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下浇筑水泥锥该不该?到底有何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22:35:03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袁建彰

  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冯海泳

  近日有网友在微博称,怀疑广州市内部分地区为防止流浪人员在立交桥底睡觉“影响市容”,而在桥底浇筑水泥锥。

  有桥梁专家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广州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这样的水泥锥,当时就是建来防流浪人员聚居的,但近年大多被挖走种上花草。

  网友:多处高架桥底浇筑水泥锥

  日前有网友称在白云区机场高速黄石南入口的高架桥下、天河区五山路与翰景路交界处的高架桥下等地面被人浇筑了水泥锥,用意是防止流浪人员在此聚居、睡觉等。经媒体曝光后,此事迅速被网络转载传播。

  不过,也有网友推测,这些“锥”不一定是为了防止流浪汉。有网友认为,流浪汉一般不会选择高架下面,这么做的目的应该是防止车辆掉头、行人穿越或者乱停车。有网友还称,“这样的桥底欧洲有、美国日本有,就连香港都存在。” 城市管理不能只有怜悯,还要考虑公众的环境整洁及安全隐患。

  不少网友也认为,即便不是防止流浪汉,天桥下的地方也是应该更合理利用,要用科学管理的思路,比如栽种绿色植物等。另外,对于“锥”的真实用途,既然公众提出疑问,相关部门应该出来解释一下。

  专家:大多已挖走改种花草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教授、桥梁专家单成林昨日接受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水泥锥在上世纪90年代的广州立交桥底非常普遍,“当时就是用来防流浪人员睡觉用的,当时很多人来广州找工作,没有住的地方,一群人就在桥下居住,不过这些年来这种人已经很少了”单教授如是说。单教授说:“(上世纪)90年代的广州到处都是(水泥锥),这些年好多被挖走改种花草了”。

  对于有网友提出这是声音吸附设施,对车辆噪音震动进行吸除化解,单教授表示这从理论上来说有一定的道理。但他认为噪音和震动是向四面八方扩散的,而且一般立交桥底也没有房屋等建筑物,只有地面,因此没有必要通过建水泥锥来当声音吸附设施,“立交桥底下这些位置都没有什么地基的,只有桥墩下面才有地基”。

  谁建的?多个部门不知道

  对于这些水泥锥到底是谁浇筑的,记者昨日走访了多个部门但遭遇了“踢皮球”。记者首先向市城管委了解情况,市城管委人员表示:“肯定不是我们的职能,城管部门没有建设职能,和我们完全不搭边,请找交通部门”。随后记者找到市交委方面,对方表示也不属其管理范围,“我们是施工单位,你要找业主单位,各个区的市政部门”。

  根据市交委的说法,记者找到了白云区有关方面,而白云区建设局、白云区城管局均表示机场高速黄石南出入口高架桥桥下的空间,不属于其管理范围,该部位的水泥锥也不是由他们设置。不过当记者联系机场高速公司时,该公司工作人员却表示,黄石收费站桥底该公司只负责管养,这些水泥锥是由区市政部门建的,而非他们所为。

  网友观点

  “城市应让每个人过得好”

  微博上,网友几乎一片“骂”声。 @姚晨说:“城市,应该让每一个人都生活得更好!” @嘉亮仔调侃道:“以前成日讲笑,你屋企在天桥底架?原来现在连天桥底都没得你睡。”

  有网友认为水泥锥的尖比较锐利,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1997的旧时光也说道:“这要是出个车祸,没被车碾死,倒是要被锥死啊。”

  天桥底居住易出交通意外

  @导演柳杰认为:“这是声音吸附设施,对车辆噪音震动进行吸除化解。”

  @林云韬则认为,流浪汉睡的地方很多,但一般不在这种桥底下,第一:汽车违规掉头的话,你就成鬼了。第二:这种立交桥桥底下极吵,压根睡不着。这应该是广州想出来的对付汽车桥底违规掉头的招数。

  @僷小跳:这样的桥底欧洲有、美国日本有,就连香港都存在。城市管理不能只有怜悯,流浪汉很值得人同情,但不代表就可以任其睡天桥底,要想想代价,公众的环境呢?安全隐患呢?马路经常撞死人不是吗,昨天深圳还有一个女孩被拖进了路边的草丛里不是吗?请换位思考,别纠缠不清做愤青,流浪汉的寄身应该另想办法。

  也有网友表示,流浪人员不应在有机动车道的桥底或车流密集的地方居住,以免出现交通意外。□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袁建彰

  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冯海泳

  近日有网友在微博称,怀疑广州市内部分地区为防止流浪人员在立交桥底睡觉“影响市容”,而在桥底浇筑水泥锥。

  有桥梁专家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广州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这样的水泥锥,当时就是建来防流浪人员聚居的,但近年大多被挖走种上花草。

