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兄会上台,埃及将走向何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05:59:28
原帖链接:guancha.cn/html2/50397/2012/06/26/80918.shtml

历经十五个月动荡、三天的推迟,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国家埃及历史性的选出第一位伊斯兰总统。从而为这一“失去的春天”(法国《解放报》标题)划上了一个短暂的句号。

MSL兄弟会候选人、十八个月前还是一名政治囚徒的穆尔西在大选争议中击败了军方支持的前总理莎菲克,终结了军方在埃及六十年的统治。这个意义自然是称划时代的,但从更大的历史来看,从上百年来伊斯兰世界追求现代化、世俗化的角度来看,其转折性的意义更大。如果再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衡量,其影响则更为深远。

西方在战后非殖民化浪潮中丧失了对中东政治上的控制, 随后 OPEC 的成立更标志着西方在经济上也丧失了对中东的控制权。但在 1978 年以埃及和以色列媾和为标志,美国以扶持军政权为交易,重新开始掌握中东事务的主导权。冷战后,美国更成了中东的唯一存在,随后借助第一次海湾战争,完全将中东变成自己的囊中之物。政治上控制、经济上援助便成了西方和中东各专制国家(或者军政权,或者君主世袭)达成的战略“盟友”契约。然而, 2008 年以来的经济危机,在重创西方的同时,也殃及中东池鱼。对军事专制政权无能的不满、对西方侵害阿拉伯世界利益的屈辱感、对西方与专制政权勾结的愤怒以及对世俗化的难以认同,终于酿成了二十一世纪的阿拉伯世界的第一场大变局:阿拉伯之春。

被阿拉伯革命大潮席卷而过的国家都呈现一个共同点:迅速的伊斯兰化。过去长期被世俗政权以反恐名义打压的伊斯兰政治力量纷纷走向前台收割革命果实。突尼斯如是,利比亚如是,就是受革命波及不大、颁布新宪法举行首次自由选举的摩洛哥也如是,今天的埃及也同样步上它们的后尘:伊斯兰政党先是在国会、后是在总统选举中成为赢家。这些伊斯兰政党上台后,纷纷宣称以伊斯兰法做为制订法律的依据,限制妇女的权利,允许一夫多妻制。同时,MSL与非MSL的冲突此起彼伏。这次埃及大选,相比军方支持沙菲克在竞选中“建立世俗民主国家,恢复社会稳定和法律秩序”的承诺,穆尔西表白他参选总统是“使命”,主张禁酒和禁穿泳衣等则非常宗教化。特别是当他胜选的消息公布后,聚集首都开罗解放广场的支持者爆出欢呼声:挥舞国旗,高呼“真主至大”。可以说,埃及世俗化道路逆转走向伊斯兰化是埃及“民主”革命后的第一大趋势。要知道MSL兄弟会的宗旨就是以《古兰经》为基础,恢复伊斯兰原始教义,建立伊斯兰国家,实行伊斯兰法,把要求独立、解放、民主和建立法制的斗争,看作“堕落的运动”。这也难怪法国《解放报》以“埃及走向《古兰经》的革命”为大标题。

伊斯兰化后的中东特别是埃及将如何处理与西方的关系,最令世人关注。MSL兄弟会长期以来就号召MSL兄弟制抵西方思想的侵袭,摆脱外国援助,清除外来影响,并且写入其宗旨,具有鲜明的反西方文明的特色。

其次从历史恩怨来看,不管是温和还是激进的伊斯兰政党,都是西方遏制和打压的对象,特别是欧美国家很早就将穆兄会列入恐怖组织的名单,双方结怨甚久,更别谈互信。另外支持伊斯兰政党的普通民众,对西方更是反感甚至痛恨。就是本.拉登发动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九一一”,也依然得到普通伊斯兰民众的认同。从吸引选票上来讲,伊斯兰政党也将改变与西方友好的政策。

