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未来中国经济仍将由投资而非消费驱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3:52:04
林毅夫:未来中国经济仍将由投资而非消费驱动

2013年04月06日 17:47  新华网   

  新华网海南博鳌4月6日电(记者杨晓静 李生东)在6日下午举行的博鳌对话中,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世行原高级副行长林毅夫指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仍将由投资来驱动,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将是投资驱动力的两大组成部分。

  尽管很多人对林毅夫关于“中国未来20年仍能保持8%的高速增长”持有疑问,但他坚信,中国仍有非常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林毅夫认为,这些潜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产业差距仍相当大,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上还有不少后发优势;其二,在基础设施硬件和软件安排上,中国还须不断完善和改进,要以改革来提高效率,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

  林毅夫说,消费是发展的目的,投资是发展的手段。他并不否认消费对经济的重要拉动作用,但认为消费还不能作为推动中国未来发展的驱动力。原因在于,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劳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需要不断把资源重新配置到有更高附加价值的新产业上去,这必须靠投资来达到。

  他说,未来驱动经济发展的投资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方面的投资,二是基础设施改善方面的投资。其中,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方面的投资应以企业为主体。但基础性研发成果属于公共产品,考虑到其投资的长期性,应由政府主导,提供资金给合适的大学、研究机构来完成。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30406/174715059264.shtml
.林毅夫:未来中国经济仍将由投资而非消费驱动

2013年04月06日 17:47  新华网   

  新华网海南博鳌4月6日电(记者杨晓静 李生东)在6日下午举行的博鳌对话中,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世行原高级副行长林毅夫指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仍将由投资来驱动,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将是投资驱动力的两大组成部分。

  尽管很多人对林毅夫关于“中国未来20年仍能保持8%的高速增长”持有疑问,但他坚信,中国仍有非常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林毅夫认为,这些潜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产业差距仍相当大,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上还有不少后发优势;其二,在基础设施硬件和软件安排上,中国还须不断完善和改进,要以改革来提高效率,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

  林毅夫说,消费是发展的目的,投资是发展的手段。他并不否认消费对经济的重要拉动作用,但认为消费还不能作为推动中国未来发展的驱动力。原因在于,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劳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需要不断把资源重新配置到有更高附加价值的新产业上去,这必须靠投资来达到。

  他说,未来驱动经济发展的投资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方面的投资,二是基础设施改善方面的投资。其中,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方面的投资应以企业为主体。但基础性研发成果属于公共产品,考虑到其投资的长期性,应由政府主导,提供资金给合适的大学、研究机构来完成。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30406/174715059264.shtml
.
林毅夫重申:中国未来发展靠投资而不是靠消费

2013-04-07 08:38:27    观察者

林毅夫:发展中国家切不可照搬西方

4月6日,在2013博鳌亚洲论坛“对话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分会上,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原世行高级副行长林毅夫表示,他认为消费是重要的,但不能作为推动中国未来发展的驱动力,因为中国经济要发展,基础是劳动生产力的水平不断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靠的是在现有产业技术不断创新。

他指出,此外还要不断把资源重新配置到有更高附加价值的新的产业上去,这是不管在任何国家提高收入水平的唯一手段。

他认为,这一手段不能靠增加效率达到,必须靠投资达到。
对于中国的未来,他强调投资,因为“不管是在产业上、技术上、还是基础设施上的投资,都是为了提高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提高以后资源会增加。我们一直在看中国消费资源的问题,消费每年增长也不低。消费是发展的目的,投资是发展的手段,要把这两个关系的辩证关系理清楚,这样我觉得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还非常大。”

他表示,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中国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产业差距还相当大,所以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上还有不少后发优势,另外基础设施硬的方面,层级之间改善了,列层之间还有很大的欠帐。另外基础设施设置还有软的各种安排,作为发展中国家、转型中国家一定有制度的扭曲,随着经济的发展必须不断的完善、改进,“这也就是为什么李克强总理上台以后一直强调,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改革确实可以提高效率,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如果把那些因素都放进来,我想中国在未来20年还有维持8%增长的潜力。”

