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葛叔,你在改变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12:56:56
“老葛叔,你在改变历史。”

葛全孝,一个普通农民。今年10月,他撂下家中农活,自费到北京参加联合国一个论坛,面对政府官员、世界银行专家、记者,他侃侃而谈。他渴望用这样一种形式和决策者沟通,藉此表达“潜在移民”对建电站的建议。有位社会学博士对他说―――



<P>你正在改变历史</P>
<P>蒋韡薇 </P>
<P>几天前,葛全孝家里来了一拨“特殊”访客。他们是北京的教授、博士,到这里做田野调查。 </P>
<P>  葛全孝是个农民,家住云南省香格里拉县金江镇吾竹村。对这个位于金沙江边的小村子来说,眼下正是一年中最适合社交的季节———小麦在一个月前就播种完毕,直到来年收割前,几乎不需要打理;每户人家的院子里,硕大的南瓜堆得像小山一样;串起来的玉米棒子在阳光下散发出金子般诱人的光芒。 </P>
<P>  确切地说,北京的教授们是被葛全孝吸引来的。10月27日,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开幕。葛全孝的一篇论文《水坝建设与原住民的参与权》,被收到大会论文集中。 </P>
<P>  此前,葛全孝只是个默默无闻的村民。他原本应该坐在家里,看看电视新闻———毕竟,一个联合国主持召开的会议,和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表面上没什么相干。 </P>
<P>  可葛全孝偏要自费跑到几千公里外的北京,不仅如此,他还像那些专家一样提交论文,而且居然还被印刷出来。 </P>
<P>  在会场上,葛全孝拦住每一位挂着记者胸牌的人:“你好,我是虎跳峡的‘潜在移民’。我想向你介绍我们那里的真实情况。” </P>
<P>  许多记者开始并没多少兴趣,只是出于礼貌放慢脚步。但很快他们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围着这个戴着褐色翻边牛仔帽的矮个儿老汉问东问西,甚至错过了对专家和政府官员的访问。 </P>
<P>  葛全孝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最近,听说虎跳峡要筑坝,工程将淹没长江第一湾———虎跳峡流域大量农田,需要移民近10万人。我认为我们当地居民应该参与到决策中来,因为我们是虎跳峡水电站最大的利益相关者。” </P>
<P>  此前几年,国内反对虎跳峡建坝的声音已不绝于耳。参与辩论的有政府、NGO、还有媒体,但从来没有农民。“他们讲要保护动物、植物,可人才是最重要的,人不需要保护吗?”葛全孝质问。 </P>
<P>  葛全孝带来了自己用“傻瓜相机”拍摄的照片,不专业,但绝对真实:金沙江边富庶的链珠般的冲积扇坝子;布朗族老太太提起移民老泪纵横;阻断大江的水坝像是“地球的癌细胞”;水电站移民成为捡垃圾的“大军”;泥泞的移民路,等等。他试图用影像的力量来支持自己的论点,好让那些没去过他家乡的人们产生直观印象。 </P>
<P>  活跃在会场上的葛全孝引起大会主持人的注意。在招待晚宴上,他被邀请坐到贵宾席上。葛全孝趁便向身边的政府官员发问:“中央下发过许多文件,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监督权。要建电站,要搬迁整个村子,这不是我们最大的村务么?我们不该有参与权吗?” </P>
<P>  有报道称葛全孝是“另类农民”。“我喜欢这个称呼。”他哈哈笑着说。正是这些言论和报道,引起北京的教授们对葛全孝的关注:一个57岁的普通农民,怎么会有如此觉悟和见识?一位搞社会学研究的学者,特意来搜集关于葛全孝的材料,作为案例研究。 </P>