其实,与西方友好的穆巴拉克下台后,军方为争夺民意,已经屡屡违逆西方:先是打破三十多年的禁忌,允许西方的眼中钉伊朗军舰通过苏伊士运河、后又开放当初配合以色列而封锁了数年的加沙地区边界。当然最令以色列和西方担忧和不满的是,埃及竟然出手促成反以的哈马斯与法塔赫的联合。埃及军方是接受美国援助的最大受益方,尚且如此,更何况一个对西方有着积怨、不满乃至仇恨的伊斯兰政党上台呢?所以胜选的穆尔希虽然承诺将遵守所有国际条约,但更强调埃及将在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发展与所有国家均衡、平等的外交关系, 不会干涉他人或别国的事务,也不允许任何人干预埃及的事务。 相信任何人都听的懂这弦外之音。埃及如果带头对抗西方,将再度极大的改变中东乃至全球的地缘政治力量平衡。不管怎样,埃及和西方关系将由过去的紧密合作走向摩擦甚至冲突。这是变天后埃及的第二大走向。

埃及 1952 年军事政变(MSL兄弟会积极参与)后建立的共和国,一直存在两大力量的博弈:军方和伊斯兰。双方曾达成某种默契:军方控制政治和经济,伊斯兰政党控制宗教和社会。双方也时而合作时而冲突。 1981 年,伊斯兰激进主义士兵在阅兵时将总统萨达特刺杀。在现场而幸免于难的穆巴拉克继任后,对包括MSL兄弟会在内的伊斯兰势力严厉镇压。尽管如此,MSL兄弟会依然在民间得到广泛的支持。 2005 年,穆巴拉克曾在西方压力下尝试民主改革,开放MSL兄弟会以个人身份独立参选,结果一举赢得五分之一的选票。此后,美国也不再施压穆巴拉克再搞什么民主改革了。

穆巴拉克下台十五个月后举行的总统大选中,再度上演了军方和MSL兄弟会对决的一幕。最终军方仅以三个百分点的支持率败北。然而,选举结果无法改变军方和MSL兄弟会明争暗斗的局面,更由于MSL兄弟会合法化和进入权力中心而更加激烈。

军方和MSL兄弟会除了历史积怨外,这次选举更加深了双方的敌意和不信任感。埃及革命胜利之初,MSL兄弟会还维持过去一向低调的姿态,声称不会参加总统选举。不料在赢得国会大选之后,立即食言,而在投票结束后即单方面宣布赢得总统大选。掌握过渡政权的军方则先是宣布MSL兄弟会的候选人、MSL兄弟会副主席海拉特 · 沙特尔不符合资格,随后更在总统大选第二轮投票前突然宣称选举法违宪,解散MSL兄弟会主导的新国会,授权军方立法,并修改宪法,极大的限制了总统的权力。这包括军方代行议会相关职责、军队有权决定自身的一切事务,不受民选政府的监督和领导、军方在新宪法制定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若制宪委员会不能正常工作,军方将提名组建新制宪委员会、军队扩大了其在维护国内治安上的地位,并收回了对外宣战权。新选出的总统几乎成为名誉性质。

还有一点要指出的是,在选举中,穆尔西的表现也颇令人质疑。最高选举委员会查处有近八十万的选票存在造假的嫌疑,这八十万选票在出厂的时候就已经在穆尔西的名字后面打上了勾。穆尔西虽立刻声明此事与他无关,选举委员会应该为此疏忽负责,但很难摆平外界的不信任。同时穆尔西发表声明,拉拢埃及的基督教徒不要投沙菲克,不能让在革命中死去的人鲜血白流。此举显然违反在选举前 24 小时不能有任何形式拉票活动的规定。

因此,军方与MSL兄弟会的对抗更加激烈和台面化将是大选后埃及的第三大走向。

埃及发生革命前,受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开始恶化。但革命发生后,局势长期动荡,经济更是一蹶不振。埃及经济增速从 2010 年的 5.1% 下滑至2011 年的 1.8% 。正如埃及百姓所感受的:曾经对埃及民主过渡充满热情,但是后来发现这只不过是一出权力转换的游戏,军方是事实上的总统,埃及人民没有得到任何真正意义的变革,要说有变化的话,只不过是收入下降了、治安恶化了、生活更加艰难了。

