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火车论坛一个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2:40:31
我们国家的空气动力研究水平,和俄罗斯一直是名列世界第一第二的,这是实话。但是我国的飞机制造工艺水平就真的差远了。最简单来说,美国的空气动力研究并不领先,可是他们能保证把图纸上的东西原封不动的造出来。
以波音公司为例,新型的波音777客机在94年就已经全面完成电脑制作的一次拼接成功。这就说明了工艺制造技术的本身意义。f
以俄罗斯为例,现代化的SU47前掠翼战机的气动设计并不新鲜,但是优化得却是最好,而俄制的工艺水平大家是众所皆知的,傻、大、黑、粗。比如SU27族,可是这种飞机就是凭借着发动机的巨大推力和优良的气动力设计而一直在飞行性能方面远远领先。而这些,都和他本身的制造工艺无关。
说到我国,也是如此,我们在图纸上和风洞里取得的经验是全世界所瞩目的,也是为日本等国家所渴望的。但是缺陷就是在于我们的制造技术。有一个文章本桔看过:如果我们使用了日本的水压设备和煅造技术以及材料科学经验,我们的飞机可以一下提前二十年的进度。
说到火车,其实也是一样。
我们可以拿现成的技术进行改造,使我们的国产列车使用上飞机上使用的一些成功经验,并以实际来进行优化设计和适应性的改良设计。
当然,飞机上的设计并不全部对高速列车有用,但是,至少在空气动力方面,高速列车应该借鉴飞机的成功设计。
日本新干线五百系的头车设计是参考了美国波音公司的飞机减噪增压以及有效降阻技术,而五百系的受电弓,也是采用了新式的,普遍用于航空领域的“动化浮载”技术,从而,这种代表日本科技尖端的列车拥有非常低的空气阻力水平以及更良好的受电弓使用效率。
其实,我们大家不必看航空就过敏。事实上,航空领域的很多东西是有用的,而且是有利于改进我们现有的设备的。
在这个立场上,为了国家,我们应该向尖端看齐。我们国家的空气动力研究水平,和俄罗斯一直是名列世界第一第二的,这是实话。但是我国的飞机制造工艺水平就真的差远了。最简单来说,美国的空气动力研究并不领先,可是他们能保证把图纸上的东西原封不动的造出来。
以波音公司为例,新型的波音777客机在94年就已经全面完成电脑制作的一次拼接成功。这就说明了工艺制造技术的本身意义。f
以俄罗斯为例,现代化的SU47前掠翼战机的气动设计并不新鲜,但是优化得却是最好,而俄制的工艺水平大家是众所皆知的,傻、大、黑、粗。比如SU27族,可是这种飞机就是凭借着发动机的巨大推力和优良的气动力设计而一直在飞行性能方面远远领先。而这些,都和他本身的制造工艺无关。
说到我国,也是如此,我们在图纸上和风洞里取得的经验是全世界所瞩目的,也是为日本等国家所渴望的。但是缺陷就是在于我们的制造技术。有一个文章本桔看过:如果我们使用了日本的水压设备和煅造技术以及材料科学经验,我们的飞机可以一下提前二十年的进度。
说到火车,其实也是一样。
我们可以拿现成的技术进行改造,使我们的国产列车使用上飞机上使用的一些成功经验,并以实际来进行优化设计和适应性的改良设计。
当然,飞机上的设计并不全部对高速列车有用,但是,至少在空气动力方面,高速列车应该借鉴飞机的成功设计。
日本新干线五百系的头车设计是参考了美国波音公司的飞机减噪增压以及有效降阻技术,而五百系的受电弓,也是采用了新式的,普遍用于航空领域的“动化浮载”技术,从而,这种代表日本科技尖端的列车拥有非常低的空气阻力水平以及更良好的受电弓使用效率。
其实,我们大家不必看航空就过敏。事实上,航空领域的很多东西是有用的,而且是有利于改进我们现有的设备的。
在这个立场上,为了国家,我们应该向尖端看齐。
顶一下,我赞同你的观点,其实我们的很多设计都是非常先进的,但现在就是材料技术跟不上,别的不说,歼十早在上个世纪就设计出来了,但是就是始终无法制造出能承受飞机的冲击的材料而无法把纸上的辉煌变成现实.
