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中国载人登月计划是用长征5号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4:29:40


刚看百科上说,中国登月计划用长征5号,可运载能力才25吨,搞的定吗?
美国土星5可是一百多吨的火箭才完成登月。不过考虑到通胀,一枚土星5的价格换算到今天40亿刀,比一艘福特级航母还要贵,完全划不来。
如果中国能用相对经济的方式登月,意义重大。就今天的国际形势来看,登月的价值不及暴航母编队。

刚看百科上说,中国登月计划用长征5号,可运载能力才25吨,搞的定吗?
美国土星5可是一百多吨的火箭才完成登月。不过考虑到通胀,一枚土星5的价格换算到今天40亿刀,比一艘福特级航母还要贵,完全划不来。
如果中国能用相对经济的方式登月,意义重大。就今天的国际形势来看,登月的价值不及暴航母编队。
2013年又要发嫦娥了,楼主你说该用长征几号呀?
CZ5远远不够,那个130吨大运力火箭才是
maoxuangen 发表于 2012-6-19 13:55
2013年又要发嫦娥了,楼主你说该用长征几号呀?
我说的时载人登月
skicean 发表于 2012-6-19 13:58
我说的时载人登月
你标题没打“载人”呀,所以按你标题的意思回复啦。
预研阶段,没有立项。
但是基本可以确定,是长征7+重型火箭的人货分离组合
可以用长5,不过兔子目前好像还是选择了百吨大推力火箭方案
为了技术进步,搞大火箭。
iewgnem 发表于 2012-6-19 14:04
可以用长5,不过兔子目前好像还是选择了百吨大推力火箭方案
和土星5差不多大的大家伙
SSN19 发表于 2012-6-19 14:11
和土星5差不多大的大家伙
你们这消息靠谱不?别被火鸟台搞去了,然后再被外媒转载了,于是明天各大媒体头条曰:为实施载人登月,中国将研制巨型火箭,堪比土星5!
面壁者晨曦 发表于 2012-6-19 15:16
你们这消息靠谱不?别被火鸟台搞去了,然后再被外媒转载了,于是明天各大媒体头条曰:为实施载人登 ...
已经立项了,130吨LEO运力的东西会小么
SSN19 发表于 2012-6-19 15:20
已经立项了,130吨LEO运力的东西会小么
看来明天各大媒体那个报道可以有
你们是在比钓鱼吗?
技术这玩意一日千里,对于现在的航天行业来说尚且没有物质和技术基础谈论登月,有的只是外界一些断章取义的噱头,登月这种十几年以后的事情,现在有很多种纸面上的设想,但是最终用那种方式为了什么目的去实现登月,都是完全不确定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有能够依靠自身动力飞到月球并飞回来的太空飞船,那么这种过程就完全不需要火箭什么事了,这个有点天真的想法也是纸面上的设想之一。
长征5远远不够
SSN19 发表于 2012-6-19 15:20
已经立项了,130吨LEO运力的东西会小么
还没立项,只是完成论证,送交有关部门审查


载人登月方案有用CZ-5的,不过和现在正在研制中的CZ-5是不一样的,芯级是煤油的,助推器是六个3.35米直径的,芯二级是YF-77高空版双发并联LEO运载能力50吨

载人登月方案有用CZ-5的,不过和现在正在研制中的CZ-5是不一样的,芯级是煤油的,助推器是六个3.35米直径的,芯二级是YF-77高空版双发并联LEO运载能力50吨
长5运力严重不足,需要多次发射、空间对接。而且对接还要看是低轨道对接,高轨道对接,月球轨道,还是混合轨道对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7103厂34车间工艺组主要承担着常规运载、液煤等型号铸件交付任务,班组共有组员11人,先后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好班组、厂级先进班组以及院级模范班组荣誉称号。

  这个班组11个成员中,除了3位60后,其余清一色的80后,就是一个这样的团队向“优质、低耗、高产、高效”的生产管理目标迈进,推动航天液体动力事业铸造工艺技术飞速发展。这个团队所凝练出的特有精神一如他们亲手设计、生产的发动机铸件,经得住考验,值得信赖。

  打时间差:挑战基础实力

  2011年6月20日,对7103厂34车间工艺组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

  这天,从院里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六院顺利通过集团公司组织的某重型运载火箭发动机方案评审。此刻,铸造工艺组全体成员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成功立项这其中也饱含他们的一份付出与汗水,  2010年12月的一天,组长高怀胜从院里接到一张UG模型图,希望他和他的团队能在不影响现有工作的前提下,将图纸上的发动机制造成木模样机,为后续大运载发动机研制工作做前期准备。