现在选举结束,是不是埃及的经济局势就会开始好转?事实正相反,埃及的经济将日益恶化,这就是未来埃及的第四大走向。

首先,MSL兄弟会执政后,将和军方在宪法总统的权力、国会是否合法、重新审判穆巴拉克展开激烈的博弈。这背后自然是谁真正掌控埃及权力的较量。一场选举不但没有化解双方的权力之争,相反将会变的更加激烈。一个政治上更加动荡的埃及,将吓退可能的投资者和游客,其经济复苏更为艰难。

其次,埃及 90% 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尼罗河区域,粮食不能自给,长期依靠外援。其主要的外援一是西方,一是和西方关系极为密切的中东等产油国。MSL兄弟会执政后,和西方关系全面恶化是早晚的事----无论是哪一方都心知肚明。这种情况下,西方和中东产油国肯定会减少或终止对埃及的经济援助,这将给埃及经济以釜底抽薪一击。甚至西方都会默认军方干政,把一个不符合自己利益的民主政权搞掉----这已是美国传统的拿手好戏了。

显然经济恶化----革命----动荡----经济恶化----强人再现的循环恐怕就是未来埃及的命运。

阿拉伯革命走到今天,民众失望,西方担忧,以色列惊恐,可谓人人都是输家----当然这一次中国又是例外。

首先,阿拉伯革命再一次揭示了一个道理:在今天的时代,激进和代价高昂的革命已失去了推动历史前进的意义和必要性乃至正当性。相反渐进与妥协为特征的改良才是唯一正确的方式。当穆巴拉克在广场民众的压力下承诺他本人以及家族不再参加 2011 年 9 月份的总统选举,进行民主改革时,反对力量如果能就此让步,在国际社会的参与下(实是担保)与之达成书面协定,以赦免换取他的和平交权和民主转型,埃及将绝不会是今天的局面。这不仅仅意味着选举可以提前近一年举行,提早收获民主成果,更由于双方的妥协,可以化解双方过去的敌意和不信任,恐怕也不会出现军方“修宪”之举,也不会存在穆巴拉克再度审判的烫手山芋。毕竟,一个执政三十年的政治、军事强人,其支持者众多。再度审判只会令这个国家政治局势更加紧张和相互敌视。再有一点,在美国的居中斡旋下,双方达成妥协,也同样能相当程度的化解MSL兄弟会与西方的积怨,建立初步的信任。只可惜,激情压倒一切的埃及把打倒穆巴拉克当成了目的,而忘记了革命的真正目的为何。当然,疾风暴雨的革命中往往没有理性的位置。

正可谓,在一个信奉“胜者为王败者寇”的逻辑并服从这个秩序的社会,是产生不了民主的;在一个没有宽容和妥协传统只相信“你死我活”的社会,也是产生不了民主的。而中国似乎两者兼备。如果没有宽容传统的埃及失败是必然的,哪么中国也走向这条路的话,结果会是什么岂不是不言自明吗?这对于正在探索适合自已发展道路的中国实在是及时的前车之鉴。当然还要指出的是,如果西方经济危机对中国自由派理念的正当性是第一次打击的话,阿拉伯革命变成伊斯兰革命和伊斯兰之冬,则是对其的第二次打击:一个从发达国家的角度,一个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对西方价值观的否定。

其次,自奥巴马上台以后,对外全力收缩,但却把矛头对准中国。一方面高调重返亚太,重新在澳大利亚驻军,还要把 60% 的海军力量部署到太平洋。另一方面频频插手南海争端,暗中支持越南、菲律宾等国,介入中国核心利益之争。此时的阿拉伯革命和埃及变局,则必然令美国不得不分心应对。客观上减轻了对中国的压力。

不管怎样,埃及这场革命大幕还远不是尾声,还会给世界提供更多鲜活的经典教材。我们只希望,埃及为代表的阿拉伯社会在付出超出想象的代价之后,最终能像中国一样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现代化之路。果如是,这场革命还是有其历史意义和价值。