<P>  “事实上,我在NGO的帮助下,一点点认识到了大坝和我们的关系。”今年早些时候,一些NGO成员来到吾竹村,为即将举办的“大众流域”学习班招募学员。作为村里有威信的长者,葛全孝被推选出来。那时,葛全孝对电站的全部了解就是:政府说了,建了电站,农民就会富起来。 </P>
<P>  2004年7月,葛全孝来到丽江参加“大众流域”学习班。主题是“水坝建设和移民可持续发展”。在那里,他结识了几位来自漫湾和小湾的移民代表。 </P>
<P>  漫湾水电站开工至今已有18年,是云南省建成的最大水电站之一。葛全孝曾以为漫湾的农民靠着电站都发了财。当他听说那里的很多村民现在靠捡垃圾为生时,他愣住了。 </P>
<P>  学习班结束后,葛全孝带着村里几个人去漫湾考察。现实的情形并不像当时所宣传的那样“漫湾电站发电之日,便是漫湾老百姓富裕之时”,库区移民的生活水平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比电站建设前的生活有所下降。 </P>
<P>  事实是:移民补偿款根本不够安置。等到真要移民时,物价飞涨,叫辆车要上千元,洋芋每斤要卖到六七元,待搬完家后已发现兜里一分不剩。 </P>
<P>  事实是:很多移民失去了土地,失去了惟一的收入来源,只好靠捡垃圾为生;迁往高海拔地区的移民,获得的赔偿土地十分贫瘠,收成少得可怜。 </P>
<P>  事实是:今年云南省审计厅查出,国家给予漫湾水电站库区维护基金和后期扶持基金被挤占挪用546.44万元,对移民的扶持资金未能到位。 </P>
<P>  葛全孝拍了很多照片给村里人看,又请漫湾的移民代表到吾竹村进行现身说法。“这叫伙伴教育。”葛全孝说。从学习班回来,他嘴里出现好些新名词。譬如,他学会用“社区”来替代“我们村”。 </P>
<P>  现在,葛全孝注意收集和移民、建坝有关的所有资料。《大坝经济学》、《世界水坝委员会公民指南》等书籍、论文,他都认真学习过。 </P>
<P>  有一次,葛全孝在昆明某单位看到一份报纸,上面刊登了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的一篇文章。文中称,建电站要科学论证,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葛全孝立刻向人讨要了这份报纸,回来复印80份,分发给村民学习。他觉得潘岳的文章“和我们的观点一致”。 </P>
<P>  这个农民曾经读过大专。改革开放后,他放弃在城里教书的工作回到农村,因为“相信政府的政策可以让农民富起来”。在村里,他是公认的“民间领袖”。 </P>
<P>  10多年前,四邻八乡都在收取一种务工费,每人5元。收到葛全孝家时,他查了文件,发现那是针对进城务工人员收取的费用。他拒绝缴纳:我又没有进城打工,你凭什么收费?并教训道:“你得依法办事。”对方悻悻地说:“你总说依法依法,可是能依法办事的干部我们这里还没生出来呢。” </P>
<P>  1997年,一家铅锌化学选矿厂把有毒废渣直接倒进吾竹村的水源地,造成人畜中毒,上千村民去找乡政府要求解决。 </P>
<P>  乡领导被这阵势吓着了,找葛全孝问计:“葛叔,你看怎么解决?”葛全孝果断地提出3点意见:立即停止选矿厂对水源的污染;请专家对水质进行鉴定;给全体村民做健康检查。 </P>
<P>  葛全孝带着乡干部上山找了一天,终于找到了没有被污染的新水源。为保证人畜饮水安全,乡政府答应为每户人家接水管。其中有一家离村子很远,乡领导想私下给点钱算了,葛全孝不答应:“这是每户人家的权利,你必须给接通。”结果,为了给这户人家接水管,光是水管就足足装满了5部拖拉机拖车。 </P>
<P>  饮水问题解决了,葛全孝和几个带头的村民却被公安抓走了。他被拘留了21天,每天去看他的村民络绎不绝。连看守都奇怪:从来没见过坐牢的人享受这等待遇。 </P>
