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战争 改变中东历史走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8 17:29:13
中国时报 2007.06.06 

林博文

    四十年前的中东「六日战争」,以色列充分发挥了奇袭、速战、机动和以小击大的战争艺术,在一百卅二小时内痛惩埃及、约旦、叙利亚等阿拉伯联军,扩张将近四倍的土地,改写了中东的地图和历史。

    这场战争被历史家公认为现代战争的典范,全世界的高等军事学府都在研究这场战争的战略与战术。然而,六日战争实际上并没有结束,今天仍在继续;以色列虽是胜利者,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中东从此失去了和平,肇始了烽火连连、动乱不已岁月。

    最近一期《经济学人》封面故事即称以色列的胜利是场「被浪费掉的胜利」。近几年来,以色列也出现不少修正史观著作,对以色列占领西奈半岛、迦萨走廊、戈兰高地、约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的作法,提出严厉和检视和批评,并认为以色列扩充领土的帝国行径,徒使自己掉进圈套而难以自拔,是以国梦魇的开始。

    以色列于一九四八年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后,周遭的阿拉伯邻居都痛恨这个新兴犹太国,他们认为犹太人没资格成立一个国家,更不应在巴勒斯坦建国,他们一心一意要消灭以色列。以色列建国后所面临的第一次战争是一九五六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以色列独眼龙战将戴阳击垮了埃及,而成为以色列人民的英雄。十一年后,戴阳又临危受命,出任国防部长,打了一场漂亮的六日战争。「六日战争」(Six-Day War)这个名词就是戴阳所发明的,以媲美圣经〈创世纪〉中六日创造天地。

    六日战争虽是埃及误判情势,错估敌情和高估自己的一连串失误所造成,但在整个中东历史过程中却是不可避免的。

    埃及强人纳瑟总统一 直在阿拉伯世界鼓吹阿拉伯民族主义,试图建立一个泛阿拉伯联盟,并由他自己做领导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以色列已开始发展核武,苏联突然于一九六七年春 天告知埃及和叙利亚,以色列即将大规模入侵叙利亚。其实以色列完全没有侵叙的意图,克里姆林宫也许想挑起中东战火,借机摧毁以色列的核武基地。

    矢志要消灭以色列的纳瑟,听到以色列将侵略叙利亚的「情报」,立即向阿拉伯国家发出圣战号召,叙利亚、约旦军队皆交由埃及指挥,连沙特阿拉伯、摩洛哥、突尼西亚和阿尔及利亚亦派出少量军队加入阿拉伯联合指挥部。

    埃及军方最高首长阿摩元帅告诉纳瑟说,埃军有信心、有能力打败以军,纳瑟信以为真,从五月开始进行系列备战措施,并封锁了蒂朗海峡(Strait of Tiran)阻断了以色列通往红海的航道。

    纳瑟不断制造挑衅行动,以色列人在战争气氛急遽升高的压力下,都有围城之感。然而,尽管阿拉伯联军在西奈半岛和其它地方大量集结,但纳瑟仍不敢下达开战命令;巧的是,以色列总理艾希柯是个鸽派,不爱打仗,一再劝以色列人民和军方忍耐,不要轻举妄动。他派外长阿巴.伊班向美国总统约翰逊求援,其时约翰逊被越战弄得焦头烂额,根本不想介入。

    以色列军方(参谋总长就是后来当总理的拉宾)与艾希柯摊牌,要求先发制人,对阿拉伯联军动武。艾希柯终于答应,六月五日上午七时五十分,大 批以色列战机和轰炸机以低飞方式避开雷达,飞向埃及本土和西奈半岛上十几处军用机场狂炸,先炸损跑道,再炸飞机。埃及二百五十架战机与轰炸机几乎全数被摧 毁。以国空军炸完之后,又炸西奈半岛上的埃军,同时出动地面部队向西奈和加萨走廊前进,由夏隆(日后当了总理)将军带队。同日,约旦先向以军开火,以国空 军摧毁了约旦空军,并夺取了东耶路撒冷。

    六日战争可说是「一开始就已经结束」,苏联想救阿拉伯联军都无从救起,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停火,以色列等到夺占了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后,始宣布停火,那天是六月十日。

