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合成部队训练遇尴尬 误将突击炮当坦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0:54:29
2012年12月30日11:02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赵宁辉 戴 华 本报特约记者 程永亮
原标题 [合成营营长的“合字诀”]
过去有人说,上有旅团下有连,营这一级最轻闲。然而,在信息化战争时代,这句话已经是老皇历了,南京军区某装甲旅一营营长盛黎军就是个大忙人。他一年到头铆在训练场,和大家一起创新组训模式、探索战法训法、学习新装备操作技能,忙得不亦乐乎。

  作为集团军装甲部队首位合成营营长,盛黎军带着官兵承担合成营建设试点任务,创造了一连串骄人成绩,30多次圆满完成重大演训任务,他本人先后被表彰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全军优秀基层干部”,8次荣立三等功。

 有人问盛黎军:“怎样当好一名合成营营长?”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念好‘合字诀’。”

  整合,打破连队间壁垒

 2008年担任营长不久,第一次参加全旅军事比武,盛黎军拿着成绩单喜忧参半:喜的是一连包揽了坦克射击前三名,忧的是各连都有明显短板。

  议训会上,盛黎军提议各连共享训练资源和经验,可各连都还“留一手”。盛黎军出了个招:优秀士官交叉蹲点。有人不解:只听说领导干部下连蹲点,还第一次听说士官蹲点,稀奇!

  说干就干。盛黎军把一连“神射手”卢造勇送到三连,把二连“头车”驾驶员田杰松送到一连,把三连“资深”车长钱林凡送到二连,在全营广泛开展练兵活动。一个月后,3个连队专业训练成绩普遍提高。

  以往组织训练,旅里下发计划,连队具体实施,营就是个“二传手”。可盛黎军在全营干部大会上提出:“不做‘二传手’,要当‘主攻手’!”他打破连队界限,集中全营教练车,抽调专业骨干组成教练队,集中备课示教;采取多点位、高密度发车的方法,最大限度利用训练场地,将乘员每个课目的训练摩托小时普遍提高两成。

  去年8月,盛黎军率领两栖战车展开夜间远距离航渡试验。突然,海上风浪骤起,战车瞬间被掀起并侧倾。有人提醒他:“风险太大,是不是返航?”

 “这是一次难得的练兵机遇,平时敢涉险,战时才能少危险。”在盛黎军的指挥下,官兵们驾驭战车与风浪搏斗了两个多小时,采集到适合夜间远距离航渡的数十种海情数据。

  “不让一个连队落后,不让一名官兵掉队,不让一个课目弱训,这是盛黎军为营长这个角色定的‘打赢坐标’。”旅政委陈登铝说。

  复合,练就“十八般武艺”

  一次败走“麦城”的经历,令盛黎军终生难忘。

  2009年10月,一场合成营指挥要素对抗演练进行到紧要关头,担任红方指挥员的盛黎军紧急召唤炮火打击,谁知炮兵分队却迟迟没有动静。战机稍纵即逝,红方惨败。

 “支援分队为何不听指挥?”演练结束,盛黎军怒气冲冲跑到炮兵指挥所质问缘由,炮兵连长一脸委屈:“口令要素不全、模糊不清,我们无法执行!”原来,盛黎军下达的口令不符合炮兵射击指挥要求,射击起止时间、弹药基数等都没有明确,无法执行。弄清缘由,盛黎军无言以对,羞愧难当。

 “合成营营长指挥不动支援分队,表面上看是指挥口令不规范,实则暴露了指挥员在合成指挥素质方面存在短板。”演练复盘时,旅领导的话令盛黎军坐立不安。

  知耻后勇,在随后集团军举办的合成营营长集训中,盛黎军缠着炮兵、防空兵、电子对抗等兵种部队的优秀指挥员,学兵种指挥知识,练协同指挥能力。集训考核时,他以满分夺得军兵种知识考核第一名,以全优成绩通过合成营营长考核。

  此次集训,盛黎军赢得“兵种通”的美名,但他并未停歇,苦练合成指挥必备的“十八般武艺”——

  2010年,集团军组织陆航引导打击集训,他第一个报名参加,学习掌握了数种陆航引导打击方法。

  指挥信息系统配发到营一级后,他废寝忘食学习系统基本原理,掌握操作方法,很快成为运用信息系统的行家里手。

  融合,奏响合训“交响曲”

