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群岛渔场捕钓项目情况介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0:04:48
在南海研究论坛上看到的,似乎里面还有点料,作者说欢迎转发,我就转过来吧。
先发链结:http://www.nhjd.net/thread-7320-1-1.html


原文地址: [转载]儋耳:南沙捕捞项目资料_浣成书画印_新浪博客
原帖似乎已经删除了,但是百度快照还能看到。

我1995年就决定带领我家乡福村闯南沙,为此,与福村合作,围填400亩滩涂兴办南沙后勤补给基地。几经折腾受挫后身心疲惫而“休克”了6年。本来想洗脚上岸不干了。但心里总放不下,似乎觉得项目既然已经投入后,那么,作为投资者,我已经不完全属于自己了,而是属于项目、属于福村和渔村人民。基于此,2012年7月,我终于结束蜗居,走出书斋,重返江湖,企图东山再起。这次,我把自己原先的两个渔业公司恢复后改组合并,撤掉了儋耳捕捞公司,保留“西海岸渔业公司”。将公司注册资本增至1000万元。我采取暂时搁置基地,先整南沙捕捞项目,后整基地作法。这么做,不是向他人证明我的价值,而是一种良心使然,更多的是想把已经做了的事情做成、做完,有个了断和历史交代。我清楚,我踏上的是一条极其艰辛的道路。我的动机和目的不是为了个人。如今,我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人才稀缺。我知道,“财聚人散,财散人聚”,人聚财就聚。如果你自信自己是个人才的话,你来找我;如果你怀才不遇,想做事的话,你来找我。如果你单纯想发财,你就别来了。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和起因




我国南沙群岛有两大天然渔场,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交汇暖水地带,这是我国仅存的未开发原始渔场。据公布数据:海南三沙市渔业资源潜在捕获量为500万吨,每年可持续捕捞量为200万吨。目前,每年捕获量仅为8万吨。而且,大部分集中在西沙海域。原因是南沙群岛渔场自1949年10月后就一直禁海,直至1979年首次开禁,海南琼海渔民历史上就有在南沙作业传统,隔绝了30年后方得以重新进入南沙海域作业。但,琼海渔民虽说是“渔民”,实际上,他们去南沙并不捕鱼,只是潜水作业拾贝、捡螺,采捞一些高价值海珍品,所以谈不上对南沙渔场的开发。近海资源匮乏后,很多渔民都想去南沙捕捞。上海远洋捕捞公司去过了,但捕捞结果不理想才转到南美。海南成立三沙市后,2012年7月曾以组团形式组织20几艘渔船赴南沙,结果也很失望。船队在永暑礁附近海域围网捕捞,采用的是灯光渔船夜间围网作业方式,一轮捕鱼作业4至5个小时,只捕捞到了200-300斤鱼。偌大的天然渔场没鱼吗?其实,在我国首次有组织的对南沙展开实践性捕捞活动的是我们。前些年我们组织6艘钓钩渔船前往南沙作业20天,结果是平均每艘、每晚,收获优质大鱼3吨。一天的产量,就相当于平时在北部湾、粤东渔场一个流水(7天)作业的产量!为什么别人在南沙捕捞失败,而我们获得成功?答案是:作业方式不同。



南沙渔场鱼类资源异常丰富,但,南沙海域具有礁盘诸多,高温、高湿、高盐特点,一般拖网以及流刺网在南沙海域根本就无法展开作业。因为,南沙无风浪,但有涌流,拖网下水后网眼张不开;大鱼活动在海洋中层水域,渔船的拖网放下去,水深仅10米左右,根本就网不到鱼群。广东渔船在南沙作业,也就以灯光捕捞海面鱿鱼而已。而我们采用的是传统的大钓钩作业方式。涌流对我们没有影响,钩下去后及水深超过10米!在全国、全省渔业行业当中,唯独我儋州方有这种作业方式!我公司所在的福村,就是整个儋州最大的渔业村,钓业是我们的传统的作业方式,也是我们独有的优势。南沙钓业获得成功后,我们正准备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出于保密,我们在南沙探索实验情况也没有对外公开披露,海南省政府有关部门都没有意识到南沙渔场特殊所在。所以盲目组团前往南沙作业时,他们采用灯光围网作业方式,一轮捕鱼作业4至5个小时,平均每艘渔船只捕捞到了200-300斤鱼而失败就就在这。2012年7月12日他们出海,当时我就公开预判:他们非失败不可。16日电视直播报道结果正好表明我的预见是正确的。我国的海上作业渔船,多是拖网,不适合南沙海域生产作业,此前我们赴南沙,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闯南沙渔场展开各种探索性作业实验,我们之所以成功,就因为我们掌握南沙特点,放长线钓钩作业。那次在南沙,我们一只小艇的产量,和一艘大船的产量是相等的。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南沙位于印度洋与太平洋交汇暖水地带,鱼类活动在中深水海域唯有钓钩方能作业;并且南沙纬度低,常年无台风侵袭,海面既无风又没浪,尤其适合小艇放钩作业。这个特点在客观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人无我有的、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这为我们垄断开发南沙渔场埋下了伏笔。项目,就是基于这个背景,经我们现场作业实践检验后,由我公司首先提出来的。可以说,南沙渔场开发注定属于钓业,属于福村渔民!



南沙适合儋州钓业,遗憾的是,由于路途遥远,后勤补给跟不上,水、冰、油等生活生产物资供应不上,我们那次赴南沙作业最终以失败告终。成功之后的失败给了我们一个启发:我们具备开发南沙渔场作业优势,如果能解决后勤物资补给,我们就具备开发南沙条件。毕竟,全国渔业行业唯独我儋州采用钓钩作业方式,其它沿海省区,包括本省临高、三亚、琼海,都没有钓钩作业技术。其二,我福村系海南岛上最大的渔村,也是整个儋州最大的渔业村,我“西海岸渔业公司”就是针对开发南沙而与福村合作注册成立的企业;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开发南沙的后勤补给,我们在国家一级渔港边上的福村门前兴建了后勤补给基地。这个项目获得了政府的支持。项目经海南省水产局审核后,上报省计划厅(后来改称“发改委”)批复(见:琼计投资(1995年)151号文),该基地当年已经动工兴建,围填码头400亩。成功属于有准备者,能有效开发南沙渔场的技术资源、人力资源也都掌握在我们手上;其三,我们最熟悉南沙渔场分布情况。那次意外给了我们极大的惊喜。为了进一步摸清南沙渔场资源分布情况,和有效解决我村渔船在南沙作业就近补给问题,失败后,我公司组织了福村村委会书记等人在内的考察团,6次前往越南考察,那次我们跑遍了越南南部所有的沿岸渔港,深入到了越南最南端的胡志明市、头顿港等地,考察越南渔业生产、作业方式、产鱼品种、渔场海水咸度、鱼类资源分布等情况。我们在越南呆了半年,在越南部我们摸清了南沙渔业资源不同鱼类、不同季节分布具体方位(注:目前我国鱼贩子从越南进口红鱼,就是产自南沙海域,与我们那次实践掌握的情况相吻合)。那次,我们不但与越南渔业企业接触,商讨合作事宜,我们还与越南国家水产部官员接触,企图与越方探讨采取“合作开发”方式,就近在越南头顿,芽庄设立后勤补给基地,就近解决我方渔船在南沙海域作业后勤补给的问题。当时我们没有足够的资金买物资补给船,只能设法就近从南沙沿岸港口解决补给问题。但,众所周知的原因,最终还是失败了。后来,我们又将目光转向了马来西亚…… 因此可以说,我们对南沙开发胸有成竹,其它企业没有我们的技术,也没有我们的经验,对南沙渔场的了解也没我们全面深入。南沙渔场对于我们来讲,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处女地,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毕竟,钓钩作业是我们历史上传统的作业方式,一直沿袭到今日。30多年来,由于近海作业资源匮乏限制,我们才改为小钩(白钢钩)在珠海,北部湾钓巴掌大的小鱼。南沙适合我们发挥,但后勤补给限制又去不了。问题出在这!



不谦虚说,开发南沙渔场的历史重任,别无他人,非我福村莫属!为什么?最为关键在钓业技术资源与钓业人力资源都在我们手上!这个问题不是短期内或者从其它地方把人随便拉来就能解决的。我公司系与渔村共同合作企业,地址在福村(著名的洋浦港对面,也是国家一级渔港沿岸),基地也在福村,作为项目的发起人、也是公司负责人的我也是福村人。我们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因素。换句话说,我们拥有组织各种资源配置的最佳条件。我们对组织开发南沙的可行性做过深入研究。根据我们调查,改革开放后,儋州渔船有几千艘,我福村周边有8个渔业管区,看上去,渔民收入大幅增加。值得注意的是,渔业生产发展,更多的是一种“量变”,即,渔船数量和吨位的提高,带来产值收入总量的变化。渔业的“质变”,即,单传产值与渔民收入的增加,实际没有大的变化。可以说,海南作为一个海洋大省,儋州作为全省最大的渔业市县,渔业的发展与现实并不匹配。儋州钓业作为一个传统产业优势,并没有实现科学化发展。儋州钓业渔船几千艘,单单我村就有200多艘渔船,掌握这个钓业技术的渔工有上万人。由于渔船吨位小,抗风能力差,补给跟不上,大部分都只能被迫在北部湾、三亚渔场作业,或转场到广东粤东渔场近海作业。近年,地方出现的许多玻璃钢小艇作业,就是受我们南沙作业实践总结出的经验启发后,才开始出现的。我村渔船作为儋州渔业主力,也是全省渔业大户,渔船全部都是木壳,大多在80吨位到100吨位左右。目前,基本都在广东粤东渔场采用白钢钩(小鱼钩)作业,每年作业的时间长达10个月。我村在粤东渔场的渔船,每月产鱼有450吨。即,年有4500吨海鲜在海上交易,输往香港市场。由于近海作业资源匮乏,生产成本上升,渔船基本稍微盈利而已。大量的普通打工的渔民,年收入一般都在6万元左右。船东年收入在20万元到30万元以内。整个儋州钓业发展,多年来就已经进入了缓滞状态,亟待寻找出路。我们首次组织开展对南沙渔场的探索,就是应渔村百姓要求方展开的;我辞去上海某企业集团公司副总裁一职回家乡做这事,也是应家乡父老再三邀请,书记村长等人专程到上海见我之后,我才回来组建该公司的。



一般人们分析渔业不景气的直观看法是“近海作业过渡捕捞,饵料、柴油、人工费成本增加”的缘故。我倒认为渔业发展严峻根本症结不在这。看似有理,但从根本上讲还是两个因素作祟。毕竟,中国改革开放后“一家一户一艘船”的渔业生产方式与“一家一户一块地”的农业耕作方式一样,渔民虽然获得了相对的经营自主权,但他们不能适应现代渔业发展要求。即,不能发展远海作业,这种单一、松散结构,难以进一步扩大生产。个体的经营模式,不但无法筹措巨额资本购买物资补给船发展远海作业,也找不到凝聚理由抱团形成核心竞争力,有效的将钓业优势转化成为经济效益。出路,在于走组织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道路。而开发南沙渔场就是我儋州福村走上这条道路的难得契机,和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就是说,南沙开发机会给了我们一个组织人力资源的机会。一般在近海作业,渔民小农意识作祟,你是无法把他们组织起来的。但去南沙,由于资源丰富的诱惑和收入的增加吸引力,他们纷纷要求跟随我们前去。个体的渔船更是希望依附我们,希望与公司合作。但,我考虑到为平衡福村贫富差距,考虑公司购船,先组织个体贫困的渔民,以后再组织渔船。分两步实施开发南沙计划。换句话说,我们采取先垄断人力资源,后垄断渔船资源作法。我们组建“渔业公司”就是渔村集体参与的专门计划开发南沙的企业,立足在当地,地方政府当然支持我们,当地渔村和渔民拥护我们,那是理所当然。



