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龙:不能仅盯着偷油的老鼠 谈内部人控制导致国有资产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30:48
谈内部人控制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最近,媒体披露了一些国有企业改制中企业内部人暗箱操作,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例。人们纷纷把那些中饱私囊的企业内部人视为偷油的「老鼠」,认为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就必须「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老鼠偷油固然可恨,但并不令人意外。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条件下,接受股东委托的经理人并不天然地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有可能凭借其所拥有的控制权去追求自己的利益。因此,为了保护出资人的利益,就必须监控和激励经理人的行为。然而,经理人的行为又很难被出资人完全了解。所以,我们把经理人利用股东授权来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导致公司效率损失的现象称为代理问题。这就好比老鼠都有偷油的本性一样,各国的股份公司每天都在发生着「老鼠偷油」的故事。如果用「猫捉老鼠」的游戏来比喻公司内部股东与经理人的博弈关系,那么股东就要把一缸油放到「老鼠」闻得到香味但够不着的地方,「老鼠」若想喝到油,就必须不断往上爬,而「老鼠」在爬的同时脚下也在榨油。「老鼠」爬得越高,油就榨得越多,从缸里流出的油就越多,「老鼠」喝到的油也越多。如果「老鼠」偷懒,那么,「猫」就会惩罚它,甚至把它赶出去。

为什么一些国有企业经理人的「偷油」行为一再得逞,不仅是张口喝,甚至明目张胆地用瓶装、用缸装?这不仅仅是「老鼠」贪嘴的问题,而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

为什么「猫」对「老鼠」偷油的行为熟视无睹?一种可能为「猫」是假的,看起来像猫,其实它没有猫的功能;另一种可能为「老鼠」偷的油不是「猫」的,「猫」看见了也只当没看见。在国有股「一股独大」的条件下,政府代表国家行使大股东的职能,具体行使股权的是具有自然人特征的政府官员。这时,政府官员手中拥有的投票权是货真价实的,他可以选派或解聘董事长、董事和总经理,也可以决定公司发展与经营的大政方针,但他并不是资产的所有者,既不能分享因正确行使投票权所带来的收益,也不必承担因滥用投票权而遭受的损失。我们可以把这种投票权称为「廉价投票权」。正因为如此,那些扮演大股东角色的政府官员可能就没有动力去监管国有资产。再加上处于公司内部的经理人本来就具有信息优势,他们可能会通过做假账等方式蒙骗上司,使得缺乏监管动力的大股东更难以发现经理人的「偷油」行为。

为什么「猫」不仅不抓偷油的「老鼠」,有时还与「老鼠」同流合污,甚至为「老鼠」充当保护伞呢?既然知道「老鼠」有偷油的本性,为什么在国有企业改制中,某些国有产权代表人还把「没盖上盖子的油缸」放到「老鼠」面前呢?一个重要原因是,国有股的投票权尽管对于行使人来说是廉价的,但对于经理人来说则是实实在在的,即经理人的任免以及公司重大决策权都掌握在投票人手中。于是,企业内部人或者为了避免过多的干预,或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或者为了让监督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会想出各种招数来收买「廉价投票权」。投票人一旦被「搞掂」,他就可能与企业内部人合伙瓜分国有资产。

可见,根治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仅仅惩罚偷油的「老鼠」是不够的,更应治理不作为甚至监守自盗的「猫」。那么,怎样让「猫」忠于职守,避免国有股东的投票权被廉价使用呢?关键是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让投票人真正对投票后果承担责任。改革的思路大体上有两条:一是对于大多数进行股份制改造的竞争性国有企业来说,应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通过产权主体多元化实现产权关系明晰化,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格局,变假「猫」为真「猫」;二是对于那些处于关键性行业因而仍需国家控股的企业来说,应加快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在政资分开、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让管资产、管事与管人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真正履行好「猫」的职能。 编辑:龙芯谈内部人控制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最近,媒体披露了一些国有企业改制中企业内部人暗箱操作,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例。人们纷纷把那些中饱私囊的企业内部人视为偷油的「老鼠」,认为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就必须「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老鼠偷油固然可恨,但并不令人意外。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条件下,接受股东委托的经理人并不天然地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有可能凭借其所拥有的控制权去追求自己的利益。因此,为了保护出资人的利益,就必须监控和激励经理人的行为。然而,经理人的行为又很难被出资人完全了解。所以,我们把经理人利用股东授权来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导致公司效率损失的现象称为代理问题。这就好比老鼠都有偷油的本性一样,各国的股份公司每天都在发生着「老鼠偷油」的故事。如果用「猫捉老鼠」的游戏来比喻公司内部股东与经理人的博弈关系,那么股东就要把一缸油放到「老鼠」闻得到香味但够不着的地方,「老鼠」若想喝到油,就必须不断往上爬,而「老鼠」在爬的同时脚下也在榨油。「老鼠」爬得越高,油就榨得越多,从缸里流出的油就越多,「老鼠」喝到的油也越多。如果「老鼠」偷懒,那么,「猫」就会惩罚它,甚至把它赶出去。

为什么一些国有企业经理人的「偷油」行为一再得逞,不仅是张口喝,甚至明目张胆地用瓶装、用缸装?这不仅仅是「老鼠」贪嘴的问题,而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

为什么「猫」对「老鼠」偷油的行为熟视无睹?一种可能为「猫」是假的,看起来像猫,其实它没有猫的功能;另一种可能为「老鼠」偷的油不是「猫」的,「猫」看见了也只当没看见。在国有股「一股独大」的条件下,政府代表国家行使大股东的职能,具体行使股权的是具有自然人特征的政府官员。这时,政府官员手中拥有的投票权是货真价实的,他可以选派或解聘董事长、董事和总经理,也可以决定公司发展与经营的大政方针,但他并不是资产的所有者,既不能分享因正确行使投票权所带来的收益,也不必承担因滥用投票权而遭受的损失。我们可以把这种投票权称为「廉价投票权」。正因为如此,那些扮演大股东角色的政府官员可能就没有动力去监管国有资产。再加上处于公司内部的经理人本来就具有信息优势,他们可能会通过做假账等方式蒙骗上司,使得缺乏监管动力的大股东更难以发现经理人的「偷油」行为。

为什么「猫」不仅不抓偷油的「老鼠」,有时还与「老鼠」同流合污,甚至为「老鼠」充当保护伞呢?既然知道「老鼠」有偷油的本性,为什么在国有企业改制中,某些国有产权代表人还把「没盖上盖子的油缸」放到「老鼠」面前呢?一个重要原因是,国有股的投票权尽管对于行使人来说是廉价的,但对于经理人来说则是实实在在的,即经理人的任免以及公司重大决策权都掌握在投票人手中。于是,企业内部人或者为了避免过多的干预,或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或者为了让监督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会想出各种招数来收买「廉价投票权」。投票人一旦被「搞掂」,他就可能与企业内部人合伙瓜分国有资产。

可见,根治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仅仅惩罚偷油的「老鼠」是不够的,更应治理不作为甚至监守自盗的「猫」。那么,怎样让「猫」忠于职守,避免国有股东的投票权被廉价使用呢?关键是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让投票人真正对投票后果承担责任。改革的思路大体上有两条:一是对于大多数进行股份制改造的竞争性国有企业来说,应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通过产权主体多元化实现产权关系明晰化,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格局,变假「猫」为真「猫」;二是对于那些处于关键性行业因而仍需国家控股的企业来说,应加快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在政资分开、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让管资产、管事与管人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真正履行好「猫」的职能。 编辑:龙芯
<P>让管资产、管事与管人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真正履行好「猫」的职能。</P><P>妄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