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历史解密:专家发现诸葛亮借刀杀关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05:00:15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整个襄樊之战,首尾长达半年之久,从开始的吴魏使者往来不绝,到后来的曹操不断调遣于禁、庞德、徐晃等率兵增援樊城。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蜀汉方面竟没有采取任何对策。最后当关羽败走麦城,全军覆没之际,蜀军援兵也还是迟迟不至,这引起了后人的纷纷猜疑。最近,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子彦在专业期刊《史学集刊》上撰文指出,关羽之败,败在吴魏联盟绞杀,但真正把关羽送上断头台的却可能是自家人诸葛亮。

襄樊之战,前后半年之久,蜀汉为何不派一兵一卒?对此,学者多有议论。早年,国学大师章太炎曾提出独特见解,他认为,关羽镇守荆州,手握重兵,骄狂不可一世,不但易代(刘备死后)之后将难以对付,即使刘备健在之时,诸葛亮也很难越过关羽这道屏障而摄取更大的权力。故“葛氏”宁可丢失荆州,也要假吴人之手除掉关羽。章太炎的这个观点很是大胆,但仅仅只是猜测。而朱子彦教授在他的文章中则对此观点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刘备、关羽“自小结契”,刘备绝不会“疏慢”到只作壁上观。

朱子彦在文中指出,当时诸葛亮虽不能执掌军政大权,但他明知关羽攻取襄樊条件并不成熟,且完全违背了《隆中对》提出的待“天下有变”,两路北伐曹魏的战略决策。然《三国志》正文及斐注中均未见诸葛劝谏的记载。

退一步而言,即使刘备宠信、纵容关羽,不把《隆中对》放在心上,但襄樊战役打响后,刘备、诸葛亮不可能不全力关注战役进展的一举一动。尽管川、鄂之间山路阻隔,交通不便,信息传播不甚畅通,但整个襄樊战役从建安二十四年7月开始,至12月结束,首尾长达半年之久,蜀汉作为一个完整的新兴政权,不可能没有任何信息传播渠道。关羽攻襄樊,守荆州兵力不足,加之此时孙刘联盟已呈破裂之势,孙吴随时可用奇兵偷袭荆州,诸葛亮深谙兵法,难道他会掉以轻心?众所周知,诸葛一生唯谨慎,从不弄险,他为何不提醒“疏慢”的刘备?

朱子彦认为,只要诸葛亮负起自己作为“军师”的职责,随时将荆州的“险情”提醒刘备,与关羽“自小结契”、情同手足的刘备绝不会“疏慢”到只作壁上观,对兵败临沮(关羽被擒杀之地)的关羽不以一卒相救。所以真正把关羽送上断头台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家人诸葛亮。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除掉关羽呢?这还要从诸葛亮的抱负,以及关羽的为人中寻找答案。

诸葛亮胸怀天下,关羽无疑是他攫取权力的最大障碍。

朱子彦指出,诸葛亮高卧隆中,声称自己“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实则“藏器在身”,是胸怀大志的。他曾对好友石韬、徐庶、孟建云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当三人反问他可仕至何官时,“亮但笑而不言”。笑而不言为何?盖因刺史、郡守一类官职皆不在诸葛亮眼中,而其大志所欲则难以启齿告人也。

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出使东吴,东吴重臣张昭想推荐他侍奉吴主,诸葛亮说:“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贤”、“尽”两字的寓意深长,必须参而悟之。所谓“贤”,即把诸葛亮看成是“贤士”,对待“贤士”的最高规格无非是以“国士”待之,而“尽亮”就很难用一两句话来表达个中之意。

然而,诸葛亮进入刘备集团以后,其地位和权力也是逐步上升和提高的。其实,刘备对诸葛亮亦并非一开始就推心置腹,君臣犹如鱼水。在刘备称帝前后,关羽、张飞的地位均高于诸葛亮,其他如赵云、庞统、法正、黄忠、马超等人的地位亦不低于诸葛亮,正如大多数史家所指出的:刘备与关羽、张飞的关系比之于诸葛亮显然要更进一层。这对于一心欲谋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诸葛亮来说,这个排他性极强的小圈子是他仕途上的严重障碍。

