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 (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9:51:16
我们从上面肯定不完整,但大致可以勾画出整体概念的粗略历史叙述当中,可以看到南海的现代主权争议主要有两波次。第一波是一九二0年代到一九六0年代。第二波是一九七0年到今天。

在这两波争议发生之前,南海岛礁的控制、拥有、使用基本上是各国随心所欲,自言自语、各说各话。彼此不知道而且也并不在意其它国家在记录些什么甚至做什么。事实上,这些国家自己国家的国民在使用这些岛屿陆地上,基本上也没有遇到其它国家以政权的名义和力量加以阻止和打击的记录。因此,无论南海周边国家内部对海南资源和岛礁有任何构想,但并没有形成同其它国家任何国家或政权层次的“争议”。

第一波争议发生主要引发原因在于法国在越南的殖民当局发现在南海的这些岛礁如果在别的列强控制之下,会对越南以及法属印度支那这个没有战略纵深的法国殖民地对海洋防卫产生安全影响。因此法国的态度和由此所产生的行动是试图控制这些岛屿,至少试图排除别的列强控制这些岛屿的可能性。在这一波的争议活动当中,主要是法国人对这些岛礁的巡视以及对日本人和中国人在这些岛礁活动的阻碍和异议。法国人在争取控制这些岛礁的过程中有抬出一些安南王国或大南王国以汉字书写的有关一些记录来加强自己立场。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之前的世界次序主要弱肉强食的环境下,法国人并不太讲究自己的立场是否一贯前后一致。譬如法国人对威胁性比较重的日本人在南海的活动会采取一些行动,但对比较虚弱的中国政府在南海的行为却有时视而不见,既没有动作反应,也没有文字或语言评论。这种行为说明法国争夺南海岛礁的出发点是安全而不是主权。到后期,二战后本身也虚弱了的法国就开始对中国的南海动作比较多评论,譬如提出抗议或异议,但在行动上却基本保留。至于同样作为南海周边殖民地宗主国的日本(台湾)行为上同法国有点类似,但动作比较小。到了二战时,日本干脆直接用武力占领越南。其它殖民地宗主国英国(沙劳越)和美国(菲律宾)则对南海和当中的岛礁完全不感兴趣。

五十年代,日本战败完全退出台湾和南海,南越当局开始接替逐渐退出印度支那的法国势力,成为了南海争议的一方。但越南战争开始蔓延,南越对南海的注意力也随著国内战争的发展而减弱。台湾海峡两岸的注意力也完全在双方的内战发展方面,共产党要解放台湾,国民党要反攻大陆。原来争议的各方,中法日各自都有自己更麻烦的事情要各自处理,因此有关各方都撤出在南驻守的军事力量,或减少实际活动。南海的第一波争议基本停顿。

第二波争议似乎是菲律宾突然加入争议圈而激发的。为何菲律宾会改变之前对南海的主权没有主张的立场而加入争纷不太清楚,有可能当时的马可斯政府感到无聊,或为了转移菲律宾国内对他独裁腐败贪污政权日益不满的情绪,南越方面则抵挡了北越和越共组织的一九六八年春节攻势,北越方面伤了元气,一时难以再组织相同规模的军事行动,越南战争进入了一个相对的胶著平静状态,美国在同时也加强军援南越,包括转交大量的海军装备。南越当局在七十年代初可以分出神来留意南海发生的事情。另外一方面在同一个时期,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也渡过了六八六九年政权最瘫痪的时期,政府和军队都开始处理一些应该处理的内政外交的正业。南海发生的事情也开始被北京高层关心。因此,菲律宾马可斯政权在南海的动作引起了各方的注意和反应。

这波的争议爆发之后,近接著爆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跟着南海盆地发现石油,争议的各方更加不肯轻易罢休,之后还接著加入了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使到局面更加难以收拾。

在这个环境下的第二波争议当中,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相对的低调和冷漠,反而显得相当另类。一方面,南越和菲律宾是中华民国在“自由世界”的盟国,台北的反应要考虑盟友关系。另一方面,当时的大环境是中美开始酝酿接触,在台湾的蒋介石政权开始受到排挤,中华民国的国际地位开始从代表全中国的安理会五大国逐渐越来越沦落成地区小角色,反攻大陆的机会和能力开始迅速消失,台湾内外对国际事务一片悲观。在这种气氛下,对南海问题漠不关心是可以想象的。然而,这个情况对于中国整体,或者说中华民族在南海的利益是十分可悲的。

这种可悲是因为在南海问题上,仍然代表“中国”利益的中华民国海军在南海周边各方的海上武装力量来说,可以说是一个“超级海军”,同其它争议方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根据简氏世界船舰年鉴的记载,一九七一年,台湾的中华民国海军有47艘七百吨以上可以在南海这样的远距离作战的军舰,这些军舰的总吨位达89,000吨。其中三千吨级以上的驱逐舰十艘、二千五百吨级驱逐舰四艘、二千吨级驱逐护卫舰(台习惯称巡防舰)十六艘。

中国大陆解放军海军在当时只有台湾方面的一半,24艘七百吨以上的战舰,总吨位31,000吨(大陆全部作战舰艇总吨位大于此数,但大部分是几十吨到几百吨的小艇,无法到上千公里远的南海执行巡逻和作战任务。)其中完全没有二千五百吨以上的作战舰只。当时最大的海军镇国之宝,是四艘俄制二千一百吨级的驱逐舰。其余一千六百吨级的护卫舰四艘、一千二百吨级护卫舰五艘。但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这些’“中大型”军舰都隔离在台湾海峡以北。对负责南海任务的解放军南海舰队,“中大型”(以中国海军的标准而言)军舰的总吨位小于5,000吨,甚至可能小于3,000吨。根据记录,南海舰队仅有一艘、或最多三艘江南级护卫舰(满载1250吨),而且这些南海舰队最大型的战舰在七十年代刚服役,还有许多技术问题譬如动力可靠性没完全解决。这个数字,是整个南海争议各方中当时最小的力量。

越南共和国(南越)海军当时有七百吨以上战舰14艘,总吨位22,000吨。其中二千八百吨级驱逐舰四艘、一千八百吨级护卫舰二艘。

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海军没有七百吨以上的战舰,但北越政府一直到吞并南越之前并没有参合到南海争议里,还不是南海争议的一方,而且有许多证据河内当局当时支持北京在南海的立场。

菲律宾海军有七百吨以上战舰5艘,总吨位5,800吨。其中一千六百吨级护卫舰一艘。

从上面的军力情况看,当菲律宾在南沙开始发难时,中国大陆方面事实上是的确有心无力,基本处于让这些小国欺负到头上来完全没有能力回应的窘境。菲律宾总统马可斯当时在签发的总统法令中描述中国“对这些领土的权利已经放弃和无效”的语言非常狂妄、非常有污辱性,但也非常接近事实。一个国家光口头上宣称自己对一片陆地有主权,但无法行使和保护这种主权,的确同放弃和无效的结果差不多。

