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黄白】美国电影是工业还是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1:22:06
【颠倒黄白】美国电影是工业还是文化.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 吴澧 最后更新:03-23  



标签美国文化好莱坞美国电影文化侵略


大亨廷顿对好莱坞没好感,电影在他看来只是低级冲动的文化

2012年全国两会上,一位演员出身的政协委员的发言,在网上引起不少反对声音。她说:“不排除少数观众会有崇洋媚外的心理”而不看国产片。这大概是担忧中美间新达成的一项协议。2012年2月,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期间,中方同意将每年进口的美国电影限额从二十部提高至三十四部。在这个经常要为电影折腾的国家,演员委员的反应,要算出奇低调。试与两年前的2月相比:当时,为国产片《孔子》让路,美制大片《阿凡达》(Avatar)普通版停止放映。网民大哗,洋为中用地调侃《阿凡达》受限制是因为影射了国内各地的强拆现象。于是网民被批,并上纲到向“文化侵略”投降。

当时,有位北京媒体人王先生,化名在自家报纸登文章,《感受到美国文化入侵了吗》。王文责问:“那些被《阿凡达》的电影技术所折服转而质疑甚至谩骂《孔子》的人们,是否已经意识到自己‘中招’,是否还能感受到美国文化的入侵呢?”王文并声称:“我们最需要自我质问的是,在好莱坞大片面前,为什么有那么多中国人缺乏文化自省力和保护民族文化的自觉感?”不知该同志对这次的协议有什么看法,是不是又在抱怨“相关部门保护国产电影的决心也不够坚决”?

国内很多人,以为好莱坞就是美国文化。其实,在美国,电影是娱乐;也被当作一种产业,而且是美国所剩不多的仍然很有全球竞争力的几种产业之一。至于是否能代表美国文化,答案取决于你提问的对象——不少美国人会否认。试看“文明冲突论”提出者塞缪尔·亨廷顿教授的说法。

1990年代中期,美国处于一强独大的顶峰,亨公却给头脑近于发热的美国政界下清凉猛药:西方文明不可能同化其他文明;就是为了自身利益,西方文明也该少介入其他文明的内部事务。亨公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一书中,还很有预见地举了中越冲突的例子:那是儒家圈里大哥对小弟动家法,美国最好别搅和,不管是出于维护国际法的良好愿望,还是出于开采南海石油的实际利益。但在阐述他的理论之先,亨公先要分析美国文化流行全球的表象。对好莱坞的国际市场优势,亨公的解释有两条:一是人都有色情、暴力等低级冲动;二是美国人推销手段比较高明。这位已故大牌教授显然对好莱坞毫无好感。如果美国电影算文化,对他而言,也是低级冲动的文化。

亨公可以这样肆意贬低好莱坞的社会文化基础是什么?清教徒移民建立了美国,而清教传统对娱乐有相当限制。在电影诞生的年代里,1897年,亨利·詹姆斯出版了一本写作难度很大的小说,《梅茜知道什么》(What Maisie Knew)。书中通过小女孩梅茜的眼睛,用似乎天真的语言,话里有话地刻画了大人的复杂心思。梅茜觉得母亲去见情人时,化了妆很漂亮。这话其实是讽刺其母不守妇道。当时只有演员才化妆,清教女子都是素面朝天的。由此可知当时的美国人对电影可能具有的偏见。即使在今天,宗教团体也是经常要攻击好莱坞的。

美国文化界和政界人士其实很少看电影。要看,也得是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而且风评很好的剧情片。

电影就是个娱乐。按文化修养分,世界上人分七等:一等人吟诗,二等人听古典音乐,三等人读小说,四等人看报,五等人看电影,六等人看电视,七等人看文件。如果这样说起来,经常为电影闹翻天,为电影要搞舆论引导——远有什么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暴露中国阴暗面向西方献媚、陈冲拍《大班》向美国男人献媚、章子怡拍《艺伎回忆录》向日本男人献媚,近有看《孔子》还是看《阿凡达》之争——其实是文化落后的反映。这说明主事官员和按官员调子起舞的笔杆子,其平均文化水准至多达到“看电影”一级。如果读得懂《梅茜知道什么》这样的精妙小说,又何须在乎电影的影响?当然,作者亨利·詹姆斯也是美国人,但这是美国人都忘了大半的美国文化。读了之后,你可以先对美国人亮一手美国文化,然后趁他张嘴惊异之际,狠狠喂几口中国文化。

文化像空气一样,总是从有的、多的地方向无的、少的地方扩散。担心美国电影“文化侵略”?还是先提高自己的文化程度吧。有了诗歌的精练表达,有了优美的旋律,有了好小说的底本,有了新报道的实描技巧,再加庞大本土市场的感召,自然会有人拍出竞争力很强的国产电影。

