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克托耳史记—— 亚历山大、凯撒本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7:25:19
九杰之首赫克托是神话人物,大家可能不熟,亚历山大、凯撒是真人,也是9个人中名气最大的,他们的事迹,大家多少熟悉点,讲不出太多的彩,而且写细了篇幅也太长,俩人每人各写一本厚书都没问题,我重点讲外延。

他们俩都是帝王,各开创了一个大帝国,被列为西方4大名将之2。早在古代,西方人就认为他俩相似了,最先提出他俩相似的,大概是西方传记之父—普鲁塔克(Plutarch),普爷写了一本书叫《希腊罗马名人传》,也叫《对传》,直译应该叫《平行传》(Parallel Lives)。体例是把相似的一个希腊人和一个罗马人一块写,最后做个评语。比如普爷把罗马城的建立者罗慕路斯,与雅典城的建立者忒修斯并列;凯撒和亚历山大放在一块写。我沿用普爷的体例,把他们俩放在一块说。

扯完这些闲皮,说亚历山大,要说亚历山大,先说他的国家—马其顿(Macedonia)。打开股沟地图,会发现现在的希腊北面有个小小的、椭圆形的马其顿,注意下面的括号(FYROM),涵义过会说。与绝大多数民族一样,希腊人也绝非纯种,在公元前10世纪左右,来自北方的多利安人(Dirians)南下,推翻了许多希腊原有国家,建立起一群国家,最著名的是斯巴达。

马其顿人也是希腊北方的蛮族,与希腊人的关系,我以为最像契丹人与汉人的关系。契丹人汉化很深、统治过部分汉人。契丹人建立过大辽,又在中亚建立了西辽,在伊斯兰教的地盘上传播过汉文化。亚历山大建立帝国之前,马其顿人对希腊人而言是野蛮人,当然武力也强,希腊人虽然瞧不起他们,却不得不与他们打交道。亚历山大发迹之后,将希腊文化推广到亚洲和埃及,希腊人转而乐于承认马其顿人是希腊人的一部分。罗马帝国分裂后,东罗迅速希腊化,西欧的拉丁人称东罗人希腊人,称东罗为希腊帝国。东罗皇帝巴希尔或瓦西里一世(Basil I, 867~886),生于马其顿军区(theme of Macedonia),虽然他可能是亚美尼亚人,巴希尔的王朝依然被称为马其顿王朝(Macedonian dynasty, 867~1056),这个王朝是阿拉伯人崛起之后最强大的东罗王朝,消灭了盛极一时的第一保加利亚汗国,马其顿王朝为东罗人或希腊人再度增光添彩。

然而早在马其顿王朝之前,马其顿人便逐渐被更北方的斯拉夫人同化,到了近代,马其顿这地方的居民已经成了斯拉夫人,在政治区划上是塞尔维亚王国的一部分。下次马其顿民族出现,是南斯拉夫时代的事情了。南斯拉夫是个多个斯拉夫民族组成的联邦制国家,最大民族是塞尔维亚人,相当于苏联的俄罗斯人。按常理说,南斯拉夫的主体民族应该是塞尔维亚人,但是,南国领导人铁托,也叫瓦尔特,是个克罗地亚人,他不愿意塞尔维亚人做大,想方设法削弱塞尔维亚。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步骤,将塞尔维亚人肢解,制造了2个新民族:穆斯林族、马其顿族,前者就是信伊斯兰的塞族,后者即使不是塞族,也与塞族有密切的联系,相应的共和国是南斯拉夫联邦框架下的波黑和马其顿共和国。

90年代南斯拉夫解体,穆族独立成了波黑的主体民族,马其顿自然成了马其顿共和国。问题在于希腊以马其顿的正统继承者自居,不许马其顿共和国叫马其顿。希腊不是强国,你不让人家叫马其顿人家就不叫吗,凭啥呀?希腊还真有手段,他是北约成员、欧盟成员、欧元区成员,要挟马其顿,如果不听我的,你休想加入北约、欧盟、欧元区,那三大组织胆敢接纳你,我就退出。马其顿是个内陆穷国,各方面都比希腊差,北约、欧盟不可能为了马其顿得罪希腊,所以马其顿只能认怂。

那么马其顿叫啥呢,就是括号里的名字,全称叫 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the former Yugoslav Republic of Macedonia),简写为 FYROM。意为你们不是马其顿人,而是斯拉夫人。古马其顿的国旗,希腊也不让用。一国为另一国的名字、国旗,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不多,但有,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谁说洋大人不好面子?总之,现在的马其顿人与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关系不大,换了种了。


亚历山大的父亲叫腓力(Philips),搞了军事改革,建立起地中海世界最强大的军队之一,说之一,是因为未必强于罗马共和国和迦太基共和国。与其他国家军队相比,马其顿军队的最大特点在于他是常备军,非常花钱。罗马军队是民兵,国家不提供装备,马其顿是个穷国,军饷成了老大难问题。

