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鄭和的寶船究竟多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6:06:19
<P>都说郑和的宝船是万吨巨船,然而最近我无意中发现一篇文章却否定了这种说法,我现在发上来,希望知道的朋友给大家解疑~</P>
<P>-------------------------------------------------------------------------</P>
<P>為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週年,海內外不少人士提議應建造一艘鄭和寶船實船,並按當年鄭和七下西洋的船隊航行路線走一遍,這當然是件十分有意義的事。可是建造鄭和寶船卻非易事,鄭和寶船究竟有多大,應該如何復原,這個問題再次提上日程。為此,記者訪問了中國船史研究會會長、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教授辛元歐。 </P>
<P>
<P>  辛元歐教授是研究古船史、世界近代船史、航海史和科技史的資深專家,同時也是研究鄭和航海的著名學者,著有《中國船舶工業史》、《上海沙船》、《中國造船百年回夢》等專著,目前正在編撰《世界船史編年》。
<P>
<P>   辛教授告訴記者,鄭和寶船尺度問題的爭論由來已久,眾多歷史學家引經據典,堅持認為明史所載為實。按《明史》鄭和傳:“修四十四丈,廣十八丈者六十二......”按照明尺計算,長四十四丈、廣十八丈的船,其排水量的低限是一萬五千噸,有的認定鄭和寶船的排水量約高達一萬八千噸左右,是一艘二萬噸級的巨輪,比五百多年後一九一八年江南造船所所造一萬四千七百噸的“官府員”萬噸鋼船還要大,成為十九世紀前世界絕無僅有的巨舶、人類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大型木帆船。然而,談及二萬噸級的鄭和寶船尺度的有七個版本,分屬七個不同來源。
<P>
<P>  可是,就憑與現代相差近六百年的明代初年的造船技術,能造出這樣大噸位的木船嗎?這理所當然引起人們,特別是造船界人士的關注。辛教授說,當獲知鄭和寶船這一巨大尺度時海內外造船專家先是張口結舌,中國人竟然會造出這樣大的萬噸木船,這是一項當時看來多麼了不起的高科技成果啊?可是再一想,在世界木帆船發展史上還從未見到有超過七千噸的,對於木船存在有一個極限尺寸的問題,這樣大噸位的木船很難對線。這究竟是天上掉下來的,還是中國人造出來的,還是有人憑空想像、刻意誇大的呢?
<P>
<P>  辛教授認為,破解鄭和寶船尺度這一重大歷史之謎的有效武器,只能是科學技術和求真精神,而不能認為古書上所雲一律都是千真萬確,不容懷疑,這無疑是加在科技史研究者頭上的緊箍咒。應該正確處理歷史資料真偽的問題。
<P>
<P>  辛教授論證,不少跡象說明二萬噸級鄭和寶船並不存在。
<P>
<P>  其一,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鄭和研究專家鄭鶴聲發現了一塊南京靜海寺殘碑,碑上記載著當年鄭和船隊出海的情況,這是一件極為名貴的出土文物,碑上記載有:“永樂三年,將領官軍乘駕二千料海船並八櫓船......永樂七年,將領官軍乘駕一千五百料海船和八櫓船”。這與明代祝允明《前聞記》中記載鄭和下西洋所用海船有大八櫓、二八櫓相一致。近二萬噸的鄭和寶船如果確實存在,那末在殘碑上為什麼卻不記載而故意隱去呢?這與永樂大帝好大喜功的德性極不相稱。
<P>
<P>  其二,新中國成立後在南京三汊河寶船廠遺址的六作塘出土了一根十一米長的舵桿,按照周世德的復原,認為裝上這樣長舵桿的船大概有八千多噸,可是他認定這類舵桿一定是裝在沙船型的鄭和寶船上的。按照明代去日本的中國海船上的舵相同的展弦比復原,發現十一米長的舵桿的舵面積應該小一半,按此復原的海船隻有千噸級。
