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专家点评)南海:菲敢屡屡挑衅 不是我们力量不足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3:08:15


  美国作为全球霸权国家,早在中国的周边未雨绸缪,跟东亚地区的盟国一道结起来一张安全网——东亚联盟体系。显然,中国要成功崛起,绕不开这道安全网,如何跟美国构建的这张安全网共存,这是中国长期面对的一个挑战。

  日前,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举办了“联盟理论与东亚秩序”的主题研讨会,会上十余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探讨中国如何与美国东亚联盟相处之道。《国际先驱导报》特摘录部分专家的发言,与读者分享。

  美国东亚联盟体系“约束”中国崛起

  周方银(中国社科院中国周边战略室主任):“中国如果要成功崛起,就一定得打破美国构建的这个联盟体系。”

  目前,从某种意义上看,东亚地区的安全格局,已经大致形成了以中国一方,以美国主导的东亚联盟体系一方的局面,并且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的东亚联盟体系还会持续强化。我认为,美国的东亚联盟体系已经成为中国崛起的外部硬约束力量。

  如果说美国的东亚联盟体系是一堵墙,中国需要发展,更需要和平发展,面对这堵墙,怎么办?美国现在的做法是加固这堵墙,扩大这堵墙,甚至将墙向中国的方向推,挤压中国的空间。那我们是拆墙?还是破墙?或者想办法跨过去,还是等待墙自己倒下,亦或干脆窝在墙这边不过去了。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反思一下,在我们实力不强的时候,我们的一些政策,包括韬光养晦等,在东亚以及东南亚较为成功地发挥了作用,不仅自己提升了国际影响力,也在周边乃至国际社会收获了良好的口碑欢迎,这是一个双赢和多赢的局面。当时,这一切看起来都是十分美好。

  但如今,中国以前执行得较为成功的这些政策,开始走向反面,甚至走不下去了。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当中国的实力发展到相当程度时,尤其是周边地区感受到压力和威胁的情况下,中国的政策就开始变得不那么受欢迎,周边国家开始想办法制约中国,甚至商量联手对付。因此,中国目前面临的这种周边困境,是结构性的,是正常的。也就是说,之前我们的一些政策的有效性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实力并不强。

 回过头来看东亚地区的合作,如果美国的反应不强烈,那么我们跟周边的地区合作似乎能够取得一些表面上的效果,但一旦美国操控自己的联盟体系,启动跟盟国的安全伙伴关系,那么我们以前借助经济关系建立起来的一些优势,就会很快被消解。

  因此,我们面对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如何跟美国的东亚联盟体系共存,且得不断发展自己。这当中需要高超的外交智慧与技巧。我们在面对美国联盟体系压力的同时,还深陷一种困境——在周边找不到合适的盟友,这意味着中国化敌为友的努力非常难以实现。这样的遭遇,在一个国家崛起的历史进程中,是较为罕见的。

  美国的东亚联盟体系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一方面其盟国不能轻易摆脱对美国的安全依赖,另一方面美国利用盟国可以进行前沿部署和机动反应,维护自己的霸主地位。因此,中国如果要成功崛起,就一定得打破美国构建的这个联盟体系。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打破它的联盟体系?我认为,一种方式是给予利益,但我们能够给予的主要是经济利益,而且现实操作中给予经济利益的效果不理想。因此,必须配合第二种方式,增大对联盟的安全压力。压力给到什么程度最理想?我想,得让周边国家意识到自己的安全压力与风险,原因是自己与美国的结盟关系,这种压力大到周边一些国家难以承受,但对美国来说却是可以承受的,比如像菲律宾,对它的压力增大到它难以承受,而美国却没有足够的意愿去保护它。

  “G2中国版”思维需要改变

  时殷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过去几年,我们的周边外交尽管干得不太理想,但也没有输掉。但是我们恐怕需要做点什么新的尝试。”