腓力死因成谜,可能是被亚历山大主使刺杀的。小亚接班,他要做的征服,说白了是赚钱给军队找出路、发工资,否则马其顿得破产。小亚能选择的目标有三个:第一波斯帝国、迦太基、罗马共和国。打迦太基需要海军,这是马其顿的短板;罗马是个农业国,太穷;只能打波斯了。

事实证明亚历山大的选择是对的,波斯帝国貌似最强,却被轻易推倒。小亚来之前,波斯帝国刚刚结束残酷内讧,一个太监把近支皇室杀光了,只能让远亲大流士三世接班。小亚的进展相当顺利,经过3大战役灭了波斯帝国,又在印度打了最后一场大战,摆平了北印度。

小亚喜欢土建,建了很多以他名字命名的城市,最著名的是埃及的亚历山大城,直译应该叫亚历山大里亚(Alexandria)。小亚三十岁刚过就死了,死因成谜,临终遗言也莫名其妙,有多种解释。总之他一死帝国就瓦解了,分为三大块,互相攻杀,最后都被罗马共和国推平。

亚历山大对后世的影响不小,成了许多后人的偶像。比如下面将出场的凯撒,30多岁时看到小亚的雕像,感慨万分,说他在我的年龄已经征服世界,我还狗屁不是。最出色的罗马皇帝图拉真(Trajanus, 98~117),五贤帝之一,打败安息帝国,116年进军到波斯湾,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抵达波斯湾的罗马皇帝,已经63岁的他大发感慨,说我老了,无法效法亚历山大征服世界,然后撤军回国,死在凯旋的路上。

亚历山大有多种不同译法,除了亚历山大、阿列克谢(Alexei)、亚历克斯或阿莱士(Alex)等之外,不太常见的叫伊斯坎德尔(Iskander),俄国的近程导弹叫伊斯坎德尔,为了对抗老美在波兰捷克部署的导弹防御系统,俄国把伊斯坎德尔部署在加里宁格勒州—以前叫东普鲁士。有专家考证说,安禄山也是亚历山大(Alexander),听着很悬,当个故事听吧。阿拉伯人翻译了不少希腊书,让穆斯林听说了亚历山大的威名,波斯语读作伊斯坎达尔(Iskandar),瘸狼帖木儿的几个后人叫这个名字,《明实录》译作昔干答儿。许多穆斯林君主号称伊斯坎德尔或昔干答儿,比如灭亡了西辽的花剌子模沙摩诃末,号称昔干答儿二世。还有德里算端国的著名君主,被阿三称为大暴君的阿老丁(Alauddin Khilji, 1296~1316),征服了几乎整个印度,版图和阿育王差不多。

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英雄斯坎德培(Iskender Bey),名字中的斯坎德是伊斯坎达尔或亚历山大的变音,培(Bey)通常翻译成贝伊、巴依,来自突厥语中的贝格(beg)、伯克,意为老爷、大人物,斯坎德培意为亚历山大老爷,是希腊语和突厥语的混搭。

小亚说到这,下面说凯撒,先从名字说起,希腊人和东地中海世界的其他民族一样,有名无姓,亚历山大就叫亚历山大。如果重名怎么区分呢,毕竟洋大人的名字太少,那就加上父名,阿拉伯人用连词 本(bin)或伊本(ibn),经常不叫本名,叫 xx的儿子。从《伊利亚特》到《圣经》,这样的例子多得是。阿喀琉斯的父亲是珀琉斯,《伊利亚特》经常称阿喀琉斯为【珀琉斯的儿子】,相当于阿拉伯文的【伊本-珀琉斯】,或者阿喀琉斯-本-珀琉斯。《圣经》里面的例子也很多,耶稣被称为约瑟的儿子,即伊本-约瑟。

转了一圈看凯撒,他就属于文明人了,全名叫盖乌斯-尤里乌斯-凯撒(Gaius Julius Caesar, 100—44BC)。标准罗马名字分三段,相当于中国的名-姓-氏。姓的范围最大,氏其次,名就是本名了。比如秦始皇,姓赢、氏赵、名政,叫嬴政、赵政都可以。

回到凯撒,盖乌斯(Gaius)是个常见的名(given name);尤里乌斯相当于姓(surname);凯撒(Caesar)是他所在家族或氏族的名字,意为头发茂盛,但凯撒头发很不好,早早就谢顶了。凯撒的出身很高贵,是个大贵族。把祖先追溯到美神维纳斯,就是希腊神话中的阿佛洛狄忒,把维纳斯的神庙当家庙。后世罗马人对维纳斯也很重视,哈德良皇帝把耶路撒冷犹太圣殿平了,在上面盖了维纳斯神庙。再后来君士坦丁大帝的亲娘圣海伦娜太后,为了考古,把这个维纳斯神庙平了。