中国受到这个污辱后,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计划先解决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解决的西沙问题。西沙距离海南岛只有两三百公里,中国南海舰队拥有的稍微大型一点,有两三百吨排水量的炮艇也可以有效执行任务。

但中华民国在南海的控制权并非放弃和无效。台湾的海军力量完全有能力制止南海形势的恶化。台湾十艘三千吨以上的基林级等级别的驱逐舰装备有六门五寸炮,航速高达三十五节。而南越最大的四艘二千吨级的所谓驱逐舰原来是属于美国海岸警备队的海岸巡逻舰,仅装备一门五寸炮,最高航速只有民船级别的十八节。菲律宾的海军装备更次,仅一艘一千六百吨级,装备两门五寸炮,航速二十一节的炮舰。另外,台湾方面的海军不但装备在这些对手当中最强大,而且人员的训练和素质也最强。而且整个南沙群岛唯一有天然淡水,同时也是整个南沙群岛中面积最大的太平岛,就在台湾控制之中,并维持有南沙群岛当中单一岛屿最大规模的驻军。台湾方面仅需要派出两三艘驱逐舰针对性的在争议海域巡逻威慑,就可以轻易阻止,至少能减缓菲律宾和越南在七十年代初疯狂的占岛活动,并且这种威慑非常可能连带打消马来西亚九十年代加入争夺南海资源的念头。如果台湾当局尽力,今天的整个南海九道线内,非常可能就是两岸之间的事情,或者还可以摆上两岸商谈合作的项目之一。

当然话说回来,台湾海军即使在南海实行巡逻,也不是轻而易举的行动。整个南沙群岛方圆上千公里,相当于武汉和广州的距离,要控制对南海诸国如此“庞大”的海域的确有很大的困难。另外台湾方面的太平岛虽然是整个南沙群岛当中最大的自然海岛,可以驻军,但成为一个有效的军事基地还非常不足够,所有的维护南海主权的军事行动必须从台湾本岛出发,增加了行动的成本和难度。

不过,仍然还是非常令海内外华人失望的是,台湾中华民国政权方面完全无意采取行动维护主权。如果说台湾方面的冷漠反应是要维护对南越和菲律宾这两个反共盟友的盟国关系,但当时还要需要接受台湾军事和经济援助的越菲两国却事实上在扇台北的耳光,污辱中华民国的国格,因此台湾的行动用维护盟友关系解释不太合逻辑。作为自称代表全中国,以及中国利益的中华民国政府,台北当局在维护中国在南海主权上完全可为而不为,毫无疑问加强大陆人民和政治中立的海外华人对蒋介石/蒋经国政权漠视民族整体利益的负面印象。

无论真实原因是什么,台湾方面在南海争议中的冷漠明确昭示了当时的国民党已经失去争夺作为全中国合法政府的信心和热心了。

台湾的态度似乎在无声中透露着“既然你北京要成为代表中国的政权,那你北京来处理这个南海的主权争议”的态度。要看北京笑话,似乎是台湾当时的实际上的态度。

结果的确是整个世界都看到了北京政府的笑话,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居世界首位,领土面积排列世界第三或第四,世界上五个拥有核武器的核强权之一,让其中一个从世界角度来说几乎说不上有海军力量的海上邻居小国家菲律宾,和另一个政权朝不保夕持续内战经年、同中国一样分裂国土小国家越南共和国(南越),以一种蛮横不讲道理的手段,强行抢夺这个巨人宣称自古以来就是不可分割的领土。抢了之后还要以污辱性的语言讽刺这个巨人。这个巨人居然毫无行动反击的能力,它那能毁灭超级大国的核武器,那几百万世界最庞大的陆地常备军,那数千辆坦克、几万门火炮、几千架战斗机,几百艘小到可以用卡车在陆地运输的各式鱼雷、火炮、导弹快艇统统丝毫力气都使不上。这是一个怪异到令人有点口惊目呆的景象。

问题是以黄土地上耕作了几千年的农民为基础发动革命取得政权的北京当局当时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全世界人都在看它的笑话。它的最高权力圈正在忙着处理自己家里的大麻烦。当菲律宾开始蛮横占领南沙岛礁的两个月后,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中国第二号领袖林彪副统帅乘坐的飞机摔毁在外蒙古,对于中国领导人来说,这是比让菲律宾占岛礁更令自己难堪的家丑。当然,当时国际上并不知道在中国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但是,这件对中国人当时来说远不如林彪叛逃钩人心魂的在南海发生的国际海岛争夺事件,对中国的国际形象有更加深远的影响和后果。中国在南沙无能为力的事实提醒了世界,只要离开中国海岸二三百公里,中国什么力量也没有。七十年代之后在南海周边各国频繁抓捕中国渔民等事件,一九九三年七月的美国海军强行检查中国货轮银河号事件,一九九八年五月印尼军方导演的在印尼各地大规模屠杀华人暴力等事件的背后,都渗透着同一个信息,即整个世界都明白,只要中国一出海,连纸老虎都算不上,是一个完全可以忽略,完全不需有任何担心的国家。

中国当时还并不太意识到自己海洋能力的如此低下,因此在一九七四年有计划的西沙海战上仍然表现得相当轻敌,派出总吨位仅及南越参战舰艇三分一的海军力量参战。中国在西沙海战的胜利得益于侥幸远大于周密的作战计划。其中南越海军在海战中两个严重错误造成了他们的失利。第一是在海战爆发前全部作战舰只都同中国的小艇近距离挤在一起。在战斗爆发后,这样的队形让中国小舰小艇小口径但高射速的火炮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如果南越海军采取一舰或两舰逼近中国舰艇纠缠,其余在两三公里外甚至更远一些的距离处监视,冲突爆发后,南越军舰的优势就能发挥出来,而中国舰艇的劣势就完全暴露。另外一个对南越致命的错误是使用穿甲弹打中国的小舰艇。五寸炮三寸炮的穿甲弹命中中国舰艇的薄钢板船壳后,仅打出一进一出五英寸或三英寸的一对小洞,破坏度有限。如果越军采用的是爆破弹,中国的小舰被打中两三炮,甚至一两炮五寸三寸炮弹基本就消失战斗力,根本就打不下去。一九八八年赤瓜礁海战,越南三艘上千吨的舰船在中国方面100毫米火炮的打击下,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内就开始下沉,说明如果南越海军如果五寸(127毫米)三寸(76毫米)弹药使用正确,也应该在几分钟最多十几分钟内就可以让全部都只有几百吨的中国小舰艇丧失战斗力,甚至沉没。这些对中国参战舰艇有利因素完全都在中国的计划外发生的。如果作战对手是经验丰富或训练得当的海军官兵,同样的装备中国就有可能全军覆灭。那么收复西沙就要靠等下一次机会,譬如说南越政府垮台的一刻。不过,以对外事件反应缓慢著称的中国政府是否能力抓住这样的机会是相当有疑问的。

