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沈飞和歼8说几句好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7:49:23
网上对沈飞和歼8骂的太凶了,为沈飞和歼8说几句好话。

记得85年以前,中国的一架飞机要配4套起落架,因为当时用的是苏联型号的起落架用钢,
在赵振业院士的带领下(当时还不是院士),通过和沈飞的型号合作(主要是歼8,好像还有
沈飞的其他型号,可能是歼7),使得起落架寿命和整机同寿,有了一个飞跃。
我要说的就是歼8这个型号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其实是有大贡献的,是基础性的。
到后来,成飞的歼10才用上这种钢,也是借了歼8的光。

我要说的是其实中航各个公司之间的配合是非常好的,就跟请兄弟一样,不存在技术壁垒,
技术是通用的。




如今,过着「早晨上海,中午北京」忙碌生活的人,在感慨空中交通使世界变得更「小」时,也许只有在诸如《紧急迫降》等特效电影中,才能感受到安全的飞机起落架之重要了。曾几何时,中国飞机制造业一直饱受起落架寿命短、抗疲劳强度低等难题困扰。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业用他研制的超高强度钢材料起落架支撑起了中国航空事业的腾飞,并创造出足令国人自豪的「赶美超欧」成就。

 赵振业院士真正带领科研团队、以课题负责人身份作成功的项目是在1969年中国利用前苏联安─12军用战术运输机的基础上自行研制的运八飞机。赵振业负责发动机WJ6的压气机材料研制,当时别人做了几年没有做出来,「领导决定要么不做,要么课题组换人,当时大家都不敢轻易接手」。被视为家庭出身不好的赵振业这才有机会真正独立承担课题。1973年材料研制成功装机运行,一次性成功,至今已经安全渡过近两个寿命期、5,000小时的使用寿命,赵振业团队为该发动机研制的钢材料如今也广泛用于地面发电机等设备,成为中国当前使用寿命最长的发动机之一。「我也因为这个课题的成功开始渐渐崭露头角」,每当讲述起这段经历,赵振业总是叮嘱自己的学生,第一次机会一定要把握好!

「歼七」战机改型成功

 1975年,中国开始研制双25飞机,由于飞机飞行速度增加和发动机散热导致后机身温度增高,原有的钢材料无法耐高温,「当时世界上只有美国掌握一种结构钢能够达到标准」,接手了500度以下的中温超高强度钢的研制,赵振业决心做出中国自己的中温超高强度材料。1985年5月,后机身采用赵振业所研制中温超高强度钢的歼七战斗机改型机试飞成功,而中国也成为迄今世界唯一研制成功中温超高强度结构钢的国家。

研发「抗疲劳」起落架

 长期以来,中国飞机起落架抗疲劳能力一直达不到要求,经常出现故障,起落架质量大大落后于国外。1982年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发展新型钢材料,以解决飞机起落架抗疲劳能力弱的难题。1984年,赵振业在别人做了两年没有成功的情况下临危受命,接手起落架钢的研制。他比较美国同种钢材的各项性能标准,总结此前失败原因,提出了原材料降硫、提纯,同时增加材料断比的改进技术,仅经过1年试制,就成功炼制成欧美长期保密的航空材料300M钢。材料研制成功了,赵振业开始思考如何将材料制造成符合要求的起落架,他发现从材料到成品之间的应用性工艺缺乏是起落架不合格的重要原因,于是决心将自己的研究转到此方向上来。

创「抗疲劳体系」起落架强度超美

 赵振业研究了从钢材料制成飞机起落架的整个工艺流程后发现,硬度、抗疲劳强度都完全符合标准的300M钢对硬力集中非常敏感,钢材料在做成起落架成品后,硬力集中使其抗疲劳度降低了。「当时为解决这个问题,前后做了10多种工艺都没成功」,经过近5年研究,赵振业提出「无硬力集中抗疲劳」概念,他创立的「抗疲劳应用体系」使材料制出成品后抗疲劳强度丝毫不变,解决了起落架疲劳强度不够的难题。在「抗疲劳应用体系」下利用300M钢制作的起落架不但达到了歼8战斗机3,000小时的寿命要求,更超过美国的同类飞机5,000小时的寿命,并且在增加速度和载荷30%的情况下继续安全飞行1,000小时。 1990年飞机投产至今,未出现任何问题。从此,中国制造的所有型号飞机都安装了这种安全的起落架,「这证明了美国能做到的,我们同样能做到。」赵振业这样表示。

