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vs张维迎:政府投资排斥消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0:35:38


林毅夫vs张维迎:政府投资排斥消费?

2013-04-07 08:35:32    高连奎     上海交通大学产业创意研究所研究员

昨日博鳌亚洲论坛召开,张维迎再次批判投资,而林毅夫则针锋相对地指出,中国未来仍然由投资而非消费需要,两者比较,笔者认为林毅夫的观点更科学,投资和消费并不矛盾,投资本身就是创造消费的过程,也只有投资才能真正的创造消费。

投资与消费并不互相排斥

投资和消费分属于不同的群体,不排斥,也不存在挤出效应,只有投资才能创造真正的消费,只要回顾一下中国经济的真实情况,就不难发现一点,中国投资比较高的时候,往往是现实消费非常旺盛的时候。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加大了投资,但这几年却是中国消费最旺盛的年份,毫无消费危机之象。金融危机之前,中国每年汽车的消费仅为百万辆,而2012年中国的汽车消费已经达到了每年2000万辆,这是多大的消费啊,另外,中国的住房消费也是旺盛的不得了,国家限都限不住,如果不限制的话,中国的房子早就卖疯了。

投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根本手段,政府投资提高的是公共效率、宏观效率,企业投资改善的是微观效率,投资跟产能是两码事,投资并非是完全的产能扩张式投资,最重要的是效率改善型投资,效率改善型投资并不直接创造产能,只提高劳动生产率,比如高速公路建设、高速铁路建设、城市地铁建设、城际铁路建设、农村公路建设,这些都是效率改善型投资,都能大幅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公共效率。企业投资也是这样,比如富士康大量引入机器人,都能大量改善效率,而那种纯产能扩张式的,一台机器变成两台机器的投资并不是主体。

根据经济学原理,一个人的工资最终取决于他所创造的劳动价值,这种劳动价值又是由劳动生产率决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最终表现为工资的增长,而我们以上所说的效率改善型投资都能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改善,从而提高总体的工资水平,从而提高消费水平。

投资创造消费的逻辑

这里面的内在逻辑可以用下面的逻辑图表示:
效率型投资增加>劳动生产率改善>工人创造价值增加>工人工资增加>消费水平提高

因为即使不考虑效率型投资之外,其实所有投资的每一分钱,都可以通过产业链的传递,最终转化为利润和工资,从而变成消费,因为投资的钱无非是购买机器、材料和雇佣工人,雇佣工人的费用直接转化为了工资,购买机器和原材料的钱则通过产业链的传递,转化为了上游企业的工资和利润,总之投资的每一笔钱都会最终转化为利润和工资,从而变成消费,即使暂时不转化的,从长期来看也要转化,不用有任何的怀疑和担心。投资和消费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同步扩展的,不可能正面扩大时,反面不扩大。

中国消费低只是“统计陷阱”

我们平时所说的消费低,只是一个统计陷阱而已,这里指的不是消费的绝对数据,而是消费的占比数据。中国的绝对消费数据每年同比都增加的非常快,从来就没有低过,中国消费占比较低,是因为投资和消费的转化之间有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为半年到一年。比如某年投资占比稍高,一般第二年就会平衡过来,不会长期下去。

另外我们也可以从生活经验来判断,投资和消费在现实经济中,分属与不同的部门,投资主要是政府和企业的行为,而消费主要是家庭的行为,大家可以想想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那就是政府修路或你所在企业的投资会减小你的消费吗,肯定不会,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都不会用到私人一分钱,企业投资会通过将来的利润补偿,政府投资会通过经济增长后,提高的税收来补偿,公民消费水平的高低只取决工资的高低,只要工资不降低,消费就不会减小,而政府投资只能让你更好找工作,企业投资只能让订单更多,你更不容易失业,这些对提高工资都是有好处的,都是会促进消费的。

中国消费数据过低,也有一个统计陷阱的问题,住房消费是中国民众最大的消费,而国家统计局在进行统计时,住房支出不计入消费,而是计入投资,这是导致中国消费低的头号原因。中国不是消费低,而是消费的统计数据低,中国的消费统计数据,根本就不能真实地反映中国的消费水平
中国房价越高,中国用于买房的钱就越多,中国的消费数据就越低,如果我国在进行宏观经济统计时能够兼顾到国情,将民众的购房支出也当作消费进行统计,那中国的消费数据就会高出很多,或许也就不存在现在人们以为消费率低的问题了。

世界上从来没有一次经济危机是因为过度投资引起,相反每次危机都跟过度消费有关,迄今为止,美国经济已经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了三次,这块石头就是高消费。美国摔的这三跤分别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经济滞涨以及本次的华尔街金融危机,这几次危机的形式虽然不太一样,但其实质是相同的。

但中国和西方也不能盲目比较。西方的基础设施已经非常完善,而且经济停滞,投资几乎不存在,所以差不多全部表现为消费,这些消费高,无法是投资低的另一面而已,也只是消费占比比较高,而非真正的消费总量高,无非是另一个统计陷阱而已,不值得中国效仿。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GaoLianKui/2013_04_07_136763.shtml
来源:观察者网


副列

张维迎:如果政府投资维持GDP 增10%不如4%
http://money.163.com/13/0405/22/8RNT9BQE00254TII.html

林毅夫:未来中国经济仍将由投资而非消费驱动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30406/174715059264.shtml

.


