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达16507.255亿美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3:36:43
<P>国家统计局: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P>
<P>  新华网北京1月25日电 (记者王敬中 姜雪丽)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25日在此间说,2004年中国经济没有出现大的起落,经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36515亿元,同比增长9.5%。</P>
<P>  李德水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去年,中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健康因素得到抑制,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去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0744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7238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43384亿元,增长8.3%。</P>
<P>136515亿人民币除以现在的汇率8.27等于16507.255亿美元。</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5 13:31:40编辑过]
<P>国家统计局: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P>
<P>  新华网北京1月25日电 (记者王敬中 姜雪丽)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25日在此间说,2004年中国经济没有出现大的起落,经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36515亿元,同比增长9.5%。</P>
<P>  李德水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去年,中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健康因素得到抑制,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去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0744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7238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43384亿元,增长8.3%。</P>
<P>136515亿人民币除以现在的汇率8.27等于16507.255亿美元。</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5 13:31:40编辑过]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36515亿元,同比增长9.5%。!!我靠,厉害呀!!! <P>136515亿人民币除以现在的汇率8.27等于16507.255亿美元。如果除以5.5(按购买力平均价格计算的汇率)等于24820.909亿美元。天哪,这可真是巨大的“威胁”呀!!</P>
[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国内生产总值是GDP,国民生产总值是GNP,不一样地!
抱歉点错了,麻烦版主给转到国内版吧
<P>3楼说的是,应该是国内生产总值。</P><P>就此转篇关于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文章:</P><P align=center><FONT color=#ff0000>从GDP和GNP的背离看“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均衡发展</FONT></P><P align=center></P><P>
  <?xslt-next-is-raw formatter-to-dom?>一、各国纷纷采用 GDP 取代 GNP 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 , 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潮流

  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和国民生产总值 (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 都是一国用来衡量经济增长总体水平的核心指标。

  从概念上讲 ,GNP 和 GDP 都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 但它们所指“国家”的含义有所不同。GNP 所说的“一国”指一国国民 , 即只要是该国公民 , 无论在什么地方创造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都应计入。GDP 所说的“一国”指一国境内 , 即只要是在该国领土上 , 无论哪国人创造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都应计入。GDP 与 GNP 之间的数量关系 , 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创造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创造的价值总和。

  从历史沿革来看 , 越来越多的国家用 GDP 代替 GNP 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新标准 , 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初期 , 劳动和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不大 , 所以各国主要以 GNP 作为经济核算的指标。但是 ,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 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越来越大 , 按“国民”原则统计国民收入 , 无法准确衡量一定区域范围的生产总量。1993 年 , 联合国统计司正式决定用 GDP 取代 GNP 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新指标。

  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 , 各国经济增长呈现 GDP 与 GNP 差距扩大的趋势

  上世纪 80 年代以前 , 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 GDP 与 GNP 相差甚微。但是 ,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发展的过程中 , 出现了一个明显的 GDP 与 GNP 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许多发达国家的 GNP 都大于 GDP, 因为发达国家到海外投资多 , 他们在国内和国外共同创造的总经济价值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情形则截然相反 ,GNP 常常小于 GDP 的增长。

  各国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比较优势的差异性以及跨国流动的不均衡性 , 是许多国家 GDP 与 GNP 差距不断扩大的最主要原因。上世纪 80 年代初 ,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每年为 500-600 亿美元 , 到 90 年代初期达到 2000 亿美元 ,2000 年则飙升到 1.4 万亿美元。日本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资本输出国 , 导致本国的 GNP 明显快于 GDP 的增长。1993 年以后 , 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在发展中国家一直位居首位 , 而对外投资整体规模较小 , 导致 GNP 慢于 GDP 的增长。

  在许多国家经济增长中出现 GDP 与 GNP 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 ,GDP 指标的片面性显得更加突出。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今天 , 单纯用 GDP 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 , 容易高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 , 同时低估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 ,GNP 仍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

