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宙斯盾\"是摆设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18:08
这是摘自《舰船知识》2002年10,11月期的一场模拟战争.
站端是在本世纪初某年的6月,日本极右翼份子妄图夺回在二战中失去的北方四岛,派出了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八八舰队",并带领一只两栖登陆部队,俄罗斯在此之前曾与日本官方谈判,但以失败而告终.俄罗斯因为在苏联解体后元气大伤,派出了两艘"奥斯卡-2型",三艘"阿库拉"圾核潜艇.俄罗斯的"奥斯卡"在发射了48颗SA-N-19后溜之大吉,日本的"四大金刚"上的宙斯盾系统只发现了20000米高空的一批次反舰导弹,而略海飞行的第二批次导弹并未发现,宙斯盾系统在经过长期计算后,锁定了高空导弹,就在这时,高空的SA-N-19突然大幅度改变了方向(耍人玩??)宙斯盾的计算数据立刻变成了废纸,与此同时,因为地球曲率未发现的SA-N-19突然出现在雷达屏幕上,日本人在仓促发射了"标准"导弹后几秒,就被导弹以4.5马赫速度击中,而那些"标准"导弹还在垂直往上升,"密集阵"也无济于事,密集阵的最大射程是1500米,对SA-N-19来说,只需2秒就可以到达,而"密集阵"的最快反应速度从来没过2秒,当"密集阵"刚要开口时,SA-N-19一拳就给他堵了回去,不出几秒,"八八舰队"就彻底消失了......
在俄罗斯导弹面前,"宙斯盾"显得如此脆弱,不晓得中国"神盾"能承受的如此打击吗[em03][em03][em12][em12][em12]这是摘自《舰船知识》2002年10,11月期的一场模拟战争.
站端是在本世纪初某年的6月,日本极右翼份子妄图夺回在二战中失去的北方四岛,派出了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八八舰队",并带领一只两栖登陆部队,俄罗斯在此之前曾与日本官方谈判,但以失败而告终.俄罗斯因为在苏联解体后元气大伤,派出了两艘"奥斯卡-2型",三艘"阿库拉"圾核潜艇.俄罗斯的"奥斯卡"在发射了48颗SA-N-19后溜之大吉,日本的"四大金刚"上的宙斯盾系统只发现了20000米高空的一批次反舰导弹,而略海飞行的第二批次导弹并未发现,宙斯盾系统在经过长期计算后,锁定了高空导弹,就在这时,高空的SA-N-19突然大幅度改变了方向(耍人玩??)宙斯盾的计算数据立刻变成了废纸,与此同时,因为地球曲率未发现的SA-N-19突然出现在雷达屏幕上,日本人在仓促发射了"标准"导弹后几秒,就被导弹以4.5马赫速度击中,而那些"标准"导弹还在垂直往上升,"密集阵"也无济于事,密集阵的最大射程是1500米,对SA-N-19来说,只需2秒就可以到达,而"密集阵"的最快反应速度从来没过2秒,当"密集阵"刚要开口时,SA-N-19一拳就给他堵了回去,不出几秒,"八八舰队"就彻底消失了......
在俄罗斯导弹面前,"宙斯盾"显得如此脆弱,不晓得中国"神盾"能承受的如此打击吗[em03][em03][em12][em12][em12]
盲!!!!!!!!!!!!!!幼稚!!!!!!!!!!!!!!《舰船知识》有时不太好哦!!加油吧!!
我靠
有这么猛吗
夸张了点!
舰船误人子弟!
现实一点吧,宙斯盾还是厉害的。
那是舰船登的一篇类似小说类的东西,艺术化效果多了点,舰船的专业类文章还是很有水准的!
虽然夸张,但想想,很实在,本来对那种级别的反舰蛋蛋拦截手段就不多,更不要说饱合打击了……
要拦截它,等标准4吧
以下是引用歼十试飞员在2003-6-10 9:42:00的发言:
虽然夸张,但想想,很实在,本来对那种级别的反舰蛋蛋拦截手段就不多,更不要说饱合打击了……


