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坎变糯康:新华社译名室一点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12:42:01
      中国人知识外国人名,早年没人关心,关心也是某夷,某狄,到了晚清和旧社会是从翻译家或大报纸记者笔下得知,解放后有几年也是如此,后来50年代,东南亚某国(总之现在不重要了,我也记不住)发生政变(政变么不是这个换那个,就是那个换这个),但是谁换谁就很重要了,当时我们外交部人没搞清人家的名字,把事情报到了周总理(当时兼外交部长)这里,周总理看了报纸说,名字对不上号呀,到底谁上台了呀。严重混乱中----,当时中国外交是东南亚是重头戏,因此有点误了大事,后来周总理做了一个影响至今的批示,原文不知道了,总之就是,外国人译名以新华社为准。
    后来新华社成立了译名室,定期发布外国人译名标准。大家也就别争了,别看译名室这3个人,5个人,7个人,他们集体决定了外国人,外国名咋翻译成汉语。为啥是单数组成,你懂的。
     借机,周总理按僮族改壮族的情况,把莫三鼻给这种不好听的,亲自改成了莫桑比克,把怯尼亚,亲自改成了肯尼亚。
     还有当时翻译抗美援朝时美国军头叫李奇微的,原来叫李奇伟,后来想,妈的,这个B养的咋能伟呢,当时也不流行萎,因此故意翻译成了微。
     新华社么,正部级单位,名头大,好就好在调的动人,并在北京各种资源优势,北大的季羡林先生都请出来过。当年建国后,总理特意在大学里搞了很多小语种的院系教学,目的是发展亚非拉的友好么。因此,现在在华人圈里你要玩世界语言,不要和大陆比了。从英语到鸟语,专家有的是。毕竟世界各国归国华侨也多。带回来的就有当地语言。比如,找个巴思巴语,吐火罗语,契丹文的专家,应该去北京就是了。     
    因此,诺坎变糯康就不用担心了,一定是找了缅甸语的专家了,结合当地实际取名情况,这种变化就正常。
    在网上找了几个片段,都是别人写的,以做充分说明:
    英拉·西那瓦,这个有着1/4中国血统的女人,一直都没有一个统一的中文名字,偶尔也是以“他信的妹妹”身份出现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有统计称她曾经有过九个中文名字:中国大陆称“英拉”;港媒称“英禄”、“丘英乐”、“仁乐”;台湾译为“颖拉”或“盈拉”。而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媒体称“英叻”、“威禄”、“茵腊”。面对这些纷繁的译名,有人调侃还不如叫“她信”更让人信服。

  7月3日,曼谷,为泰党总理竞选人英拉·西那瓦面带标志性的笑容在投票前展示身份证,身份证上有一个英文的名字:Yingluck Shinawatra。也就是在这一天,新华社译名室统一将沿用已久的译名“英禄”改为“英拉”,为此,深知“行规”(译名以新华社为准)的著名记者闾丘露薇发微博“诉苦”,认为这一“昨天还叫英禄,今天变成英拉”的行为有“玩残同行”的嫌疑。尽管如此,当日央视新闻播报这条新闻时仍然采用旧称“英禄”。

  “泰国候选总理、他信妹妹的名字如何译,央视和新华社又干上了。央视这次译为英禄,而新华社译为英拉。依过往经验,有强势话语权的央视最终会胜出,美女总理可能会被中国人叫做‘英禄’。”7月4日,北京青年报常务副总编辑田科武的一条微博,引发了更多人关于外国政要译名标准的思考。

  “按照泰国语的标准译音表luck中lu发‘禄’音,按照泰国语的惯例,元音后面的子音ck作为最后一个音节不发音,所以我们一开始看到Yingluck就译为‘英禄’。”新华社译名室的工作人员吴迪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解释说,“后来,外交部相关负责人打来电话说泰国民众都将luck发音为‘拉’,当时考虑到她还没有当选为总理,改后影响也不大,于是就纠正为‘英拉’。”

     自“9·11”后,“拉登”二字已牢牢地刻在了人们的记忆里。但新华社译名室作为国家认定的唯一综合性译名单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毅然决然地为这一全球头号枭雄更名,译名室的结论是:本·拉丹才是正确的译名。
“拉登”最早是广播电视媒体根据英语或者汉语拼音的发音,即“望文生音”而产生的读音,但乌萨马·本·拉丹(Osama Bin Laden)的名字来自阿拉伯语,在阿拉伯语系中根本没有“登”这个音节,“丹”才是正确的发音。     

      当年11月12日,为给奥巴马访华造势,美国驻华使馆发布了一款关于美国总统首次访华的纪念海报,海报中的奥巴马虽然还是那个人,但其中文译名却变成了“欧巴马”。对此,美国驻华使馆解释,美国政府现在正在规范总统中文译名,今后将统一使用“欧巴马”。
  而在新华社的译名库里,现任美国总统的全名是“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这一姓名于2004年11月3日存储入库。“奥巴马这个姓氏在非洲国家肯尼亚的一些部落很普遍。‘欧’尽管是打头,后面紧接着是辅音,在拼音文字、拉丁文字以外的地方都是翻译成‘奥’,不分亲疏,所以绝对不能翻译成‘欧’。而且一直都是这么翻译,如果他改了那个家族的名字都会受影响。”陈有明说。所以,为奥巴马“改名”的要求并未成功。