南沙渔场资源之原始、丰富,不是出以自觉保护的缘故,而是南沙周边沿岸国家渔业生产方式落后(我们考场发现,他们近海作业就相当于我们的远海作业,也是网业和潜水作业,工具和手段相当于我国上个世纪60年代水平),我国的渔船体制改变后,已经没有过去的国营渔业公司,无法组团开发;国家今年出于宣示主权需要鼓励开发南沙,但南沙海情特殊,网业收效甚微,个体的钓业也无法解决远海补给。所以在客观上对南沙渔场起到了“保护”作用。在全国渔业行业国有企业都解体的情况下,谁还有我们这个优势,去组织成规模的团队前往南沙开展渔业生产呢?有资金的其它企业不熟悉渔业,一般也不愿意投入。即使愿意投资,也没法组织钓业技术与钓业人力资源。这,就是历史和南沙给予我们难得的发展机遇。可以说,我们对南沙的开发,不但对宣示国家主权、海权、渔权,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迎合了国家需要,而且,企业与渔民优势互补的组合,并非一般的松散组团形式,它是渔村与企业的横向紧密联合,它系农村体制的一种创新实践模式,我们的实践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具有示范性意义。尤其是对弘扬、光大、创新儋州传统钓业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下海之前,从事投资金融工作20多年,历经过无数的项目评估评审;我在银行后期从事投资研究,我在集团公司也从事项目评估,负责这方面的工作。我站在投资者的立场上以负责任态度说明:这个项目,是我一生当中,遇到的最佳投资项目!也是投资效益最显著、投资回收期最短、回报率最高的项目!理由是:1、南沙渔场原始未曾开发,鱼类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些资源不是那家人放养的,生产任何一种产品,都得必需原材料和成本支出。这里不要;2、作为生产产品的海鲜,它属于生活必需品,产品不愁销路,没有听说海鲜是滞销卖不出去的。尤其是南沙深海鱼,无污染,个头大,不但可以出口,大陆香港都上门抢购;3、项目具有垄断生产经营性质,别人无法竞争;4、迎合国家开发南沙政策扶持,渔业享受“两税”----销售税、企业所得税免征的待遇,而且,还能获得政府柴油补助及南沙开发专项补贴。这是一般行业无法企及的。我本人就亲自赴南沙实践,亲自带队前往越南第一线考察,项目是我首先提出来的,并且是检验过已经证明是可行之有效的。基于效益过于显著,为了防止他人效仿克隆作法,我们一直没说出罢了。一直想开发,但投资建造后勤补给基地400亩围填工程后,资金链断裂,想贷款拿不出抵押物,方造成延期至今。我很坦诚的交代说出这切。




                         二、我们的计划和作法




南沙渔场的开发于国家而言是件大事;对地区老百姓和当地渔民而言也是大事。它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与深远影响,政府鼓励扶持,老百姓期盼支持,来不得半点马虎。你可以不做,但要做,必须做好。我很清楚意识到这点。以上叙述说明过,我们具备南沙开发的得天独厚条件,但南沙开发有两个特殊情况:一是,路途遥远。作业海域距离海南三亚1000海里左右。一般木壳渔船往返一次,如果不是专门捞取贝类海珍品这些经济价格高耐活海产品,并获得政府柴油补助的话,成本过高因而会亏损;一般渔船到南沙捕捞鱼类产品,就算你满载而归,享有政府补贴,由于运输补给线过长,成本过高,单船作业,收不抵支,显然不夸算。一次往返近14天左右时间。南沙气候温度高,保鲜鱼用的冰块周期最长10天左右。冰块冷藏储运最长不超过半个月,如果不及时把鱼货运回或耽误时间是要亏本的。万一捞不到鱼,更是血本无归。再,西沙有台风,南沙没有台风,可以常年作业,但南沙具有高温、高湿、高盐、涌流、礁盘复杂特点。水下的珊瑚礁有着不同的地貌形态。这些珊瑚由珊瑚群体死后的遗骸,构成的岩体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热带海区。在我国则主要分布于南海,以南沙群岛数量最多。所以,贝螺等海珍品也多,木壳渔船吨位小、抗风能力低,经常在西沙一带受阻。正是因为如此,一般我省渔船除了琼海渔船前往南沙捕捞海珍品以外,其它地区渔船无法前去南沙开展作业。二是,南沙属于有争议海区,岛礁基本被越南等周边国家盘踞。我国琼海渔民时有在南沙作业被骚扰,被抓,那是因为南沙礁盘四周才可望捕捞到贝类海珍品,琼海渔民潜水捕捞必需靠近岛礁作业,而礁盘却都被周边国家军队驻扎,所以容易引发争议。加之,我国渔民前往南沙作业,都是零星船只,船队规模不小,国家护渔不到。这是两个不利条件。



但是,我们在南沙作业,正好避开了上述两个不利因素。第一,我们在南沙作业以捕鱼为主,无需靠近礁盘作业。基本都在南沙南部下段公海渔场区域作业。不但远离有争议的黄岩岛一带海区,而且连岛礁都无需靠近。这也就省去了麻烦。再次,我们前南沙海区作业,非一两艘船,而是已成规模,并且是经过上报国家农业部特许后也得到省政府的支持,便于国家定点巡航护渔,安全也就获得了保障。第二,我们计划购置的是万吨级的钢壳船作为海上补给、中转码头,长期停泊抛锚在南沙。平台船上安装速冻、冷藏设备。鱼货每天急冻、冷藏和转运以及生活、生产物资储备也就有了根本保障。物资补给船都是上千吨位以上钢壳船,抗风能力强,往返运送鱼货物资不成问题。重要的是,我们有了海上万吨级平台,上面安装速冻设备后,鱼货无需再使用冰块冷藏,保鲜质量好,时间长。尤其是,有了这个固定的海上平台和千吨级钢壳渔船后,作业渔船无需往返大陆,渔民生活在渔船上,不需要随船返回大陆。生产、生活资料和安全有了保障,劳动时间相对延长了,作业的时间充分了,产量提高了,效率当然也就提高了。传统作法是渔民随船出海,又随船返港,一个月天气正常没有台风的话,海上作业的时间总共7天到10天罢了。在南沙纬度低,没有台风侵扰,一年四季都可以365天作业。渔民在南沙生活有了保障后,作业可延长到30天。加之,南沙本身就是渔场,渔船停泊在渔场,作业也在渔场,生活也在渔场。我们生产指挥部就设在平台上,不但可以补给,而且还是渔民休息娱乐的地方。我们的劳动时间延长了,产量怎么能不高呢?正常情况下,投资一艘100吨木壳钓业渔船,需要投资120万左右。我们在南沙作业,全部靠30吨位玻璃钢小艇作业,其作业方式与100吨木船作业方式同样,产量也相等,每艘投入仅25万元!一艘大船作业需要9个人,一艘小艇作业仅3个人。劳动生产率怎么不提高呢?这一切,都是我们总结首次赴南沙作业取得的经验和失败教训后得出的作法;也是我们深入越南、马来西亚考察后,吸取他方经验结合我福村钓业实际改进的作法



此外,根据我们的了解,国家为了鼓励开发南沙,在政策上给予许多优惠。一艘600匹马力的钢壳铁船,每年近海作业柴油补贴是100来万元,如果到南沙作业则增加补助50%,即年获得150万元柴油补助。但,不是所有的铁船都具备南沙开发条件的。我们具备成功开发南沙渔场的技术条件,换句话说,我们如果购买大马力钢壳船越多,我们获得的政府补贴越大。说句实话,如果钻政策“空子”,我们将这些钢壳船开到南沙停放不作业,我们两年得到的国家南沙柴油补贴就足够回收购船投资!我们无心钻政策的漏洞,我们小艇作业确实需要大马力的钢壳船配合,正好迎合国家政策,享受到这个待遇。说白了就是,政府给予南沙作业柴油补助后,我们到南沙作业几乎等于柴油支出成本等于零-----没花钱买油。捕捞到鱼货成本开销当中,柴油补贴与柴油支出相抵,省去柴油支。历史的发展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民族。上苍给了我们今天这个机会,准确把握好机会,要求我们对项目的投资得有个战略的眼光有个长远的考虑,并对投入有个科学的安排。基于此,我觉得开发的基础需要一次性投入夯实,留有后续扩充余地。因为南沙资源潜力大,开发南沙国家重视程度高,全面铺开有个组织的过程。但又要考虑投资回收期限与负债成本的问题。所谓“科学安排”,即“规模投资、规模效益”。就是说,一次投资,要有一个配套;一个配套,要产生一块规模效益。我们为此考虑了两个投资方案(见下表)。不论那个方案,实施都要本着这个原则:项目可以不做,要做,必须赚到一定量的钱。“掉脑袋的买卖有人搞;亏本的买卖没人做”。我们不求做大,但求做稳、做好、做强。想法是:总量控制,一步到位,分两步行走。即,要求资金一次性到位,投入分两期进行。第一次投入,开发一个渔场。譬如,投入一艘千吨级作业渔船,本来可以搭配40艘作业小艇,先搭配20艘,留有20艘扩充的余地;投入7艘物资补给船,留有3艘灵活机动(既可以当物资补给船又可以做渔船使用)。再如,玻璃钢作业小艇3吨重,载重量6吨。我们购买每艘30万元。但根据我们调查,造价成本17万左右。我们的用量大,总的需用量1000艘以上。如果全部购买不划算,我们有基地,可以自行建造。前期生产来不及,我们计划购买一部分。两次投入完成,两个渔场部署完成后,一个渔场一艘万吨级平台,补给能力完善配套后,再填充小艇。这样的话,我们的实际生产船只可望扩充一倍,生产能力膨胀一倍。



南沙共有两大渔场,一个渔场一次投资组建7个作业单位。就是说,每艘千吨级钢壳渔船一个作业单位。如果一个渔场购买6艘的话,包括平台就是七个作业单位。以万吨级海上平台为中心,作业半径80海里以内。这对于浩瀚的南沙渔场来讲是微不足道的狭小范围。根据我们的实验和调查,一个渔场都可以部署20个平台。为什么我们不集中在一起呢?原因是,鱼类品种不同;二是东部渔场靠近我国政府驻军的永暑礁,有保护。南部渔场靠近马来西亚,地处暖水地带,红鱼产量大。也靠近我国政府计划驻军的永济礁,不但安全,而且以后永济礁修建人工码头,我们可望捷足先登。我们占据两个渔场后形成互补,互相照应。两个渔场分别配套完成后,再分别单独扩张。实际上,根据我们的计算,一艘千吨级渔船我们改装后,实际作为作业单位生活、储备、转运船使用。它并不直接用于钓钩生产作业,是可以附载60艘小艇的。我们前期只承载不到30艘。留有潜力。我们的设想是,第一期先开发南沙南部渔场,第二期开发东部渔场。年总产量为5.52亿公斤。第一期为24万吨(2.4亿公斤)。这种生产能力与规模,我们是可以实现的。因为,南沙的渔业资源总量与我们单船作业产量已经证明:南沙有鱼,我们钓业也能搞到鱼。只要把钩放下去,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鱼都要咬钩。没有一次是空钩钓不到鱼的。我们一艘小艇每天晚上几筐钩,一筐就是上千枚。晚上作业,早晨收鱼,来回大船,大船每天运回平台急冻冷藏。渔船本身都无需安装制冷设备。我们之所以采取先要人,后要船-----即,公司直接购置生产船,先带领渔民开发;后再带领福村现有渔船前去南沙作业。除了考虑平衡当地渔民收入,更多是想通过这个作法,逼迫当地船主淘汰落后的木壳渔船,将劳力资源转移到我公司,参与对南沙的开发。实现彻底消化劳力和垄断当地人力资源,预防其它企业效仿我们的作法,将南沙开发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上。最终做到由我公司垄断整个南沙渔场开发义务!这就是我们的战略考虑。这样做了以后影响力不大都难。至于鱼货产品的深加工增值,我们拥有陆地基地,完全可以办罐头厂,但五年之内,我都不考虑。集中一切人力财力物力先搞南沙开发。