一切都是原著者假设情况下的推理呵呵,实际上SS-N-19的弹道特性和以及一些性能数据一直都是外界推测的,就俄罗斯人的电子工业水平竟然能在SS-N-19直接互相传输数据这个有点让人不敢相信,毕竟SS-N-19不是新弹了,就是现在要做到这点技术难度也不小,另外SS-N-19是否能够像本文所说的能够巡航在2万米以上的高空,在末端还能以4.
5马赫进行过天顶攻击一类确实也是不能完全证实的,实际上即使能够,一过天庭攻击并且速度如此块,那么攻击的导弹的命中率不会很高,毕竟弹上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有限,制导系统也不能完全满足一枚导弹以4.5马赫速度去以大俯冲角攻击一艘舰艇,速度太快了,攻击效果会如何很难说!最重要的是SS-N-19的技术数据我认为现在的公开资料是有水准的,这点从宝石可以看出来,宝石现在的资料说明它的巡航段是300米左右,这样它能打300公里左右的射程,高空段大概是14000米左右,我觉得宝石的数据更可信,而SS-N-19有点夸张了,另外我一起也说过,不是导弹是超音速的就命中率很高,打击效果好,实际上亚音速导弹对弹体气动外形要求不高,可以在弹体头部安装比较大直径的制导设备(超音速一般多为切尖弹头,对弹体气动外形也有比较高的要求),探测距离,精度,抗干扰性能因该都比超音速导弹有先天的优势,而超音速导弹由于本弹的飞行速度块,那么在抗干扰性上,脱靶率上都要解决很多问题,但我的看法是超音速弹在现阶段并不能完全代替亚音速导弹,亚音速导弹只要解决了,弹道性能,(更低的弹道)制导性能,比如用焦平面凝视阵列作制导头这样抗干扰性能会的到很大的提升,现在捕鲸叉飞鱼等等都在继续发展我们的鹰击8也发展到了III带这不是偶然的!
呵呵,看来小马是典型的美式思想……(没有贬意哈)
我觉得,超音速的优势是巨大的,不然,我们的803也不会有末端超音速了。但其对航母战斗群的杀伤作用体现在舰艇上不如体现在战斗轰炸机上。毕竟,舰艇是个太大的,相对笨拙目标,而其要对航母群实施打击还必须进入敌方舰载机作战半径之内。当然,此类蛋最大的缺点是蛋体过大,这是它该努力解决的……
当然,亚音速配合优秀的电子技术跟优良的隐身外型,仍然有很大潜力……
但我觉得,今后超音速是主流或者说是发展方向……
以下是引用歼十试飞员在2003-6-10 11:12:00的发言:
呵呵,看来小马是典型的美式思想……(没有贬意哈)
我觉得,超音速的优势是巨大的,不然,我们的803也不会有末端超音速了。但其对航母战斗群的杀伤作用体现在舰艇上不如体现在战斗轰炸机上。毕竟,舰艇是个太大的,相对笨拙目标,而其要对航母群实施打击还必须进入敌方舰载机作战半径之内。当然,此类蛋最大的缺点是蛋体过大,这是它该努力解决的……
当然,亚音速配合优秀的电子技术跟优良的隐身外型,仍然有很大潜力……
但我觉得,今后超音速是主流或者说是发展方向……


呵呵,美式思想也未必是坏处的说,俄式思想倒是过与走偏峰了些,803我不知道,但鹰击83我能和兄弟说,末端超音速是没有的,其实大加看看那个83的气动外形,涡喷发动机呵呵又不是末端跃起攻击,怎么能做到末段超音速呢,以前只是怀疑现在有人和我说了我就更坚持了!

兄弟最后两句话小马完全赞同!呵呵!
这只是一篇文学作品,呵呵,没有实战检验,我们就没法说到底是俄国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厉害还是老美的宙斯钝厉害,不过现阶段最好的海基防空系统就是宙斯盾了,所以肯定不是摆设。
我以前给《舰船知识》写的一封信,下一期他们猛登ss-n19和奥斯卡。但其中技术细节依然颇多值得推敲之处。

.........(省略一些无关文字)

   例如贵刊近来连载的“俄罗斯核潜艇决战日本八八舰队”一文,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一。作者对战役中相关细节推理太随便了,很多设想太一相情愿不合实际。例如88舰队的编制只是日本因反潜战兼一定的防空能力需要建立的一种战术模式,大多数可能的战役里不是非得死板按这种编制不可。俄方同样的细节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推敲,老编们应该帮作者适当严谨修饰才是。
   二。文中所列举的武器的性能、运作程序等跟实际差距很大,简直到了天马行空,个人臆想的程度。看了令人疑惑
  1、潜对舰和反潜作战被简单化形容为一边倒的境况实际上要复杂得多。(俄前停运气很好)
  2、某些武器装备的使用运行错漏百出,很多地方值得质疑和商榷,文中有很多大小漏洞就不一一列举了,仅仅说一下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问题:
     文中提及的SS-N-19的攻击中,只提及了俄方的索敌、攻击,而没有考虑到如何制导另48枚超音速导弹分别攻击13艘远在500千米外的海面广阔分布的军舰的问题。你们都是比较专业的人士,其中关键应该明白。文中所述,俄方既没有取得制空权(甚至稍微处于下方)也没有出动水面舰只,那么靠什么制导?卫星?我们知道卫星的探测手段主要是光学和红外、电子感应等器材,仅仅是能定位而已,并不是天基雷达,不能实时制导。(即使有SS-N-19也没有这种制导方式),整个海域连一个可以作为制导数据链处理中心的载体都没有,说的好听点,就只靠导弹本身能力,依靠惯性制导飞到目标区域自行寻的,不好听的就跟往目标上空打一堆弹道导弹似的没区别。这48枚导弹能准确分别命中500公里外的13艘军舰只有在作者的臆想中才能实现吧?实际上即使是真正的海战中我也怀疑俄海军是否有这能力。所谓饱和攻击也应该是多枚导弹针对其中重点目标进行攻击,还需要多目标处理能力的分别制导才办得到(例如基洛夫上的SS-N-19就需要舰载的直升机进行超视距中继制导,而且同时攻击的目标数量有限制的),象这样智能化的没人管打出去就对方全军覆没的太理想化了,也太没道理了。按这种说发俄方还不如干脆在弹道导弹上安个末端制导弹头齐射到目标海域让他自己找吃的干净了当。