    最可笑的是,战争一开始,埃及空军惨遭痛击时,埃及电台却奉军方之命向全国广播埃军大胜,开罗民众欢欣鼓舞,电台甚至吹牛说再过几天就可到以色列特拉维夫吃中饭了。当时埃及国会议长沙达特(日后当了总统)已知道埃军惨败,一个人在开罗街头踽踽独行,他说他的心都碎了,民众还在手舞足蹈庆祝「胜利」。埃军死了一万五千多人,以军阵亡八百多人。拉宾在回忆录中说,以军当时可以很轻松地攻下开罗、安曼和大马士革这三个首都,但适可而止。

    以色列骤然多了近四倍的土地和一百五十万巴勒斯坦人口。斯大林常讲的一句话是:「胜利者是不受指责的」,以色列被胜利冲昏了头,认为土地越大越安全,于是展开了大规模徙置占领地的行动。戴阳下令以军在各占领区摧毁巴勒斯坦人的住宅、小区和村庄,并以酷刑对待巴勒斯坦人。

    以色列人常自称是「开明的占领者」,实际上以色列人对待巴勒斯坦人的残酷,当时已受到联合国谴责,美国前总统卡特在去年出版的《巴勒斯坦和平而非种族隔离》一书中,即严厉指责以色列四十年来在占领区严重违反巴勒斯坦人权。

    四十年后的今天,廿五万以色列人仍住在一百廿个官方认可的徙置区;十八万以色列人定居并吞的东耶路撒冷;一万六千人霸占戈兰高地。一些以色列学者作家认为,这些占领区只会使以色列更无安全感,并使以色列在道德上站不住脚。前以色列总理梅尔夫人曾经傲慢地说:「根本就没有所谓巴勒斯坦人这回事」。

    一名以色列学者指出,六日战争使阿拉伯世俗主义从此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伊斯兰激进主义。法塔组织首脑阿拉法特开始领导巴勒斯坦人对抗以色列,以巴武装冲突成为中东新版图上永不停止的动乱之源。六日战争的胜利,为以色列带来功不补患的后果,也开创了无底洞式的中东乱局。中国时报 2007.06.06 

林博文

    四十年前的中东「六日战争」,以色列充分发挥了奇袭、速战、机动和以小击大的战争艺术,在一百卅二小时内痛惩埃及、约旦、叙利亚等阿拉伯联军,扩张将近四倍的土地,改写了中东的地图和历史。

    这场战争被历史家公认为现代战争的典范,全世界的高等军事学府都在研究这场战争的战略与战术。然而,六日战争实际上并没有结束,今天仍在继续;以色列虽是胜利者,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中东从此失去了和平,肇始了烽火连连、动乱不已岁月。

    最近一期《经济学人》封面故事即称以色列的胜利是场「被浪费掉的胜利」。近几年来,以色列也出现不少修正史观著作,对以色列占领西奈半岛、迦萨走廊、戈兰高地、约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的作法,提出严厉和检视和批评,并认为以色列扩充领土的帝国行径,徒使自己掉进圈套而难以自拔,是以国梦魇的开始。

    以色列于一九四八年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后,周遭的阿拉伯邻居都痛恨这个新兴犹太国,他们认为犹太人没资格成立一个国家,更不应在巴勒斯坦建国,他们一心一意要消灭以色列。以色列建国后所面临的第一次战争是一九五六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以色列独眼龙战将戴阳击垮了埃及,而成为以色列人民的英雄。十一年后,戴阳又临危受命,出任国防部长,打了一场漂亮的六日战争。「六日战争」(Six-Day War)这个名词就是戴阳所发明的,以媲美圣经〈创世纪〉中六日创造天地。

    六日战争虽是埃及误判情势,错估敌情和高估自己的一连串失误所造成,但在整个中东历史过程中却是不可避免的。

    埃及强人纳瑟总统一 直在阿拉伯世界鼓吹阿拉伯民族主义,试图建立一个泛阿拉伯联盟,并由他自己做领导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以色列已开始发展核武,苏联突然于一九六七年春 天告知埃及和叙利亚,以色列即将大规模入侵叙利亚。其实以色列完全没有侵叙的意图,克里姆林宫也许想挑起中东战火,借机摧毁以色列的核武基地。