     但也有应人家要求改的,如洪森改云升,这是人家洪森首相亲自算过的,说这个汉语名字好听且吉祥,于是通知我国外交部改,外交部告诉新华社译名室,新华社也没办法,就改了,后来发现名字改的不好,人家都以为洪森政变下去了,因此要求柬方再考虑中文译名,后来人家也同意了,因此外交部又通知译名室。够麻烦吧。
    还有下台的萨科奇,按传统翻译应该是萨尔科奇,但人家法国外交部要求我们改成萨科奇,那就只能改了。
    汉城好像也改了首尔。其实不如不改,因为朝鲜语首尔的发音,按汉语来拼就是骚味儿。韩国人去汉化的坏处呀。
        中国人知识外国人名,早年没人关心,关心也是某夷,某狄,到了晚清和旧社会是从翻译家或大报纸记者笔下得知,解放后有几年也是如此,后来50年代,东南亚某国(总之现在不重要了,我也记不住)发生政变(政变么不是这个换那个,就是那个换这个),但是谁换谁就很重要了,当时我们外交部人没搞清人家的名字,把事情报到了周总理(当时兼外交部长)这里,周总理看了报纸说,名字对不上号呀,到底谁上台了呀。严重混乱中----,当时中国外交是东南亚是重头戏,因此有点误了大事,后来周总理做了一个影响至今的批示,原文不知道了,总之就是,外国人译名以新华社为准。
    后来新华社成立了译名室,定期发布外国人译名标准。大家也就别争了,别看译名室这3个人,5个人,7个人,他们集体决定了外国人,外国名咋翻译成汉语。为啥是单数组成,你懂的。
     借机,周总理按僮族改壮族的情况,把莫三鼻给这种不好听的,亲自改成了莫桑比克,把怯尼亚,亲自改成了肯尼亚。
     还有当时翻译抗美援朝时美国军头叫李奇微的,原来叫李奇伟,后来想,妈的,这个B养的咋能伟呢,当时也不流行萎,因此故意翻译成了微。
     新华社么,正部级单位,名头大,好就好在调的动人,并在北京各种资源优势,北大的季羡林先生都请出来过。当年建国后,总理特意在大学里搞了很多小语种的院系教学,目的是发展亚非拉的友好么。因此,现在在华人圈里你要玩世界语言,不要和大陆比了。从英语到鸟语,专家有的是。毕竟世界各国归国华侨也多。带回来的就有当地语言。比如,找个巴思巴语,吐火罗语,契丹文的专家,应该去北京就是了。     
    因此,诺坎变糯康就不用担心了,一定是找了缅甸语的专家了,结合当地实际取名情况,这种变化就正常。
    在网上找了几个片段,都是别人写的,以做充分说明:
    英拉·西那瓦,这个有着1/4中国血统的女人,一直都没有一个统一的中文名字,偶尔也是以“他信的妹妹”身份出现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有统计称她曾经有过九个中文名字:中国大陆称“英拉”;港媒称“英禄”、“丘英乐”、“仁乐”;台湾译为“颖拉”或“盈拉”。而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媒体称“英叻”、“威禄”、“茵腊”。面对这些纷繁的译名,有人调侃还不如叫“她信”更让人信服。

  7月3日,曼谷,为泰党总理竞选人英拉·西那瓦面带标志性的笑容在投票前展示身份证,身份证上有一个英文的名字:Yingluck Shinawatra。也就是在这一天,新华社译名室统一将沿用已久的译名“英禄”改为“英拉”,为此,深知“行规”(译名以新华社为准)的著名记者闾丘露薇发微博“诉苦”,认为这一“昨天还叫英禄,今天变成英拉”的行为有“玩残同行”的嫌疑。尽管如此,当日央视新闻播报这条新闻时仍然采用旧称“英禄”。

  “泰国候选总理、他信妹妹的名字如何译,央视和新华社又干上了。央视这次译为英禄,而新华社译为英拉。依过往经验,有强势话语权的央视最终会胜出,美女总理可能会被中国人叫做‘英禄’。”7月4日,北京青年报常务副总编辑田科武的一条微博,引发了更多人关于外国政要译名标准的思考。

  “按照泰国语的标准译音表luck中lu发‘禄’音,按照泰国语的惯例,元音后面的子音ck作为最后一个音节不发音,所以我们一开始看到Yingluck就译为‘英禄’。”新华社译名室的工作人员吴迪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解释说,“后来,外交部相关负责人打来电话说泰国民众都将luck发音为‘拉’,当时考虑到她还没有当选为总理,改后影响也不大,于是就纠正为‘英拉’。”