关羽一直瞧不上士大夫,赤壁之战后对诸葛亮很是嫉妒。

朱子彦接着指出,关羽骄横跋扈是出了名的,对此史书多有记载。建安十九年,刘备攻益州,西凉马超来投,马超是当时颇具声望的虎将,刘备得到他喜出望外,即封他为平西将军,位同关羽。远在荆州的关羽闻之极为不满,当即写信给诸葛亮,“问超人才谁可比类”,诸葛亮作书答称,马超“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关羽)之绝伦逸群也”。关羽阅信后,洋洋自得,将信“以示宾客”。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自称关中王,欲重用黄忠为后将军。恐关羽不悦,派费诗往关羽处,同时拜关羽为前将军。但关羽听了此事后,大怒,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关羽如此狂妄,诸葛亮为何不加以制止,反而要曲意逢迎,讨其欢心呢?朱子彦认为,这正是诸葛亮工于心计,深藏不露的韬略。

亮、羽二人的关系如何?史无明文记载。然细加考察,亦可略窥一二。诸葛亮初出茅庐,刘备“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就不悦”。

赤壁之战,诸葛亮建立奇功,不仅巩固了他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而且树立了一定的威信,使关、张等人再也不敢小瞧他。但关羽却由过去的轻视变成了嫉妒,王夫子对此看得十分清楚,他说:“昭烈之败于长坂,羽军独全,曹操渡江,不能以一矢相加遗。而诸葛公东使,鲁肃西结,遂定二国之交,资孙氏以破曹,羽不能有功,而功出于亮。刘琦曰:朝廷养兵三十年,而大功出一儒生。羽于是以忌诸葛者忌肃,因之忌吴,而葛、鲁之成谋,遂为之灭裂而不可复收。”

襄樊之战,不失为诸葛亮除掉关羽的一个好机会。

朱子彦认为,诸葛亮为何想除掉关羽,这和关羽的性格有极大的关系。关羽和张飞的性格截然不同,史书上说:“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意思是说,张飞虽然不善待士卒,但对有才能的士大夫非常敬佩尊重,而关羽虽然爱抚士卒,但却对士大夫始终心存芥蒂,盛气凌人。诸葛亮作为刘备集团中的头号士大夫,当然也在其中。

诸葛亮对关羽目空一切的情况十分清楚,然顾虑其与刘备“恩若兄弟”的特殊关系,加之自己投奔刘备的时间要比关羽晚得多,官职也比关羽低,故不得不“虚与委蛇”,巧为周旋。诸葛亮考虑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是等待时机除掉关羽。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冒然发动襄樊战役,诸葛亮在这样的大好机会来临之时当然不会去提醒对战局“疏慢”的刘备。

(本文资料来自于朱子彦教授的论文《试论诸葛亮的从政心理与丞相之路》,特此致谢!)

■专家档案

朱子彦,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整个襄樊之战,首尾长达半年之久,从开始的吴魏使者往来不绝,到后来的曹操不断调遣于禁、庞德、徐晃等率兵增援樊城。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蜀汉方面竟没有采取任何对策。最后当关羽败走麦城,全军覆没之际,蜀军援兵也还是迟迟不至,这引起了后人的纷纷猜疑。最近,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子彦在专业期刊《史学集刊》上撰文指出,关羽之败,败在吴魏联盟绞杀,但真正把关羽送上断头台的却可能是自家人诸葛亮。

襄樊之战,前后半年之久,蜀汉为何不派一兵一卒?对此,学者多有议论。早年,国学大师章太炎曾提出独特见解,他认为,关羽镇守荆州,手握重兵,骄狂不可一世,不但易代(刘备死后)之后将难以对付,即使刘备健在之时,诸葛亮也很难越过关羽这道屏障而摄取更大的权力。故“葛氏”宁可丢失荆州,也要假吴人之手除掉关羽。章太炎的这个观点很是大胆,但仅仅只是猜测。而朱子彦教授在他的文章中则对此观点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刘备、关羽“自小结契”,刘备绝不会“疏慢”到只作壁上观。

朱子彦在文中指出,当时诸葛亮虽不能执掌军政大权,但他明知关羽攻取襄樊条件并不成熟,且完全违背了《隆中对》提出的待“天下有变”,两路北伐曹魏的战略决策。然《三国志》正文及斐注中均未见诸葛劝谏的记载。

退一步而言,即使刘备宠信、纵容关羽,不把《隆中对》放在心上,但襄樊战役打响后,刘备、诸葛亮不可能不全力关注战役进展的一举一动。尽管川、鄂之间山路阻隔,交通不便,信息传播不甚畅通,但整个襄樊战役从建安二十四年7月开始,至12月结束,首尾长达半年之久,蜀汉作为一个完整的新兴政权,不可能没有任何信息传播渠道。关羽攻襄樊,守荆州兵力不足,加之此时孙刘联盟已呈破裂之势,孙吴随时可用奇兵偷袭荆州,诸葛亮深谙兵法,难道他会掉以轻心?众所周知,诸葛一生唯谨慎,从不弄险,他为何不提醒“疏慢”的刘备?