  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他的东亚战略目标十分明确——与北京竞争,全面加强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巩固自己的地区主导地位。几年前,中国的外交还占据有地区优势,但这种优势很快就转移到华盛顿,当中的缘由是什么?除了战略与手段的配合,美国的做法中还有一个亮点——善于发现机会,并利用机会。

  首先,东亚地区的国家对中国崛起,尤其是军事崛起,担忧不断增加;其次,日本、韩国以及缅甸等国家的内政外交正发生重大变化;三是中国与周边多个国家存在领土主权争议;四是本地区部分国家对抗中国的政策,得到国内的民意支持。

  美国迅速捕捉到这些机会,辅之以所谓的“灵巧外交”加以利用,得以在自己政治经济实力处于低谷时,一举扭转了自己在东亚地区的劣势,并占据上风,美国的地区主导地位得到巩固。

  美国的东亚战略之所以成功,还抓住了中国的“弱点”。近年来,不管是针对东亚邻国还是美国,中国外交都呈现有某种“胜利主义”色彩,某种程度上,我把它概括为“G2中国版”——对外政策真正的重心,压倒性地放到了中美关系上,我们一方面希望华盛顿能够包容自己的世界第二地位,另一方面,我们从自身力量以及自身定位出发,认为自己能够较为严厉、更加容易地处理数目众多但较小的麻烦制造者。

  按照这种“G2中国版”的思维,中国认为,对于某些麻烦制造者,可以由北京与华盛顿共治,或者共同管理。但现在的现实情况又是如何呢?——我们既没有摆平美国,也没有摆平周边。过去三年来,中美之间闹出的问题,很大程度源自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纠纷。

  目前,美国已经在中国的周边构建了一个联盟体系,这个联盟体系是服务于美国的全球霸权的。面对这么一个联盟,中国怎么办?我认为,一,争取在东亚地区出现一个战略均势体系,哪怕花上50年时间;二,在总体服从美国的战略霸权;三,开创东亚多边主义制度,或者称之为和谐的多边主义;四是混合战略,耐心制衡?还是和谐的多边主义?哪一种方式在哪一个时间段有效就优先于哪种方式。

  话说回来,过去几年,我们的周边外交尽管干得不太理想,但也没有输掉。但是我们恐怕需要做点什么新的尝试。

  中国需打破“不会动武”的预期

  叶海林(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编辑部主任):“我们将美国的联盟体系想得过于稳固了,而不敢于采取军事方式,其实,如果你真的那么挤压一下,或许会有另外一个结果。”

  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亚太地区,目前对现有体系发起挑战,发起变革的,多是美国的盟国,当中没有一个是美国的所谓敌国。

  在西太平洋地区,挑事的也是美国的盟国,比如菲律宾,反而美国的假想敌中国是非常不愿意出事的。这其实很好理解,作为霸权国的潜在敌人,或者假想敌,优先考虑的是安全,而霸主的盟国就没有这个忧虑,如果它挑事成功,那么就能收获好处,如果失败,也不会受多大的惩罚,因为霸主会保护它,也不会惩罚它。
 菲律宾敢于挑事,一是因为它是美国的盟国,但也有另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菲律宾断定中国不会动武。而反观我们,则过于强调菲律宾的“美国的盟国”这个身份,细想一下,菲律宾其实也不过只是美国的一个盟国。我们的顾虑很多,比如,一旦对菲律宾做军事动作,美国就会干预;东盟也会不高兴,甚至今后难以恢复与菲律宾的正常关系,等等。

  我们将美国的联盟体系想得过于稳固了,而不敢于采取军事方式,其实,如果你真的那么挤压一下,或许会有另外一个结果——它的联盟没有那么可靠。

  坦白地说,我们的问题,不是力量不足,而是信心不足,我们不是被美国的联盟体系捆住了手脚,而是被自己的脑子束缚住了手脚。在黄岩岛事件中,菲律宾赌定了中国不会动用武力,因此才敢于屡屡挑衅。显然,我们应该果断打破菲律宾的这种预期。

