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细品运20机身细节(第二部),顺带吐槽一下最近的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3:26:43


上次发了个帖子粗略的谈了下运20机体右侧的一些布局细节《原创-细品运20机身细节》(详见帖子链接:http://lt.cjdby.net/thread-1540759-1-1.html
)为避免来回大家来回跳帖,大致几点已复制过来:
1、首先看看运20的机头,最明显的是没有机头空速管,而我们熟知的A400M、C 17等原型机貌似都是有机头空速管的,但并不代表Y20就没有空速管,在图中红圈的位置,也就是20001的第三个0字处是有两个空速管的,没有采用机头空速管的原因未知,也许是更可靠???
之前有人发帖说雷达罩上方的那个突起物是压力传感器进气孔,麻烦发帖之前先找点分布式压力传感器的图片看看先。。。这名词听都没听过的说 。。。
结合12年服役的Y9的机头部位来看(Y9机头下方增加了吊舱式光电探测系统),本匪猜测此处同样为某种光电探测窗口,而且从图片看,其安装角度偏离垂直方向约20度左右,机头部位的设计也应该不会对其视角造成影响。貌似这还是第一型在大型运输机机体上融合光电窗口的设计,其目的猜想也是同Y9一样,增强夜间作战能力,但是应该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没有Y9的那个功能全应该。或许还增加有告警功能?
2、机头下方的一片银灰色的区域,有一个黄绿色的小门,这个设计在伊尔76、C17上也有,不过伊尔76好像只是在机头左侧。从大小看应该是为了方便人员进出维护的窗口,亦或是将一些设备外接接口集成到此处,比如驾驶舱、航电设备冷却气体接口???
在此门前部的上铰链前方的那个黑点,应该是飞机的迎角传感器。
3、运20的起落架整流罩较长较大,之前看到有人焦虑此处的空气阻力,咱没学过空气动力学,但咱还是很清晰的知道,那些设计人员不会像一群小白一样的干活。。我到觉着此种纺锤型的设计空气阻力并不是特别的大。
再说后起落架舱的设计,可以明显看到收放轮舱前部有很长一段距离,也明显可以看到辅助动力单元的尾喷口在蒙皮上烧灼的痕迹。我国在将伊尔76改装成空警2000时,受限于伊尔76本身平台的潜力,只能在收放舱后部另外加装进气口以此为发电机组提供空气,而这次运20将辅助动力单元放置到收放舱前部,并且得益于设计人员的优秀设计能力,预留了较大空间,这也为以后运20改装为预警机增加了潜力,通过换装更大功率的APU,可以更好的为预警机的相关设备提供更多的电源。在C17机体上我们也看到,右侧的后起落架舱明显大于左侧,内部也是因为有APU的原因。而在我国改装的空警2000的起落架舱前部相比伊尔76MD还额外多一个小进气口,后面还有一竖向的隔栅状的开口(两边都是),估计其目的是为舱内电子设备提供冷却气体。
4、主要是关于规范、标准等的一些细节,第二张图中用黑色圆圈圈出的,是编队灯,好像这还是我国第一次用在运输机上,之前貌似都是加装在战斗机上,貌似也是最近两年才开始加装,说明这已经是军队内规范性的东西。
白色圆圈内的方形的红色标示,这玩意好像一直在我国运输机上出现,记得以前在运8机体上也见过。。哪位给科普下其作用?
5、机身前部侧面的那个大舱门,各位都看得见。。。说说那几个灰色的舱门,相较伊尔76,在翼盒的前后方下侧,都有一个小舱门,看来在经过多年使用伊尔76后,为了保持相关维修使用保障条列的延续性,依然沿用了此设计。但与伊尔76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起落架整流罩后上方多出一个小舱门,这点反倒与C17一致
------------------------------------------------------
本文顺带补充点右侧图片的继续分解
1、机体后部(见图1),在机身两侧有两个突起状的类似整流罩的东东,之前以为是后视的告警设备,不过图片中并没有看到相关的窗口,所以比较迟疑,经过高清图的不断流出,再细看之后确定是机尾处向下开启的舱门的铰链,整个舱门共有3处铰链,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其他部分铰链连接处没有?很简单,机体越往后越窄,为了确保三处铰链在同一条直线上,只有将最后的铰链通过外置式的整流装置进行安装;这点与伊尔76一致。不过伊尔76在经过改装为预警机之后,此处的结构被进行放大并安装了电子设备。
2、垂尾(详见图2)的根部明显有一个弧形的整流罩(紫色圆圈部位),目测应该是对垂尾根部进行加强所致;在垂尾的宝马标志正上方(绿色圆圈)部位有一个天线or告警设备??真实用途未知;垂尾上部用橘黄色标出的部位,可以明显看出稍高出垂尾的大面平面,在其与水平尾翼连接处,依稀可见一些加强件的东东,判断此突出物并非与垂尾蒙皮结构刚性链接,而是活动部件,应该是为了吸收垂尾颤振时的能量,避免因颤振导致结构破坏(之前看一帖子还说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起配平作用),详见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4Mzk5ODQ=.html。。。。
