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南车比,北车就是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3:07:07
一段时间以来,财新传媒推出了一系列抨击中国高铁的文章,由于不得其门,逐渐陷入了一种捕风捉影的幻觉之中。今天又推出了《高铁国产化幻觉》一文,抨击高铁的跨越式发展,我非常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但我还是不得不说文章的漏洞太多了,我要是一一指出,那就成了筛子了,我只能择要谈谈以下8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需要指出的,文中引用了一些西门子、阿尔斯通的事例还是让我无法反驳,我只能说谁让我们拥有一个不争气的同行?我想对作者说,那不代表中国高铁的水平,有本事就单独谈谈中国南车!
(1)高铁从来就不存在“市场换技术”
文章说“市场换技术”的说法最早来自汽车工业,集大成于高铁。估计稍微有点常识的人听到这句话,都会觉得这真是可发一笑。汽车市场换技术,大家都是知道了,技术没有换来,满大街跑的都是德国车、日本车;高铁恰恰相反,不但技术上完全自主,且国内市场外资也根本插不进来,还在国际上攻城拔寨。具体区别见下表:
  
  
  
汽车
  
  
铁路
  
  
品牌
  
  
国内汽车品牌主要都是国外的,如大众、丰田、本田、奥迪;国内品牌如奇瑞、比亚迪等成为低端品牌代名词
  
  
品牌都是中国的,中国南车品牌入选世界品牌500强;CRH380A等产品受高度关注
  
  
市场
  
  
市场被外资品牌全面占领,合资企业占据国内市场大半,掘取超过80%的利润
  
  
市场完全由以中国南车为代表的民族企业主导,并带动近2000多家民营企业共同发展
  
  
核心零部件
  
  
合资企业的核心零部件技术掌握在外资方手中;低端产品可以国产,高端产品需要进口
  
  
核心零部件如牵引电机、牵引变压器、牵引变流器、网络控制系统、转向架、车体、系统集成,均实现自主配套;部分零部件如制动,一部分采用国外厂商配套
  
  
人才
  
  
领军人才均在外企或者合资企业
  
  
培养了一批四十多岁的轨道交通高精尖人才,如丁荣军、马云双、丁叁叁、梁建英等,他们成为轨道交通领域最顶尖的人才,将在未来二十年主导轨道交通行业发展
  
(2)铁路技术引进并非始于2004年
    中国铁路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前,主要是模仿跟随的阶段,主要是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建立了完整的铁路系统体系,在这个阶段铁路人创造了一系列辉煌;第二个阶段是80年代到今天,主要是技术的引进并消化吸收。其中第二个阶段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就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引进了一些技术。这次大规模引进代表包括ND5、8K等产品,这次引进在技术上的收获并不大,主要收获是思想上的,解放了思想,了解了国外的技术水平;另一个就是2004年以来的技术引进,这次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是中国铁路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铁路的面貌,成功的关键就是没有采用“市场换技术” 的方式,而是坚持“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
(3)成本VS效益
    文章说如果没有刘志军,中国铁路还会缓慢而坚定的发展,中国现在不至于为“一百年都很难收回成本”的数万亿高铁投资而苦恼
    财新做出了选择,它宁愿中国没有高铁,也不愿意中国铁路负债。我请问一下大家你们觉得呢?中国的高铁是不是不值铁道部的这些负债?
    我请问:2012年春运期间京沪沿线解决的一票难求值多少钱?高铁建成后拉动的沿线商贸、旅游、文化市场的大发展值多少钱?武广高铁带动的大武汉经济圈、长株潭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经济的大交流值多少钱?湖南、湖北年旅游人数突破了4亿人次,值多少钱?高速铁路开通之后,既有线释放出来的数亿吨货运能力值多少钱?高铁建设带动的中国制造业由低端向高端的产业升级值多少钱?高铁为中国带来的海权与路权的游刃有余值多少钱?
