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美国波特兰华工祖坟重见天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09:38:50
<P>     2005年1月11日,美国西部俄勒冈州波特兰麦鲁玛县政府决定挖掘一处怀疑埋有华人先民遗骨的地方。尽管那里早已没有了墓碑,也没有一个当地华人能够站出来指认说:“那里埋有本门氏的先人。”但是当地中华会馆的主席还是用了“挖祖坟”这个词。在中国文化的涵义里,挖祖坟似乎带有贬意的成分,也许包含着侮辱的意味,对中国人来讲是难以接受的。但是就在波特兰,同一个地点,不同的历史时期,这将是故人亡灵第三次遭受惊扰!
    两次捡骨慰亡灵
    被挖掘的地方在朗花坟场,1891年到1928年间,约有1000多名华人劳工被埋葬在这里。他们也许是中国最早一批来美国的劳工,大部分人从事的是修建铁路或者挖金矿的繁重体力活动。他们的家乡在中国广东省台山一带。
    据波特兰地方县志记载,那时的华工还留着长辫子,长相、吃、穿都与白种人不同,语言上很难相互沟通。华工们总是干着最苦最累的活。他们钻山洞,埋炸药,挨打被骂,性命难保。华工从不主动找麻烦惹事,每当发生劳资纠纷、劳方罢工时,华工从不参与,却总是被资方利用,顶替那些罢工工人工作。因为干扰了罢工,又抢了罢工劳工的工作饭碗,华工成了劳资纠纷中的替罪羔羊,被其它劳工仇视,所以华人劳工在当时被歧视性地称作“黄祸”。波特兰地方县志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那些挖金矿的华人因为没有钱,通常总是捡被别人挖过的矿再挖,运气好时会有些微薄的收获。一天晚上,几个美国的年轻人杀死在山里挖矿的十几个中国人,很多天后才被发现,但仍被判无罪。由此事可见当时的中国人地位十分低下,并不被重视。
    随着修筑的铁路不断向西向东绵延,一座座新的城市被催生出来,波特兰就是在铁路通达后很快建城并繁荣起来的。据说在20世纪初期,波特兰的华人数量仅次于旧金山市。当时约有1万左右的华人在此地生活过。
    1855年,波特兰开辟出一片墓区安葬拓荒建城的先驱,华工虽然也有一席之地,却不被允许与别国人葬在一起。仅在墓园的西南角,一片坡地的位置划分出区域单独隔离埋葬。墓区对所有的安葬者都有详细的登记,惟独没有华工的姓名,只有一连串的“Chinaman”作为统计人数的标注。
    故乡和家园是中国人永远的情结,即使客死他乡,生者也会尽可能帮助将其送回老家安息。1928年,在朗花坟场将要被地方政府接管之前,由慈善组织帮忙,当地华人纷纷按照传统的捡骨习俗,将早期安葬的华人遗骨取出,运送回家乡。但是有一些埋葬年代不久的遗体,因为路途实在遥远,不方便启运,不得已被继续遗落在原处。
    然而遗落的亡灵只安息19年。1947年,麦鲁玛县政府想要更好地利用曾经安置华工的墓区地带。他们似乎了解华人的捡骨习俗,居然再一次催促中华会馆组织当地华人“捡骨”。于是,到1948年,265具华工遗骨被强行掘起,辗转经由香港送回老家。
    大楼耸立在华工故坟上
    “捡骨”,这个古老的中国民间习俗,原本是为了让客死他乡的亲人叶落归根,重回家乡安眠。但是,已无法考证第二次被强行捡骨的华工有没有真正回到家乡,在亲人的手中安葬。
    埋葬过华工的坡地很快被填平了,一座新的大楼和大大的停车场,掩盖了昔日为波特兰城市繁荣贡献卑微苦力的华工!