  “展开图一看,我顿时心里直打鼓,数米高的庞然大物,可以说建厂至今,我们没有做过这么大的工程,还得做出两个,复杂我们不怕,最主要是它超出了我们的加工能力,这简直是一个巨大挑战。”

  大脑快速转动之余,他紧急给组里的技术“大拿”——国家特级技师王海打电话。火急火燎赶来的王海对着图纸沉默了好一会儿,这两个在一线有着20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兵,深知承接这项工作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其过程必然充满艰难和曲折,结果也充满了不确定性。王海抬头表态:“只要院里有需要,厂里有支持,技术细节我来做,整体协调你来跑,再难也得做!”果然,他的想法和高怀胜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俩就这样把一个毫无头绪的难题带回了工艺组。

    34车间作为7103厂唯一的铸造车间,近几年生产任务量飞速攀升,再腾出人手做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让这个本来就因人员不足而制约生产能力的车间更显得“捉襟见肘”。

  当他俩带着图纸,脸上写满了因私接“军令状”将给车间带来更重任务的歉意表情去向车间主任杨欢庆汇报时,杨欢庆立即给予支持:“咱车间人,就是要有这样善于挑战、勇于承担的自信和气魄!不过——”他话锋一转,“仅有热情是不够的,我们要把它当作考验我们基础工作的测试,要做就做得漂亮!”

  杨欢庆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除了这张UG图,他们连一张图纸都没有,以往也没有类似经验,技术储备实在有限。这样的浩大工程,首先要分体“解剖”成零部件的图纸,而发动机的各类管道都是带角度的,没有足够大的原材料,设计的图纸无法转换制作,再有,木头材质不具备金属类材质的强度,要保证使用安全,连接方式也难以用普通粘合剂解决。接二连三的问题,使初期工作陷入僵局。

  王海,这个有着丰富木模研制经验的专家,作为样机研制项目技术负责人,带领这支80后组成的年轻工艺攻关团队。发起了冲击。

  涛走云飞,冬去春来,时间过得很快。“技术上的难题我们不怕,生产能力上的问题确实很头疼,2011年3月在加工发动机喷管的那段日子,眼看着交付日期一天天临近,我们一切准备就绪,但加工车位腾不出来,不停地协调,不停地等,甚至折磨得我有点儿后悔接任务。”回想当初,高怀胜仍感慨颇深。

  在整个样机研制过程中,除了喷管,其余所有零部件都是铸造车间自行设计、制造、组装的,因为喷管实在太大了,整体弧度手工操作根本没办法控制,必须先在机加车床上先磨出来才能继续手工打磨。

  这也只是他们遇到众多难题的一小部分,后来粗略统计了一下,在整个样机研制过程中,他们设计分解了58段弯管,使用了20立方的木料,设计制造的各类零部件近千件,在正式组装样机那天,这些零部件就铺满整整3大卡车。

  “期间,院长谭永华来到组装现场,对我们的工作很肯定,第二天,很多老专家都被它岿然宏伟的气势震撼了,纷纷赞叹。”高怀胜笑了笑,“2012年我们重点工作还是回归自然,回归基础,不过这次从任务完成过程来看,我们问心无愧,即使发挥的作用只有一点点,再苦再累,值!”

  打信息差:立足技术高地

  不为传统模式制约,不为常规眼光局限,不为已有经验羁绊,这是工艺组为每一位成员提供的最好的创新平台。“组里新来的年轻人,我们的思路不是狠灌技术,让他们立即开展工作,而是鼓励大家突破思维上限,关注前沿理论,从实践中汲取经验,从交流中寻求共识,培养一种全新的、具有前瞻性的思考方式,从而达到内心相互认同,行为相互影响的良好氛围。”高怀胜对车间这种全新的管理育人方式很有信心。

  除了常规运载、液煤等型号铸件交付任务,34车间还承担着负载特性发动机模拟件的生产任务。根据某型号运载火箭总体要求,需要用旧品发动机进行负载特性试验和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试验。由于组件旧品数量较少,无法满足交付任务,组里从工艺实现难易程度、加工成本等角度综合考虑,确定了主要采用铸造工艺方法,制造负载特性发动机模拟的方案。