总的投资规模与资本回收。南沙两个天然大渔场,我们开发面积微不足道。我们计划五年内最大的规模,也就不过两个平台,共44艘钢壳渔船,1012艘作业小艇的能量罢了。我们之所以计划购置44艘钢壳渔船,按照这样配备小艇,每艘只附带23艘小艇(实际每艘渔船可以承载附带40--60艘)。坦白说实话,有两个用意:一是,这些钢壳渔船,可以灵活调剂当做物资补给船使用;二是,在44艘当中,我们计划新造14艘新船,30艘购置旧货船改造。每艘旧船改装完毕,投入使用,投资大约80万----120万元以内。这些船马力大,每艘每年获得的政府柴油补助,大约就有50万了。换句话说,一年光“吃”政府,就收回购船的成本。说白了,我们买旧船放在南沙都赚钱。这样做,即可以生产,节省投入,又可以尽快回收成本,何乐而不为呢?何况,我们也真是在使用。南沙开发过程中,也有不少企业发现这个“奥秘”,问题是他们无法组织渔民前去南沙,无法构成开发南沙,吃补贴的理由。我们真的是开发南沙,顺理成章、天经地义。我们投资最大的、也是必需的、成败关键在万吨级平台。我们购置的是一艘新船,一艘半新旧船。目前海运不景气,吨位小的千吨级、万来吨的货船大量淘汰,这给我们创造了机会。我们考察遇到一艘尚未下水的万吨级新船3000万,加装制冷和冷藏等设备后5000万元。算节省了;担负生产,产生效益的关键在小艇。每艘小艇投资25---30万,如若按照近海作业同等生产能力船只,需要投入120万元。如若投入1012艘小艇,则是101,200万元。实际我们才投入25,300万元,节省了75,900万元。这是什么概念?等于我们投资30万元去做了投资120万的事。节省了三分之二!但效果没变。如果自己建造小艇,每艘实际成本仅15万元左右。这样一来又节省了将近一半的投资。可以说,从投资的角度讲,我们做到了最大限度的压缩了投资成本,节流开源。我们总的投资成本已经非常非常低;然而,获得的国家补贴却非常非常大了。



除了上述固定资产投入节省近70%,我们的生产成本,也控制在30%以内。因为:最大的开支是柴油。我们计划采用新加坡产、香港公海销售的红油(目前我们村海上作业都是用香港红油),每吨就比国内0号柴油节省了1000元!反过来,政府还按照有关南沙开发柴油补贴规定给我们补助。这种补贴是按照马力大小计算的,大约相当于正常国内柴油消耗的三分之一。政府目前都给近海作业渔船不论大小都给予适当的柴油补贴,政府给予的补贴是根据马力大小计算的。实际上,我们的钢壳渔船比一般渔船马力大,我们获得的正常补贴就比一般渔船多,加之,南沙作业要比一般近海作业多出百分之五十。我们这些钢壳船在南沙只是承担装载小艇外出80海里作业使命,到了作业海区就停泊作为生活船了,无需像拖网船那般,不停行驶消耗柴油作业。这本身就节省柴油了。我们除了享受正常出海作业柴油补贴外,我们还外加一道“南沙作业特殊油料补助”!我们的船一年光“吃”政府的“油钱”,说句难听的话,两年就足可收回买船的本钱!(这话不宜提说,但国家政策就明明摆在那)。生产成本的第二大开支饵料。近海的钓业船作业,由于钓的是巴掌大的小鱼,用的是小钩,饵料全部采用虾为原料,得花钱买;我们在南沙作业,用的是大钩,饵料全都用小鱼。我们投资当中,每个作业单位配备两艘饵料(大约6吨位的玻璃钢船作为专门生产饵料的渔船,专门用网捕捞小鱼)在南沙渔网捕捞不到大鱼,水面上多的是小鱼。等于老鼠掉进米缸里,我们大钩作业饵料可以自产自给,无需花钱购买了。



渔业生产成本三项开支:柴油、饵料、人员工资。一般规律是,渔业生产的利润是:生产成本占产值的40%,我们前两项都压下来了,还有40%吗?根据我们在南沙半个月实践结果显示,飞鱼小鱼多得是!我们在南沙建有了平台,拥有了制冷、冷藏设备;千吨级渔船不过作为渔民生活船使用,每天返回平台一次装卸。这些渔船是无需返回大陆的,平台本身就相当于码头,渔船长期在南沙作业不用返回大陆了,这本身就节省了大量返港柴油消耗和时间消耗,渔民海上作业时间,也比近海作业的时间延长了,每个月实际可作业时间20天。不但节省投入成本,而且提高了全员劳动生产率。这样做了以后,按照每艘日单产3吨计算,我们计划是每个渔场23个作业单位的话,保持钓钩作业的船只为460艘。日产量就是1200吨----1380吨海产品;月产量24000---27600吨,年产24万---27·6万吨。两个渔场共46个作业单位,每天可收获海产品 2400---2700吨左右。一个月除了10天休息按照20个生产日计算,月产量是55200吨,年产480000吨---55万吨。即,5·52亿公斤。在南沙我们是按照一年生产10个月,每个月可生产作业的时间20天计算的。我们购船投资节省,两项生产成本降低下来了,却额外享受政府多项补助。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在南沙作业远远比在近海作业还划算!



这里特别一提的是,项目的经济效益,除了控制生产成本,关键还在提高工作效率。以上说了,我们以小艇作业,日产量平均3吨。实际是保守计算法。南沙有涌流无风浪,大船放钩1200枚,小艇放钩也可放1200枚。小艇的产量与大船是一样的,并且小艇还有操作灵活特点。以往每艘大船一般配备9个人,小艇作业只需要3个人。由此,我们改为不用一般百吨级大木船作业。采取千吨级钢壳船装载小艇出海作业方式。一艘钢壳船如果配备20艘小艇,就等于将一艘渔船变成了20艘渔船的规模;如果装载40艘小艇,等于将一艘渔船变成了40艘渔船。40艘渔船近海作业得配备360人,我们这样做了以后,加上饵料船和大船上的后勤人员共132人。渔工效率提高了,收入也高;我们受益,渔民也受益。我们一艘小艇在南沙作业一个晚上,其产量就相当于一艘大船在近海作业一个流水(7天)的产量;一艘小艇在南沙一个星期的作业时间,就相当于一艘渔船在粤东渔场一个月三个流水的产量!再次,我们的小艇在南沙作业,一个晚上捕获三吨,那是一个晚上放钓1800枚而已。如果我们再增加下钩次数,一个晚上下钩3600不是不可以!关键在饵料。我们不敢将这个作法披露让人知道罢了。这种作法是在近海作业是无法企及的,因为南沙渔场资源太丰富了,太适合我们作业了。我们的渔民说南沙是宝藏就在这!



按照目前我省三亚市场在海鲜鱼货码头收购价,每公斤红鱼价格是50元人民币不等(苏眉、石斑价格更高,每公斤按最低平均50元人民币的平均值保守计算)。我公司南沙作业生产的海产品,由于采用大钩作业基本上都是大鱼、优质鱼。长鱼的鱼肚(即,我们通常说的长条状的“鱼膘)目前市场价300多元一市斤!我们在南沙钓这种鱼多的是。我们生产的鱼货,香港船得悉后都开船在海上拦截收购。每公斤的鱼货价格不亚于三亚码头。如果按照一个渔场月产值12亿元,年产值至少120亿元。年利润,按照一般成本占产值40%比例计算,我们年利润少说也有80---110·4亿元以上。如果我们不亲临南沙实践体验,我们都不敢相信。在南沙我们目睹眼前的事实,都惊呆了!我们的渔民可谓说,解放几十年以来都没遇到这么丰富的渔场。他们平时在近海作业捕到条大鱼都舍不得吃,留下卖钱;偶然钓到条红鱼也舍不得卖,晒干留回家过年。在南沙算是开眼界了。村长书记对我说“叶总啊,无论如何你一定要带领我们开发南沙啊。我们就靠你了,福村的未来靠你了”!我在现场,我是渔民的儿子,我能不努力去做这件事业吗?我们经历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丰富,我们这个做法,前人没有做过。历史上,从未有过渔业生产是在海上补给、海上速冻、海上冷藏转运的;历史上,也从未有过上千吨钢壳渔船装载小艇出海作业的;历史上,也未曾有过人在南沙这么做过的;南沙的资源与南沙的海情,给了钓业这个难得的机遇,也是国家对南海、南沙开发的一系列政策,给了我们智慧拓展思路以及捷足先登实验的空间和机会。可以说,南沙渔场开发,属于我们,属于钓业的福村人民。我们的作法不是凭空设想出来的,是我公司在南沙实验后,总结经验教训了才得出的;这个决定也是我们考察南海周边国家吸取别国长处,根据我们实际而提出来,经过反复多次论证后提出来的。别人想到了,也没法做。因为钓业技术资源掌握在我们手上。包括作业的小艇多大才适合,配备多少人才合理,在南沙渔场哪个海区海水咸度多少,作业有什么鱼,在哪个区域更安全等等,唯有我们才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的计划都是根据南沙特点,量身定做出的方案。其它企业没有我们的优势和条件。