    历史的脚步静静地挪移,50年的风风雨雨,撼动着那座耸立在华工故坟上的大楼。由于建筑年代早,当时采用的建筑材料含有危害健康的石棉瓦成分,加之大楼没有设计抗震功能,已经很难符合美国现代建筑物使用的相关法规。为此,在2003年,波特兰县政府决定停止使用此建筑,关闭并拆除这座大楼。有趣的是,预算报告显示的40万元拆除费用把官员们吓了一跳。当前的经济不景气尽人皆知,到那里去筹集这笔资金呢?但是他们很快调整思路,提出了更新的方案。将此处作为商业用地拍卖,拆除费将自然转嫁到购买商手中。
    但这时候,岂止是一座大楼,其实整个朗花坟场都已经变得脆弱不堪了。越来越多的墓碑慢慢残破了。每年在万圣节,还会有顽皮的孩子们来到墓园捣乱。他们在园内奔跑穿梭,常常踢翻甚至打烂墓碑。但麦鲁玛县政府只设立了一名专职的墓园管理员,很难对墓园进行全面的管理。面对这样的状况,一个自发的组织──朗花坟场之友社在1999年成立了。他们义务承担起巡护、清洁墓园的工作,自己掏钱修缮墓碑,清除杂草,养护树木。
    朗花坟场之友社的成员认为,这个墓园对这座城市是极其重要的。从波特兰的历史来看,最早来这里建城的移民先民们,曾经将家乡最美丽的玫瑰花品种连根带土地装在口袋兜里,在颠簸的马车上一路小心翼翼地护送,过来后栽种到这里。波特兰从此才有了遍地盛开的玫瑰,有了玫瑰之城的芬芳雅名。朗花坟场是波特兰城内最早最大的英雄纪念墓园;4个前州长和6个前市长也安葬在这里;墓园内除了葬有美国本土的移民先民外,还有日本、俄国、爱尔兰等国家的移民先民。当然,许多华人也葬在这里。但是在那个年代,饱受歧视的华人几乎不被提及。
    因此,朗花坟场之友社的成员觉得,即便是在墓区的一角──那个已经被建成大楼和停车场的地方,把它当作商业用地开发,仍然是对历史和对先民的不尊重。他们坚决反对地方政府的提议。当地华人社团组织──中华会馆也站出来反对。
    于是,地方政府只好组织相关社团开会,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参加会议的社团组织包括:朗花坟场之友社、中华会馆、墓场所在地社区组织、商会、州政府历史古迹委员会、民间组织的历史博物馆以及县政府的相关部门。
    从2004年1月开始,之后的每个月第一个周一下午6:00到7:30,历时一年,协调会就朗花坟场卖地事件,展开了讨论、递交提案等一系列漫长的会议及活动。
    每次开会时,各个社团的代表都带来各自珍藏的数据文件,协商,交换信息。大家比较不同版本的记载,像拼图游戏一般,一点点核对照片和地图,反复仔细地查找,他们逐渐找到墓园里最早栽种的树木,最早的入口位置等等。种种细节帮助他们慢慢还原出朗花坟场的历史风貌。
    朗花之友欲解开历史疑团
    对于1948年第二次捡骨事件,县政府在1952年出具的报告书中显示:当时有纪录在册的59名孩童的遗骨未经挖掘,这也就是说,第二次捡骨时掘起的265具遗骨中不包括那59名孩子的遗骨。那么,孩子的遗骨在那里呢?极大的可能性是仍然遗留在原处。于是,协调会强烈建议县政府采取科学方法,在建筑大楼和停车场位置探测,查证此事。
    2004年6月,当地政府部门聘请地质勘探部门进行声纳雷达探测,结果在朗花坟场大楼前及停车场位置,“发现了9处异乎寻常的,模糊不清的东西。除了一些大块的像石头的东西外,还有一些排列着的,与棺木形状相像的东西”。其中“5处在大楼前,4处在露天停车场上”。这个发现将朗花坟场能否用做商业用地问题的争执焦点,全部集中在“地下是否还埋有华人遗骸?”这个疑问。如果一旦证实有,卖地将更意味着对故人、对华人的不尊敬。
    9月,协调会小组向地方政府递交了建议书,明确写明朗花坟场只能永久作为坟场使用,不得变动。反对出卖墓园用地。建议书表示,将由民间组织出面,用6个月时间做计划书,帮助募捐筹集40万元的拆除大楼费用。此报告遭到了县政府的严厉反对。分管此事的财产管理局也写出报告,指责建议书是一个不切合实际的提案,40万元筹款将会变得遥遥无期,大楼引发的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争执未定,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举行听证会,希望在更多的人群中,听取最广泛的意见,从而商讨出最佳处理方式。但是,县政府一方因为美国总统大选日益迫近,忙的不可开交,将原定在9月后又改为10月举行的听证会再次推迟,以便寻求机会推销提案;另一方面,协调会小组成员们又利用县政府“搓麻将”的时机,发动媒体寻求支持。
    丘育汕为华工找到姓名