 当上合成营营长之初,盛黎军就敏锐地意识到,合成营作为信息化条件下遂行作战任务的基本模块,是形成体系作战能力的重要支撑。传统的作战编组不合理,他重新编程设置席位;战场信息庞杂导致信道拥堵,他编写数字代码,简化通信指挥。仅半年时间,一营成为集团军第一个集指挥、侦察、破障、后装保障于一体的新型合成坦克营。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第一次合成营战术演习就遭遇尴尬——主攻连连长误把配属的突击炮当作坦克用,指挥突击炮引导步兵冲击,导致冲击分队受挫;装甲步兵与坦克兵通信不畅,举步维艰……

  一仗下来,官兵们憋了一肚子窝囊气。盛黎军戏称:就像葫芦娃七兄弟,谁都有绝技,谁都不服谁,没有形成合力,结果只能被对手“一锅端”。

  在上级的支持下,盛黎军打破专业壁垒和兵种界限,将坦克、步战车和配属的扫雷车、修理车等编在一起,组织岗位互换、专业互学、人员互补培训,使各兵种分队融为一体。

 “合成先合编,合训生合力。”盛黎军说的这句话,逐渐成为全旅的共识。

  在合成营战术演习考评现场,记者看到按模块化编组的合成坦克营奏响合成作战的“交响曲”:营长盛黎军根据侦察分队传回的情报,迅速组织各作战力量制订作战方案,进行科学编组。战斗中,他运用车载通信工具对各作战力量实施不间断指挥。进攻中的坦克群遭“敌”火力压制,远程炮兵迅速以猛烈火力掩护,步兵搭乘装甲输送车快速向“敌”前沿推进……

http://mil.sohu.com/20121230/n362041808.shtml2012年12月30日11:02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赵宁辉 戴 华 本报特约记者 程永亮
原标题 [合成营营长的“合字诀”]
过去有人说,上有旅团下有连,营这一级最轻闲。然而,在信息化战争时代,这句话已经是老皇历了,南京军区某装甲旅一营营长盛黎军就是个大忙人。他一年到头铆在训练场,和大家一起创新组训模式、探索战法训法、学习新装备操作技能,忙得不亦乐乎。

  作为集团军装甲部队首位合成营营长,盛黎军带着官兵承担合成营建设试点任务,创造了一连串骄人成绩,30多次圆满完成重大演训任务,他本人先后被表彰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全军优秀基层干部”,8次荣立三等功。

 有人问盛黎军:“怎样当好一名合成营营长?”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念好‘合字诀’。”

  整合,打破连队间壁垒

 2008年担任营长不久,第一次参加全旅军事比武,盛黎军拿着成绩单喜忧参半:喜的是一连包揽了坦克射击前三名,忧的是各连都有明显短板。

  议训会上,盛黎军提议各连共享训练资源和经验,可各连都还“留一手”。盛黎军出了个招:优秀士官交叉蹲点。有人不解:只听说领导干部下连蹲点,还第一次听说士官蹲点,稀奇!

  说干就干。盛黎军把一连“神射手”卢造勇送到三连,把二连“头车”驾驶员田杰松送到一连,把三连“资深”车长钱林凡送到二连,在全营广泛开展练兵活动。一个月后,3个连队专业训练成绩普遍提高。

  以往组织训练,旅里下发计划,连队具体实施,营就是个“二传手”。可盛黎军在全营干部大会上提出:“不做‘二传手’,要当‘主攻手’!”他打破连队界限,集中全营教练车,抽调专业骨干组成教练队,集中备课示教;采取多点位、高密度发车的方法,最大限度利用训练场地,将乘员每个课目的训练摩托小时普遍提高两成。

  去年8月,盛黎军率领两栖战车展开夜间远距离航渡试验。突然,海上风浪骤起,战车瞬间被掀起并侧倾。有人提醒他:“风险太大,是不是返航?”

 “这是一次难得的练兵机遇,平时敢涉险,战时才能少危险。”在盛黎军的指挥下,官兵们驾驭战车与风浪搏斗了两个多小时,采集到适合夜间远距离航渡的数十种海情数据。

  “不让一个连队落后,不让一名官兵掉队,不让一个课目弱训,这是盛黎军为营长这个角色定的‘打赢坐标’。”旅政委陈登铝说。

  复合,练就“十八般武艺”

  一次败走“麦城”的经历,令盛黎军终生难忘。

  2009年10月,一场合成营指挥要素对抗演练进行到紧要关头,担任红方指挥员的盛黎军紧急召唤炮火打击,谁知炮兵分队却迟迟没有动静。战机稍纵即逝,红方惨败。

 “支援分队为何不听指挥?”演练结束,盛黎军怒气冲冲跑到炮兵指挥所质问缘由,炮兵连长一脸委屈:“口令要素不全、模糊不清,我们无法执行!”原来,盛黎军下达的口令不符合炮兵射击指挥要求,射击起止时间、弹药基数等都没有明确,无法执行。弄清缘由,盛黎军无言以对,羞愧难当。