                     三、产量产值与成本利润分析




南沙群岛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两大海洋交汇的暖水地带,不但渔场资源稳定,鱼类品种多样,而且不受季节变化影响,鱼的品质上乘。我们在南沙分两个不同时间段实践,日产三吨都是平均值。在南沙作业,我们无需靠近岛礁作业,安全系数高,作业时间保障,大钩的投放枚数,可以比正常增加;作业收钩的时间由于资源丰富可以缩短,一天投放次数,可以增加为2次以上。三吨系一次投放收获平均数。我们绕道前往越南,借传授技术为名,跟随越方渔船出海,在邻近海区实验,所获鱼类品种和产量,和我们先前的实验结果都是一个样的。我们的信心就缘于这。渔业产值的高低,取决于鱼的质量品种和销售价格。在同等的产量下,我儋州钓业产值高于临高网业就是因为我们钓业捕捞到的鱼个头大,品种质量好价格高。钓钩作业也不存在休渔期限制(注:网业才受限制)。我们日产三吨是留有了充分余地,也是保守计算的。年产48万吨---50万吨的生产能力,是根据投入规模计算的;鱼价50元/公斤,也是目前市场靠岸批发价。这里有两项“副业收入”我们没有纳入其中:一是,我村在珠海作业的渔船月产量450吨,村委会与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为了避免资源外流,这部分产品今后全部按照当地、当日市场价格交给公司收购批发。这一来,我们收购后,每公斤至少可赚10元。年收购4500吨,保守计算利润就是4500万元。这里不计;二是,我们在南沙建有海上固定平台,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有利条件顺便开展深水网箱养鱼,政府也给予补助鼓励,在南沙养殖无需投放饲料,因为小鱼丰富。海面广阔,任由我们养殖,几个人在平台上负责看管就可以了。这项养殖收入我们也没纳入其中。渔业属于农业范畴,享受销售税和企业所得税免征两项优惠政策待遇。可以说,在南沙把钩扔下去,与其说是钓鱼,不如说是钓“财富”;我们的运输船与其说从南沙拉回的是鱼,不如说拉回的是“钱”!如果我们愿意的话,还可以扩大投资规模。考虑到鱼工的劳动强度和假节日放假、平时休息等因素,我们只需保持这个年生产能力与规模。只需将企业做专、做强,不要做大。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们“取之于福村,造福于福村”。这是我们合作开发南沙的宗旨和理念。毕竟,创造源于福村人民,没有福村当地村民、渔民的鼎力支持,这事也无法办。我公司不同于一般企业,那是因为企业本身就相当于渔村的企业,基础在渔村,基地在渔村,主力在渔村,首次赴南沙实验也是渔村渔船,作为企业负责人与项目建议、策划、组织、实施者的我,也是福村人氏。我是专门从上海返回家乡做这件事的。这个项目的后勤补给基地的建设开发,也是经过省政府特批,地理位置就在福村门前。我们的一切围绕福村渔业发展,一切为了造福福村人民。所以,我们虽然面向全国,我们却立足福村。我们不愿张扬,也不想把企业规模做得太大。本着这个原则,所以我们决定首先带领无船户的渔民先行前往南沙,然后,再带领福村船东合作开发南沙。平衡渔家收入,缩小贫富差距。也正是基于这个考虑,我们设法提高全员劳动生产力,实行工资保底,超产加奖励提成政策,想让福村渔民富裕起来。“宁可辛苦,一人干两人活,拿两份收入”,总比磨洋工“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强。这样一来,生产中的人力资源开支成本较大。其实,我们算下来,生产成本当中的人力成本开销总量看似大,但渔工创造的价值也大,没有超出一般规律。反之,他们收入越大,企业的收益越大。企业积累财富用于福村福利。我们的福村渔业基地400亩面积,我们计划拿出200亩自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企业出一部分钱,渔工从他们的超产奖励中,拿出一部分钱建楼房,优惠廉价出售给海上作业渔民。其余200亩用于兴建冷冻库、泡沫包装箱厂、鱼钩渔具厂,鱼货批发市场等,优先照顾渔工家属子女就业。为确保企业将这个产业做强下去。我计划开发南沙之前,将企业注册资本增至1·8亿元,将它升格为“海南西海岸渔业(集团)有限公司”,五年以后改制,成为股份制企业,把整个企业资产让企业员工、渔民,让他们都参与其中,即,让他们自己当家做企业的主人!我公司并不象一般企业,只图公司自身发财,而是追求共同致富,让福村人民参与让全村发财!我谅别人没我这个心态,我敢说其它企业也不可能会像我们这样做。但,我能!----我有这个权力,也有这个气魄!
在南海研究论坛上看到的,似乎里面还有点料,作者说欢迎转发,我就转过来吧。
先发链结:http://www.nhjd.net/thread-7320-1-1.html


原文地址: [转载]儋耳:南沙捕捞项目资料_浣成书画印_新浪博客
原帖似乎已经删除了,但是百度快照还能看到。

我1995年就决定带领我家乡福村闯南沙,为此,与福村合作,围填400亩滩涂兴办南沙后勤补给基地。几经折腾受挫后身心疲惫而“休克”了6年。本来想洗脚上岸不干了。但心里总放不下,似乎觉得项目既然已经投入后,那么,作为投资者,我已经不完全属于自己了,而是属于项目、属于福村和渔村人民。基于此,2012年7月,我终于结束蜗居,走出书斋,重返江湖,企图东山再起。这次,我把自己原先的两个渔业公司恢复后改组合并,撤掉了儋耳捕捞公司,保留“西海岸渔业公司”。将公司注册资本增至1000万元。我采取暂时搁置基地,先整南沙捕捞项目,后整基地作法。这么做,不是向他人证明我的价值,而是一种良心使然,更多的是想把已经做了的事情做成、做完,有个了断和历史交代。我清楚,我踏上的是一条极其艰辛的道路。我的动机和目的不是为了个人。如今,我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人才稀缺。我知道,“财聚人散,财散人聚”,人聚财就聚。如果你自信自己是个人才的话,你来找我;如果你怀才不遇,想做事的话,你来找我。如果你单纯想发财,你就别来了。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和起因




我国南沙群岛有两大天然渔场,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交汇暖水地带,这是我国仅存的未开发原始渔场。据公布数据:海南三沙市渔业资源潜在捕获量为500万吨,每年可持续捕捞量为200万吨。目前,每年捕获量仅为8万吨。而且,大部分集中在西沙海域。原因是南沙群岛渔场自1949年10月后就一直禁海,直至1979年首次开禁,海南琼海渔民历史上就有在南沙作业传统,隔绝了30年后方得以重新进入南沙海域作业。但,琼海渔民虽说是“渔民”,实际上,他们去南沙并不捕鱼,只是潜水作业拾贝、捡螺,采捞一些高价值海珍品,所以谈不上对南沙渔场的开发。近海资源匮乏后,很多渔民都想去南沙捕捞。上海远洋捕捞公司去过了,但捕捞结果不理想才转到南美。海南成立三沙市后,2012年7月曾以组团形式组织20几艘渔船赴南沙,结果也很失望。船队在永暑礁附近海域围网捕捞,采用的是灯光渔船夜间围网作业方式,一轮捕鱼作业4至5个小时,只捕捞到了200-300斤鱼。偌大的天然渔场没鱼吗?其实,在我国首次有组织的对南沙展开实践性捕捞活动的是我们。前些年我们组织6艘钓钩渔船前往南沙作业20天,结果是平均每艘、每晚,收获优质大鱼3吨。一天的产量,就相当于平时在北部湾、粤东渔场一个流水(7天)作业的产量!为什么别人在南沙捕捞失败,而我们获得成功?答案是:作业方式不同。



南沙渔场鱼类资源异常丰富,但,南沙海域具有礁盘诸多,高温、高湿、高盐特点,一般拖网以及流刺网在南沙海域根本就无法展开作业。因为,南沙无风浪,但有涌流,拖网下水后网眼张不开;大鱼活动在海洋中层水域,渔船的拖网放下去,水深仅10米左右,根本就网不到鱼群。广东渔船在南沙作业,也就以灯光捕捞海面鱿鱼而已。而我们采用的是传统的大钓钩作业方式。涌流对我们没有影响,钩下去后及水深超过10米!在全国、全省渔业行业当中,唯独我儋州方有这种作业方式!我公司所在的福村,就是整个儋州最大的渔业村,钓业是我们的传统的作业方式,也是我们独有的优势。南沙钓业获得成功后,我们正准备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出于保密,我们在南沙探索实验情况也没有对外公开披露,海南省政府有关部门都没有意识到南沙渔场特殊所在。所以盲目组团前往南沙作业时,他们采用灯光围网作业方式,一轮捕鱼作业4至5个小时,平均每艘渔船只捕捞到了200-300斤鱼而失败就就在这。2012年7月12日他们出海,当时我就公开预判:他们非失败不可。16日电视直播报道结果正好表明我的预见是正确的。我国的海上作业渔船,多是拖网,不适合南沙海域生产作业,此前我们赴南沙,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闯南沙渔场展开各种探索性作业实验,我们之所以成功,就因为我们掌握南沙特点,放长线钓钩作业。那次在南沙,我们一只小艇的产量,和一艘大船的产量是相等的。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南沙位于印度洋与太平洋交汇暖水地带,鱼类活动在中深水海域唯有钓钩方能作业;并且南沙纬度低,常年无台风侵袭,海面既无风又没浪,尤其适合小艇放钩作业。这个特点在客观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人无我有的、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这为我们垄断开发南沙渔场埋下了伏笔。项目,就是基于这个背景,经我们现场作业实践检验后,由我公司首先提出来的。可以说,南沙渔场开发注定属于钓业,属于福村渔民!



南沙适合儋州钓业,遗憾的是,由于路途遥远,后勤补给跟不上,水、冰、油等生活生产物资供应不上,我们那次赴南沙作业最终以失败告终。成功之后的失败给了我们一个启发:我们具备开发南沙渔场作业优势,如果能解决后勤物资补给,我们就具备开发南沙条件。毕竟,全国渔业行业唯独我儋州采用钓钩作业方式,其它沿海省区,包括本省临高、三亚、琼海,都没有钓钩作业技术。其二,我福村系海南岛上最大的渔村,也是整个儋州最大的渔业村,我“西海岸渔业公司”就是针对开发南沙而与福村合作注册成立的企业;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开发南沙的后勤补给,我们在国家一级渔港边上的福村门前兴建了后勤补给基地。这个项目获得了政府的支持。项目经海南省水产局审核后,上报省计划厅(后来改称“发改委”)批复(见:琼计投资(1995年)151号文),该基地当年已经动工兴建,围填码头400亩。成功属于有准备者,能有效开发南沙渔场的技术资源、人力资源也都掌握在我们手上;其三,我们最熟悉南沙渔场分布情况。那次意外给了我们极大的惊喜。为了进一步摸清南沙渔场资源分布情况,和有效解决我村渔船在南沙作业就近补给问题,失败后,我公司组织了福村村委会书记等人在内的考察团,6次前往越南考察,那次我们跑遍了越南南部所有的沿岸渔港,深入到了越南最南端的胡志明市、头顿港等地,考察越南渔业生产、作业方式、产鱼品种、渔场海水咸度、鱼类资源分布等情况。我们在越南呆了半年,在越南部我们摸清了南沙渔业资源不同鱼类、不同季节分布具体方位(注:目前我国鱼贩子从越南进口红鱼,就是产自南沙海域,与我们那次实践掌握的情况相吻合)。那次,我们不但与越南渔业企业接触,商讨合作事宜,我们还与越南国家水产部官员接触,企图与越方探讨采取“合作开发”方式,就近在越南头顿,芽庄设立后勤补给基地,就近解决我方渔船在南沙海域作业后勤补给的问题。当时我们没有足够的资金买物资补给船,只能设法就近从南沙沿岸港口解决补给问题。但,众所周知的原因,最终还是失败了。后来,我们又将目光转向了马来西亚…… 因此可以说,我们对南沙开发胸有成竹,其它企业没有我们的技术,也没有我们的经验,对南沙渔场的了解也没我们全面深入。南沙渔场对于我们来讲,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处女地,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毕竟,钓钩作业是我们历史上传统的作业方式,一直沿袭到今日。30多年来,由于近海作业资源匮乏限制,我们才改为小钩(白钢钩)在珠海,北部湾钓巴掌大的小鱼。南沙适合我们发挥,但后勤补给限制又去不了。问题出在这!