<P>  葛全孝被释放那天,村里上千人夹道欢迎。事后,村民们在龙王庙里立了块牌匾,记载这次事件。其中有句格言:“民不懂法民之哀,官不依法国之哀。” </P>
<P>  葛全孝是个普通农民,每天早起干活,晚上像当地所有人一样,围着火堆取暖。但他又不像普通农民,满脑子装的是法律。 </P>
<P>  “20年前漫湾移民时,国家还缺少相关经验。有的农民走的时候,没有拿到补偿就被强迁。地方政府和水电公司往往打着国家大局、多数人利益的旗号,农民在不知情、没有参与权的情况下吃亏上当,签下不利于自己的协议书。问题发生后,律师却找不到一部能保障移民合法权益的可适用的法律。”他说。 </P>
<P>  在联合国此次北京论坛上,葛全孝对一位专管移民的干部进言:“希望国家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出台有关移民法,特别是非自愿移民法,从法律上保障移民对水坝建设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P>
<P>  尽管虎跳峡电站尚未正式批准,但葛全孝及村民们已感到水电商们迫不及待的脚步了。今年2月,《迪庆日报》刊载了一篇题为《虎跳峡电站》的资料性小文章。之后,吾竹村、虎跳峡镇等村镇来了一批人,到村民家中测量房屋、地基。金安河电站在国家批准之前,已经开工建设。虎跳峡附近的大山里,施工队日夜赶工,葛全孝根据经验判断,这是在为确定大坝选址做勘探。 </P>
<P>  “里程碑似的坝址、坝桩,像针一样扎在我们心上,它像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阻碍了长江第一湾———虎跳峡流域的经济发展。”葛全孝在论文里这样写到。 </P>
<P>  他说:“水电商将移民费用包干给政府,政府用计划经济的手段移民,再让移民进入市场经济。一个水坝的建设,采用两种经济制度,这对水坝移民的公平性大打折扣。” </P>
<P>  他建议:“解决移民问题,要么用计划经济手段,移民的生产、工作、生活全部由地方政府包干到底,而且生活水平不能低于原有水平;要么用市场经济手段,保障移民的合法权益。让移民用自己的生存条件与水电商谈判,分享水电带来的利益。” </P>
<P>  葛全孝在联合国北京论坛上活跃的表现,招来水电开发商们的不满。会场外,一位水电企业老总反问,他就能代表所有农民的意见吗?更有人暗示,作为“潜在移民”,葛全孝宣传“反坝”是为了“扩大影响,好在移民时获得更多补偿”。 </P>
<P>  葛全孝听后哈哈大笑:“欢迎你们到金沙江边去,你们可以进任何一户农家去问,看他们愿不愿意搬迁?” </P>
<P>  北京论坛结束后,葛全孝家“不请自到”的客人川流不息。有记者、有专家、有做社会学研究的博士、有NGO的志愿者,他们或采访,或研究,或在附近乡镇做独立的田野调查,但所有观察结果,与葛全孝的观点并无出入。 </P>
<P>  一个70多岁的老奶奶指着土地说:“我们卖了地,可能够我们吃一辈子的,但是儿子辈呢,孙子辈呢,他们吃什么?我们不能卖掉子子孙孙的利益,让他们骂我们。” </P>
<P>  葛全孝补充说,大坝都是有使用期限的,到时候,大坝可以拆除,可是我们富庶的土地再也回不来了。这不是可持续的发展。 </P>
<P>  一位研究社会学的博士,在葛全孝家住了三天,他兴奋地对记者说,在老葛身上,你可以看到一种希望。一个普通农民,用合法、有效的办法,积极地和政府沟通,希望能够影响决策,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等到问题发生才找政府解决。 </P>
<P>  他对葛全孝说:“老葛叔,你要相信,你正在改变历史!” </P>“老葛叔,你在改变历史。”

