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德纳光线环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47:51
索德纳光线环路

引力会弯曲光线,所以一颗遥远的星星发出的光,正背两面或南北两极发出的光,都可能到达地球,只是到达的时间不一样。
背面发出的光要绕很长的一个弯,经过很多次引力弯曲,才能到达地球,也许这些光线到达地球时,已经不再是它们原来的样子了,就像是个哈哈镜。
也有可能背面发出的光比正面的更先到达,这样,在证明这两颗星星是同一颗之前,我们会认为这是两颗星星――不同方向、不同距离的两颗星星。
或者只有背面的光到过地球,而正对着地球的光经过一系列的引力弯曲,不断地改变方向,永远也到不地球。
索德纳光线环路

引力会弯曲光线,所以一颗遥远的星星发出的光,正背两面或南北两极发出的光,都可能到达地球,只是到达的时间不一样。
背面发出的光要绕很长的一个弯,经过很多次引力弯曲,才能到达地球,也许这些光线到达地球时,已经不再是它们原来的样子了,就像是个哈哈镜。
也有可能背面发出的光比正面的更先到达,这样,在证明这两颗星星是同一颗之前,我们会认为这是两颗星星――不同方向、不同距离的两颗星星。
或者只有背面的光到过地球,而正对着地球的光经过一系列的引力弯曲,不断地改变方向,永远也到不地球。
也就是说一个太阳,可能同时出现在1.5亿千米或150光年或1500光年三个地方。
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同时看到,不同时间的同一个恒星。
在地球上观测到星星的距离,不是它们距离地球的直线距离,因为光线被弯曲了。
而是这个星星上发出的光经过的距离。
也就说:星星的实际方位、到地球的直线距离,和我们在地球观测到的原始数据不一致。
需要经过修正观测到的原始数据,才能得出星星的实际方位、直线距离。

距离和偏差(变形)成正比。
而要修正这些原始数据,就需要知道这些光线所经过的那些星星的引力,对光线弯曲的角度。
如果不修正的话,说不定以后会在几百光年远的地方,发现一个跟太阳系很相似的星系。如果派飞船去探测的话,那就是一次“索德纳光线环路星际旅行”,转了一圈,又回到地球。
也许有一天,地球上的人们要去东边的另一个星系,可能要往西边走。
而且所要飞行的距离,要花的时间,要比在地球上观测到的原始数据要少。
南辕北辙是捷径。
虫洞――时空隧道,说的就是索德纳光线环路?
陈俊盛1977 发表于 2012-6-9 08:59
在地球上观测到星星的距离,不是它们距离地球的直线距离,因为光线被弯曲了。
而是这个星星上发出的光经过 ...
光走的就是直线,你说的弯曲是空间的弯曲,不存在跨越弯曲空间的直线
他就不考虑在遥远的距离上恒星之是一个点状光源吗?
空间是平直的,弯曲的是光线。
点状光源是近大远小。
1801年索德纳(Johann Georg von Soldner,1766-1833)就根据牛顿力学,把光微粒当做有质量的粒子,预言了光线经过太阳边缘时会发生0.87角秒的偏折。
光线弯曲不是广义相对论独有的预言。早在1704年,持有光微粒说的牛顿就提出,大质量物体可能会象弯曲其他有质量粒子的轨迹一样,使光线发生弯曲。一个世纪后法国天体力学家拉普拉斯独立地提出了类似的看法。1804年德国慕尼黑天文台的索德纳(Johann von Soldner,1766-1833)根据牛顿力学,把光微粒当做有质量的粒子,预言了光线经过太阳边缘时会发生0.875角秒的偏折。但是在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里光的波动说逐渐占据上风,牛顿、索德纳等人的预言没有被认真对待。
  1911年,时为布拉格大学教授的爱因斯坦才开始在他的广义相对论框架里计算太阳对光线的弯曲,当时他算出日食时太阳边缘的星光将会偏折0.87角秒。1912年回到苏黎士的爱因斯坦发现空间是弯曲的,到1915年已在柏林普鲁士科学院任职的爱因斯坦把太阳边缘星光的偏折度修正为1.74角秒。