超强不锈钢 世界最先进

 「抗疲劳应用体系」在超高强度钢材料上大获成功后,赵振业将这套理论应用到不锈钢上,而抗疲劳的超高强度不锈钢在美国几十年都未研制成功。2000年赵振业的科研团队将不锈钢的强度增加到了1900兆帕,截至今年这个数字成为世界最高水平。而几乎同时,超过美国当前水平的超高强度齿轮轴承钢也在赵振业的实验室里研制成功。

 至此,赵振业研制的中温超高强度结构钢、超高强度钢、超高强度不锈钢、超高强度齿轮轴承钢、尤其是他创立的在超高强度材料领域起到支撑作用的「抗疲劳应用体系」,使中国超高强度材料领域有了清晰的体系,中国航空事业拥有了长寿命材料的有力支撑。

饱经困苦 依然感恩

1937年赵振业出生于河南省原阳县一个黄河边上的农村,出身于教书先生家庭的他从小伶俐聪明,读书上进,一路从「人之初,性本善」念到「声光化电」。1958年,拿着父亲七凑八借的钱买来一张火车票,赵振业来到了西北工业大学。由于教书先生的父亲被打成右派,赵振业的家庭已从小时候的衣食无忧到了窘困的境地,此时他身上除了一张车票身无分文,「父亲说:如果学校能给助学金你就住下,不然就回来」。赵振业回忆,大学四年里他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没看过一次电影。假期里,为了省下路费,他申请帮老师刻蜡板、印油印教材,「虽然回不了家,但能拿到一些补助」。大学4年仅有一次回家是到洛阳拖拉机厂实习时,「到了家门口,才回去一次」。虽然比起同龄人艰难很多,但回想半个世纪前的年轻岁月,赵振业依然心怀「感恩」之情。

接手烂摊子 攻坚凭执着

 回顾自己40多年科研历程,赵振业笑言由于出身问题「我没当过头」,自己的几个大项目也都是在别人做不出来的情况下才有机会接手,而对「做出一点事情」来的执着是他成功的精神动力。文革时,很多人都在「逍遥」,很少有人安心工作。由于父亲是右派,赵振业无事可做,每天查资料成了他唯一的爱好和乐趣,以至于资料室管理员都对这个每天来给他增加工作量的小伙子厌烦了,「当时看的资料很多不是本专业的,可后来做材料都用上了」,后来有同学请带领赵振业所在团队的导师推荐资料读,导师指着赵振业说:「我读过的资料他都读了,你们问他吧」。

 如今,虽已年届古稀,赵振业凭着自己多年自学,依然可以阅读日文、英文原版资料,随时掌握行业内最新动态。

 「搞材料的人最辛苦,成果没作出之前很难让别人知道你做的是什么,但是不做事的人,是无法体会做成一件事情后的成就感。」「只要认真做一定会有好结果。」回顾自己的科研路,赵振业面带微笑。

自认「不合潮流」

 如今身为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的赵振业连一名秘书都没给自己配,「人家给我当秘书,我不能像当大官的一样将来给人家什么好职位,所以我不配(秘书)」。赵振业戏称自己是个「不合潮流的人」,他坦言,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科研管理者总希望自己的团队快出成绩,因而导致了一大批不合格产品出现,每次有这样的学术论文答辩或产品鉴定会请他参加,他都毫不留情拒绝通过。跟着他做课题的学生很少不用心,「不用心根本在我这干不下去」,许多同行和学生知道他的性格,慢慢地很少有人请他做答辩了,「他们知道我这一关难过」。回顾一生,自己的事业并没有受到太大坎坷,他把这归功于自己事事严谨。而每年研究院里新生入学教育课,赵振业都要反覆叮嘱学生们记住,做研究之前,一定要想着「你做的课题关系着驾驶飞机者的生命,对那个人的生命和他家人要负责。」「实验哪怕多做几次,吃一点苦,坏掉一台试验仪器都不怕。」

 如今年届古稀,赵振业住在远离北京市区的香山附近,每到周末与老伴看看电视爬爬山,呼吸着新鲜空气,看着香山万顷红叶、蓝天碧水,偶尔天空飞过一架飞机,赵振业感到由衷的幸福和欣慰。