凯撒的元配是秦那(Lucius Cornelius Cinna, ?—84BC)的女儿,这个秦那也不得了,是罗马共和国晚期的风云人物。罗马共和国的全名是罗马元老院和人民(Senatus Populusque Romanus),贵族组成的元老院在人民之前。别看执政官由民选,却不是民主制,而是贵族共和制。民选的执政官体现不了平民的利益,平民便不断和贵族闹,又总闹不赢。直到出现了 盖乌斯-马略(Gaius Marius, 157—86BC),他搞了军事改革,让平民甚至流氓无产者参军,赢得出人头地的机会。平民为了自身利益,团结在军事强人周围,军事强人为了做独裁者,需要和维护共和的贵族对抗,也要拉拢平民。这就形成一个悖论:独裁者维护平民利益,是民主的化身;贵族捍卫共和制,却代表保守势力。这个局面在马略身上很明显,他平民出身,想当独裁者。马略的对手是贵族出身的苏拉(Lucius Cornelius Sulla, c138—78BC),曾经是马略的部下,对马略恨得咬牙切齿,最终他俩闹翻,爆发了内战。

马略死后,民主加独裁的诡异大业由秦那继承,秦那在与苏拉的内战中失败,苏拉当了独裁者,但苏拉是个老牌贵族,当独裁者违反贵族共和的初衷,为了压制民主派,只能也当一把独裁者,晚年还政于国。苏拉的墓志铭上写着:【没有一个朋友曾给我多大好处,也没有一个敌人曾给我多大烦扰,但我都加倍地报答了他们】(No friend ever served me, and no enemy ever wronged me, whom I have not repaid in full)。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将苏拉,和希腊斯巴达名将吕山德(Lysander, ?—395BC)并列立传。

凯撒与秦那的女儿结婚,必然得罪独裁者苏拉,很多人反对,但凯撒还是结婚了,婚姻很幸福。可以说,凯撒很早就下定了做独裁者的决心。凯撒的仕途不太顺利,年轻时有些英雄事迹,比如曾经被海盗劫持,他警告海盗别放了他,否则我带兵围剿你们云云,海盗们觉得这个小屁孩就知道吹牛,没当回事,收了赎金把他放了,结果凯撒带着官兵把海盗灭了。活到31岁,凯撒依然不得志,对着亚历山大像发感慨,人家在我这年龄征服世界了,我还狗屁不是。第二天夜里,凯撒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玷污了自己的母亲,醒来赶紧找人来圆梦,神棍果然能讲,说你注定要统治世界,因为你梦见在自己身下的这个母亲不是亲妈,而是被视为万物之母的大地。

苏拉一直压制凯撒,说这个年轻人比好几个马略捆在一块还厉害些。凯撒穿衣服有个特点,裤带扎的松松垮垮,苏拉对身边人说要警惕这个腰带松的家伙。等苏拉在前78年死了,凯撒才逐渐混出头,先做西班牙总督,再做高卢总督。凯撒在高卢大肆征服,还顺便渡海征服了不列颠,缴获大量战利品。罗马的征服者不少,凯撒的特点是特别慷慨,给士兵分地分钱,花钱给罗马市民面包和马戏,人望极高。

从苏拉首开独裁,罗马共和国成为帝国的走势越发明显,谁都想当独裁者,苏拉的榜样力量太大了,凯撒、庞培都一面扩张,一面用战利品扩充私兵,为打内战做准备。公元前60年,军头们达成平衡,形成前三巨头(First Triumvirate),罗马共和国变成寡头制,分别是高卢征服者凯撒、土耳其和叙利亚的征服者庞培(Gnaeus Pompeius Magnus)、斯巴达克的征服者克拉苏(Marcus Licinius Crassus),互相牵制。

克拉苏的军功最少,环顾罗马周围,只剩下安息帝国还有油水,便发兵东征两河流域,前53年在卡莱(Carrhae)全军覆没,被俘杀。三巨头变成双雄会,凯撒和庞培pk。庞培的资格比凯撒老,军事经验比凯撒丰富,他征服的东方的叙利亚和土耳其远比高卢富庶,因此他发的财更大,扩军也更多,内战前,庞培比凯撒强大。

凯撒最大的优势在于地盘高卢—也就是法国,距离意大利近,前49年凯撒率军渡过卢比孔河,抢先一步杀入意大利,控制首都罗马和元老院,获得了正统地位,挟天子以令诸侯,按日本的说法:大义名分。跨越卢比孔河(crossing the Rubicon),在罗马是个专有名词,共和国严禁罗马军队渡过卢比孔河南下,否则视为叛乱,凯撒顾不了那么多了,既然要打内战,脸皮就别要了。在中国,中央与地方的战争,中央胜率高得多,外国也一样。后来奥古斯都也抢先控制罗马,更强大的安东尼失败。

前48年,凯撒与庞培在巴尔干的法萨卢(Pharsalus)展开会战,兵力更多的庞培失败,一路逃跑到埃及,被正在内讧的托勒密王朝杀了。凯撒和庞培都是罗马人,他俩的内战是罗马内政,轮不到埃及人杀庞培,凯撒便以为庞培报仇为名,杀进埃及,跟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勾搭成奸,还生了个儿子小凯撒,也叫凯撒里安。