  3、某些武器的性能参数列举令人怀疑,值得商榷
     例如文中提及SS-N-19飞行高度2万米,......,据我所知此导弹一直为俄罗斯所高度保密,性能参数外界难得一见,即使有公开参数也应该详细推敲才是。文中倒是对高空的稀薄空气对防空导弹的机动性能影响渲染了一番。另外文中还提到SS-N-19集体来个机动就轻易摆脱防空导弹的拦截,也太理想化了,要知道防空导弹的高过载机动本来就是拦截目标的必要条件,要3马赫导弹的机动也无法应付,那对付飞机更加没戏——来袭的飞机能做出更加复杂的机动。实际上以SS-N-19的庞大弹体和飞行速度来说,能在不丢失目标的前提下作多厉害的机动本身就值得怀疑。嗯,原来这世界上的防空导弹还不如高炮?
     令人怀疑的还有这个:海麻雀的最大射高仅仅为3000米?我知道很多国内的网站资料都这么说,但这个数字还是值得质疑,这最大作战高度恐怕连某些二战的中口径高炮都比不上的导弹被美国用了近40年,而且还作为欧洲、北约的标准配备在不断的改进中。但射高却连小得多的法国西北风单兵防空都比不上,这样的性能别说反导,连反飞机都值得怀疑。更别说经过近40年来的现代化改进,到现在还在广泛应用?个人估计其最大作战高度应该在6000~8000米之间,甚至更高,俄罗斯与之同级射程相仿的中近程点防御SA-N-7(现代级装备)其飞机目标高界为15000米,导弹目标高界为11000米。赫赫,可能的确是我搞错了,也请贵刊查阅正规资料,解我之惑。
     还有“密集阵”近防炮的描述,1500米只是炮的射程,自身雷达搜索范围超过10千米,瞄准设备也可达4千米以上,更别说还有舰上防空系统的数据链帮忙,为什么偏偏要目标进入炮火射程了系统才开始进行目标识别和瞄准?这个描述显然是不可信的。
     ...................(省略一些客套文字)...同样的,对于很多外军装备的数据,各方渠道差异巨大,很多时候也无法考证,但作为专业刊物,还是应该严格考证,判断取其可信数据或者保守数据,而不是那个看着能贬低对手就用那个吧。
                                    祝 贵刊越办越精 -)

后记:
在下一期中他们登了海麻雀的大幅照片,并且注名其射高为5000米。考虑到RIM-7是上世纪60年代的产物,这个数据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我认为若果战斗发生在今天,这个数据还是过于保守了。
我们不仅对于老美的设备装备的性能和操作不甚了了,而且连老毛子的也一样只是管中窥豹。以小说来讲,这样描述双方武器的攻防性能是想象空间过于大了。
呵呵  有意思啊
以下是引用hungry在2003-6-10 16:22:00的发言:
我以前给《舰船知识》写的一封信,下一期他们猛登ss-n19和奥斯卡。但其中技术细节依然颇多值得推敲之处。

.........(省略一些无关文字)

