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反智、反精英、反强者的微博狂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2:17:50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2-11/20/c_113730617.htm



  上周末微博上几个成为热点的话题,将微博反智、反精英、反强者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海某咨询公司的女老总,发了一条微博抱怨现在的年轻人不注重细节,她说:刚面试了个人,简历很漂亮,北大毕业,MBA。我约在咖啡店,结果俺埋单,他丝毫客气都没有,饮料都是我端的,大男人家的,这般不懂人情世故。注重细节,成就自己。

  招聘者的这种抱怨,如果在过去,放在课堂上讲,写到管理学教科书里,或者发表在纸媒上,一定会被职场当作“老板告诫年轻人注重细节”的经典案例。可是,发到了微博上,这个老板却成了被网友攻击的靶子。很少有网友顺着这条微博的逻辑去感慨细节的重要,而是批评招聘者的“傲慢”和自以为是。

  有的说,面试为什么要选在咖啡厅?有的批评:是你面试别人,你选的地点,当然应该你埋单。有的说: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招聘者并不拥有优势,你在面试选别人,别人也在面试你……数万条转发和评论,批评矛头都指向那位女老总。她发这条微博的时候,绝对想不到网众是这样的反应。可如果她了解微博反智、反精英、反强者的传播特性,就能预期到这种后果,而不至于如此狼狈。

  微博上多数人都是匿名的草根,加上微博本身就是以反传统、反权威、反主流的“颠覆形象”出现的,这决定了微博舆论场的基调必然充满了对精英、权威和强者的不屑。传统主流社会中受到追捧的价值观和人物,会在微博舆论场中受到无情的嘲讽和消解。现实职场中,人们会以老板为中心,围着权力转,崇拜白(领)骨(干)精(英),而微博却是以消解这种价值观为乐的。

  先来看发微博者的身份,一个公司的“老总”,微博网众本就对这种“强者身份”充满反感,一事当前,会本能地站在“反抗老板”的立场上。老板在现实中主导着职场的规则,人们会在这种虚拟空间对老板们的吐槽中获得一种虚幻的满足感和胜利感,释放现实压力。其二,当下在招聘者与被招聘者的博弈中,企业方本就占据优越地位,微博上的多数人,大抵都属于受老板“欺压”的白领群体,当一个老板诉说现在的应聘者在面试时是多么不懂礼貌时,自然会遭到微博上“被欺压的大多数”们的群殴。

  这是一种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互相强化和激发,当现实社会越是崇拜权力,游戏规则完全受强者和精英支配,贫富差距阶层撕裂,虚拟空间便越会呈现出反智、反精英、反权贵的特性。人们在现实中受到的挫折,会选择在虚拟的空间中赢得精神补偿,获得一种虚幻的愉悦感。与之对应的一个现实是,现实中如鱼得水的人物,那些处处逢源的既得利益者,在微博上往往会被拍得体无完肤;而在现实中并不如意的弱者,在网络上往往能获得一种道义上的优越感,并常常在各种虚幻的网络讨伐中大获全胜。

  这个周末,另一个被微博折腾得灰头土脸的新闻人物,是著名媒体人杨锦麟。他发微博称在某地打车时挨宰,起初网友都站在他一边,谴责出租车司机的惟利是图和市场的混乱。后来当该地副市长看到事件成为热点后,私下打电话向杨先生道歉,此后舆情突然发生大逆转,老杨成为被网众批评的对象,很多网友批评他隐瞒了很多信息,是利用名人身份欺负出租车司机。

  舆论所以发生逆转,跟副市长的介入有很大关系。开始,老杨发微博曝光挨宰时,是一个消费者的身份——这符合网众的立场,网众都是“消费者”,都有过“挨宰”的经历。可当地方官员给他打电话道歉时,老杨的身份就与官方符号绑在了一起,成为一种特权的象征——几个人挨宰后会有名人这样的礼遇呢?结果,故事在网众的眼里就成了:一个名人与当地官员联合在一起欺负一个弱势的出租车司机。在反智、反精英、反权贵、反强者的微博舆论场中,人们自然会立刻选择站到鸡蛋那一边——与官方符号站一起的老杨成了一个需要被推翻的“石头”。