原帖链接:guancha.cn/html2/50397/2012/06/26/80918.shtml

历经十五个月动荡、三天的推迟,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国家埃及历史性的选出第一位伊斯兰总统。从而为这一“失去的春天”(法国《解放报》标题)划上了一个短暂的句号。

MSL兄弟会候选人、十八个月前还是一名政治囚徒的穆尔西在大选争议中击败了军方支持的前总理莎菲克,终结了军方在埃及六十年的统治。这个意义自然是称划时代的,但从更大的历史来看,从上百年来伊斯兰世界追求现代化、世俗化的角度来看,其转折性的意义更大。如果再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衡量,其影响则更为深远。

西方在战后非殖民化浪潮中丧失了对中东政治上的控制, 随后 OPEC 的成立更标志着西方在经济上也丧失了对中东的控制权。但在 1978 年以埃及和以色列媾和为标志,美国以扶持军政权为交易,重新开始掌握中东事务的主导权。冷战后,美国更成了中东的唯一存在,随后借助第一次海湾战争,完全将中东变成自己的囊中之物。政治上控制、经济上援助便成了西方和中东各专制国家(或者军政权,或者君主世袭)达成的战略“盟友”契约。然而, 2008 年以来的经济危机,在重创西方的同时,也殃及中东池鱼。对军事专制政权无能的不满、对西方侵害阿拉伯世界利益的屈辱感、对西方与专制政权勾结的愤怒以及对世俗化的难以认同,终于酿成了二十一世纪的阿拉伯世界的第一场大变局:阿拉伯之春。

被阿拉伯革命大潮席卷而过的国家都呈现一个共同点:迅速的伊斯兰化。过去长期被世俗政权以反恐名义打压的伊斯兰政治力量纷纷走向前台收割革命果实。突尼斯如是,利比亚如是,就是受革命波及不大、颁布新宪法举行首次自由选举的摩洛哥也如是,今天的埃及也同样步上它们的后尘:伊斯兰政党先是在国会、后是在总统选举中成为赢家。这些伊斯兰政党上台后,纷纷宣称以伊斯兰法做为制订法律的依据,限制妇女的权利,允许一夫多妻制。同时,MSL与非MSL的冲突此起彼伏。这次埃及大选,相比军方支持沙菲克在竞选中“建立世俗民主国家,恢复社会稳定和法律秩序”的承诺,穆尔西表白他参选总统是“使命”,主张禁酒和禁穿泳衣等则非常宗教化。特别是当他胜选的消息公布后,聚集首都开罗解放广场的支持者爆出欢呼声:挥舞国旗,高呼“真主至大”。可以说,埃及世俗化道路逆转走向伊斯兰化是埃及“民主”革命后的第一大趋势。要知道MSL兄弟会的宗旨就是以《古兰经》为基础,恢复伊斯兰原始教义,建立伊斯兰国家,实行伊斯兰法,把要求独立、解放、民主和建立法制的斗争,看作“堕落的运动”。这也难怪法国《解放报》以“埃及走向《古兰经》的革命”为大标题。

伊斯兰化后的中东特别是埃及将如何处理与西方的关系,最令世人关注。MSL兄弟会长期以来就号召MSL兄弟制抵西方思想的侵袭,摆脱外国援助,清除外来影响,并且写入其宗旨,具有鲜明的反西方文明的特色。

其次从历史恩怨来看,不管是温和还是激进的伊斯兰政党,都是西方遏制和打压的对象,特别是欧美国家很早就将穆兄会列入恐怖组织的名单,双方结怨甚久,更别谈互信。另外支持伊斯兰政党的普通民众,对西方更是反感甚至痛恨。就是本.拉登发动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九一一”,也依然得到普通伊斯兰民众的认同。从吸引选票上来讲,伊斯兰政党也将改变与西方友好的政策。