在垂尾的顶部后部有一黑色状的小物件(绿圈),从其安装位置看,应该是激光/红外告警器;在水平尾翼前部的那三个黑点,无法判断是否是告警设备;
再者就是垂尾的气动动作面上有一道竖向的黑线,但再细看其根部的形状又好像是两个动作面连在一起的样子,感觉存在一定的角度差????不是太确定。
-------------------------------------------------------------------------------
接下来,说说昨天曝出来的运20机身左侧的图片,因图片清晰度不是太令人满意,所以只对一些明显有区别的部位做叙述。
1、首先是机头,那块银白色区域相比右边,貌似没有了黄绿色的那个小舱门,但是在同样的部位还是有一些黑点,不确定是否同样是舱门的铰链,如不是铰链那么就应该是一些大气数据传感器。空速管在机头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两对。
2、两边的各个舱门设计应该是对称的;在左侧视图中还明显可以看到机舱侧主门打开的情景,依稀可见内部进入驾驶舱的白色梯子。
3、后起落架的整流罩(见),可以明显看出与右侧相比,并没有安装APU设备(高山的CG中因参考对象是右侧图片,APU依旧存在),在《细品运20机身细节》中,曾说过若日后改装为预警机,此处的大空间设计可以通过换装更大功率的APU设备,为雷达等耗电大户提供电源。但忽略了一个事情,就是运20的后起落架可能是往前向收起(估计运20的所有起落架都是向前收起,,这就让前面的整流罩内空间稍显局促,日后换装大功率的APU也许会有点影响(详见图4);
在后起落架的后部,与右侧相比多了一个黑色的方块形的东东,初步判断可能为某新型信号弹发射器,图为KJ200机体上的信号弹发射器
以上3点是运20的左右机身两侧的主要区别。
------------------------------------------------------------------------
上次吐槽了机翼和垂尾晃动以及关于厕所的,下面接着开始吐槽:
1、某些人在CCAV刚曝出运20首飞视频时,即大惊小怪的说机翼跟垂尾晃动,然后就化身专家对此评头论足(很看不惯这种现象)。。。像本匪这种白菜级别的人都知道,飞机在试飞前要做各项试验,其中就包括机体静力试验和缩比模型的颤振试验,这次专门找了两相关的视频给你们开开眼:1、波音787机翼静力试验: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QxMTM3MzY4.html;2、就是上文的T型垂尾颤振试验: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4Mzk5ODQ=.html;3、运10的整机颤振试验:http://my.tv.sohu.com/u/vw/17653830
下面是当时CCAV刚播出运20首飞成功时的视频:http://tv.hexun.com/2013-01-28/150641006.html,视频中明显可见机翼的晃动是在后起落架接地的那一刹那开始晃动的,而垂尾在接地时并没晃动,当机翼减速板打开后,垂尾受减速板掀起的紊乱气流影响开始晃动;但是这些晃动的幅度与前三段视频相比,简直微不足道。。。。不知道这些小白看了那三段视频作何感想???787的静力试验中机翼弯成那样子了都,是不是说明美帝的技术不过关,设计人员能力太差???T型垂尾在各种吹风时的数据难道还不能够避免设计失误(要知道我国是有着亚洲最大的8*6M的风洞进行全机颤振试验的http://news.cntv.cn/military/20120320/108871.shtml)????我就不相信运20降落时的晃动程度能超过视频中的样子!!!
2、之前有人问APU为什么跟C17一样都放在起落架整流罩内,而不是跟民航机一样放在机尾。。。其实放机尾也不是不可以,但你就没想过,如果放在机尾那么机头处不就得额外加配平么???而放在起落架舱内,靠近升力中心的位置,对机身的重心影响很小不是么??民航机是不得不放在机尾,一是因为其机翼在机身下部,本身的结构加强再加上起落架占用的空间较大,很难放下,其进气口一般机尾处的机体(详见图6);其机身分为上下层,下层一般作为货仓,上层载人,唯有机尾处可以容纳APU设备。
再者,有些民航机包括一些军机(如S-3维京),他们的APU(此处学识行错误,经13楼纠正,应为RAT装置,应急冲压涡轮,好像也有叫ADG的)是一种伸出式的风扇发电结构(见图5),作为在紧急情况时为飞控系统(此处详细应为飞机失去动力时,为操控系统提供动力来源,)提供电源的来源。
3、关于运20机尾没有同C17设置两个片状的东东。。。我依稀记得是因为C17机身宽大,那玩意是为了降低机尾处的气流破碎(具体名词忘了,好像是这么个意思)对飞行性能造成影响来着????运20的气动是否需要,我觉得这没必要讨论。。
4、就是讨论最多的关于超临界机翼、翼梢小翼、后缘襟翼等等事情的。。。这点真心无力吐槽,纯粹是一帮拿眼睛当卡尺用人哇。。。论坛里不缺那些专业人士,人家都没评头论足,你们倒好,出来丢人现眼的真是。。。
-----------------------
就吐槽这么多了、、、各位轻拍