  从长远来看,中国需要一个拆解美国东亚联盟体系的战略,但就当下的黄岩岛等类似事件而言,更多的是,处理方式上的技术性问题,是自己的意志问题。

  小多边安全合作强化给中国造成压力

  孙茹(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盟国之间的安全横向联系比以前加强了,有网络化的结构特点。比如说,美日同盟和美韩同盟逐渐向美日韩同盟发展,美日澳三边安全合作逐渐增多。”

  现在,美国的轮辐联盟结构有了网络化的趋势,也就是说,盟国之间的安全横向联系比以前加强了,有网络化的结构特点。比如说,美日同盟和美韩同盟逐渐向美日韩同盟发展,美日澳三边安全合作逐渐增多,等等。网络化特征最明显的是,盟国之间开展的小多边非传统安全合作,比如,反恐、海上安全、人道主义救援联合演练等等,另外,它们在地区和全球问题上立场的协调增多。

  以往,美国在军事上提供保护,盟国搭安全便车,不对称合作比较多,但现在看来,盟国承担的安全作用在加强。

  几年前,出现过针对中国的“亚太版北约”的说法,那么,美国亚太联盟的网络化发展,是否会构成一个亚太安全共同体呢?现在来看,还很难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小多边的安全合作,包括非传统安全合作还会不断得到充实,并逐渐深入,小多边之间出现更大程度的联合,可能性是存在的。

  美国联盟体系对中国带来的挑战主要是安全上的,尤其是美国与盟国之间的反导合作,会给中国带来很大的政治与军事压力。另外,这些小多边合作,还是一个潜在的价值观同盟,意识形态的同盟,会给中国带来意识形态上不小的压力。

  美国作为全球霸权国家,早在中国的周边未雨绸缪,跟东亚地区的盟国一道结起来一张安全网——东亚联盟体系。显然,中国要成功崛起,绕不开这道安全网,如何跟美国构建的这张安全网共存,这是中国长期面对的一个挑战。

  日前,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举办了“联盟理论与东亚秩序”的主题研讨会,会上十余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探讨中国如何与美国东亚联盟相处之道。《国际先驱导报》特摘录部分专家的发言,与读者分享。

  美国东亚联盟体系“约束”中国崛起

  周方银(中国社科院中国周边战略室主任):“中国如果要成功崛起,就一定得打破美国构建的这个联盟体系。”

  目前,从某种意义上看,东亚地区的安全格局,已经大致形成了以中国一方,以美国主导的东亚联盟体系一方的局面,并且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的东亚联盟体系还会持续强化。我认为,美国的东亚联盟体系已经成为中国崛起的外部硬约束力量。

  如果说美国的东亚联盟体系是一堵墙,中国需要发展,更需要和平发展,面对这堵墙,怎么办?美国现在的做法是加固这堵墙,扩大这堵墙,甚至将墙向中国的方向推,挤压中国的空间。那我们是拆墙?还是破墙?或者想办法跨过去,还是等待墙自己倒下,亦或干脆窝在墙这边不过去了。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反思一下,在我们实力不强的时候,我们的一些政策,包括韬光养晦等,在东亚以及东南亚较为成功地发挥了作用,不仅自己提升了国际影响力,也在周边乃至国际社会收获了良好的口碑欢迎,这是一个双赢和多赢的局面。当时,这一切看起来都是十分美好。

  但如今,中国以前执行得较为成功的这些政策,开始走向反面,甚至走不下去了。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当中国的实力发展到相当程度时,尤其是周边地区感受到压力和威胁的情况下,中国的政策就开始变得不那么受欢迎,周边国家开始想办法制约中国,甚至商量联手对付。因此,中国目前面临的这种周边困境,是结构性的,是正常的。也就是说,之前我们的一些政策的有效性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实力并不强。

 回过头来看东亚地区的合作,如果美国的反应不强烈,那么我们跟周边的地区合作似乎能够取得一些表面上的效果,但一旦美国操控自己的联盟体系,启动跟盟国的安全伙伴关系,那么我们以前借助经济关系建立起来的一些优势,就会很快被消解。