<P>
<P>  其三,《龍江船廠誌》曾言及海船已革,尺度無考,可是書中還是給出造海船的形制,僅豎四桅,這與元代泉舶十分相近。與當時西方千噸級的三至四桅的卡拉克船相當,也屬千噸級。
<P>
<P>  其四,根據鄭和下西洋前三十年的一三七五年所繪製的加泰羅尼亞地圖,上面所繪的大型中國海船有五桅,故李約瑟博士認為,五桅的北直隸船很可能是鄭和寶船的一種母型。尾部小桅實際上可以放倒,只起輔助桅桿的作用,這類船也只能算作四桅船。
<P>
<P>  其五,根據迄今發現最早的鄭和下西洋船隊圖像資料《天妃經》卷首插圖,也證明鄭和寶船為千噸級,這使鄭和寶船的尺度和船型研究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P>
<P>  其六,據一般中外船史文獻介紹,一艘千噸級上下的木帆船,按最保守的估計,也有七百名船員,十五世紀一艘一千五百噸的威尼斯船,船員達一千二百人;那末一艘二萬噸級鄭和寶船需要多少船員操駕呢?如果還要硬說這些海船有二萬噸級,那末鄭和寶船隊諒必嚴重缺員,而一定是開不出去的了。
<P>
<P>  辛教授指出,造成上述錯誤的原因有二:一是明史作者筆下作了誇大的藝術加工;二是明史作者由其他文獻上抄來的,而後一原因最有可能。
<P>
<P>  事實上,東南沿海港口都比較淺,不適合萬噸級的木船,況且遠洋航行船大風險也大,不是什麼都是大的才好。海內外眾多造船專家學者和環球航海的人都認為,鄭和下西洋的寶船為千噸級是比較合適的,在十五世紀已經是世界最領先的木船了。 </P><P>都说郑和的宝船是万吨巨船,然而最近我无意中发现一篇文章却否定了这种说法,我现在发上来,希望知道的朋友给大家解疑~</P>
<P>-------------------------------------------------------------------------</P>
<P>為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週年,海內外不少人士提議應建造一艘鄭和寶船實船,並按當年鄭和七下西洋的船隊航行路線走一遍,這當然是件十分有意義的事。可是建造鄭和寶船卻非易事,鄭和寶船究竟有多大,應該如何復原,這個問題再次提上日程。為此,記者訪問了中國船史研究會會長、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教授辛元歐。 </P>
<P>
<P>  辛元歐教授是研究古船史、世界近代船史、航海史和科技史的資深專家,同時也是研究鄭和航海的著名學者,著有《中國船舶工業史》、《上海沙船》、《中國造船百年回夢》等專著,目前正在編撰《世界船史編年》。
<P>
<P>   辛教授告訴記者,鄭和寶船尺度問題的爭論由來已久,眾多歷史學家引經據典,堅持認為明史所載為實。按《明史》鄭和傳:“修四十四丈,廣十八丈者六十二......”按照明尺計算,長四十四丈、廣十八丈的船,其排水量的低限是一萬五千噸,有的認定鄭和寶船的排水量約高達一萬八千噸左右,是一艘二萬噸級的巨輪,比五百多年後一九一八年江南造船所所造一萬四千七百噸的“官府員”萬噸鋼船還要大,成為十九世紀前世界絕無僅有的巨舶、人類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大型木帆船。然而,談及二萬噸級的鄭和寶船尺度的有七個版本,分屬七個不同來源。
<P>
<P>  可是,就憑與現代相差近六百年的明代初年的造船技術,能造出這樣大噸位的木船嗎?這理所當然引起人們,特別是造船界人士的關注。辛教授說,當獲知鄭和寶船這一巨大尺度時海內外造船專家先是張口結舌,中國人竟然會造出這樣大的萬噸木船,這是一項當時看來多麼了不起的高科技成果啊?可是再一想,在世界木帆船發展史上還從未見到有超過七千噸的,對於木船存在有一個極限尺寸的問題,這樣大噸位的木船很難對線。這究竟是天上掉下來的,還是中國人造出來的,還是有人憑空想像、刻意誇大的呢?
