有奶便是娘嘛
没有办法的办法。就像一只小耗子和猫玩游戏


新加坡谋求自身安全,采取大国平衡外交,可以理解,但谋求与自身国家地位不相符的国际影响力,不知是狂妄还是愚蠢。这种策略在领导人能力比较出众(如李光耀)时还能风光一时,但由于其地理位置,最终逃不不出被大国轮暴的下场

新加坡谋求自身安全,采取大国平衡外交,可以理解,但谋求与自身国家地位不相符的国际影响力,不知是狂妄还是愚蠢。这种策略在领导人能力比较出众(如李光耀)时还能风光一时,但由于其地理位置,最终逃不不出被大国轮暴的下场
   小国怎么会有大外交。要么卖身为奴,要么被虐。
地理位置,无它。
体量的巨大差异,决定了新加坡的所谓任何“经验”,并不一定适用中国,完毕。
春秋时,晋楚百年争霸,夹在中间的郑国两边摆来摆去,忍受一百年兵灾啊
李公子 发表于 2013-4-15 09:04
春秋时,晋楚百年争霸,夹在中间的郑国两边摆来摆去,忍受一百年兵灾啊
但是也有NB的,比如瑞士......
forward81 发表于 2013-4-15 14:54
但是也有NB的,比如瑞士......
呵呵,多山多沟的瑞士,真心幸福,维也纳会议还永久定为中立国,还规定列强谁跟瑞士过不去就是跟上帝过不去
悲剧的郑国啊,地处一望无垠的河南中原大地,无险可守,每次诸侯峰会都被路过围观,左传还记载邻国经常越界割郑国的粮食,战国初期被韩国兼并,结果换成韩国继续悲剧
李公子 发表于 2013-4-15 16:22
呵呵,多山多沟的瑞士,真心幸福,维也纳会议还永久定为中立国,还规定列强谁跟瑞士过不去就是跟上帝过不 ...
起码这是人家的奋斗目标,当然现实也有可能很残酷....
新加坡,战略?
作者在搞笑吗?就新加坡这种国家有战略可言?
新加坡的领导来中国恐怕一个市长都当不上。
新加坡,战略?
作者在搞笑吗?就新加坡这种国家有战略可言?
新加坡的领导来中国恐怕一个市长都当不上。

很多人小瞧李家坡,其实他的国际影响力在东南亚国家中遥遥领先,而且以他和干爹的紧密关系,俨然就是东南亚版的小以色列
看见这个鼻屎国家,偶就有挖克拉地峡滴冲动
看见李家坡就想吐
看见这个鼻屎国家,偶就有挖克拉地峡滴冲动
挖吧,只是经济效益几乎没有
新加坡从上到下都很反华,去过的朋友可能感触更深些。还装逼什么不结盟平衡国策,樟宜基地的航母莫非是你自己的?
新加坡从上到下都很反华,去过的朋友可能感触更深些。还装逼什么不结盟平衡国策,樟宜基地的航母莫非是你自 ...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要理解李家坡


新加坡以前抱MD的大腿确实可以理解,但是,在世界格局面临大变革的前夜,有句话叫“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某新兴大国是讲义气有政治道德的,象印尼等国就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某新兴大国的要求并不高,能真正保持中立就可以了,新加坡也应该考虑适当调整自己的政策,在这方面他们作为华人国家本来是有优势的,否则么,呵呵

新加坡以前抱MD的大腿确实可以理解,但是,在世界格局面临大变革的前夜,有句话叫“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某新兴大国是讲义气有政治道德的,象印尼等国就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某新兴大国的要求并不高,能真正保持中立就可以了,新加坡也应该考虑适当调整自己的政策,在这方面他们作为华人国家本来是有优势的,否则么,呵呵

大林 发表于 2013-6-12 13:21
新加坡以前抱MD的大腿确实可以理解,但是,在世界格局面临大变革的前夜,有句话叫“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


李家坡投靠鹰酱是因为兔子在这一带影响力略大于鹰酱。这时要搞平衡就要偏向鹰酱一边。
比如说李家坡投靠兔子,并由兔子驻军后,整个东南亚就变成兔子天下了,以后要是不满意,甩都甩不掉,除非打世界大战。
反而现在投靠鹰酱,鹰酱得足够尊重李家坡,否则就往兔子这边靠,这个鹰酱是鞭长莫及的。
当然到了兔子能把鹰酱从东南亚逼走的时候,李家坡自然会倒戈,因为这时平衡不了了。但是这个问题得二十年后再讨论了。
大林 发表于 2013-6-12 13:21
新加坡以前抱MD的大腿确实可以理解,但是,在世界格局面临大变革的前夜,有句话叫“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


李家坡投靠鹰酱是因为兔子在这一带影响力略大于鹰酱。这时要搞平衡就要偏向鹰酱一边。
比如说李家坡投靠兔子,并由兔子驻军后,整个东南亚就变成兔子天下了,以后要是不满意,甩都甩不掉,除非打世界大战。
反而现在投靠鹰酱,鹰酱得足够尊重李家坡,否则就往兔子这边靠,这个鹰酱是鞭长莫及的。
当然到了兔子能把鹰酱从东南亚逼走的时候,李家坡自然会倒戈,因为这时平衡不了了。但是这个问题得二十年后再讨论了。
真不要脸,明明是傀儡外交,居然成了大外交
真不要脸,明明是傀儡外交,居然成了大外交
李家坡投靠兔子就不是傀儡么?外交不能学雷锋
forward81 发表于 2013-6-12 13:37
李家坡投靠兔子就不是傀儡么?外交不能学雷锋
问题是李家坡不可能投靠兔子,投靠也是作秀。所谓外交必须有独立性,李家坡立国的基础就是当美帝的傀儡,否则早就over了,他的所谓外交其实是张皮而已

laohu2222 发表于 2013-4-14 19:29
风平浪静的时候脚踏两只船是潇洒,惊涛骇浪的时候脚踏两只船是找死.


希望李家坡早点玩脱

什么台海问题  中日东海问题 都来指手画脚的   指点江山一下  说几句   活脱脱一傻×   当他谁呢  
laohu2222 发表于 2013-4-14 19:29
风平浪静的时候脚踏两只船是潇洒,惊涛骇浪的时候脚踏两只船是找死.


希望李家坡早点玩脱

什么台海问题  中日东海问题 都来指手画脚的   指点江山一下  说几句   活脱脱一傻×   当他谁呢  


小国无外交,紧抱大腿才是真。美国叫他买F15,他敢买F16。还外交?搞笑。

小国无外交,紧抱大腿才是真。美国叫他买F15,他敢买F16。还外交?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