  因此,我们面对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如何跟美国的东亚联盟体系共存,且得不断发展自己。这当中需要高超的外交智慧与技巧。我们在面对美国联盟体系压力的同时,还深陷一种困境——在周边找不到合适的盟友,这意味着中国化敌为友的努力非常难以实现。这样的遭遇,在一个国家崛起的历史进程中,是较为罕见的。

  美国的东亚联盟体系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一方面其盟国不能轻易摆脱对美国的安全依赖,另一方面美国利用盟国可以进行前沿部署和机动反应,维护自己的霸主地位。因此,中国如果要成功崛起,就一定得打破美国构建的这个联盟体系。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打破它的联盟体系?我认为,一种方式是给予利益,但我们能够给予的主要是经济利益,而且现实操作中给予经济利益的效果不理想。因此,必须配合第二种方式,增大对联盟的安全压力。压力给到什么程度最理想?我想,得让周边国家意识到自己的安全压力与风险,原因是自己与美国的结盟关系,这种压力大到周边一些国家难以承受,但对美国来说却是可以承受的,比如像菲律宾,对它的压力增大到它难以承受,而美国却没有足够的意愿去保护它。

  “G2中国版”思维需要改变

  时殷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过去几年,我们的周边外交尽管干得不太理想,但也没有输掉。但是我们恐怕需要做点什么新的尝试。”

  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他的东亚战略目标十分明确——与北京竞争,全面加强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巩固自己的地区主导地位。几年前,中国的外交还占据有地区优势,但这种优势很快就转移到华盛顿,当中的缘由是什么?除了战略与手段的配合,美国的做法中还有一个亮点——善于发现机会,并利用机会。

  首先,东亚地区的国家对中国崛起,尤其是军事崛起,担忧不断增加;其次,日本、韩国以及缅甸等国家的内政外交正发生重大变化;三是中国与周边多个国家存在领土主权争议;四是本地区部分国家对抗中国的政策,得到国内的民意支持。

  美国迅速捕捉到这些机会,辅之以所谓的“灵巧外交”加以利用,得以在自己政治经济实力处于低谷时,一举扭转了自己在东亚地区的劣势,并占据上风,美国的地区主导地位得到巩固。

  美国的东亚战略之所以成功,还抓住了中国的“弱点”。近年来,不管是针对东亚邻国还是美国,中国外交都呈现有某种“胜利主义”色彩,某种程度上,我把它概括为“G2中国版”——对外政策真正的重心,压倒性地放到了中美关系上,我们一方面希望华盛顿能够包容自己的世界第二地位,另一方面,我们从自身力量以及自身定位出发,认为自己能够较为严厉、更加容易地处理数目众多但较小的麻烦制造者。

  按照这种“G2中国版”的思维,中国认为,对于某些麻烦制造者,可以由北京与华盛顿共治,或者共同管理。但现在的现实情况又是如何呢?——我们既没有摆平美国,也没有摆平周边。过去三年来,中美之间闹出的问题,很大程度源自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纠纷。

  目前,美国已经在中国的周边构建了一个联盟体系,这个联盟体系是服务于美国的全球霸权的。面对这么一个联盟,中国怎么办?我认为,一,争取在东亚地区出现一个战略均势体系,哪怕花上50年时间;二,在总体服从美国的战略霸权;三,开创东亚多边主义制度,或者称之为和谐的多边主义;四是混合战略,耐心制衡?还是和谐的多边主义?哪一种方式在哪一个时间段有效就优先于哪种方式。

  话说回来,过去几年,我们的周边外交尽管干得不太理想,但也没有输掉。但是我们恐怕需要做点什么新的尝试。

  中国需打破“不会动武”的预期

  叶海林(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编辑部主任):“我们将美国的联盟体系想得过于稳固了,而不敢于采取军事方式,其实,如果你真的那么挤压一下,或许会有另外一个结果。”