    (英)H·韦尔斯《世界史》中提到:“战争(指南北战争)开始时,美国还没有通往太平洋的铁路;战争结束后,铁路像藤蔓一样铺展开来,把辽阔的美国连接成一个在精神与物质上都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请问铁路的这种战略价值有值多少钱?
    何况,退一万步说,你昧着良心把所有这些都忽略掉了,你就能断定高铁收不回成本?一个最简单的道理,30年前,你觉得你能买得起轿车?30年后呢?当然你可以说,奥,30年太远了……我想说的是,建高铁不是买衣服,如果你连30年都考虑不了,那就不要建了。
(4)高铁要不要追求100%国产
    我们都知道中国南车拥有CRH380A知识产权,通过了美国知识产权局的专利审查,但是这并不代表CRH380A动车组100%的零部件都是国产的,这怎么可能?你问问苹果手机,到底有多少是在美国生产的?
    奥,对了,你说关键产品设计以及产品核心部件的供给。说到点子上了。CRH380A高速动车组设计者,丁叁叁、梁建英为代表的中国南车高铁人。高铁的核心技术有哪些?根据财新文章的描述,包括牵引传动系统、转向架、制动系统。财新作者也承认,CRH380A的牵引传动系统由中国南车株洲所、电机公司制造,转向架由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制造,但是他说了部分制动系统由南车浦镇公司制造,但是还有部分是科诺尔制造的。
    我要说他这段采访是准确的。但我要说的是,制动是非常专业的一门技术,西门子、庞巴迪、阿尔斯通,包括川崎重工都广泛采用科诺尔的制动,你是不是要说这些厂家也不拥有核心技术,只是买来零部件组装一下而已?
(5)高铁引进成本是多少?
    文章算了这么一笔账:截至2006年底,铁道部通过三次动车大招标,共购买了法国、德国、日本的高速列车280列(其中160列为时速200公里,120 列为时速300公里),共计人民币553亿元。加上购买1098台机车(电力机车420台和内燃机车678台)的人民币305亿元和技术转让费5亿美元,铁道部总共花了900亿元(折合110亿美元)。
    900亿好多呀!但是南北车七八百亿的销售收入来源于哪里?铁道部花的所有的钱都算是引进的资金?当然你还可以辩解,至少部分零部件需要进口,所以也算是引进。南车的同行我们不好评价,但是对于南车而言,很不好意思,我们的核心零部件也是自己配套的,要不南车株洲所一年100多亿的销售收入来源哪里?还有南车带动的1000多家民营企业的销售收入又来源哪里?这种给铁道部的抹黑,真是够黑的!
    后面还有一段文字比较搞笑,说韩国花的钱就要少得多……不但包括了核心技术在内的全部技术,还直接参与法国下一代高速列车开发,获得出口高速列车的权利。
    呃,你觉得我用“搞笑”这个词不太合适吗?用韩国的高铁技术来比中国的高铁技术?我只能说这真是笑话,如此外行的话都能说得出来,只能说作者的两种标准,也太不小心,太明目张胆了!
(6)出口问题:说中国没有出口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动车组
    作者也提到了香港高铁的出口,那是与川崎重工、庞巴迪等公司直接竞争的结果,但是因为是香港虽然算是关境外,但是毕竟是中国的领土,他们排除了。
    我不跟他们计较,但我要指出事实:第一,200公里以上高铁的出口,除了你产品的过硬之外,还要有市场;而现在的事实是,美国的、巴西的、俄罗斯的高铁,大多还停留在方案阶段,线路没建,你指望人家买你的车辆去。所以CRH380A诞生以来,没有出口的不仅仅是中国企业,而是全世界的高铁企业,用此来指责中国企业不公平;
    第二,高铁技术引进的意义,直接推动产品出口只是一方面,还有是对中国南车品牌的提升作用,还以及借助高铁技术的研发,提升其他轨道交通产品的竞争力,先进的研发能力,领先的设计能力,强大的制造能力,系列化的产品体系,这为南车带来什么呢?2011年中国南车产品出口60多个国家,出口额62亿元人民币,今年中国南车出口预计将增长50%以上,出口额肯定突破100亿元。100亿元是什么概念,十年前,2000年中国南车成立的时候,整个南车的销售收入也只有100亿元。这就是高铁技术引进以来,中国南车在国际市场的攻城拔寨。是的,除了香港高铁没有200公里以上的高铁,但这些产品都与高铁技术引进毫无关系吗?我只能说显然不是的。
(7)作者侮辱我们国家的智商
   前面的问题是技术上的,无论它错得多么离谱,我都可以忍受,但是文章结尾的一段话,让我无比伤心。它说:“不过,也有些国家希望从中国获得资金修建高铁。俄罗斯运输部部长在接受采访时就曾明确表示不会从中国购买高铁机车,但希望中国公司出钱投资其高铁项目。”