朱子彦认为,只要诸葛亮负起自己作为“军师”的职责,随时将荆州的“险情”提醒刘备,与关羽“自小结契”、情同手足的刘备绝不会“疏慢”到只作壁上观,对兵败临沮(关羽被擒杀之地)的关羽不以一卒相救。所以真正把关羽送上断头台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家人诸葛亮。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除掉关羽呢?这还要从诸葛亮的抱负,以及关羽的为人中寻找答案。

诸葛亮胸怀天下,关羽无疑是他攫取权力的最大障碍。

朱子彦指出,诸葛亮高卧隆中,声称自己“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实则“藏器在身”,是胸怀大志的。他曾对好友石韬、徐庶、孟建云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当三人反问他可仕至何官时,“亮但笑而不言”。笑而不言为何?盖因刺史、郡守一类官职皆不在诸葛亮眼中,而其大志所欲则难以启齿告人也。

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出使东吴,东吴重臣张昭想推荐他侍奉吴主,诸葛亮说:“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贤”、“尽”两字的寓意深长,必须参而悟之。所谓“贤”,即把诸葛亮看成是“贤士”,对待“贤士”的最高规格无非是以“国士”待之,而“尽亮”就很难用一两句话来表达个中之意。

然而,诸葛亮进入刘备集团以后,其地位和权力也是逐步上升和提高的。其实,刘备对诸葛亮亦并非一开始就推心置腹,君臣犹如鱼水。在刘备称帝前后,关羽、张飞的地位均高于诸葛亮,其他如赵云、庞统、法正、黄忠、马超等人的地位亦不低于诸葛亮,正如大多数史家所指出的:刘备与关羽、张飞的关系比之于诸葛亮显然要更进一层。这对于一心欲谋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诸葛亮来说,这个排他性极强的小圈子是他仕途上的严重障碍。

关羽一直瞧不上士大夫,赤壁之战后对诸葛亮很是嫉妒。

朱子彦接着指出,关羽骄横跋扈是出了名的,对此史书多有记载。建安十九年,刘备攻益州,西凉马超来投,马超是当时颇具声望的虎将,刘备得到他喜出望外,即封他为平西将军,位同关羽。远在荆州的关羽闻之极为不满,当即写信给诸葛亮,“问超人才谁可比类”,诸葛亮作书答称,马超“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关羽)之绝伦逸群也”。关羽阅信后,洋洋自得,将信“以示宾客”。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自称关中王,欲重用黄忠为后将军。恐关羽不悦,派费诗往关羽处,同时拜关羽为前将军。但关羽听了此事后,大怒,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关羽如此狂妄,诸葛亮为何不加以制止,反而要曲意逢迎,讨其欢心呢?朱子彦认为,这正是诸葛亮工于心计,深藏不露的韬略。

亮、羽二人的关系如何?史无明文记载。然细加考察,亦可略窥一二。诸葛亮初出茅庐,刘备“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就不悦”。

赤壁之战,诸葛亮建立奇功,不仅巩固了他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而且树立了一定的威信,使关、张等人再也不敢小瞧他。但关羽却由过去的轻视变成了嫉妒,王夫子对此看得十分清楚,他说:“昭烈之败于长坂,羽军独全,曹操渡江,不能以一矢相加遗。而诸葛公东使,鲁肃西结,遂定二国之交,资孙氏以破曹,羽不能有功,而功出于亮。刘琦曰:朝廷养兵三十年,而大功出一儒生。羽于是以忌诸葛者忌肃,因之忌吴,而葛、鲁之成谋,遂为之灭裂而不可复收。”