    丘育汕是中华会馆参加协调会的代表。这位祖籍广东省梅州,在台湾长大的华裔女性,最初只是隐隐约约知道一点朗花坟场的历史渊源,但她是一个热情正直的中国人,从此付出最大的努力投入这项工作。她来美国生活已经25年了,但是她仍然拥有深厚的中文底蕴。参加协调会讨论期间,她从中华会馆地下室找出了两大本厚厚的中文名册,一点点、一遍遍地翻看。雷达探测事件后,丘育汕与媒体记者一道分析,终于确认手上的两本名册就是1891年到1928年间埋葬在朗花坟场的华人亡友名单。例如:1928年的名册有着与1917年名册完全相同的编号,分别各有211页,每页有3个亡者姓名编号,全册共1266个编号。但1928年名册中却有部分姓名栏留着空白。这恰好证明了一部分人因为在1928年被捡骨,已不在案登记。名册中记录有百岁亡故的老人,也有十多个一岁到十五六岁年龄不等的亡故孩童名字。
    在1928年的纪录中,孩子们的名字旁边被专门注明“永不起金”的字样。丘育汕猜测,也许是因为他们在美国出生,可能父母也在这里居住,已很难从遥远的中国家乡找到亲属,于是被永远地留在了朗花坟场。丘育汕与记者还发现:1928年名册记录捡骨后剩余253具遗体,而1948年第二次被全体“捡骨”的华人只有265具,在从1928年到1948年漫长的20年岁月里,怎么可能只增加埋葬12具遗体呢?再根据县政府1952年的报告书中说还有52个孩童的骨头找不到,加上雷达探测的结果,丘育汕认为:这也就意味着朗花坟场的大楼或停车场下的确可能还残留有华人的遗骸。这个推论令她们感到无比震惊!
    “出卖祖坟丢人现眼”
    听证会终于被确定在2004年11月23日举行。11月17日,听证会举行前的第六天,当地最有影响的报纸《俄勒冈人》,在头版头条刊登了对朗花坟场是否还埋有华人遗骸历史事件的详细报道,质疑卖地行为的合理性。它像一个重磅炸弹,炸得县政府猝不及防,无处可逃。
    后来的形势发展,明显变得对丘育汕领头的一群人越来越有利。报纸刊登报道的当天下午,主管此事的官员向全体协调会小组成员发E-mail道歉,转变态度支持他们的提案。接着在听证会上,卖地行为被众口一词讨伐成“丢人现眼的出卖祖坟行为”。
    地肯定是卖不成了,历史在被笼罩了70年之久的重重迷雾之后,忽然间云开雾散了。2004年12月6日,麦鲁玛县政府在每月例会上作出重要决定:立即邀请西北考古探查公司挖掘曾经探查出有不明物体的9个可疑点。
    挖掘将变成历史的转折点。丘育汕说,美国人都不允许将纪念故人的园地用作他途,更遑论华工亡灵曾经遭受过歧视和侮辱。华工也是美国国土的拓荒者,其贡献永远不可磨灭。如果说过去中国人人微言轻,不敢出声的话,那么在今天处处讲求民主、平等的文明氛围下,新一代华人移民应该勇敢地站出来,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争取华人应有的地位,让已故华人获得尊重和认可。而这同时也是关系到当代华人以及华人后代的是与非的原则性问题。
    这个冬天,朗花坟场成为波特兰最注目的焦点,朗花坟场在波特兰的东南方向,原先这里是一片丛生的杂草,但奇怪的是唯有一棵大树孤独地挺立着。这里农场的主人所有的家族成员死后都埋在附近。农场几经转手后逐渐扩展成专门的墓园,而那棵高大的枞树就是墓园的标志。1856年墓园被正式起名为“朗花”。
    100多年过去了,墓园里被纪念者栽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木,那棵枞树也渐渐淹没在与它比高的树群当中,不容易找到了。这个冬天,因为受到朗花坟场之友社的悉心照料,朗花坟场重新变得美丽起来。虽然天寒地冻,但墓园里绿草依依,参天的大树像巨伞,为修茸一新的墓碑遮避着风雨。墓园的草地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一丝杂物,墓园肃穆地沉默着。
    他们在现场哭了
    2005年1月11日上午,朗花墓园被从沉静中唤醒。这一天是开工挖掘的日子。参加协调会的社团组织成员都来了。中华会馆作为事件的主角已经站到了前台,他们与县政府共同面向媒体发布了挖掘的消息。县政府行政官史德菲道歉说:“过去的历史曾经给华人带来了伤害,是一个错误。今天我们的责任就是,用最高度诚意的关心和敬意尊重华人,尊重亚裔社团的意见,纠正所发生的错误。”
    中华会馆主席应书琪回顾了华人的历史贡献,强调说,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就是为华人同胞争取应有的权利。在心田佛法大师的超渡祈福仪式后,挖掘机巨大的机械手开始向坚硬冰冷的地表深处掘进。