  经过车间领导和工艺组反复沟通,最终决定由刚参加工作一年的小伙子纪艳卿担当重任,组成了一支完全由80后铸造工艺技术骨干构成的攻坚队伍。“我们没担心过是否能完成任务,工艺装备落后、资源紧缺这都不是阻碍,因为关键时刻,总会有领导和师傅们的帮助和支持,我们只要踏实工作,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这是纪艳卿这位新生技术骨干代表工艺组所有年轻人道出的心声。此次要交付的负载特性发动机模拟件的铸件占总任务的80%,铸件既要保证外形又要保证质心不变,在保证现有工作量的基础上,还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扎实的技术基础、丰富的学科理论加上不断锤炼的实践经验,让这支青春的团队逐渐散发出耀眼的光芒:顺利完成一年交付8套发动机的工作目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7103厂34车间工艺组主要承担着常规运载、液煤等型号铸件交付任务,班组共有组员11人,先后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好班组、厂级先进班组以及院级模范班组荣誉称号。

  这个班组11个成员中,除了3位60后,其余清一色的80后,就是一个这样的团队向“优质、低耗、高产、高效”的生产管理目标迈进,推动航天液体动力事业铸造工艺技术飞速发展。这个团队所凝练出的特有精神一如他们亲手设计、生产的发动机铸件,经得住考验,值得信赖。

  打时间差:挑战基础实力

  2011年6月20日,对7103厂34车间工艺组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

  这天,从院里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六院顺利通过集团公司组织的某重型运载火箭发动机方案评审。此刻,铸造工艺组全体成员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成功立项这其中也饱含他们的一份付出与汗水,  2010年12月的一天,组长高怀胜从院里接到一张UG模型图,希望他和他的团队能在不影响现有工作的前提下,将图纸上的发动机制造成木模样机,为后续大运载发动机研制工作做前期准备。

  “展开图一看,我顿时心里直打鼓,数米高的庞然大物,可以说建厂至今,我们没有做过这么大的工程,还得做出两个,复杂我们不怕,最主要是它超出了我们的加工能力,这简直是一个巨大挑战。”

  大脑快速转动之余,他紧急给组里的技术“大拿”——国家特级技师王海打电话。火急火燎赶来的王海对着图纸沉默了好一会儿,这两个在一线有着20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兵,深知承接这项工作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其过程必然充满艰难和曲折,结果也充满了不确定性。王海抬头表态:“只要院里有需要,厂里有支持,技术细节我来做,整体协调你来跑,再难也得做!”果然,他的想法和高怀胜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俩就这样把一个毫无头绪的难题带回了工艺组。

    34车间作为7103厂唯一的铸造车间,近几年生产任务量飞速攀升,再腾出人手做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让这个本来就因人员不足而制约生产能力的车间更显得“捉襟见肘”。

  当他俩带着图纸,脸上写满了因私接“军令状”将给车间带来更重任务的歉意表情去向车间主任杨欢庆汇报时,杨欢庆立即给予支持:“咱车间人,就是要有这样善于挑战、勇于承担的自信和气魄!不过——”他话锋一转,“仅有热情是不够的,我们要把它当作考验我们基础工作的测试,要做就做得漂亮!”

  杨欢庆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除了这张UG图,他们连一张图纸都没有,以往也没有类似经验,技术储备实在有限。这样的浩大工程,首先要分体“解剖”成零部件的图纸,而发动机的各类管道都是带角度的,没有足够大的原材料,设计的图纸无法转换制作,再有,木头材质不具备金属类材质的强度,要保证使用安全,连接方式也难以用普通粘合剂解决。接二连三的问题,使初期工作陷入僵局。

  王海,这个有着丰富木模研制经验的专家,作为样机研制项目技术负责人,带领这支80后组成的年轻工艺攻关团队。发起了冲击。

  涛走云飞,冬去春来,时间过得很快。“技术上的难题我们不怕,生产能力上的问题确实很头疼,2011年3月在加工发动机喷管的那段日子,眼看着交付日期一天天临近,我们一切准备就绪,但加工车位腾不出来,不停地协调,不停地等,甚至折磨得我有点儿后悔接任务。”回想当初,高怀胜仍感慨颇深。

  在整个样机研制过程中,除了喷管,其余所有零部件都是铸造车间自行设计、制造、组装的,因为喷管实在太大了,整体弧度手工操作根本没办法控制,必须先在机加车床上先磨出来才能继续手工打磨。

  这也只是他们遇到众多难题的一小部分,后来粗略统计了一下,在整个样机研制过程中,他们设计分解了58段弯管,使用了20立方的木料,设计制造的各类零部件近千件,在正式组装样机那天,这些零部件就铺满整整3大卡车。

  “期间,院长谭永华来到组装现场,对我们的工作很肯定,第二天,很多老专家都被它岿然宏伟的气势震撼了,纷纷赞叹。”高怀胜笑了笑,“2012年我们重点工作还是回归自然,回归基础,不过这次从任务完成过程来看,我们问心无愧,即使发挥的作用只有一点点,再苦再累,值!”