   作者用这样一段话结尾实在是意味深长,好了,我们不会买你们的产品,但是给我们钱可以,做冤大头可以。它体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崇洋心理,有一种很强的奴性心理,侮辱了我们国家的智商,伤害了我们的感情。我们国家是有钱,但也不是谁想用就用的,它要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服务,要为国家的繁荣昌盛服务。
(8)文章中的硬伤
    实话说这方面就太多了,主要是由于作者不太了解情况所致。
    A.文章说2004年铁道部组织的动车组招标川崎重工、阿尔斯通和庞巴迪中标,不好意思,根据规定这些企业连投标资格都没有,不知道是怎么中标的。
    B.文章说,“原本整车生产技术力量最强的南车株洲所出局,只能做部分配套件,不得不拓展地铁市场求存”。不好意思,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株洲所从成立开始一直都是做配件的,以前是,现在还是,它根本就不做整车,哪里谈得上什么力量最强。
    C.关于CRH380系列的诞生,文章说铁道部领导拍脑瓜,要求京沪高铁4个小时跑完,据此一算需要每小时380公里,这既即是CRH380的由来。天哪,太能编了。我们都知道京沪高铁1318公里,4个小时跑完速度是329公里,当时的高铁已经能够跑350公里,完成这个任务不费吹灰之力,哪里还需要 380的诞生?太驴唇不对马嘴了。其实CRH380A是在科技部和铁道部支持下的联合攻关项目,南车是牵头人,还汇集了大量的高校、科研院所的人,共同攻关,前后参与的科研人员达到2万人。这可绝对是个大项目。
   其他的不严谨之处还有很多,如高铁把油门踩到底、CRH380的平台是CRH3之类的,甚多,但是类型也就这几种了,所以也不用一一列举了。
    以上内容与作者商榷,也供众位感兴趣的网友参考。
一段时间以来,财新传媒推出了一系列抨击中国高铁的文章,由于不得其门,逐渐陷入了一种捕风捉影的幻觉之中。今天又推出了《高铁国产化幻觉》一文,抨击高铁的跨越式发展,我非常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但我还是不得不说文章的漏洞太多了,我要是一一指出,那就成了筛子了,我只能择要谈谈以下8个问题,供大家参考。需要指出的,文中引用了一些西门子、阿尔斯通的事例还是让我无法反驳,我只能说谁让我们拥有一个不争气的同行?我想对作者说,那不代表中国高铁的水平,有本事就单独谈谈中国南车!(1)高铁从来就不存在“市场换技术”文章说“市场换技术”的说法最早来自汽车工业,集大成于高铁。估计稍微有点常识的人听到这句话,都会觉得这真是可发一笑。汽车市场换技术,大家都是知道了,技术没有换来,满大街跑的都是德国车、日本车;高铁恰恰相反,不但技术上完全自主,且国内市场外资也根本插不进来,还在国际上攻城拔寨。具体区别见下表:       汽车    铁路    品牌    国内汽车品牌主要都是国外的,如大众、丰田、本田、奥迪;国内品牌如奇瑞、比亚迪等成为低端品牌代名词    品牌都是中国的,中国南车品牌入选世界品牌500强;CRH380A等产品受高度关注    市场    市场被外资品牌全面占领,合资企业占据国内市场大半,掘取超过80%的利润    市场完全由以中国南车为代表的民族企业主导,并带动近2000多家民营企业共同发展    核心零部件    合资企业的核心零部件技术掌握在外资方手中;低端产品可以国产,高端产品需要进口    核心零部件如牵引电机、牵引变压器、牵引变流器、网络控制系统、转向架、车体、系统集成,均实现自主配套;部分零部件如制动,一部分采用国外厂商配套    人才    领军人才均在外企或者合资企业    培养了一批四十多岁的轨道交通高精尖人才,如丁荣军、马云双、丁叁叁、梁建英等,他们成为轨道交通领域最顶尖的人才,将在未来二十年主导轨道交通行业发展   (2)铁路技术引进并非始于2004年    中国铁路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前,主要是模仿跟随的阶段,主要是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建立了完整的铁路系统体系,在这个阶段铁路人创造了一系列辉煌;第二个阶段是80年代到今天,主要是技术的引进并消化吸收。其中第二个阶段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就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引进了一些技术。