凯撒是个色鬼,原配死后便肆无忌惮,到处勾引良家妇女。罗马将军有举行凯旋式的习惯,为了防止将军骄傲起来,规定围观群众和将士们可以用各种言辞羞辱凯旋者,说啥都行,凯旋者不许生气和报复。在一次凯旋式上,士兵们唱歌:大家都把漂亮老婆藏起来啊,秃头老色鬼来了。凯撒意为头发茂密,此时凯撒秃头,语带双关。

凯撒还征服了土耳其的本都王国残余,在凯旋式上,只写了几个字的标语:veni, veci, vedi,意为“我来 我见 我征服”,言简意赅。凯撒把埃及艳后扶上埃及王座,埃及事实上成了罗马的附庸,地中海沿岸除了一些边边角角,都被罗马征服。

凯撒回到罗马城,该有的都有了,志得意满,举目四望,拔剑四顾心茫然,独裁者地位已经不能满足虚荣心,大概也受埃及、本都等东方王国影响,想尝尝国王的滋味。由于他百战百胜,军队已经把他当成神,他大概也认为自己是神。共和国之前,罗马是王国,被共和国推翻,从此国王(Rex) 成了共和国的敏感词。总有军人和平民跑来向凯撒进献王冠和欢呼国王,凯撒最多摆摆手,从不坚决阻止。贵族共和派越来越坚信,凯撒要当国王(Rex)了,这绝对不行,苏拉都没当国王,不能由着凯撒兴致来,让共和国亡在我们手里。前44年,凯撒遇刺身亡,凶手包括他的宠臣布鲁图斯(Brutus)。

凯撒死后,遗嘱被公布,由于他没有婚生子,他的财产和名号由姐姐的外孙屋大维继承,就是后来的奥古斯都。还把台伯河的花园留给人民公用,并赠给每个公民300塞斯退斯。凯撒的战功,对平民和老兵的封赏,让他成为平民的偶像,他的遇刺,并没有让他在死后被清算,反而被元老院尊为神

最终在屋大维手中,共和国彻底玩完。屋大维继承了凯撒的【氏】,在本名后面加上凯撒,从此历代罗马皇帝名字中都有凯撒。比如屋大维继承者提笔略(Tiberius),《圣经》称他为提庇留-该撒。耶稣的名言: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中文《圣经》为【该撒的归该撒】,凯撒就是该撒,不同译法而已。

凯撒(Caesar) 一词,俄文写成 Czar,译为沙皇。国际米兰门将朱利奥-塞萨尔(Julio Caesar),是尤里乌斯-凯撒的变形,还有西班牙国门卡西利亚斯(Casillas)之类的,不一而足。以凯撒命名的城市有土耳其的凯撒利亚(Caesarea), 现在叫开塞利。

凯撒对后世最大的影响,我认为是儒略历。罗马最早的历法只有 10 个月,第二任罗马王驽马(Numa)改为12个月,一个天文月周期大约是 29.5 天,驽马历是阴历,大月 30 天,小月 29天,一年 12个月,平均每年 355 天,靠加闰月来和天文年找平。究竟何时加闰月,由神官决定,没有一定之规,加上信息沟通不畅,边远地区不知道何时加闰月,导致历法混乱。

凯撒以其姓尤里乌斯(Julius)命名的儒略历(Julian Calendar),不再与月亮有关,每年12个月,大月 31天,小月30天,奇数月都是大月,只有2月是29天,这样每年 365天,每4年加一个闰日,这样平均每年 365.25天,与天文年的 365.2422 很接近了。

可能有人问了,为啥2月这么倒霉呢,比其他小月份少一天呢?原来2月是冬天,与天朝一样,罗马人在冷天杀人,2月是杀人月,凯撒为了表现自己仁慈,把二月减少一天。凯撒生于七月,死后尊为神,七月用他的姓尤里乌斯(Julius)改名为July。屋大维-奥古斯都(Augustus)当了皇帝,又把自己出生的八月改名为 August,八月是偶数月、小月,本来有30天,屋大维给八月增加一天为31天,又从2月砍下一天,这样非闰年的2月只剩下28天,成了天数最少的月份。

儒略历一气用了将近1600 年,用不下去了,因为与天文年的 365.2422 天有误差,时间久了误差越来越大。1582年,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把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的下一天定为10月15日,中间销去10天。同时修改了置闰法则,升级版儒略历以教皇名字改叫格里高利历(Gregorian Calendar),就是所谓公历、西历、洋历。

问题是当时基督教已经分裂了,东正教会拒绝接受天主教搞的新历法,还用儒略历,导致东正教国家和天主教国家的日期不同。又过了 300年,俄国十月革命,按格里高利历法是 11月,按儒略历是 10月,所以叫十月革命。教科书说俄国当时实行俄历,与西历不同,这话不能说错,但不太严格,所谓俄历就是老版儒略历。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改用格里高利历法,儒略历废止。