无论如何,西沙海战除了意外的战胜,收复了西沙群岛全境外,对于中国还有另一个也算意外的收获,就是台湾方面对中国大陆舰艇封锁了二十五年的台湾海峡,开始放松和默认大陆海军舰艇的随意穿航了。这对于“中大型”舰艇实力较强的海军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充实南海舰队提供了莫大的方便。另外南海舰队也可以依赖中国北方实力比较雄厚的军工造船工业提供装备。

然而,当进入八九十年代南海的实力对比开始向对中国有利的方向发生变化时,中国的国际情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了改革开放、高速度经济发展的中国,比南海周边国家更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一九八八年赤瓜礁海战赢得了毫无悬念完全一边倒的胜利之后,中国并没有乘胜追击,显然有考虑尽快平稳局势恢复和平状态的用心。事实上,在可以公开获取的信息当中,当时北京没有计划用武力夺取任何岛礁,只是用武力保护对无人岛礁的占领能顺利进行。赤瓜礁海战的发生,多少有点出乎北京的预料。中国甚至没有占领在战场范围内,越方也是在当天才登陆的鬼喊礁(距离赤瓜礁3.5公里)和琼礁(距离赤瓜礁13公里)。

台湾方面自蒋经国去世之后,从失去反攻大陆的信心,再退到逐渐加强了台独倾向。对南海主权争议的立场的依据,即作为全中国合法政府对中国领土领海的宣示也逐渐陷入尴尬局面。南海主权甚至太平岛都从台湾官方常用词汇当中消失。一直到陈水扁上台,一九九九年十一月,陈水扁政府突然宣布太平岛由海军陆战队改成由司法部门接手驻扎,并在二00八年二月在记者簇拥下登岛视察这个他口中的这个“台湾最南的岛屿”。陈的行为可以合理判断同南海主权争议无关,而仅仅是在当时北京有可能武力夺取太平岛作为对台独警告动作的背景下,一种刺激北京,自我表现的个人宣传活动。

人们可以从第二波南海争议以来,北京对南海方面各种主权被侵犯事件的反应可以得出比较清晰的轮廓,就是北京对以行动,尤其是以武力行动,来维护主权的意愿并不太强烈。北京的维权行动的力度,并没有同国力、军力、经济力的迅速发展成一个明显的正比。这反映了北京还仍然在思考对南海的对策。





南海问题的选择

任何涉及主权的争议,不外就是军事解决、和平解决(谈判或国际仲裁),还有就是(牵涉争议的其中一方或者多方的)自动放弃。从历史和逻辑上看,最难解决的是争议的双方(或几方)大致上势均力敌,譬如中日的钓鱼台列岛争议或中印的边界争议就接近这种局面(台湾问题因为实际上是中美角力,也是陷入这种胶著局面)。如果力量悬殊,而且也完整建立了这种强弱的明确次序的话,那么争议的结果基本就是简单和干脆地倒向对强者有力的一方作为结局。

从目前的局面看,尤其是南海发现可能有巨大的能源储藏的情况下,任何一方主动放弃的可能性即使不等于零,也基本上可以说非常接近零。

剩下来的和平方法只有三种,谈判,仲裁或其它方法。

谈判

谈判其实就是讨价还价的文雅说法。你有我想要的你可以给我,我有你想要的我可以给你,大家作一个交换。现在南海的局面是各自有的继续要占有,不想给别人。也就是“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没有谈的基础。强权和弱国当然还有另一种交换,说得斯文一点,就是和平换利益,换句话说,就是弱者给强者它想要得利益,去换强者保障弱者的和平。其实就是在军事解决条件下的和平解决,就是兵临城下。我们在稍候讨论这种方法。

仲裁

仲裁,也就是打官司是另外一种和平解决的方案。打官司就同赌钱一样,必然就有输赢。不过,国际法庭同各国主权范围内的国内法庭有一个根本性的分别,就是国际法庭并没有国际权力机构为它强制任何争议方必须将争议通过它审理,并在完成审理后执行判决。也就是说,国际法庭对主权国家的争议基本是根据自愿的原则。它对主权案件的审理、判决和执行,都完全依赖各个争议方道义上的服从和遵守。如果输的一方不接受,不理会判决,国际法庭没有手段可以强制执行判决,不服从不执行判决的一方失去的只是国家信用。问题是争议的各方有没有接受输的可能性?让我们对争议的几方作一个猜测。中国几乎是没什么可能接受输的结果。这也是中国非常不可能接受用仲裁,用打官司的这种法律方法解决目前的南海争议。最有可能接受仲裁的估计是文莱。因为它目前就没有在南海占到任何实际利益。打官司最坏的结果同它目前的实际情况一致,如果不是最坏的结果,它就赚到了。其余按可能性的大小次序,应该是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这种可能性,只有在这些争执方看到非和平解决方案已经事到临头,而且结果将必然带给他们灾难的情况下,他们会选择打官司,赌一把。因为不赌必然输,赌反而有多少可能会不输。从国际法和逻辑上,争执的几方最没有道理的是文莱、马来西亚和菲律宾,这几方对南海主权的主张是建立在南海岛礁没有任何其它国家已经宣示主权的前提下。而这个前提显然不是事实。根据这个事实,他们在没有提出本文未能记录的历史据证能证明这些岛礁应该属于他们的话,他们能打赢整体官司的可能性非常低。因此他们的法律策略非常可能是(一)以每一个具体单个岛礁的归属进行辩论,(二)其它争议方无法对这些每一个具体单个岛礁行使全面、持续和有效的主权,而他们有。

