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不行,国企顶上】央企高调表现进军光伏制造意愿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7:51:23
央企已经开始高调表现出进军光伏制造业的野心

  《环球企业家》记者 王思远

  很久没有从光伏业听到好消息了,Q-cells破产、赛维裁员,这个发轫于2004年资本一度热追的行业此刻跌落到了谷底。然而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光伏敬而远之了,比如中海油。不久前,一位中海油人士向媒体透露了中海油正在洽谈收购阿特斯的消息,“阿特斯暂时尚未接受中海油开出的条件,但中海油并未放弃。”随后,阿特斯董事长瞿晓华以“我目前尚未听说过这个消息”来委婉否认收购。

  不过,现在无疑是央企并购光伏企业的最佳时刻。

  截至2012年4月23日20点,阿特斯市值为1.48亿美元,仅是其市值高峰期的1/10。Solarbuzz分析师廉锐认为,中海油无疑眼光不错,选择了去年表现良好且处于上升势头的阿特斯。爱德蒙罗斯柴尔德中国基金联席董事刘晓雨认为,央企进入光伏制造行业解释得通。早年光伏制造市场容量太小,央企不屑于这块市场。随着光伏制造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光伏下游市场的开启,央企意识到这是大势所趋,并且愿意通过并购这一便捷途径快速进入。“而且现在是市场低迷的时候,价格很好,为什么不收?”刘晓雨说。

  且来看看现在一线光伏制造商的状况。尚德2011年全年净亏损10亿美元,英利全年亏损5亿美元,赛维的负债率更是高达227%。按照这些在美国上市光伏制造商现在的市值,几亿美金就可将其收入囊中。然而他们在资本市场的价值远低于真实价值,尤其是这几年积累下来的品牌价值,一旦市场回暖,则会拥有强劲的增长。

  还记得2010年的美好时光吗?遭遇了金融危机冲击后,2009年光伏行业一片黯淡,iSuppli的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电池组件的平均价格下跌了37.8%,硅片价格下跌了50%,多晶硅价格下跌了80%(这一情形像极了刚刚过去的2011年)。2010年上半年市场开始迅速复燃,也是这一年吸引了无数来自纺织、袜业等各种行业的各色淘金者。如一家给维多利亚秘密做代工的厂商也进入光伏,这间车间在生产内衣,毗邻车间就在生产光伏组件。

  如果对可再生能源长线看好,则会明白低谷只是暂时的,央企在逆市中寻求并购机会也合乎逻辑。“现在行业很有意思,想买的不一定愿意卖,想卖的不一定愿意买。赛维现在谁敢接?”廉锐说。

  “现在中国第二代企业家心态越来越不同,不像第一代企业家那样死勒,所以收购会越来越多。”刘晓雨说。而归属能源领域的光伏行业在中国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下游光伏电站主要由五大电力为主的央企把控。掌握下游装机的央企往上游制造端扩展,尽量挖掘产业链上的利润。中节能、国电已经建立了子公司开展光伏制造业务,其他央企如中海油则开始企图通过并购手段进入。此前,光伏制造业无疑是中国能源领域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主角一直是数家在美上市的民营企业。然而经历行业低谷时期的并购整合后,格局势必重塑。

  有人极度悲观地预测,光伏制造业4/5的市场份额将被央企占领,留给民营企业的仅有1/5的空间。
http://it.chinabyte.com/175/12332675.shtml
 今年2月份,工信部公布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形成:多晶硅领先企业达到5万吨级,骨干企业达到万吨级水平;太阳能电池领先企业达到5GW级,骨干企业达到GW级水平;1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光伏企业;3-4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光伏专用设备企业。这意味着,将会有一部分企业进行扩容。
  
    数月前记者在河南走访时,曾有一家叫林州中升的多晶硅企业,因销路无门而面临破产,曾寻求出售,但因产能和技术等因素,并未寻找到合适的买家。尽管寒冬尚未停止,但国内光伏产业正出现一种新的趋势:优势企业有潜在的扩容空间,同质化严重的中小企业则面临自行消亡的风险。
  
    在国电光伏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忠看来,如果出现好的资产,不排除收购的可能,但更多的会是一种合作关系。事实上,在国际市场屡屡受挫的光伏企业,把国内市场作为主战场的情况下,实行国企与民企的结盟,已经成为新的模式。
  
    9月17日,国电电力(2.38,0.00,0.00%)公告称,其下属公司将与太阳能设备制造商海润光伏联手,将在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设立四家光伏公司。国电电力对四个项目公司的持股比例均为65%,海润光伏的持股比例为35%。本次合资建设的四个光伏电站容量共计69MW,总投资额为9.95亿元。
  