上次发了个帖子粗略的谈了下运20机体右侧的一些布局细节《原创-细品运20机身细节》(详见帖子链接:http://lt.cjdby.net/thread-1540759-1-1.html
)为避免来回大家来回跳帖,大致几点已复制过来:
1、首先看看运20的机头,最明显的是没有机头空速管,而我们熟知的A400M、C 17等原型机貌似都是有机头空速管的,但并不代表Y20就没有空速管,在图中红圈的位置,也就是20001的第三个0字处是有两个空速管的,没有采用机头空速管的原因未知,也许是更可靠???
之前有人发帖说雷达罩上方的那个突起物是压力传感器进气孔,麻烦发帖之前先找点分布式压力传感器的图片看看先。。。这名词听都没听过的说 。。。
结合12年服役的Y9的机头部位来看(Y9机头下方增加了吊舱式光电探测系统

210134eata1wwnads727s6_jpg_thumb.jpg (67.0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9 23:25 上传

),本匪猜测此处同样为某种光电探测窗口,而且从图片看,其安装角度偏离垂直方向约20度左右,机头部位的设计也应该不会对其视角造成影响。貌似这还是第一型在大型运输机机体上融合光电窗口的设计,其目的猜想也是同Y9一样,增强夜间作战能力,但是应该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没有Y9的那个功能全应该。或许还增加有告警功能?

192720n6wuwwj91wududvz.jpg (14.24 KB, 下载次数: 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9 16:32 上传


2、机头下方的一片银灰色的区域,有一个黄绿色的小门,这个设计在伊尔76、C17上也有,不过伊尔76好像只是在机头左侧。从大小看应该是为了方便人员进出维护的窗口,亦或是将一些设备外接接口集成到此处,比如驾驶舱、航电设备冷却气体接口???