其实,与西方友好的穆巴拉克下台后,军方为争夺民意,已经屡屡违逆西方:先是打破三十多年的禁忌,允许西方的眼中钉伊朗军舰通过苏伊士运河、后又开放当初配合以色列而封锁了数年的加沙地区边界。当然最令以色列和西方担忧和不满的是,埃及竟然出手促成反以的哈马斯与法塔赫的联合。埃及军方是接受美国援助的最大受益方,尚且如此,更何况一个对西方有着积怨、不满乃至仇恨的伊斯兰政党上台呢?所以胜选的穆尔希虽然承诺将遵守所有国际条约,但更强调埃及将在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发展与所有国家均衡、平等的外交关系, 不会干涉他人或别国的事务,也不允许任何人干预埃及的事务。 相信任何人都听的懂这弦外之音。埃及如果带头对抗西方,将再度极大的改变中东乃至全球的地缘政治力量平衡。不管怎样,埃及和西方关系将由过去的紧密合作走向摩擦甚至冲突。这是变天后埃及的第二大走向。

埃及 1952 年军事政变(MSL兄弟会积极参与)后建立的共和国,一直存在两大力量的博弈:军方和伊斯兰。双方曾达成某种默契:军方控制政治和经济,伊斯兰政党控制宗教和社会。双方也时而合作时而冲突。 1981 年,伊斯兰激进主义士兵在阅兵时将总统萨达特刺杀。在现场而幸免于难的穆巴拉克继任后,对包括MSL兄弟会在内的伊斯兰势力严厉镇压。尽管如此,MSL兄弟会依然在民间得到广泛的支持。 2005 年,穆巴拉克曾在西方压力下尝试民主改革,开放MSL兄弟会以个人身份独立参选,结果一举赢得五分之一的选票。此后,美国也不再施压穆巴拉克再搞什么民主改革了。

穆巴拉克下台十五个月后举行的总统大选中,再度上演了军方和MSL兄弟会对决的一幕。最终军方仅以三个百分点的支持率败北。然而,选举结果无法改变军方和MSL兄弟会明争暗斗的局面,更由于MSL兄弟会合法化和进入权力中心而更加激烈。

军方和MSL兄弟会除了历史积怨外,这次选举更加深了双方的敌意和不信任感。埃及革命胜利之初,MSL兄弟会还维持过去一向低调的姿态,声称不会参加总统选举。不料在赢得国会大选之后,立即食言,而在投票结束后即单方面宣布赢得总统大选。掌握过渡政权的军方则先是宣布MSL兄弟会的候选人、MSL兄弟会副主席海拉特 · 沙特尔不符合资格,随后更在总统大选第二轮投票前突然宣称选举法违宪,解散MSL兄弟会主导的新国会,授权军方立法,并修改宪法,极大的限制了总统的权力。这包括军方代行议会相关职责、军队有权决定自身的一切事务,不受民选政府的监督和领导、军方在新宪法制定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若制宪委员会不能正常工作,军方将提名组建新制宪委员会、军队扩大了其在维护国内治安上的地位,并收回了对外宣战权。新选出的总统几乎成为名誉性质。

还有一点要指出的是,在选举中,穆尔西的表现也颇令人质疑。最高选举委员会查处有近八十万的选票存在造假的嫌疑,这八十万选票在出厂的时候就已经在穆尔西的名字后面打上了勾。穆尔西虽立刻声明此事与他无关,选举委员会应该为此疏忽负责,但很难摆平外界的不信任。同时穆尔西发表声明,拉拢埃及的基督教徒不要投沙菲克,不能让在革命中死去的人鲜血白流。此举显然违反在选举前 24 小时不能有任何形式拉票活动的规定。

因此,军方与MSL兄弟会的对抗更加激烈和台面化将是大选后埃及的第三大走向。

埃及发生革命前,受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开始恶化。但革命发生后,局势长期动荡,经济更是一蹶不振。埃及经济增速从 2010 年的 5.1% 下滑至2011 年的 1.8% 。正如埃及百姓所感受的:曾经对埃及民主过渡充满热情,但是后来发现这只不过是一出权力转换的游戏,军方是事实上的总统,埃及人民没有得到任何真正意义的变革,要说有变化的话,只不过是收入下降了、治安恶化了、生活更加艰难了。