赵振业院士简历

1937年 出生于河南省原阳县姚村。金属材料专家

1961年 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

2005年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现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航空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学会理事。

 ■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5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合金钢设计》专着。
网上对沈飞和歼8骂的太凶了,为沈飞和歼8说几句好话。

记得85年以前,中国的一架飞机要配4套起落架,因为当时用的是苏联型号的起落架用钢,
在赵振业院士的带领下(当时还不是院士),通过和沈飞的型号合作(主要是歼8,好像还有
沈飞的其他型号,可能是歼7),使得起落架寿命和整机同寿,有了一个飞跃。
我要说的就是歼8这个型号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其实是有大贡献的,是基础性的。
到后来,成飞的歼10才用上这种钢,也是借了歼8的光。

我要说的是其实中航各个公司之间的配合是非常好的,就跟请兄弟一样,不存在技术壁垒,
技术是通用的。




如今,过着「早晨上海,中午北京」忙碌生活的人,在感慨空中交通使世界变得更「小」时,也许只有在诸如《紧急迫降》等特效电影中,才能感受到安全的飞机起落架之重要了。曾几何时,中国飞机制造业一直饱受起落架寿命短、抗疲劳强度低等难题困扰。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业用他研制的超高强度钢材料起落架支撑起了中国航空事业的腾飞,并创造出足令国人自豪的「赶美超欧」成就。

 赵振业院士真正带领科研团队、以课题负责人身份作成功的项目是在1969年中国利用前苏联安─12军用战术运输机的基础上自行研制的运八飞机。赵振业负责发动机WJ6的压气机材料研制,当时别人做了几年没有做出来,「领导决定要么不做,要么课题组换人,当时大家都不敢轻易接手」。被视为家庭出身不好的赵振业这才有机会真正独立承担课题。1973年材料研制成功装机运行,一次性成功,至今已经安全渡过近两个寿命期、5,000小时的使用寿命,赵振业团队为该发动机研制的钢材料如今也广泛用于地面发电机等设备,成为中国当前使用寿命最长的发动机之一。「我也因为这个课题的成功开始渐渐崭露头角」,每当讲述起这段经历,赵振业总是叮嘱自己的学生,第一次机会一定要把握好!

「歼七」战机改型成功

 1975年,中国开始研制双25飞机,由于飞机飞行速度增加和发动机散热导致后机身温度增高,原有的钢材料无法耐高温,「当时世界上只有美国掌握一种结构钢能够达到标准」,接手了500度以下的中温超高强度钢的研制,赵振业决心做出中国自己的中温超高强度材料。1985年5月,后机身采用赵振业所研制中温超高强度钢的歼七战斗机改型机试飞成功,而中国也成为迄今世界唯一研制成功中温超高强度结构钢的国家。

研发「抗疲劳」起落架

 长期以来,中国飞机起落架抗疲劳能力一直达不到要求,经常出现故障,起落架质量大大落后于国外。1982年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发展新型钢材料,以解决飞机起落架抗疲劳能力弱的难题。1984年,赵振业在别人做了两年没有成功的情况下临危受命,接手起落架钢的研制。他比较美国同种钢材的各项性能标准,总结此前失败原因,提出了原材料降硫、提纯,同时增加材料断比的改进技术,仅经过1年试制,就成功炼制成欧美长期保密的航空材料300M钢。材料研制成功了,赵振业开始思考如何将材料制造成符合要求的起落架,他发现从材料到成品之间的应用性工艺缺乏是起落架不合格的重要原因,于是决心将自己的研究转到此方向上来。

创「抗疲劳体系」起落架强度超美

 赵振业研究了从钢材料制成飞机起落架的整个工艺流程后发现,硬度、抗疲劳强度都完全符合标准的300M钢对硬力集中非常敏感,钢材料在做成起落架成品后,硬力集中使其抗疲劳度降低了。「当时为解决这个问题,前后做了10多种工艺都没成功」,经过近5年研究,赵振业提出「无硬力集中抗疲劳」概念,他创立的「抗疲劳应用体系」使材料制出成品后抗疲劳强度丝毫不变,解决了起落架疲劳强度不够的难题。在「抗疲劳应用体系」下利用300M钢制作的起落架不但达到了歼8战斗机3,000小时的寿命要求,更超过美国的同类飞机5,000小时的寿命,并且在增加速度和载荷30%的情况下继续安全飞行1,000小时。 1990年飞机投产至今,未出现任何问题。从此,中国制造的所有型号飞机都安装了这种安全的起落架,「这证明了美国能做到的,我们同样能做到。」赵振业这样表示。