204932ykuki077a30c7i3t.jpg (158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9 16:32 上传

204941arhr73r3677orrjx_jpg_thumb.jpg (91.7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9 23:22 上传


在此门前部的上铰链前方的那个黑点,应该是飞机的迎角传感器。
3、运20的起落架整流罩较长较大,之前看到有人焦虑此处的空气阻力,咱没学过空气动力学,但咱还是很清晰的知道,那些设计人员不会像一群小白一样的干活。。我到觉着此种纺锤型的设计空气阻力并不是特别的大。
再说后起落架舱的设计,可以明显看到收放轮舱前部有很长一段距离,也明显可以看到辅助动力单元的尾喷口在蒙皮上烧灼的痕迹

QQ截图20130129230709.jpg (6.1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9 23:23 上传

。我国在将伊尔76改装成空警2000时,受限于伊尔76本身平台的潜力,只能在收放舱后部另外加装进气口以此为发电机组提供空气

204957k65nl6wllpay3lwa_jpg_thumb.jpg (55.9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9 23:24 上传

,而这次运20将辅助动力单元放置到收放舱前部,并且得益于设计人员的优秀设计能力,预留了较大空间,这也为以后运20改装为预警机增加了潜力,通过换装更大功率的APU,可以更好的为预警机的相关设备提供更多的电源。在C17机体上我们也看到,右侧的后起落架舱明显大于左侧,内部也是因为有APU的原因。而在我国改装的空警2000的起落架舱前部相比伊尔76MD还额外多一个小进气口,后面还有一竖向的隔栅状的开口(两边都是),估计其目的是为舱内电子设备提供冷却气体。
4、主要是关于规范、标准等的一些细节,第二张图中用黑色圆圈圈出的,是编队灯,好像这还是我国第一次用在运输机上,之前貌似都是加装在战斗机上,貌似也是最近两年才开始加装,说明这已经是军队内规范性的东西。
白色圆圈内的方形的红色标示,这玩意好像一直在我国运输机上出现,记得以前在运8机体上也见过。。哪位给科普下其作用?
5、机身前部侧面的那个大舱门,各位都看得见。。。说说那几个灰色的舱门,相较伊尔76,在翼盒的前后方下侧,都有一个小舱门,看来在经过多年使用伊尔76后,为了保持相关维修使用保障条列的延续性,依然沿用了此设计。但与伊尔76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起落架整流罩后上方多出一个小舱门,这点反倒与C17一致
------------------------------------------------------
本文顺带补充点右侧图片的继续分解
1、机体后部(见图1)

图1.jpg (56.87 KB, 下载次数: 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后舱门铰链

2013-1-29 14:32 上传

,在机身两侧有两个突起状的类似整流罩的东东,之前以为是后视的告警设备,不过图片中并没有看到相关的窗口,所以比较迟疑,经过高清图的不断流出,再细看之后确定是机尾处向下开启的舱门的铰链,整个舱门共有3处铰链,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其他部分铰链连接处没有?很简单,机体越往后越窄,为了确保三处铰链在同一条直线上,只有将最后的铰链通过外置式的整流装置进行安装;这点与伊尔76一致。不过伊尔76在经过改装为预警机之后,此处的结构被进行放大并安装了电子设备。
2、垂尾(详见图2)

图2.jpg (104.31 KB, 下载次数: 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垂尾细节

2013-1-29 14:32 上传

的根部明显有一个弧形的整流罩(紫色圆圈部位),目测应该是对垂尾根部进行加强所致;在垂尾的宝马标志正上方(绿色圆圈)部位有一个天线or告警设备??真实用途未知;垂尾上部用橘黄色标出的部位,可以明显看出稍高出垂尾的大面平面,在其与水平尾翼连接处,依稀可见一些加强件的东东,判断此突出物并非与垂尾蒙皮结构刚性链接,而是活动部件,应该是为了吸收垂尾颤振时的能量,避免因颤振导致结构破坏(之前看一帖子还说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起配平作用),详见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4Mzk5ODQ=.html。。。。
在垂尾的顶部后部有一黑色状的小物件(绿圈),从其安装位置看,应该是激光/红外告警器;在水平尾翼前部的那三个黑点,无法判断是否是告警设备;
再者就是垂尾的气动动作面上有一道竖向的黑线,但再细看其根部的形状又好像是两个动作面连在一起的样子,感觉存在一定的角度差????不是太确定。
-------------------------------------------------------------------------------
接下来,说说昨天曝出来的运20机身左侧的图片,因图片清晰度不是太令人满意,所以只对一些明显有区别的部位做叙述。