  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亚太地区,目前对现有体系发起挑战,发起变革的,多是美国的盟国,当中没有一个是美国的所谓敌国。

  在西太平洋地区,挑事的也是美国的盟国,比如菲律宾,反而美国的假想敌中国是非常不愿意出事的。这其实很好理解,作为霸权国的潜在敌人,或者假想敌,优先考虑的是安全,而霸主的盟国就没有这个忧虑,如果它挑事成功,那么就能收获好处,如果失败,也不会受多大的惩罚,因为霸主会保护它,也不会惩罚它。
 菲律宾敢于挑事,一是因为它是美国的盟国,但也有另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菲律宾断定中国不会动武。而反观我们,则过于强调菲律宾的“美国的盟国”这个身份,细想一下,菲律宾其实也不过只是美国的一个盟国。我们的顾虑很多,比如,一旦对菲律宾做军事动作,美国就会干预;东盟也会不高兴,甚至今后难以恢复与菲律宾的正常关系,等等。

  我们将美国的联盟体系想得过于稳固了,而不敢于采取军事方式,其实,如果你真的那么挤压一下,或许会有另外一个结果——它的联盟没有那么可靠。

  坦白地说,我们的问题,不是力量不足,而是信心不足,我们不是被美国的联盟体系捆住了手脚,而是被自己的脑子束缚住了手脚。在黄岩岛事件中,菲律宾赌定了中国不会动用武力,因此才敢于屡屡挑衅。显然,我们应该果断打破菲律宾的这种预期。

  从长远来看,中国需要一个拆解美国东亚联盟体系的战略,但就当下的黄岩岛等类似事件而言,更多的是,处理方式上的技术性问题,是自己的意志问题。

  小多边安全合作强化给中国造成压力

  孙茹(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盟国之间的安全横向联系比以前加强了,有网络化的结构特点。比如说,美日同盟和美韩同盟逐渐向美日韩同盟发展,美日澳三边安全合作逐渐增多。”

  现在,美国的轮辐联盟结构有了网络化的趋势,也就是说,盟国之间的安全横向联系比以前加强了,有网络化的结构特点。比如说,美日同盟和美韩同盟逐渐向美日韩同盟发展,美日澳三边安全合作逐渐增多,等等。网络化特征最明显的是,盟国之间开展的小多边非传统安全合作,比如,反恐、海上安全、人道主义救援联合演练等等,另外,它们在地区和全球问题上立场的协调增多。

  以往,美国在军事上提供保护,盟国搭安全便车,不对称合作比较多,但现在看来,盟国承担的安全作用在加强。

  几年前,出现过针对中国的“亚太版北约”的说法,那么,美国亚太联盟的网络化发展,是否会构成一个亚太安全共同体呢?现在来看,还很难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小多边的安全合作,包括非传统安全合作还会不断得到充实,并逐渐深入,小多边之间出现更大程度的联合,可能性是存在的。

  美国联盟体系对中国带来的挑战主要是安全上的,尤其是美国与盟国之间的反导合作,会给中国带来很大的政治与军事压力。另外,这些小多边合作,还是一个潜在的价值观同盟,意识形态的同盟,会给中国带来意识形态上不小的压力。
文章好长呀%>_<%
前戏越丰富,高潮越舒服
单纯只是时候未到。。。
话说没有链接。。。。
单纯只是时候未到。。。
话说没有链接。。。。
Noxnic 发表于 2012-6-1 11:27
单纯只是时候未到。。。
话说没有链接。。。。
红字部分为链接!
ncxgj 发表于 2012-6-1 11:34
红字部分为链接!
。。。。。不是网站链接咩。。。。
太长了,不看内容只看标题。话说现在买官卖官方兴未艾,父帮子当官家族为官正当其时,这几个专家鼓吹打仗难道想破坏这和谐贪腐的大好局面,这难得的贪腐机遇期??
美国对我们的围堵,确实震慑我们的管理者了,如何重拾老毛的信心是关键
是啊 啥时候打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