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称视情况打击伊朗 伊回应遭袭后会立即报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20:04
美军称视情况打击伊朗 伊回应遭袭后会立即报复


2012年07月05日  来源:环球时报 


  波斯湾再次成为伊朗与美国较量的战场。伊朗遭受“史上最严厉”的制裁后,伊朗议会通过议案强烈要求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但美国作出的反应更快,据美国《纽约时报》3日报道,美军近期悄悄加强了在波斯湾地区的军力部署,同时警告伊朗,“如果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将遭到无情打击”。伊朗革命卫队指挥官4日回应称,“如果伊朗遭到袭击,伊朗可在袭击发生后的几分钟之内摧毁美国位于中东的所有军事基地”。但俄罗斯专家认为,美国总统大选前发动对伊战争可能性不大。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3日表示,将尊重伊朗议会就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提案做出的任何决定。此前,伊朗议会起草议案呼吁政府禁止“制裁伊朗的国家的油轮”通过霍尔木兹海峡,以回应欧盟对伊朗实施的石油禁运。美国国务院发言人3日表示,美国将尽其所能维持霍尔木兹海峡的畅通,称该海峡是“国际航道”,应该向具有过境通行权的各国船只保持开放。

  为了有效应对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的“任何布雷尝试”,五角大楼最近已悄悄向波斯湾增兵。据美国《纽约时报》3日报道,美国第五舰队发言人称,美国海军在该海域巡游的扫雷舰已从4艘增加到8艘。一位匿名的五角大楼高级将领表示:“伊朗不要动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念头,我们会扫除水雷;也不要妄图让快艇袭扰我们的军舰和商船,我们将把它们炸沉到海底。”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海军还向巴林水域派出了“庞塞”号改进型两栖船坞运输舰,让五角大楼在波斯湾拥有了“第一个流动运输基地”。

  伊朗革命卫队也针锋相对,2日起展开为期3天的导弹试射演习。革命卫队代理司令称,最新的导弹试射针对模拟的敌人基地。革命卫队还称:“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在演习中发射过射程从300公里到1300公里不等的导弹。”

  但俄罗斯专家认为,在美国总统大选前,美国不会发动伊朗战争。“俄罗斯之声”4日称,俄战略评估与分析研究所专家谢尔盖·杰米坚科表示:“我相信,伊朗高层不会采取任何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行动。因为封锁海峡实际上就意味着挑起中东战争。封锁后,伊朗海军能存活多久?伊朗向欧洲提供的石油价值无法与它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而遭受的损失相比。”环球时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陈一鸣 候涛 柳玉鹏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2/07-05/4008884.shtml美军称视情况打击伊朗 伊回应遭袭后会立即报复


2012年07月05日  来源:环球时报 


  波斯湾再次成为伊朗与美国较量的战场。伊朗遭受“史上最严厉”的制裁后,伊朗议会通过议案强烈要求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但美国作出的反应更快,据美国《纽约时报》3日报道,美军近期悄悄加强了在波斯湾地区的军力部署,同时警告伊朗,“如果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将遭到无情打击”。伊朗革命卫队指挥官4日回应称,“如果伊朗遭到袭击,伊朗可在袭击发生后的几分钟之内摧毁美国位于中东的所有军事基地”。但俄罗斯专家认为,美国总统大选前发动对伊战争可能性不大。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3日表示,将尊重伊朗议会就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提案做出的任何决定。此前,伊朗议会起草议案呼吁政府禁止“制裁伊朗的国家的油轮”通过霍尔木兹海峡,以回应欧盟对伊朗实施的石油禁运。美国国务院发言人3日表示,美国将尽其所能维持霍尔木兹海峡的畅通,称该海峡是“国际航道”,应该向具有过境通行权的各国船只保持开放。

  为了有效应对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的“任何布雷尝试”,五角大楼最近已悄悄向波斯湾增兵。据美国《纽约时报》3日报道,美国第五舰队发言人称,美国海军在该海域巡游的扫雷舰已从4艘增加到8艘。一位匿名的五角大楼高级将领表示:“伊朗不要动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念头,我们会扫除水雷;也不要妄图让快艇袭扰我们的军舰和商船,我们将把它们炸沉到海底。”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海军还向巴林水域派出了“庞塞”号改进型两栖船坞运输舰,让五角大楼在波斯湾拥有了“第一个流动运输基地”。

  伊朗革命卫队也针锋相对,2日起展开为期3天的导弹试射演习。革命卫队代理司令称,最新的导弹试射针对模拟的敌人基地。革命卫队还称:“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在演习中发射过射程从300公里到1300公里不等的导弹。”

  但俄罗斯专家认为,在美国总统大选前,美国不会发动伊朗战争。“俄罗斯之声”4日称,俄战略评估与分析研究所专家谢尔盖·杰米坚科表示:“我相信,伊朗高层不会采取任何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行动。因为封锁海峡实际上就意味着挑起中东战争。封锁后,伊朗海军能存活多久?伊朗向欧洲提供的石油价值无法与它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而遭受的损失相比。”环球时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陈一鸣 候涛 柳玉鹏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2/07-05/40088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