    针对国电电力的这份公告,杨怀进告诉记者:由于国电在发电领域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他们双方早在去年就已经有了合作。
  
    国电电力称,对外投资利用合资双方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拓展在青海、新疆、甘肃和内蒙古地区的太阳能电站业务,符合公司的发展需要和长远规划,将为公司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
  
    事实上,民营企业与国企的联合,一直都不乏存在。2009年,首轮敦煌1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招标中,英利就与国投电力(4.42,-0.02,-0.45%)联合投出了最低竞标价格——每度0.69元,远低于最终确定的每度1.09元。而该项目的最终中标方,则是阿特斯与国电电力联合成功竞标。类似的“联合体”成为当年竞标的主力。
  
    金融危机之前,光伏产业一直是中国民营企业投资的热点。时光回到2001年,施正荣创办尚德电力时,国有资本在光伏领域几乎一片空白。2005 年到2006年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民营光伏企业多达11家。在民营经济强省浙江,就聚集了中国四分之一的光伏企业。随着国企大举进军,光伏发电领域国企的影子也越来越多。
  
    这是否意味着新的国进民退?
  
    徐忠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无论是央企还是民企,双方的优势可以互相结合。因为行业比较年轻,技术更新很快,需要有民企作为补充,相对而言他们的反应速度较快,作为央企可能做电站运营有优势,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不是说国企要把所有的制造板块都纳入到公司,可以通过合资的方式共同进步,双方的资源互补,毕竟还解决了很多的就业。”整体来说,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国企将会在光伏产业的下游占据主导地位,民企的优势还在中上游。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 ... amp;PostID=47419839

专题:光伏业“国进民退” 政府为盲目跃进埋单?
国资正在为上轮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光伏大跃进埋单。光伏产业之殇是谁之祸?是谁将这一曾被认为充满希望的新兴产业推向悬崖边缘?
http://zhuanti.21cbh.com/2012_saiwei/央企已经开始高调表现出进军光伏制造业的野心

  《环球企业家》记者 王思远

  很久没有从光伏业听到好消息了,Q-cells破产、赛维裁员,这个发轫于2004年资本一度热追的行业此刻跌落到了谷底。然而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光伏敬而远之了,比如中海油。不久前,一位中海油人士向媒体透露了中海油正在洽谈收购阿特斯的消息,“阿特斯暂时尚未接受中海油开出的条件,但中海油并未放弃。”随后,阿特斯董事长瞿晓华以“我目前尚未听说过这个消息”来委婉否认收购。

  不过,现在无疑是央企并购光伏企业的最佳时刻。

  截至2012年4月23日20点,阿特斯市值为1.48亿美元,仅是其市值高峰期的1/10。Solarbuzz分析师廉锐认为,中海油无疑眼光不错,选择了去年表现良好且处于上升势头的阿特斯。爱德蒙罗斯柴尔德中国基金联席董事刘晓雨认为,央企进入光伏制造行业解释得通。早年光伏制造市场容量太小,央企不屑于这块市场。随着光伏制造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光伏下游市场的开启,央企意识到这是大势所趋,并且愿意通过并购这一便捷途径快速进入。“而且现在是市场低迷的时候,价格很好,为什么不收?”刘晓雨说。

  且来看看现在一线光伏制造商的状况。尚德2011年全年净亏损10亿美元,英利全年亏损5亿美元,赛维的负债率更是高达227%。按照这些在美国上市光伏制造商现在的市值,几亿美金就可将其收入囊中。然而他们在资本市场的价值远低于真实价值,尤其是这几年积累下来的品牌价值,一旦市场回暖,则会拥有强劲的增长。

  还记得2010年的美好时光吗?遭遇了金融危机冲击后,2009年光伏行业一片黯淡,iSuppli的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电池组件的平均价格下跌了37.8%,硅片价格下跌了50%,多晶硅价格下跌了80%(这一情形像极了刚刚过去的2011年)。2010年上半年市场开始迅速复燃,也是这一年吸引了无数来自纺织、袜业等各种行业的各色淘金者。如一家给维多利亚秘密做代工的厂商也进入光伏,这间车间在生产内衣,毗邻车间就在生产光伏组件。

  如果对可再生能源长线看好,则会明白低谷只是暂时的,央企在逆市中寻求并购机会也合乎逻辑。“现在行业很有意思,想买的不一定愿意卖,想卖的不一定愿意买。赛维现在谁敢接?”廉锐说。