其实中国缺的就是基础研究,这些不是一个天才拍拍脑袋就可以想出来的,要数十年的经验积累,德国人就占了这方面的优势.
说向航空工业学习并不是象上面那几位以为就是照飞机的外形设计,飞机的气动外形是产生向上和前进推力为目的,火车是要能贴紧轨道才能运行的安全可靠的,真是可笑,我们的设计和计算方法有办法能让飞机产生最好的升力效果,当然也有能力让列车产生最好的贴地和运行效果,学习的是方法而不是照搬结果,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不知道怎么读的书
你以为飞机没有噪音控制设计啊?只不过是程度的不同而已.幼稚
<P>军用机上使用的复合结构材料是不可能照搬到铁路上的,那种材料成本高,且难以回收处理。

</P><P>这种说法并不正确。而且飞机也不只是有军用机这一类别。
本桔前一段时间和波音中国公司的朋友谈到了这个问题,日本最新式的日立800系列车使用了部分复合材料,尤其是车头的整流方面吸取了飞机已经普遍使用的技术。
而且,据相关人士透露,在研制500系的时候,日本人是专程来到美国……现在大家看到的500系,其实是使用了很多飞机上的技术和经验的。
不过,日本人做得很好,他们把运用于飞机上的设计在500系上优化得非常之好。
我看过一个文章,上面介绍的就是日本人参考飞机的机翼,并运用了相应的经验而设计的受电弓。这种经过优化的受电弓体积小巧,使用的是飞机普遍采用的“半升力体动化浮载”技术。因此,受电效率极高,而且不会因为大飞吹拂而导致脱网以及产生大的噪声。
从这方面来说,日本的列车研制在车厢的增压技术,车体制造,甚至是车厢内的布局方面,受到航空的影响就更大。例如日本的车体制造和增压技术,基本上是从航空的模式学习而改造来的,从这点上来说,飞机设计和运行的经验对铁路起了很多的必要影响。</P>
军用的东西不一定全都转成民用,但是很多民用产品的设计却来源于前期的军事用途设计。
比如,在军用飞机,如:F16;F15;F14以及MIG29;SU27等的飞机上使用的所谓“翼身融合设计”本是用于提高军用飞机的大速度多攻角时的升力增加和稳定性,但很快的,民航飞机就采用了。在现在的A330;A340,B777等现代民航飞机上的翼盒设计就是参考了这方面的设计。只不过,它比军用飞机的“翼身融合设计”要更平民化,更简单化了。现在就被日本的500系的受电弓,其实就是引用了部分这方面的“翼身融合设计”技术中的“半升力体浮载动化设计”技术。这项技术,使列车受电弓在达到一定速度以前,不会产生升力,甚至产升的升力也可乎略不计,但是一旦达到了相应的速度,它就会产生合适的升力,使500系新干线列车的受电弓产生一定的向上升力,从而紧贴上方的导线,同时能有效减低风压包线曲度,有效降噪以及可以提供更轻量化和更加有弹性的支撑设计……这些好处不胜枚举。而这些,我记得hakutaka网友和本桔讨论过,看来本桔听到的来源中的解释不假。
列车在时速达到200公里以后,必须要考虑空气动力学,而在这个方面,最成功的设计来源于飞机,因为飞机设计中在空气动力方面的经验是无可比拟的,是非常成熟的。按飞机设计取得的经验优化高铁,应该是高铁设计的方向。
<P>你是不是存心让火车脱轨啊?!按照飞机那么设计,亏你想得出来!飞机对机外噪音要求是很低的,火车成吗?!</P><P>当然可以。
飞机的机翼是通过上下翼面流动的空气同等体积时产生的压力而产生的升力。
高速赛车,包括一些跑车,用的尾翼就用了这个技术!不过,相反的是,由于汽车需要紧贴地面,所以把飞机的上、下翼面正好换了个个,那么,这升力是往下的,汽车就立即在高速时紧贴地面了。因为升力往下,所以,能在速度越高时,产生越多的向下贴地能力,从而提高速行驶的汽车的贴地稳定水平。</P><P>
</P>
<P>漂亮点?制造工艺不行啊,连SS9G那样的弧形都是钢板一块块拼起来的</P><P>欧看到中原之星的时候,听说它的车头是由工艺精湛的老师傅们打磨出来的,当时着实吃惊了一把。</P>