不谦虚说,开发南沙渔场的历史重任,别无他人,非我福村莫属!为什么?最为关键在钓业技术资源与钓业人力资源都在我们手上!这个问题不是短期内或者从其它地方把人随便拉来就能解决的。我公司系与渔村共同合作企业,地址在福村(著名的洋浦港对面,也是国家一级渔港沿岸),基地也在福村,作为项目的发起人、也是公司负责人的我也是福村人。我们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因素。换句话说,我们拥有组织各种资源配置的最佳条件。我们对组织开发南沙的可行性做过深入研究。根据我们调查,改革开放后,儋州渔船有几千艘,我福村周边有8个渔业管区,看上去,渔民收入大幅增加。值得注意的是,渔业生产发展,更多的是一种“量变”,即,渔船数量和吨位的提高,带来产值收入总量的变化。渔业的“质变”,即,单传产值与渔民收入的增加,实际没有大的变化。可以说,海南作为一个海洋大省,儋州作为全省最大的渔业市县,渔业的发展与现实并不匹配。儋州钓业作为一个传统产业优势,并没有实现科学化发展。儋州钓业渔船几千艘,单单我村就有200多艘渔船,掌握这个钓业技术的渔工有上万人。由于渔船吨位小,抗风能力差,补给跟不上,大部分都只能被迫在北部湾、三亚渔场作业,或转场到广东粤东渔场近海作业。近年,地方出现的许多玻璃钢小艇作业,就是受我们南沙作业实践总结出的经验启发后,才开始出现的。我村渔船作为儋州渔业主力,也是全省渔业大户,渔船全部都是木壳,大多在80吨位到100吨位左右。目前,基本都在广东粤东渔场采用白钢钩(小鱼钩)作业,每年作业的时间长达10个月。我村在粤东渔场的渔船,每月产鱼有450吨。即,年有4500吨海鲜在海上交易,输往香港市场。由于近海作业资源匮乏,生产成本上升,渔船基本稍微盈利而已。大量的普通打工的渔民,年收入一般都在6万元左右。船东年收入在20万元到30万元以内。整个儋州钓业发展,多年来就已经进入了缓滞状态,亟待寻找出路。我们首次组织开展对南沙渔场的探索,就是应渔村百姓要求方展开的;我辞去上海某企业集团公司副总裁一职回家乡做这事,也是应家乡父老再三邀请,书记村长等人专程到上海见我之后,我才回来组建该公司的。



一般人们分析渔业不景气的直观看法是“近海作业过渡捕捞,饵料、柴油、人工费成本增加”的缘故。我倒认为渔业发展严峻根本症结不在这。看似有理,但从根本上讲还是两个因素作祟。毕竟,中国改革开放后“一家一户一艘船”的渔业生产方式与“一家一户一块地”的农业耕作方式一样,渔民虽然获得了相对的经营自主权,但他们不能适应现代渔业发展要求。即,不能发展远海作业,这种单一、松散结构,难以进一步扩大生产。个体的经营模式,不但无法筹措巨额资本购买物资补给船发展远海作业,也找不到凝聚理由抱团形成核心竞争力,有效的将钓业优势转化成为经济效益。出路,在于走组织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道路。而开发南沙渔场就是我儋州福村走上这条道路的难得契机,和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就是说,南沙开发机会给了我们一个组织人力资源的机会。一般在近海作业,渔民小农意识作祟,你是无法把他们组织起来的。但去南沙,由于资源丰富的诱惑和收入的增加吸引力,他们纷纷要求跟随我们前去。个体的渔船更是希望依附我们,希望与公司合作。但,我考虑到为平衡福村贫富差距,考虑公司购船,先组织个体贫困的渔民,以后再组织渔船。分两步实施开发南沙计划。换句话说,我们采取先垄断人力资源,后垄断渔船资源作法。我们组建“渔业公司”就是渔村集体参与的专门计划开发南沙的企业,立足在当地,地方政府当然支持我们,当地渔村和渔民拥护我们,那是理所当然。



南沙渔场资源之原始、丰富,不是出以自觉保护的缘故,而是南沙周边沿岸国家渔业生产方式落后(我们考场发现,他们近海作业就相当于我们的远海作业,也是网业和潜水作业,工具和手段相当于我国上个世纪60年代水平),我国的渔船体制改变后,已经没有过去的国营渔业公司,无法组团开发;国家今年出于宣示主权需要鼓励开发南沙,但南沙海情特殊,网业收效甚微,个体的钓业也无法解决远海补给。所以在客观上对南沙渔场起到了“保护”作用。在全国渔业行业国有企业都解体的情况下,谁还有我们这个优势,去组织成规模的团队前往南沙开展渔业生产呢?有资金的其它企业不熟悉渔业,一般也不愿意投入。即使愿意投资,也没法组织钓业技术与钓业人力资源。这,就是历史和南沙给予我们难得的发展机遇。可以说,我们对南沙的开发,不但对宣示国家主权、海权、渔权,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迎合了国家需要,而且,企业与渔民优势互补的组合,并非一般的松散组团形式,它是渔村与企业的横向紧密联合,它系农村体制的一种创新实践模式,我们的实践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具有示范性意义。尤其是对弘扬、光大、创新儋州传统钓业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下海之前,从事投资金融工作20多年,历经过无数的项目评估评审;我在银行后期从事投资研究,我在集团公司也从事项目评估,负责这方面的工作。我站在投资者的立场上以负责任态度说明:这个项目,是我一生当中,遇到的最佳投资项目!也是投资效益最显著、投资回收期最短、回报率最高的项目!理由是:1、南沙渔场原始未曾开发,鱼类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些资源不是那家人放养的,生产任何一种产品,都得必需原材料和成本支出。这里不要;2、作为生产产品的海鲜,它属于生活必需品,产品不愁销路,没有听说海鲜是滞销卖不出去的。尤其是南沙深海鱼,无污染,个头大,不但可以出口,大陆香港都上门抢购;3、项目具有垄断生产经营性质,别人无法竞争;4、迎合国家开发南沙政策扶持,渔业享受“两税”----销售税、企业所得税免征的待遇,而且,还能获得政府柴油补助及南沙开发专项补贴。这是一般行业无法企及的。我本人就亲自赴南沙实践,亲自带队前往越南第一线考察,项目是我首先提出来的,并且是检验过已经证明是可行之有效的。基于效益过于显著,为了防止他人效仿克隆作法,我们一直没说出罢了。一直想开发,但投资建造后勤补给基地400亩围填工程后,资金链断裂,想贷款拿不出抵押物,方造成延期至今。我很坦诚的交代说出这切。




                         二、我们的计划和作法




南沙渔场的开发于国家而言是件大事;对地区老百姓和当地渔民而言也是大事。它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与深远影响,政府鼓励扶持,老百姓期盼支持,来不得半点马虎。你可以不做,但要做,必须做好。我很清楚意识到这点。以上叙述说明过,我们具备南沙开发的得天独厚条件,但南沙开发有两个特殊情况:一是,路途遥远。作业海域距离海南三亚1000海里左右。一般木壳渔船往返一次,如果不是专门捞取贝类海珍品这些经济价格高耐活海产品,并获得政府柴油补助的话,成本过高因而会亏损;一般渔船到南沙捕捞鱼类产品,就算你满载而归,享有政府补贴,由于运输补给线过长,成本过高,单船作业,收不抵支,显然不夸算。一次往返近14天左右时间。南沙气候温度高,保鲜鱼用的冰块周期最长10天左右。冰块冷藏储运最长不超过半个月,如果不及时把鱼货运回或耽误时间是要亏本的。万一捞不到鱼,更是血本无归。再,西沙有台风,南沙没有台风,可以常年作业,但南沙具有高温、高湿、高盐、涌流、礁盘复杂特点。水下的珊瑚礁有着不同的地貌形态。这些珊瑚由珊瑚群体死后的遗骸,构成的岩体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热带海区。在我国则主要分布于南海,以南沙群岛数量最多。所以,贝螺等海珍品也多,木壳渔船吨位小、抗风能力低,经常在西沙一带受阻。正是因为如此,一般我省渔船除了琼海渔船前往南沙捕捞海珍品以外,其它地区渔船无法前去南沙开展作业。二是,南沙属于有争议海区,岛礁基本被越南等周边国家盘踞。我国琼海渔民时有在南沙作业被骚扰,被抓,那是因为南沙礁盘四周才可望捕捞到贝类海珍品,琼海渔民潜水捕捞必需靠近岛礁作业,而礁盘却都被周边国家军队驻扎,所以容易引发争议。加之,我国渔民前往南沙作业,都是零星船只,船队规模不小,国家护渔不到。这是两个不利条件。



但是,我们在南沙作业,正好避开了上述两个不利因素。第一,我们在南沙作业以捕鱼为主,无需靠近礁盘作业。基本都在南沙南部下段公海渔场区域作业。不但远离有争议的黄岩岛一带海区,而且连岛礁都无需靠近。这也就省去了麻烦。再次,我们前南沙海区作业,非一两艘船,而是已成规模,并且是经过上报国家农业部特许后也得到省政府的支持,便于国家定点巡航护渔,安全也就获得了保障。第二,我们计划购置的是万吨级的钢壳船作为海上补给、中转码头,长期停泊抛锚在南沙。平台船上安装速冻、冷藏设备。鱼货每天急冻、冷藏和转运以及生活、生产物资储备也就有了根本保障。物资补给船都是上千吨位以上钢壳船,抗风能力强,往返运送鱼货物资不成问题。重要的是,我们有了海上万吨级平台,上面安装速冻设备后,鱼货无需再使用冰块冷藏,保鲜质量好,时间长。尤其是,有了这个固定的海上平台和千吨级钢壳渔船后,作业渔船无需往返大陆,渔民生活在渔船上,不需要随船返回大陆。生产、生活资料和安全有了保障,劳动时间相对延长了,作业的时间充分了,产量提高了,效率当然也就提高了。传统作法是渔民随船出海,又随船返港,一个月天气正常没有台风的话,海上作业的时间总共7天到10天罢了。在南沙纬度低,没有台风侵扰,一年四季都可以365天作业。渔民在南沙生活有了保障后,作业可延长到30天。加之,南沙本身就是渔场,渔船停泊在渔场,作业也在渔场,生活也在渔场。我们生产指挥部就设在平台上,不但可以补给,而且还是渔民休息娱乐的地方。我们的劳动时间延长了,产量怎么能不高呢?正常情况下,投资一艘100吨木壳钓业渔船,需要投资120万左右。我们在南沙作业,全部靠30吨位玻璃钢小艇作业,其作业方式与100吨木船作业方式同样,产量也相等,每艘投入仅25万元!一艘大船作业需要9个人,一艘小艇作业仅3个人。劳动生产率怎么不提高呢?这一切,都是我们总结首次赴南沙作业取得的经验和失败教训后得出的作法;也是我们深入越南、马来西亚考察后,吸取他方经验结合我福村钓业实际改进的作法



此外,根据我们的了解,国家为了鼓励开发南沙,在政策上给予许多优惠。一艘600匹马力的钢壳铁船,每年近海作业柴油补贴是100来万元,如果到南沙作业则增加补助50%,即年获得150万元柴油补助。但,不是所有的铁船都具备南沙开发条件的。我们具备成功开发南沙渔场的技术条件,换句话说,我们如果购买大马力钢壳船越多,我们获得的政府补贴越大。说句实话,如果钻政策“空子”,我们将这些钢壳船开到南沙停放不作业,我们两年得到的国家南沙柴油补贴就足够回收购船投资!我们无心钻政策的漏洞,我们小艇作业确实需要大马力的钢壳船配合,正好迎合国家政策,享受到这个待遇。说白了就是,政府给予南沙作业柴油补助后,我们到南沙作业几乎等于柴油支出成本等于零-----没花钱买油。捕捞到鱼货成本开销当中,柴油补贴与柴油支出相抵,省去柴油支。历史的发展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民族。上苍给了我们今天这个机会,准确把握好机会,要求我们对项目的投资得有个战略的眼光有个长远的考虑,并对投入有个科学的安排。基于此,我觉得开发的基础需要一次性投入夯实,留有后续扩充余地。因为南沙资源潜力大,开发南沙国家重视程度高,全面铺开有个组织的过程。但又要考虑投资回收期限与负债成本的问题。所谓“科学安排”,即“规模投资、规模效益”。就是说,一次投资,要有一个配套;一个配套,要产生一块规模效益。我们为此考虑了两个投资方案(见下表)。不论那个方案,实施都要本着这个原则:项目可以不做,要做,必须赚到一定量的钱。“掉脑袋的买卖有人搞;亏本的买卖没人做”。我们不求做大,但求做稳、做好、做强。想法是:总量控制,一步到位,分两步行走。即,要求资金一次性到位,投入分两期进行。第一次投入,开发一个渔场。譬如,投入一艘千吨级作业渔船,本来可以搭配40艘作业小艇,先搭配20艘,留有20艘扩充的余地;投入7艘物资补给船,留有3艘灵活机动(既可以当物资补给船又可以做渔船使用)。再如,玻璃钢作业小艇3吨重,载重量6吨。我们购买每艘30万元。但根据我们调查,造价成本17万左右。我们的用量大,总的需用量1000艘以上。如果全部购买不划算,我们有基地,可以自行建造。前期生产来不及,我们计划购买一部分。两次投入完成,两个渔场部署完成后,一个渔场一艘万吨级平台,补给能力完善配套后,再填充小艇。这样的话,我们的实际生产船只可望扩充一倍,生产能力膨胀一倍。