超强不锈钢 世界最先进

 「抗疲劳应用体系」在超高强度钢材料上大获成功后,赵振业将这套理论应用到不锈钢上,而抗疲劳的超高强度不锈钢在美国几十年都未研制成功。2000年赵振业的科研团队将不锈钢的强度增加到了1900兆帕,截至今年这个数字成为世界最高水平。而几乎同时,超过美国当前水平的超高强度齿轮轴承钢也在赵振业的实验室里研制成功。

 至此,赵振业研制的中温超高强度结构钢、超高强度钢、超高强度不锈钢、超高强度齿轮轴承钢、尤其是他创立的在超高强度材料领域起到支撑作用的「抗疲劳应用体系」,使中国超高强度材料领域有了清晰的体系,中国航空事业拥有了长寿命材料的有力支撑。

饱经困苦 依然感恩

1937年赵振业出生于河南省原阳县一个黄河边上的农村,出身于教书先生家庭的他从小伶俐聪明,读书上进,一路从「人之初,性本善」念到「声光化电」。1958年,拿着父亲七凑八借的钱买来一张火车票,赵振业来到了西北工业大学。由于教书先生的父亲被打成右派,赵振业的家庭已从小时候的衣食无忧到了窘困的境地,此时他身上除了一张车票身无分文,「父亲说:如果学校能给助学金你就住下,不然就回来」。赵振业回忆,大学四年里他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没看过一次电影。假期里,为了省下路费,他申请帮老师刻蜡板、印油印教材,「虽然回不了家,但能拿到一些补助」。大学4年仅有一次回家是到洛阳拖拉机厂实习时,「到了家门口,才回去一次」。虽然比起同龄人艰难很多,但回想半个世纪前的年轻岁月,赵振业依然心怀「感恩」之情。

接手烂摊子 攻坚凭执着

 回顾自己40多年科研历程,赵振业笑言由于出身问题「我没当过头」,自己的几个大项目也都是在别人做不出来的情况下才有机会接手,而对「做出一点事情」来的执着是他成功的精神动力。文革时,很多人都在「逍遥」,很少有人安心工作。由于父亲是右派,赵振业无事可做,每天查资料成了他唯一的爱好和乐趣,以至于资料室管理员都对这个每天来给他增加工作量的小伙子厌烦了,「当时看的资料很多不是本专业的,可后来做材料都用上了」,后来有同学请带领赵振业所在团队的导师推荐资料读,导师指着赵振业说:「我读过的资料他都读了,你们问他吧」。

 如今,虽已年届古稀,赵振业凭着自己多年自学,依然可以阅读日文、英文原版资料,随时掌握行业内最新动态。

 「搞材料的人最辛苦,成果没作出之前很难让别人知道你做的是什么,但是不做事的人,是无法体会做成一件事情后的成就感。」「只要认真做一定会有好结果。」回顾自己的科研路,赵振业面带微笑。

自认「不合潮流」

 如今身为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的赵振业连一名秘书都没给自己配,「人家给我当秘书,我不能像当大官的一样将来给人家什么好职位,所以我不配(秘书)」。赵振业戏称自己是个「不合潮流的人」,他坦言,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科研管理者总希望自己的团队快出成绩,因而导致了一大批不合格产品出现,每次有这样的学术论文答辩或产品鉴定会请他参加,他都毫不留情拒绝通过。跟着他做课题的学生很少不用心,「不用心根本在我这干不下去」,许多同行和学生知道他的性格,慢慢地很少有人请他做答辩了,「他们知道我这一关难过」。回顾一生,自己的事业并没有受到太大坎坷,他把这归功于自己事事严谨。而每年研究院里新生入学教育课,赵振业都要反覆叮嘱学生们记住,做研究之前,一定要想着「你做的课题关系着驾驶飞机者的生命,对那个人的生命和他家人要负责。」「实验哪怕多做几次,吃一点苦,坏掉一台试验仪器都不怕。」