 “合成营营长指挥不动支援分队,表面上看是指挥口令不规范,实则暴露了指挥员在合成指挥素质方面存在短板。”演练复盘时,旅领导的话令盛黎军坐立不安。

  知耻后勇,在随后集团军举办的合成营营长集训中,盛黎军缠着炮兵、防空兵、电子对抗等兵种部队的优秀指挥员,学兵种指挥知识,练协同指挥能力。集训考核时,他以满分夺得军兵种知识考核第一名,以全优成绩通过合成营营长考核。

  此次集训,盛黎军赢得“兵种通”的美名,但他并未停歇,苦练合成指挥必备的“十八般武艺”——

  2010年,集团军组织陆航引导打击集训,他第一个报名参加,学习掌握了数种陆航引导打击方法。

  指挥信息系统配发到营一级后,他废寝忘食学习系统基本原理,掌握操作方法,很快成为运用信息系统的行家里手。

  融合,奏响合训“交响曲”

 当上合成营营长之初,盛黎军就敏锐地意识到,合成营作为信息化条件下遂行作战任务的基本模块,是形成体系作战能力的重要支撑。传统的作战编组不合理,他重新编程设置席位;战场信息庞杂导致信道拥堵,他编写数字代码,简化通信指挥。仅半年时间,一营成为集团军第一个集指挥、侦察、破障、后装保障于一体的新型合成坦克营。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第一次合成营战术演习就遭遇尴尬——主攻连连长误把配属的突击炮当作坦克用,指挥突击炮引导步兵冲击,导致冲击分队受挫;装甲步兵与坦克兵通信不畅,举步维艰……

  一仗下来,官兵们憋了一肚子窝囊气。盛黎军戏称:就像葫芦娃七兄弟,谁都有绝技,谁都不服谁,没有形成合力,结果只能被对手“一锅端”。

  在上级的支持下,盛黎军打破专业壁垒和兵种界限,将坦克、步战车和配属的扫雷车、修理车等编在一起,组织岗位互换、专业互学、人员互补培训,使各兵种分队融为一体。

 “合成先合编,合训生合力。”盛黎军说的这句话,逐渐成为全旅的共识。

  在合成营战术演习考评现场,记者看到按模块化编组的合成坦克营奏响合成作战的“交响曲”:营长盛黎军根据侦察分队传回的情报,迅速组织各作战力量制订作战方案,进行科学编组。战斗中,他运用车载通信工具对各作战力量实施不间断指挥。进攻中的坦克群遭“敌”火力压制,远程炮兵迅速以猛烈火力掩护,步兵搭乘装甲输送车快速向“敌”前沿推进……

http://mil.sohu.com/20121230/n362041808.shtml
这八股,懒得看了
标题不错.其余忽略
应该把关键字高亮,方便阅读
“平时敢涉险,战时才能少危险。”——都没见过真打仗是什么样就敢说“战时”如何如何,这脸皮不是一般的厚。
其实这篇八股信息量相当大……
把三号突击炮看成了坦克?
合成营长确实比较累啊,既要懂炮兵、步兵,又要懂装甲兵


>主攻连连长误把配属的突击炮当作坦克用,指挥突击炮引导步兵冲击,导致冲击分队受挫;
其实用突击炮冲击是二战德军的惯用战术,库尔斯卡战役中德军突击炮冲锋的风头不比坦克小,关键是编队要配合得好。

>主攻连连长误把配属的突击炮当作坦克用,指挥突击炮引导步兵冲击,导致冲击分队受挫;
其实用突击炮冲击是二战德军的惯用战术,库尔斯卡战役中德军突击炮冲锋的风头不比坦克小,关键是编队要配合得好。
“平时敢涉险,战时才能少危险。”——都没见过真打仗是什么样就敢说“战时”如何如何,这脸皮不是一般的厚 ...
这话是好话,虽然外人不知道他们能否做到,但是别动不动就扣帽子
炮兵口令不规范?难道事前不合练吗,事中炮兵收到不规范指令不反馈吗?
看标题还以为是误判目标了,原来漏了一个“用”字。
合成营,最大的信息量来自这里
WOT打少了~~~
葫芦娃七兄弟,谁都有绝技,谁都不服谁,没有形成合力,结果只能被对手“一锅端”。”
喜闻乐见的“互撸娃”啊
贵宾算是在爆粗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