    挖掘工作十分严谨,在曾经发现的9个可疑点上都圈点了红色和绿色的标记。虽然原计划用两天时间完成工作,但挖掘一开始就受到了阻碍。地面太坚硬,常常碰到大的石块,那是因为1948年挖掘后,为填充坡地,使用了大块水泥的缘故。但不断有东西被挖出。像残破的碑片,玻璃瓶口,瓷的碗盘碎片等。第二天中午,两块较大的墓碑残片露了出来,清晰可见亡者的姓名和卒年。丘育汕仔细地把它们抄了下来。
    那天中午,丘育汕和中华会馆主席都没有顾上吃饭,挖掘缓慢地进行着。签约两天时间的西北考古探查公司只来得及挖掘两处可疑点,没有获得重大的发现。严格按程序办事的县政府又召开协调会,讨论是否继续挖掘,结果决定再增加一天作业时间,日期被确定在当月的19日。
    挖掘间歇的那几天,丘育汕并没有闲着,惦记着那两块墓碑残片上刻写的名字。在她担任校长的中华学校办公室里,她长时间地翻看着那两本名册。所幸终于有了结果。名册上清楚地记载着两个人的生卒年代:
    陈文赞,广东省新宁县冲凌村人,1913年4月25日下葬,卒年48岁。
    李官福,广东省新会县沙堤沙嘴村人,1915年1月15日下葬,卒年55岁。
    丘育汕立即将发现通告了所有相关人员。1月19日一大早,所有关心朗花事件的人都赶到了朗花坟场。10点钟,在大楼前的空地位置,4英尺深的土层里,历史显露出了它真实的一面:
    棕红色的已经化成粉状的线条清晰地勾勒出棺木的形状,长度和宽度的比例都不大,上面有一些白色的粉末。考古专家推测棕红色的粉末可能是腐朽的棺木木屑,白色的粉末是原来棺木两边的金属把手。轻轻拨开白色粉末,立即看到已经变成褐色的排成一列的两截骨头。考古专家怀疑它们是孩子的手臂骨──前臂和后臂两截。
    在场的中国人亲眼见证了历史,那些与自己同出一源的先民的遗骨,被深埋在地下,没有亲人来探视,没有纪念的墓碑,他们差一点就被历史遗忘。
    朗花坟场之友社的主管在现场哭了,她说这是她从来没有想到的事,地下埋着的人从来没有得到尊敬,现在是到了应该为他们想想的时候了。
    丘育汕向越来越多赶到现场的朋友们伸出一只手臂,先攥拳,然后弯起手臂做了一个有力的手势。也许她是要告诉别人发现的骨头的部位,但它更像一个力量的象征。
    还有许多未知的秘密。例如还无法判断被发现遗骨的性别,也无法确定在附近是否还会挖出别的遗骨,但最想知道的事情已经了然于世了,华人曾经被埋葬在这里的历史事件终于得到了完全的证实。
    挖掘停止了,考古专家轻轻地用一块蓝色的油布覆盖住遗骨,挖掘机高高举起手臂,将松软的湿土徐徐抖落进墓坑。在场的华人怀着复杂的情绪注视着这一切。人们有理由担忧,历史会不会再一次被掩埋?还有人在问,为什么不可以将已经发现和还能再发现的遗骨捡上来,用一种尊敬的方式重新厚葬?或者,就在这个地方,从今往后算起的未来日子里,永远的停止挖掘吧,让故人安眠,不再受到惊扰!
    未完的故事
    1月19日之后,协调组已经开过两次会了,大家讨论着能否到现场举办悼念活动,是否需要树立纪念碑,如何恢复和保留原先的华人墓区,是否应派人守护墓园等等问题,县政府已初步拟订计划,将筹集一笔专项资金,解决上述相关问题。
    发现并证实华人遗骨的存在,并没能让丘育汕感到解脱。相反,她产生了一种更大的希望。她说,一般人们只习惯于本民族的文化,但即便不能学习别的民族的文化,也应该确立一种观念,就是对每一种文化都给予合适的对待和尊重。她的愿望是:在今后的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宣传,让更多的美国人了解悠长远久的中华文化。
    波特兰与中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例如它与苏州结成友好城市已经有17年的历史,2003年中国女足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事也在这里举行,现在当地的华人也有将近3万人。但愿朗花坟场的事件有公正的处理结果,而经过这件事情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和波特兰人能够更加友好地相互记取。(来源/美国世界新闻网,作者/田涛)</P>
<P>www.XINHUANET.com  2005年03月15日 15:57:33  来源:华声报
</P>

<P>
</P><P>     2005年1月11日,美国西部俄勒冈州波特兰麦鲁玛县政府决定挖掘一处怀疑埋有华人先民遗骨的地方。尽管那里早已没有了墓碑,也没有一个当地华人能够站出来指认说:“那里埋有本门氏的先人。”但是当地中华会馆的主席还是用了“挖祖坟”这个词。在中国文化的涵义里,挖祖坟似乎带有贬意的成分,也许包含着侮辱的意味,对中国人来讲是难以接受的。但是就在波特兰,同一个地点,不同的历史时期,这将是故人亡灵第三次遭受惊扰!