葛全孝,一个普通农民。今年10月,他撂下家中农活,自费到北京参加联合国一个论坛,面对政府官员、世界银行专家、记者,他侃侃而谈。他渴望用这样一种形式和决策者沟通,藉此表达“潜在移民”对建电站的建议。有位社会学博士对他说―――



<P>你正在改变历史</P>
<P>蒋韡薇 </P>
<P>几天前,葛全孝家里来了一拨“特殊”访客。他们是北京的教授、博士,到这里做田野调查。 </P>
<P>  葛全孝是个农民,家住云南省香格里拉县金江镇吾竹村。对这个位于金沙江边的小村子来说,眼下正是一年中最适合社交的季节———小麦在一个月前就播种完毕,直到来年收割前,几乎不需要打理;每户人家的院子里,硕大的南瓜堆得像小山一样;串起来的玉米棒子在阳光下散发出金子般诱人的光芒。 </P>
<P>  确切地说,北京的教授们是被葛全孝吸引来的。10月27日,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开幕。葛全孝的一篇论文《水坝建设与原住民的参与权》,被收到大会论文集中。 </P>
<P>  此前,葛全孝只是个默默无闻的村民。他原本应该坐在家里,看看电视新闻———毕竟,一个联合国主持召开的会议,和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表面上没什么相干。 </P>
<P>  可葛全孝偏要自费跑到几千公里外的北京,不仅如此,他还像那些专家一样提交论文,而且居然还被印刷出来。 </P>
<P>  在会场上,葛全孝拦住每一位挂着记者胸牌的人:“你好,我是虎跳峡的‘潜在移民’。我想向你介绍我们那里的真实情况。” </P>
<P>  许多记者开始并没多少兴趣,只是出于礼貌放慢脚步。但很快他们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围着这个戴着褐色翻边牛仔帽的矮个儿老汉问东问西,甚至错过了对专家和政府官员的访问。 </P>
<P>  葛全孝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最近,听说虎跳峡要筑坝,工程将淹没长江第一湾———虎跳峡流域大量农田,需要移民近10万人。我认为我们当地居民应该参与到决策中来,因为我们是虎跳峡水电站最大的利益相关者。” </P>
<P>  此前几年,国内反对虎跳峡建坝的声音已不绝于耳。参与辩论的有政府、NGO、还有媒体,但从来没有农民。“他们讲要保护动物、植物,可人才是最重要的,人不需要保护吗?”葛全孝质问。 </P>
<P>  葛全孝带来了自己用“傻瓜相机”拍摄的照片,不专业,但绝对真实:金沙江边富庶的链珠般的冲积扇坝子;布朗族老太太提起移民老泪纵横;阻断大江的水坝像是“地球的癌细胞”;水电站移民成为捡垃圾的“大军”;泥泞的移民路,等等。他试图用影像的力量来支持自己的论点,好让那些没去过他家乡的人们产生直观印象。 </P>
<P>  活跃在会场上的葛全孝引起大会主持人的注意。在招待晚宴上,他被邀请坐到贵宾席上。葛全孝趁便向身边的政府官员发问:“中央下发过许多文件,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监督权。要建电站,要搬迁整个村子,这不是我们最大的村务么?我们不该有参与权吗?” </P>
<P>  有报道称葛全孝是“另类农民”。“我喜欢这个称呼。”他哈哈笑着说。正是这些言论和报道,引起北京的教授们对葛全孝的关注:一个57岁的普通农民,怎么会有如此觉悟和见识?一位搞社会学研究的学者,特意来搜集关于葛全孝的材料,作为案例研究。 </P>
<P>  “事实上,我在NGO的帮助下,一点点认识到了大坝和我们的关系。”今年早些时候,一些NGO成员来到吾竹村,为即将举办的“大众流域”学习班招募学员。作为村里有威信的长者,葛全孝被推选出来。那时,葛全孝对电站的全部了解就是:政府说了,建了电站,农民就会富起来。 </P>