巨蟹座 55恒星系统与太阳系对比
巨蟹座55(55 Cancri)是一对位于巨蟹座的双星系统,距离地球约41光年。巨蟹座55的两颗恒分别是巨蟹座55A和巨蟹座55B,其中巨蟹座55A是一颗与太阳差不多的黄矮星,而巨蟹座55B是一颗红矮星,这颗恒星的距离比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大上1000倍,但以恒星的尺度来,他们两个恒星可说是几乎靠在一起。迄2008年,已发现5个环绕着巨蟹座55A的太阳系外行星,其中4个是性质跟木星类似的气体行星,其中最靠近母恒星的大小就和海王星差不多,另外还有1颗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行星。
也因为这样,让巨蟹座55成了目前发现最多太阳系外行星的双星系统,而且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规划的类地行星搜寻者也把巨蟹座55A列为第63个关注的恒星(共有100个)。
巨蟹座55A就是41光年外的太阳?
2012-6-18 09:28 上传



这是光环中的另一个银河系?
空间是平直的,弯曲的是光线。
高中物理没及格
以太(英语:Luminiferous aether、aether 或 ether),或译乙太,光乙太,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所设想的一种物质,为五元素之一。19世纪的物理学家,认为它是一种曾被假想的电磁波的传播媒质。但后来的实验和理论表明,如果不假定“以太”的存在,很多物理现象可以有更为简单的解释。也就是说,没有任何观测证据表明“以太”存在,因此“以太”理论被科学界所抛弃。

历史
19世纪,科学家们逐步发现光是一种波,而生活中的波大多需要传播介质(如声波的传递需要借助于空气,水波的传播借助于水等)。受经典力学思想影响,于是他们便假想宇宙到处都存在着一种称之为以太的物质,而正是这种物质在光的传播中起到了介质的作用。

以太的假设事实上代表了传统的观点: 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一个“绝对静止”的参照系,当参照系改变,光速也改变。

这个“绝对静止系”就是“以太系”。其他惯性系的观察者所测量到的光速,应该是 "以太系" 的光速,与这个观察者在 "以太系" 上的速度之矢量和。

按照当时的猜想,以太无所不在,没有质量,绝对静止。以太充满整个宇宙,电磁波可在其中传播。假设太阳静止在以太系中,由于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相对于以太具有一个速度v,因此如果在地球上测量光速,在不同的方向上测得的数值应该是不同的,最大为 c+v,最小为 c-v。如果太阳在以太系上不是静止的,地球上测量不同方向的光速,也应该有所不同。
=======================
换个假设:以太无所不在,有质量,可以运动。
早在1970年,狄拉克就指出:“以太观念并没有死掉,它不过是一个还未发现有什么用处的观念,只要基本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必须记住这里还有一种可能性。”
以太无所不在,有质量,可以运动。

有质量,就会被引力聚集,靠近星体的以太的密度会大一些。

光线弯曲是因为以太的密度不一样。
黑洞(Black hole)是根据现代的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在宇宙空间中存在的一种质量相当大的天体。黑洞是由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而形成。黑洞的质量是如此之大,它产生的引力场是如此之强,以至于任何物质和辐射都无法逃逸,就连光也逃逸不出来。由于类似热力学上完全不反射光线的黑体,故名为黑洞[1]。在黑洞的周围,是一个无法侦测的事件视界,标志着无法返回的临界点。

黑洞的赤道吸进物质,包括以太和以太传递的电磁波(可见光)。
黑洞的两极喷出物质,包括以太和以太传递的电磁波(X射线)。
哈柏定律是物理宇宙论的陈述:来自遥远星系光线的红移与他们的距离成正比。这条定律是哈柏和米尔顿·修默生在接近十年的观测之后,于1929年首先公式化的。

如果把“红移”换成“偏差”——
来自遥远星系光线的偏差与他们的距离成正比。

哈柏在1929年就知道了索德纳光线环路。

宇宙加速膨胀与牛顿定律相矛盾。
如果距离越远,速度就越快,那是因为受到另一个引力的作用。

有人说过,天文学令人感到自卑并能培养个性。《暗淡蓝点》
公元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假说,认为“一切物质”和光一样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声音的波粒二象性:
波:绕过障碍物。
粒:回音、回声定位。

声音的本质是分子间振动。
光可能跟声音一样,是一种运动形式。不是波,也不是粒子。
笛卡尔认为光是压力在以太中的传播。
c第三只眼 发表于 2012-6-19 10:29
以太(英语:Luminiferous aether、aether 或 ether),或译乙太,光乙太,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所设想 ...
假设什么的都随意,关键是证明
如果真空中什么都没有,地球大气层外的飞船靠什么运动、停止、改变方向?

第三定律:当两个物体互相作用时,彼此施加于对方的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第三只眼 发表于 2012-6-24 09:30
如果真空中什么都没有,地球大气层外的飞船靠什么运动、停止、改变方向?

第三定律:当两个物体互相作用 ...
说真的,当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之前对你所产生的一些兴趣荡然无存!