  于丹教授这个周末在微博上的遭遇,也是中了“反精英”的邪。昆曲谢幕时被某些观众“嘘”,本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但大众名人、学术明星、名利双收的身份,注定了她的“小尴尬”在微博上会被吐槽成“大丑事”。人们几乎是以一种等着看笑话、看热闹、看现形的心态,等着那些在媒体上风光的名人明星们出丑的。至于当时事实是什么,并没有太多的人关心,从吐槽中收获一种“推倒偶像”的快感,就可以了。这也是一个鲜明的对比,越是在传统媒体上被追捧的人物,在微博之类的新媒体上越是受到“报复性”的修理,传统媒体是精英的,而新媒体则带着浓厚的大众意味。

  这是一个让精英们很无奈的现实,大众却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快感。只有在这个舞台,大众才能赢得那些“想象中的强者”。只有在这个空间中,游戏规则才由多数大众所主宰。(曹林 原题:反智反精英反强者的微博狂欢)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2-11/20/c_113730617.htm



  上周末微博上几个成为热点的话题,将微博反智、反精英、反强者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海某咨询公司的女老总,发了一条微博抱怨现在的年轻人不注重细节,她说:刚面试了个人,简历很漂亮,北大毕业,MBA。我约在咖啡店,结果俺埋单,他丝毫客气都没有,饮料都是我端的,大男人家的,这般不懂人情世故。注重细节,成就自己。

  招聘者的这种抱怨,如果在过去,放在课堂上讲,写到管理学教科书里,或者发表在纸媒上,一定会被职场当作“老板告诫年轻人注重细节”的经典案例。可是,发到了微博上,这个老板却成了被网友攻击的靶子。很少有网友顺着这条微博的逻辑去感慨细节的重要,而是批评招聘者的“傲慢”和自以为是。

  有的说,面试为什么要选在咖啡厅?有的批评:是你面试别人,你选的地点,当然应该你埋单。有的说: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招聘者并不拥有优势,你在面试选别人,别人也在面试你……数万条转发和评论,批评矛头都指向那位女老总。她发这条微博的时候,绝对想不到网众是这样的反应。可如果她了解微博反智、反精英、反强者的传播特性,就能预期到这种后果,而不至于如此狼狈。

  微博上多数人都是匿名的草根,加上微博本身就是以反传统、反权威、反主流的“颠覆形象”出现的,这决定了微博舆论场的基调必然充满了对精英、权威和强者的不屑。传统主流社会中受到追捧的价值观和人物,会在微博舆论场中受到无情的嘲讽和消解。现实职场中,人们会以老板为中心,围着权力转,崇拜白(领)骨(干)精(英),而微博却是以消解这种价值观为乐的。

  先来看发微博者的身份,一个公司的“老总”,微博网众本就对这种“强者身份”充满反感,一事当前,会本能地站在“反抗老板”的立场上。老板在现实中主导着职场的规则,人们会在这种虚拟空间对老板们的吐槽中获得一种虚幻的满足感和胜利感,释放现实压力。其二,当下在招聘者与被招聘者的博弈中,企业方本就占据优越地位,微博上的多数人,大抵都属于受老板“欺压”的白领群体,当一个老板诉说现在的应聘者在面试时是多么不懂礼貌时,自然会遭到微博上“被欺压的大多数”们的群殴。

  这是一种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互相强化和激发,当现实社会越是崇拜权力,游戏规则完全受强者和精英支配,贫富差距阶层撕裂,虚拟空间便越会呈现出反智、反精英、反权贵的特性。人们在现实中受到的挫折,会选择在虚拟的空间中赢得精神补偿,获得一种虚幻的愉悦感。与之对应的一个现实是,现实中如鱼得水的人物,那些处处逢源的既得利益者,在微博上往往会被拍得体无完肤;而在现实中并不如意的弱者,在网络上往往能获得一种道义上的优越感,并常常在各种虚幻的网络讨伐中大获全胜。