历法这事不得了,天朝叫正朔,事关王朝合法性的大事。俄国坚持用儒略历,也是正朔,总之吧,【日光之下并无新事】(there is no new thing under the sun),中国有的,洋大人也差不多有,说白了,还是面九杰之首赫克托是神话人物,大家可能不熟,亚历山大、凯撒是真人,也是9个人中名气最大的,他们的事迹,大家多少熟悉点,讲不出太多的彩,而且写细了篇幅也太长,俩人每人各写一本厚书都没问题,我重点讲外延。

他们俩都是帝王,各开创了一个大帝国,被列为西方4大名将之2。早在古代,西方人就认为他俩相似了,最先提出他俩相似的,大概是西方传记之父—普鲁塔克(Plutarch),普爷写了一本书叫《希腊罗马名人传》,也叫《对传》,直译应该叫《平行传》(Parallel Lives)。体例是把相似的一个希腊人和一个罗马人一块写,最后做个评语。比如普爷把罗马城的建立者罗慕路斯,与雅典城的建立者忒修斯并列;凯撒和亚历山大放在一块写。我沿用普爷的体例,把他们俩放在一块说。

扯完这些闲皮,说亚历山大,要说亚历山大,先说他的国家—马其顿(Macedonia)。打开股沟地图,会发现现在的希腊北面有个小小的、椭圆形的马其顿,注意下面的括号(FYROM),涵义过会说。与绝大多数民族一样,希腊人也绝非纯种,在公元前10世纪左右,来自北方的多利安人(Dirians)南下,推翻了许多希腊原有国家,建立起一群国家,最著名的是斯巴达。

马其顿人也是希腊北方的蛮族,与希腊人的关系,我以为最像契丹人与汉人的关系。契丹人汉化很深、统治过部分汉人。契丹人建立过大辽,又在中亚建立了西辽,在伊斯兰教的地盘上传播过汉文化。亚历山大建立帝国之前,马其顿人对希腊人而言是野蛮人,当然武力也强,希腊人虽然瞧不起他们,却不得不与他们打交道。亚历山大发迹之后,将希腊文化推广到亚洲和埃及,希腊人转而乐于承认马其顿人是希腊人的一部分。罗马帝国分裂后,东罗迅速希腊化,西欧的拉丁人称东罗人希腊人,称东罗为希腊帝国。东罗皇帝巴希尔或瓦西里一世(Basil I, 867~886),生于马其顿军区(theme of Macedonia),虽然他可能是亚美尼亚人,巴希尔的王朝依然被称为马其顿王朝(Macedonian dynasty, 867~1056),这个王朝是阿拉伯人崛起之后最强大的东罗王朝,消灭了盛极一时的第一保加利亚汗国,马其顿王朝为东罗人或希腊人再度增光添彩。

然而早在马其顿王朝之前,马其顿人便逐渐被更北方的斯拉夫人同化,到了近代,马其顿这地方的居民已经成了斯拉夫人,在政治区划上是塞尔维亚王国的一部分。下次马其顿民族出现,是南斯拉夫时代的事情了。南斯拉夫是个多个斯拉夫民族组成的联邦制国家,最大民族是塞尔维亚人,相当于苏联的俄罗斯人。按常理说,南斯拉夫的主体民族应该是塞尔维亚人,但是,南国领导人铁托,也叫瓦尔特,是个克罗地亚人,他不愿意塞尔维亚人做大,想方设法削弱塞尔维亚。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步骤,将塞尔维亚人肢解,制造了2个新民族:穆斯林族、马其顿族,前者就是信伊斯兰的塞族,后者即使不是塞族,也与塞族有密切的联系,相应的共和国是南斯拉夫联邦框架下的波黑和马其顿共和国。

90年代南斯拉夫解体,穆族独立成了波黑的主体民族,马其顿自然成了马其顿共和国。问题在于希腊以马其顿的正统继承者自居,不许马其顿共和国叫马其顿。希腊不是强国,你不让人家叫马其顿人家就不叫吗,凭啥呀?希腊还真有手段,他是北约成员、欧盟成员、欧元区成员,要挟马其顿,如果不听我的,你休想加入北约、欧盟、欧元区,那三大组织胆敢接纳你,我就退出。马其顿是个内陆穷国,各方面都比希腊差,北约、欧盟不可能为了马其顿得罪希腊,所以马其顿只能认怂。

那么马其顿叫啥呢,就是括号里的名字,全称叫 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the former Yugoslav Republic of Macedonia),简写为 FYROM。意为你们不是马其顿人,而是斯拉夫人。古马其顿的国旗,希腊也不让用。一国为另一国的名字、国旗,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不多,但有,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谁说洋大人不好面子?总之,现在的马其顿人与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关系不大,换了种了。


亚历山大的父亲叫腓力(Philips),搞了军事改革,建立起地中海世界最强大的军队之一,说之一,是因为未必强于罗马共和国和迦太基共和国。与其他国家军队相比,马其顿军队的最大特点在于他是常备军,非常花钱。罗马军队是民兵,国家不提供装备,马其顿是个穷国,军饷成了老大难问题。