大气层外的飞船的运动靠的是火箭发动机,火箭发动机喷射出气流,那么根据你所说的第三定律必然会在气流的相反方向产生一个作用力。
2012-6-25 07:42 上传

黑洞的两极喷出物质,包括以太和以太传递的电磁波(X射线)

-------------LZ是不是明白“自相矛盾”这个词的意思?


是自相矛盾,很疑惑。

黑洞开始吞噬恒星的外壳,但黑洞并不能吞噬如此多的物质,黑洞会释放一部分物质,射出两道纯能量——伽马射线。

天鹅座X-1属于一个高质量X射线双星系统,其距离太阳大约6,070光年,另一成员为一颗超巨星变星,编号为HDE 226868。两者相互围绕公转,距离为0.2天文单位,即地球和太阳间距离的20%。该星的星风为X射线源的吸积盘提供物质。盘的内部温度达到几百万K,因此辐射出X射线。两条垂直于吸积盘的相对论性喷流将被吸进的物质喷射出星际空间。



是自相矛盾,很疑惑。

黑洞开始吞噬恒星的外壳,但黑洞并不能吞噬如此多的物质,黑洞会释放一部分物质,射出两道纯能量——伽马射线。

天鹅座X-1属于一个高质量X射线双星系统,其距离太阳大约6,070光年,另一成员为一颗超巨星变星,编号为HDE 226868。两者相互围绕公转,距离为0.2天文单位,即地球和太阳间距离的20%。该星的星风为X射线源的吸积盘提供物质。盘的内部温度达到几百万K,因此辐射出X射线。两条垂直于吸积盘的相对论性喷流将被吸进的物质喷射出星际空间。

808a27dbdcdf0e2dd0164eca.jpg (46.37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6-26 08:51 上传

黑洞的质量是如此之大,它产生的引力场是如此之强,以至于任何物质和辐射都无法逃逸,就连光也逃逸不出来 ...
霍金认为光子可以拆分成一对正反粒子,在黑洞两级,正反物质对中一半被吸进黑洞,另一半就被"喷"了出来

2012-6-28 08:29 上传

星系的旋转方向有逆时针方向,也有顺时针方向。
也许有规律,就像地球上的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在北半球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以顺时针方向旋转。
假设从外看(靠近,蓝移),类似于卫星从大气层外看地球上的热带气旋(台风或飓风)。
从内看(远离,红移)相反。

这样,知道一个星系的旋转方向,也许可以判断这个星系,在一个更大范围内的相对位置?
在一个笛卡尔涡流体系里的相对位置。
精彩!
积累了足够的观察数据,就可以计算出银河系所在笛卡尔涡流体系的中心点。
c第三只眼 发表于 2012-6-26 08:52
是自相矛盾,很疑惑。

黑洞开始吞噬恒星的外壳,但黑洞并不能吞噬如此多的物质,黑洞会释放一部分物质, ...
那个不是黑洞释放,是黑洞周围的吸积盘释放的
c第三只眼 发表于 2012-6-15 09:31
空间是平直的,弯曲的是光线。
爱因斯坦听到你这么说后会气得活过来
2012-8-16 10:17 上传



光在同一种均匀的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从不同密度的介质穿过时发生的偏折现象为折射。比如彩虹。
光从密度不同的同一介质中穿过时发生的偏折现象为弯曲。比如海市蜃楼(蜃景)。
根据物理学原理,海市蜃楼是由于不同的空气层有不同的密度,而光在不同的密度的空气中又有着不同的折射率(弯曲)。
c第三只眼 发表于 2012-8-16 10:19
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跟引力引起的光线弯曲是一回事吗?
都快倒了。
c第三只眼 发表于 2012-6-15 09:31
空间是平直的,弯曲的是光线。
去看看广义相对论吧先
南辕北辙是捷径。


托卡马克(Tokamak),又称环磁机,是一种利用磁约束来实现磁约束聚变的环性容器。它的名字 Tokamak 来源于环形(toroidal)、真空室(kamera)、磁(magnit)、线圈(kotushka)。

大小?
排列——环形?球形?

太阳是球形的。

托卡马克(Tokamak),又称环磁机,是一种利用磁约束来实现磁约束聚变的环性容器。它的名字 Tokamak 来源于环形(toroidal)、真空室(kamera)、磁(magnit)、线圈(kotushka)。

大小?
排列——环形?球形?

太阳是球形的。


三棱镜折射光线。
三棱镜将太阳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

三棱镜折射光线。
三棱镜将太阳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