林毅夫vs张维迎:政府投资排斥消费?

2013-04-07 08:35:32    高连奎     上海交通大学产业创意研究所研究员

昨日博鳌亚洲论坛召开,张维迎再次批判投资,而林毅夫则针锋相对地指出,中国未来仍然由投资而非消费需要,两者比较,笔者认为林毅夫的观点更科学,投资和消费并不矛盾,投资本身就是创造消费的过程,也只有投资才能真正的创造消费。

投资与消费并不互相排斥

投资和消费分属于不同的群体,不排斥,也不存在挤出效应,只有投资才能创造真正的消费,只要回顾一下中国经济的真实情况,就不难发现一点,中国投资比较高的时候,往往是现实消费非常旺盛的时候。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加大了投资,但这几年却是中国消费最旺盛的年份,毫无消费危机之象。金融危机之前,中国每年汽车的消费仅为百万辆,而2012年中国的汽车消费已经达到了每年2000万辆,这是多大的消费啊,另外,中国的住房消费也是旺盛的不得了,国家限都限不住,如果不限制的话,中国的房子早就卖疯了。

投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根本手段,政府投资提高的是公共效率、宏观效率,企业投资改善的是微观效率,投资跟产能是两码事,投资并非是完全的产能扩张式投资,最重要的是效率改善型投资,效率改善型投资并不直接创造产能,只提高劳动生产率,比如高速公路建设、高速铁路建设、城市地铁建设、城际铁路建设、农村公路建设,这些都是效率改善型投资,都能大幅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公共效率。企业投资也是这样,比如富士康大量引入机器人,都能大量改善效率,而那种纯产能扩张式的,一台机器变成两台机器的投资并不是主体。

根据经济学原理,一个人的工资最终取决于他所创造的劳动价值,这种劳动价值又是由劳动生产率决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最终表现为工资的增长,而我们以上所说的效率改善型投资都能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改善,从而提高总体的工资水平,从而提高消费水平。

投资创造消费的逻辑

这里面的内在逻辑可以用下面的逻辑图表示:
效率型投资增加>劳动生产率改善>工人创造价值增加>工人工资增加>消费水平提高

因为即使不考虑效率型投资之外,其实所有投资的每一分钱,都可以通过产业链的传递,最终转化为利润和工资,从而变成消费,因为投资的钱无非是购买机器、材料和雇佣工人,雇佣工人的费用直接转化为了工资,购买机器和原材料的钱则通过产业链的传递,转化为了上游企业的工资和利润,总之投资的每一笔钱都会最终转化为利润和工资,从而变成消费,即使暂时不转化的,从长期来看也要转化,不用有任何的怀疑和担心。投资和消费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同步扩展的,不可能正面扩大时,反面不扩大。

中国消费低只是“统计陷阱”

我们平时所说的消费低,只是一个统计陷阱而已,这里指的不是消费的绝对数据,而是消费的占比数据。中国的绝对消费数据每年同比都增加的非常快,从来就没有低过,中国消费占比较低,是因为投资和消费的转化之间有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为半年到一年。比如某年投资占比稍高,一般第二年就会平衡过来,不会长期下去。

另外我们也可以从生活经验来判断,投资和消费在现实经济中,分属与不同的部门,投资主要是政府和企业的行为,而消费主要是家庭的行为,大家可以想想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那就是政府修路或你所在企业的投资会减小你的消费吗,肯定不会,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都不会用到私人一分钱,企业投资会通过将来的利润补偿,政府投资会通过经济增长后,提高的税收来补偿,公民消费水平的高低只取决工资的高低,只要工资不降低,消费就不会减小,而政府投资只能让你更好找工作,企业投资只能让订单更多,你更不容易失业,这些对提高工资都是有好处的,都是会促进消费的。

中国消费数据过低,也有一个统计陷阱的问题,住房消费是中国民众最大的消费,而国家统计局在进行统计时,住房支出不计入消费,而是计入投资,这是导致中国消费低的头号原因。中国不是消费低,而是消费的统计数据低,中国的消费统计数据,根本就不能真实地反映中国的消费水平
中国房价越高,中国用于买房的钱就越多,中国的消费数据就越低,如果我国在进行宏观经济统计时能够兼顾到国情,将民众的购房支出也当作消费进行统计,那中国的消费数据就会高出很多,或许也就不存在现在人们以为消费率低的问题了。