襄樊之战,不失为诸葛亮除掉关羽的一个好机会。

朱子彦认为,诸葛亮为何想除掉关羽,这和关羽的性格有极大的关系。关羽和张飞的性格截然不同,史书上说:“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意思是说,张飞虽然不善待士卒,但对有才能的士大夫非常敬佩尊重,而关羽虽然爱抚士卒,但却对士大夫始终心存芥蒂,盛气凌人。诸葛亮作为刘备集团中的头号士大夫,当然也在其中。

诸葛亮对关羽目空一切的情况十分清楚,然顾虑其与刘备“恩若兄弟”的特殊关系,加之自己投奔刘备的时间要比关羽晚得多,官职也比关羽低,故不得不“虚与委蛇”,巧为周旋。诸葛亮考虑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是等待时机除掉关羽。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冒然发动襄樊战役,诸葛亮在这样的大好机会来临之时当然不会去提醒对战局“疏慢”的刘备。

(本文资料来自于朱子彦教授的论文《试论诸葛亮的从政心理与丞相之路》,特此致谢!)

■专家档案

朱子彦,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有道理
的确值得深究
闻所未闻,不过似乎有些道理。[em06]
<P>怎么看起来和"曹操是女人"那个辩题有点相似呢?</P><P>疑邻窃斧,小人之心.</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4 13:19:39编辑过]
<B>以下是引用<I>zhaihs</I>在2005-2-4 12:55:29的发言:</B>