这次大规模引进代表包括ND5、8K等产品,这次引进在技术上的收获并不大,主要收获是思想上的,解放了思想,了解了国外的技术水平;另一个就是2004年以来的技术引进,这次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是中国铁路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铁路的面貌,成功的关键就是没有采用“市场换技术” 的方式,而是坚持“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3)成本VS效益    文章说如果没有刘志军,中国铁路还会缓慢而坚定的发展,中国现在不至于为“一百年都很难收回成本”的数万亿高铁投资而苦恼    财新做出了选择,它宁愿中国没有高铁,也不愿意中国铁路负债。我请问一下大家你们觉得呢?中国的高铁是不是不值铁道部的这些负债?    我请问:2012年春运期间京沪沿线解决的一票难求值多少钱?高铁建成后拉动的沿线商贸、旅游、文化市场的大发展值多少钱?武广高铁带动的大武汉经济圈、长株潭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经济的大交流值多少钱?湖南、湖北年旅游人数突破了4亿人次,值多少钱?高速铁路开通之后,既有线释放出来的数亿吨货运能力值多少钱?高铁建设带动的中国制造业由低端向高端的产业升级值多少钱?高铁为中国带来的海权与路权的游刃有余值多少钱?    (英)H·韦尔斯《世界史》中提到:“战争(指南北战争)开始时,美国还没有通往太平洋的铁路;战争结束后,铁路像藤蔓一样铺展开来,把辽阔的美国连接成一个在精神与物质上都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请问铁路的这种战略价值有值多少钱?    何况,退一万步说,你昧着良心把所有这些都忽略掉了,你就能断定高铁收不回成本?一个最简单的道理,30年前,你觉得你能买得起轿车?30年后呢?当然你可以说,奥,30年太远了……我想说的是,建高铁不是买衣服,如果你连30年都考虑不了,那就不要建了。(4)高铁要不要追求100%国产    我们都知道中国南车拥有CRH380A知识产权,通过了美国知识产权局的专利审查,但是这并不代表CRH380A动车组100%的零部件都是国产的,这怎么可能?你问问苹果手机,到底有多少是在美国生产的?    奥,对了,你说关键产品设计以及产品核心部件的供给。说到点子上了。CRH380A高速动车组设计者,丁叁叁、梁建英为代表的中国南车高铁人。高铁的核心技术有哪些?根据财新文章的描述,包括牵引传动系统、转向架、制动系统。财新作者也承认,CRH380A的牵引传动系统由中国南车株洲所、电机公司制造,转向架由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制造,但是他说了部分制动系统由南车浦镇公司制造,但是还有部分是科诺尔制造的。    我要说他这段采访是准确的。但我要说的是,制动是非常专业的一门技术,西门子、庞巴迪、阿尔斯通,包括川崎重工都广泛采用科诺尔的制动,你是不是要说这些厂家也不拥有核心技术,只是买来零部件组装一下而已?(5)高铁引进成本是多少?    文章算了这么一笔账:截至2006年底,铁道部通过三次动车大招标,共购买了法国、德国、日本的高速列车280列(其中160列为时速200公里,120 列为时速300公里),共计人民币553亿元。加上购买1098台机车(电力机车420台和内燃机车678台)的人民币305亿元和技术转让费5亿美元,铁道部总共花了900亿元(折合110亿美元)。    900亿好多呀!但是南北车七八百亿的销售收入来源于哪里?铁道部花的所有的钱都算是引进的资金?当然你还可以辩解,至少部分零部件需要进口,所以也算是引进。南车的同行我们不好评价,但是对于南车而言,很不好意思,我们的核心零部件也是自己配套的,要不南车株洲所一年100多亿的销售收入来源哪里?还有南车带动的1000多家民营企业的销售收入又来源哪里?这种给铁道部的抹黑,真是够黑的!    后面还有一段文字比较搞笑,说韩国花的钱就要少得多……不但包括了核心技术在内的全部技术,还直接参与法国下一代高速列车开发,获得出口高速列车的权利。    呃,你觉得我用“搞笑”这个词不太合适吗?用韩国的高铁技术来比中国的高铁技术?我只能说这真是笑话,如此外行的话都能说得出来,只能说作者的两种标准,也太不小心,太明目张胆了!(6)出口问题:说中国没有出口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动车组    作者也提到了香港高铁的出口,那是与川崎重工、庞巴迪等公司直接竞争的结果,但是因为是香港虽然算是关境外,但是毕竟是中国的领土,他们排除了。    