世界上从来没有一次经济危机是因为过度投资引起,相反每次危机都跟过度消费有关,迄今为止,美国经济已经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了三次,这块石头就是高消费。美国摔的这三跤分别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经济滞涨以及本次的华尔街金融危机,这几次危机的形式虽然不太一样,但其实质是相同的。

但中国和西方也不能盲目比较。西方的基础设施已经非常完善,而且经济停滞,投资几乎不存在,所以差不多全部表现为消费,这些消费高,无法是投资低的另一面而已,也只是消费占比比较高,而非真正的消费总量高,无非是另一个统计陷阱而已,不值得中国效仿。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GaoLianKui/2013_04_07_136763.shtml
来源:观察者网


副列

张维迎:如果政府投资维持GDP 增10%不如4%
http://money.163.com/13/0405/22/8RNT9BQE00254TII.html

林毅夫:未来中国经济仍将由投资而非消费驱动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30406/174715059264.shtml

.
这小脸打的啪啪的
投资是创业,消费是享乐。
人,年轻时吃苦创业,年老时享受清闲。国家,也是如此。
投资的一个问题就是效率上去了,但是贫富差距有可能拉得更大。投资消费两者不可偏废,应该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
这篇文章不错。
学习了,我也觉得文章不错
就基础建设而言,TB和西欧发达国家比,还有30年的差距,不投资如何能赶得上?什么消费拉动?靠海南富二代嫩模群P?
投资私人投资和政府主导的投资

谁来确定政府主导的投资是有效的?


贴中说投资这几年消费很旺,这实际是把投资和银行信贷混淆了,使消费旺的原因是银行信贷而不是投资。

sgxrb2 发表于 2013-4-8 11:46[,/color]
投资私人投资和政府主导的投资

谁来确定政府主导的投资是有效的?


私人投资也不能保证绝对的有效性啊。
中国的投资并非全都是由政府主导进行的,政府主导的投资大多数在基建,鉴于中国基建还处于相当不足的水平,政府主导的这部分投资有效性并不差。
按照林毅夫的原话:“未来驱动经济发展的投资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方面的投资,二是基础设施改善方面的投资”,政府主导的投资主要指的是后者。

“使消费旺的原因是银行信贷而不是投资”
----------------------------------------------
银行信贷和投资本来就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用“是。。。而不是。。。”就不合适,银行信贷的目的有可能是投资也有可能是消费。中国用于消费的信贷远远不及用于投资的信贷,其中用于消费的信贷,很大一部分还主要是购房,而在统计中购房还算做了“投资”。

另外,按这种说法,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也都是靠银行信贷。。。

sgxrb2 发表于 2013-4-8 11:46[,/color]
投资私人投资和政府主导的投资

谁来确定政府主导的投资是有效的?


私人投资也不能保证绝对的有效性啊。
中国的投资并非全都是由政府主导进行的,政府主导的投资大多数在基建,鉴于中国基建还处于相当不足的水平,政府主导的这部分投资有效性并不差。
按照林毅夫的原话:“未来驱动经济发展的投资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方面的投资,二是基础设施改善方面的投资”,政府主导的投资主要指的是后者。

“使消费旺的原因是银行信贷而不是投资”
----------------------------------------------
银行信贷和投资本来就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用“是。。。而不是。。。”就不合适,银行信贷的目的有可能是投资也有可能是消费。中国用于消费的信贷远远不及用于投资的信贷,其中用于消费的信贷,很大一部分还主要是购房,而在统计中购房还算做了“投资”。

另外,按这种说法,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也都是靠银行信贷。。。
中国的发展,是需求拉动了投资和消费。投资本身就是一种消费,只不过这种消费与纯消费相比,是有资金的回报,而纯消费本身,没有资金回报。

中国现在转变增长方式,是变“由国外需求拉动”为“由国内需求拉动”,这个国内需求,都会产生投资和消费行为,没有的东西,如有需求,就会引起投资产生。而且,中国在产业上、技术上、人均基础设施上、软件上,与发达国家比,差距很大,有这样的发展需求,投资当然就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的。

中国的高铁建设、高速公路建设,是由于国内交通运输瓶颈的需求引起的,到现在还不能满足国内人们出行的需要,这样巨大的落差,加上国土面积的广阔,需要20年的时间来建设,并不是不合理的事情。

中国的房产投资,本身就是由于城市化的进程引起的,有它的刚性。

中国的新兴产业投资,本身就是为了填补空白,为了未来的发展而为的,如果不为新兴进行投资,中国只能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发展。

yewenyewu 发表于 2013-4-8 17:14
中国的发展,是需求拉动了投资和消费。投资本身就是一种消费,只不过这种消费与纯消费相比,是有资金的回报 ...