    两次捡骨慰亡灵
    被挖掘的地方在朗花坟场,1891年到1928年间,约有1000多名华人劳工被埋葬在这里。他们也许是中国最早一批来美国的劳工,大部分人从事的是修建铁路或者挖金矿的繁重体力活动。他们的家乡在中国广东省台山一带。
    据波特兰地方县志记载,那时的华工还留着长辫子,长相、吃、穿都与白种人不同,语言上很难相互沟通。华工们总是干着最苦最累的活。他们钻山洞,埋炸药,挨打被骂,性命难保。华工从不主动找麻烦惹事,每当发生劳资纠纷、劳方罢工时,华工从不参与,却总是被资方利用,顶替那些罢工工人工作。因为干扰了罢工,又抢了罢工劳工的工作饭碗,华工成了劳资纠纷中的替罪羔羊,被其它劳工仇视,所以华人劳工在当时被歧视性地称作“黄祸”。波特兰地方县志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那些挖金矿的华人因为没有钱,通常总是捡被别人挖过的矿再挖,运气好时会有些微薄的收获。一天晚上,几个美国的年轻人杀死在山里挖矿的十几个中国人,很多天后才被发现,但仍被判无罪。由此事可见当时的中国人地位十分低下,并不被重视。
    随着修筑的铁路不断向西向东绵延,一座座新的城市被催生出来,波特兰就是在铁路通达后很快建城并繁荣起来的。据说在20世纪初期,波特兰的华人数量仅次于旧金山市。当时约有1万左右的华人在此地生活过。
    1855年,波特兰开辟出一片墓区安葬拓荒建城的先驱,华工虽然也有一席之地,却不被允许与别国人葬在一起。仅在墓园的西南角,一片坡地的位置划分出区域单独隔离埋葬。墓区对所有的安葬者都有详细的登记,惟独没有华工的姓名,只有一连串的“Chinaman”作为统计人数的标注。
    故乡和家园是中国人永远的情结,即使客死他乡,生者也会尽可能帮助将其送回老家安息。1928年,在朗花坟场将要被地方政府接管之前,由慈善组织帮忙,当地华人纷纷按照传统的捡骨习俗,将早期安葬的华人遗骨取出,运送回家乡。但是有一些埋葬年代不久的遗体,因为路途实在遥远,不方便启运,不得已被继续遗落在原处。
    然而遗落的亡灵只安息19年。1947年,麦鲁玛县政府想要更好地利用曾经安置华工的墓区地带。他们似乎了解华人的捡骨习俗,居然再一次催促中华会馆组织当地华人“捡骨”。于是,到1948年,265具华工遗骨被强行掘起,辗转经由香港送回老家。
    大楼耸立在华工故坟上
    “捡骨”,这个古老的中国民间习俗,原本是为了让客死他乡的亲人叶落归根,重回家乡安眠。但是,已无法考证第二次被强行捡骨的华工有没有真正回到家乡,在亲人的手中安葬。
    埋葬过华工的坡地很快被填平了,一座新的大楼和大大的停车场,掩盖了昔日为波特兰城市繁荣贡献卑微苦力的华工!