腓力死因成谜,可能是被亚历山大主使刺杀的。小亚接班,他要做的征服,说白了是赚钱给军队找出路、发工资,否则马其顿得破产。小亚能选择的目标有三个:第一波斯帝国、迦太基、罗马共和国。打迦太基需要海军,这是马其顿的短板;罗马是个农业国,太穷;只能打波斯了。

事实证明亚历山大的选择是对的,波斯帝国貌似最强,却被轻易推倒。小亚来之前,波斯帝国刚刚结束残酷内讧,一个太监把近支皇室杀光了,只能让远亲大流士三世接班。小亚的进展相当顺利,经过3大战役灭了波斯帝国,又在印度打了最后一场大战,摆平了北印度。

小亚喜欢土建,建了很多以他名字命名的城市,最著名的是埃及的亚历山大城,直译应该叫亚历山大里亚(Alexandria)。小亚三十岁刚过就死了,死因成谜,临终遗言也莫名其妙,有多种解释。总之他一死帝国就瓦解了,分为三大块,互相攻杀,最后都被罗马共和国推平。

亚历山大对后世的影响不小,成了许多后人的偶像。比如下面将出场的凯撒,30多岁时看到小亚的雕像,感慨万分,说他在我的年龄已经征服世界,我还狗屁不是。最出色的罗马皇帝图拉真(Trajanus, 98~117),五贤帝之一,打败安息帝国,116年进军到波斯湾,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抵达波斯湾的罗马皇帝,已经63岁的他大发感慨,说我老了,无法效法亚历山大征服世界,然后撤军回国,死在凯旋的路上。

亚历山大有多种不同译法,除了亚历山大、阿列克谢(Alexei)、亚历克斯或阿莱士(Alex)等之外,不太常见的叫伊斯坎德尔(Iskander),俄国的近程导弹叫伊斯坎德尔,为了对抗老美在波兰捷克部署的导弹防御系统,俄国把伊斯坎德尔部署在加里宁格勒州—以前叫东普鲁士。有专家考证说,安禄山也是亚历山大(Alexander),听着很悬,当个故事听吧。阿拉伯人翻译了不少希腊书,让穆斯林听说了亚历山大的威名,波斯语读作伊斯坎达尔(Iskandar),瘸狼帖木儿的几个后人叫这个名字,《明实录》译作昔干答儿。许多穆斯林君主号称伊斯坎德尔或昔干答儿,比如灭亡了西辽的花剌子模沙摩诃末,号称昔干答儿二世。还有德里算端国的著名君主,被阿三称为大暴君的阿老丁(Alauddin Khilji, 1296~1316),征服了几乎整个印度,版图和阿育王差不多。

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英雄斯坎德培(Iskender Bey),名字中的斯坎德是伊斯坎达尔或亚历山大的变音,培(Bey)通常翻译成贝伊、巴依,来自突厥语中的贝格(beg)、伯克,意为老爷、大人物,斯坎德培意为亚历山大老爷,是希腊语和突厥语的混搭。

小亚说到这,下面说凯撒,先从名字说起,希腊人和东地中海世界的其他民族一样,有名无姓,亚历山大就叫亚历山大。如果重名怎么区分呢,毕竟洋大人的名字太少,那就加上父名,阿拉伯人用连词 本(bin)或伊本(ibn),经常不叫本名,叫 xx的儿子。从《伊利亚特》到《圣经》,这样的例子多得是。阿喀琉斯的父亲是珀琉斯,《伊利亚特》经常称阿喀琉斯为【珀琉斯的儿子】,相当于阿拉伯文的【伊本-珀琉斯】,或者阿喀琉斯-本-珀琉斯。《圣经》里面的例子也很多,耶稣被称为约瑟的儿子,即伊本-约瑟。

转了一圈看凯撒,他就属于文明人了,全名叫盖乌斯-尤里乌斯-凯撒(Gaius Julius Caesar, 100—44BC)。标准罗马名字分三段,相当于中国的名-姓-氏。姓的范围最大,氏其次,名就是本名了。比如秦始皇,姓赢、氏赵、名政,叫嬴政、赵政都可以。

回到凯撒,盖乌斯(Gaius)是个常见的名(given name);尤里乌斯相当于姓(surname);凯撒(Caesar)是他所在家族或氏族的名字,意为头发茂盛,但凯撒头发很不好,早早就谢顶了。凯撒的出身很高贵,是个大贵族。把祖先追溯到美神维纳斯,就是希腊神话中的阿佛洛狄忒,把维纳斯的神庙当家庙。后世罗马人对维纳斯也很重视,哈德良皇帝把耶路撒冷犹太圣殿平了,在上面盖了维纳斯神庙。再后来君士坦丁大帝的亲娘圣海伦娜太后,为了考古,把这个维纳斯神庙平了。