<P>转贴 hellcat 网友的一段话:</P>
<P>后主失去了大靠山,自然悲痛异常,我们不能不说,阿斗和孔明之间是有一份很真挚的感情的。一片悲痛声中,竟然有一位叫李邈还是张邈的我不记得了,上书说诸葛亮死得好,不然他一定会阴谋夺位的。阿斗气得直接下令宰了这个倒霉蛋。这位有勇气的朋友在诸葛亮生前也是经常这样说的,但是孔明保护了他,现在没有了这个保护,怨他自已倒霉。</P>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典型。
根据《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
<P>传说中刘关张诸葛赵云是一群同志</P><P>而诸葛与关羽之争是出于嫉妒</P>[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5][em05][em05]
<P>TNND,今天反正没事,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P><P>对这种自以为目光如炬,实为小人之心之辈不骂几句真TM生气。</P><P>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按朱子彦先生的思路走。</P><P>论刘备阴谋杀关羽</P><P> 建安十六年(211),刘备应刘璋之请率军西征入川,留诸葛亮、关羽镇守荆州。次年,曹操率大军击吴,羽执行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与曹将乐进、于禁战于青泥(今湖北省安陆县东),击退了曹兵的进攻。
    建安十九年(214),刘备进攻雒城(今四川省广汉县)失利,随同刘备入川的庞统阵亡,急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入川支援,留关羽独守荆州。是年六月,刘备攻克成都,自领益州牧,正式任命关羽都督荆州事务。</P><P>小注:任命关羽守荆州的是刘备,此刘备阴谋杀关羽之一,并且从关羽手下一调兵就调走张飞、赵云、诸葛亮三大高手,架空关羽,但属于同一次调动,算一点五。</P><P>又:这次人员调动,蜀国自刘备以下,无人反对,无人谏议,以此文论证方法论之,要谋杀关羽的,还应包括了刘备、关羽本人、张飞、赵云、诸葛亮(按本文的说法,诸葛亮应在前面的决策者之后所以才会嫉妒)…几乎整个蜀汉集团…(若以此论之,关羽该杀,不杀都不足以平百官(还包括他的兄弟和他自己)之愤)</P><P>公元217年春,曹操由合肥大举进攻孙权时,孙权曾派使者向曹操请求投降,曹操答应愿建立友好关系。这一年鲁肃病死,主张取荆州的吕蒙上任。</P><P>小注:孙曹这个时候就有联合的趋向(虽然后来又打了几下),刘备作为带头大哥,不提醒兄弟注意安全,此刘备阴谋杀关羽之二。</P><P>建安二十四年(219)六月,刘备击败曹操占领汉中,七月自称“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列“五虎上将”之首。</P><P>小注:自己称汉中王,拜“前将军”,这样让关羽骄傲(大哥是王,自己是将军,不值得骄傲吗?)--第三条刘备阴谋杀关羽的罪名。还给节钺,列五虎上将之首(本人觉得这个很不好,叫什么不好,叫“呜呼上将”,算第三点五条吧),远超过其他武将的待遇,这不更让他骄傲自满吗?第四条。</P><P>同年八月(或有说七月的),关羽乘孙权进攻合肥、曹操带兵在关中之机,发动了北攻襄樊战役。率其主力北上攻打樊城、襄阳,放水淹杀曹军,斩杀曹将庞德,收降于禁,威镇华夏。</P><P>小注:注意注意,刘备作为最高决策者,不但没有从身边派一个智谋之士去赶紧协助关羽,也没有让任何一个地位高的人包括自己(诸葛亮地位那么低,他还不配)去提醒关羽要注意防守,按基本国策办。甚至连一个地位低的诸葛亮都没给他派,刘备其心可诛,其心可诛。第五条刘备阴谋杀关羽的罪名。</P><P>十月,曹操引军回来到达洛阳。</P><P>这个时候,刘备还不火速派人对自己的兄弟关羽加以提醒,真是没良心啊,第六条。</P><P>然后就开始正戏了:</P><P>同年十月,孙权遣吕蒙抄其后路,袭取荆州。羽腹背受敌,军心涣散,处境危艰。</P><P>据守上庸(今湖北竹溪县)的刘封、孟达本可接应一下关羽,但他们按兵不动。</P><P>看看,不但不帮忙,给关羽后方安排的还是刘封这样与关羽不和的将领,刘备谋杀关羽罪证七。</P><P>关羽自知已陷入孤立穷困的境地,西走麦城(今当阳河容),最后只剩下10余骑朝南漳方向逃跑,于这年十二月,被孙权部将潘璋部下马忠,在章乡(今远安)擒获,与其子关平等一起被杀。</P><P>(有人说了,不对啊,这不总共四个月吗,朱先生怎么说半年呢?这个这个,今天天气哈哈哈……)</P><P>心理分析:刘备的荆州是借来的,不稳当,他明知关羽守荆州这块三家必争之地危险,为了实现三分对策,但为了夺取荆州之事能名正言顺,故意送妨主劣马让庞统乘坐,阴谋干掉庞统,然后名正言顺的从关羽手下调走能人张、赵、诸,然后等关羽死后就可以派兵以复仇之名夺取荆州。</P><P> 综上所述,刘备谋杀关羽罪名成立</P>
<P>从我对刘备谋杀关羽这样的论证就可以看出,史书对很多事不可能记载得那么详细,因而给我们了很大的想象和“论证”空间。但以这种“莫须有”的罪名来指控历史上一个著名的贤相,只不过某些人邀名之举。</P><P>文中说的诸葛亮“志在天下”,又故意说得很隐晦,说因此要杀关羽,其实不过绕着弯说诸葛亮想自己当皇帝所以才杀关羽而已。</P><P>我看诸葛亮决非自己想当皇帝的人,并且对蜀汉极度忠心:</P><P>1、刘备有知人之明:托孤。2、子孙:一子,一孙,皆忠烈 3、 带领出来的人:忠烈 4、亲戚朋友:极少任用(反而有因为是他亲戚而不任用的,有的反对他的倒任用了) 5、辅助后主:先后皆有贤相管束 6、老婆数目:少,一妻一妾</P><P>7、财产:死后有桑八百株  </P><P>8、掌控军、政大权且民心归附:死而后已 历史上的造反派或隐蔽的造反派没有能满足这八条的。</P><P>第1条,不用说。</P><P>第2、6条:古代想当皇帝或想让后代当皇帝的人(阿瞒)都要多生几个以便优中取优后继承自己或别人 [em07]的皇位。一个老婆忙不过来就要多找几个了。</P><P>第3、2条 近朱者赤  第4条:根本不培养羽翼</P><P> 第5条 想名正言顺造反的只会故意让小皇帝做错事,自己或收取民心或乘机作乱</P><P>第7条 想造反的会努力捞钱再大把花出去</P><P>第8条:这一条简直是每个想当皇帝的人梦寐以求的,一得到就造反</P><P>而这一条诸葛亮辅助后主就有,到李严罢官时完全具备条件。</P>
<P>因此说:朱子彦这种人</P><P>夸夸其谈以邀名</P><P>指忠为奸而害国。 </P><P>称帝必夏桀商纣之流</P><P>为相定秦桧似道之属</P><P>活则李邈弥衡之辈</P><P>阉则赵高忠贤之徒</P><P>唯一途耳.</P>
吃饱了没事干的人弄出来的东西,没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