剩下有比较完整历史证据的主权争议方只有中国和越南。中国似乎可以提出比越南更加丰富,更加远久的历史记录,证明自己的人民一直不间断的使用这些岛屿。在国际领土争议上,这种历史使用记录是重要的主权归属根据,但不是唯一的根据。从西方建立起现代国家概念之后,领土主权的建立是通过一些国际普遍接受的规则进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宣示主权,尤其是边远或海外等同本土距离遥远的领土。其中比较著名的例子是法国一六八二年三位法国探险家René-Robert Cavelier, Sieur de La Salle 和 Henri de Tonti宣布北美密西西比河和流域为法国领土。根据这种方式,如果一位中国国民,不需要有任何官职甚至授权,在一八四二年之后的香港,在英文报刊上刊登一份广告,宣称整个南海范围内的岛礁为中国领土。接着清朝政府发表公报接受该中国国民的声明,这个主权宣示的程序就基本完成。这个宣示过程在英国殖民地香港,是宣示除了中国人之外还有别的国家的人可以看到,用英文是因为除了中国人外,也有别的国家的人明白这个声明。从中国传统文明角度看,这种宣示非常无聊无用,但近代以西方文明的游戏规则,这种宣示是法律上的必要手段。如果有任何中国国民,当然最好是中国的官家在那个时候作出了类似的声明,今天中国就完全不需要担心在国际法庭上为南海主权打官司。但很可惜,这样的有记录的南海主权宣示似乎最早的是三十年代法国的越南殖民当局。中国对整个南海,特别是包括南沙群岛(最南达到曾母暗礁)的主权宣示,似乎是二战之后的一九四六年。在这之前,仅对东沙和西沙的宣示比较明确。当然,法国的南海主权宣示在国际法上是否有效,是非常有争议的问题。因为逻辑上法国对南海岛礁的宣示如果有效,那么法国今天对越南的主权也应该还有效。无论如何,今天中国可以接受由国际法庭审理南海主权争议的可能性非常底。因为中国不可能接受任何不利于中国的判决。

其它方法

南海问题的产生,可以说就是中国近代虚弱的结果,这同台湾问题的起因是相同的。(藏南问题的产生稍微复杂了点,但主要也含有中国近代虚弱的因素)。南海问题还完全没有萌芽的明朝时期,中国本身在亚洲大陆就具有力量周边无可比拟的超级大国的地位,并具备郑和七下西洋所展现出来的当时无敌于全球的海上力量。当年的安南菲律宾沙捞越要同大明帝国争南海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这些国家非常明白即使本身的生存,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明帝国的陆海力量是否高抬贵手。因此,挑战大明无疑是自讨灭亡。亚洲的这种地理政治次序到了清朝后期一八四0年鸦片战争被彻底颠覆。亚洲所有国家和人民一下子发现维持了数千年“天下”霸权的中国其实同他们完全一样,都是西方欧洲人可以任意蹂躏欺辱而无力还手的弱者,甚至从唐朝就开始向中国学习了上千年文化政治礼仪的日本,到了一九三0年代也几乎可以将中国整个消灭吞并。没有最后美国人出手制服日本,可能中国今天还没有生存机会。事实上,一直到上世纪八0年代,中国数百年表现出来的穷弱落后的印象还一直深植于几十代世界人民心中。到甚至到了九0年代,印度人民还普遍认为中国比印度贫穷落后很多。对于南海周边各国人民,比较起美英西方海军巨舰大炮,中国的小炮艇和装备步枪手榴弹的海上民兵实在没有任何可比性。即使比较起陆地上中国的手下败将的印度自一九六一年开始就一直拥有航空母舰和万吨级巡洋舰的显赫海军家当,中国海上力量更显得接近可怜的状态。

不过,在朝鲜战场上打败以美国为首联合国军的中国当时的自我感觉还不错,稍后接著还拥有两弹一星的世界前沿军事科技,和全球兵员规模最大的常备陆军,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人在心理上更加还有要解放全人类的雄心壮志。但是,中国的邻国们,无论是友邦盟国还是在敌对阵营里,显然都不是站在中国的同一个角度看问题。中国陆军即使兵员世界第一,但整个战略思想和战略姿态仍然在防止所谓的帝国主义的侵略,也就是防止类似一九三0年代被日本侵略军蹂躏的悲剧再度在中国大陆重演。这种战略姿态无论用任何语言或理论去解释美化,本身的弱势本质一目了然。相比之下,苏联对西方势力在欧洲的进攻姿态和全球各地包括海洋上咄咄逼人的争霸气势和能力,显然给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越南在统一南方后马上义无反顾从中苏平衡的立场完全一面倒地投向苏联,另一个邻国从抗日时期同中共武装就有千丝万缕紧密关系的朝鲜,直到今天军队仍然保留几乎百分之一百的苏军的外表和结构,都流露出这种崇拜的心态。在崇拜苏联硬实力的另一面,越南和朝鲜这两个受上千年中华文化影响的中共盟国,在共产党同志掌权后,全面禁止中文汉字的流通,在另一个角度说明邻国对中国地位和潜力的不肖。换句话说,他们显然觉得同中国过于的深度(表现在文化语言文字等)联系对他们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并没什么好处。另外一个典型就是东南亚国家当中,同时也是全世界的国家当中除了中国之外唯一的华人国家,新加坡,也毫不掩饰地尽力拉开自己同中国的关系,明言自己必须是最后一个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东南亚国家。

很显然,参与建立任何级别的国际次序是要依赖一个国家的全面国力,从经济到军事、从工业到科技。仅仅能造核武器、战略洲际导弹等一两件可以令其它超级大国忌惮的杀手锏,仅仅拥有一些初步的基础工业,还是远远不足以参和制定国际次序,即使仅仅是区域性的国际次序。

近代中国的一切,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地位和印象的陨落除了对中国人的心理自我感觉有点负面影响外,在国家层面对中国最重要的实质的后果就是引起一些国家不在乎认为必要时对中国的利益,甚至是核心利益发起挑战的心态。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历史证明这类错误的行为无论对中国,还是挑战国本身,都造成巨大的损害。三0年代的日本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今天的越南和南海周边国家也步入这种局面。

因为,只要占人类五分之一,人类唯一延绵至今的文明的中国仍然能够延续它数千年的历史不断,那么它重新崛起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国家几乎是必然的。事实上,这个崛起已经在世界人民的眼前正在发生当中。

南海的纠纷解决方案,随着中国持续、稳定和快速的全面崛起,越来越变成了基本是中国的抉择。正如本文开头在南海战略价值一节指出,南海对中国具有极其重要、极其关键的战略价值。

但在另一方面,对中国极其重要,极其关键的战略地理位置还包括了台湾、东海、太平洋第一岛链甚至还有第二岛链,马六甲海峡、缅甸、印度洋和波斯湾等。对这些如果落入敌对势力控制下可以严重影响今天中国日常生活和未来发展的关键地理区域和海域,中国目前的能力基本上还只能做到动口不动手,依赖现有的国际次序来保障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和市场。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现实的和全球范围的大环境。

在局部地区还有一个小环境,就是北京在争取中国能在东南亚地区,或形象一点说,自己的后院里,能建立一个相对和平友善、高度融和的区域环境。

自一九九0年代开始,南海的实力对比就开始明显朝有利于中国方面倾斜,而且这种倾斜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中国的崛起势头不被中断或减弱,将应该越来越强烈。

因此,问题的核心就在中国如果单方面以实力解决南海问题,是否会牵动全局,改变目前中国崛起必须依赖的全球既有国际次序和逐步对中国改善关系的东南亚地区环境?