南沙共有两大渔场,一个渔场一次投资组建7个作业单位。就是说,每艘千吨级钢壳渔船一个作业单位。如果一个渔场购买6艘的话,包括平台就是七个作业单位。以万吨级海上平台为中心,作业半径80海里以内。这对于浩瀚的南沙渔场来讲是微不足道的狭小范围。根据我们的实验和调查,一个渔场都可以部署20个平台。为什么我们不集中在一起呢?原因是,鱼类品种不同;二是东部渔场靠近我国政府驻军的永暑礁,有保护。南部渔场靠近马来西亚,地处暖水地带,红鱼产量大。也靠近我国政府计划驻军的永济礁,不但安全,而且以后永济礁修建人工码头,我们可望捷足先登。我们占据两个渔场后形成互补,互相照应。两个渔场分别配套完成后,再分别单独扩张。实际上,根据我们的计算,一艘千吨级渔船我们改装后,实际作为作业单位生活、储备、转运船使用。它并不直接用于钓钩生产作业,是可以附载60艘小艇的。我们前期只承载不到30艘。留有潜力。我们的设想是,第一期先开发南沙南部渔场,第二期开发东部渔场。年总产量为5.52亿公斤。第一期为24万吨(2.4亿公斤)。这种生产能力与规模,我们是可以实现的。因为,南沙的渔业资源总量与我们单船作业产量已经证明:南沙有鱼,我们钓业也能搞到鱼。只要把钩放下去,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鱼都要咬钩。没有一次是空钩钓不到鱼的。我们一艘小艇每天晚上几筐钩,一筐就是上千枚。晚上作业,早晨收鱼,来回大船,大船每天运回平台急冻冷藏。渔船本身都无需安装制冷设备。我们之所以采取先要人,后要船-----即,公司直接购置生产船,先带领渔民开发;后再带领福村现有渔船前去南沙作业。除了考虑平衡当地渔民收入,更多是想通过这个作法,逼迫当地船主淘汰落后的木壳渔船,将劳力资源转移到我公司,参与对南沙的开发。实现彻底消化劳力和垄断当地人力资源,预防其它企业效仿我们的作法,将南沙开发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上。最终做到由我公司垄断整个南沙渔场开发义务!这就是我们的战略考虑。这样做了以后影响力不大都难。至于鱼货产品的深加工增值,我们拥有陆地基地,完全可以办罐头厂,但五年之内,我都不考虑。集中一切人力财力物力先搞南沙开发。




总的投资规模与资本回收。南沙两个天然大渔场,我们开发面积微不足道。我们计划五年内最大的规模,也就不过两个平台,共44艘钢壳渔船,1012艘作业小艇的能量罢了。我们之所以计划购置44艘钢壳渔船,按照这样配备小艇,每艘只附带23艘小艇(实际每艘渔船可以承载附带40--60艘)。坦白说实话,有两个用意:一是,这些钢壳渔船,可以灵活调剂当做物资补给船使用;二是,在44艘当中,我们计划新造14艘新船,30艘购置旧货船改造。每艘旧船改装完毕,投入使用,投资大约80万----120万元以内。这些船马力大,每艘每年获得的政府柴油补助,大约就有50万了。换句话说,一年光“吃”政府,就收回购船的成本。说白了,我们买旧船放在南沙都赚钱。这样做,即可以生产,节省投入,又可以尽快回收成本,何乐而不为呢?何况,我们也真是在使用。南沙开发过程中,也有不少企业发现这个“奥秘”,问题是他们无法组织渔民前去南沙,无法构成开发南沙,吃补贴的理由。我们真的是开发南沙,顺理成章、天经地义。我们投资最大的、也是必需的、成败关键在万吨级平台。我们购置的是一艘新船,一艘半新旧船。目前海运不景气,吨位小的千吨级、万来吨的货船大量淘汰,这给我们创造了机会。我们考察遇到一艘尚未下水的万吨级新船3000万,加装制冷和冷藏等设备后5000万元。算节省了;担负生产,产生效益的关键在小艇。每艘小艇投资25---30万,如若按照近海作业同等生产能力船只,需要投入120万元。如若投入1012艘小艇,则是101,200万元。实际我们才投入25,300万元,节省了75,900万元。这是什么概念?等于我们投资30万元去做了投资120万的事。节省了三分之二!但效果没变。如果自己建造小艇,每艘实际成本仅15万元左右。这样一来又节省了将近一半的投资。可以说,从投资的角度讲,我们做到了最大限度的压缩了投资成本,节流开源。我们总的投资成本已经非常非常低;然而,获得的国家补贴却非常非常大了。



除了上述固定资产投入节省近70%,我们的生产成本,也控制在30%以内。因为:最大的开支是柴油。我们计划采用新加坡产、香港公海销售的红油(目前我们村海上作业都是用香港红油),每吨就比国内0号柴油节省了1000元!反过来,政府还按照有关南沙开发柴油补贴规定给我们补助。这种补贴是按照马力大小计算的,大约相当于正常国内柴油消耗的三分之一。政府目前都给近海作业渔船不论大小都给予适当的柴油补贴,政府给予的补贴是根据马力大小计算的。实际上,我们的钢壳渔船比一般渔船马力大,我们获得的正常补贴就比一般渔船多,加之,南沙作业要比一般近海作业多出百分之五十。我们这些钢壳船在南沙只是承担装载小艇外出80海里作业使命,到了作业海区就停泊作为生活船了,无需像拖网船那般,不停行驶消耗柴油作业。这本身就节省柴油了。我们除了享受正常出海作业柴油补贴外,我们还外加一道“南沙作业特殊油料补助”!我们的船一年光“吃”政府的“油钱”,说句难听的话,两年就足可收回买船的本钱!(这话不宜提说,但国家政策就明明摆在那)。生产成本的第二大开支饵料。近海的钓业船作业,由于钓的是巴掌大的小鱼,用的是小钩,饵料全部采用虾为原料,得花钱买;我们在南沙作业,用的是大钩,饵料全都用小鱼。我们投资当中,每个作业单位配备两艘饵料(大约6吨位的玻璃钢船作为专门生产饵料的渔船,专门用网捕捞小鱼)在南沙渔网捕捞不到大鱼,水面上多的是小鱼。等于老鼠掉进米缸里,我们大钩作业饵料可以自产自给,无需花钱购买了。



渔业生产成本三项开支:柴油、饵料、人员工资。一般规律是,渔业生产的利润是:生产成本占产值的40%,我们前两项都压下来了,还有40%吗?根据我们在南沙半个月实践结果显示,飞鱼小鱼多得是!我们在南沙建有了平台,拥有了制冷、冷藏设备;千吨级渔船不过作为渔民生活船使用,每天返回平台一次装卸。这些渔船是无需返回大陆的,平台本身就相当于码头,渔船长期在南沙作业不用返回大陆了,这本身就节省了大量返港柴油消耗和时间消耗,渔民海上作业时间,也比近海作业的时间延长了,每个月实际可作业时间20天。不但节省投入成本,而且提高了全员劳动生产率。这样做了以后,按照每艘日单产3吨计算,我们计划是每个渔场23个作业单位的话,保持钓钩作业的船只为460艘。日产量就是1200吨----1380吨海产品;月产量24000---27600吨,年产24万---27·6万吨。两个渔场共46个作业单位,每天可收获海产品 2400---2700吨左右。一个月除了10天休息按照20个生产日计算,月产量是55200吨,年产480000吨---55万吨。即,5·52亿公斤。在南沙我们是按照一年生产10个月,每个月可生产作业的时间20天计算的。我们购船投资节省,两项生产成本降低下来了,却额外享受政府多项补助。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在南沙作业远远比在近海作业还划算!



这里特别一提的是,项目的经济效益,除了控制生产成本,关键还在提高工作效率。以上说了,我们以小艇作业,日产量平均3吨。实际是保守计算法。南沙有涌流无风浪,大船放钩1200枚,小艇放钩也可放1200枚。小艇的产量与大船是一样的,并且小艇还有操作灵活特点。以往每艘大船一般配备9个人,小艇作业只需要3个人。由此,我们改为不用一般百吨级大木船作业。采取千吨级钢壳船装载小艇出海作业方式。一艘钢壳船如果配备20艘小艇,就等于将一艘渔船变成了20艘渔船的规模;如果装载40艘小艇,等于将一艘渔船变成了40艘渔船。40艘渔船近海作业得配备360人,我们这样做了以后,加上饵料船和大船上的后勤人员共132人。渔工效率提高了,收入也高;我们受益,渔民也受益。我们一艘小艇在南沙作业一个晚上,其产量就相当于一艘大船在近海作业一个流水(7天)的产量;一艘小艇在南沙一个星期的作业时间,就相当于一艘渔船在粤东渔场一个月三个流水的产量!再次,我们的小艇在南沙作业,一个晚上捕获三吨,那是一个晚上放钓1800枚而已。如果我们再增加下钩次数,一个晚上下钩3600不是不可以!关键在饵料。我们不敢将这个作法披露让人知道罢了。这种作法是在近海作业是无法企及的,因为南沙渔场资源太丰富了,太适合我们作业了。我们的渔民说南沙是宝藏就在这!



按照目前我省三亚市场在海鲜鱼货码头收购价,每公斤红鱼价格是50元人民币不等(苏眉、石斑价格更高,每公斤按最低平均50元人民币的平均值保守计算)。我公司南沙作业生产的海产品,由于采用大钩作业基本上都是大鱼、优质鱼。长鱼的鱼肚(即,我们通常说的长条状的“鱼膘)目前市场价300多元一市斤!我们在南沙钓这种鱼多的是。我们生产的鱼货,香港船得悉后都开船在海上拦截收购。每公斤的鱼货价格不亚于三亚码头。如果按照一个渔场月产值12亿元,年产值至少120亿元。年利润,按照一般成本占产值40%比例计算,我们年利润少说也有80---110·4亿元以上。如果我们不亲临南沙实践体验,我们都不敢相信。在南沙我们目睹眼前的事实,都惊呆了!我们的渔民可谓说,解放几十年以来都没遇到这么丰富的渔场。他们平时在近海作业捕到条大鱼都舍不得吃,留下卖钱;偶然钓到条红鱼也舍不得卖,晒干留回家过年。在南沙算是开眼界了。村长书记对我说“叶总啊,无论如何你一定要带领我们开发南沙啊。我们就靠你了,福村的未来靠你了”!我在现场,我是渔民的儿子,我能不努力去做这件事业吗?我们经历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丰富,我们这个做法,前人没有做过。历史上,从未有过渔业生产是在海上补给、海上速冻、海上冷藏转运的;历史上,也从未有过上千吨钢壳渔船装载小艇出海作业的;历史上,也未曾有过人在南沙这么做过的;南沙的资源与南沙的海情,给了钓业这个难得的机遇,也是国家对南海、南沙开发的一系列政策,给了我们智慧拓展思路以及捷足先登实验的空间和机会。可以说,南沙渔场开发,属于我们,属于钓业的福村人民。我们的作法不是凭空设想出来的,是我公司在南沙实验后,总结经验教训了才得出的;这个决定也是我们考察南海周边国家吸取别国长处,根据我们实际而提出来,经过反复多次论证后提出来的。别人想到了,也没法做。因为钓业技术资源掌握在我们手上。包括作业的小艇多大才适合,配备多少人才合理,在南沙渔场哪个海区海水咸度多少,作业有什么鱼,在哪个区域更安全等等,唯有我们才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的计划都是根据南沙特点,量身定做出的方案。其它企业没有我们的优势和条件。