  “现在中国第二代企业家心态越来越不同,不像第一代企业家那样死勒,所以收购会越来越多。”刘晓雨说。而归属能源领域的光伏行业在中国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下游光伏电站主要由五大电力为主的央企把控。掌握下游装机的央企往上游制造端扩展,尽量挖掘产业链上的利润。中节能、国电已经建立了子公司开展光伏制造业务,其他央企如中海油则开始企图通过并购手段进入。此前,光伏制造业无疑是中国能源领域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主角一直是数家在美上市的民营企业。然而经历行业低谷时期的并购整合后,格局势必重塑。

  有人极度悲观地预测,光伏制造业4/5的市场份额将被央企占领,留给民营企业的仅有1/5的空间。
http://it.chinabyte.com/175/12332675.shtml
 今年2月份,工信部公布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形成:多晶硅领先企业达到5万吨级,骨干企业达到万吨级水平;太阳能电池领先企业达到5GW级,骨干企业达到GW级水平;1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光伏企业;3-4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光伏专用设备企业。这意味着,将会有一部分企业进行扩容。
  
    数月前记者在河南走访时,曾有一家叫林州中升的多晶硅企业,因销路无门而面临破产,曾寻求出售,但因产能和技术等因素,并未寻找到合适的买家。尽管寒冬尚未停止,但国内光伏产业正出现一种新的趋势:优势企业有潜在的扩容空间,同质化严重的中小企业则面临自行消亡的风险。
  
    在国电光伏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忠看来,如果出现好的资产,不排除收购的可能,但更多的会是一种合作关系。事实上,在国际市场屡屡受挫的光伏企业,把国内市场作为主战场的情况下,实行国企与民企的结盟,已经成为新的模式。
  
    9月17日,国电电力(2.38,0.00,0.00%)公告称,其下属公司将与太阳能设备制造商海润光伏联手,将在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设立四家光伏公司。国电电力对四个项目公司的持股比例均为65%,海润光伏的持股比例为35%。本次合资建设的四个光伏电站容量共计69MW,总投资额为9.95亿元。
  
    针对国电电力的这份公告,杨怀进告诉记者:由于国电在发电领域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他们双方早在去年就已经有了合作。
  
    国电电力称,对外投资利用合资双方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拓展在青海、新疆、甘肃和内蒙古地区的太阳能电站业务,符合公司的发展需要和长远规划,将为公司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
  
    事实上,民营企业与国企的联合,一直都不乏存在。2009年,首轮敦煌1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招标中,英利就与国投电力(4.42,-0.02,-0.45%)联合投出了最低竞标价格——每度0.69元,远低于最终确定的每度1.09元。而该项目的最终中标方,则是阿特斯与国电电力联合成功竞标。类似的“联合体”成为当年竞标的主力。
  
    金融危机之前,光伏产业一直是中国民营企业投资的热点。时光回到2001年,施正荣创办尚德电力时,国有资本在光伏领域几乎一片空白。2005 年到2006年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民营光伏企业多达11家。在民营经济强省浙江,就聚集了中国四分之一的光伏企业。随着国企大举进军,光伏发电领域国企的影子也越来越多。
  
    这是否意味着新的国进民退?
  
    徐忠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无论是央企还是民企,双方的优势可以互相结合。因为行业比较年轻,技术更新很快,需要有民企作为补充,相对而言他们的反应速度较快,作为央企可能做电站运营有优势,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不是说国企要把所有的制造板块都纳入到公司,可以通过合资的方式共同进步,双方的资源互补,毕竟还解决了很多的就业。”整体来说,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国企将会在光伏产业的下游占据主导地位,民企的优势还在中上游。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 ... amp;PostID=47419839

专题:光伏业“国进民退” 政府为盲目跃进埋单?
国资正在为上轮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光伏大跃进埋单。光伏产业之殇是谁之祸?是谁将这一曾被认为充满希望的新兴产业推向悬崖边缘?
http://zhuanti.21cbh.com/2012_saiwei/

是开始批判公有制的无能抑或贪婪
还是鼓吹私有化应该逆袭?
让自由市场见鬼去吧
太阳能行业行业 是典型的 转移污染!

生产太阳能面板会产生大量污染,因此把面板生产基地 放在发展中国家
然后把太阳能面板运到发达国家,“无污染、清洁环保”的发电。
这个行业国内需求其实没那么大,都是出口赚点打工钱,不过扣了顶环保的绿帽子比较容易拿到地和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