在我们讨论除了谈判和仲裁之外的其它和平方法之前,我们先讨论非和平方法,军事解决。

我们从上面肯定不完整,但大致可以勾画出整体概念的粗略历史叙述当中,可以看到南海的现代主权争议主要有两波次。第一波是一九二0年代到一九六0年代。第二波是一九七0年到今天。

在这两波争议发生之前,南海岛礁的控制、拥有、使用基本上是各国随心所欲,自言自语、各说各话。彼此不知道而且也并不在意其它国家在记录些什么甚至做什么。事实上,这些国家自己国家的国民在使用这些岛屿陆地上,基本上也没有遇到其它国家以政权的名义和力量加以阻止和打击的记录。因此,无论南海周边国家内部对海南资源和岛礁有任何构想,但并没有形成同其它国家任何国家或政权层次的“争议”。

第一波争议发生主要引发原因在于法国在越南的殖民当局发现在南海的这些岛礁如果在别的列强控制之下,会对越南以及法属印度支那这个没有战略纵深的法国殖民地对海洋防卫产生安全影响。因此法国的态度和由此所产生的行动是试图控制这些岛屿,至少试图排除别的列强控制这些岛屿的可能性。在这一波的争议活动当中,主要是法国人对这些岛礁的巡视以及对日本人和中国人在这些岛礁活动的阻碍和异议。法国人在争取控制这些岛礁的过程中有抬出一些安南王国或大南王国以汉字书写的有关一些记录来加强自己立场。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之前的世界次序主要弱肉强食的环境下,法国人并不太讲究自己的立场是否一贯前后一致。譬如法国人对威胁性比较重的日本人在南海的活动会采取一些行动,但对比较虚弱的中国政府在南海的行为却有时视而不见,既没有动作反应,也没有文字或语言评论。这种行为说明法国争夺南海岛礁的出发点是安全而不是主权。到后期,二战后本身也虚弱了的法国就开始对中国的南海动作比较多评论,譬如提出抗议或异议,但在行动上却基本保留。至于同样作为南海周边殖民地宗主国的日本(台湾)行为上同法国有点类似,但动作比较小。到了二战时,日本干脆直接用武力占领越南。其它殖民地宗主国英国(沙劳越)和美国(菲律宾)则对南海和当中的岛礁完全不感兴趣。

五十年代,日本战败完全退出台湾和南海,南越当局开始接替逐渐退出印度支那的法国势力,成为了南海争议的一方。但越南战争开始蔓延,南越对南海的注意力也随著国内战争的发展而减弱。台湾海峡两岸的注意力也完全在双方的内战发展方面,共产党要解放台湾,国民党要反攻大陆。原来争议的各方,中法日各自都有自己更麻烦的事情要各自处理,因此有关各方都撤出在南驻守的军事力量,或减少实际活动。南海的第一波争议基本停顿。

第二波争议似乎是菲律宾突然加入争议圈而激发的。为何菲律宾会改变之前对南海的主权没有主张的立场而加入争纷不太清楚,有可能当时的马可斯政府感到无聊,或为了转移菲律宾国内对他独裁腐败贪污政权日益不满的情绪,南越方面则抵挡了北越和越共组织的一九六八年春节攻势,北越方面伤了元气,一时难以再组织相同规模的军事行动,越南战争进入了一个相对的胶著平静状态,美国在同时也加强军援南越,包括转交大量的海军装备。南越当局在七十年代初可以分出神来留意南海发生的事情。另外一方面在同一个时期,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也渡过了六八六九年政权最瘫痪的时期,政府和军队都开始处理一些应该处理的内政外交的正业。南海发生的事情也开始被北京高层关心。因此,菲律宾马可斯政权在南海的动作引起了各方的注意和反应。

这波的争议爆发之后,近接著爆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跟着南海盆地发现石油,争议的各方更加不肯轻易罢休,之后还接著加入了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使到局面更加难以收拾。

在这个环境下的第二波争议当中,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相对的低调和冷漠,反而显得相当另类。一方面,南越和菲律宾是中华民国在“自由世界”的盟国,台北的反应要考虑盟友关系。另一方面,当时的大环境是中美开始酝酿接触,在台湾的蒋介石政权开始受到排挤,中华民国的国际地位开始从代表全中国的安理会五大国逐渐越来越沦落成地区小角色,反攻大陆的机会和能力开始迅速消失,台湾内外对国际事务一片悲观。在这种气氛下,对南海问题漠不关心是可以想象的。然而,这个情况对于中国整体,或者说中华民族在南海的利益是十分可悲的。

这种可悲是因为在南海问题上,仍然代表“中国”利益的中华民国海军在南海周边各方的海上武装力量来说,可以说是一个“超级海军”,同其它争议方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根据简氏世界船舰年鉴的记载,一九七一年,台湾的中华民国海军有47艘七百吨以上可以在南海这样的远距离作战的军舰,这些军舰的总吨位达89,000吨。其中三千吨级以上的驱逐舰十艘、二千五百吨级驱逐舰四艘、二千吨级驱逐护卫舰(台习惯称巡防舰)十六艘。

中国大陆解放军海军在当时只有台湾方面的一半,24艘七百吨以上的战舰,总吨位31,000吨(大陆全部作战舰艇总吨位大于此数,但大部分是几十吨到几百吨的小艇,无法到上千公里远的南海执行巡逻和作战任务。)其中完全没有二千五百吨以上的作战舰只。当时最大的海军镇国之宝,是四艘俄制二千一百吨级的驱逐舰。其余一千六百吨级的护卫舰四艘、一千二百吨级护卫舰五艘。但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这些’“中大型”军舰都隔离在台湾海峡以北。对负责南海任务的解放军南海舰队,“中大型”(以中国海军的标准而言)军舰的总吨位小于5,000吨,甚至可能小于3,000吨。根据记录,南海舰队仅有一艘、或最多三艘江南级护卫舰(满载1250吨),而且这些南海舰队最大型的战舰在七十年代刚服役,还有许多技术问题譬如动力可靠性没完全解决。这个数字,是整个南海争议各方中当时最小的力量。

越南共和国(南越)海军当时有七百吨以上战舰14艘,总吨位22,000吨。其中二千八百吨级驱逐舰四艘、一千八百吨级护卫舰二艘。

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海军没有七百吨以上的战舰,但北越政府一直到吞并南越之前并没有参合到南海争议里,还不是南海争议的一方,而且有许多证据河内当局当时支持北京在南海的立场。

菲律宾海军有七百吨以上战舰5艘,总吨位5,800吨。其中一千六百吨级护卫舰一艘。

从上面的军力情况看,当菲律宾在南沙开始发难时,中国大陆方面事实上是的确有心无力,基本处于让这些小国欺负到头上来完全没有能力回应的窘境。菲律宾总统马可斯当时在签发的总统法令中描述中国“对这些领土的权利已经放弃和无效”的语言非常狂妄、非常有污辱性,但也非常接近事实。一个国家光口头上宣称自己对一片陆地有主权,但无法行使和保护这种主权,的确同放弃和无效的结果差不多。

