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五周年,我国汽车工业的考验才开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8 19:34:25
入世五周年,我国汽车工业的考验才开始
作者: 李亚彪 来源: 新华网 时间: 2006-12-15 08:52:17
  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已经五年。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过渡期的结束,我国汽车工业的真正考验才刚刚开始。
  利润与就业:这是我国汽车工业为“入世”所必须付出的成本
  在我国汽车工业五年过渡期的发展史上,一连串喜人的数字并没有让业内失去冷静,成果与成本并存,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判断。
  我国汽车业产量从2001年的234万辆发展到今年前11个月的659.24万辆,预计今年全年我国汽车产销将首次突破700万辆大关。
  具体到一些重要的省份,“入世”五年成果斐然。吉林省汽车产业产销量从2001年的40万辆增长到目前的100万辆,产值当初只有700多亿元,今年预计实现1530亿元。零部件产值五年前是150亿元,今年预计将达到300亿元。“这是在开放的环境下实现的,没有‘入世’带来的开放,很难有这样的速度。”吉林省一位业内人士说。
  一些让业内担心的事情也随之而来,汽车产业的利润在逐年降低,这是不争的事实。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调控处处长刘庶明等人说,在整车价格上,轿车这些年持续降价,其价格逐步跟国际接轨,并由暴利走向平均利润,利润水平正在接近国际的平均水平。据吉林省政府汽车产业办公室统计,2001年全省汽车产业利润率在12%以上,目前只有5%-6%。这是总量扩大的前提下,逼着利润率往下走的情况使然。
  汽车产业的就业人数也在下降。再以吉林省为例,2001年全省汽车产业就业20万人,今年就业只有18万人。然而汽车企业数量从五年前的187个增加到今年的233个。企业数量增加,就业人数下降,原因主要有:一是“入世”后汽车企业通过大规模技术改造,自动化水平提高了;二是大量企业走合资合作之路,也使企业的吸纳就业能力“缩水”。
  开放合作,正在抵消“入世”带来的冲击
  “入世”打开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开放之门,一度备受争议的“市场换技术”、开放合作的汽车产业发展之路,在“入世”五年间释放出了应有的能量。
  一汽集团公司就是开放合作的受益者。2003年,一汽与奥地利合作开发出的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四气门柴油发动机在无锡下线,这款发动机采用多项先进技术,使我国内燃机开发、制造水平一步跨越20年,达到国际最高水平。五年间,一汽形成了以轿车为主,宽系统、多品种、全覆盖的综合竞争能力,其中许多空白都是在“入世”后填补的。
  “除了生产外,营销能力、营销体制也在同国际接轨。”吉林省政府汽车产业办公室副主任白绪贵说。现在遍布全国的4S店,这一国际营销模式正在国内被消费者认可。而一汽集团等大的汽车企业“买世界、卖世界”的经营全球化战略,也在五年间不断实现。
  尤其可喜的是,由于我国汽车企业同跨国公司合资合作,并实行本土化生产与销售,对不少大企业与一些重点零部件企业在“入世”后面临的冲击起到了“减震”作用。国内市场国际化,跨国公司不会对自己的合资企业制造太多的麻烦。
  结构仍不乐观 考验刚刚开始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尽管平稳走过了入世“过渡期”,然而其产业结构依然不够乐观。吉林省政府汽车产业办公室副主任白绪贵说,真正的考验从现在才刚刚开始。
  从外部看,汽车产业在五年过渡期内,也得到了WTO规则的保护。整车的进口关税与零部件的进口关税都在逐步降低,整车降到了25%,零部件降到10%,这是历时五年达到的水平。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调控处处长刘庶明说,这使中国汽车产业平稳地完成了“过渡期”,并取得了迅猛发展。专家认为,在贸易中取消配额的同时,现在又实行了登记制,也限制一些进口,没有对国内汽车行业造成太大的冲击。
  五年间,在分阶段降低关税过程中,汽车产业在2003年与2004年连续出现了生产和销售“井喷”迹象,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产量和销量进入了平稳的上升通道。“度过这一关,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了,要随时保持忧患意识。”白绪贵说。
  白绪贵分析,现在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依然是自主开发能力不强,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而一些企业尽管规模不断扩大,可规模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却不明显。最重要的是,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还不乐观,在链条上,汽车服务业发展十分滞后,特别是在汽车保险、物流等方面与国际相差较远,而自主品牌的产品国际竞争能力也不强,以中资为主的零部件业与汽车服务业更是不具备国际竞争能力。