<P>  2004年7月,葛全孝来到丽江参加“大众流域”学习班。主题是“水坝建设和移民可持续发展”。在那里,他结识了几位来自漫湾和小湾的移民代表。 </P>
<P>  漫湾水电站开工至今已有18年,是云南省建成的最大水电站之一。葛全孝曾以为漫湾的农民靠着电站都发了财。当他听说那里的很多村民现在靠捡垃圾为生时,他愣住了。 </P>
<P>  学习班结束后,葛全孝带着村里几个人去漫湾考察。现实的情形并不像当时所宣传的那样“漫湾电站发电之日,便是漫湾老百姓富裕之时”,库区移民的生活水平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比电站建设前的生活有所下降。 </P>
<P>  事实是:移民补偿款根本不够安置。等到真要移民时,物价飞涨,叫辆车要上千元,洋芋每斤要卖到六七元,待搬完家后已发现兜里一分不剩。 </P>
<P>  事实是:很多移民失去了土地,失去了惟一的收入来源,只好靠捡垃圾为生;迁往高海拔地区的移民,获得的赔偿土地十分贫瘠,收成少得可怜。 </P>
<P>  事实是:今年云南省审计厅查出,国家给予漫湾水电站库区维护基金和后期扶持基金被挤占挪用546.44万元,对移民的扶持资金未能到位。 </P>
<P>  葛全孝拍了很多照片给村里人看,又请漫湾的移民代表到吾竹村进行现身说法。“这叫伙伴教育。”葛全孝说。从学习班回来,他嘴里出现好些新名词。譬如,他学会用“社区”来替代“我们村”。 </P>
<P>  现在,葛全孝注意收集和移民、建坝有关的所有资料。《大坝经济学》、《世界水坝委员会公民指南》等书籍、论文,他都认真学习过。 </P>
<P>  有一次,葛全孝在昆明某单位看到一份报纸,上面刊登了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的一篇文章。文中称,建电站要科学论证,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葛全孝立刻向人讨要了这份报纸,回来复印80份,分发给村民学习。他觉得潘岳的文章“和我们的观点一致”。 </P>
<P>  这个农民曾经读过大专。改革开放后,他放弃在城里教书的工作回到农村,因为“相信政府的政策可以让农民富起来”。在村里,他是公认的“民间领袖”。 </P>
<P>  10多年前,四邻八乡都在收取一种务工费,每人5元。收到葛全孝家时,他查了文件,发现那是针对进城务工人员收取的费用。他拒绝缴纳:我又没有进城打工,你凭什么收费?并教训道:“你得依法办事。”对方悻悻地说:“你总说依法依法,可是能依法办事的干部我们这里还没生出来呢。” </P>
<P>  1997年,一家铅锌化学选矿厂把有毒废渣直接倒进吾竹村的水源地,造成人畜中毒,上千村民去找乡政府要求解决。 </P>
<P>  乡领导被这阵势吓着了,找葛全孝问计:“葛叔,你看怎么解决?”葛全孝果断地提出3点意见:立即停止选矿厂对水源的污染;请专家对水质进行鉴定;给全体村民做健康检查。 </P>
<P>  葛全孝带着乡干部上山找了一天,终于找到了没有被污染的新水源。为保证人畜饮水安全,乡政府答应为每户人家接水管。其中有一家离村子很远,乡领导想私下给点钱算了,葛全孝不答应:“这是每户人家的权利,你必须给接通。”结果,为了给这户人家接水管,光是水管就足足装满了5部拖拉机拖车。 </P>
<P>  饮水问题解决了,葛全孝和几个带头的村民却被公安抓走了。他被拘留了21天,每天去看他的村民络绎不绝。连看守都奇怪:从来没见过坐牢的人享受这等待遇。 </P>
<P>  葛全孝被释放那天,村里上千人夹道欢迎。事后,村民们在龙王庙里立了块牌匾,记载这次事件。其中有句格言:“民不懂法民之哀,官不依法国之哀。” </P>
<P>  葛全孝是个普通农民,每天早起干活,晚上像当地所有人一样,围着火堆取暖。但他又不像普通农民,满脑子装的是法律。 </P>