1、关于中华之星。能定位270,说明我们有270的能力和技术储备。但故障报告上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差距还是明显的。
2、关于新干线。有长距离高速运行的经验。分散动力的方式先进,在刹车同时的电力回馈有优势。
3、关于TGV。能带高层人士和各国记者跑最高的速度记录本身就说明了其自身的安全特性,有外售的经历(韩国高铁),做买卖比较实成(相对与日本人)。Z
4、我过线路的实际情况,除秦沈客运专线和广沈外其他的技术储备有限,客货混杂的形势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5、关于磁悬浮。我国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技术储备,上海线的开通带来了轨道的技术转让,积累了磁悬浮的相关经验(我们的巨大优势)。
6、良好的定位。
1)200的概念是什么,在秦沈和广沈没问题,全国部分线路经过技术改造后完全可以适应,而且成本容易控制(比如京秦)。和160良好衔接,循序渐进,稳步积累高速铁路的运行和建造经验。
2)275的概念是什么,
1》我国绝大多数铁路都达不到要求,包括第一条秦沈客运专线。
2》短时间大量开工客运转线在经济上不合算,不适应国内铁路客运运输的客观条件(喜欢和满足高性价比的绿皮列出的老百姓不在少数),不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率。.
3》我们有过好高骛远,盲目冒进的惨痛教训。大炼钢铁时代真正的优质钢铁没能炼出多少,反而家家的做饭到发了愁。
7、合理的分配方案:主要竞争对手TGV3:3新干线,两方面并重,全面引进先进技术;通过竞争迫使对方拿出真正的技术和工艺水平,全面锻炼自己的列车研制和制造队伍。
(注:本人属于铁路爱好者中的菜鸟级别,一些技术不是非常了解,以上如有那些错误误导大家请多多见谅及加以纠正,在此感谢大家对此文的支持!)
总结:
1、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工艺提供符合我国铁路目前需求的车辆。
2、近距离和直观的接触国外先进的成品列车(建议原装和部分CKD的叫给铁科院以及大同和株洲研究)。
3、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我们的工艺水平,从易到难,CDK组装到国内生产。
4、通过上述条件吸收了国际先进的经验,提高了工艺水品,锻炼了队伍,结合自身在高铁上的已有经验,全面改进国产动车,用交流传动和符合国际先进潮流的动力装置(分散中有集中,例如动-托=托-动-托=托-动-托=托-动的组合)武装我们自己的高速列车,结合200的经验改进指挥控制系统,力争250的提速时刻一鸣惊人,造国人自己的高速铁路。
5、给中国的磁悬浮技术争取了时间,避免匆匆上马的冒进。同时在上海线中积累第一手的经验。在技术的领先优势和工艺水平全面提高的基础上,争取在300公里时代终结高速轮轨,创造国内的磁悬浮时代!
<P>我们国家的空气动力学水平......</P><P>这个水平可不是纸上谈兵,提出几个方案;</P><P>或者拿几个小比例模型在风洞里吹吹就上去了的。</P><P>就拿前掠翼来说,俄美都搞了验证机。要是风洞里的模型就解决问题,要那东西干什么?</P><P>而且俄美都在搞的高超音速飞行器领域,我们国家就是一片空白。</P><P>怎么说我们和俄国的水平相同,而超过美国呢?</P>
<P>主要还是工业基础太差</P>
博采众长,日本的也不坊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