我不跟他们计较,但我要指出事实:第一,200公里以上高铁的出口,除了你产品的过硬之外,还要有市场;而现在的事实是,美国的、巴西的、俄罗斯的高铁,大多还停留在方案阶段,线路没建,你指望人家买你的车辆去。所以CRH380A诞生以来,没有出口的不仅仅是中国企业,而是全世界的高铁企业,用此来指责中国企业不公平;    第二,高铁技术引进的意义,直接推动产品出口只是一方面,还有是对中国南车品牌的提升作用,还以及借助高铁技术的研发,提升其他轨道交通产品的竞争力,先进的研发能力,领先的设计能力,强大的制造能力,系列化的产品体系,这为南车带来什么呢?2011年中国南车产品出口60多个国家,出口额62亿元人民币,今年中国南车出口预计将增长50%以上,出口额肯定突破100亿元。100亿元是什么概念,十年前,2000年中国南车成立的时候,整个南车的销售收入也只有100亿元。这就是高铁技术引进以来,中国南车在国际市场的攻城拔寨。是的,除了香港高铁没有200公里以上的高铁,但这些产品都与高铁技术引进毫无关系吗?我只能说显然不是的。(7)作者侮辱我们国家的智商   前面的问题是技术上的,无论它错得多么离谱,我都可以忍受,但是文章结尾的一段话,让我无比伤心。它说:“不过,也有些国家希望从中国获得资金修建高铁。俄罗斯运输部部长在接受采访时就曾明确表示不会从中国购买高铁机车,但希望中国公司出钱投资其高铁项目。”   作者用这样一段话结尾实在是意味深长,好了,我们不会买你们的产品,但是给我们钱可以,做冤大头可以。它体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崇洋心理,有一种很强的奴性心理,侮辱了我们国家的智商,伤害了我们的感情。我们国家是有钱,但也不是谁想用就用的,它要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服务,要为国家的繁荣昌盛服务。(8)文章中的硬伤    实话说这方面就太多了,主要是由于作者不太了解情况所致。    A.文章说2004年铁道部组织的动车组招标川崎重工、阿尔斯通和庞巴迪中标,不好意思,根据规定这些企业连投标资格都没有,不知道是怎么中标的。    B.文章说,“原本整车生产技术力量最强的南车株洲所出局,只能做部分配套件,不得不拓展地铁市场求存”。不好意思,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株洲所从成立开始一直都是做配件的,以前是,现在还是,它根本就不做整车,哪里谈得上什么力量最强。    C.关于CRH380系列的诞生,文章说铁道部领导拍脑瓜,要求京沪高铁4个小时跑完,据此一算需要每小时380公里,这既即是CRH380的由来。天哪,太能编了。我们都知道京沪高铁1318公里,4个小时跑完速度是329公里,当时的高铁已经能够跑350公里,完成这个任务不费吹灰之力,哪里还需要 380的诞生?太驴唇不对马嘴了。其实CRH380A是在科技部和铁道部支持下的联合攻关项目,南车是牵头人,还汇集了大量的高校、科研院所的人,共同攻关,前后参与的科研人员达到2万人。这可绝对是个大项目。   其他的不严谨之处还有很多,如高铁把油门踩到底、CRH380的平台是CRH3之类的,甚多,但是类型也就这几种了,所以也不用一一列举了。    以上内容与作者商榷,也供众位感兴趣的网友参考。
你写这么多是没用的,没几个人会看的,绝大多数普通人只会看企鹅网的,按照企鹅网的标准,你这是为腐败辩解,为贪官辩解....为xx辩解
原创么?
支持LZ!支持中国高铁!这是中国机电产品升级换代的典范,是中国联通欧亚大陆的战略布局。
N车努力啊!
南车当然聪明,人家不会像北车一样,干国产化车轴这样蠢事!!车轴多难干!!那真是技术,是真技术!!人家南车干的都是既赚钱有省事又门面的事情。为什么咱们的光哥哥把南车四方股份,戚所,金创当大本营!!就是因为南车聪明,比北车那些只知道撅着屁股埋头苦干的人聪明。车轴轮对绝对重要,是核心技术,是人命关天的要命技术,但是这些技术关我的钱包什么事情?你车轴轮对国产化与我的钱包有关系吗?因此,北车人很蠢,简直蠢透了,只知道干活,不知道替领导的钱包想一想。
核心零部件如牵引电机、牵引变压器、牵引变流器、网络控制系统、转向架、车体、系统集成,均实现自主配套;部分零部件如制动,一部分采用国外厂商配套
===================================
用别人的图纸其实很容易生产出来的,当然可靠性差点也无所谓,反正铁道部会买单的。遇雷击停运就是可靠性差的例子。就像房子,平时立在那里都不会倒,一到地震的时候就显出来好坏了。
写得很好,如果能摒弃门户之见,就更好了,毕竟是一母同胞,还是精诚合作的好,互相拆台,只会让外人笑话
北车的宣传部门着实NB,天下第一吹