图3.jpg (246.61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运20机体左侧全图

2013-1-29 14:35 上传


1、首先是机头,那块银白色区域相比右边,貌似没有了黄绿色的那个小舱门,但是在同样的部位还是有一些黑点,不确定是否同样是舱门的铰链,如不是铰链那么就应该是一些大气数据传感器。空速管在机头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两对。
2、两边的各个舱门设计应该是对称的;在左侧视图中还明显可以看到机舱侧主门打开的情景,依稀可见内部进入驾驶舱的白色梯子。
3、后起落架的整流罩(见

图4.jpg (155.05 KB, 下载次数: 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起落架舱

2013-1-29 14:36 上传

),可以明显看出与右侧相比,并没有安装APU设备(高山的CG中因参考对象是右侧图片,APU依旧存在),在《细品运20机身细节》中,曾说过若日后改装为预警机,此处的大空间设计可以通过换装更大功率的APU设备,为雷达等耗电大户提供电源。但忽略了一个事情,就是运20的后起落架可能是往前向收起(估计运20的所有起落架都是向前收起,,这就让前面的整流罩内空间稍显局促,日后换装大功率的APU也许会有点影响(详见图4);
在后起落架的后部,与右侧相比多了一个黑色的方块形的东东,初步判断可能为某新型信号弹发射器,图为KJ200机体上的信号弹发射器

20101116120627672.jpg (84.2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9 23:49 上传


以上3点是运20的左右机身两侧的主要区别。
------------------------------------------------------------------------
上次吐槽了机翼和垂尾晃动以及关于厕所的,下面接着开始吐槽:
1、某些人在CCAV刚曝出运20首飞视频时,即大惊小怪的说机翼跟垂尾晃动,然后就化身专家对此评头论足(很看不惯这种现象)。。。像本匪这种白菜级别的人都知道,飞机在试飞前要做各项试验,其中就包括机体静力试验和缩比模型的颤振试验,这次专门找了两相关的视频给你们开开眼:1、波音787机翼静力试验: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QxMTM3MzY4.html;2、就是上文的T型垂尾颤振试验: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4Mzk5ODQ=.html;3、运10的整机颤振试验:http://my.tv.sohu.com/u/vw/17653830。
下面是当时CCAV刚播出运20首飞成功时的视频:http://tv.hexun.com/2013-01-28/150641006.html,视频中明显可见机翼的晃动是在后起落架接地的那一刹那开始晃动的,而垂尾在接地时并没晃动,当机翼减速板打开后,垂尾受减速板掀起的紊乱气流影响开始晃动;但是这些晃动的幅度与前三段视频相比,简直微不足道。。。。不知道这些小白看了那三段视频作何感想???787的静力试验中机翼弯成那样子了都,是不是说明美帝的技术不过关,设计人员能力太差???T型垂尾在各种吹风时的数据难道还不能够避免设计失误(要知道我国是有着亚洲最大的8*6M的风洞进行全机颤振试验的http://news.cntv.cn/military/20120320/108871.shtml)????我就不相信运20降落时的晃动程度能超过视频中的样子!!!
2、之前有人问APU为什么跟C17一样都放在起落架整流罩内,而不是跟民航机一样放在机尾。。。其实放机尾也不是不可以,但你就没想过,如果放在机尾那么机头处不就得额外加配平么???而放在起落架舱内,靠近升力中心的位置,对机身的重心影响很小不是么??民航机是不得不放在机尾,一是因为其机翼在机身下部,本身的结构加强再加上起落架占用的空间较大,很难放下,其进气口一般机尾处的机体(详见图6);其机身分为上下层,下层一般作为货仓,上层载人,唯有机尾处可以容纳APU设备。
再者,有些民航机包括一些军机(如S-3维京),他们的APU(此处学识行错误,经13楼纠正,应为RAT装置,应急冲压涡轮,好像也有叫ADG的)