  这个周末,另一个被微博折腾得灰头土脸的新闻人物,是著名媒体人杨锦麟。他发微博称在某地打车时挨宰,起初网友都站在他一边,谴责出租车司机的惟利是图和市场的混乱。后来当该地副市长看到事件成为热点后,私下打电话向杨先生道歉,此后舆情突然发生大逆转,老杨成为被网众批评的对象,很多网友批评他隐瞒了很多信息,是利用名人身份欺负出租车司机。

  舆论所以发生逆转,跟副市长的介入有很大关系。开始,老杨发微博曝光挨宰时,是一个消费者的身份——这符合网众的立场,网众都是“消费者”,都有过“挨宰”的经历。可当地方官员给他打电话道歉时,老杨的身份就与官方符号绑在了一起,成为一种特权的象征——几个人挨宰后会有名人这样的礼遇呢?结果,故事在网众的眼里就成了:一个名人与当地官员联合在一起欺负一个弱势的出租车司机。在反智、反精英、反权贵、反强者的微博舆论场中,人们自然会立刻选择站到鸡蛋那一边——与官方符号站一起的老杨成了一个需要被推翻的“石头”。

  于丹教授这个周末在微博上的遭遇,也是中了“反精英”的邪。昆曲谢幕时被某些观众“嘘”,本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但大众名人、学术明星、名利双收的身份,注定了她的“小尴尬”在微博上会被吐槽成“大丑事”。人们几乎是以一种等着看笑话、看热闹、看现形的心态,等着那些在媒体上风光的名人明星们出丑的。至于当时事实是什么,并没有太多的人关心,从吐槽中收获一种“推倒偶像”的快感,就可以了。这也是一个鲜明的对比,越是在传统媒体上被追捧的人物,在微博之类的新媒体上越是受到“报复性”的修理,传统媒体是精英的,而新媒体则带着浓厚的大众意味。

  这是一个让精英们很无奈的现实,大众却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快感。只有在这个舞台,大众才能赢得那些“想象中的强者”。只有在这个空间中,游戏规则才由多数大众所主宰。(曹林 原题:反智反精英反强者的微博狂欢)
看完有点疑问,这篇文章的作者到底站在什么立场上呢?
看完有点疑问,这篇文章的作者到底站在什么立场上呢?
站在客观描述的立场
你约我面试,面试费用还得我来出?
又不是和你玩相亲
这是听京剧的对听相声者的看法.
看完有点疑问,这篇文章的作者到底站在什么立场上呢?
站在道德制高点俯瞰芸芸众生的立场上
应该拿宪法给这个作者看看,到底谁是统治阶级……还好意思说精英很郁闷……
面试谁付钱这个问题,我认为公理与中青报妓者所写的恰恰相反。

这是(潜在)雇员与上级老板共同外出因公消费谁来付费的问题。

在很多世界500强,这种情况按规定是由在场的级别或职务最高的人来买单(报销)。

这才是合理的管理制度规定。

上帝视角,妥妥的。我认识几个做企业的,对接触过的记者极度鄙视,净干些烂事还自以为是上帝。
civiliant 发表于 2012-11-21 09:27
你约我面试,面试费用还得我来出?
又不是和你玩相亲
就算人家出钱,起码的礼貌客气还是必须的。
谁是精英,谁是强者?
劳动民众是什么,工人阶级是什么?
在信息发达教育普及的今天,歪屁股低智商假精英们煽几个情编几个段子就能一呼百应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曹林们憋屎一样歪曲事实牛头不对马嘴卖私货,这癫狂而无奈的卢瑟心态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
记者再说自己吗
精英想爽请回民国
这是要再搞一次三反五反,是时代的倒退。。。
菜鸟来袭 发表于 2012-11-21 09:32
站在道德制高点俯瞰芸芸众生的立场上
站在“精英”的道德立场抱怨社会大众的不理解、不附和。
围脖和大字报有什么区别????
精英们很快就会把他们犯二时捧上天的围脖打倒在地,和大字报一样打入18层地狱。
咋没提美国大使的感恩节微博
一个正常人,都不会以强者自居,更不会以智者,精英自居。
自封为精英比自封为皇帝更可笑
就算人家出钱,起码的礼貌客气还是必须的。
什么叫必须的?你请人吃饭让客人掏钱?
再说,面试属于工作行为,让应试者掏钱属于公私不分。
我去,中青报这算是立场?凡是反对我的都应该被打倒?
明明是反忽悠、反JY,反盲目崇拜,在他嘴里变成反智、反精英、反强者
面试不是企业包一块场地吗?有些企业不但包场地,如果遇到饭点还有人没面试完还会给求职者提供工作餐。这些费用企业方应该早有预案。