战略与战术 发表于 2012-7-5 15:59
核心零部件如牵引电机、牵引变压器、牵引变流器、网络控制系统、转向架、车体、系统集成,均实现自主配套; ...


那是。。。

清官上台把大贪官订下的防雷工程阉割大半,省钱啊

然后打雷故障,都是贪官的错,都是设计的错,都是制造的错


把房子抗震标准降低了省钱,就不要怪房子遇上超标地震会倒



战略与战术 发表于 2012-7-5 15:59
核心零部件如牵引电机、牵引变压器、牵引变流器、网络控制系统、转向架、车体、系统集成,均实现自主配套; ...


那是。。。

清官上台把大贪官订下的防雷工程阉割大半,省钱啊

然后打雷故障,都是贪官的错,都是设计的错,都是制造的错


把房子抗震标准降低了省钱,就不要怪房子遇上超标地震会倒


认证为《中国南车报》主编的“高铁见闻”就财新传媒的《高铁国产化幻觉》一文写了两篇博文,对我们的文章提出一些质疑,作为本文作者,谨回应如下:

一、高铁见闻的博文否认高铁是市场换技术。高铁的“市场换技术”在最初技术引进谈判阶段曾是铁道部屡屡宣传的重点,以往的报道还在,希望可以唤起你的回忆。试举一例,原文来自新华网,记者李柯勇,发表于2007年。