<P>  “20年前漫湾移民时,国家还缺少相关经验。有的农民走的时候,没有拿到补偿就被强迁。地方政府和水电公司往往打着国家大局、多数人利益的旗号,农民在不知情、没有参与权的情况下吃亏上当,签下不利于自己的协议书。问题发生后,律师却找不到一部能保障移民合法权益的可适用的法律。”他说。 </P>
<P>  在联合国此次北京论坛上,葛全孝对一位专管移民的干部进言:“希望国家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出台有关移民法,特别是非自愿移民法,从法律上保障移民对水坝建设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P>
<P>  尽管虎跳峡电站尚未正式批准,但葛全孝及村民们已感到水电商们迫不及待的脚步了。今年2月,《迪庆日报》刊载了一篇题为《虎跳峡电站》的资料性小文章。之后,吾竹村、虎跳峡镇等村镇来了一批人,到村民家中测量房屋、地基。金安河电站在国家批准之前,已经开工建设。虎跳峡附近的大山里,施工队日夜赶工,葛全孝根据经验判断,这是在为确定大坝选址做勘探。 </P>
<P>  “里程碑似的坝址、坝桩,像针一样扎在我们心上,它像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阻碍了长江第一湾———虎跳峡流域的经济发展。”葛全孝在论文里这样写到。 </P>
<P>  他说:“水电商将移民费用包干给政府,政府用计划经济的手段移民,再让移民进入市场经济。一个水坝的建设,采用两种经济制度,这对水坝移民的公平性大打折扣。” </P>
<P>  他建议:“解决移民问题,要么用计划经济手段,移民的生产、工作、生活全部由地方政府包干到底,而且生活水平不能低于原有水平;要么用市场经济手段,保障移民的合法权益。让移民用自己的生存条件与水电商谈判,分享水电带来的利益。” </P>
<P>  葛全孝在联合国北京论坛上活跃的表现,招来水电开发商们的不满。会场外,一位水电企业老总反问,他就能代表所有农民的意见吗?更有人暗示,作为“潜在移民”,葛全孝宣传“反坝”是为了“扩大影响,好在移民时获得更多补偿”。 </P>
<P>  葛全孝听后哈哈大笑:“欢迎你们到金沙江边去,你们可以进任何一户农家去问,看他们愿不愿意搬迁?” </P>
<P>  北京论坛结束后,葛全孝家“不请自到”的客人川流不息。有记者、有专家、有做社会学研究的博士、有NGO的志愿者,他们或采访,或研究,或在附近乡镇做独立的田野调查,但所有观察结果,与葛全孝的观点并无出入。 </P>
<P>  一个70多岁的老奶奶指着土地说:“我们卖了地,可能够我们吃一辈子的,但是儿子辈呢,孙子辈呢,他们吃什么?我们不能卖掉子子孙孙的利益,让他们骂我们。” </P>
<P>  葛全孝补充说,大坝都是有使用期限的,到时候,大坝可以拆除,可是我们富庶的土地再也回不来了。这不是可持续的发展。 </P>
<P>  一位研究社会学的博士,在葛全孝家住了三天,他兴奋地对记者说,在老葛身上,你可以看到一种希望。一个普通农民,用合法、有效的办法,积极地和政府沟通,希望能够影响决策,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等到问题发生才找政府解决。 </P>
<P>  他对葛全孝说:“老葛叔,你要相信,你正在改变历史!” </P>
一个普通农民,用合法、有效的办法,积极地和政府沟通--好     一个政府,愿意用合法、有效的办法,积极地和一个普通农民沟通嘛 ?
老葛叔,你要相信,你正在改变历史!
我只能在精神上给这位可敬的老叔以支持.
<P>顶</P><P>民声大于天</P>
<P>现在国内像他这样的人太少了</P><P>看到他的事迹真的很欣慰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