凯撒的元配是秦那(Lucius Cornelius Cinna, ?—84BC)的女儿,这个秦那也不得了,是罗马共和国晚期的风云人物。罗马共和国的全名是罗马元老院和人民(Senatus Populusque Romanus),贵族组成的元老院在人民之前。别看执政官由民选,却不是民主制,而是贵族共和制。民选的执政官体现不了平民的利益,平民便不断和贵族闹,又总闹不赢。直到出现了 盖乌斯-马略(Gaius Marius, 157—86BC),他搞了军事改革,让平民甚至流氓无产者参军,赢得出人头地的机会。平民为了自身利益,团结在军事强人周围,军事强人为了做独裁者,需要和维护共和的贵族对抗,也要拉拢平民。这就形成一个悖论:独裁者维护平民利益,是民主的化身;贵族捍卫共和制,却代表保守势力。这个局面在马略身上很明显,他平民出身,想当独裁者。马略的对手是贵族出身的苏拉(Lucius Cornelius Sulla, c138—78BC),曾经是马略的部下,对马略恨得咬牙切齿,最终他俩闹翻,爆发了内战。

马略死后,民主加独裁的诡异大业由秦那继承,秦那在与苏拉的内战中失败,苏拉当了独裁者,但苏拉是个老牌贵族,当独裁者违反贵族共和的初衷,为了压制民主派,只能也当一把独裁者,晚年还政于国。苏拉的墓志铭上写着:【没有一个朋友曾给我多大好处,也没有一个敌人曾给我多大烦扰,但我都加倍地报答了他们】(No friend ever served me, and no enemy ever wronged me, whom I have not repaid in full)。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将苏拉,和希腊斯巴达名将吕山德(Lysander, ?—395BC)并列立传。

凯撒与秦那的女儿结婚,必然得罪独裁者苏拉,很多人反对,但凯撒还是结婚了,婚姻很幸福。可以说,凯撒很早就下定了做独裁者的决心。凯撒的仕途不太顺利,年轻时有些英雄事迹,比如曾经被海盗劫持,他警告海盗别放了他,否则我带兵围剿你们云云,海盗们觉得这个小屁孩就知道吹牛,没当回事,收了赎金把他放了,结果凯撒带着官兵把海盗灭了。活到31岁,凯撒依然不得志,对着亚历山大像发感慨,人家在我这年龄征服世界了,我还狗屁不是。第二天夜里,凯撒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玷污了自己的母亲,醒来赶紧找人来圆梦,神棍果然能讲,说你注定要统治世界,因为你梦见在自己身下的这个母亲不是亲妈,而是被视为万物之母的大地。

苏拉一直压制凯撒,说这个年轻人比好几个马略捆在一块还厉害些。凯撒穿衣服有个特点,裤带扎的松松垮垮,苏拉对身边人说要警惕这个腰带松的家伙。等苏拉在前78年死了,凯撒才逐渐混出头,先做西班牙总督,再做高卢总督。凯撒在高卢大肆征服,还顺便渡海征服了不列颠,缴获大量战利品。罗马的征服者不少,凯撒的特点是特别慷慨,给士兵分地分钱,花钱给罗马市民面包和马戏,人望极高。

从苏拉首开独裁,罗马共和国成为帝国的走势越发明显,谁都想当独裁者,苏拉的榜样力量太大了,凯撒、庞培都一面扩张,一面用战利品扩充私兵,为打内战做准备。公元前60年,军头们达成平衡,形成前三巨头(First Triumvirate),罗马共和国变成寡头制,分别是高卢征服者凯撒、土耳其和叙利亚的征服者庞培(Gnaeus Pompeius Magnus)、斯巴达克的征服者克拉苏(Marcus Licinius Crassus),互相牵制。

克拉苏的军功最少,环顾罗马周围,只剩下安息帝国还有油水,便发兵东征两河流域,前53年在卡莱(Carrhae)全军覆没,被俘杀。三巨头变成双雄会,凯撒和庞培pk。庞培的资格比凯撒老,军事经验比凯撒丰富,他征服的东方的叙利亚和土耳其远比高卢富庶,因此他发的财更大,扩军也更多,内战前,庞培比凯撒强大。

凯撒最大的优势在于地盘高卢—也就是法国,距离意大利近,前49年凯撒率军渡过卢比孔河,抢先一步杀入意大利,控制首都罗马和元老院,获得了正统地位,挟天子以令诸侯,按日本的说法:大义名分。跨越卢比孔河(crossing the Rubicon),在罗马是个专有名词,共和国严禁罗马军队渡过卢比孔河南下,否则视为叛乱,凯撒顾不了那么多了,既然要打内战,脸皮就别要了。在中国,中央与地方的战争,中央胜率高得多,外国也一样。后来奥古斯都也抢先控制罗马,更强大的安东尼失败。

前48年,凯撒与庞培在巴尔干的法萨卢(Pharsalus)展开会战,兵力更多的庞培失败,一路逃跑到埃及,被正在内讧的托勒密王朝杀了。凯撒和庞培都是罗马人,他俩的内战是罗马内政,轮不到埃及人杀庞培,凯撒便以为庞培报仇为名,杀进埃及,跟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勾搭成奸,还生了个儿子小凯撒,也叫凯撒里安。