“投资本身就是一种消费”
-----------------------------
说的很对。

感觉有不少人对“消费”这个概念容易混淆。实际上消费一词在不同的概念范畴中,有不同的涵义,生产/消费中的“消费”与支出(消费)法GDP中的“消费”涵义并不相同。
支出(消费)法GDP本来就是从“消费”的角度来统计GDP,这里说的“消费”是和“生产”相对的概念,也有从“生产”角度来统计GDP的方法,那就是生产法GDP。而在支出(消费)法GDP本身的这个概念范畴中所说的“消费”,实际上指的是“最终消费”,它是和“资本形成总额”也就是“投资”并列的一项。

在支出(消费)法GDP中,会根据消费的不同“目的”,来划分消费是属于“最终消费”,还是属于“投资”。目的是用于生产那就是“投资”,目的是用于纯消费那就是“最终消费”。举例来说:同样是购买了一头牛,如果是买来自己杀了吃肉,那它就是最终消费,简称“消费”;如果买来是用来耕地、生产,或者是奶牛产奶来卖,那它就是“投资”。同样是购买PC,如果一个企业购买PC用于生产办公,那么它就是“投资”;如果个人购买PC,为了自己娱乐使用,那么它就是“消费”。
在支出(消费)法GDP中,之所以会把家庭或个人购买住房,当做是“投资”,主要是因为在SNA核算体系中,无论你是把房子出租出去还是自己住,都会产生“住房服务”,也就是被认为是一种“生产”行为。
yewenyewu 发表于 2013-4-8 17:14
中国的发展,是需求拉动了投资和消费。投资本身就是一种消费,只不过这种消费与纯消费相比,是有资金的回报 ...


“投资本身就是一种消费”
-----------------------------
说的很对。

感觉有不少人对“消费”这个概念容易混淆。实际上消费一词在不同的概念范畴中,有不同的涵义,生产/消费中的“消费”与支出(消费)法GDP中的“消费”涵义并不相同。
支出(消费)法GDP本来就是从“消费”的角度来统计GDP,这里说的“消费”是和“生产”相对的概念,也有从“生产”角度来统计GDP的方法,那就是生产法GDP。而在支出(消费)法GDP本身的这个概念范畴中所说的“消费”,实际上指的是“最终消费”,它是和“资本形成总额”也就是“投资”并列的一项。

在支出(消费)法GDP中,会根据消费的不同“目的”,来划分消费是属于“最终消费”,还是属于“投资”。目的是用于生产那就是“投资”,目的是用于纯消费那就是“最终消费”。举例来说:同样是购买了一头牛,如果是买来自己杀了吃肉,那它就是最终消费,简称“消费”;如果买来是用来耕地、生产,或者是奶牛产奶来卖,那它就是“投资”。同样是购买PC,如果一个企业购买PC用于生产办公,那么它就是“投资”;如果个人购买PC,为了自己娱乐使用,那么它就是“消费”。
在支出(消费)法GDP中,之所以会把家庭或个人购买住房,当做是“投资”,主要是因为在SNA核算体系中,无论你是把房子出租出去还是自己住,都会产生“住房服务”,也就是被认为是一种“生产”行为。
张维迎派基本的思维:

凡是能赚钱的都留给老板们,政府、国企滚远点。凡是不能赚钱的都留给政府,例如处理环境汚染,卫生,建桥铺路。政府不让老板赚钱就是公敌。

资本家有赚钱的权力,没有任何社会的责任。
lightsun7 发表于 2013-4-8 20:37
张维迎派基本的思维:

凡是能赚钱的都留给老板们,政府、国企滚远点。凡是不能赚钱的都留给政府,例如处理 ...
资本家有赚钱的权力、也有交税的义务。

政府有收税的权利、也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

两者不要搞混了。
第一,中国消费不低,只是相对投资更高而已
第二,不投资,穷人永远变不成富人

所以,张维迎还是去琢磨为什么外汇储备不能分给大家花着玩儿是正经
没有投资就没工作,大家借债消费,能长久促进经济成长?



用消费刺激经济是暂时的,钱花了就停了。只有投资才能循环经济。尤其是对基建的投资,毎投一元可得几元的回报。



中国要赶超,需要投资
当然,消费其实也是在升级之中
看看政府主导的投资 -产业振兴计划, 造船,钢铁,氧化铝,光伏,马上该轮到LED和重化工了。 政府投资基础设施,路桥等等没错,但实际上呢,投资到处都是,效率如何大家有目共睹,投资没效率怎么办,继续增发货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