  网友:多处高架桥底浇筑水泥锥

  日前有网友称在白云区机场高速黄石南入口的高架桥下、天河区五山路与翰景路交界处的高架桥下等地面被人浇筑了水泥锥,用意是防止流浪人员在此聚居、睡觉等。经媒体曝光后,此事迅速被网络转载传播。

  不过,也有网友推测,这些“锥”不一定是为了防止流浪汉。有网友认为,流浪汉一般不会选择高架下面,这么做的目的应该是防止车辆掉头、行人穿越或者乱停车。有网友还称,“这样的桥底欧洲有、美国日本有,就连香港都存在。” 城市管理不能只有怜悯,还要考虑公众的环境整洁及安全隐患。

  不少网友也认为,即便不是防止流浪汉,天桥下的地方也是应该更合理利用,要用科学管理的思路,比如栽种绿色植物等。另外,对于“锥”的真实用途,既然公众提出疑问,相关部门应该出来解释一下。

  专家:大多已挖走改种花草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教授、桥梁专家单成林昨日接受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水泥锥在上世纪90年代的广州立交桥底非常普遍,“当时就是用来防流浪人员睡觉用的,当时很多人来广州找工作,没有住的地方,一群人就在桥下居住,不过这些年来这种人已经很少了”单教授如是说。单教授说:“(上世纪)90年代的广州到处都是(水泥锥),这些年好多被挖走改种花草了”。

  对于有网友提出这是声音吸附设施,对车辆噪音震动进行吸除化解,单教授表示这从理论上来说有一定的道理。但他认为噪音和震动是向四面八方扩散的,而且一般立交桥底也没有房屋等建筑物,只有地面,因此没有必要通过建水泥锥来当声音吸附设施,“立交桥底下这些位置都没有什么地基的,只有桥墩下面才有地基”。

  谁建的?多个部门不知道

  对于这些水泥锥到底是谁浇筑的,记者昨日走访了多个部门但遭遇了“踢皮球”。记者首先向市城管委了解情况,市城管委人员表示:“肯定不是我们的职能,城管部门没有建设职能,和我们完全不搭边,请找交通部门”。随后记者找到市交委方面,对方表示也不属其管理范围,“我们是施工单位,你要找业主单位,各个区的市政部门”。

  根据市交委的说法,记者找到了白云区有关方面,而白云区建设局、白云区城管局均表示机场高速黄石南出入口高架桥桥下的空间,不属于其管理范围,该部位的水泥锥也不是由他们设置。不过当记者联系机场高速公司时,该公司工作人员却表示,黄石收费站桥底该公司只负责管养,这些水泥锥是由区市政部门建的,而非他们所为。

  网友观点

  “城市应让每个人过得好”

  微博上,网友几乎一片“骂”声。 @姚晨说:“城市,应该让每一个人都生活得更好!” @嘉亮仔调侃道:“以前成日讲笑,你屋企在天桥底架?原来现在连天桥底都没得你睡。”

  有网友认为水泥锥的尖比较锐利,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1997的旧时光也说道:“这要是出个车祸,没被车碾死,倒是要被锥死啊。”

  天桥底居住易出交通意外

  @导演柳杰认为:“这是声音吸附设施,对车辆噪音震动进行吸除化解。”

  @林云韬则认为,流浪汉睡的地方很多,但一般不在这种桥底下,第一:汽车违规掉头的话,你就成鬼了。第二:这种立交桥桥底下极吵,压根睡不着。这应该是广州想出来的对付汽车桥底违规掉头的招数。

  @僷小跳:这样的桥底欧洲有、美国日本有,就连香港都存在。城市管理不能只有怜悯,流浪汉很值得人同情,但不代表就可以任其睡天桥底,要想想代价,公众的环境呢?安全隐患呢?马路经常撞死人不是吗,昨天深圳还有一个女孩被拖进了路边的草丛里不是吗?请换位思考,别纠缠不清做愤青,流浪汉的寄身应该另想办法。

  也有网友表示,流浪人员不应在有机动车道的桥底或车流密集的地方居住,以免出现交通意外。
文中选用的网友观点是亮点
应该是防治非法调头的辆吧
有利有弊吧。。。
从交通方面讲,还是有利的
至于睡觉神马的。。。
防止掉头 一排不就行了
铺块板儿照样睡人,不会干这么无聊的事的。
BGG 发表于 2012-7-4 09:00
防止掉头 一排不就行了
没见过各种被砸烂 被搬开的隔离墩?
贡献了GDP,减少了孙志刚。和谐了啊。治标不治本,天朝又有几人例外呢?
放几个模型就可以上演44年底的德国西线齐格飞防线了。
逆光 发表于 2012-7-4 09:58
放几个模型就可以上演44年底的德国西线齐格飞防线了。
放几个1:6的二战兵人模型就可以拍场景了:D
齐格飞防线,反坦克用的……
防止掉头 一排不就行了
一排不够,国内汽车比三号四号B1B2还猛
什么用?一举多用
做工不行啊,都踹翻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