中国受到这个污辱后,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计划先解决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解决的西沙问题。西沙距离海南岛只有两三百公里,中国南海舰队拥有的稍微大型一点,有两三百吨排水量的炮艇也可以有效执行任务。

但中华民国在南海的控制权并非放弃和无效。台湾的海军力量完全有能力制止南海形势的恶化。台湾十艘三千吨以上的基林级等级别的驱逐舰装备有六门五寸炮,航速高达三十五节。而南越最大的四艘二千吨级的所谓驱逐舰原来是属于美国海岸警备队的海岸巡逻舰,仅装备一门五寸炮,最高航速只有民船级别的十八节。菲律宾的海军装备更次,仅一艘一千六百吨级,装备两门五寸炮,航速二十一节的炮舰。另外,台湾方面的海军不但装备在这些对手当中最强大,而且人员的训练和素质也最强。而且整个南沙群岛唯一有天然淡水,同时也是整个南沙群岛中面积最大的太平岛,就在台湾控制之中,并维持有南沙群岛当中单一岛屿最大规模的驻军。台湾方面仅需要派出两三艘驱逐舰针对性的在争议海域巡逻威慑,就可以轻易阻止,至少能减缓菲律宾和越南在七十年代初疯狂的占岛活动,并且这种威慑非常可能连带打消马来西亚九十年代加入争夺南海资源的念头。如果台湾当局尽力,今天的整个南海九道线内,非常可能就是两岸之间的事情,或者还可以摆上两岸商谈合作的项目之一。

当然话说回来,台湾海军即使在南海实行巡逻,也不是轻而易举的行动。整个南沙群岛方圆上千公里,相当于武汉和广州的距离,要控制对南海诸国如此“庞大”的海域的确有很大的困难。另外台湾方面的太平岛虽然是整个南沙群岛当中最大的自然海岛,可以驻军,但成为一个有效的军事基地还非常不足够,所有的维护南海主权的军事行动必须从台湾本岛出发,增加了行动的成本和难度。

不过,仍然还是非常令海内外华人失望的是,台湾中华民国政权方面完全无意采取行动维护主权。如果说台湾方面的冷漠反应是要维护对南越和菲律宾这两个反共盟友的盟国关系,但当时还要需要接受台湾军事和经济援助的越菲两国却事实上在扇台北的耳光,污辱中华民国的国格,因此台湾的行动用维护盟友关系解释不太合逻辑。作为自称代表全中国,以及中国利益的中华民国政府,台北当局在维护中国在南海主权上完全可为而不为,毫无疑问加强大陆人民和政治中立的海外华人对蒋介石/蒋经国政权漠视民族整体利益的负面印象。

无论真实原因是什么,台湾方面在南海争议中的冷漠明确昭示了当时的国民党已经失去争夺作为全中国合法政府的信心和热心了。

台湾的态度似乎在无声中透露着“既然你北京要成为代表中国的政权,那你北京来处理这个南海的主权争议”的态度。要看北京笑话,似乎是台湾当时的实际上的态度。

结果的确是整个世界都看到了北京政府的笑话,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居世界首位,领土面积排列世界第三或第四,世界上五个拥有核武器的核强权之一,让其中一个从世界角度来说几乎说不上有海军力量的海上邻居小国家菲律宾,和另一个政权朝不保夕持续内战经年、同中国一样分裂国土小国家越南共和国(南越),以一种蛮横不讲道理的手段,强行抢夺这个巨人宣称自古以来就是不可分割的领土。抢了之后还要以污辱性的语言讽刺这个巨人。这个巨人居然毫无行动反击的能力,它那能毁灭超级大国的核武器,那几百万世界最庞大的陆地常备军,那数千辆坦克、几万门火炮、几千架战斗机,几百艘小到可以用卡车在陆地运输的各式鱼雷、火炮、导弹快艇统统丝毫力气都使不上。这是一个怪异到令人有点口惊目呆的景象。

问题是以黄土地上耕作了几千年的农民为基础发动革命取得政权的北京当局当时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全世界人都在看它的笑话。它的最高权力圈正在忙着处理自己家里的大麻烦。当菲律宾开始蛮横占领南沙岛礁的两个月后,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中国第二号领袖林彪副统帅乘坐的飞机摔毁在外蒙古,对于中国领导人来说,这是比让菲律宾占岛礁更令自己难堪的家丑。当然,当时国际上并不知道在中国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但是,这件对中国人当时来说远不如林彪叛逃钩人心魂的在南海发生的国际海岛争夺事件,对中国的国际形象有更加深远的影响和后果。中国在南沙无能为力的事实提醒了世界,只要离开中国海岸二三百公里,中国什么力量也没有。七十年代之后在南海周边各国频繁抓捕中国渔民等事件,一九九三年七月的美国海军强行检查中国货轮银河号事件,一九九八年五月印尼军方导演的在印尼各地大规模屠杀华人暴力等事件的背后,都渗透着同一个信息,即整个世界都明白,只要中国一出海,连纸老虎都算不上,是一个完全可以忽略,完全不需有任何担心的国家。

中国当时还并不太意识到自己海洋能力的如此低下,因此在一九七四年有计划的西沙海战上仍然表现得相当轻敌,派出总吨位仅及南越参战舰艇三分一的海军力量参战。中国在西沙海战的胜利得益于侥幸远大于周密的作战计划。其中南越海军在海战中两个严重错误造成了他们的失利。第一是在海战爆发前全部作战舰只都同中国的小艇近距离挤在一起。在战斗爆发后,这样的队形让中国小舰小艇小口径但高射速的火炮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如果南越海军采取一舰或两舰逼近中国舰艇纠缠,其余在两三公里外甚至更远一些的距离处监视,冲突爆发后,南越军舰的优势就能发挥出来,而中国舰艇的劣势就完全暴露。另外一个对南越致命的错误是使用穿甲弹打中国的小舰艇。五寸炮三寸炮的穿甲弹命中中国舰艇的薄钢板船壳后,仅打出一进一出五英寸或三英寸的一对小洞,破坏度有限。如果越军采用的是爆破弹,中国的小舰被打中两三炮,甚至一两炮五寸三寸炮弹基本就消失战斗力,根本就打不下去。一九八八年赤瓜礁海战,越南三艘上千吨的舰船在中国方面100毫米火炮的打击下,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内就开始下沉,说明如果南越海军如果五寸(127毫米)三寸(76毫米)弹药使用正确,也应该在几分钟最多十几分钟内就可以让全部都只有几百吨的中国小舰艇丧失战斗力,甚至沉没。这些对中国参战舰艇有利因素完全都在中国的计划外发生的。如果作战对手是经验丰富或训练得当的海军官兵,同样的装备中国就有可能全军覆灭。那么收复西沙就要靠等下一次机会,譬如说南越政府垮台的一刻。不过,以对外事件反应缓慢著称的中国政府是否能力抓住这样的机会是相当有疑问的。