“我们最大的筹码是中国铁路独一无二的市场优势。”张曙光说,“‘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将建设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客运专线和城际轨道交通7000公里。而日本近几年在建高铁只有300多公里,世界上高铁营业里程总共也只有6763公里,发达国家铁路市场已接近饱和。在诱惑与压力的双重作用下,国外高速列车巨头不得不同意转让技术。”

当年这样的报道比比皆是。只不过,引进来之后铁道部有了新的需求,铁路系统从上到下开始宣传“中国高铁的自主知识产权”。380A和380B都成了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代表,其技术来源——最初的引进也就不再提了。

二、对于南车北车现在在高铁上的市场成就,《中国南车报》主编称“(高铁)不但技术上完全自主,且国内市场外资也根本插不进来,还在国际上攻城拔寨”。

这是您的个人看法。但我们可以提供相反的事实。请问南车生产的380A制动系统的供应商是谁?是克洛尔。北车生产的相当于动车心脏的牵引系统的380B的软件系统又由谁提供,北车与西门子的7.5亿欧元合同买的是什么?整车运行故障后为何需找西门子的专家来维修。

从这些情况来看,何以得出“外资根本插不进来”的结论?

“在国际上攻城拔寨”一说,如果指的地铁,还可以说有的放矢,如果是高铁,则纯属想象。

高铁见闻谈到“攻城拔寨”的论据是“2011年中国南车产品出口60多个国家,出口额62亿元人民币,今年中国南车出口预计将增长50%以上,出口额肯定突破100亿元。100亿元是什么概念,十年前,2000年中国南车成立的时候,整个南车的销售收入也只有100亿元。这就是高铁技术引进以来,中国南车在国际市场的攻城拔寨。”

这里并未解释出口产品的种类,高铁占了多少?这个问题在《国铁国产化幻觉》一文中我们做了详细说明:“截至目前,中国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动车出口为零。南车宣传部人士证实,中国目前惟一算作高速动车出口的案例是今年3月与香港签署的9列八编组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订单,这9列车实际用于连接香港和广东的广深铁路。

时速在160-200公里的低速动车组出口则有今年5月交付出口马来西亚捷运项目的列车,以及2006年青岛四方出口伊朗地铁的列车。其他出口国包括土耳其、斯里兰卡、突尼斯等。

据南车一位工程师介绍,南北车最近两三年的出口以城际轨道列车和货车为主。城轨速度一般在120公里-160公里之间。国内十年前就引进了地铁技术,平台和后来的动车不是一回事,现在地铁交流和制动已经实现自主研发。”

《中国南车报》主编承认技术引进不是始于2004年,但认为“2004年以来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是中国铁路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铁路的面貌,成功的关键就是没有采用‘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并强调这是铁路科研人员努力的结果,称培养了一批四十多岁的轨道交通高精尖人才。
财新采访了包括院士刘友梅在内的数位南车技术人员、铁科院专家以及唐车技术人员,在报道中强调,蓝箭、中华之星等当年自主研发的产品,亦建立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只不过有别于刘志军上台后提出的“系统性引进”,是小规模的引进和零部件采购。也就是说,2004年的自主研发,与2004年之后的技术引进并无本质区别,真正的区别在于对于科学规律的尊重,也就是是否给予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吸收和提高。

中国目前的高铁制造能力在相当程度上也得益于2004年的包括中华之星在内的自主研发,当年的骨干如《中国南车报》主编提到的丁荣军、丁叁叁、马云双等也是现在380A的科研主力。

此外,所谓“系统性引进”代价太高,人为推动了中国强行启动高铁大市场,在中西部不发达地区也大建高铁,这是更大的危害,对中国实体经济亦带来深远影响。

《中国南车报》主编强调380A的车头设计,这一点与财新报道并不矛盾。刘友梅等专家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均肯定了中国高铁在车头设计上的成绩,有一位专家评价说,“这是中国唯一肯定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部分。”我们在文中作了引用。
我们在文中所强调的,是中国通过技术引进,确实建立了时速300公里以上高铁的规模制造能力,但关键设备仍依赖进口,且设计能力不足,加之国内高铁市场很难赚钱,而未来出口可能性很小,因此收益堪忧。