这些不是HR最基本的常识吗?


请中青报的“智者、精英、强者”评论一下:袁腾飞反毛算不算“反智、反精英、反强者”?

请中青报的“智者、精英、强者”评论一下:袁腾飞反毛算不算“反智、反精英、反强者”?
有些道理,应该说自打有了网络,草根和所谓精英都能在一起“狂欢”了……
cutter 发表于 2012-11-21 09:03
看完有点疑问,这篇文章的作者到底站在什么立场上呢?
就是说不理性的吐槽有理,这样的不理性是作者心中的“大众”做主-----只有在这个空间中,游戏规则才由多数大众所主宰
刚刚看了个女的相亲带表姐蹭吃蹭喝。

这边又来个面试要求求职者买单的蹭吃喝老板?

同为女性,我不得不说一句,某些女性生物能自尊自爱一点麽……
面试费用当然是招聘者买单,我觉得这才是常识。有的企业,不管面试结果如何,连路费都报销的。


肯定面试者出钱啊~~这不都是常识么。。。

----------------------------------
编辑下,免得误解。。。这种事本来就应该HR出钱啊~~

肯定面试者出钱啊~~这不都是常识么。。。

----------------------------------
编辑下,免得误解。。。这种事本来就应该HR出钱啊~~
屁股决定脑袋,中青是这样,吊丝们又何尝不是?
ligand 发表于 2012-11-21 09:45
面试谁付钱这个问题,我认为公理与中青报妓者所写的恰恰相反。

这是(潜在)雇员与上级老板共同外出因公 ...
规矩的确是这个规矩,但具体执行的话下级买单,上级签字报销理顺的多,周期特别快,有的时候可能还会有点赚头,其实下级买单的好处就是增强和上级领导关系的融洽,会来事的下级在升职、加薪甚至年终奖金等都能得到领导的倾斜和眷顾,不亏的!但第一次见面慎用,可能会起到反效果。
这种烂报纸该倒闭了吧
曹林也是个老人了。
supercommander 发表于 2012-11-21 11:01
咋没提美国大使的感恩节微博
:D    想说啥就写啥,为啥要别人替你写呢
biezong 发表于 2012-11-21 11:54
刚刚看了个女的相亲带表姐蹭吃蹭喝。

这边又来个面试要求求职者买单的蹭吃喝老板?
赞同你的看法
kyha123 发表于 2012-11-21 12:31
想说啥就写啥,为啥要别人替你写呢
你想说啥就写啥,别问我为啥
ligand 发表于 2012-11-21 09:45
面试谁付钱这个问题,我认为公理与中青报妓者所写的恰恰相反。

这是(潜在)雇员与上级老板共同外出因公 ...
我公司就有这样的明文规定, 级别最高者付费.
青年报啊,这么就这样堕落了。
想当JY请回民国..
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12-11-21 09:50
上帝视角,妥妥的。我认识几个做企业的,对接触过的记者极度鄙视,净干些烂事还自以为是上帝。
确实和企业打交道的很多靠敲诈勒索谋利,相当数量是无良的人渣,这个群体的普遍道德水平可能是所有行业里面相对比较低的,律师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