无论如何,西沙海战除了意外的战胜,收复了西沙群岛全境外,对于中国还有另一个也算意外的收获,就是台湾方面对中国大陆舰艇封锁了二十五年的台湾海峡,开始放松和默认大陆海军舰艇的随意穿航了。这对于“中大型”舰艇实力较强的海军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充实南海舰队提供了莫大的方便。另外南海舰队也可以依赖中国北方实力比较雄厚的军工造船工业提供装备。

然而,当进入八九十年代南海的实力对比开始向对中国有利的方向发生变化时,中国的国际情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了改革开放、高速度经济发展的中国,比南海周边国家更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一九八八年赤瓜礁海战赢得了毫无悬念完全一边倒的胜利之后,中国并没有乘胜追击,显然有考虑尽快平稳局势恢复和平状态的用心。事实上,在可以公开获取的信息当中,当时北京没有计划用武力夺取任何岛礁,只是用武力保护对无人岛礁的占领能顺利进行。赤瓜礁海战的发生,多少有点出乎北京的预料。中国甚至没有占领在战场范围内,越方也是在当天才登陆的鬼喊礁(距离赤瓜礁3.5公里)和琼礁(距离赤瓜礁13公里)。

台湾方面自蒋经国去世之后,从失去反攻大陆的信心,再退到逐渐加强了台独倾向。对南海主权争议的立场的依据,即作为全中国合法政府对中国领土领海的宣示也逐渐陷入尴尬局面。南海主权甚至太平岛都从台湾官方常用词汇当中消失。一直到陈水扁上台,一九九九年十一月,陈水扁政府突然宣布太平岛由海军陆战队改成由司法部门接手驻扎,并在二00八年二月在记者簇拥下登岛视察这个他口中的这个“台湾最南的岛屿”。陈的行为可以合理判断同南海主权争议无关,而仅仅是在当时北京有可能武力夺取太平岛作为对台独警告动作的背景下,一种刺激北京,自我表现的个人宣传活动。

人们可以从第二波南海争议以来,北京对南海方面各种主权被侵犯事件的反应可以得出比较清晰的轮廓,就是北京对以行动,尤其是以武力行动,来维护主权的意愿并不太强烈。北京的维权行动的力度,并没有同国力、军力、经济力的迅速发展成一个明显的正比。这反映了北京还仍然在思考对南海的对策。





南海问题的选择

任何涉及主权的争议,不外就是军事解决、和平解决(谈判或国际仲裁),还有就是(牵涉争议的其中一方或者多方的)自动放弃。从历史和逻辑上看,最难解决的是争议的双方(或几方)大致上势均力敌,譬如中日的钓鱼台列岛争议或中印的边界争议就接近这种局面(台湾问题因为实际上是中美角力,也是陷入这种胶著局面)。如果力量悬殊,而且也完整建立了这种强弱的明确次序的话,那么争议的结果基本就是简单和干脆地倒向对强者有力的一方作为结局。

从目前的局面看,尤其是南海发现可能有巨大的能源储藏的情况下,任何一方主动放弃的可能性即使不等于零,也基本上可以说非常接近零。

剩下来的和平方法只有三种,谈判,仲裁或其它方法。

谈判

谈判其实就是讨价还价的文雅说法。你有我想要的你可以给我,我有你想要的我可以给你,大家作一个交换。现在南海的局面是各自有的继续要占有,不想给别人。也就是“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没有谈的基础。强权和弱国当然还有另一种交换,说得斯文一点,就是和平换利益,换句话说,就是弱者给强者它想要得利益,去换强者保障弱者的和平。其实就是在军事解决条件下的和平解决,就是兵临城下。我们在稍候讨论这种方法。

仲裁

仲裁,也就是打官司是另外一种和平解决的方案。打官司就同赌钱一样,必然就有输赢。不过,国际法庭同各国主权范围内的国内法庭有一个根本性的分别,就是国际法庭并没有国际权力机构为它强制任何争议方必须将争议通过它审理,并在完成审理后执行判决。也就是说,国际法庭对主权国家的争议基本是根据自愿的原则。它对主权案件的审理、判决和执行,都完全依赖各个争议方道义上的服从和遵守。如果输的一方不接受,不理会判决,国际法庭没有手段可以强制执行判决,不服从不执行判决的一方失去的只是国家信用。问题是争议的各方有没有接受输的可能性?让我们对争议的几方作一个猜测。中国几乎是没什么可能接受输的结果。这也是中国非常不可能接受用仲裁,用打官司的这种法律方法解决目前的南海争议。最有可能接受仲裁的估计是文莱。因为它目前就没有在南海占到任何实际利益。打官司最坏的结果同它目前的实际情况一致,如果不是最坏的结果,它就赚到了。其余按可能性的大小次序,应该是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这种可能性,只有在这些争执方看到非和平解决方案已经事到临头,而且结果将必然带给他们灾难的情况下,他们会选择打官司,赌一把。因为不赌必然输,赌反而有多少可能会不输。从国际法和逻辑上,争执的几方最没有道理的是文莱、马来西亚和菲律宾,这几方对南海主权的主张是建立在南海岛礁没有任何其它国家已经宣示主权的前提下。而这个前提显然不是事实。根据这个事实,他们在没有提出本文未能记录的历史据证能证明这些岛礁应该属于他们的话,他们能打赢整体官司的可能性非常低。因此他们的法律策略非常可能是(一)以每一个具体单个岛礁的归属进行辩论,(二)其它争议方无法对这些每一个具体单个岛礁行使全面、持续和有效的主权,而他们有。

剩下有比较完整历史证据的主权争议方只有中国和越南。中国似乎可以提出比越南更加丰富,更加远久的历史记录,证明自己的人民一直不间断的使用这些岛屿。在国际领土争议上,这种历史使用记录是重要的主权归属根据,但不是唯一的根据。从西方建立起现代国家概念之后,领土主权的建立是通过一些国际普遍接受的规则进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宣示主权,尤其是边远或海外等同本土距离遥远的领土。其中比较著名的例子是法国一六八二年三位法国探险家René-Robert Cavelier, Sieur de La Salle 和 Henri de Tonti宣布北美密西西比河和流域为法国领土。根据这种方式,如果一位中国国民,不需要有任何官职甚至授权,在一八四二年之后的香港,在英文报刊上刊登一份广告,宣称整个南海范围内的岛礁为中国领土。接着清朝政府发表公报接受该中国国民的声明,这个主权宣示的程序就基本完成。这个宣示过程在英国殖民地香港,是宣示除了中国人之外还有别的国家的人可以看到,用英文是因为除了中国人外,也有别的国家的人明白这个声明。从中国传统文明角度看,这种宣示非常无聊无用,但近代以西方文明的游戏规则,这种宣示是法律上的必要手段。如果有任何中国国民,当然最好是中国的官家在那个时候作出了类似的声明,今天中国就完全不需要担心在国际法庭上为南海主权打官司。但很可惜,这样的有记录的南海主权宣示似乎最早的是三十年代法国的越南殖民当局。中国对整个南海,特别是包括南沙群岛(最南达到曾母暗礁)的主权宣示,似乎是二战之后的一九四六年。在这之前,仅对东沙和西沙的宣示比较明确。当然,法国的南海主权宣示在国际法上是否有效,是非常有争议的问题。因为逻辑上法国对南海岛礁的宣示如果有效,那么法国今天对越南的主权也应该还有效。无论如何,今天中国可以接受由国际法庭审理南海主权争议的可能性非常底。因为中国不可能接受任何不利于中国的判决。