图5.jpg (29.45 KB, 下载次数: 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外伸式APU

2013-1-29 15:51 上传

是一种伸出式的风扇发电结构(见图5),作为在紧急情况时为飞控系统(此处详细应为飞机失去动力时,为操控系统提供动力来源,)提供电源的来源。
3、关于运20机尾没有同C17设置两个片状的东东。。。我依稀记得是因为C17机身宽大,那玩意是为了降低机尾处的气流破碎(具体名词忘了,好像是这么个意思)对飞行性能造成影响来着????运20的气动是否需要,我觉得这没必要讨论。。
4、就是讨论最多的关于超临界机翼、翼梢小翼、后缘襟翼等等事情的。。。这点真心无力吐槽,纯粹是一帮拿眼睛当卡尺用人哇。。。论坛里不缺那些专业人士,人家都没评头论足,你们倒好,出来丢人现眼的真是。。。
-----------------------
就吐槽这么多了、、、各位轻拍
2013-1-29 15:57 上传

内个不是APU,如果APU只有那么点大的话,这个jj差不多也就是cessna172这么大
伸出来的那个东东无非是个冲压部件而已,提供非常紧急条件下非常有限的一点点电力或者液压而已
现代民航机上的APU最小的,就算是汉胜500那种的,基本上有一般轿车上3.0发动机那么大的个头了,功率要大得多得多,军用运输机的APU不会比那种东西更小
另外737800上的你画的那个位置,应该是APU空调组件引气进气活门,APU自己的进气口在另外一边
很详细的分析,楼主有心人!
没看到你关于厕所的分析啊
lsksolomon 发表于 2013-1-29 16:42
没看到你关于厕所的分析啊
没复制过来。。也没啥分析头的。。。就算没厕所,5-6个小时还忍不了对吧?又不是尿频啥的。。。再说飞行员都有专用的尿袋什么的的
斯文的土匪-- 发表于 2013-1-29 16:45
没复制过来。。也没啥分析头的。。。就算没厕所,5-6个小时还忍不了对吧?又不是尿频啥的。。。再说飞行员 ...
呵呵,既然有预警机平台的打算,肯定是要预装厕所的,至少有预装位。预警机可不一定每次5-6个小时就下来的
起落架整流罩 大了  ,肯定阻力會變大   ...不過這樣做 或許有特殊考慮 或 不得已的苦衷吧  .....用一句科研人員不是小白  ,是沒法釋疑的  ..... 科研人員雖然不是小白 ,可是總有上下高低之分  ....
支持LZ,对那些张嘴就来喷的人同反感
这么多字
看铰链 起落架应该是向后的
那个小风扇貌似仅仅用于给航电和仪表提供应急电源的吧?
龙牙骑士 发表于 2013-1-29 18:25
那个小风扇貌似仅仅用于给航电和仪表提供应急电源的吧?
那个东西叫RAT(应急冲压涡轮),是在飞机失去动力的时候放出,一般带一个液压泵和发电机,供飞机滑翔操作以及放起落架用,民机都带这玩艺,一般装在机翼内侧的襟翼滑轨整流罩内。这个东西和APU(辅助动力装置)完全是两回事。
fighter16 发表于 2013-1-29 19:43
那个东西叫RAT(应急冲压涡轮),是在飞机失去动力的时候放出,一般带一个液压泵和发电机,供飞机滑翔操作以 ...
嗯,我记得很久以前看过,并不是APU,但具体是给什么系统供电就忘了
fighter16 发表于 2013-1-29 19:43
那个东西叫RAT(应急冲压涡轮),是在飞机失去动力的时候放出,一般带一个液压泵和发电机,供飞机滑翔操作以 ...
谢谢科普。。。是我搞错了
fighter16 发表于 2013-1-29 19:43
那个东西叫RAT(应急冲压涡轮),是在飞机失去动力的时候放出,一般带一个液压泵和发电机,供飞机滑翔操作以 ...
不过有些个是在机头下方的好像
斯文的土匪-- 发表于 2013-1-29 20:53
不过有些个是在机头下方的好像
有的是装在机头下方的
斯文的土匪-- 发表于 2013-1-29 20:49
谢谢科普。。。是我搞错了
常见的飞机里,基本都有RAT了,不过737没有,用的是PTU,可能波音觉得真要赶上双发失效了,RAT也顶不了多少事了
斯文的土匪-- 发表于 2013-1-29 20:53
不过有些个是在机头下方的好像
E-190是在机头,320和757是在机腹
图2国旗下面楼主圈的那个东西,我怀疑是个空速管。。。。。737在垂尾上就一边一个空速管,是给升降舵感觉压差计算机提供空速信号的
分析得很详细,学习了
wujimin 发表于 2013-1-29 22:10
图2国旗下面楼主圈的那个东西,我怀疑是个空速管。。。。。737在垂尾上就一边一个空速管,是给升降舵感觉压 ...
还真是头一次听说。。回头查查去