凯撒是个色鬼,原配死后便肆无忌惮,到处勾引良家妇女。罗马将军有举行凯旋式的习惯,为了防止将军骄傲起来,规定围观群众和将士们可以用各种言辞羞辱凯旋者,说啥都行,凯旋者不许生气和报复。在一次凯旋式上,士兵们唱歌:大家都把漂亮老婆藏起来啊,秃头老色鬼来了。凯撒意为头发茂密,此时凯撒秃头,语带双关。

凯撒还征服了土耳其的本都王国残余,在凯旋式上,只写了几个字的标语:veni, veci, vedi,意为“我来 我见 我征服”,言简意赅。凯撒把埃及艳后扶上埃及王座,埃及事实上成了罗马的附庸,地中海沿岸除了一些边边角角,都被罗马征服。

凯撒回到罗马城,该有的都有了,志得意满,举目四望,拔剑四顾心茫然,独裁者地位已经不能满足虚荣心,大概也受埃及、本都等东方王国影响,想尝尝国王的滋味。由于他百战百胜,军队已经把他当成神,他大概也认为自己是神。共和国之前,罗马是王国,被共和国推翻,从此国王(Rex) 成了共和国的敏感词。总有军人和平民跑来向凯撒进献王冠和欢呼国王,凯撒最多摆摆手,从不坚决阻止。贵族共和派越来越坚信,凯撒要当国王(Rex)了,这绝对不行,苏拉都没当国王,不能由着凯撒兴致来,让共和国亡在我们手里。前44年,凯撒遇刺身亡,凶手包括他的宠臣布鲁图斯(Brutus)。

凯撒死后,遗嘱被公布,由于他没有婚生子,他的财产和名号由姐姐的外孙屋大维继承,就是后来的奥古斯都。还把台伯河的花园留给人民公用,并赠给每个公民300塞斯退斯。凯撒的战功,对平民和老兵的封赏,让他成为平民的偶像,他的遇刺,并没有让他在死后被清算,反而被元老院尊为神

最终在屋大维手中,共和国彻底玩完。屋大维继承了凯撒的【氏】,在本名后面加上凯撒,从此历代罗马皇帝名字中都有凯撒。比如屋大维继承者提笔略(Tiberius),《圣经》称他为提庇留-该撒。耶稣的名言: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中文《圣经》为【该撒的归该撒】,凯撒就是该撒,不同译法而已。

凯撒(Caesar) 一词,俄文写成 Czar,译为沙皇。国际米兰门将朱利奥-塞萨尔(Julio Caesar),是尤里乌斯-凯撒的变形,还有西班牙国门卡西利亚斯(Casillas)之类的,不一而足。以凯撒命名的城市有土耳其的凯撒利亚(Caesarea), 现在叫开塞利。

凯撒对后世最大的影响,我认为是儒略历。罗马最早的历法只有 10 个月,第二任罗马王驽马(Numa)改为12个月,一个天文月周期大约是 29.5 天,驽马历是阴历,大月 30 天,小月 29天,一年 12个月,平均每年 355 天,靠加闰月来和天文年找平。究竟何时加闰月,由神官决定,没有一定之规,加上信息沟通不畅,边远地区不知道何时加闰月,导致历法混乱。

凯撒以其姓尤里乌斯(Julius)命名的儒略历(Julian Calendar),不再与月亮有关,每年12个月,大月 31天,小月30天,奇数月都是大月,只有2月是29天,这样每年 365天,每4年加一个闰日,这样平均每年 365.25天,与天文年的 365.2422 很接近了。

可能有人问了,为啥2月这么倒霉呢,比其他小月份少一天呢?原来2月是冬天,与天朝一样,罗马人在冷天杀人,2月是杀人月,凯撒为了表现自己仁慈,把二月减少一天。凯撒生于七月,死后尊为神,七月用他的姓尤里乌斯(Julius)改名为July。屋大维-奥古斯都(Augustus)当了皇帝,又把自己出生的八月改名为 August,八月是偶数月、小月,本来有30天,屋大维给八月增加一天为31天,又从2月砍下一天,这样非闰年的2月只剩下28天,成了天数最少的月份。

儒略历一气用了将近1600 年,用不下去了,因为与天文年的 365.2422 天有误差,时间久了误差越来越大。1582年,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把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的下一天定为10月15日,中间销去10天。同时修改了置闰法则,升级版儒略历以教皇名字改叫格里高利历(Gregorian Calendar),就是所谓公历、西历、洋历。

问题是当时基督教已经分裂了,东正教会拒绝接受天主教搞的新历法,还用儒略历,导致东正教国家和天主教国家的日期不同。又过了 300年,俄国十月革命,按格里高利历法是 11月,按儒略历是 10月,所以叫十月革命。教科书说俄国当时实行俄历,与西历不同,这话不能说错,但不太严格,所谓俄历就是老版儒略历。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改用格里高利历法,儒略历废止。

历法这事不得了,天朝叫正朔,事关王朝合法性的大事。俄国坚持用儒略历,也是正朔,总之吧,【日光之下并无新事】(there is no new thing under the sun),中国有的,洋大人也差不多有,说白了,还是面
看着让人有些蛋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