其它方法

南海问题的产生,可以说就是中国近代虚弱的结果,这同台湾问题的起因是相同的。(藏南问题的产生稍微复杂了点,但主要也含有中国近代虚弱的因素)。南海问题还完全没有萌芽的明朝时期,中国本身在亚洲大陆就具有力量周边无可比拟的超级大国的地位,并具备郑和七下西洋所展现出来的当时无敌于全球的海上力量。当年的安南菲律宾沙捞越要同大明帝国争南海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这些国家非常明白即使本身的生存,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明帝国的陆海力量是否高抬贵手。因此,挑战大明无疑是自讨灭亡。亚洲的这种地理政治次序到了清朝后期一八四0年鸦片战争被彻底颠覆。亚洲所有国家和人民一下子发现维持了数千年“天下”霸权的中国其实同他们完全一样,都是西方欧洲人可以任意蹂躏欺辱而无力还手的弱者,甚至从唐朝就开始向中国学习了上千年文化政治礼仪的日本,到了一九三0年代也几乎可以将中国整个消灭吞并。没有最后美国人出手制服日本,可能中国今天还没有生存机会。事实上,一直到上世纪八0年代,中国数百年表现出来的穷弱落后的印象还一直深植于几十代世界人民心中。到甚至到了九0年代,印度人民还普遍认为中国比印度贫穷落后很多。对于南海周边各国人民,比较起美英西方海军巨舰大炮,中国的小炮艇和装备步枪手榴弹的海上民兵实在没有任何可比性。即使比较起陆地上中国的手下败将的印度自一九六一年开始就一直拥有航空母舰和万吨级巡洋舰的显赫海军家当,中国海上力量更显得接近可怜的状态。

不过,在朝鲜战场上打败以美国为首联合国军的中国当时的自我感觉还不错,稍后接著还拥有两弹一星的世界前沿军事科技,和全球兵员规模最大的常备陆军,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人在心理上更加还有要解放全人类的雄心壮志。但是,中国的邻国们,无论是友邦盟国还是在敌对阵营里,显然都不是站在中国的同一个角度看问题。中国陆军即使兵员世界第一,但整个战略思想和战略姿态仍然在防止所谓的帝国主义的侵略,也就是防止类似一九三0年代被日本侵略军蹂躏的悲剧再度在中国大陆重演。这种战略姿态无论用任何语言或理论去解释美化,本身的弱势本质一目了然。相比之下,苏联对西方势力在欧洲的进攻姿态和全球各地包括海洋上咄咄逼人的争霸气势和能力,显然给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越南在统一南方后马上义无反顾从中苏平衡的立场完全一面倒地投向苏联,另一个邻国从抗日时期同中共武装就有千丝万缕紧密关系的朝鲜,直到今天军队仍然保留几乎百分之一百的苏军的外表和结构,都流露出这种崇拜的心态。在崇拜苏联硬实力的另一面,越南和朝鲜这两个受上千年中华文化影响的中共盟国,在共产党同志掌权后,全面禁止中文汉字的流通,在另一个角度说明邻国对中国地位和潜力的不肖。换句话说,他们显然觉得同中国过于的深度(表现在文化语言文字等)联系对他们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并没什么好处。另外一个典型就是东南亚国家当中,同时也是全世界的国家当中除了中国之外唯一的华人国家,新加坡,也毫不掩饰地尽力拉开自己同中国的关系,明言自己必须是最后一个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东南亚国家。

很显然,参与建立任何级别的国际次序是要依赖一个国家的全面国力,从经济到军事、从工业到科技。仅仅能造核武器、战略洲际导弹等一两件可以令其它超级大国忌惮的杀手锏,仅仅拥有一些初步的基础工业,还是远远不足以参和制定国际次序,即使仅仅是区域性的国际次序。

近代中国的一切,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地位和印象的陨落除了对中国人的心理自我感觉有点负面影响外,在国家层面对中国最重要的实质的后果就是引起一些国家不在乎认为必要时对中国的利益,甚至是核心利益发起挑战的心态。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历史证明这类错误的行为无论对中国,还是挑战国本身,都造成巨大的损害。三0年代的日本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今天的越南和南海周边国家也步入这种局面。

因为,只要占人类五分之一,人类唯一延绵至今的文明的中国仍然能够延续它数千年的历史不断,那么它重新崛起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国家几乎是必然的。事实上,这个崛起已经在世界人民的眼前正在发生当中。

南海的纠纷解决方案,随着中国持续、稳定和快速的全面崛起,越来越变成了基本是中国的抉择。正如本文开头在南海战略价值一节指出,南海对中国具有极其重要、极其关键的战略价值。

但在另一方面,对中国极其重要,极其关键的战略地理位置还包括了台湾、东海、太平洋第一岛链甚至还有第二岛链,马六甲海峡、缅甸、印度洋和波斯湾等。对这些如果落入敌对势力控制下可以严重影响今天中国日常生活和未来发展的关键地理区域和海域,中国目前的能力基本上还只能做到动口不动手,依赖现有的国际次序来保障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和市场。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现实的和全球范围的大环境。

在局部地区还有一个小环境,就是北京在争取中国能在东南亚地区,或形象一点说,自己的后院里,能建立一个相对和平友善、高度融和的区域环境。

自一九九0年代开始,南海的实力对比就开始明显朝有利于中国方面倾斜,而且这种倾斜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中国的崛起势头不被中断或减弱,将应该越来越强烈。

因此,问题的核心就在中国如果单方面以实力解决南海问题,是否会牵动全局,改变目前中国崛起必须依赖的全球既有国际次序和逐步对中国改善关系的东南亚地区环境?

在我们讨论除了谈判和仲裁之外的其它和平方法之前,我们先讨论非和平方法,军事解决。

台湾海峡靠近大陆一侧的制空制海权,1970年代大陆应该已经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