  三、各国经济增长中 GDP 与 GNP 差距扩大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类型特点

  类型一:GDP 增长慢于 GNP 增长 , 典型国家是日本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 , 日本的 GDP 与 GNP 增长大体保持一致。但从 80 年代中期开始 , GDP 与 GNP 之差逐渐扩大 , 由 1980 年的 0.9 亿美元扩大到 2000 年的 596 亿美元。同期 , 日本的海外投资大量增加 , 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额占 GDP 的比重 , 由 1980 年的 1.9% 升至 1996 年的 5.6%。2001 年 , 日本已经拥有海外资产 1.5 万亿美元 , 几乎相当于 GDP 的一半。日本对海外大量投资 , 日元大幅升值是一个重要因素 , 但其根本动力还在于国内有效需求的不足。

  除日本以外 , 新加坡和荷兰等国也表现出明显的 GNP 增长大于 GDP 增长的特点。这些国家具有的共同特点是:本国的大型跨国集团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 积累了大量的海外资产;同时 , 本国市场需求狭小、要素成本较高等因素限制了外国投资的发展。

  类型二:GDP 增长快于 GNP 增长 , 典型国家是以中国、印尼、墨西哥、巴西为代表的亚洲和拉美发展中国家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 由于本国吸纳的外国投资所创造的价值也计入本国的 GDP, 而对外投资规模较小 , 所以 GDP 的增长普遍快于 GNP 的增长。根据它们的不同特点 , 可以把这些发展中国家分为两组。

  第一组包括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等亚洲国家 , 其 GNP 与 GDP 差距扩大的趋势在 90 年代后表现得比较显著 , 中国最为典型。1980 年中国 GNP 与 GDP 的差距为 0.5 亿美元 , 而 2000 年则达到 147 亿美元。这种趋势与中国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吸引外资大幅增长的情况基本吻合。1990 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 34.9 亿美元 ,2003 年增至 535.1 亿美元。中国在世界跨国直接投资中的比重 , 已由 1991 年的 3% 升至 2003 年的 8%。

  第二组包括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国家 , 其 GNP 与 GDP 差距扩大的特征在 80 年代就表现得比较突出 , 巴西最为典型。1980-2000 年间 , 巴西 GNP 与 GDP 之差由 77 亿美元扩大到 257 亿美元。其主要原因是 , 巴西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 1.6 亿人口的市场容量 , 在南美各国之中一直是国际投资者的首选。截至 1999 年 , 巴西共吸引外国直接投资 1824 亿美元 , 在发展中国家名列第二 , 仅次于中国。但巴西引资的行业结构与中国有所不同。1999 年巴西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 85% 集中在通信、交通和金融等服务业部门 , 而中国吸收外资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

  另外 , 以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也出现了 GDP 增长快于 GNP 的现象。长期以来 , 发达国家一直是外资流出的主角 , 同时也是外资流入的主角。近些年加、澳、爱等国吸收外资的规模不断上升 , 并导致这些国家 GDP 与 GNP 差距的扩大。例如 ,2002 年爱尔兰的 GDP 增长高达 6.9%, 而 GNP 仅仅增长 1.9%。较高的 GDP 增长率掩盖了其本土经济的不景气。

  类型三:GDP 与 GNP 之差呈现发散式大幅波动 , 美国最为典型

  近 20 年来 , 美国 GDP 与 GNP 之差有正有负 , 但其绝对值呈不断扩大的波动趋势。1997 年 , 美国的 GNP 减 GDP 为负的 227 亿美元 , 而 1999 年又变为正的 609 亿美元。这种大幅波动的原因在于:美国既是世界上重要的外资输出国 , 也是最大的外资输入国 , 在经济周期变化的影响下 , 美国的资本输入和输出规模变化巨大 , 导致资本净流入在正负之间剧烈波动。

  四、用全球化的眼光审视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 , 实乱“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均衡发展