    矢志要消灭以色列的纳瑟,听到以色列将侵略叙利亚的「情报」,立即向阿拉伯国家发出圣战号召,叙利亚、约旦军队皆交由埃及指挥,连沙特阿拉伯、摩洛哥、突尼西亚和阿尔及利亚亦派出少量军队加入阿拉伯联合指挥部。

    埃及军方最高首长阿摩元帅告诉纳瑟说,埃军有信心、有能力打败以军,纳瑟信以为真,从五月开始进行系列备战措施,并封锁了蒂朗海峡(Strait of Tiran)阻断了以色列通往红海的航道。

    纳瑟不断制造挑衅行动,以色列人在战争气氛急遽升高的压力下,都有围城之感。然而,尽管阿拉伯联军在西奈半岛和其它地方大量集结,但纳瑟仍不敢下达开战命令;巧的是,以色列总理艾希柯是个鸽派,不爱打仗,一再劝以色列人民和军方忍耐,不要轻举妄动。他派外长阿巴.伊班向美国总统约翰逊求援,其时约翰逊被越战弄得焦头烂额,根本不想介入。

    以色列军方(参谋总长就是后来当总理的拉宾)与艾希柯摊牌,要求先发制人,对阿拉伯联军动武。艾希柯终于答应,六月五日上午七时五十分,大 批以色列战机和轰炸机以低飞方式避开雷达,飞向埃及本土和西奈半岛上十几处军用机场狂炸,先炸损跑道,再炸飞机。埃及二百五十架战机与轰炸机几乎全数被摧 毁。以国空军炸完之后,又炸西奈半岛上的埃军,同时出动地面部队向西奈和加萨走廊前进,由夏隆(日后当了总理)将军带队。同日,约旦先向以军开火,以国空 军摧毁了约旦空军,并夺取了东耶路撒冷。

    六日战争可说是「一开始就已经结束」,苏联想救阿拉伯联军都无从救起,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停火,以色列等到夺占了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后,始宣布停火,那天是六月十日。

    最可笑的是,战争一开始,埃及空军惨遭痛击时,埃及电台却奉军方之命向全国广播埃军大胜,开罗民众欢欣鼓舞,电台甚至吹牛说再过几天就可到以色列特拉维夫吃中饭了。当时埃及国会议长沙达特(日后当了总统)已知道埃军惨败,一个人在开罗街头踽踽独行,他说他的心都碎了,民众还在手舞足蹈庆祝「胜利」。埃军死了一万五千多人,以军阵亡八百多人。拉宾在回忆录中说,以军当时可以很轻松地攻下开罗、安曼和大马士革这三个首都,但适可而止。

    以色列骤然多了近四倍的土地和一百五十万巴勒斯坦人口。斯大林常讲的一句话是:「胜利者是不受指责的」,以色列被胜利冲昏了头,认为土地越大越安全,于是展开了大规模徙置占领地的行动。戴阳下令以军在各占领区摧毁巴勒斯坦人的住宅、小区和村庄,并以酷刑对待巴勒斯坦人。

    以色列人常自称是「开明的占领者」,实际上以色列人对待巴勒斯坦人的残酷,当时已受到联合国谴责,美国前总统卡特在去年出版的《巴勒斯坦和平而非种族隔离》一书中,即严厉指责以色列四十年来在占领区严重违反巴勒斯坦人权。

    四十年后的今天,廿五万以色列人仍住在一百廿个官方认可的徙置区;十八万以色列人定居并吞的东耶路撒冷;一万六千人霸占戈兰高地。一些以色列学者作家认为,这些占领区只会使以色列更无安全感,并使以色列在道德上站不住脚。前以色列总理梅尔夫人曾经傲慢地说:「根本就没有所谓巴勒斯坦人这回事」。

    一名以色列学者指出,六日战争使阿拉伯世俗主义从此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伊斯兰激进主义。法塔组织首脑阿拉法特开始领导巴勒斯坦人对抗以色列,以巴武装冲突成为中东新版图上永不停止的动乱之源。六日战争的胜利,为以色列带来功不补患的后果,也开创了无底洞式的中东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