                     三、产量产值与成本利润分析




南沙群岛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两大海洋交汇的暖水地带,不但渔场资源稳定,鱼类品种多样,而且不受季节变化影响,鱼的品质上乘。我们在南沙分两个不同时间段实践,日产三吨都是平均值。在南沙作业,我们无需靠近岛礁作业,安全系数高,作业时间保障,大钩的投放枚数,可以比正常增加;作业收钩的时间由于资源丰富可以缩短,一天投放次数,可以增加为2次以上。三吨系一次投放收获平均数。我们绕道前往越南,借传授技术为名,跟随越方渔船出海,在邻近海区实验,所获鱼类品种和产量,和我们先前的实验结果都是一个样的。我们的信心就缘于这。渔业产值的高低,取决于鱼的质量品种和销售价格。在同等的产量下,我儋州钓业产值高于临高网业就是因为我们钓业捕捞到的鱼个头大,品种质量好价格高。钓钩作业也不存在休渔期限制(注:网业才受限制)。我们日产三吨是留有了充分余地,也是保守计算的。年产48万吨---50万吨的生产能力,是根据投入规模计算的;鱼价50元/公斤,也是目前市场靠岸批发价。这里有两项“副业收入”我们没有纳入其中:一是,我村在珠海作业的渔船月产量450吨,村委会与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为了避免资源外流,这部分产品今后全部按照当地、当日市场价格交给公司收购批发。这一来,我们收购后,每公斤至少可赚10元。年收购4500吨,保守计算利润就是4500万元。这里不计;二是,我们在南沙建有海上固定平台,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有利条件顺便开展深水网箱养鱼,政府也给予补助鼓励,在南沙养殖无需投放饲料,因为小鱼丰富。海面广阔,任由我们养殖,几个人在平台上负责看管就可以了。这项养殖收入我们也没纳入其中。渔业属于农业范畴,享受销售税和企业所得税免征两项优惠政策待遇。可以说,在南沙把钩扔下去,与其说是钓鱼,不如说是钓“财富”;我们的运输船与其说从南沙拉回的是鱼,不如说拉回的是“钱”!如果我们愿意的话,还可以扩大投资规模。考虑到鱼工的劳动强度和假节日放假、平时休息等因素,我们只需保持这个年生产能力与规模。只需将企业做专、做强,不要做大。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们“取之于福村,造福于福村”。这是我们合作开发南沙的宗旨和理念。毕竟,创造源于福村人民,没有福村当地村民、渔民的鼎力支持,这事也无法办。我公司不同于一般企业,那是因为企业本身就相当于渔村的企业,基础在渔村,基地在渔村,主力在渔村,首次赴南沙实验也是渔村渔船,作为企业负责人与项目建议、策划、组织、实施者的我,也是福村人氏。我是专门从上海返回家乡做这件事的。这个项目的后勤补给基地的建设开发,也是经过省政府特批,地理位置就在福村门前。我们的一切围绕福村渔业发展,一切为了造福福村人民。所以,我们虽然面向全国,我们却立足福村。我们不愿张扬,也不想把企业规模做得太大。本着这个原则,所以我们决定首先带领无船户的渔民先行前往南沙,然后,再带领福村船东合作开发南沙。平衡渔家收入,缩小贫富差距。也正是基于这个考虑,我们设法提高全员劳动生产力,实行工资保底,超产加奖励提成政策,想让福村渔民富裕起来。“宁可辛苦,一人干两人活,拿两份收入”,总比磨洋工“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强。这样一来,生产中的人力资源开支成本较大。其实,我们算下来,生产成本当中的人力成本开销总量看似大,但渔工创造的价值也大,没有超出一般规律。反之,他们收入越大,企业的收益越大。企业积累财富用于福村福利。我们的福村渔业基地400亩面积,我们计划拿出200亩自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企业出一部分钱,渔工从他们的超产奖励中,拿出一部分钱建楼房,优惠廉价出售给海上作业渔民。其余200亩用于兴建冷冻库、泡沫包装箱厂、鱼钩渔具厂,鱼货批发市场等,优先照顾渔工家属子女就业。为确保企业将这个产业做强下去。我计划开发南沙之前,将企业注册资本增至1·8亿元,将它升格为“海南西海岸渔业(集团)有限公司”,五年以后改制,成为股份制企业,把整个企业资产让企业员工、渔民,让他们都参与其中,即,让他们自己当家做企业的主人!我公司并不象一般企业,只图公司自身发财,而是追求共同致富,让福村人民参与让全村发财!我谅别人没我这个心态,我敢说其它企业也不可能会像我们这样做。但,我能!----我有这个权力,也有这个气魄!



南沙开发项目,我不夸张说,勒紧裤带一年就可以归还全部投资成本!如果按照既定投资计划实施的话。这不是我个人本事大,而是南沙丰富的渔业资源与钓业资源正巧配置;投资要素的资金与生产技术、人力资源合理搭配;生产能力与市场容量的匹配注定。国家政府对南沙开发政策的支持,在客观上也提供了一年归还投资成本的保障。说白了,我们如果钻政府政策空子,购置这些大吨位的钢壳船,借“开发南沙”名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往返南沙获得的政府柴油补助,不但两----三年就可收回投资,而且还有得赚!政策就明摆在那,我们的项目是经过省政府批复的,我们的南沙开发渔业后勤补给基地也摆在那。但,我们不想那样做,别人想那样做,一是找不到合理足够成立的理由;二是也找不到那么大批量的资金。这个项目对于我们来讲,无疑是个历史发展机遇,这个机遇系上苍赋予苦难的福村人民群众,如果说成功,也是归于有准备的福村人民。可以预见,随着项目的实施,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成为成功开发南沙的企业;福村原本在渔业方面就闻名全省,一旦投入启动项目,两年之内福村将成为省内,甚至国内令人瞩目的明星。高科技产品利润虽高,都面临一个产品更新换代,不见得产品都能卖得出去的风险。鱼,作为生活消费品,尤其是无污染深海鱼,多年来在市场上鲜为少有。别说南沙海鲜在香港少有,在大陆都少见,在产地的海南也不可多见。不存在“产品积压卖不出”的问题。一般的海鲜都是冰冻、冷藏,我们采用海上速冻,一路冷藏,保鲜程度高,从生产到直接销售,质量好、价格高是有理由的。我们造船、购船、改装等工作需要将近10个月左右的时间。投产后,最多一年,就可以回收投资成本。但,我们需要一个发展周期。成功开发南沙渔场,非我儋州钓业莫属,非我公司莫属!但成功需要外力的鼎力支持。对此,我们需要资金五个亿人民币、五年期限。这对双方来讲都是一件有益的事。尤其是对投资方来讲,时间短、见效快、回收有保障。若给我们一次性投资8·5个亿,即可达到投入10个亿产生的效益,但我不需要。少了我也不要。因为规模效益不理想。5个亿投资可以让我从容、宽松的实施我的滚动计划。我很坦诚说实话了。



                                                      董事长、总经理  叶良贤

                                                         海南西海岸渔业发展有限公司
                                                             16日--10月--2012年


上图为我公司基地400亩;此系项目批文。还在没过期,基地投入已经超过20%。该立项批复总算救了我的老命。



基地开始恢复施工。如果按照目前海南沿海一线地价格每亩500万计算,很快我的身价就是20个亿人民币。但我目前是负债投入。整个就是一个被人歧视的穷光蛋;也是一个等着被人准备看笑话的流浪汉。真是这样。



--------------------------------------------------------------------------------

             项目投资与效益表
            


项目第一期      描述      单价 数量      共计    备注            说明
海上平台 10000吨级   5000万元 1艘    7,290万元 新船 含制冷与冷藏设备
钢壳渔船 1500吨级   700万元 6艘   4,200万元 旧船 含冷藏设备
钢壳补给船   2,500吨级   700万元 14艘   4900万元 旧船 运输生产两用途
运输补给船 1,500吨   700万元 3艘   2100万元 旧船 含冷藏设备
玻璃钢小艇 25吨级    25万 460艘   11,510万元 新船  
第一期合计   63,050吨  486艘    3亿元人民币  能享受补贴船24艘
流动资金    2亿元人民币     含造船厂投资


   项目第二期      描述      单价 数量      共计    备注            说明
海上转运平台 10000吨级   5000万元    1艘    5000万元 7成新船 含制冷与冷藏设备
钢壳渔船 1250 吨级   700万元 6艘   4200万元 新船 含冷藏设备
钢壳补给船   1500吨级   700万元 14艘   4900万元 旧船 运输与生产两用途
运输补给船 1800吨   700万元 3艘   2100万元 新船 含冷藏设备
玻璃钢小艇 25吨级    25万 400艘   10,000万元 新船 自己生产20万元内
第二期合计 53,900  吨  424艘    20,080万元  能享受补贴船24艘
  两期总计 116,950吨  886艘 47,790万元  能享受补贴船48艘  


第一期效益


   单位     单船产量    作业船数    合计日产量      合计月产量     合计年产量                说明
小艇 3吨 420 1260吨    25200吨    25.2万吨 12艘饵料船不作业
   
            产量             单价              产值   说明
每日   126万公斤   50元/公斤    每日6300万元  
每月(20天)   2520万公斤     每月12.6亿元  
每年(10月)    2.52亿公斤     每年126亿元  


                 年产值                利润率                    年利润 注明
  126亿元 40%   50.4亿  
不包括政府柴油补助 此按照一般规律匡算 如包括各种补贴不止这数  



第二期效益


单位     单船产量      作业船数       合计日产量       合计月产量      合计年产量 说明
3吨 400  艘   1200吨   24000吨   24万吨  
   
                 产量              单价             产值 说明
每日   120万公斤   50元/公斤   6000万元  
每月   2400万公斤    12亿元  
每年    2.4亿公斤    120亿元  


       年产值                利润率                年利润        注明
120亿元   40% 48 亿元  
   


             两期总效益 (第四年开始)



单位     单船产量       作业总船数    日产总量     月产总量    年产总量     说明
3吨 820艘 2460吨 49200吨 49·2万吨  
   
                 产量            单价                产值    说明
每日 246万公斤   50元/公斤 12,300万元  
每月 4920万公斤  24·6亿元  
每年 4·92亿公斤  246亿元  