    历史的脚步静静地挪移,50年的风风雨雨,撼动着那座耸立在华工故坟上的大楼。由于建筑年代早,当时采用的建筑材料含有危害健康的石棉瓦成分,加之大楼没有设计抗震功能,已经很难符合美国现代建筑物使用的相关法规。为此,在2003年,波特兰县政府决定停止使用此建筑,关闭并拆除这座大楼。有趣的是,预算报告显示的40万元拆除费用把官员们吓了一跳。当前的经济不景气尽人皆知,到那里去筹集这笔资金呢?但是他们很快调整思路,提出了更新的方案。将此处作为商业用地拍卖,拆除费将自然转嫁到购买商手中。
    但这时候,岂止是一座大楼,其实整个朗花坟场都已经变得脆弱不堪了。越来越多的墓碑慢慢残破了。每年在万圣节,还会有顽皮的孩子们来到墓园捣乱。他们在园内奔跑穿梭,常常踢翻甚至打烂墓碑。但麦鲁玛县政府只设立了一名专职的墓园管理员,很难对墓园进行全面的管理。面对这样的状况,一个自发的组织──朗花坟场之友社在1999年成立了。他们义务承担起巡护、清洁墓园的工作,自己掏钱修缮墓碑,清除杂草,养护树木。
    朗花坟场之友社的成员认为,这个墓园对这座城市是极其重要的。从波特兰的历史来看,最早来这里建城的移民先民们,曾经将家乡最美丽的玫瑰花品种连根带土地装在口袋兜里,在颠簸的马车上一路小心翼翼地护送,过来后栽种到这里。波特兰从此才有了遍地盛开的玫瑰,有了玫瑰之城的芬芳雅名。朗花坟场是波特兰城内最早最大的英雄纪念墓园;4个前州长和6个前市长也安葬在这里;墓园内除了葬有美国本土的移民先民外,还有日本、俄国、爱尔兰等国家的移民先民。当然,许多华人也葬在这里。但是在那个年代,饱受歧视的华人几乎不被提及。
    因此,朗花坟场之友社的成员觉得,即便是在墓区的一角──那个已经被建成大楼和停车场的地方,把它当作商业用地开发,仍然是对历史和对先民的不尊重。他们坚决反对地方政府的提议。当地华人社团组织──中华会馆也站出来反对。
    于是,地方政府只好组织相关社团开会,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参加会议的社团组织包括:朗花坟场之友社、中华会馆、墓场所在地社区组织、商会、州政府历史古迹委员会、民间组织的历史博物馆以及县政府的相关部门。
    从2004年1月开始,之后的每个月第一个周一下午6:00到7:30,历时一年,协调会就朗花坟场卖地事件,展开了讨论、递交提案等一系列漫长的会议及活动。
    每次开会时,各个社团的代表都带来各自珍藏的数据文件,协商,交换信息。大家比较不同版本的记载,像拼图游戏一般,一点点核对照片和地图,反复仔细地查找,他们逐渐找到墓园里最早栽种的树木,最早的入口位置等等。种种细节帮助他们慢慢还原出朗花坟场的历史风貌。
    朗花之友欲解开历史疑团
    对于1948年第二次捡骨事件,县政府在1952年出具的报告书中显示:当时有纪录在册的59名孩童的遗骨未经挖掘,这也就是说,第二次捡骨时掘起的265具遗骨中不包括那59名孩子的遗骨。那么,孩子的遗骨在那里呢?极大的可能性是仍然遗留在原处。于是,协调会强烈建议县政府采取科学方法,在建筑大楼和停车场位置探测,查证此事。
    2004年6月,当地政府部门聘请地质勘探部门进行声纳雷达探测,结果在朗花坟场大楼前及停车场位置,“发现了9处异乎寻常的,模糊不清的东西。除了一些大块的像石头的东西外,还有一些排列着的,与棺木形状相像的东西”。其中“5处在大楼前,4处在露天停车场上”。这个发现将朗花坟场能否用做商业用地问题的争执焦点,全部集中在“地下是否还埋有华人遗骸?”这个疑问。如果一旦证实有,卖地将更意味着对故人、对华人的不尊敬。
    9月,协调会小组向地方政府递交了建议书,明确写明朗花坟场只能永久作为坟场使用,不得变动。反对出卖墓园用地。建议书表示,将由民间组织出面,用6个月时间做计划书,帮助募捐筹集40万元的拆除大楼费用。此报告遭到了县政府的严厉反对。分管此事的财产管理局也写出报告,指责建议书是一个不切合实际的提案,40万元筹款将会变得遥遥无期,大楼引发的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争执未定,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举行听证会,希望在更多的人群中,听取最广泛的意见,从而商讨出最佳处理方式。但是,县政府一方因为美国总统大选日益迫近,忙的不可开交,将原定在9月后又改为10月举行的听证会再次推迟,以便寻求机会推销提案;另一方面,协调会小组成员们又利用县政府“搓麻将”的时机,发动媒体寻求支持。
    丘育汕为华工找到姓名
    丘育汕是中华会馆参加协调会的代表。这位祖籍广东省梅州,在台湾长大的华裔女性,最初只是隐隐约约知道一点朗花坟场的历史渊源,但她是一个热情正直的中国人,从此付出最大的努力投入这项工作。她来美国生活已经25年了,但是她仍然拥有深厚的中文底蕴。参加协调会讨论期间,她从中华会馆地下室找出了两大本厚厚的中文名册,一点点、一遍遍地翻看。雷达探测事件后,丘育汕与媒体记者一道分析,终于确认手上的两本名册就是1891年到1928年间埋葬在朗花坟场的华人亡友名单。例如:1928年的名册有着与1917年名册完全相同的编号,分别各有211页,每页有3个亡者姓名编号,全册共1266个编号。但1928年名册中却有部分姓名栏留着空白。这恰好证明了一部分人因为在1928年被捡骨,已不在案登记。名册中记录有百岁亡故的老人,也有十多个一岁到十五六岁年龄不等的亡故孩童名字。
    在1928年的纪录中,孩子们的名字旁边被专门注明“永不起金”的字样。丘育汕猜测,也许是因为他们在美国出生,可能父母也在这里居住,已很难从遥远的中国家乡找到亲属,于是被永远地留在了朗花坟场。丘育汕与记者还发现:1928年名册记录捡骨后剩余253具遗体,而1948年第二次被全体“捡骨”的华人只有265具,在从1928年到1948年漫长的20年岁月里,怎么可能只增加埋葬12具遗体呢?再根据县政府1952年的报告书中说还有52个孩童的骨头找不到,加上雷达探测的结果,丘育汕认为:这也就意味着朗花坟场的大楼或停车场下的确可能还残留有华人的遗骸。这个推论令她们感到无比震惊!