  打信息差:立足技术高地

  不为传统模式制约,不为常规眼光局限,不为已有经验羁绊,这是工艺组为每一位成员提供的最好的创新平台。“组里新来的年轻人,我们的思路不是狠灌技术,让他们立即开展工作,而是鼓励大家突破思维上限,关注前沿理论,从实践中汲取经验,从交流中寻求共识,培养一种全新的、具有前瞻性的思考方式,从而达到内心相互认同,行为相互影响的良好氛围。”高怀胜对车间这种全新的管理育人方式很有信心。

  除了常规运载、液煤等型号铸件交付任务,34车间还承担着负载特性发动机模拟件的生产任务。根据某型号运载火箭总体要求,需要用旧品发动机进行负载特性试验和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试验。由于组件旧品数量较少,无法满足交付任务,组里从工艺实现难易程度、加工成本等角度综合考虑,确定了主要采用铸造工艺方法,制造负载特性发动机模拟的方案。

  经过车间领导和工艺组反复沟通,最终决定由刚参加工作一年的小伙子纪艳卿担当重任,组成了一支完全由80后铸造工艺技术骨干构成的攻坚队伍。“我们没担心过是否能完成任务,工艺装备落后、资源紧缺这都不是阻碍,因为关键时刻,总会有领导和师傅们的帮助和支持,我们只要踏实工作,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这是纪艳卿这位新生技术骨干代表工艺组所有年轻人道出的心声。此次要交付的负载特性发动机模拟件的铸件占总任务的80%,铸件既要保证外形又要保证质心不变,在保证现有工作量的基础上,还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扎实的技术基础、丰富的学科理论加上不断锤炼的实践经验,让这支青春的团队逐渐散发出耀眼的光芒:顺利完成一年交付8套发动机的工作目标。
面壁者晨曦 发表于 2012-6-19 15:16
你们这消息靠谱不?别被火鸟台搞去了,然后再被外媒转载了,于是明天各大媒体头条曰:为实施载人登 ...
你火星了,这新闻国内外媒体早就登过了,网上可以找到
土星那种级别的现在搞出来,很不合算,不经济。
还早的很呢。。。急啥。
carrotchen 发表于 2012-6-19 18:20
土星那种级别的现在搞出来,很不合算,不经济。
登月就是不合算不经济的
关注  中国 航天
想要尽快登月的话,用长征五号3次发射,两次对接也是能够实现的。不过这样太浪费了,取得的效果和长五发射一次无人月球探测器差不多,也不能带动技术的进步。
SSN19 发表于 2012-6-19 15:20
已经立项了,130吨LEO运力的东西会小么
已经立项了?仁兄确定?怎么听说才论证啊?
现在搞载人登月没多大意义,先搞搞探测,开展月球基地建设实验。
登月的帖子总是很火
登月的话,需要打上天的东西太多了,估计得用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吧……
研制一型火箭,造的越多成本越低,除非下决心建立月球基地,否则只为登月研制一型土星5级别的只打个十来发登月确实亏。不如就白花一笔钱用3发cz5证明中国人上过,完成象征意义就行了。cz5毕竟在空间站,货运,卫星等其他方面,还有很大经济价值。
得用美帝的土星5、战神4那种火箭才OK
有人知道TG登月的真正目的吗
怕不只是向世人炫一下这么简单
有人曾爆料说过月球上有某些东西,不只是氦3这么简单,可能中国远古的某些传说不完全是神话
如果是真的,能获得上面的东西,会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
有人知道TG登月的真正目的吗
怕不只是向世人炫一下这么简单
有人曾爆料说过月球上有某些东西,不只是氦3这 ...
还能找到嫦娥呢。还有桂花树呢,哈哈哈。
如果单单为了载人登月,完全用不着土星五这种火箭,实在是太贵了,贵到可能公知要骂死人的程度
可以用神五级别的火箭发射组合体, 在轨组装后飞往月球, 最后一发才上人
既节省,有安全
火箭搞大了又贵又危险
有人登月还是尽早立项的好。看看长征-5搞了多少年?因为大型工程等到你搞出来,已经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应该已经立项在研
EKW 发表于 2012-6-19 17:25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7103厂34车间工艺组主要承担着常规运载、液煤等型号铸件交付任务,班组共有组员11 ...
这个330/660吨煤油机已经通过方案评审并造出了木模样机了
Rampage 发表于 2012-6-19 19:34
已经立项了?仁兄确定?怎么听说才论证啊?
没有立项
无人登月探测器足矣
应该是cz5号 中国自己建的空间站一个人用 没必要和别人做一样大的 自己够用就行 国际空间站还是十几个国家一起搞的呢 坨大一个  但拥有大推力的火箭也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