关键设备,主要就是牵引系统的软件系统和制动系统。

此外,还包括在很多零部件领域,表面上虽然完成国产化,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掌握设计和制造能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高铁轮对,由丁书苗控制的山西智奇独家垄断,但智奇实际上没有掌握核心工艺,必须从意大利进口部件在国内简单组装。还有供应商告诉财新记者,他们为了完成国产化指标,就把所有用人民币结算的采购都算作国产化零件。在所谓85%国产化率的背后,有很多的注水行为。

我们也注意到,南车相较北车,研发实力较强,380A的国产化程度和系统集成能力、故障率均较北车为好。这些方面我们在《高铁国产化幻觉》一文中均在不同地方指出。比如下面这段:

“CRH380A国产化水分较CRH380B要少,牵引电机、牵引变压器由南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牵引变流器、电气控制、电气通讯则由株洲南车时代和北车大同机车提供。但制动件仍主要由克诺尔在苏州的工厂供应,也有少部分由中国铁科院机车车辆研究所和南京浦镇海泰制动设备有限公司提供。刘友梅介绍,在京沪高铁实际运行中,CRH380A的稳定性远较CRH380B要好,初期测算的故障率只有百万公里1.46次。”

综上所述,南车报主编在两篇博文中依据上面的一些情况介绍指责我们的报道捕风捉影,存在硬伤。我们对此非常不解。但我们欢迎质疑,更欢迎辩论。如果有机会,我们希望能当面就报道中的各种技术问题、事实及观点与南车报主编对话。
老外称跨越是中国高铁之父
一点没错。


西门子用的是不是克诺尔制动呢?如果是的,是不是西门子也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呢?

其实我蛮纳闷的,iphone到底有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屏幕是夏普生产的,玻璃是康宁的,芯片至少是三星代工的,存储也是三星的吧?装配都是在中国,要不IOS是苹果自己搞的...........三星自己几乎什么都能做,但是也不一定有自主知识产权,Andriod是Google的

设计能力不足就能搞时速380的列车,这年头找茬还是很容易的

西门子用的是不是克诺尔制动呢?如果是的,是不是西门子也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呢?

其实我蛮纳闷的,iphone到底有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屏幕是夏普生产的,玻璃是康宁的,芯片至少是三星代工的,存储也是三星的吧?装配都是在中国,要不IOS是苹果自己搞的...........三星自己几乎什么都能做,但是也不一定有自主知识产权,Andriod是Google的

设计能力不足就能搞时速380的列车,这年头找茬还是很容易的
南北之争太。。。。
飞机有南北之争,高铁也要造个南北之争?
争一争还是不错的
按照N年前的话来说“全国一盘棋”嘛,当然高铁形成南北竞争未必是坏事
楼主的行文,带很重的情绪,这种有些气急的情绪会降低你的说服力。希望改进。
高铁的意义和价值在于
1.“把辽阔的美国连接成一个在精神与物质上都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2、效率;时间缩短带来距离感的改变,这对区域整合是最有意义的。
3、所谓价格的事情,远没到不可接受的地步。公司楼下有个房地产公司,今年拿了几块地,总价120亿。想比之下,南车出口100亿之类的。不值得一提。
即使不出口,有上述3条,高铁就应该建。

战略与战术 发表于 2012-7-5 15:59
核心零部件如牵引电机、牵引变压器、牵引变流器、网络控制系统、转向架、车体、系统集成,均实现自主配套; ...


选择性失明,返祖破坏安全系统建设,跨越背黑锅。
战略与战术 发表于 2012-7-5 15:59
核心零部件如牵引电机、牵引变压器、牵引变流器、网络控制系统、转向架、车体、系统集成,均实现自主配套; ...


选择性失明,返祖破坏安全系统建设,跨越背黑锅。
作为股民我支持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