    例如贵刊近来连载的“俄罗斯核潜艇决战日本八八舰队”一文,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一。作者对战役中相关细节推理太随便了,很多设想太一相情愿不合实际。例如88舰队的编制只是日本因反潜战兼一定的防空能力需要建立的一种战术模式,大多数可能的战役里不是非得死板按这种编制不可。俄方同样的细节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推敲,老编们应该帮作者适当严谨修饰才是。
    二。文中所列举的武器的性能、运作程序等跟实际差距很大,简直到了天马行空,个人臆想的程度。看了令人疑惑
   1、潜对舰和反潜作战被简单化形容为一边倒的境况实际上要复杂得多。(俄前停运气很好)
   2、某些武器装备的使用运行错漏百出,很多地方值得质疑和商榷,文中有很多大小漏洞就不一一列举了,仅仅说一下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问题:
      文中提及的SS-N-19的攻击中,只提及了俄方的索敌、攻击,而没有考虑到如何制导另48枚超音速导弹分别攻击13艘远在500千米外的海面广阔分布的军舰的问题。你们都是比较专业的人士,其中关键应该明白。文中所述,俄方既没有取得制空权(甚至稍微处于下方)也没有出动水面舰只,那么靠什么制导?卫星?我们知道卫星的探测手段主要是光学和红外、电子感应等器材,仅仅是能定位而已,并不是天基雷达,不能实时制导。(即使有SS-N-19也没有这种制导方式),整个海域连一个可以作为制导数据链处理中心的载体都没有,说的好听点,就只靠导弹本身能力,依靠惯性制导飞到目标区域自行寻的,不好听的就跟往目标上空打一堆弹道导弹似的没区别。这48枚导弹能准确分别命中500公里外的13艘军舰只有在作者的臆想中才能实现吧?实际上即使是真正的海战中我也怀疑俄海军是否有这能力。所谓饱和攻击也应该是多枚导弹针对其中重点目标进行攻击,还需要多目标处理能力的分别制导才办得到(例如基洛夫上的SS-N-19就需要舰载的直升机进行超视距中继制导,而且同时攻击的目标数量有限制的),象这样智能化的没人管打出去就对方全军覆没的太理想化了,也太没道理了。按这种说发俄方还不如干脆在弹道导弹上安个末端制导弹头齐射到目标海域让他自己找吃的干净了当。

   3、某些武器的性能参数列举令人怀疑,值得商榷
      例如文中提及SS-N-19飞行高度2万米,......,据我所知此导弹一直为俄罗斯所高度保密,性能参数外界难得一见,即使有公开参数也应该详细推敲才是。文中倒是对高空的稀薄空气对防空导弹的机动性能影响渲染了一番。另外文中还提到SS-N-19集体来个机动就轻易摆脱防空导弹的拦截,也太理想化了,要知道防空导弹的高过载机动本来就是拦截目标的必要条件,要3马赫导弹的机动也无法应付,那对付飞机更加没戏——来袭的飞机能做出更加复杂的机动。实际上以SS-N-19的庞大弹体和飞行速度来说,能在不丢失目标的前提下作多厉害的机动本身就值得怀疑。嗯,原来这世界上的防空导弹还不如高炮?
      令人怀疑的还有这个:海麻雀的最大射高仅仅为3000米?我知道很多国内的网站资料都这么说,但这个数字还是值得质疑,这最大作战高度恐怕连某些二战的中口径高炮都比不上的导弹被美国用了近40年,而且还作为欧洲、北约的标准配备在不断的改进中。但射高却连小得多的法国西北风单兵防空都比不上,这样的性能别说反导,连反飞机都值得怀疑。更别说经过近40年来的现代化改进,到现在还在广泛应用?个人估计其最大作战高度应该在6000~8000米之间,甚至更高,俄罗斯与之同级射程相仿的中近程点防御SA-N-7(现代级装备)其飞机目标高界为15000米,导弹目标高界为11000米。赫赫,可能的确是我搞错了,也请贵刊查阅正规资料,解我之惑。
      还有“密集阵”近防炮的描述,1500米只是炮的射程,自身雷达搜索范围超过10千米,瞄准设备也可达4千米以上,更别说还有舰上防空系统的数据链帮忙,为什么偏偏要目标进入炮火射程了系统才开始进行目标识别和瞄准?这个描述显然是不可信的。
      ...................(省略一些客套文字)...同样的,对于很多外军装备的数据,各方渠道差异巨大,很多时候也无法考证,但作为专业刊物,还是应该严格考证,判断取其可信数据或者保守数据,而不是那个看着能贬低对手就用那个吧。
                                     祝 贵刊越办越精 -)

后记:
在下一期中他们登了海麻雀的大幅照片,并且注名其射高为5000米。考虑到RIM-7是上世纪60年代的产物,这个数据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我认为若果战斗发生在今天,这个数据还是过于保守了。
我们不仅对于老美的设备装备的性能和操作不甚了了,而且连老毛子的也一样只是管中窥豹。以小说来讲,这样描述双方武器的攻防性能是想象空间过于大了。


精彩精彩啊!小马要为你大声喝彩![em07][em09][em08]
顶楼的文章让我想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哈哈,这样的杂志弄出如此“科幻”的东东……
现在的军事杂志好象哟质量下降的趋势啊!加油啊!
瞎编
海军啊!!!!!!!!!!!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