  年产值    利润率     年利润            注明
  246亿元 40% 146亿元 如果加上政府补贴就不止这个数了
   


说明:该项目投资效益毋庸置疑。如果我没亲身到过南沙参与实践,我都质疑;如果我没亲自赴越南海域检验,我都没这个底气说这话。坦白说,南沙开发所获得的政府各种补贴,五年之内就已经足够偿还购船投资(海南珠联渔业公司一艘600匹马力的破铁壳船,一年得到的政府补贴都110万元);我公司能享受补贴船舶就有48艘,并且吨位、马力都比珠联渔业公司的船还要大。上千上万吨级别的渔船,全国唯有我公司才有了。船的寿命期为30年,五年后我们将船开往南沙,随便作业,钓不到鱼,企业都能盈利。这是实话,政府的“红头文件”就在那。其二,项目本身的效益,资源条件决定,我们不可能亏损。关键的问题是,企业是否具备开发南沙渔场条件,这点上恰恰唯有我公司具备。该项目的立项是经过省政府批复的;省政府也知道唯有儋州钓业方能有效开发南沙渔场,我们恰恰掌握钓业技术与资源。项目带有垄断开发性质,任何企业也无法与我们竞争!好,就好在这。退一步说,我公司基地本身就拥有400亩土地,按照海南沿海一线地价格,每亩500万元。仅此,我公司土地资产就已经为20亿元(需再投入2000万方能形成土地)。南沙捕钓项目总投资不过为5亿人民币。我公司未曾举债贷款,这种情况下,怎么能还不了5亿元的投资呢?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数据依据来源--------船的造价和旧船的价格,来源于我们最近考察后与厂家和船东初步洽谈得出的数据;制冷与冷藏设备及安装价格来源于初步查询;日产3吨鱼源于我们现场实践半个月平均值(可能高也可能低,但最低不会少于2·5吨);每公斤鱼货销售价格50元系目前海南三亚码头交货市场价;利润率40% 参照渔业一般规律,即,生产成本(油、饵料、人工费用)支出三项占产值60%为依据)。实际上,我们采用红油后,每吨已经节省1000元,饵料自产自给。我们的生产成本要比一般规律要低得多。这里还是参照一般规律计算。因为南沙作业劳动力成本相对比近海作业高,除了工资保底,还有2·5%的超产提成;企业的年收入没有包括:政府给予的渔业出海柴油补助、南沙作业特殊补贴;养殖收入与珠海收购鱼货其它收入部分。如果把这部分纳入统计,年利润收入大约102亿元人民币左右。毕竟,渔业收入免征销售税与企业所得税。成本开支三项当中,柴油支出与政府补助收入可以相抵;饵料支出部分前期需要部分购买。98亿当中要刨去2·5%。另外,以上投资,系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流动资金投资。



所以,第一期船舶投资限3亿元以内,2亿元作为流动资金。由于第二期的投资2亿元来源于第一期产生效益,我们主要考虑是靠自己能力购买些新船更新部分旧船与增加部分旧船,提高船舶质量的同时,增加政府补贴收入,400艘小艇自己建造,每艘造价,约可控制在每艘20万元以内。但流动资金则增加;后期补给基地需要投入。就是说,第一期投资收入用于滚动开发。项目的效益,光从企业船舶总的马力一年所得的柴油补助,与南沙作业柴油特殊补贴,两年到三年即可归还5亿元投资成本。我们追求的目标不在“吃补贴”,而在追求开发渔场,注重产量产值。达到预期,我们需要一个过程,前期准备大约一年。即,从投产的第二年开始,才可望开始收入,三年才走上正轨。故说,第一期投资,第二年收入不能按照年收入的50.4亿考量。但折半是没问题的。第二期投资,计划在第一期投产后开始投入。第五年达到以上目标是保守说法了。基于此,我们需要投资是根据规模效益来计算的。即,按照这个“投资规模”投入,要求实现“规模效益”。就是说,可以不投资;要投资,就必须遵循这个比例。我们每个渔场作业半径(以平台为中心)为100海里以内。所以说,我们这个投资规模并不大。从整个南沙渔场来讲,微不足道。我们完全可以把项目做大,但,我们只求做好、做足、做强。保持这个生产规模与生产能力。我只管福村脱贫,我不管他人致富;我不愿当大老板,我也没那个时间与精力,我的使命只负责开拓,开辟出一条道路,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五年以后事情,由下一代人去考虑,由未来的股东大会去讨论决定。
海南省儋州组建混编船队开辟南沙渔业捕捞项目
来源:海南招商网    日期:2012-09-14    编辑:姜茜   
浏览:28次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海南省儋州组建混编船队开辟南沙渔业捕捞项目 项目类型 新项目
投资总额 1亿以上 行业 农林牧渔  
所有制结构  合作方式  
预计项目所用时间 不限 投资回收期 10年
项目地区 海南-儋州

项目主要内容   
  一、 项目背景

  随着海洋捕捞业向外海发展,参与南沙开发的渔船增加,海上生产补给服务已成为远洋捕捞生产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南沙海域上并无专业提供生产补给服务的补给船,因此,本项目拟以白马井港区为建设基地,建设远洋捕捞及服务区,大力发展组建混编船队开辟南沙远洋渔业捕捞。该项目的建设为远洋捕捞提供了生产技术保障,有利于促进海南省海洋捕捞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对捍卫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渔业权益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

  海洋渔业在海南有着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渔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30%左右,是海南省农业的支柱产业,也是海南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海洋捕捞渔业是海南主导产业,2007年海捕产量达130万吨,产值88.7亿元,占水产品总产量74%,渔业产值的59%。

  目前海南省拥有海捕生产机动渔船2.4万艘,从事海洋捕捞业的渔民约10万人。但长期以来海南渔业捕捞基本上处于渔民自发组织,以谋生为目的的低级小规模生产状态,其渔船吨位、功率小,设备简陋,渔船冷藏、保鲜能力差,抗风浪能力弱,且开发状态无序,大都集中在近海作业。由于过度捕捞,导致沿海、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可捕捞量已十分有限,鱼类的数量、质量、品种也大不如前,这样的发展状况已不能满足国内外的市场需求,开辟深海、远海捕捞的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二、 建设地点

  儋州市白马井镇。

  三、 建设内容

  组建10个捕捞船队,每组船队拟配置生产船30艘,其中,250-300吨级600马力拖网渔船15艘,150吨级400马力钓船15艘;配置加工运输服务船2艘,其中,3000吨级2500马力1艘,1500吨级1500马力1艘。

  四、 投资规模

  总投资24亿元。

  五、 建设条件

  南沙渔业捕捞项目主要利用南渔集团白马井渔业基地原有设施和新建的海南潭门中心渔港的设施,拥有一定的设施基础。

  白马井港位于海南岛的西部,是海南独一无二的避风天然良港,是海陆交通枢纽和海南最大的渔货集散地。拥有配套齐全的渔业基础设施,具有码头设施、船舶修造厂、供水设施、供油设施、供电设施、制冰冷藏、水产品交易市场、水产品加工厂。

  六、 效益分析

  项目税后投资回收期7.93年,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盈亏平衡点收益率为15.73%,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七、 进展情况

  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其他资料   
项目所属单位 海南省南海现代渔业集团有限公司  联系人 安建庆
电话 13807566821  传真  
邮箱  地址
http://www.zgsxzs.com/plus/view.php?aid=360516
终于通过了
2013-5-8 23:20 上传



本次如果成功,儋州渔民将能拿到国家直接下拨的数十亿造船补贴,国家将专款辅助儋州建设万吨级补给船和1000-2500吨级钢壳渔船。海南儋州渔民已经接近失传的捕鱼作业方法将全面复兴,被国家科技部大规模推广,南沙岛礁上也将大量建设渔业指导工作站。
儋州白马井福村计划融资5亿买一艘万吨级渔船远洋作业

http://ndwb.hinews.cn/html/2014-01/27/content_6_2.htm

渔民想买万吨船远洋捕鱼

成本高融资难计划搁浅



  远洋捕鱼作业已成为儋州渔业发展重点方向 记者 许尔生 摄

  □南岛晚报记者 许尔生

  为了发展“蓝色经济”,儋州市最大的渔村———白马井镇福村村委会计划建造5艘150吨位的渔船,5年内融资5亿元购置一艘万吨级钢壳船作为母船开赴远洋钓钩作业,但因融资难计划被迫搁浅,1月22日,此事引起儋州市政协的关注。

  对此,儋州市白马井镇政协工作联络组建议,儋州市委、市政府可将福村作为试点单位,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向国家开发银行等银行融资贷款,政府财政贴息,建造10艘以上大吨位钢质渔船承租给具有捕捞作业经验丰富的福村渔民或渔业合作社,政府与渔民或合作社签订合同分享利润。

  前景  远洋渔场水域适合捕鱼作业

  白马井镇福村村委会村民叶良贤从事多年渔业生产,带领福村其他村民一起闯远洋钓鱼作业。2012年7月,叶良贤把原先的两家渔业公司改组合并,撤掉了儋耳捕捞公司,保留“西海岸渔业公司”。

  叶良贤透露,远洋渔场鱼类资源异常丰富,但是远洋海域礁盘诸多、高温、高湿、高盐,一般拖网以及流刺网在远洋海域难以展开作业。同时,因为远洋有涌流,拖网下水后网眼张不开;大鱼一般活动在海洋中层水域,渔船的拖网放下去,仅深入水下10米左右,很难网到鱼群。

  前些年,叶良贤组织福村渔民赴远洋捕鱼,第一次有了组织闯远洋渔场展开各种探索性作业实验。他组织的6艘钓钩渔船前往远洋作业20天,结果平均每艘、每晚收获优质大鱼3吨。

  愿望  融资难造大船计划未启动

  根据政协儋州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供的资料显示,渔业是儋州市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儋州拥有捕捞渔船4100多艘,80吨位以上渔船232艘,总吨位6万多吨,渔业年产值30多亿元,但与相邻的临高县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白马井镇政协工作联络组有关负责人认为,造成儋州与临高渔业发展不平衡,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临高积极实施“远洋耕海、近海牧渔”工程,在建造大吨位钢质渔船船队和补给船的资金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而掌握独特“钓业”技术的儋州长期以来因为钓业渔船吨位小,抗风能力差,补给跟不上,在建造大吨位渔船融资、借贷等方面得不到政策重点倾斜,制约了儋州发展“蓝色经济”的道路。

  据介绍,白马井镇福村村委会有1000多户,人口6000多人,渔业年产值一亿元以上,是儋州市最大的渔村,也是儋州市掌握钓业技术最成熟的渔村。目前,福村有渔船326艘,基本上在广东粤东渔场采用白钢钩(小鱼钩)作业,经验十分丰富。

  据了解,福村计划建造5艘150吨位的渔船,5年内融资5亿元,购置一艘万吨级的钢壳船作为母船开赴远洋长期停泊抛锚。母船作为平台船,将承担起为子船提供海上补给、中转码头、指挥中心的作用。母船上安装速冻、冷藏设备,为鱼货每天急冻、冷藏和转运以及生活、生产物资储备提供保障。预计正式投用后,年产值将达100亿元以上,但因融资问题,这计划没有启动。

  原因  银行担心风险不轻易放贷

  今年1月22日,儋州市政协提供的提案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

  提案认为,目前,建造一艘80至100吨位的木质船需要资金130万左右,150至200吨位的钢质渔船需要300多万元。因为儋州市大多数渔民土地、房产等固定资产价值不高,而且要求贷款造船的资金数额较大,在向银行申请贷款过程中,银行担心承担风险,一般不轻易放贷给渔民。当渔民向有关职能部门申请资金时,职能部门又将问题推给银行,银行再推给政府,融资政策不完善,渔民只能将眼光放到民间借贷的渠道。民间建造大吨位渔民借贷存在的问题是利息高,年利率超过20%,而且一定要是熟人才肯放贷,成本高,借贷难。融资问题已成为儋州市开发远洋远洋捕捞业的障碍,亟待寻找解决的突破口。

  建议  渔民合力财政贴息

  对此,儋州市白马井镇政协工作联络组建议,儋州市委市政府将福村作为试点单位,组织职能部门向国家开发银行等银行融资贷款,政府财政贴息,建造10艘以上大吨位钢质渔船承租给具有捕捞作业经验丰富的福村渔民或渔业合作社,政府与渔民或合作社签订合同分享利润。另外,渔民借贷难问题在于银行担心风险,可让多个渔民作为一个合作担保整体。对符合建造大渔船金额条件的合作整体,由自己支付30%资金,银行放贷70%的资金帮助建造大吨位渔船。

  白马井镇福村村委会目前以海南西海岸渔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名义,提供了远洋渔场捕钓项目可行性报告,建议儋州市政府对该项目进行考察,在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儋州最大渔村钓业渔船捕捞作业的发展。
如果属实,经济政治效益都很高啊
去年实践的结果如何了?有没有总结?
如果真能成功的话,这可是带动南海开发的大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