    “出卖祖坟丢人现眼”
    听证会终于被确定在2004年11月23日举行。11月17日,听证会举行前的第六天,当地最有影响的报纸《俄勒冈人》,在头版头条刊登了对朗花坟场是否还埋有华人遗骸历史事件的详细报道,质疑卖地行为的合理性。它像一个重磅炸弹,炸得县政府猝不及防,无处可逃。
    后来的形势发展,明显变得对丘育汕领头的一群人越来越有利。报纸刊登报道的当天下午,主管此事的官员向全体协调会小组成员发E-mail道歉,转变态度支持他们的提案。接着在听证会上,卖地行为被众口一词讨伐成“丢人现眼的出卖祖坟行为”。
    地肯定是卖不成了,历史在被笼罩了70年之久的重重迷雾之后,忽然间云开雾散了。2004年12月6日,麦鲁玛县政府在每月例会上作出重要决定:立即邀请西北考古探查公司挖掘曾经探查出有不明物体的9个可疑点。
    挖掘将变成历史的转折点。丘育汕说,美国人都不允许将纪念故人的园地用作他途,更遑论华工亡灵曾经遭受过歧视和侮辱。华工也是美国国土的拓荒者,其贡献永远不可磨灭。如果说过去中国人人微言轻,不敢出声的话,那么在今天处处讲求民主、平等的文明氛围下,新一代华人移民应该勇敢地站出来,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争取华人应有的地位,让已故华人获得尊重和认可。而这同时也是关系到当代华人以及华人后代的是与非的原则性问题。
    这个冬天,朗花坟场成为波特兰最注目的焦点,朗花坟场在波特兰的东南方向,原先这里是一片丛生的杂草,但奇怪的是唯有一棵大树孤独地挺立着。这里农场的主人所有的家族成员死后都埋在附近。农场几经转手后逐渐扩展成专门的墓园,而那棵高大的枞树就是墓园的标志。1856年墓园被正式起名为“朗花”。
    100多年过去了,墓园里被纪念者栽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木,那棵枞树也渐渐淹没在与它比高的树群当中,不容易找到了。这个冬天,因为受到朗花坟场之友社的悉心照料,朗花坟场重新变得美丽起来。虽然天寒地冻,但墓园里绿草依依,参天的大树像巨伞,为修茸一新的墓碑遮避着风雨。墓园的草地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一丝杂物,墓园肃穆地沉默着。
    他们在现场哭了
    2005年1月11日上午,朗花墓园被从沉静中唤醒。这一天是开工挖掘的日子。参加协调会的社团组织成员都来了。中华会馆作为事件的主角已经站到了前台,他们与县政府共同面向媒体发布了挖掘的消息。县政府行政官史德菲道歉说:“过去的历史曾经给华人带来了伤害,是一个错误。今天我们的责任就是,用最高度诚意的关心和敬意尊重华人,尊重亚裔社团的意见,纠正所发生的错误。”
    中华会馆主席应书琪回顾了华人的历史贡献,强调说,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就是为华人同胞争取应有的权利。在心田佛法大师的超渡祈福仪式后,挖掘机巨大的机械手开始向坚硬冰冷的地表深处掘进。
    挖掘工作十分严谨,在曾经发现的9个可疑点上都圈点了红色和绿色的标记。虽然原计划用两天时间完成工作,但挖掘一开始就受到了阻碍。地面太坚硬,常常碰到大的石块,那是因为1948年挖掘后,为填充坡地,使用了大块水泥的缘故。但不断有东西被挖出。像残破的碑片,玻璃瓶口,瓷的碗盘碎片等。第二天中午,两块较大的墓碑残片露了出来,清晰可见亡者的姓名和卒年。丘育汕仔细地把它们抄了下来。
    那天中午,丘育汕和中华会馆主席都没有顾上吃饭,挖掘缓慢地进行着。签约两天时间的西北考古探查公司只来得及挖掘两处可疑点,没有获得重大的发现。严格按程序办事的县政府又召开协调会,讨论是否继续挖掘,结果决定再增加一天作业时间,日期被确定在当月的19日。