“这个潜力是不是能够变成现实?这就决定于是不是能够继续改革。”他说。

追问:谁来投资?如何划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在现场,主持人何刚问:相关的一个问题我追问一下,谁来投资?在中国我们知道,投资的主体尤其是基础设施长期是财政和政府是投资主体,我们在座的很多民营企业非公经济体的人士,在基础设施投资中的占比是很小的。林老师此前的另外一个身份就是全国工商联前任的副主席,您对此有很多了解。回到新结构经济学里面甄别了政府的角色和市场的关系,能不能简要的给我们做一个梳理,就是在推动投资的过程中,政府起什么作用,进而在整个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如何避免政府像过去那样过有不及,怎么让政府发挥适当的作用,这实际上是李克强总理和新一届领导人反复讲的。我们从学术研究的角度一个恰当建议和思考是什么?

林毅夫: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经济发展相当大的程度靠投资作为驱动力,那么这个投资分成两部分,一个是技术创新的投资、产业升级的投资,一个是基础设施的改善投资,我想在技术的创新、产业的升级应该是以企业为主体。如果创新和升级能够按照新结构经济学里面所讲的,主要是进到这个国家有比较优势的或是有潜在比较优势产业的话,企业都有这个积极性,然后就有相当大的能力做投资的主体。但是有些东西企业是做不了的,比如说你要技术创新技术要研发,商业性研发企业能做,基础性的研发,我们知道它是一个公共产品,比如物理学知识上的突破,化学知识上的突破,工程力学知识的突破,很多没办法申请专利,而且投资的时间要非常长,在这方面就应该政府为主导来做,提供资金给合适的大学、研究机构来做。

在中国目前发展阶段或者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资金相对发达国家来讲还是少的,修建一条路可能是要几十亿、几百亿,比方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这样。叫民营企业做是不行的,它的风险太高了。

这和新自由主义,当时有一个设想,如果基础设施的投资真的能够对经济的发展起足够的促进作用,它应该有足够的市场价值,既然有足够的市场价值就应该由民营企业来做,这是在第二波新自由主义市场中很重要的论断。实践的结果怎么样?除了能收费的移动通信之外30年没有投资。这造成现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到处是瓶颈,我想这方面我们还是应该按照它生产活动的特性,它投资的资本需求的规模的特性,它的周期特性和风险投行来决定它的主体应该是企业还是个人。

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目标是相同的,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市场运营当中有更好的环境,更低的费用。如果这样做的话,靠市场和政府两只手,发展中国家就有办法挖掘前面所讲的,每年8%增长的潜力不是10年、20年,可能是一代人、两代人。

谈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需“田忌赛马” 不可照搬西方

发展中国家要发展,除了坚持以投资作为经济的发动机之外,还应当善于运用比较优势。林毅夫表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应完全照搬发达国家模式,应按照“田忌赛马”原理,找准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市场。

林毅夫以“田忌赛马”为例称,发展中国家只有用快马和发达国家中速的马竞争才会赢。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制造业具有比较优势。“咱们已经征服全世界了,你到美国的超级市场都是劳动力密集的产品。”

在发挥制造优势的同时,林毅夫表示,中国还要不断把资源重新配置到有更高附加价值的新的产业上去,这是提高收入的唯一的手段。

林毅夫表示,中国密集型产业的工资涨幅相对过去的确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不管是制造业上的劳动力,还是高端研发中心的工程师的工资,都比美国、日本“便宜”。

林毅夫表示,中国应该利用更多的资本去替代劳动,让资本更密集、技术更密集的产业提高劳动生产力,从而在国际市场中具有竞争力。“你不可能一下子要中国的农民都像美国苹果公司的工程师那样。我们希望有一天是这样,但不是现在。”

(综合财经网、中新网、凤凰财经消息)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Macroeconomy/2013_04_07_136767.shtml
来源:财经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