(编辑:夏泠)入世五周年,我国汽车工业的考验才开始
作者: 李亚彪 来源: 新华网 时间: 2006-12-15 08:52:17
  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已经五年。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过渡期的结束,我国汽车工业的真正考验才刚刚开始。
  利润与就业:这是我国汽车工业为“入世”所必须付出的成本
  在我国汽车工业五年过渡期的发展史上,一连串喜人的数字并没有让业内失去冷静,成果与成本并存,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判断。
  我国汽车业产量从2001年的234万辆发展到今年前11个月的659.24万辆,预计今年全年我国汽车产销将首次突破700万辆大关。
  具体到一些重要的省份,“入世”五年成果斐然。吉林省汽车产业产销量从2001年的40万辆增长到目前的100万辆,产值当初只有700多亿元,今年预计实现1530亿元。零部件产值五年前是150亿元,今年预计将达到300亿元。“这是在开放的环境下实现的,没有‘入世’带来的开放,很难有这样的速度。”吉林省一位业内人士说。
  一些让业内担心的事情也随之而来,汽车产业的利润在逐年降低,这是不争的事实。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调控处处长刘庶明等人说,在整车价格上,轿车这些年持续降价,其价格逐步跟国际接轨,并由暴利走向平均利润,利润水平正在接近国际的平均水平。据吉林省政府汽车产业办公室统计,2001年全省汽车产业利润率在12%以上,目前只有5%-6%。这是总量扩大的前提下,逼着利润率往下走的情况使然。
  汽车产业的就业人数也在下降。再以吉林省为例,2001年全省汽车产业就业20万人,今年就业只有18万人。然而汽车企业数量从五年前的187个增加到今年的233个。企业数量增加,就业人数下降,原因主要有:一是“入世”后汽车企业通过大规模技术改造,自动化水平提高了;二是大量企业走合资合作之路,也使企业的吸纳就业能力“缩水”。
  开放合作,正在抵消“入世”带来的冲击
  “入世”打开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开放之门,一度备受争议的“市场换技术”、开放合作的汽车产业发展之路,在“入世”五年间释放出了应有的能量。
  一汽集团公司就是开放合作的受益者。2003年,一汽与奥地利合作开发出的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四气门柴油发动机在无锡下线,这款发动机采用多项先进技术,使我国内燃机开发、制造水平一步跨越20年,达到国际最高水平。五年间,一汽形成了以轿车为主,宽系统、多品种、全覆盖的综合竞争能力,其中许多空白都是在“入世”后填补的。
  “除了生产外,营销能力、营销体制也在同国际接轨。”吉林省政府汽车产业办公室副主任白绪贵说。现在遍布全国的4S店,这一国际营销模式正在国内被消费者认可。而一汽集团等大的汽车企业“买世界、卖世界”的经营全球化战略,也在五年间不断实现。
  尤其可喜的是,由于我国汽车企业同跨国公司合资合作,并实行本土化生产与销售,对不少大企业与一些重点零部件企业在“入世”后面临的冲击起到了“减震”作用。国内市场国际化,跨国公司不会对自己的合资企业制造太多的麻烦。
  结构仍不乐观 考验刚刚开始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尽管平稳走过了入世“过渡期”,然而其产业结构依然不够乐观。吉林省政府汽车产业办公室副主任白绪贵说,真正的考验从现在才刚刚开始。
  从外部看,汽车产业在五年过渡期内,也得到了WTO规则的保护。整车的进口关税与零部件的进口关税都在逐步降低,整车降到了25%,零部件降到10%,这是历时五年达到的水平。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调控处处长刘庶明说,这使中国汽车产业平稳地完成了“过渡期”,并取得了迅猛发展。专家认为,在贸易中取消配额的同时,现在又实行了登记制,也限制一些进口,没有对国内汽车行业造成太大的冲击。
  五年间,在分阶段降低关税过程中,汽车产业在2003年与2004年连续出现了生产和销售“井喷”迹象,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产量和销量进入了平稳的上升通道。“度过这一关,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了,要随时保持忧患意识。”白绪贵说。
  白绪贵分析,现在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依然是自主开发能力不强,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而一些企业尽管规模不断扩大,可规模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却不明显。最重要的是,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还不乐观,在链条上,汽车服务业发展十分滞后,特别是在汽车保险、物流等方面与国际相差较远,而自主品牌的产品国际竞争能力也不强,以中资为主的零部件业与汽车服务业更是不具备国际竞争能力。
(编辑:夏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