<P>
<P>  辛教授認為,破解鄭和寶船尺度這一重大歷史之謎的有效武器,只能是科學技術和求真精神,而不能認為古書上所雲一律都是千真萬確,不容懷疑,這無疑是加在科技史研究者頭上的緊箍咒。應該正確處理歷史資料真偽的問題。
<P>
<P>  辛教授論證,不少跡象說明二萬噸級鄭和寶船並不存在。
<P>
<P>  其一,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鄭和研究專家鄭鶴聲發現了一塊南京靜海寺殘碑,碑上記載著當年鄭和船隊出海的情況,這是一件極為名貴的出土文物,碑上記載有:“永樂三年,將領官軍乘駕二千料海船並八櫓船......永樂七年,將領官軍乘駕一千五百料海船和八櫓船”。這與明代祝允明《前聞記》中記載鄭和下西洋所用海船有大八櫓、二八櫓相一致。近二萬噸的鄭和寶船如果確實存在,那末在殘碑上為什麼卻不記載而故意隱去呢?這與永樂大帝好大喜功的德性極不相稱。
<P>
<P>  其二,新中國成立後在南京三汊河寶船廠遺址的六作塘出土了一根十一米長的舵桿,按照周世德的復原,認為裝上這樣長舵桿的船大概有八千多噸,可是他認定這類舵桿一定是裝在沙船型的鄭和寶船上的。按照明代去日本的中國海船上的舵相同的展弦比復原,發現十一米長的舵桿的舵面積應該小一半,按此復原的海船隻有千噸級。
<P>
<P>  其三,《龍江船廠誌》曾言及海船已革,尺度無考,可是書中還是給出造海船的形制,僅豎四桅,這與元代泉舶十分相近。與當時西方千噸級的三至四桅的卡拉克船相當,也屬千噸級。
<P>
<P>  其四,根據鄭和下西洋前三十年的一三七五年所繪製的加泰羅尼亞地圖,上面所繪的大型中國海船有五桅,故李約瑟博士認為,五桅的北直隸船很可能是鄭和寶船的一種母型。尾部小桅實際上可以放倒,只起輔助桅桿的作用,這類船也只能算作四桅船。
<P>
<P>  其五,根據迄今發現最早的鄭和下西洋船隊圖像資料《天妃經》卷首插圖,也證明鄭和寶船為千噸級,這使鄭和寶船的尺度和船型研究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P>
<P>  其六,據一般中外船史文獻介紹,一艘千噸級上下的木帆船,按最保守的估計,也有七百名船員,十五世紀一艘一千五百噸的威尼斯船,船員達一千二百人;那末一艘二萬噸級鄭和寶船需要多少船員操駕呢?如果還要硬說這些海船有二萬噸級,那末鄭和寶船隊諒必嚴重缺員,而一定是開不出去的了。
<P>
<P>  辛教授指出,造成上述錯誤的原因有二:一是明史作者筆下作了誇大的藝術加工;二是明史作者由其他文獻上抄來的,而後一原因最有可能。
<P>
<P>  事實上,東南沿海港口都比較淺,不適合萬噸級的木船,況且遠洋航行船大風險也大,不是什麼都是大的才好。海內外眾多造船專家學者和環球航海的人都認為,鄭和下西洋的寶船為千噸級是比較合適的,在十五世紀已經是世界最領先的木船了。 </P>
以后科技发达了,坐上时空机回到过去看一下,不就全清楚了。[em01]
3000吨
那个时代几千吨的船已经很大很大了啊!!
长四十四丈四尺(约132.68米),宽十八丈(约53.94米)船体深12米,吃水8米,舷壁高1.5米,载重约7000吨.有9根桅杆,4层甲板.
当初看电视时,片子上说郑和的宝船在船底层能养活鱼,当时就吓了我一跳,古代中国真厉害。
还能种田,养家畜。
<P>哇,不会吧,楼上几位说的是不是真的</P><P>如果当初有这里的技术就应该去统一天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