这帖比另一个瞎扯的强多了.倒杯水慢慢看不过你配图全都没插入,而是一股脑扔在附件里挤在下边让人得上下滚动着看很不方便.希望调整下

这帖比另一个瞎扯的强多了.倒杯水慢慢看不过你配图全都没插入,而是一股脑扔在附件里挤在下边让人得上下滚动着看很不方便.希望调整下
斯文的土匪-- 发表于 2013-1-29 22:23
还真是头一次听说。。回头查查去
说来惭愧,要不是几个月前遇到了一次关于这块的故障,就算我这个修飞机的也不太清楚那块。。。。。
ZumSuperHochbur 发表于 2013-1-29 22:31
这帖比另一个瞎扯的强多了.倒杯水慢慢看不过你配图全都没插入,而是一股脑扔在附件里挤在下边让人得上 ...
不懂怎么同步插入到配文里啊
wujimin 发表于 2013-1-29 22:53
说来惭愧,要不是几个月前遇到了一次关于这块的故障,就算我这个修飞机的也不太清楚那块。。。。。
刚大致看了下上面那张738的,垂尾上的确有一个空速管。。。不过运20上的这个还真看不清。。坐等高清图解
大神级解毒,好好学习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聊得不错
ZumSuperHochbur 发表于 2013-1-29 22:31
这帖比另一个瞎扯的强多了.倒杯水慢慢看不过你配图全都没插入,而是一股脑扔在附件里挤在下边让人得上 ...
哈哈哈。。被我捣鼓出来了
分析的不错,支持LZ~起落架舱很大么?C17的好像也差不多吧?就算增加一点点阻力比起货舱容积和布局来说简直是微不足道的事情。。。
看看长长知识
楼主分析的不错
分析的是那么回事的。长了见识啊。
LZ好贴 我来给楼主打气 那些大惊小怪大呼小叫的小白们 看看这贴 什么叫用心发帖 论坛让那些两三句话的的帖子搞的乌烟瘴气 再次顶楼主
Y-20的机头比伊尔76好看多了,一直不愿意这么说,但是伊尔76的机头怎么看怎么像个乌龟头。

此外,Y-20最漂亮的部分是尾部,不过刚好最像C-17部分也是尾部,这也是没办法的事,MD的工业设计美学确实厉害。
Y-20的机头比伊尔76好看多了,一直不愿意这么说,但是伊尔76的机头怎么看怎么像个乌龟头。

此外,Y-20最 ...
请不要以外观评好坏。。每个人的审美观都不一样。。也请不要以外观来评论是否相似,这个真没意义,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规范标准,也许外观上乍看是差不多,但是细部构造肯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