 如今年届古稀,赵振业住在远离北京市区的香山附近,每到周末与老伴看看电视爬爬山,呼吸着新鲜空气,看着香山万顷红叶、蓝天碧水,偶尔天空飞过一架飞机,赵振业感到由衷的幸福和欣慰。

赵振业院士简历

1937年 出生于河南省原阳县姚村。金属材料专家

1961年 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

2005年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现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航空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学会理事。

 ■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5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合金钢设计》专着。
有些主机厂所根本就不重视材料基础研究,设计连材料设计都没有,选材一塌糊涂。
沈飞为中国的航空工业和国防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有一段时间不思进取,功不掩过.过不抵功,应客观评价
材料才是中国工业之痛,而不是设计!
对松陵厂了解一点,不过我是既不会黑它也不会夸它,这些年北方国企特有的毛病它也都有,市场经济需要市场行为,当年就是因为计划经济习惯惹恼了军方留下了恶果,这个是自己惹的祸怨不得别人。歼8在SF产能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还在改型生产,那是没办法,特有的一个长处目前还真没法替代,不过看了二十多年烦得很,不提这个也罢。知耻后勇不应当是口号,水果走了条好路,粽子希望也能顺应需求,沈霍伊的帽子该扔掉了。
超强不锈钢 世界最先进

 「抗疲劳应用体系」在超高强度钢材料上大获成功后,赵振业将这套理论应用到不锈钢上,而抗疲劳的超高强度不锈钢在美国几十年都未研制成功。2000年赵振业的科研团队将不锈钢的强度增加到了1900兆帕,截至今年这个数字成为世界最高水平。而几乎同时,超过美国当前水平的超高强度齿轮轴承钢也在赵振业的实验室里研制成功。

 至此,赵振业研制的中温超高强度结构钢、超高强度钢、超高强度不锈钢、超高强度齿轮轴承钢、尤其是他创立的在超高强度材料领域起到支撑作用的「抗疲劳应用体系」,使中国超高强度材料领域有了清晰的体系,中国航空事业拥有了长寿命材料的有力支撑。
看到这米格25要哭了。。。。。。。
没话说是最好的表态
打这么多 很幸苦...
赵振业说,我都做出来了,有人居然还要到国外去买不如我的
缺无花 发表于 2012-9-22 21:14
沈飞为中国的航空工业和国防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有一段时间不思进取,功不掩过.过不抵功,应客观评价
你对沈飞有多少了解?估计也就仅仅是通过网上网友的只言片语吧。
在对一个事物没什么了解认识时就大肆评论其是非,恐怕不妥吧。
笨笨的猪 发表于 2012-9-22 21:32
超强不锈钢 世界最先进

 「抗疲劳应用体系」在超高强度钢材料上大获成功后,赵振业将这套理论应用到不 ...
--------看到这米格25要哭了。。。。。。。


飞机上有很多钢材,赵振业的超高强度钢专门用于起落架。中国
以前的起落架用钢就是苏联型号仿制的。如果MIG25用的是此类钢材,
那么MIG25整机寿命会换4套起落架,当然有可能会少一些,因为MIG25的整机寿命
有可能更短。
engp7773 发表于 2012-9-22 23:28
--------看到这米格25要哭了。。。。。。。
是机体疲劳多些还是起落架多些?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地理位置太偏了,在温泉那,想留住人才真不容易。前几年,有多少心气高的年轻人愿意留在出门就是庄稼地的地方。都去外企了。
笨笨的猪 发表于 2012-9-22 23:35
是机体疲劳多些还是起落架多些?
不知道你问的是什么意思?

起落架是应力最集中的地方,尤其是下降,冲击力很大。
有专门疲劳实验室模拟起落应力给起落架做实验,要做好几个月,
几千个起落架次。
大猫---天枰 发表于 2012-9-22 21:21
对松陵厂了解一点,不过我是既不会黑它也不会夸它,这些年北方国企特有的毛病它也都有,市场经济需要市场行 ...
是啊,不该叫沈霍伊了,改名沈洛马如何?
弱水 发表于 2012-9-22 21:08
有些主机厂所根本就不重视材料基础研究,设计连材料设计都没有,选材一塌糊涂。
有,全有,飞机设计所就像北航的系一样。材料这块,什么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各个研究室都有。其他的什么雷达研究室之类的也齐全。
但是这些研究室的力量和设备包括资金都不如中航的专业大研究所研究院。
秦越人 发表于 2012-9-22 23:41
是啊,不该叫沈霍伊了,改名沈洛马如何?
这个就得看它今后做的怎么样了,如果搞的不好,叫沈米格俺都没意见。:D
engp7773 发表于 2012-9-22 23:40
不知道你问的是什么意思?