     自“9·11”后,“拉登”二字已牢牢地刻在了人们的记忆里。但新华社译名室作为国家认定的唯一综合性译名单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毅然决然地为这一全球头号枭雄更名,译名室的结论是:本·拉丹才是正确的译名。
“拉登”最早是广播电视媒体根据英语或者汉语拼音的发音,即“望文生音”而产生的读音,但乌萨马·本·拉丹(Osama Bin Laden)的名字来自阿拉伯语,在阿拉伯语系中根本没有“登”这个音节,“丹”才是正确的发音。     

      当年11月12日,为给奥巴马访华造势,美国驻华使馆发布了一款关于美国总统首次访华的纪念海报,海报中的奥巴马虽然还是那个人,但其中文译名却变成了“欧巴马”。对此,美国驻华使馆解释,美国政府现在正在规范总统中文译名,今后将统一使用“欧巴马”。
  而在新华社的译名库里,现任美国总统的全名是“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这一姓名于2004年11月3日存储入库。“奥巴马这个姓氏在非洲国家肯尼亚的一些部落很普遍。‘欧’尽管是打头,后面紧接着是辅音,在拼音文字、拉丁文字以外的地方都是翻译成‘奥’,不分亲疏,所以绝对不能翻译成‘欧’。而且一直都是这么翻译,如果他改了那个家族的名字都会受影响。”陈有明说。所以,为奥巴马“改名”的要求并未成功。

     但也有应人家要求改的,如洪森改云升,这是人家洪森首相亲自算过的,说这个汉语名字好听且吉祥,于是通知我国外交部改,外交部告诉新华社译名室,新华社也没办法,就改了,后来发现名字改的不好,人家都以为洪森政变下去了,因此要求柬方再考虑中文译名,后来人家也同意了,因此外交部又通知译名室。够麻烦吧。
    还有下台的萨科奇,按传统翻译应该是萨尔科奇,但人家法国外交部要求我们改成萨科奇,那就只能改了。
    汉城好像也改了首尔。其实不如不改,因为朝鲜语首尔的发音,按汉语来拼就是骚味儿。韩国人去汉化的坏处呀。
  
最后一句亮了。。。大亮啊。。。
兽耳嘛,可不一股子骚味儿么.....
“她信”最高!
最爱最后一句!!
云升这个名好喜感
这个B养的咋能伟呢。。哈哈哈
糯米酿杜康,怎么感觉给大毒枭起个酒的名字。
哈哈,老外还是重名头的嘛,咋翻译还要管管,嘿嘿嘿
LZ强人,赞一个
不安的心 发表于 2012-5-11 12:06
哈哈,老外还是重名头的嘛,咋翻译还要管管,嘿嘿嘿
应该是最早的国家标准化行为。只是那时没ISO


乱七八糟的,俺只能说俺文化水平低

PS:But,糯糠岂不更好?

乱七八糟的,俺只能说俺文化水平低

PS:But,糯糠岂不更好?
我指的是老外关于自己的中文翻译,还要专门外交部交涉,够喜感的哈哈
雪千寻 发表于 2012-5-11 11:49
“她信”最高!
雪MM精辟啊
妈的,这个B养的咋能伟呢
应该翻译成懦糠才对。
其实
对于大家而言
统一也好
比如:英拉·西那瓦,有统计称她曾经有过九个中文名字
最后一句大亮,大寒冥国杯具鸟
目测李奇微 拉登 黑子 棒子 中枪
支持最后一句
对正面人物应该有所美化。英拉明显比英禄有气势。
棒子的名字真难听,本来有意义的,音译之后啥都不知道了
wzzh512 发表于 2012-5-11 12:23
棒子的名字真难听,本来有意义的,音译之后啥都不知道了
其实首尔也算是音译了,也是汉城历史上的名字,还有汉阳啥的,不过,汉城,汉阳太中国化了,首尔虽然也是汉语首要之地尔的意思,但是不直白了已经。所以韩国人要改,其实改来改去还是汉语。却让我们知道还有这个发音的名字存在居然。还是朝鲜传统一些,就只是去汉化罢了,但历史地名原意一般不动。
棒子实在是让人无语了
resaak 发表于 2012-5-11 12:23
对正面人物应该有所美化。英拉明显比英禄有气势。
英禄听上去不像女子名,而且荣禄这个名字对中国人来说比较熟悉,容易误解。
诺坎应该为:“懦糠”
以后统一叫骚味儿
“莫三鼻”,当年谁这么有才翻译的……
“她信”最好!和“刷卡时为零”有一拼。
以前略知道点,第一次看到这么全的
怎么不翻译成“硬啦”
后来发现名字改的不好,人家都以为洪森政变下去了,因此要求柬方再考虑中文译名                            笑死…
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

费心啊~
智动铅笔 发表于 2012-5-11 12:41
以后统一叫骚味儿
双手支持你的英名决定。
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
最后一句各种亮。。。
据说英拉的译名还有叫“淫乐”的呢。
强烈要求韩国改为骚死科瑞尔
骚味儿原来还是首都啊
妈的,这个B养的咋能伟呢。同理,这个B养的咋能首呢,兽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