  改革开放 25 年来 , 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不断发展 , 但与我国吸收外资水平差距还很大。从 1993 年起 , 我国已连续 11 年居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首位。与之对应的是 ,1993 年以来我国各年的 GDP 都大于 GNP, 并且差额越来越大。GDP 与 GNP 差距扩大折射出我国在“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方面发展的失衡 , 说明我们的企业还远远没有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

  我们应该从单纯重视 GDP, 转向更加重视 GNP, 寻求“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协调发展 , 这是我们参与经济全球化能力的重要体现。商务工作应发挥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 , 在利用外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 , 应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 这是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一) 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 实现外资对 GDP 和 GNP 的“双拉动”

  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 关键是提高引进外资的技术含量 , 使之符合我国的产业政策和产业升级的发展要求。同时 , 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 , 要兼顾民族产业的利益。只有实现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的转变 , 才能真正达到我国吸引外资的目的 , 提高外资对 GDP 的贡献水平。利用外资的主动权一定要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实现外资对 GDP 和 GNP 的“双拉动”,关键是要使外资更紧密地同我国的生产要素相结合 , 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使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落地生根”。要大力提高产业配套能力 , 使同样数量的外资能带动更多的国民收入的增长 , 提高外资对 GNP 的拉动作用。

   (二)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 实现“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动态均衡发展

  1. 积极培育我国的竞争优势 , 充分认识和发挥对外投资的作用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 人均 GDP 刚刚超过 1000 美元。按照传统的对外投资理论 , 还没有到大规模对外投资的发展阶段。但是 , 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是决定对外投资的唯一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 , 全球竞争演变为以跨国公司数量和在国际范围内整合资源能力为主的竞争。应充分认识对外投资在“走出去”以及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积极培育中国式跨国公司的发展 , 提高我国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

  对外投资要以国内产业为依托。我国国内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要以纺织、轻工、机电为重点 , 积极开展境外加工贸易 , 建立海外生产制造基地 , 实现“全球生产 , 全球经营”。从国内产业升级发展出发 , 要求“走出去”更好地利用国外科投资源 , 到科技资源密集的地方 , 设立研发机构或高新技术企业 , 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 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在扩大对外投资中 , 更加注重利用国外资源来缓解国内资源短缺的约束

  从理论上来讲 , 获取境外资源可以通过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两种方式 , 但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初级形态的资源出口采取限制政策 , 国家间争夺能源的斗争日趋激烈。通过对外投资 , 加强海外重要战略资源的供应保障 , 可以有效缓解国内重要资源的供求矛盾 , 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3. 继续发挥我国比较优势 , 力争使我国成为劳务出口的大国和强国

  劳务输出是缓解国内就业压力、促进 GNP 增长的重要途径。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 这种比较优势不应仅体现在我国的出口和吸收外资中 , 还应该充分体现在“走出去”之中。要把劳务输出放到与出口和引资同等重要的地位 , 进一步加强各部门管理职能的协调和整合 , 提高我国劳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 , 规范对外劳务合作经营秩序 , 维护外派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作者:何亚东
  商务部 《国际贸易论坛》 第5期
</P>
人均得到的美圆呢
成绩值得肯定,不过中国人口太多,僧多粥少,形势还很严峻。
请问,136515亿元这个数字包括香港和澳门的GDP吗?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wang2bin10</I>在2005-1-25 19:10:38的发言:</B>
请问,136515亿元这个数字包括香港和澳门的GDP吗?</DIV>

不包括,纯粹指大陆地区。
不的了 不的了
又怎么样?被13亿除一下算人均又能是多少?
<P>第三产业增长较慢可不是什么好事,我国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不协调。</P><P>我国现在解决就业问题的捷径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而事实让人忧虑。</P>
从本质上讲,第三产业是对第二产业所创造价值的社会化再分配。没有第二产业的充分发展,第三产业根本不可能得到大发展。
第二产业在战时能转化为战斗力,第三产业则很难。
在发展,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