起落架是应力最集中的地方,尤其是下降,冲击力很大。
米格25是钢做的吧?机体高速飞行疲劳大不?大过载飞行疲劳大不?
大猫---天枰 发表于 2012-9-22 23:44
这个就得看它今后做的怎么样了,如果搞的不好,叫沈米格俺都没意见。
由山寨毛货转向山寨美货,虽然还是山寨,究竟还是有点长进了。
repulse123 发表于 2012-9-22 23:17
你对沈飞有多少了解?估计也就仅仅是通过网上网友的只言片语吧。
在对一个事物没什么了解认识时就大肆评 ...
请明言我是怎样"大肆评论其是非"的
笨笨的猪 发表于 2012-9-22 23:48
米格25是钢做的吧?机体高速飞行疲劳大不?大过载飞行疲劳大不?
我说的是起落架用钢,起落架只在起落的时候受力,和大过载飞行疲劳有什么关系,?
人家说好汉不提当年勇,沈飞现在还好意思说八爷啊?都啥年代了?难道10年后沈飞还要说八爷的事情?
说了解?你们怎么不说说部队上是怎么评价七爷和八爷的?
部队是怎么评价成飞和沈飞做事对待客户态度的?

沈蜜的脸皮到底有多厚?
bvvccat 发表于 2012-9-23 10:26
人家说好汉不提当年勇,沈飞现在还好意思说八爷啊?都啥年代了?难道10年后沈飞还要说八爷的事情?
说了解?你们 ...
你的脸皮有多厚?
航空企业不是为了满足某些伪军迷的感受才进研制和生产的。
支持沈飞,支持粽子
支持沈飞,支持粽子
8爷在发展史上作出的贡献是不能否认的,特别是在其机体上做出的各种实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我反对的是无限制的吹嘘8爷,甚至有的认为现在能发射主动弹的8爷也是杀器这种调调。8爷毕竟要完成历史使命了,我觉得如果可能的话,在8爷身上可以换上WS13(传说中的)做实验,为粽子做点最后的余热吧。
至于SF,现在的问题是黑太多了,而且黑和C粉不太好区分,有的时候混淆,显得黑的队伍太庞大了
bvvccat 发表于 2012-9-23 10:26
人家说好汉不提当年勇,沈飞现在还好意思说八爷啊?都啥年代了?难道10年后沈飞还要说八爷的事情?
说了解?你们 ...
8爷管怎么还被PLA订购了近百架,但是同期的歼7-C,D,可是哭着喊着,求着定了十几架。
yunhuo 发表于 2012-9-23 10:47
8爷管怎么还被PLA订购了近百架,但是同期的歼7-C,D,可是哭着喊着,求着定了十几架。
笑话,八爷那么好,怎么出口没人要?出口是最说明问题的,人家不会像国内某些领导关怀来关怀去的.七爷国内要哭着喊?你怎么不看国内七爷装备了多少架,八爷多少架?
感觉你像高级黑。
bvvccat 发表于 2012-9-23 12:05
笑话,八爷那么好,怎么出口没人要?出口是最说明问题的,人家不会像国内某些领导关怀来关怀去的.七爷国内要哭 ...
我对8爷也不看好,就请看此贴我最开始的回帖,这是第一。但我最讨厌的是黑,尤其是极黑。
上面是前提。我在说你,你好像很生气,可能因为说到你们神主的痛处来了,因此你可能有意无意的回避了我说的是什么,我说的是几乎与8爷(一般而知,8爷是指8-2及以后)同时作为国家重点项目的歼7-C和其日后的改进型D,不知你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如果不知道,请上网查一下研制历程,就知道这个项目费了半天劲,仿制(那个时候没有山寨这个词)出来MIG-21MF来,仿制的参照物可能是这个型号,记不清了,结果呢,空军一架也不想要,最后怎么让空军象征性的要了十几架,可不就是哭着喊着叫着吗?这个是历史,不容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