现在选举结束,是不是埃及的经济局势就会开始好转?事实正相反,埃及的经济将日益恶化,这就是未来埃及的第四大走向。

首先,MSL兄弟会执政后,将和军方在宪法总统的权力、国会是否合法、重新审判穆巴拉克展开激烈的博弈。这背后自然是谁真正掌控埃及权力的较量。一场选举不但没有化解双方的权力之争,相反将会变的更加激烈。一个政治上更加动荡的埃及,将吓退可能的投资者和游客,其经济复苏更为艰难。

其次,埃及 90% 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尼罗河区域,粮食不能自给,长期依靠外援。其主要的外援一是西方,一是和西方关系极为密切的中东等产油国。MSL兄弟会执政后,和西方关系全面恶化是早晚的事----无论是哪一方都心知肚明。这种情况下,西方和中东产油国肯定会减少或终止对埃及的经济援助,这将给埃及经济以釜底抽薪一击。甚至西方都会默认军方干政,把一个不符合自己利益的民主政权搞掉----这已是美国传统的拿手好戏了。

显然经济恶化----革命----动荡----经济恶化----强人再现的循环恐怕就是未来埃及的命运。

阿拉伯革命走到今天,民众失望,西方担忧,以色列惊恐,可谓人人都是输家----当然这一次中国又是例外。

首先,阿拉伯革命再一次揭示了一个道理:在今天的时代,激进和代价高昂的革命已失去了推动历史前进的意义和必要性乃至正当性。相反渐进与妥协为特征的改良才是唯一正确的方式。当穆巴拉克在广场民众的压力下承诺他本人以及家族不再参加 2011 年 9 月份的总统选举,进行民主改革时,反对力量如果能就此让步,在国际社会的参与下(实是担保)与之达成书面协定,以赦免换取他的和平交权和民主转型,埃及将绝不会是今天的局面。这不仅仅意味着选举可以提前近一年举行,提早收获民主成果,更由于双方的妥协,可以化解双方过去的敌意和不信任,恐怕也不会出现军方“修宪”之举,也不会存在穆巴拉克再度审判的烫手山芋。毕竟,一个执政三十年的政治、军事强人,其支持者众多。再度审判只会令这个国家政治局势更加紧张和相互敌视。再有一点,在美国的居中斡旋下,双方达成妥协,也同样能相当程度的化解MSL兄弟会与西方的积怨,建立初步的信任。只可惜,激情压倒一切的埃及把打倒穆巴拉克当成了目的,而忘记了革命的真正目的为何。当然,疾风暴雨的革命中往往没有理性的位置。

正可谓,在一个信奉“胜者为王败者寇”的逻辑并服从这个秩序的社会,是产生不了民主的;在一个没有宽容和妥协传统只相信“你死我活”的社会,也是产生不了民主的。而中国似乎两者兼备。如果没有宽容传统的埃及失败是必然的,哪么中国也走向这条路的话,结果会是什么岂不是不言自明吗?这对于正在探索适合自已发展道路的中国实在是及时的前车之鉴。当然还要指出的是,如果西方经济危机对中国自由派理念的正当性是第一次打击的话,阿拉伯革命变成伊斯兰革命和伊斯兰之冬,则是对其的第二次打击:一个从发达国家的角度,一个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对西方价值观的否定。

其次,自奥巴马上台以后,对外全力收缩,但却把矛头对准中国。一方面高调重返亚太,重新在澳大利亚驻军,还要把 60% 的海军力量部署到太平洋。另一方面频频插手南海争端,暗中支持越南、菲律宾等国,介入中国核心利益之争。此时的阿拉伯革命和埃及变局,则必然令美国不得不分心应对。客观上减轻了对中国的压力。

不管怎样,埃及这场革命大幕还远不是尾声,还会给世界提供更多鲜活的经典教材。我们只希望,埃及为代表的阿拉伯社会在付出超出想象的代价之后,最终能像中国一样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现代化之路。果如是,这场革命还是有其历史意义和价值。

我管他呢,他们又不给我发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