(作者为旅美学者)




http://www.infzm.com/content/73226【颠倒黄白】美国电影是工业还是文化.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 吴澧 最后更新:03-23  



标签美国文化好莱坞美国电影文化侵略


大亨廷顿对好莱坞没好感,电影在他看来只是低级冲动的文化

2012年全国两会上,一位演员出身的政协委员的发言,在网上引起不少反对声音。她说:“不排除少数观众会有崇洋媚外的心理”而不看国产片。这大概是担忧中美间新达成的一项协议。2012年2月,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期间,中方同意将每年进口的美国电影限额从二十部提高至三十四部。在这个经常要为电影折腾的国家,演员委员的反应,要算出奇低调。试与两年前的2月相比:当时,为国产片《孔子》让路,美制大片《阿凡达》(Avatar)普通版停止放映。网民大哗,洋为中用地调侃《阿凡达》受限制是因为影射了国内各地的强拆现象。于是网民被批,并上纲到向“文化侵略”投降。

当时,有位北京媒体人王先生,化名在自家报纸登文章,《感受到美国文化入侵了吗》。王文责问:“那些被《阿凡达》的电影技术所折服转而质疑甚至谩骂《孔子》的人们,是否已经意识到自己‘中招’,是否还能感受到美国文化的入侵呢?”王文并声称:“我们最需要自我质问的是,在好莱坞大片面前,为什么有那么多中国人缺乏文化自省力和保护民族文化的自觉感?”不知该同志对这次的协议有什么看法,是不是又在抱怨“相关部门保护国产电影的决心也不够坚决”?

国内很多人,以为好莱坞就是美国文化。其实,在美国,电影是娱乐;也被当作一种产业,而且是美国所剩不多的仍然很有全球竞争力的几种产业之一。至于是否能代表美国文化,答案取决于你提问的对象——不少美国人会否认。试看“文明冲突论”提出者塞缪尔·亨廷顿教授的说法。

1990年代中期,美国处于一强独大的顶峰,亨公却给头脑近于发热的美国政界下清凉猛药:西方文明不可能同化其他文明;就是为了自身利益,西方文明也该少介入其他文明的内部事务。亨公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一书中,还很有预见地举了中越冲突的例子:那是儒家圈里大哥对小弟动家法,美国最好别搅和,不管是出于维护国际法的良好愿望,还是出于开采南海石油的实际利益。但在阐述他的理论之先,亨公先要分析美国文化流行全球的表象。对好莱坞的国际市场优势,亨公的解释有两条:一是人都有色情、暴力等低级冲动;二是美国人推销手段比较高明。这位已故大牌教授显然对好莱坞毫无好感。如果美国电影算文化,对他而言,也是低级冲动的文化。

亨公可以这样肆意贬低好莱坞的社会文化基础是什么?清教徒移民建立了美国,而清教传统对娱乐有相当限制。在电影诞生的年代里,1897年,亨利·詹姆斯出版了一本写作难度很大的小说,《梅茜知道什么》(What Maisie Knew)。书中通过小女孩梅茜的眼睛,用似乎天真的语言,话里有话地刻画了大人的复杂心思。梅茜觉得母亲去见情人时,化了妆很漂亮。这话其实是讽刺其母不守妇道。当时只有演员才化妆,清教女子都是素面朝天的。由此可知当时的美国人对电影可能具有的偏见。即使在今天,宗教团体也是经常要攻击好莱坞的。

美国文化界和政界人士其实很少看电影。要看,也得是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而且风评很好的剧情片。

电影就是个娱乐。按文化修养分,世界上人分七等:一等人吟诗,二等人听古典音乐,三等人读小说,四等人看报,五等人看电影,六等人看电视,七等人看文件。如果这样说起来,经常为电影闹翻天,为电影要搞舆论引导——远有什么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暴露中国阴暗面向西方献媚、陈冲拍《大班》向美国男人献媚、章子怡拍《艺伎回忆录》向日本男人献媚,近有看《孔子》还是看《阿凡达》之争——其实是文化落后的反映。这说明主事官员和按官员调子起舞的笔杆子,其平均文化水准至多达到“看电影”一级。如果读得懂《梅茜知道什么》这样的精妙小说,又何须在乎电影的影响?当然,作者亨利·詹姆斯也是美国人,但这是美国人都忘了大半的美国文化。读了之后,你可以先对美国人亮一手美国文化,然后趁他张嘴惊异之际,狠狠喂几口中国文化。

文化像空气一样,总是从有的、多的地方向无的、少的地方扩散。担心美国电影“文化侵略”?还是先提高自己的文化程度吧。有了诗歌的精练表达,有了优美的旋律,有了好小说的底本,有了新报道的实描技巧,再加庞大本土市场的感召,自然会有人拍出竞争力很强的国产电影。

(作者为旅美学者)




http://www.infzm.com/content/73226
即不是工业也不是文化,就是一种第三产业(影视娱乐业)