    挖掘间歇的那几天,丘育汕并没有闲着,惦记着那两块墓碑残片上刻写的名字。在她担任校长的中华学校办公室里,她长时间地翻看着那两本名册。所幸终于有了结果。名册上清楚地记载着两个人的生卒年代:
    陈文赞,广东省新宁县冲凌村人,1913年4月25日下葬,卒年48岁。
    李官福,广东省新会县沙堤沙嘴村人,1915年1月15日下葬,卒年55岁。
    丘育汕立即将发现通告了所有相关人员。1月19日一大早,所有关心朗花事件的人都赶到了朗花坟场。10点钟,在大楼前的空地位置,4英尺深的土层里,历史显露出了它真实的一面:
    棕红色的已经化成粉状的线条清晰地勾勒出棺木的形状,长度和宽度的比例都不大,上面有一些白色的粉末。考古专家推测棕红色的粉末可能是腐朽的棺木木屑,白色的粉末是原来棺木两边的金属把手。轻轻拨开白色粉末,立即看到已经变成褐色的排成一列的两截骨头。考古专家怀疑它们是孩子的手臂骨──前臂和后臂两截。
    在场的中国人亲眼见证了历史,那些与自己同出一源的先民的遗骨,被深埋在地下,没有亲人来探视,没有纪念的墓碑,他们差一点就被历史遗忘。
    朗花坟场之友社的主管在现场哭了,她说这是她从来没有想到的事,地下埋着的人从来没有得到尊敬,现在是到了应该为他们想想的时候了。
    丘育汕向越来越多赶到现场的朋友们伸出一只手臂,先攥拳,然后弯起手臂做了一个有力的手势。也许她是要告诉别人发现的骨头的部位,但它更像一个力量的象征。
    还有许多未知的秘密。例如还无法判断被发现遗骨的性别,也无法确定在附近是否还会挖出别的遗骨,但最想知道的事情已经了然于世了,华人曾经被埋葬在这里的历史事件终于得到了完全的证实。
    挖掘停止了,考古专家轻轻地用一块蓝色的油布覆盖住遗骨,挖掘机高高举起手臂,将松软的湿土徐徐抖落进墓坑。在场的华人怀着复杂的情绪注视着这一切。人们有理由担忧,历史会不会再一次被掩埋?还有人在问,为什么不可以将已经发现和还能再发现的遗骨捡上来,用一种尊敬的方式重新厚葬?或者,就在这个地方,从今往后算起的未来日子里,永远的停止挖掘吧,让故人安眠,不再受到惊扰!
    未完的故事
    1月19日之后,协调组已经开过两次会了,大家讨论着能否到现场举办悼念活动,是否需要树立纪念碑,如何恢复和保留原先的华人墓区,是否应派人守护墓园等等问题,县政府已初步拟订计划,将筹集一笔专项资金,解决上述相关问题。
    发现并证实华人遗骨的存在,并没能让丘育汕感到解脱。相反,她产生了一种更大的希望。她说,一般人们只习惯于本民族的文化,但即便不能学习别的民族的文化,也应该确立一种观念,就是对每一种文化都给予合适的对待和尊重。她的愿望是:在今后的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宣传,让更多的美国人了解悠长远久的中华文化。
    波特兰与中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例如它与苏州结成友好城市已经有17年的历史,2003年中国女足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事也在这里举行,现在当地的华人也有将近3万人。但愿朗花坟场的事件有公正的处理结果,而经过这件事情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和波特兰人能够更加友好地相互记取。(来源/美国世界新闻网,作者/田涛)</P>
<P>www.XINHUANET.com  2005年03月15日 15:57:33  来源:华声报
</P>

<P>
</P>
可怜花旗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我爸同事还在地里挖出来"乾隆通宝"的大钱呢.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